第一篇:读陈浩《别找借口找方法》有感
读陈浩《别找借口找方法》有感
检修部/毕泽金
通过学习陈浩的《别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使我懂得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最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最受欢迎、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最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开启机会的大门。
凡是找借口推脱者,一定是失败者;凡事找方法解决者,一定是成功者。在借口和方法之间,选择借口还是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最优秀的人懂得,凡事都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只要去找,总会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方法的创造者,都能够用最好的方法创造成功的良机。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
这本书中不仅教导我们遇事不要找借口,还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没有谁想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要求周围的环境因为自己而改变,我们不得不学会主动适应。这种改变,不是说要改变我们的原则,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成功的缓冲,是以曲线的方式靠近成功。因为只有学会承受、学会适应,学会改变,我们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改变别人永远不如改变自己,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其实不易。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战胜自己,能够改变自己,很多事情就不会如此复杂,就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抱怨别人,抱怨领导,抱怨单位,却从来不曾检讨一下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是那种遇事努力找方法,而不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的人,那么我们还会抱怨世界不给我们机会,抱怨领导不重视我们,抱怨别人不尊重我们吗。要想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首先要怎样对待别人。换句话说: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认同《别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的观点,并且从现在起就按其所说的方法去改变找借口的坏习惯,努力改变自己,争取做一个乐观、自信、积极向上,遇事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优秀员工。
第二篇:《别找借口找方法》读后感
乐观向上就能快乐工作
首先,非常感谢支队推荐学习《别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书之精华、感悟甚深。我刚考入军校时,学员队长一直给新学员强调:你们只要学会两个字,听到喊自己名字时答“到”,收到任务指令时答“是”,凡事没有“我认为”“我想”“我不会”。服从命令是天职的意识对每一名军人要入脑入心,因为只有这样,战时才能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才能团结协作战必胜。
《别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不仅教导我们遇事不要找借口,还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要求周围的环境因为自己而改变,我们不得不学会主动适应。这种改变,不是说要改变我们的原则,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成功的缓冲,是以曲线的方式靠近成功。因为只有学会承受、学会适应,学会改变,我们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比如“态度决定一切,想办法就会有办法”,一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是因果关系,能力由态度决定,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如果能积极应对,集中注意力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那些成功者未必有超凡的能力,而是由超凡的心态,他们相信,凡是总有解决方法,而且总有更好的方法,而绝不会用借口来安慰自己。“别找借口找方法” 体现的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
在现实工作中,交通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多元化、深入化,交警执法执勤由管理向服务转型,将交警执勤模式提升到新高度,而交通参与者不文明的交通陋习、不高尚的交通意识给交警执勤执法带来更多的挑战,随着机动车迅猛增长倾注道路,停车难、行车难、事故频发,给交警工作带来更多压力。但所有的问题和压力也都是交警工作的职责,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牢骚不等于办法。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有的。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从激发交警工作积极性入手,从提高交警工作的主动性突破,提升人的主因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提高民警管事率、提高工作执行力。
第三篇:读《不找借口找方法》有感
读《不找借口找方法》有感
读《不找借口找方法》有感
没有任何事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任何事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当专家们预测百米赛跑的纪录难以突破10秒记录时,奇迹诞生了;当有人说人的百米赛跑有一个极限时,纪录一个又一个被打破了。到底什么是极限?难道一个难题真的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当我拿到《不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仔细学习过
后,我相信如果这个世界全都是抱怨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主宰地球的不会是人类。
社会不是完美的,只有不断解决问题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紧跟其后。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问题中的主导力量,面对问题我们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找方法时,作者进一步指出,要没有任何理由地来解决这一个问题。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也只是掩饰了自己的缺点而已,其实最终只是害自己。
在支局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是怎么面对的呢?上级布置了一项任务,是勇敢想办法去解决,还是找借口回避拖延?如果我们想办法,再艰巨的任务也有完成的可能,但是如果只是一味找借口,那任务绝对完不成。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我们自己。
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一件事你不做你就不会知道能不能做。你不去拜访客户怎么会知道客户其实也特别想与你合作呢?你害怕过竞争对手吗?那么你是否知道竞争对手也非常害怕你呢?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相信这句话的魅力,它会让你因为找方法而脱颖而出。虽然我们只是众多普通员工中的一员,但是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地找方法把每一件事情解决好,你会因为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努力寻找解决方法而脱颖而出。
当遇到实际难题时,你会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处理问题呢?当你是业务员的时候,你是否曾经严格要求自己要以业务主任的心理来处理事情呢?当你是一个业务主任时,你是否又以一个经理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呢?人生一定要多看几步,要有超前的思想和意识来处理各种事情,你才会进步得更快。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其实真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我们邮政在处在大跨越、大发展的时刻,我们所有的员工一定要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发扬邮政人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随同企业一起解决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更辉煌的将来。“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
第四篇:《别找借口》读后感
《别找借口》读后感
我们无时不刻在逃避问题,我们无时不刻在寻找借口。
学习成绩不如人,就用智商不高等理由欺骗自我,消磨自我进取心。工作业绩不如人,就用人际关系不好为由欺骗自己的灵魂。生活状况不如人,就用命中注定为由浑浑噩噩,自甘堕落。不少人说,这是给员工洗脑的工具书,让员工成为工作的机器。
人从出生后就被赋予了来自于自身以外的责任:父母老师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法律要求我们遵纪守法;社会要求我们与环境和谐共处;朋友要求我们信守承诺;家人要求我们养家糊口——所有这些来自我们自身以外的、对于我们的要求,都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我们也只有承担起了自己必须的责任,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可能存在与成长。正是因为如此,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之人各放弃其责任,是世界必毁。”
牢记我们的责任必须认清我们对谁负责。为谁负责,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自己,为公司,还是为朋友。我认为首先是为自己负责,只有用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才能直面周围的人和事,得到他们的信任、称赞,最终你会享受到快乐。这样在工作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为自己营造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样的工作,你才会有动力去做,去做得更好。所以说其实负责任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难,只要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所有的工作都要对自己负责。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感到骄
傲,因为我们可以向别人证明,我比别人更出色,我比别人更强。
牢记我们的责任必须要热爱我们的工作。一个不尊重自己工作的人不可能尊敬自己,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也会被社会所遗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前经常听人说自己没有人尽其才、得到重任,觉得自己干的都是一些琐碎小事,而郁郁不得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因此不能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因为,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同样都做着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古人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这个道理。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才能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才能真正干大事。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就必须对任何一件小事都用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去对待,热情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你整个人将会充满活力,你的精神状态始终是积极向上的,你的工作必将会有所成就,你的心情也会快乐起来。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以小见大,对一些小事情积极的处理方法和态度,已经昭示了成功的必然。
牢记我们的责任就不能处处寻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上、工作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包括琐碎的小事、麻烦事,其中很多事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或者是在工作上某一程度上的差错等,碰到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以推辞以至推卸责任,包括那些似乎“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借口的作用当然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其实从根本上说寻找借口就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但长此这样下去,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就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个看似合适的借口上,而恰恰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陷入凡事不好都寻找借口的泥潭,因
此而造成工作毫无进展和起色,下一次的工作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最终你自己将会以推卸责任而被淘汰出局,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寻找借口推卸责任,你将无任何快乐可言。相反,没有借口、没有谎言的诚实会让人变得强大而高贵。
工作就是痛并快乐着,有得就有失。这就是组成我们丰富多彩生活的意义所在!
第五篇:读《绝不找借口》有感
读《绝不找借口》有感
我从来没有过失败的念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无暇为做不好的事情找借口,无暇文过饰非,而是把握每一分钟每一秒来达到任务。
——题记
众所周知,西点军校是美国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因校地址在纽约市北郊的西点,人们习惯上又称其为“西点军校”。在美国西点军校,当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而“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而正是这种理念,为美国培养出了三为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
当然,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只有军事人才,也有很多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都是出身于西点。西点对学生的要求在工商管理专家看来,也正是21世纪企业管理所必备的。《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也将西点的理念具体化,细化,溶入了各行各业的工作中,着重于培养更积极有效率高素质的员工。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一些这样的语句,“对不起,我忘记了。”“这不是我负责的。”“我没有时间。”等等,甚至我们自己也经常不在意地如是说,还认为这是种理由,在生活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想想吧,从这些话中得到了什么?借口,对!这就是一种借口!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其他人。那些回答问题摸棱两可的人看似圆滑乖巧,其实只不过是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一味地寻找托词。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也一定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所以,我们平时看为小事情的“理由”,其实只不过是我们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千万不要找借口,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依然也不会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总觉得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自己好像在做检讨,一种无地自容的检讨。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和成功越来越背道而驰。我一直都是个倔强的孩子,别人认为我做不好的事,一旦我下定决心去做,我一定会拼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和别人较劲同时也是和自己较劲。可是不知不觉中,这份让我引以为豪的倔强在我身上一点一点的流逝,我总是习惯于为自己找借口,日复一日的对自己承诺,再日复一日的对自己催眠。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尽管有好多好多的目标,可是实现起来起来却又没有完全拼全力,总是找好多借口为自己开脱让自己更轻松,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更深的悲哀。
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一个优秀的员工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他对工作的热爱,立即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
立即行动!
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起动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苟且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之际,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