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

时间:2019-05-15 16: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

第一篇: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

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

马双凤

作者简介:

蔡宏圣 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学科专家。长期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和谐数学”的学术主张鲜明,“深刻、新颖、灵动”的教学风格显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后写成的书,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十分鲜明,教学案例情境化、现场感很强,真实、自然、鲜活。是一位数学史的关注者和学习者对历史深情的回望,充满温情和敬意;从历史出发,观照现在,将现实和数学史相联结,充满深沉的思考;前瞻未来,对小学数学教育充满着美好的想象。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1、体现知识之谐。数学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史为鉴,方能确保课堂上每一种新知识的产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获取探究之乐。数学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问题、思想及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史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成功的体验。

3、展示文化之魅。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时,课堂上恢复了人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认识了丢番图和韦达;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认识了开普勒;在学习小数时,知道了分数的故事等等。从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我们看到数学文化所营造的不一样的课堂。

4、彰显德育之效。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家似乎是班级里一名“额外”的学生,而每一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成了数学家。跨越时空的交流,让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精 彩 分 享

该书分10个篇幅:

一、在历史中甄别儿童的学习障碍;

二、让历史来言“教什么”;

三、以史为鉴捕捉知识的核心价值;

四、历史的方向就是教学努力的方向;

五、读史犹如拼图;

六、数学史的链接、再现与融入;

七、课堂中的历史只能是经典的那几步;

八、懂历史,才更懂定义是多么苍白;

九、争论,在历史前面都会噤声;

十、有些为什么只能由历史来回答。

1、关于概念与思维。数学教师不是数学家,教学中不用创造概念,但要创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来说,定义是重要的。但对概念的学习来说,概念的意义比概念的定义更为重要。学习关键概念,本质上就是改造人——重组他的经验世界,拓宽他的认知疆域,提升他的数学思维。在原本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定理、公式间揭示新的联系,一定是因为有了新的数学概念、新的数学方法、新的数学认识。

2、关于数学教师与数学史。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读数学史,不是为了教数学史,而是为了教数学。为了教学的数学史研读,是立足于现实中的“人”而去关注历史中的“人”。读史不能只满足于显性的史料,寻找“人类曾经有怎样的数学”;更要挖掘历史演进中的隐性脉络,思考“人类又是如何递进做数学的”。为了教学的数学史研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寻找并拿来,还要基于多个历史碎片、基于多元理论进行融会贯通。

3、知识与方法。原理性知识上不能错,规则性知识上没有错可言。对数学来说,机械、一般的方法比个别特殊的方法更有价值;对儿童来说,他们自己琢磨出的个性化的办法,才是更有潜能的办法。不要把历史选择的结果直接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来选择。不要否决和杜绝学生试着走其他的路,而是让他们走一点歧路后再慢慢地醒悟。

数学史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思辨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研究源于阅读,收于实践。”截取文中观点,供阅读后继续琢磨。

第二篇: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

中国科学院李文林提出:“数学史除了为历史,为数学而历史外,还应该为教育而历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所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可见,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如此之大。于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对小学生而言,何为数学学科,这是一门怎么样性质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弄清楚数学的性质,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上的多元文化,各国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1】。学习了解数学史中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激情,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文化内涵缺失的现实问题很严重。数字史在小学教学中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领域,这使得数学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缺少了人文素养。长期以来,由于当前社会的升学 就业压力,教师的精力还是陷在题海之中,教师主动引进数学史的态度不够积极,一方面缺乏基本的数学史素养、教学意识和史料储备,另一方面担心教学任务重,增加了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教材只安排了几个阅读材料,数量少,呈现方式也是可有可无。很少包含一些介绍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学生学习的动力依然主要来自考试的压力,一考统天下,一卷定终身。考试的权威性和选拔性不容置疑。被迫陷于题海当中,他们只是学到了数学的表面形式,大量枯燥乏味的演算,使学生形成数学就是单纯的知识、技巧这样错误的想法,而没有体会到数学内在的美,未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史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学生开始厌恶数学,数学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如果我们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也说过:“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

题。重视数学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现象。郑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以及刘超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这些著作的问世,都纷纷强调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知识的源与流,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1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现在的数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的数学文化素养,部分教师知识面太窄,对数学的文化内涵无从把握。有的教师甚至从未读过数学史或未完整地读过数学史,于是他们不能正确的理解“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教师团队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就更为严重,由于供教师参考的关于渗透数学史教育的文献比较少,所以他们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相对滞后【2】。大多数数学教师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大大忽视了数学史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所以说,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迫在眉睫。首先,学校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小学教师学习、培训。而作为教师本身要提高意识,树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理念。有成长意识的教师会主动学习与自身教学有关的资料,熟悉学科最新动态,尽可能扩大有关教学的知识面,从而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做一个专业型教师。从而把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2转变重“知”轻“识”的功利化观念

在各种考试压力下,仅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大搞题海战术,只会越来越使学生喘不过气,从而更加厌恶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实施“减负”政策,认真贯彻素质教育,逐渐有序的把数学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重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轻松愉悦的面对数学,让他们不再是空洞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好数学的信心。改进教材编制, 以数学之趣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不应是“概念—定义—定理—解题”那样枯燥乏味。所以,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不同程度的适当的选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在小学阶段,数学史知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1)

加强低年级段的数学史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数学史知识,在每册中都适当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尽早接触。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在低段课程教材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更能吸引儿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2)增加新的设计模式。目前总体上说,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主要有两种比较好的模式。其一是“习题内容引出数学史”,像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先由习题第5题创设的游戏情景引出“有些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的结论,进而通过提出问题而引出歌德巴赫猜想的历史由来,以及我国数学家对此所做出的贡献。另外一种模式是“阅读材料式数学史”,比如说西师版的在“倍数与因数”这章内容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以“陈景润”为主线展开,有陈景润的故事引出哥德巴赫猜想。像这样的丰富的内容模式设计,使得数学史的渗透才更加全面,更具效果,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感,从而产生探索的快乐感,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材编写者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效果最优化。

4、让数学方法、数学名题走进课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教师所熟知的由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的一句名言。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创设问题,让数学课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层又一层深入的问题组成的。而用数学方法论激活问题可以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产生变化性问题;引导解题后反思,提出引申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需要结合数学名题,如高斯的故事:七岁时高斯还不到几秒钟把 1到 100的整数1+2+3+4+„„97+98+99+100用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50×101=5050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了答案。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这些具有精妙解题思想的数学名题,必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到数学家的坚毅品质及为数学二合科学的献身精神,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5、运用数学史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堂

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吸引学生的磁场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小活动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实施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数学游戏的参与,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家解决问题的特殊见解。

第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数学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假期的时间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数学史书籍、故事,然后在活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都是有悟性的,他们可以可以从陈景润等人研究数学奥秘的辛苦中获得一份

学习的勇气;可以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比外国早一千年获得民族自豪感……

第三,影视资料的运用。影视资料具有直观形象性这么一个优点,学生在听的同时又可以看,这种眼耳并用的声像结合,非常符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活动课当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影视资料使介绍数学史知识时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数学史教育服务,把某一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

数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发明史和创造史,其中蕴涵着可供后人借鉴的巨大思想财富。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吸引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彰显它的文化价值。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和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不但是描绘和现实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且还是创新新文化和创造新世界的现实力量。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学习数学史,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端正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8 1—4页

【2】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探索: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之演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01—402页

【2】 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1).导语:新世纪版四年级的教材增设了《数学阅读》的栏目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这对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有助益的。但如果只是让孩子们自己课后去看或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处理,学生在脑海中只留下粗浅的

印象,过不了多久就会逐渐淡忘,这一内容也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而康老师“智慧”地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如教材四上13页《从结绳记数说起》,她创造性地给孩子们编了这么一个有关记数文化的故事——

远古时代,阿丽兰和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个叫幽伽的部落里。幽伽部落是一个大部落,阿丽兰的爸爸玥伽是部落的首领。

部落里负责保管食物的人叫幽玛。由于食物与人们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上幽玛的正直,幽玛成为部落里的重要人物,人们都爱戴她。

每隔四年,幽伽部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幽玛总是非常慎重地拿出很多根长长的绳子,绳子上均匀地打着一个又一个的结。这些结是部落里勇敢的猎手们的战绩。每次打猎回来,猎手们把自己打到的猎物交给幽玛,幽玛会在每个猎手专属的绳子上打结,有多少只猎物,就打多少个结,猎物的数量越多,绳结的数量也就越多;绳结的数量越多,绳子就越长。同时,猎手会得到与猎物数量相同的石子。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幽玛把打了结的绳子挂在祭坛上,等猎手们根据自己手中的石子核对完绳子上的绳结数量之后,幽玛就会向整个部落的居民们展示其中最长的绳子,而这根绳子的主人就可以成为下一届的部落首领。阿丽兰的爸爸玥伽是目前部落里最勇敢的猎手之一,他已经做了8年的首领了,在今年的宴会上,幽玛很有可能会再一次举起那根属于他的绳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幽伽部落的首领换了一个又一个,玥伽的子孙们开始把他们抓到一些比较温和的猎物饲养起来,这样,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吃上新鲜的食物了。山羊就是其中最早被玥伽的子孙们驯养的猎物之一。小莫云和部落里的其他孩子每天带着山羊们出去吃青草。早上,他们用手指头清点山羊的数量。傍晚,山羊们吃得饱饱的,小莫云和伙伴们把它们带回用木桩和绳子围起来的羊圈中,再次用自己的手指清点羊群的数量,看是不是每一只山羊都被带回来了。开始,山羊的数量比较少,小莫云一个人的手指头就可以清点完所有的山羊了;后来,羊的数量变多了,小莫云就和伙伴们合作,每数十只羊,就把羊交给几个小伙伴放牧,等到晚上把山羊带回来后,再一群一群地数,一个手指头表示一群羊(十只);再后来,莫云长成了大姑娘,被指派专门负责清点部落里山羊的数量,而山羊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莫云就把以前小伙伴们放牧的十只一小群的羊十群十群地数出来,圈在一个羊圈里,数的时候用一个手指头表示一个羊圈的羊。由于莫云的聪明,部落里的羊的数目从来没有乱过。

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谁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也不知道已经是莫云的第几代的子孙在记录羊群的数量,总之,大约是距今五千年以前,人们开始使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这些符号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死去的动物的骨头上,有的„„符号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来表示1到9,他们也把这些符号竖着写成: 现在,我们把这些符号叫做算筹数码。

表示数字,这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表示数字,这些符号就是以玛雅文明著称的玛雅人的数字,我们称之为玛雅数字。

所有的这些数字符号虽然在表示的形式上不同,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之一。最后,古印度人发明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符号,后来,这十个数字符号被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了这些符号,于是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并沿用至今。由于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第三篇: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

中国科学院李文林提出:“数学史除了为历史,为数学而历史外,还应该为教育而历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所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可见,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如此之大。于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对小学生而言,何为数学学科,这是一门怎么样性质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弄清楚数学的性质,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上的多元文化,各国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1】。学习了解数学史中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激情,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文化内涵缺失的现实问题很严重。数字史在小学教学中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领域,这使得数学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缺少了人文素养。长期以来,由于当前社会的升学 就业压力,教师的精力还是陷在题海之中,教师主动引进数学史的态度不够积极,一方面缺乏基本的数学史素养、教学意识和史料储备,另一方面担心教学任务重,增加了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教材只安排了几个阅读材料,数量少,呈现方式也是可有可无。很少包含一些介绍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学生学习的动力依然主要来自考试的压力,一考统天下,一卷定终身。考试的权威性和选拔性不容置疑。被迫陷于题海当中,他们只是学到了数学的表面形式,大量枯燥乏味的演算,使学生形成数学就是单纯的知识、技巧这样错误的想法,而没有体会到数学内在的美,未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史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学生开始厌恶数学,数学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如果我们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也说过:“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重视数学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现象。郑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以及刘超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这些著作的问世,都纷纷强调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知识的源与流,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1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现在的数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的数学文化素养,部分教师知识面太窄,对数学的文化内涵无从把握。有的教师甚至从未读过数学史或未完整地读过数学史,于是他们不能正确的理解“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教师团队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就更为严重,由于供教师参考的关于渗透数学史教育的文献比较少,所以他们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相对滞后【2】。大多数数学教师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大大忽视了数学史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所以说,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迫在眉睫。首先,学校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小学教师学习、培训。而作为教师本身要提高意识,树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理念。有成长意识的教师会主动学习与自身教学有关的资料,熟悉学科最新动态,尽可能扩大有关教学的知识面,从而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做一个专业型教师。从而把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2转变重“知”轻“识”的功利化观念

在各种考试压力下,仅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大搞题海战术,只会越来越使学生喘不过气,从而更加厌恶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实施“减负”政策,认真贯彻素质教育,逐渐有序的把数学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重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轻松愉悦的面对数学,让他们不再是空洞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好数学的信心。改进教材编制, 以数学之趣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不应是“概念—定义—定理—解题”那样枯燥乏味。所以,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不同程度的适当的选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在小学阶段,数学史知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1)加强低年级段的数学史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数学史知识,在每册中都适当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尽早接触。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在低段课程教材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更能吸引儿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2)增加新的设计模式。目前总体上说,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主要有两种比较好的模式。其一是“习题内容引出数学史”,像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先由习题第5题创设的游戏情景引出“有些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的结论,进而通过提出问题而引出歌德巴赫猜想的历史由来,以及我国数学家对此所做出的贡献。另外一种模式是“阅读材料式数学史”,比如说西师版的在“倍数与因数”这章内容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以“陈景润”为主线展开,有陈景润的故事引出哥德巴赫猜想。像这样的丰富的内容模式设计,使得数学史的渗透才更加全面,更具效果,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感,从而产生探索的快乐感,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材编写者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效果最优化。

4、让数学方法、数学名题走进课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教师所熟知的由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的一句名言。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创设问题,让数学课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层又一层深入的问题组成的。而用数学方法论激活问题可以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产生变化性问题;引导解题后反思,提出引申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需要结合数学名题,如高斯的故事:七岁时高斯还不到几秒钟把 1到 100的整数1+2+3+4+„„97+98+99+100用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50×101=5050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了答案。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这些具有精妙解题思想的数学名题,必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到数学家的坚毅品质及为数学二合科学的献身精神,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5、运用数学史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堂

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吸引学生的磁场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小活动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实施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数学游戏的参与,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家解决问题的特殊见解。

第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数学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假期的时间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数学史书籍、故事,然后在活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都是有悟性的,他们可以可以从陈景润等人研究数学奥秘的辛苦中获得一份学习的勇气;可以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比外国早一千年获得民族自豪感……

第三,影视资料的运用。影视资料具有直观形象性这么一个优点,学生在听的同时又可以看,这种眼耳并用的声像结合,非常符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活动课当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影视资料使介绍数学史知识时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所以,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数学史教育服务,把某一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

数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发明史和创造史,其中蕴涵着可供后人借鉴的巨大思想财富。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吸引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彰显它的文化价值。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和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不但是描绘和现实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且还是创新新文化和创造新世界的现实力量。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学习数学史,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端正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8 1—4页

【2】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探索: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之演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01—402页

【3】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1).

第四篇:读《走进美国课堂》有感

个性与规则

-------读《走进美国课堂》一书有感

“规则意识应从小培养”,这句话是我读完《走进美国课堂》一书后最大的感受。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学校教育是极张显个性与自由的。这一点作者王秋英在书讲述得很清楚:“在美国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是花花绿绿的,景色非凡,没有一间教室是一模一样的,你不用担心会走错教室,甚至桌椅摆放的位置都各不相同。墙壁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片、资料,更有甚者连天花板都是一团锦簇,令人叹为观止。更有趣的是教室里的桌椅位置与朝向也无一模一样的。有的成半圆状,朝一个方向;有的摆成几个小圈;有的是分成两个大组,相对而坐;有的是一组朝前,一组朝右,一组朝左,真是五花八门。这样摆放的目的是,无论教师走到教室里的哪个角落,学生都能轻易地看见我。很多教师的办公桌也都设在教室里的一角,桌子上也是五花八门------有各种各样的糖果,有形态各异的毛绒玩具,有作业,有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学生的课本和作业,琳琅满目,色彩丰富,绝不能用整齐来形容,却能给人以家的温馨。”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国内的教室:在每个班的教室里,名言警句、班规,什么东西贴哪儿都有一定的位置,桌椅摆放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中规中矩,并且以此为依据评选流动红旗班。如果不仔细看教室门口的牌子,一不小心就会走错教室。教室怎样布署、桌椅怎样摆放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再小不过的细节问题了,但是在这些细节中,却体现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骤然乍现。也难怪我们的孩子都中规中矩,少有创造性。

在美国的小学课堂上,学生们则更放松,有的学生甚至坐在地上听课。美国丰富多彩的教室和极具个性的课堂,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课堂不就是菜市场,自由散漫,学生能学到什么东西呢?可实事上却正好相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相互之间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这和美国学校的规则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们把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规则区分得很清楚。这不禁又使我联想起我们的国内教育,学生违反了学校或班级纪律,老师只能批评教育,起不到震慑作用,没有一定的违反规则后的惩戒措施的保障。在美国,一个学生经再三警告仍不认真听讲,违反上课规则,老师就可以打电话通知父母将其领走,家长也不会投诉,因为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再看看我们的课堂,一个学生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屡教不改,老师也无权通知家长领走学生。不惜牺牲多数孩子的听课利益。

正是美国的这种规则意识,使学校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当学生离开时,一定会把椅子贴着桌子放回原位,即使两分钟后他回来再重新拉开椅子;桌椅子上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美国公立学校,课本是循环使用的,即使经过几次这样的循环,他们的课本也很干净,边角都很整齐。单是这一点,就会让我们国内的师生们感叹不已。读了这些内容,作为一名国内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心中有很多无奈,很多的迷茫,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我虽不能改变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但我想只要通过我的努力,能或多或少地改变一下我所教的孩子们,哪怕是能养成一个守规则的好习惯也行。我现在执教的是六年级毕业班,送走这届学生后,我会重新执教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一定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从小守规则的画儿来。首先在从孩子们能做到的小事开始,共同制定班级规则:离开座位时将凳子贴着桌子放回原位。不乱扔字纸。在教室里不大声喧哗。上课认真听讲,不妨碍他人。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一定要有惩戒措施,也可以效仿美国学校的规则-------减少孩子玩耍的时间。

《走进美国课堂》对没有去过美国的人来讲,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美国中小学教育现场实录,其中不乏素质教育的火花,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图景指南。对于像我这样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它又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实践书,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对照直美国的情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总之,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令人读后掩卷深思。

辉 2008年2月14日

第五篇:读《走进经典案例教学》有感

读《走进经典案例教学》有感

经朋友推荐,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慕凤丽老师的《走进经典案例教学》,可以说这是一本简约但不简单的书,它通过两个管理案例全真模拟的讲解能够让你快速了解以哈佛商学院和毅伟商学院(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创立于1922年,商业管理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案例教学方式与哈佛商学院齐名)为代表的经典案例教学的模式。

通读完该书后,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要点:

对于老师来说:

1.案例教材:首先是要有一个真实但又有虚化的精彩案例,其次是准备跟案例及案例研讨所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2.课堂环境:国内案例教学多以是排排座或阶梯教室为主,国外案例教学多数以马蹄形教室为主,任何一个座位都能非常容易地看到教室里其他每个人,而且大多数能看到对方的脸,而不是排排坐的那种教室只能看到其他人的后脑勺;

3.课堂纪律:设计发言积分,并落实专人记录,回答情况直接决定了学员的课堂成绩;

4.教学引导:提前准备案例分析的好方法论或分析步骤,准备好简短的开场白,让学员迅速进入角色,鼓励学员发言,多问、多追问,引导学员互相补充,少用“对”或“错”来评价学员的答案,真实记录学员的发言,形成便于阅读和讨论的板书,同时,在学员发言间隙适时地以理论知识、点评或其他案例进行补充讲解,升华学员的收获及启发;

5.内功深厚:不仅要对案例要了熟于心,而且要知道容易对案例中的管理决策形成影响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同时,在第一次讲解时,最好是能邀请到案例中的主角(在结束前介绍给学员,并邀请案例主角与学员进行交流,更能促进激发学习收获);

6.时间控制: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的,要让学员有紧张感,同时又要让学员有充分的思考、讨论和交流。

对于学员来说:

1.教材预习:提前足够量时间,阅读所有教材内容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并提前思考教材中需要进行的决策;

2.全情参与:课堂上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紧跟老师的节奏和步伐,积极发言,最好把自己想象成案例中的主角,进入角色中。

下载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有感1000字

    读《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有感1000字龙港十小 杨海鸥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包括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理解,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探究学习,数学与训练,数学与思维,数学与文化等十章内容。本书采......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有感 暑期当中我抽了一点时间看了由周日南主编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课堂是一面镜子,许多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可以通过这面镜子看出。自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数学家学发生了很大......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有感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中提到,数学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途经,即是由唯一重视具体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而意识到应当更加重视......

    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感

    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感 QDSYLY 每次看书我都会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我会对比着去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还没有做到,然后再去发现我需要学习什么。 一.不足 1.......

    【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感

    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感 贵州省乡村名师小学数学曹光林工作室:余其强 我读了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了抽象的数学思想,内......

    读《小学数学》有感

    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 寒假,读了《小学数学教师》 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一、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质疑,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