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豆树青青》读后感(本站推荐)
《豆树青青》读后感
原创: 李海莹
海莹,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偶尔写文。
我一直以为美国人情淡漠,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和帮助。直到最近看了一本名叫《豆树青青》的小说后,才知道美国人也有友爱互助的美德。
作者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勋章”奖。其代表作有《毒木圣经》、《豆树青青》、《纵情夏日》、《罅隙》等。
芭芭拉·金索沃从小在美国肯塔基州乡间长大,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因此她以故乡为背景,写下《豆树青青》这本关于友爱和成长的小说。
书中的主人公泰勒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靠给有钱人家做工来维持生计。母女俩的日子十分贫穷,但妈妈坚持供泰勒上学,鼓励泰勒相信自己,勇敢地追求更好的生活。母亲的爱和鼓励,培养出来的泰勒勇敢而有爱心。
长大后,泰勒离开家乡,去寻找心中的远方。然而,在半路上,她不得不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当她带着小女孩来到一个名叫图森的城市时,汽车轮胎爆裂,可是又没有足够的钱换一个新的。
汽车修理店的老板玛蒂看出泰勒的困境,好心地给泰勒提供了一份工作。玛蒂是一个热心肠的、心中有大爱的人。她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自己的汽车店收留那些逃到美国的难民。
机缘巧合下,泰勒与露安租住在了一起。露安正陷入失去婚姻的痛苦和迷茫中。当年,露安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家乡,嫁给了丈夫。然而在露安即将分娩时,丈夫却离家而去。露安凄凉地独自一人产下了儿子。
泰勒白天上班时,露安一边照顾自己的儿子,一边帮着泰勒照顾捡来的小女孩。泰勒和露安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打气。在泰勒的鼓励下,露安逐渐走出痛苦,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干得相当出色。当露安蜕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时,爱情也悄悄降临了。
她俩的邻居是一对老年人。其中一个是盲人,另一个就是盲人的眼睛。她们互助地生活在一起。她们照顾自己都很艰难,但还常常帮着泰勒和露安照顾孩子。
后来,警察发现泰勒收养小女孩没有合法的手续,按照美国的法律,小女孩将被送到孤儿院。泰勒既不舍得,又下不了真正抚养小女孩长大的决心。露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泰勒最终下决心收养小女孩了。
玛蒂将自己的车送给泰勒,露安给泰勒准备了衣服等行李。在大家的期待下,泰勒带着小女孩去她的家乡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当然,泰勒不仅是为了这一件事,同时还为了将一对逃难的危地马拉夫妇送到安全地。这是一个艰巨而冒险的事情,但是泰勒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因为泰勒认为“豆树靠自己只能勉强求生,但是如果把它和根瘤菌放在一起,就会出现奇迹。……人也应该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一样,共生共长。”
书中人物都是各尽所能地帮助身边的人,这令我感动不已。记得有句歌词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人人都需要热心肠”.是的,我们想要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第二篇:剥豆教案裘青青
《剥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执著、利索、虚假、眼动手剥、敛声息语、瞻前顾后、”等词语。辨析多音字“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正音。
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说说你的收获?今天咱们再来读一则毕淑敏和她儿子的故事----《剥豆》。
2、正音---区别方法。((1)bāo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2)bō专用于复合词,如剥夺、剥削、生吞活剥。课件出示)
3、再次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识记“执著、利索、瞻前顾后、敛声息语”词语,重点理解“敛声息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②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我”和儿子比赛剥豆,在剥豆过程中,“我”既想让儿子,又想锻炼儿子,十分矛盾。结果儿子输了,但他没有沮丧,“我”也从比赛中得到了启示。小结:像概括这类叙事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准确、简要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同学们,对于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各持怎样的态度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概括。
母亲: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 儿子:认真 执著(相机板书)
三、走近母亲,体会母亲的“瞻前顾后”
1.同学们可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母亲,边读课文边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句子,并在一旁做好批注。(1)指名说,课件出示(8——11自然段):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知不觉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预设:a、作者是通过心理描写(让—不让—让—不让)、动作变化(慢—快—缓—紧)的方法来体现母亲的“瞻前顾后”的,感受母亲的矛盾心理,爱孩子,但又怕对孩子过于宠爱。
b、是啊,像母亲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做——瞻前顾后; c、体会母亲的心情,感情朗读。(女生读心理活动、男生读动作)
2、迁移运用,情境仿写。同学们,作者运用矛盾冲突的心理活动写法写出了母亲的瞻前顾后,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例子:① 这次数学考试得了95分。妈妈答应过,95分以上就奖励你吃肯德基了。可是你突然发现试卷上有一道错题老师给批了对。该不该向老师承认呢?你内心很纠结。② 同学约你去看电影《哈利·波特》,机会难得。可你事先已经答应去爷爷奶奶家了,如果不去,他们会很失望的。你左右为难。
四、自主学习,走近儿子。
过渡:这真是一位儿心良苦的母亲啊!可是她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去看看儿子的表现。
1、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句子——圈字词——反复读——得体会),学习一下儿子的表现,完成学习卡。小组交流讨论,你体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2、小组汇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预设:
1、抓住按、倒、量、笑等动作的词语,感受儿子的自信、大气、认真、执着、不气馁、不灰心……
2、抓住儿子的语言、神态,感受儿子的自信。
五、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1、剥豆比赛结束了,母亲赢了,儿子输了?你认为呢?(儿子赢在哪里?)
2、所以,这次比赛没有失败者,这是一场双赢的比赛!作者和文中的母亲都真切感受到了——(读最后一段“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3、是呀,人生的道路难免有磕磕碰碰,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读最后一段)
4、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让我们对所有的母亲说——(读最后一段“略”)
5、读了这句话,你想说?
疑惑:是否品读这句意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也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最后老师还想和你们分享毕淑敏奶奶的一些经典之作-----《蓝萝卜》、《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剥豆
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慢、快、缓、紧
心理
自信大气、认真执著
按、倒、量、笑
原文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是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第三篇:青青校树 伴我成长
青青校树 伴我成长
榕树是东川路小学的校树,寄予着师生的美好希望。东川路小学突破以往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的单一模式,以校树榕树为重点,开展以“青青校树,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伴随成长脚步,珍藏童年记忆。
青青校树,萋萋庭草。绿色3月,植树节又和我们不期而遇。植树节能够激发人们爱树护林的情感,有益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人民小学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开展“青青校树,伴我成长” 植树节主题系列实践活动„„自3月12 日以来,为期两周的活动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
亲亲校树低年级组织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活动课上,一年级孩子们跟随老师走进校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树干和树叶的外形特点及榕树脑丸的气味辨认校树。他们用自己的挖沙工具亲手为校树培土浇水,忙得不易乐乎。临结束时,好多孩子捡起一片片榕树树叶悄悄珍藏,用彩纸装饰成各种各样漂亮的书签。二年级的小朋友发现校园有八棵榕树树,其中有两棵已经被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认植了,他们也选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榕树树,有的为它画一幅画,有的用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校树的喜爱之情,还有些小诗人则为校树写一首小诗。稚嫩的小手,灿烂的脸庞,点燃三月的五彩斑斓。
养护榕树树中年级学生课余通过考察、访问、上网等各种形式搜集资料,了解榕树树四级常绿、内蕴清香的特点。21日下午,22个班级召开了题为“我知校树叫香榕树”“的主题班会,孩子们在班会上纷纷拿出自己为榕树树做的卡片,并从自己的视角为它做个性介绍,三(10)、四(7)等班级气氛尤其热烈,他们还别具匠心在班级开辟展台,展出学生的榕树树卡片;“我为榕树树做养护”板块中,学校诚挚邀请园艺专家来校和同学们互动,跟随专家为校树体检,请教如何护理校树„„孩子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关于榕树树的知识。最后,孩子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并亲手栽下榕树树苗,陪伴自己的童年岁月,一起成长;四
(2)班的同学们对“香榕树邻里和谐曲”项目特别感兴趣,18日下午,他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游览学校花园,研究校园中的其他树木,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美丽的植物,并为他们做名片。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相互感情,提高自身能力。
永恒榕树树高年级的孩子经历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对伴随自己成长的香榕树更是情有独钟。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校树的脉脉情谊。五(4)、五(7)等班级的学生“研究榕树树”,翻阅《百科全书》,登陆百度百科了解榕树树种植、生长及自身特点,收集榕树树故事,分“外形、习性、作用、名人与榕树树”等章节编印《校树手册》;五(1)、五(8)等班的学生结合榕树树特点,尝试写歌词、作曲,寄语榕树树,用自己的方式“颂扬榕树树”。即将毕业的学生“相约榕树树”,细细触摸香榕树,提炼校树精神,感悟学校文化,放飞梦想,约定三十年后香榕树树下再相会。
美丽的香榕树,儿时的伙伴,酸涩中的欢笑,挫折后的成功,将伴随成长的脚步迈向明天。铭记校树,永恒香榕树!
第四篇:莲叶青青读后感
莲叶青青读后感
莲叶青青读后感1
课上,我们观看了一位教师关于上《莲叶青青》这课的视频,从中我们可以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改进正常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距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生动形象的丰富了教学内容。课件的导入,带领学生进入上课环境,不再是单纯的教室口头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添了上课时的乐趣,学生不再埋头盯视课文,或者神游天边,教师也能很好的掌控教学进度,了解学生疑难困惑。课堂上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倡导自主学习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此视频中,这位教师能更全方位照顾到更多学生,将更完美,个别学生的`师生互动,会使有些本想积极发言的学生少了机会,从而降低了上课效率和积极性。
我觉得,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将会在今后的课堂及生活中得到积累,不断完善自己。
莲叶青青读后感2
第一次上教师技能这门课程,看了一开始的22条,觉得都好有理,对我们大学生很有用。
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莲叶青青》的教学视频,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
老师首先播放了一组莲叶荷花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关夏天莲叶的诗句。引出来,本课要学习的.《莲叶青青》。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紧密的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然后。该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朗读并选玖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当学生读课文时,老师对他们进行个别交流。在生字词的学习时,老师让学生正确的读出来,当有学生读不出来时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读正确,老师还鼓励一位读的非常好的学生进行领读。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的话,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亦师亦友,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在学习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我注意到了,下课时候,还没有结束讲课,作为教师的话,我觉得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提出意见的话,就是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掌握好一节课的节奏,注意好时间的分配,教学进度的开展。
莲叶青青读后感3
上个星期我学习了《莲叶青青》这篇文章,我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文中的祖母特喜欢荷叶,她生怕我们一碰就伤害了她心爱的荷叶,所以绝不允许我们去碰一碰。就是这样的一位祖母却把如此珍爱的荷叶给了一个不知名的女孩治了病。
看到这里,我对作者祖母的行为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祖母虽爱荷花,但她居然为一个头上长疮的'女孩,将荷叶剪断,从而治愈了小孩的病。祖母身上显现出来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吗?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帮助别人更可贵?这种美德让我懂得了割舍,学会了助人。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情景吗?这也是民族精神之精髓的延续和传承!可现在这些感人的一幕幕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有些年轻人在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却不主动让座,他们还小声嘀咕:“这个座位是我用钱买来的,我为什么要让?再说,站着多辛苦。”
我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一样,对他人多点爱心,那么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莲叶青青读后感4
第一次上教师技能这门课程,看了一开始的22条,觉得都好有理,对我们大学生很有用。
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莲叶青青》的教学视频,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
老师首先播放了一组莲叶荷花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关夏天莲叶的。引出来,本课要的《莲叶青青》。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紧密的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然后。该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朗读并选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当学生读课文时,老师对他们进行个别交流。在生字词的学习时,老师让学生正确的读出来,当有学生读不出来时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读正确,老师还一位读的非常好的学生进行领读。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的话,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亦师亦友,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在学习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我注意到了,下课时候,还没有结束讲课,作为教师的话,我觉得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提出意见的话,就是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掌握好一节课的节奏,注意好时间的分配,教学进度的开展。
莲叶青青读后感5
这节课上,我们观看了《莲叶青青》的教学视频,这是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通过观察和体会,我看到了其中的优点和一些缺点。
在课上,老师很亲切地讲述课文,情感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在板书上面,写得很慢,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一笔一划,我们今后做老师的也要重视这一点。老师一开始就通过图片来引入课题,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并且老师还问学生们有没有一些古诗和课题有关的,这也可以使同学们回味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们读课文时,老师对他们个别交流,这样也使同学们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让学生们掌握了文中的字词,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还有些不足,就是多尊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会,不要过多的要书同学们,忽视了他们的自主性,这样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要抓好课堂上的时间,以免课下上不完。如果我要上这堂课,我要努力学习这位老师的经验,和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发挥教师引导和促进学生能参与活动的作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莲叶青青读后感6
我们在公开课上学了一篇课文——莲叶青青。
课文记叙了作者看到一池的莲叶,回想起了祖母和一些往事,从祖母剪荷叶给小孩治疮,说明了祖母拥有乐于助人、善良、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文章利用睹物思人的方法令我感触很深!
我们做人也要善良,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而不要自私自利,常言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一举两得难道不是一种明智的远见吗?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到了我们学校一位六年级的`学长,他和父母去青鹅仙游玩时,和父母走丢了,人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上山去寻找,都废寝忘食,不分昼夜。这些人善良、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文中祖母的品质十分相似。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学长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可见,乐于助人,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做到是不难的。
第五篇:《仙境》读后感 文 青青
《仙境》读后感
读李刚的《仙境》有一段时间了,越来越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是那样的舒爽和畅快。
1、仙境 顾名思义,那是一个理想的境遇和状态,它脱离于现实而高高在上,是作者为自己构想的无比美好的天堂,是一种理想 得以实现的过程,但通过整篇说仙境,又告诉我们,其实,只要我们有美好的心境,仙境就在我们心里。
2、蓝色,象征着纯洁、广阔、冷静、勇敢、奉献、永远,而这些恰恰是现实社会中已经缺失或者正在缺失的。向往蓝色,寻找蓝色,其实是在向往和寻找蓝色所代表的品性,正是本文的的主要思想。这一思想贯通全篇,是《仙境》的灵魂。
3、当他可以飞翔的时候,他把鞋和双脚都不要了,因为它们已经成为飞行的负担和拖累,虽然它们曾经是自己身体上最勤劳的最亲的东西。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放下”。现实当中很多人要做事情,特别是对于理想和愿望,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做或者做不成、做不好,就是因为负担太重、顾虑太多。
4、飞得高了,眼界宽了,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大自然壮美的风景尽收眼底的同时,也尽收心里。原来的迷路是因为身在迷阵当中,被眼前的事物遮蔽了眼睛,也遮蔽了心窗,正所谓一叶可以障目。同样,那些高山悬崖也让他望而生畏、举步不前,是因为发现了自己太矮小而失去了战胜它们的信心,只有畏惧,没有勇敢。当他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他发现,其实,只要高点再高点,便什么都看得清楚明白了。苏轼《题西林壁》中有一句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雪花,洁白无瑕,纯净美丽,飘飘洒洒,舒展自在。这不仅是作者儿时的喜欢,也是很多孩子的喜欢。很多成年人那根审美的神经,好像因为用久了疲劳了,已经变得麻木,雪花在他们眼里就只是冬天和寒冷了。
当作者以自己从孩子时候就对雪花的爱,并紧跟着说,那是他所有愿望的愿望,去把自己变为雪花的时候,是《仙境》当中,自己上升的天空以后开始变化的第一个状态。也就是说,当他饱览了大自然和自己的心境以后,仿佛经过了一场洗礼,洗去了心间所有的灰尘和杂念,心灵像雪花一样洁白无暇,纯净美丽,飘飘洒洒,舒展自在。这是多么美好的状态啊!我想,这种状态,原本是只有不谙世事的孩童才有的。《仙境》在提示我们,美好的人生,是从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开始的。
6、“天空有无数个我”——代表着懂得同类的相容和喜欢;
“我在融化,我选择流淌”——代表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
“亲近我所流经的 每一个地方,抚摸 每一块石头我从植物的根部流过,我生命的一部分 注入到它们身上,草木因此而绿”——代表着与自然相溶和奉献自己。他最后终于到了万古之蓝,那是汇入了江河,拥抱自然也滋养自然,鱼、雨点、芦苇、大树,都是蓝中的景致,后来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原来,自己已经拥抱了蓝色,正在与蓝色对视。这是作者真正的经过了 “行走的艰辛、飞翔的超越、流淌的自在”之后,终于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归处。
这是《仙境》中最精华的部分,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人生。
7、最后一句:“万物聚齐,一切从蓝色开始。”呼应开篇时候寻找蓝色的结果。他找到了蓝色,也就找到了蓝色的象征:纯洁、广阔、冷静、勇敢、奉献、永远。寻找是一个开始,到达是另一个开始。
这个开始是美好的:纯洁自己的心灵,勇敢的面对困难,宽厚的待人,乐于奉献,心胸宽广,顺大势,弃小我。
其实,《仙境》告诉我们,“仙境”,不在天上,而在我们心里。
阅读《仙境》,让我感动,从寻找、升华、降落、融化、流淌、奉献到回归,到重新开始。
我用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曲子大提琴《西部往事》来做配乐,读仙境,如入仙境。
《仙境》青青朗读 文/青青
http:///programs/view/HeeGtFszjr8/?resourceId=0_06_02_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