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学生还没有出现或就要出现心理问题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系统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少地出现心理问题,尽可能多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尽可能最有效地将自身个性化与社会化达到完美的统一。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挥其潜能,健全其人格。
下面浅谈一下近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
因为学生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完美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心理教育贯彻到每节课中,在实际教学中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现代教科书中又有许多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比如在八年级英语下Unit2中的阅读课“Maybeyoushouldlearntorelax”中提到许多美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其实在中国也是如此,教给他们如何缓解压力、如何学会放松,学生受益颇深。
再如,我在课堂提问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一般的,比较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这样课堂上不但充分调动起全班学生积极思考、争抢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习特困生享受到了老师提问的喜悦感,发现并证实了“自己行”而不是“自己不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非常重要。
二、注意作业布置与批改中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作业布置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机械、重复、强求划一的作业,超出了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所以说,我会在作业布置中体现难中易,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做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体验到会做作业的乐趣和自豪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批改作业中,也应给学生以激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注,对学生作业质量的好坏给予特别指出,并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
如我在作业批改中经常使用“Good!Better!Best!Prettygood!Wonderful!Tomakegoodprogress!Togoonstudyinghard!”等。通过这些鼓励性语言,学生从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业的质量也随之提高了。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应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三、注意在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中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的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递增。所以说,在教学中,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也应体现心理教育渗透。大家都知道“自强”心理人皆有之,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强心理,依据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其学习兴趣。
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几道提前设计好的、能够巩固本节课所讲重点内容的小题,这些小题为下节课课前必考题。由于学生“自强”心理的特点,学生课后积极准备,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而通过检测,学生人人觉得“我行”而不是“我不行”。这种做法对学习特困生特别有效。这样节节课坚持,学生把每堂课的重点知识都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形成了一本题库,而题库内容则作为单元阶段检测时的必选题目。在单元阶段的检测和评定中,学生同样取得了满意的成绩。通过这些做法,学生从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加强自我督促,从而又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也应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四、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也是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志强弱是决定每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意志不坚强、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失去信心而半途而废。由于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优良的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熏陶学生,通过格言、榜样等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可通过一帮
一、结对子等形式鞭策学习优良的学生再接再厉,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进取。鼓励是一剂良药,在英语学习中,只要我们适时地加以运用,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渗透心理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教学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安乡县深柳中学——裴贻华
初中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实践语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从而灵活自如地应用语言。而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成绩,尤其是他们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不自信、害怕、害羞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引导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它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教育情境中消除诸多不利因素。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
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经常对学生说“I love you.”。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对英语学习非常苦恼,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不是不想学好英语,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和困难。当看到他们遇到困难时,我经常说“Can l help you?”或者“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我首先帮他们认真分析原因,对他们多鼓励;其次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辅导他们,一有进步就适当表扬。对于学英语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多说英语,一堂课哪怕说几个单词、几句英语也行。我经常对他们说:“Well done!”慢慢地这些学生树立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坚定决心要学好英语。
2、平等地对待、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
尊重和理解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并要珍惜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和敬爱,充分利用其与学生加深感情和沟通。我经常用英语和学生互相问候,遇到节日、生日这种问候更是少不了。我弄清每个学生的生日,在他们生日那天,一定要对他们说“Happy birthday!”。在英语交际中,最常用的两句话是“Thank you”和“I’m sorry”,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余和同学们交往时,我经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学生帮助了我,我同样要对他们有礼貌地说“Thank you”,如果我错了,我会向他们道歉“I’m sorry”。这样,不仅练习了英语口语,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也能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依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对话、短文都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Reading部分是学生的两封信,这两封信是关于学习与爱好之间的矛盾,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怎样去平衡学习和爱好之间的关系,由此谈到他们自己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压力等。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其他同学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法,他们也学会使用适当的句子和语气提意见,如“You should...You’d better...”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如运用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景。分角色表演也是英语情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让学生模仿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当学生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兴趣倍增,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2、把握情感主线,散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本该是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一个年轻群体。但现在校园却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对学习没兴趣、没动力;对生活没热情、没活力;对未来没目标、没憧憬。每天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度过了这初中生活。这显然失去了学生该有的活力和激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老师应该要用我们爱的情感去燃起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
我们深知建立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性,它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师生间、生生间关爱、互助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使其产生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3、采取协作方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步伐。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向前推进的时代,是人与人合作的时代。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10个孩子,9个因交往而聪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激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英语课程也正适应了这一特点。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其课程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通过师生间、生生间互助合作、交流来完成语言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不但活跃来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促进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培养了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善和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运用激励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运用激励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学生的发展中,自尊与自信是自我意识中核心的人格要素,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写好作业批语,同样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知识的输入又融入人的美好情感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能使师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师生引起共鸣,使其在情感的浸润和愉悦之中自动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作业批语初一时可以用英语写,也可以用汉语写,到初三要全部用英语写。例如,有个学生上课从不回答问题,我给他的批语是:“Why not answer questions in class?”后来他写给我一封信,说他在英语课上有紧张、害羞心理,因此我在课堂提出问题时经常说“Don’t be nervous,I believe you can do well.”这样的话来鼓励他。我的信任使他信心巨增,课堂上能主动地回答问题。如果学生作业做得很好或者是学习有进步,我经常这样写批语:“Well done!What a clever boy/girl you are!”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其作业,给予不同的批语,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和关怀能使学生树立自信,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教育应当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更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灵活运用。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也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更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英语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让生命化教育走进我的英语课堂
教学是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学科虽然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它仍然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作为学习的合作者,心灵的对话者,作为成长过程中的朋友。1.从英语课堂入手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因为它对教师同样具有生命价值。每一堂课其实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课堂,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进行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课堂是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课堂是走进生命化教育的第一步。
2.从教材教学内容入手
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以及涉及安全、生命等题材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在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关注安全、珍惜生命、重视自然等意识的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首先把握教材,借助文本传递的情感,唤醒学生披文入情,使文本传达情感和学生独特情感融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生命火花,使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咀嚼、体验中,感受到人生智慧,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人格。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Unit 2 Loving Our Planet”的三个话题紧紧围绕环境问题展开。由谈论美丽的西山(地方)的环境变化,引出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介绍不同种类的污染。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件,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继而提出环保问题。教师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乐于做环保卫士,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像这样的自然渗透,潜移默化,随处进行的思想教育,更能深入人心。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从教学过程环节入手
在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基础情况在课堂提问时分层设置问题,作业按学生的程度分层次要求,或是当同时布置时,对程度较差的学生设置较低的独立完成的标准,让每名学生有事做,让他们感觉到课堂有他/她能够参与的活动, 让各个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学生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到生命所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习者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从课标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可以从每个单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体现这些具体的主题,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了自然的生命教育渗透。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对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人生。
正文结束 分享: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11-22 来源:校园英语杂志社
【摘要】为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而为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要求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提出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我国初中英语生命教学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生命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力度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沟通工具,其教学地位得到迅猛提升。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水平来看,英语课程的系统教学始于初中,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基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属于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进行的社会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为严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想象力与实践交流过程,尤其是部分教师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具体表现为:
1.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课文从信息量及文章质量上,均存在明显变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却无法发挥其作用,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将文章进行分段式拆解,同时,细化至关键词完成讲解。此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涵义的理解,还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辅,保证分数不受影响。然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均衡发展,忽视英语的素质化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方法
1.紧扣教材,渗透生命教育。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扣教材,营造出不同的预设对话情境,鼓励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练习口语,以此,便于教师进行渗透生命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心理调节,控制其情绪状态,增强其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现,学会尊重与包容。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主要教材,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紧扣教材,引用英语教材内的名言:“I am happy,I am active,I am initiative”,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与交流,让自己过得充实;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A Lucky Escape及A Brave Young Man,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当遇见危险是,如何开展自救或他救行动,开展小组讨论,特别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部分学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要求教师,及时进行疏导,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扭转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时,Past and Present,要求教师针对阅读材料,抛出议题:对比我国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或对比学生家乡过去与现代的变化,树立学生的荣誉观念。
2.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从生命教育的概念来看,分为狭义与广义,其中,狭义的生命教育指人类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主要包括自身生命与其关联的人类生命,再扩大至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属于广泛的全人类教育,主要包括关注生命价值,提高生命价值,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活动。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强化爱护生命的意识,利用英语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以此,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沟通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流友好流畅,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显著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芹.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37.[2]周平.为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例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3,22:120.[3]王惠霞.浅析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改革[J].现代交际,2013,01: 174-175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开展专题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活动。学校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场景式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
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单独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生命教育专题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结合日常生活与管理
学校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与生命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确定需求,动员各种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
其他回答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有篇报道讲述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而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这个在我们看来“真正”的英雄,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教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对生命热爱的学生。因此,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应从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我们应牢记: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生命意识,而教材是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载体。中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及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命教育;有效策略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力,为了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并关怀的一种事业”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教材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个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充分地发挥教材作为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载体这一作用.有效地利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激发学生生命意识,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一、对英语教学中生命意识教育的理解
所谓生命意识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工具但又超越于工具.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英语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既包括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知识的教育.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所弘扬的生命意识的培养。
二、英语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期.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呢?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素材从教材等教学内容人手.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生命教育素材。课文所涉及学校、家庭、网络、自然保护、健康生活方式、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慈善活动等的题材,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教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设计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
2.让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1)任务驱动策略。这个策略要求在教学中以任务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对生命的认识和关爱。这一策略比较适用于学生认识较模糊的内容。如珍惜和关爱自己身体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在“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完成基本的语言教学任务后.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What is yin? And what is yang?”让学生先了解一下中国医学中的阴和阳.然后再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提问学生:“If you have too much yang,what will happen?”“If you have too much yin.what wi11happen?”学生通过阅读回答道:“If you have too much yin,you should eat yang food,such as beef.’’“If you have too much yang,maybe you should eat yin food,such as Doufu.”接着笔者告诉学生:“当我们tired or weak时。We should drink some milk.eat fruits.这些食物对我们此时的身体是很有帮助的。”然后.笔者继续问学生:“If you study hard,what food is good for you?”学生立刻回答说:“Milk and beef”有的学生还说党参和黄芪对身体也有好处。最后,笔者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4人一组讨论:如果学习累了我们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吃些什么食物?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同时关爱自己珍惜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的心里也得到了渗透。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小组合作策略,这一策略要求教师构建一个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责任明确地进行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他人对话.可以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在相互接纳、相互诉说、相互倾听中尊重他人的品质,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共同解决问题中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不同的人,生命价值观是不同的,在讨论中分享各自的看法.摆正心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于感悟尊重生命非常重要这个策略尤为适用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上比如在学习“What should I do"这个单元时.有篇文章是征求意见的.开始时作者说:“I have a problem.I need your help.My friends are planning a birthday party for my best friend.and they didn’t invite me.I didn’t know why?”根据文章的内容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找找原因,然后给出建议,各个小组把自己的建议派一个同学说出来。然后组与组之间讨论这个办法是否行得通.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小组建议的合理性各个小组的建议是截然不同的.有一个小组的三位学生是这样说的:
(1)You needn’t go to the party,you should stay at home and play computer.or 第2 / 4页
watch TV.f2)He didn’t invite me,I don’t want to talk with him.(3)I am very angry,1won’t invite him next time if I have a party.另外一个小组的三位学生这样说:f1)If they don’t invite you,you can bring flowers to the party.Or you should cal1 your friends and ask why they didn’t invite you.Maybe they forget you.f2)You should cal1 the TV station for help.f3)You may talk this thing to your parents.学生的建议,有的消极,有的积极。这个时候,笔者问学生哪种建议好.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与别人的相处对自己的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知道怎样活得健康.懂得如何尊重生命。
三、借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 C,N人、爱护别人。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mum./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四、让生命教育的理念灌输于每个细节中
于细节处关心爱护每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自信,对学生注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于细节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先示范开展生命教育。
教学的对象是人.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是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关注人在教学中获得多少知识,更关注人的生命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彰显和扩展。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命情趣。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使命更应如此。英语课堂中的生命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是遵循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也是个性化教育与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预设的框框去限制鲜活的生命自由绽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励并且适时满足不同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更要引领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走向真正意义的生命成长记得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一名年轻教师问他用多少时间才能备好一节课.老教师的回答是“一生”。读罢.深思我们的课程教学的导体是教师,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对生命感悟的深浅、对生活的执着程度等关系到对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厚度。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更要加强个人修养,懂得不断反思过去、现实与未来,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去激扬学生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蔡蓉英_在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教书育人,2005
[2]范延贵.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考试周刊,2007(35). [3]周华.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初探fJ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 第3 / 4页
究.2008(11).
[4]邱荣珍.在语言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对提高生命意识的研究[EB/OL].
[5]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摘要:本文以“三生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为基础,采用初中英语、部分教材内容为例,简要阐述了英语教学中“三生教育”渗透的一些具体实例,从而把“三生教育”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 英语教学渗透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们的主体认知和语言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以下简要阐述:
一、“三生教育”与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可见,“三生教育”可以归纳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所谓是“少年强则国强”,素质教育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英语作为我们英语语言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它成了我们所有英语学习者去了解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工具,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语言是文
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反映着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所以,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就决定了英语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不仅要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要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这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好英语语言技能,同时,还能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就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英语中称作 “ attitude ”,既指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更包括“做人”这一深刻的蕴涵,这一概念与“三生”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可见,在英语教学之中渗透“三生教育”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学习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之意义、认识生命之本质
英语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改革后的大部分英语教材,不仅语言地道规范,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于是,我们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无疑就让学生们增强了
生命意识。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级全册英语教材,第四单元Whatwouldyoudoif…? 的阅读文章时,当你身处危险时、受伤时如何及时处理和自救,当你面对诱惑,和大孩子的威胁时,该如何抵制,保护自己,特别是加强青少年对吸烟、和毒品的危害认识,教育他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一单元的这几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足以让学生们去深刻理解与体会到生命之可贵,让学生思索生命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并讨论这篇文章时,”提出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及对自己生长,和环境和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和反思。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讨论,这种生动而活泼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表达与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使学生理解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中体会并认识了生命的本质。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还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三、运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存的意义并学会生存
生存,是生物生存和人类生存的第一法则,即“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的生存法则。当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在享受着极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却大大缺失。我们回眸一看,特别是80后的大多数孩子们,他们面对家庭与家长的压力、社会竞争及就业压力的增强,自杀率频频上升,漠视自己的生命,这就说明许多人没有去真正理解生存的意义。因此,我们教师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存意义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对于生存的方式进行选择,因为生存的方式没有唯一的定律。“创造性思维有赖于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东西”。这些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泛了解世界、认识西方社会的天地,西方社会中进步文明的一面是值得我国学生借鉴与学习,西方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重心就是生存,因此,西方文化强调:无论家庭背景、条件如何,一个人要争取自立并要求学会生存。
四、运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活,享受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面对着来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多数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来逃避生活,并缺乏对生活实际情况的思考,更谈不上尊重生活、享受生活。许多学生不明白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伟大,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间相互攀比、肆意浪费,整天游荡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置学业于不顾,甚至于为了所谓的考验警察的破案能力,一个十五岁的男孩竟然残忍地把仅仅只有十三岁女孩用红领巾勒死。这种扭曲而错误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在现在的社会上比比皆是,这一切也就呈显了,我们的社会、家长或教师都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同时再三强调生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新目标九年级第一单元中的“Howdo wedeal withourproblems?”一文讲的是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谋生,还 要学会面对各
种挑战和处理不同问题,要善于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Wecan solve a problem by learning to forget.”(对于青少年来说,最令人悲伤的事情莫过于被朋友误解,和朋友产生矛盾而把时间浪费掉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目前的学生们来说有着极具现实的教育意义,文章中乐观的生活态度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的生活观,保持对生活应有的尊重并思考生活。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对自然的关注,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愉悦地享受生活,享受友谊,又如:三生课文“保护生存环境? ”以诙谐、幽默、讽刺的口吻再一次警示人们:自然环境面临危机,关爱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在讲解这些课文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注重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尊重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享受生活。
现在,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培养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并能充分地享受生活,这就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罗崇敏主编《生命生存生活》
第五篇: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论文
德育是人类历史上较早产生的教育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德育本身在性质、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德育的内涵己大大拓宽,它不仅仅是指基本政治观点的引导,而且包括了我国的国情教育、日常性政治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内的道德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与德育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目标和途径。心理教育主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则偏重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心理教育偏重于心理的矫正、调适和改正,德育则主要偏重于思想领域;心理教育主要采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催眠法和人本主义疗法等方法,德育则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思想品德评价法和批评教育法等方法因此,粗看起来,德育与心理教育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不可忽视的是,人的心理与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在现实中,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总是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背后又有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但其根源、其实质却是心理问题。同样,心理问题也可引起人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高校德育与心理教育本质上都是做人的工作的,都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宄表明,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②,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既有区别,又存在互相转化互为循环的可能性。“③因此,高校德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而且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精神困惑、心理失衡现象。同时,由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风起云涌,也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由于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和个性心理培养,加上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落差、心理失衡、心理困惑等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不尽人意的负效应,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身心的健康。这些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因学习优势消失、学习情绪消极、学习动力危机、学习态度变异等学习问题处理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因“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语言习惯与秉性各异、同情与互助情感体验的缺乏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负效应;因对成才、对生活、对社会期望值过高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异性交往困惑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心理障碍、情绪障碍等各种心理负效应所引发的人格变异。
大学生心理缺陷的成因有主、客观原因。从主观上看,是由生理早熟和心理晚熟之间的矛盾所致。他们生理上完全成熟,精力充沛,需要膨胀,理想升华,独立意识剧增,这些都是学习成才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基础。然而,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大墙内,生活实践少,社会阅历浅,没体验过“挫折”情感。因此,多数学生表现出过于自负、逞强好胜、好高骛远、虚荣自恃、偏激偏极等心理上的不成熟性。这些恰恰反映出他们不会认识自己、对社会无知、认同度低、悦纳性差、抗挫能力弱等心理缺陷。从客观上看,主要问题不是社会污染,而是学校德育的失误和缺陷所致。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左”的德育思想。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心理因素、个性发展竟成为高校德育讳言忌入的禁区。高校德育长期习惯于用政治思想教育机械化地取代心理教育,把心理因素说成是政治思想问题。第二,传统的德育模式。传统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训管的客体,不尊重其主体地位,于是,德育偏重强调自己的社会工具性价值,忽视德育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这种德育模式,又偏重强调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一致性,否认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德育模式,根本上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政治思想品质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把心理教育排斥在德育之外。第三,德育教师队伍素质低。多数教师素质不高,对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知识知之甚少,只是凭借主观愿望和热情,忙忙碌碌满足于整体稳定,片面重视学生外显操行的管束,不重视学生内在心理障碍,甚至对心理问题反映迟钝。第四,校园不良心理环境。任何教育效应,只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中产生,在受教育者自身内部矛盾运动中最终得到实现。当前,在智育至上的教育思想影响下,高校育人职能严重削弱,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的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缺乏互相期望性双向交流,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理解性双向交流。在这种缺少民主的、紧张的、压抑的、冷漠的心理氛围中,学生自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心理品质很难形成和发展。
2.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家教委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将“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高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并强调“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思想工作;加强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与指导”,明确规定高校的德育中必须涵摄心理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因此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中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在新的视野中加以理解,在新的层次上以新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实施。这为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能性提供了规范前提。使得心理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以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在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来自三方面:心理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德育工作者,而相比较而言,德育工作者所占的比例较大。作为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又是德育工作者的双重角色的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如何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效地结合,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根据调查表明,目前高校大多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由于大多为非正式的机构,稳定性较差,往往随着领导的重视程度和骨干人员的调动而波动。尽管存在先天的缺陷,但随着咨询工作的发展、人员和规模的扩大,心理咨询将越来越规范化,这无疑为今后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
在理论意义上而言,个体的道德内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从主体因素看,是个体把一定的思想道德内化的结果。即通过个体对思想道德信息的认识理解,并伴随着一定类型体验形成道德动机,最后外现于行为。这个内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动机、情感、性格及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对道德教育信息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德育信息不是空洞的道德,它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虽然,这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心理素质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它有优劣之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互促进作用,有时还会因德育过程忽视学生相应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甚至违背相应心理素质水平而使两者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学生如果不具备与德育要求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活泼的性格等心理素质,或者德育过程不适应甚至违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德育要求就难以内化为品德、外现于行为,难以在学生身上持久扎根,只能是流于口头的一些“条条框框'可见,道德内化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体的良好心理素质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由心理教育来培养。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如何,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的渗透等,仍是一个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为强化心理教育的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德育目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德育不但要重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注意道德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的养成,要把心理教育作为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促进德育科学化的突破口。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结合。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为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可以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应对挫折?如何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等等。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以上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贯穿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相关章节中,使德育课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应增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会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去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治方法,避免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归结为思想问题去看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
重视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与理论,通过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⑤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协助”,而不是单纯帮助和替代。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与他们一起思考,在共同思考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悄悄地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让他们确信这些思想是他原来就有的,或他自己刚刚发现的,以证明其是有能力者,是聪明的和有力量的。这样,学生在自我发现和自我证明的喜悦中,思想观念转变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自然产生了。高校老师除了传道授业的职责之外,还应当负起解人生之惑、心理之惑的责任。老师为学生解惑的方法有多种,除了传统的德育方法之外,还有心理学的方法,即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最可靠的心理支持,协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