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醒纪》有感800字

时间:2019-05-15 16: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清醒纪》有感8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清醒纪》有感800字》。

第一篇:读《清醒纪》有感800字

读《清醒纪》有感800字

占翠仙

亲爱的书友们:

大家好,我是占翠仙。上次我们相聚在这里,我拿到了安妮宝贝的《清醒纪》。这是一本摄影图文集,或者说是小说散文集。文字风格很有特色,一种都市生活的颓废感,自省的写作方式。

我看书是很随性的:喜欢的可以通宵达旦,曾经为了看《红楼梦》,坚持一个礼拜凌晨三四点睡;不太喜欢的,可以看很久,家里的《史记》我从初中到现在也没有完整看过。而《清醒纪》我其实也还没有看完,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它其中的文字让我共鸣,我不得不停下整理自己的心情。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其中两种。

一、关于孤独

文中有段文字说:“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自知或不自知的。我当初考特岗教师的时候并不是自身的主动意愿,只是恰好那段时间很空闲,恰好朋友都在考教师招聘,我也就随波逐流了。那段时间,充实吗?当然。但我偶然间也觉得孤独。我孤单于当时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是为了打发时间。其实那是的我并不十分明确那份心情,只是感到迷惘。我不知道自己需要向谁倾诉,大家都觉得考老师挺好。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情。在捎带着脆弱的糊里糊涂中,我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在时间的洪流里,我渐渐地习惯。我还是会偶然地孤独,可我宁愿闭上嘴、关上心门,只在心里默念:过一会儿,就好了。

二、有关选择

安妮宝贝认为:“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贪心估计是社会对强者的赏赐。平凡人都是在各式各样的选择中度过一生。学校里常常有很多活动,年轻教师是备受期待的主力军,()可其中又有多少的“被参加”呢。可以选择不参加吗?那就要舍弃青年人勤奋肯干的形象或以后的其他机会。思前顾后,往往就参加。所以烦恼又来了,是得过且过,还是悉心准备?生活着,就会面对或大或小的选择。只要是选择,我建议大家都认真对待。小到不同品牌的酱油,它可能会影响你的味蕾,进而影响你的心情;大到人生大事,相信亲爱的你们肯定会慎之又慎。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很多感触。愈是自省,愈是了解自己,愈是清醒。我有时也学着在纸上记录心情:愉快的,无奈的,如鲠在喉的失落……写完后,我就像宣泄了一番。我又重振旗鼓继续前行,谁让时间只会前进呢。

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二篇:读《人间清醒》有感

读《人间清醒》有感

读《人间清醒》有感1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中国作家协会公众号的一篇推文,讲的是莫言、粱晓声以及另一位我忘了名字的作家,主持的一次座谈会。

莫言,不用说,肯定熟悉,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读过莫老师的《晚熟》,至于粱晓声是谁不认识。后来百度一下,才知道,我去年年底追的电视剧《人世间》就是粱老师的作品。而且粱老师凭这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次三月底出差回上海,在青海机场一家书店,我看了半天,就带回了这本粱晓声的'《人间清醒》。

01、

粱晓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他出生于东北一平民家庭,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个,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在外,家里由母亲一人支撑。

为了补贴家用,矮小瘦弱的母亲四处打零工。尽管家境贫寒,但母亲在培养子女读书上,一点也不含糊。尽管收入低微,但只要是儿子想要买书,母亲从不吝啬。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大哥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家里出不起学费,大哥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精神出了问题。大学没读完就被送回了家,后面需要长期住在精神病院。

02、

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18岁的粱晓声高中毕业后,就知青下乡到北大荒参加劳动,一干就是7年。

后来在1975年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1977年毕业后分配到北影当编辑。

就这样,梁晓声就靠手中的一支笔,帮助弟弟妹妹找到工作,并且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在北京安了家,并且把父母接到身边同住。

唯一的就是对大哥留有遗憾,想要为他安个家,把他从精神病院接出来,过正常人的生活。

03、

整本散文集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写自己。从自己的小学、中学一路的成长,到知青生活,到返城读大学,参加工作等等。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一些身边的人和事。

纵观全书,无非是要从三方面,保持清醒与坚定,工作、生活、人生。

工作方面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随时间的积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只有保持清醒与坚定,才能不被喧嚣所裹挟,不会人云亦云,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生活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与热爱,清醒认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用热爱浇灌亲情。对于大多数而言,人生就是一大堆责任而已。

生活累,一半缘于生存,一半缘于攀比。我们都是远视眼,经常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幸福就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人生方面要保持清醒与释然,清醒面对人生的迭宕起伏,学会给自己减负,与自己和解,时刻保持轻装上阵的状态!

减法的人生,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而所谓减法人生,就是从头脑中删除掉某些“人生”节目,甚至使残余的信息都不留存,化繁为简!

写在最后:

接纳孤独,保持清醒和独立,把温柔和心软留给值得的人,用绝对理智和清醒去压制心中的爱和难过!

感恩遇见,《人间清醒》!

读《人间清醒》有感2

风靡大江南北的《人世间》想必大家都看过,都说《人世间》的原型是梁晓声,在看完他的自传体散文集《人间清醒》后,才对他有更深的认识。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人家众多的大院里。父亲在他七岁时,前往建设大西北。他的第一位导师是目不识丁,却爱给他们讲故事的母亲。

因为家境贫寒,衣冠不洁,梁晓声被小学班主任老师歧视,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级时差点退学。语文老师是他的伯乐,及时发现苗头并把他带回学校。

童年的苦痛并未挫伤少年的'斗志,相反,正因为穷困,在母亲的言教身传和深情厚爱里,构建了他独立的人格和强健的自尊;有语文老师对他的鼓励和看重,他从自卑的壳里崭露头角;成功发表了文章,大大激发了梁晓声的自我觉醒。纵然一路艰辛跋涉,终于抵达如花似锦的远方。

《人间清醒》等于是梁晓声对七十多年人生的总结与回望。通透睿智的他,从未放弃过写作,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的终身热爱。

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期,还是在巅峰,有一个可以贯穿一生的兴趣,真的很重要。

苦难终会消失,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那些一路同行的人,那些共同经历的事,才是最大的财富。

在作者悲悯的视角里,平淡却真实的叙述里,一起穿越到过去,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成长及现在。

读书过程中,数次与作者共情,那些直达人心的情感共鸣,都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真善美啊。

读《人间清醒》有感3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通过故事带我走向一个精彩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书中有精致的小故事,还有写实的经历,就好像一位智者,在与我们促膝长谈。作者以自己七十多年人生经历,总结出了许多感悟与独白,内容诚挚。按照主题,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人生是一半蹉跎,一半柔和”“岁月漫长,我们从未渐行渐远”“他们经过我的时候”“心安即是天涯”“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释然”。这五个主题里精选了他很多散文,有《瘦老头》《母亲养蜗牛》这类感人的文章,有《心灵的花园》《我如何面对困境》这类人生感悟,还有极少被收录的反思与追忆性的文章《兄长》等。梁晓声在《人间清醒》里言语平和地谈起往事,他谈自己的家事、谈亲朋好友之间的事、谈曾经的爱情故事等等,透过文字,一股股烟火气息扑面而来,那家长里短的话题,那生动质朴的生活画面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

梁晓声详细描述了他自己童年的贫苦,甚至坦然地说自己是恨哥哥的,小时候哥哥可以安心上学,自己却因为照顾弟弟妹妹,衣衫脏乱不堪,被班主任刁难,幸而遇到语文老师,在他灰暗的童年中带来了温暖的阳光。长大以后,哥哥又患上精神疾病,高昂的医药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直到年岁大了,才觉得对不起哥哥,小时候生病,哥哥为了给自己买一份糕点,冒着大雨,跑到市里,好不容易买回来,却因为在雨中摔倒,糕点都软了。回忆这些事的时候,心中不免会有愧疚,也更加珍惜和哥哥的这份感情。贫苦的家庭总是有太多的无助和无奈,但是童年的贫苦会激励自己,因为从小就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能够保持“清醒”。作者对于人间冷暖的亲身感受,使得他对于温暖有一个独特的敏感点,可以从炎凉的世态中捕捉更多的温暖,保持着对世界清醒的洞察。

梁晓声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梁晓声母亲工作的小厂内潮湿闷热,机器噪声大,像处在一个空气窒息逼仄压抑的大蒸笼里,工作条件如此之艰辛,让作者大感意外,并深深铭记:“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简单的文字描述却直击人心,紧扣灵魂,让我感受到一种母爱的无言力量,让我懂得了梁晓声写作背后的人生经历。他对于小厂细节的描写让我产生无限遐想,在那种艰苦环境下,他的心智得到成长。耳闻目睹的一切成了他成长的最好养料,使得他的生命之花不断绽放。当母亲一边缝补衣服一边用凄婉的语调讲着她那些凄婉的故事,梁晓声那颗童真的心聆听了母亲的过往,似懂非懂地感受着母亲那时候的不容易。梁晓声在一个个故事中绽放出生命的张力,那股无形的力量给予了梁晓声扎根内心的土壤。那时候,梁晓声幼小懵懂的心灵埋下了一颗文学启蒙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拼命吸收养料,生根发芽,肆意生长。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经常在妈妈的'故事声中入睡,那熟悉的声音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虽然工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听妈妈讲故事,但是妈妈的那个声音对我来说总是世界上最美的乐曲。

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感受到梁晓声母亲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她对小动物有怜悯之心,天真不懂事的孙子要吃蜗牛汤,她用蛤蜊汤来安抚,在小蜗牛长大了的时候,让它们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这么一个有慈悲心的母亲使得梁晓声对于人间有一种慈悲的情怀,有一种向善的力量。梁晓声如沐春风、沁人心脾的文风想必也是他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吧,他的文字中透露着温和的力量,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种强大的力量。

“如果说文学创作道路上有导师的话,我的第一位导师是母亲,我始终认为这是我的幸运。”梁晓声在《人间清醒》这样深情地感叹着。母亲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梁晓声,使得梁晓声可以在母爱的滋润之下有了成长的动力。

他讲到,小时候家里太穷,日子过得很紧巴,父亲是建筑工人,离家千里,赚钱养家。“梁师傅太仔细了,舍不得买食堂的菜吃,自己买点儿酱买点儿豆腐乳下饭,两分钱一块豆腐乳,他往往就能吃三天。”这一段就是周围人对父亲日常的评价,一生勤俭节约为了孩子的父亲将父爱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父爱无言,却总是散发光芒,梁晓声的父亲成了梁晓声小时候最大的靠山,在父爱的关怀下梁晓声茁壮成长。父亲用平凡的劳动书写了人生的辉煌,用实际行动教导了梁晓声。

书中作者写到父亲母亲去世后,也让他更加感觉到亲情的重要,确实,亲情十分重要。小时候,父母带我们看遍人间烟火,等到他们白了头,希望也能用我们的手牵着他们,带他们看遍世间繁华。孝顺父母,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匆匆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把握住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在淡薄的人情世故中体味着人生的美好,体悟人性的美好。

面对这纷繁华丽的世界和人间,始终保持着清醒,不迷失自我,清晰自己的定位,理性并且踏实地生活和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保持清醒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时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用理性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不盲目相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像作者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花园,但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现在很多人心中物欲充盈,名利不忘,而人的心灵也是最容易沾染污垢的,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大爱无疆,但是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感悟着人情世故的同时,愿我们的生活中有对他人之事的认真,对他人生活的一种慈悲之心,从善的力量中升华自身的灵魂。我想把这本书分享给你,希望你无处安放的灵魂以及动荡不安的心灵可以从书中平和的话语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人间真实的一面,从而真正以一种智慧的双眼看透人情世故,以一颗最柔软的心看待生活的一切,去感受生命中的所有悲欢离合,去用心品味周围小人物中的大事件,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将生活中的一切看作滋养生命的养料,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肥沃的土壤上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第三篇:清醒纪读后感

清醒纪读后感

清醒纪读后感1

喜欢品茶,正如我喜欢品文。——题记

菊花茶幽幽入其境

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菊花茶,也许是因为它的味道。菊花茶的味道里充斥着一股怪怪的气息。可是,我却喜欢。这是一种让人觉得愈品愈香的味道。菊花加上冰糖泡在水中的颜色很纯净,带着淡淡的忧伤。初读《清醒纪》亦是如此。当时只知道是一些随笔,乱得很,文字零乱又没有文学的感觉。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心情日记,叙写着一些想说却又没必要说的小事,没有很大的情感起伏,淡淡的,却又有点忧伤,让人有一股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亦如菊花茶。

苦丁茶萋萋品其韵

老实说,苦丁茶很不好喝,苦得几乎让人难受,在口中涩涩的,久久不能散去。但是,它最适合细细品尝了,每品尝一次,就会觉得没有上一次的苦,品久了,还会觉得很香、很美。是啊,《清醒纪》最适合如此这般品尝了。在书中,我逐渐了解了安妮宝贝内心的世界。欣赏大海在她眼中的宽广,欣赏真实的人性在她笔下的暴露,她不会用很华丽的语言来伪装自己。因为她知道,其实那像纸一样薄的面具是多么容易被戳破,留下的,只是她孤独地在角落里哭泣。她是如此的平凡,用手中唯一的笔,用朴实的语言,宣泄着心中的爱、恨、情、仇。如此,亦如苦丁茶。

薄荷茶清清赏其神

薄荷茶的清新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轻轻抿上一口,就觉得神清气爽,连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新鲜起来。直到读了很多遍,才知道《清醒纪》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义。作者追求那份心灵的宁静,讨厌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这是对自由的追求。她愿意安静地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享受着她独特的文字,轻轻释放她怀中的梦想。读她的文字,是一个享受心灵的过程,如同在心中构建一座小屋,小屋外头,是喧闹;小屋里面,是宁静。这便是清醒,亦如薄荷茶。

茶,愈品愈香;文,愈读愈美。

清醒纪读后感2

有朋友对我说,千万不要碰安妮的文字,你会中毒的,而且不轻。

我一直是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所以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乖乖地没有碰触。

但是,东西往往是你愈强忍着,愈玄乎,是这样的。

我想,这次暑假就让我中毒吧,两个月,应该足够我疗伤,正常去学校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安妮的《清醒纪》。

同样平常的'词汇,组成的确实另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强烈的宿命感,仿佛一个不见底的洞,牢牢圈住了我,动弹不得。不知不觉,陷了进去。像寒冷透骨的冰水,一点一点地,侵入你的身体,使我不能自己。越往下看,越觉得自己随着安妮的笔,同呼吸。她的落拓与不羁,仿佛一张巨大的网,不顾一切地笼罩过来。

一个寂寞在骨子里的女人!

一本书,就这么不加休息的看完了。意犹未尽。我决定再读一遍,细细地逐字逐句地品味一番。

全书都是灰暗的压抑色调,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几乎清一色关于死亡、孤独、背叛……

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

死亡,是一个人肉体的彻底停顿。死,不会是生的对立面,它与生之间的关系,仿佛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镜子中的影像,没有差异,彼此包括,并且无时不刻在互相观察和对峙。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一个在跑步机上面跑步的人,像生命的过程,不断重复消耗没有任何意义。

……

像这样的充满颓废的句子实在太多。而且我巧合地发现,大多数的篇幅中都出现女人抽烟的描写。我很反感,我向来觉得,抽烟不雅,尤其对于女人。我喜欢清清爽爽的女人。可是安妮似乎把抽烟当作像她这样女人的孤傲非凡冷艳品质的代名词了。

我又渐渐觉得,她总是刻意地把痛楚扩大,把生命看淡。难道活着就这么没劲?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我甚至瞬间觉得,也许她的内心比谁都色彩斑斓,比谁都热爱生命,只是她巧妙地换了一种形式表达。我更希望是这样。

中毒?我这样是中毒了吗?

我也许天生有一种抗体,一种对付黑夜般漫长的孤寂的抗体。就姑且称之为安妮抗体吧。

清醒纪读后感3

她知道余烬冷情、她知道黑夜漫长,她知道风影摇动,她知道时间在流动能量。

《清醒纪》是安妮宝贝的一部散文集,书中有着她对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等生命主题的深入和探讨。第一次对她的好感来自于她那女童式的笔名。她说她的笔名别无深意,实在是随机。或者是随缘,就让它代表一个写作者在创作中应该保持的初心。

《清醒纪》中“清醒”二字的真正含义来自与作者追求那份心灵宁静,讨厌捆束自己的一切一切,这是对自由的追求。安妮宝贝愿意安静的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享受着她独特的文字,轻轻释放她心里的梦想。在《清醒纪》中,她内心世界表露出的情感完全溢于书中的文字之中,我欣赏她笔下真实的人性暴露,游走于城市边缘的一系列故事,是虚妄的故事又是真实的情感,给我一种难以言说的一股内心的震撼。她写到“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会显得淡薄。”我喜欢书中的这么一句。当人太过于了解,你会发现彼此的优点与缺点,有时应当保持些距离。随着时间的流逝,身边的朋友并未随之增长,大家总是以应付的方式过着自己的生活,应付身边的人,应付身边的事。感情这东西,总是伤人最深,因此人们总是不敢过于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她把她的喜怒哀乐全然真实而不做作的表露在她的书中。安妮宝贝是个如此霸道的女子,就那样不留余地的把她的情绪传染给你,而你又无可抗拒。她的文字颓废但我认为那只是文字表面,深入探索,品味她的情感,自然会发现有那么一股冷静成熟的气息冲斥着我的思维,让我的情绪有无从安置。我不了解她,但又了解她“你只要读过我写的文章,我也同时读过你写的文章,我们就能知晓彼此。”我始终这样认为。

看完《清醒纪》这一本书,阅读它如同喝下一杯清水,能维持日常生存。每一天,定时清扫内心,让它平静。整理明暗对半的情感,越过小小障碍。她总能让生活遇到太多不如意的我得以慰藉。

它给予我保持这种模样,略带发力的紧张,不松懈,对待不定有坦然。

清醒纪读后感4

冬日的温暖,莫过于火炉的照应;夏日的清爽,莫过于清风的呼唤。而我,在这寒假里独自沉恋于安妮宝贝的《清醒纪》。

一直喜欢安妮宝贝的书,喜欢她那些神闲淡然的文字。她观察仔细,喜欢留意一些别人忽略的东西。所以读她的书,总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使人受益匪浅。

《清醒纪》不同于别的书,它虽然一篇篇散文凝聚而成,但却不失其蕴涵之深意。细细的品味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记录着一点一滴关于自己的生活,仿佛一瞬间点醒我们。或许我们已沉浸在城市的红灯绿酒中无法自拔;或许我们被过多的权利与金钱迷失了双眼。倒不如安静的坐在凉台上,品味《清醒纪》。

平静的生活使人麻木。每当我拂晓时分站在凉台静静感受,才能发觉大地的存在。没错,如同安妮宝贝所说:“它只是一个无情,迷人而坚硬的城市。”而每个人生在这个城市里,只有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度过漫漫长夜,日光照耀的时候,我知道我将记得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自然,我也不例外。当以前的一幕幕画面从意识中晃过,就可以称得上是回忆。孤独的时候,就仿佛是漫长的黑夜,谁都知道孤独是一种可耻,但却无法回避。有人说,人在黑夜里是最清醒的。的确,黑夜里,往往会胡思乱想,但却可以看清楚许多事实。或许你会觉得很悲伤,但悲极过后,往往又会恢复平静。

——“某天如果我觉得不再爱你,我就不会再感觉寂寞。”

爱与恨,感情作祟。这句话充分表达出一个处在恋爱的人的寂寞心酸。不再爱你,意味着不再寂寞。人生既如此,不如轰轰烈烈的爱一场,然后撒手放开。任何一个缺少爱与关怀,眼神充满惶恐,柔弱无力的人,看到这句话,或许都会侑共鸣吧。

——“仿佛可以就此消失再不相见。”

消失了,也就看不见了,不想见到他,但却喜欢在脑海里琐碎的记忆中寻找他。但有些事情自以为是忘记了,精神却总是想去回忆,所以喜欢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沉睡。过了许久,便清醒过来,放松大脑後,继续重复刚刚的动作…

一日,日光照耀;

又一日,醒来;

再一日,记得……

其实清醒,并不一定就可以控制自己。

第四篇:清醒纪读后感

清醒纪读后感

(一):一个人行走

文|氏与鸢尾

我和她相遇的时间刚刚好。穿过一排排书架轻抚过一本本书脊的一见如故。不蔽体的外衣和那让人一激灵的名字。午休时刻的图书馆,初冬斜斜暖阳,杯口氤氲的水汽。她是我未曾读过的安,亦是这本我未曾读过的《清醒纪》。

她像是低声说给自己的话,软软的音调,却一字一句砸进心坎。如换做这之前的我来看她,也许就像轻拨琴弦那般,弹奏时珠落玉盘叮咚清脆,却少了那袅袅不绝的余音。真巧呵,在经过了成群嬉闹的中学操场,两人私语的山腰小径,现在的我正学习一个人行走。她的孤独是我的孤独,而她的清醒也是我要的清醒。

「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

大学之前,总习惯陪伴,上下学路上那条窄窄长长的巷道,教室到操场的楼梯间,挤挤攘攘的食堂,还不够,再加上被老师嬉笑过批评过的 「上个厕所都要邀着一起!」好像没有身边那些个花儿,习惯臂弯的手不知道搁哪,习惯叽里呱啦说笑歌唱的嘴不懂如何张合,习惯往前迈的腿也似乎发软无力。若我们身边有可能没有彼此,有可能自个排队,有可能独坐一张餐桌,有可能沉默下咽食物……便也没有「若」的可能性,我们拒绝一个人的状态。我们排斥让人无措的孤独。

若说那时的我们还是孩子,还能任性地找足借口与依赖和陪伴交朋友。那么在这个由来自天南地北的拥有不同生长轨迹的存在彼此差异性的成熟个体组成的大学校园里,牵手尚显不妥,撒娇求陪同易遭卫生球。何况成年人,被不被逼迫,都已经以长大的姿态向外。作为这大环境中的一员,尤其在回归单身后,不可避免对过去总结对现在思考,比以前总多些内心的体会。孤独,是其中无法抹杀的浓色一笔。

“感到失落落的,尤其看到别人的一对一群”

“荒芜泛滥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不接地气,心里横了根刺”

“软弱得想蹲下,想抱作一团,想哭”

这些是我随笔中记录孤独的片言只语。我像一个旁观者,看着情绪小人在胸腔里针锋相对,有时是无关痛痒的耍嘴皮,狠起来也会揪头发练摔跤。内里尽管斗得乱麻一团,一闭眼一睁眼,所有不安也就能凝聚到笔尖变作清冷淡漠的文字。

可所有的感受抒发,以及我想到的辞藻表达,也不及这一句的一语中的。“就是这样啊。”我叹口气,感同身受地嘴角一扬,然后就替我的孤独找到了安身之所。

「宁可保持独自,也要获取坚定。互相取暖,那是不可控的事情。」

我喜欢「宁可……也要……」这样的句式,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主义大无畏色彩。想起王迪诗的《一个人私奔》里这样一句话: “一个个裹在大衣里的孤岛,我行我素的漂浮于人海间,那是一种深刻的真实。”

其实并没有要追求独立特行,要与人群格格不入的意思。我想我所理解的孤独是从个体离开群体的过程里衍生的。人类虽是群居性物种,也总有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获取坚定」一说在我看来倒和《礼记》里的「慎独」一词有所契合。不管独身如己与周围的喧闹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都要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惠,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安这样说,“这也应是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又想起那个 「用灵魂的笔摄下我的影子」的作家田维在她最后的生命独舞《花田半亩》中这样记录心路:“你曾强装着勇敢,把胆怯咬在舌头下边,像个盲目的人一样从孤独中走过去了。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因为,孤独是自己的,没有谁能真正了解。”

我构想出这样的画面:她躺在病床上,眼神没有焦距地迷离,不轻不重落在虚无缥缈空气里的某一点,头脑似是而非的一片澄明,安静而深沉,感受孤独的灵魂在纯白的生命空地反复徘徊。也就恍然明白何谓「寂寞是肤浅的,孤独却深刻」。在浮躁之外渐悟的这一深刻,给了我的孤独几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畅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矛盾重重的力量支配,挣扎是来自于你跟随向上的力量还是向下的力量。但你必须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愉悦与坚定,而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比较接近于对上一句话的拓宽叙述。延续下来的是「坚定」。想对它作个比喻,类似定海神针、定心丹一类都可,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走下去的理由。守不住孤独的,总会演化成耐不住寂寞,然后发泄到所谓游戏人生,走马观花的恋爱,一埋头忘却白日黑夜的游戏,亦或是灯红酒绿,一切麻痹都是逃避,不想看清真实内在的自我感受,不想看清被剖开来摊在眼前的失落和压抑。我们都是近视,从眼睛到心灵。

顾城说: “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这种甘于自欺的唯心,和掩耳盗铃者的愚蠢有何两般,我们耻笑后者,却乐得对自己的视而不见。

说说行走。不急不缓,大道小径,听得耳朵起茧的那句话依然一代一代被虔诚吟诵传承——人生长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暂不提什么荆棘坎坷,跋山涉水,就这么走着,(网)身边来往的人快慢成影,前进倒退地放映,也络绎不绝。干劲足时跑几步,累了蹲下喘口气歇息,再甚睡一觉爬起来踉跄着继续往前,这就很好的。

“必须等待他的最后时刻,死亡与葬礼之前,谁都不敢说幸福与不幸福。”

我想我的清醒就是带着孤独让一个人这般行走。

“在这平凡的境地中,寻得必须的安闲悦乐。”

是的,我很清楚,不管是地球公转还是自转,涨潮还是退潮。不管是暖流改变气候带来鱼群,或者是海水淹没岛屿失去踪迹。不管我的世界是车水马龙,繁华盛世,还是他们瞬间消失化为须臾,我都坚定的向前走,不迷惑,不慌张——就让我借用安东尼的文字抒发我的坚定。

安在《清醒纪》里旁观她的纷杂缤纷的世界,探讨她所感触到的时间与人、孤独与爱、隐秘与盛大。而我只充当十足平凡的过客一个,刚好为我的行走讨来一杯清水,一树洁白花香。

清醒纪读后感

(二):安妮抗体

有朋友对我说,千万不要碰安妮的文字,你会中毒的,而且不轻。

我一直是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所以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乖乖地没有碰触。

但是,东西往往是你愈强忍着,愈玄乎,是这样的。

我想,这次暑假就让我中毒吧,两个月,应该足够我疗伤,正常去学校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了安妮的《清醒纪》。

同样平常的词汇,组成的确实另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强烈的宿命感,仿佛一个不见底的洞,牢牢圈住了我,动弹不得。不知不觉,陷了进去。像寒冷透骨的冰水,一点一点地,侵入你的身体,使我不能自己。越往下看,越觉得自己随着安妮的笔,同呼吸。她的落拓与不羁,仿佛一张巨大的网,不顾一切地笼罩过来。

一个寂寞在骨子里的女人!

一本书,就这么不加休息的看完了。意犹未尽。我决定再读一遍,细细地逐字逐句地品味一番。

全书都是灰暗的压抑色调,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几乎清一色关于死亡、孤独、背叛 ……

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死亡,是一个人肉体的彻底停顿。死,不会是生的对立面,它与生之间的关系,仿佛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镜子中的影像,没有差异,彼此包括,并且无时不刻在互相观察和对峙。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一个在跑步机上面跑步的人,像生命的过程,不断重复消耗没有任何意义。

……

像这样的充满颓废的句子实在太多。而且我巧合地发现,大多数的篇幅中都出现女人抽烟的描写。我很反感,我向来觉得,抽烟不雅,尤其对于女人。我喜欢清清爽爽的女人。可是安妮似乎把抽烟当作像她这样女人的孤傲非凡冷艳品质的代名词了。

我又渐渐觉得,她总是刻意地把痛楚扩大,把生命看淡。难道活着就这么没劲?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我甚至瞬间觉得,也许她的内心比谁都色彩斑斓,比谁都热爱生命,只是她巧妙地换了一种形式表达。我更希望是这样。

中毒?我这样是中毒了吗?

我也许天生有一种抗体,一种对付黑夜般漫长的孤寂的抗体。就姑且称之为安妮抗体吧。

清醒纪读后感

(三)看了安妮宝贝的《清醒纪》,不是什么故事,只是记一些随想,听着珊瑚海,看着看着忽然看不下去,记起的一些人,一些琐碎的事,只是想念些什么。

到了济南,开始研究生生活之后,渐渐的不在似原来,不在开朗真诚相待就会拥有朋友,只是这么处于半封闭状态,甘于寂寞,这种对于人的疏离感,渐渐形成,除了找到了一个甘愿让自己停留的人外,再不再为自己的心情做任何努力,任何探索,直到又一次看到安妮的文字,再一次坠入这种自省的深渊。

除了男友,这种有时候对于它人的疏离感,应该是来自于彼此生活态度的不同,渐渐的,不愿意在梳理或试图诉说自己的心情,于是最终变得沉寂。时常的感觉幻觉太过繁盛,却又不愿争取繁盛的生活,于是开始喜欢纯粹的人,在某一方面独特的人,抑或是有些歇斯底里的人,至少在这些人的生活里,自己感觉到了那种纯粹,某种对于生活最初的回归,有时甚至会幻想自己作出了一些一直以来向往的洒脱决定,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最终不能否认的只是 — 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心存留恋的人,一个试图思考却最终软弱的人,虽然淡定却不够纯粹的人。

在安妮的文字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真切的细腻感觉,那只是片断影像的留恋,那试图深入却有些茫然的自省,看到花开花谢的感动。因此对某些事物,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第五篇:《清醒纪》经典语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时常会心存留恋的人。

天空透蓝明亮。不可测量,也无可追寻。如此良辰美景,在彼此的沉默相对中,就是一种完美终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一个时常会抬起头看看天空的人。

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

想起一些人,他们就像在我的世界里盛开过的烟花,被逼迫蹿到高空痛楚盛放,然后消失。仿佛彼此邂逅的意义,只在于交会的光华瞬间。

剩下来的,那不过是一些惨淡的事情。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于是轻轻低想起他和她来。内心温暖。

突然不知道自己坐着的车要开往何处,于是就用双手蒙住脸,伏下头掉了眼泪。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

就像这样置身的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

之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念想。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将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惜。越是美,死便越显惨淡。发黄萎谢,如同废纸。一日都不能拖延。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

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

如果我晕眩,那是因为我幻觉丰盛,能量薄弱。足以支持我

对你的迷恋。不够支持我们的快乐。

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

在歌舞升平的乱世,我们的欢喜没有安稳。温暖没有根基。爱一个人又没有诺言。没有考验。于是也就没有相信。爱,从来都不算是归宿。也不是我们彼此的救渡。你的身边也许会有许多许多的人。但在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不在。或者在那个时候,你也不需要任何一个。没有人可以带来拯救。

感情的虚假繁荣如此诱惑,刻意蒙蔽,借此过渡生命的荒芜清凉。

爱一个人,是因着在他的身上能够映照出自我。是。我们并不彼此相爱。爱的是在对方身上折射出来的另一个自我。剧烈而不真实的反光。以为自己有多荣耀。每个人都要接受生活里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产生的空缺。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理所当然的沉默,就似乎我们可以做理所当然的爱人。

你没有太多的话,对我说。我亦如此。但愿我能够不清醒地跟随你。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是因为有些东西多么珍贵而难舍,所以即使知道不可能,也要一再挽留。

有些人一生都在摸索爱的真相,一生都是盲目。这样渴望爱,但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否得到它。

感情带给我们的,从来都不是获取。而仅仅是回味。清醒的人不代表能够控制自己。他看到问题,挣扎得剧烈。反倒失去某种定向之后的简单与安稳。

若对自己有太多自省,触摸到的生命之深渊,便更暗更长。如果度过漫漫长夜。日光照耀的时候,我知道我将记得你。人物摄影,拍到的无非就是一个人的面具,或者真相。春天被宠爱得无以为继。可以深情直至溃不成军。破罐子破摔般的放肆。意兴阑珊的颓唐。

总是有一种伤感在内心细细灼烧。不安的预感。要过很久,才会明白,爱,并不是一个事件。一种追寻。也不针对任何一个确定的对方。

不是拿来满足自己自私及自大内心的工具,也不是用来对抗虚无本质的武器。

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

如果某天要死,就要孤独地不为人知地死去。只有自己看到。

越是计较的感情,越是依赖至骨髓。

每个人依旧只能在被许可的范围界定内自生自灭。这样的属于青春怅惘的思虑,非常熟悉。仅仅只是因为她比身边的人提前走了一小步。她看到的东西越多,快乐也就越少。

但是时光其实始终超越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心可以走到时光的前面,丧失和接受的东西,依然要遵循时光的原则。结局又算如何。如果仅仅是为了结局,那么我们可以从出生就直接走到死亡。

一起已经过去的事的确都无可避免地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里始终有逼近的东西,并不可跨越。但随着年岁渐长,开始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回忆。时光是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的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总是这样的。我们选择什么,就要放弃什么。得到什么,就要舍弃什么。要对自己纯粹而坚韧的标准,才可以跟着直觉和信念去走。

孤独和年龄没有关系。只要你活着,就会是孤独。她说,常常我都会觉得寂寞,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她说,我们爱一个人,也许是爱着自己在爱情里面的样子。和爱情的本来面目,和那个男人是谁,似乎一点关系也没有。她说,我的生活经常丧失一切出路。但那依旧是我的自由。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

真实而深厚的感情绝对不会有一个热闹的表象。去往哪里。与谁同行。如同寻觅地球上一个并不存在的标记。始终都是疑问。

生活在每个人的背面,都是一个深渊。

彼此都看的清楚。怜悯也许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但却不能轻易改变生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过于广阔深远,便让人有了畏惧。总觉得走不长,也走不远。急功近利的人,用欲望剩余的唾沫,湿润卑微的心。

心里有爱,所以会有忧有惧,让人变得脆弱。但这火焰,让人暖,并且获得重生。

即使离开,也是要记挂着彼此的好。时时想念。这就是留给自己在动荡世间的,一簇小小温暖火焰。有情有意。心有留恋。

如果我们来得及,在城市沦陷为海洋之前逃离。但我一定会先看清楚你的脸。即使模糊而微黄。

他说。你摆明着和别人不相关的样子。仿佛怎么样都可以。但其实怎么样都不在你的范围和界限之中。你怎么能够这样,自私。

那种即使在彼此之间没有距离的时候,依旧不得交会的东西,也许就是寂寞。

寂寞使人保持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的距离。所以,我们只是相似的寂寞的人。

当爱得以成立,一切变得恰如其分。

阅人无数,历经沧桑也好。游戏人生,嬉笑怒骂也好。放荡不羁,轻描淡写也好。心灰意懒,坚不可摧一好。只要你在爱,你就依旧是十六岁的少女。白衣蓝裙,头发上粘着芬芳的栀子花瓣,睁着无辜的眼睛,一般惴惴不安的水晶般的心。

你仿佛遗忘了所有人和事。只为与他相见。他为你重新打开一个童年的世界。满足你对感情有过的一切期许。所有属于时间的尘土自动粉碎跌落。你因为他而变得简单,剔透,并且天真。所有,他就是那个Right Man。你会知道,遇见一个对的男人,有多难。

来。来。让我们去看一场深夜无疾而终的烟花。不要独自挨过漫漫长夜就好。还能要怎么样。如果这一刻,我依旧留在你的身边。

有很多事情是可以被替代的。即使你贪恋。

突然觉得自己累了。即使延续一生,我们都还是贫乏的。所以,我对你说,我要走了。便起身离开。

无可否认,我们的耐心和珍惜都变得很少。世间的陌生面孔来回穿梭,彼此也只能潦潦草草。不愿再有勉强。宁可保持独自,也要获取坚定。

互相取暖,那是不可控的事情。

对你的最后选择。放弃,从来都是最轻易的决定。没有丝毫留恋。所有历史自动消失。留下感情的尸体,如果不腐烂就变成化石。

看一场烟花,终于看到头仰得脖酸目痛。风太冷,于是我们决定要回家歇息。寻求温暖的臂膀,看到自己老去,力气和能量逐渐不够。于是我们决定不再爱着彼此。

不用想起。哪怕是一闪而过的记得。任何一个人,失去了另一个人,都会获得一如既往。黯然酸楚是属于怀念的失去。但是遗忘会更轻省。

不是你想的那样。真切的感情,从来都不会是坚韧的。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

一场起伏沉堕的戏,总有谢幕的一刻。因此,这表达如此坚韧,并且不甘愿。

懒人实质上是内心坚定的。知道自己最需要的什么。一旦决定,就贯彻到底。

我们都不愿意当着对方的面掉眼泪的。这是一种禁忌。个性里有种惊人的相似,外表坚强硬气。骨子里绝不妥协的桀骜。内心里隐晦的柔软和依赖,这样深重,却是需要突破及其复杂的核壳,才能自然地坦露。即使在坦露,也有着羞涩之心。

在这个房间里,十六岁的女孩像泅渡河流一样摆渡青春的残酷欲望。身体和灵魂像花瓣一样,突破障碍,激盛绽放。付出代价。寻求灵魂深处脱胎换骨峰回路转之后换取的清透明朗。又回到这里。年华渐老,人淡如菊。

死亡带来印证。对一个人的爱与怀念可以穿越这深不可测量的时光,知道彼此都在这个世间事情所有线索。

我来自他与她的体内,遗传他们的基因,继承他们的意志。若其中任何一个人有变,那么出生的人都不会是我。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信任和等待的亲人。再无其他。

我知道这样的时刻,珍贵稀少,并且只能够在逐渐地失去。像从湖泊里掬起来一捧水,注定要从指尖漏空。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够拥有的恋恋不舍,只有这两个人才是真的。从始到终。

人越年长,便会逐渐对身边的人越来越淡然。很多人出现了。又消失了。犹如坐看云起云落,实在是没什么可解释说明。朋友有离有合,爱人此起彼伏。很多感情目的不纯,去向不明,对待不善。我们手里能够捏有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几个人的事。

我似乎从未想他们是会老会死的。偶尔想起,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也就从来没有想过,在某一天,会失去这一束视线。仿佛他与她是我手里自始至终的底牌。仿佛他们会一直在。于是我转身,再一次离开。

下载读《清醒纪》有感8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清醒纪》有感8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三国纪》有感

    我们都被《三国演义》忽悠了?——读《三国纪》有感行本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旅行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好好地看看书不是银河高悬秉烛夜读那么诗意而是民航机场各种免费加时大家懂的......

    读《惜春纪》有感

    追-----读《惜春纪》有感喜欢读《红楼梦》的人如山如海,然而喜欢读四丫头惜春的,的确是极为稀罕的。说到贾惜春,熟悉她的人,一定会提到三处--其一,是她的小:曹公在书中对于她的描......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义薄云天——读《三国演义》有感程泓宇望着窗外明朗的月光,我惬意的躺在床上,眼前浮现出《三国演义》中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作战之时的场面,仿佛身临其境……赤兔马一声长嘶,身后......

    读《边城》有感800字

    远去的孤独 ——读《边城》有感 高一(2)班 纪晓澜 沈从文是孤独的,而《边城》也是孤独的。 在他的一篇随记中,沈从文提到这本书不是为多数人而写的,也多次提到这本书是为少数人写......

    读《金锁记》有感800字

    张爱玲笔下那个的纸醉金迷的旧上海,奢靡华丽,有着当时中国最时新的东西却也还保留着旧社会腐朽僵化的渣滓。《金锁记》为反映其中现象的典型。曹七巧,一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嫁给一......

    读《目送》有感800字

    中国梦,我的梦——读《目送》有感王佳怡“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书中淡淡的......

    读《论语》有感800字

    读《论语》有感800字 张茜雯 我来到读书会已经一个月了,每次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和大家学习《论语》,分享各自的经历与心得,这些就像纯凈无杂质的温水,不断注入我心中的杯子。......

    读《茶花女》有感800字

    读《茶花女》有感800字 读《茶花女》有感800字 《茶花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玛格丽特是一个穷人的女儿,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最初,她的生活一直放荡不羁、糜烂颓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