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德育智慧源何处》有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读《德育智慧源何处》有感
一开始看到《德育智慧源何处》的书名,我想着又该是一本理论高深的书籍吧。可是信手一翻看了一看,我发现这是一本以心灵感悟教育经典案例为主体,以随笔的形式阐述一个个经典而值得深思的案例,深入简出,非常引人入胜。
整本书共有经典案例78个,张老师用经典案例、心灵感悟、相关链接等栏目详细的介绍了德育的思想与观念、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技术与智慧等德育相关内容,既有理论的研讨也有实践的总结,点面结合、深入浅出。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也可以感悟到朱永新,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既可以看到马寅初、季羡林的大师匠心,又可以欣赏到李庾南、王金战的教育智慧。虽然这是一本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但我觉得非常适合每个德育工作者去品读与学习。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有句俗语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那么我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想还是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背景下不断去研究德育新情况、解决德育新问题。要做到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我觉得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开复在给学生的信中提到“我们要培养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那么成功、自信、快乐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质呢?——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效的教学技能。“大学之成在于大师”,大师的养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开放的胸怀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让学生佩服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德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他们追求时尚,崇拜明星,他们也很懂得享受,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也有大有作为的地方。我们可以去主动接纳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关注的事物,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本书中经典案例5《怎样铲除旷野里的杂草》引发的心灵感悟:用美德占据心灵。
我们的教师应该教育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爱、感恩和温情的种子。“一两的预防胜于一磅的治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早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休叫少年的心灵空荡荡,要在少年的心灵里确立起对某种神圣的和不可违背的原则的深刻信念,对某种唯一正确并与真理相符的原则的深刻信念。要让这些唯一正确的道德真理成为少年明亮的路灯,成为向他指引正确道路的星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做到的。
(3)健全的人格,发展的个性。德育工作的好坏,最终落实到能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是不是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通过德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适应21世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德育工作的内涵和精神。
(4)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后进生、问题生一直是令班主任头疼的。倾情弱势学生、关注后进学生。教师应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好”和“差”是相对的。每个学生好比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开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个体。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后进生。
本书中经典案例13《马卡连柯让曾经抢劫的青年去取钱》给我们的感悟是要尊重后进生。尊重是一种精神力量,有些后进生,就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去拯救灵魂。
要尊重后进生,就要让美德占据他们的心灵,我们要用慈爱和善良去接触世界上最温柔、最敏感的物质——青少年的心灵。要保护后进生的人格,要善于发现他们心中能响应召唤的那一隅,要做他们的朋友,真心诚意地体会他们的最细微的思想、愿望和忧虑,并对之作出反应。
德育之重,关系国家的未来;德育之难,在于将要将美德种于学生心中;德育之美,在于其能幻化为美好的行为和语言。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凭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读《德育新论》有感-班主任工作心得
读《德育新论》有感
“以分数看人,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是在现代教育观念中仍存在的现象,当然,分数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理论学生的情况,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将德育、美育、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迎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前不久我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很有启发。其中鲁洁教授就提到德育是最具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
目前在社会、学校德育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大量开展过于“形式化”的德育活动,如3·5学雷锋活动,过于追求形式,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却很少。鲁洁教授就提出了“生活德育论”理论,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学校生活的德性决定了学生本身的德性,对学生品德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学校生活的质量。因而学校应该让学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不要过于追求形式。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想谈一谈自己对于德育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的人。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特别是中小学,此时的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不能独立地对事物的好坏进行判断。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极其大,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做一个不仅学习上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更可以在生活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以保持一颗“爱心”,以爱心看待学生,以爱心看待工作,以爱心看待生活。只有这样,你才能感染你的学生,让他们向你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用爱心看待世界的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德育。
然后,教师应该平等的看待学生,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些同学。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存在一差具差的观点,认为学生成绩不好什么都不好。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学许在音乐上富有天赋,也许还是个体育强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转变这种观念,特别是身为班主任的教师更应该如此。应该同等的看待学生,真正做到不对任何学生存在偏见。
最后,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包含的德育信息,特别是我们品德教育这门课。品德的教学承担着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作用巨大。在教材背后也隐含了大量德育的信息,如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热爱等等,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们提供的。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同时为我们的校园生活也提出了一些要求,现在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知识的积累,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做好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第三篇: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
文/刘丹
悠闲的一个假期结束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即将到来,一个假期满脑子装的是班级,怎么才能把我自己的班级建设的有声有色呢?怎样是班级有凝聚力呢?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班主任呢?一切一切的疑问都徘徊在我的脑子里,无意间随手翻开桌角的《发现班主任智慧》一书,如是珍宝。
我从头细嚼慢咽地品味着书中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 郭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学会了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一、用心去交情。郭老师班中有一位脾气古怪、性格暴躁、自暴自弃、蛮不讲理且爱惹麻烦的倔强男生高明,因为一次值日时自己觉得比别人干的多感到委屈,于是在自习课上不依不舍的骂本组的女生张丹,张丹的忍让使高明把一股子怨气一下撒到了劝架的女生小齐身上,将小齐的眼睛打肿了。郭老师起初想把高明叫到身边很批一顿,结果当高明理直气壮的明显的带着一股子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对于常常表现极端的高明,郭老师却随即冷静了下来改变策略,育人先育心,从走进他的心灵出发,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高明自始至终都表现的理直气壮谬语连篇。从同情和善良入手进行引导,不应该打朝夕相处且经常帮助你的同学,而高明却觉得没有小齐平时的帮助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绅士气质方面引导,男生不应该欺负女生,高明却以爸爸在家也打妈妈为由进行反驳······唇枪舌战三百回合后高明丝毫没有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让郭老师也不知所措无从入手。(班主任工作日志)突然的郭老师反倒觉得高明是一个可怜的、很悲哀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在家里遭受父母的斥责和打骂,在学校饱受嘲讽和轻视,自己叶总感觉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郭老师转变思路,恳请小齐的理解与原谅,这招果然奏效,小齐不但原谅了高明,反而特别的同情。然而,小齐的宽容并没有唤起高明的自责,反而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思维不正常即使做了出格的事也情有可原,深究原因,原来高明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害怕和抵触爸爸简单粗暴的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郭老师帮助高明走出了阴影,最终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耐心陪伴他养成好的、新的习惯。
二、用脑去思考。《竞赛中的人格锻造》故事中,郭老师对一年一度的南京市鼓楼区六年级综合知识竞赛的选拔一事采取了新颖的手法,全班齐动员,有考官,有选手。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达到了公平公正的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二来也是起到一个全面促进的作用,甭管你是否参加,你都是这个活动的一员,要么你是积极备战参加比赛,要么你是仔细研读,认真出题,这样还是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参与性;第三,在这样的一次次公开竞争、选拔、淘汰中,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三、用爱去改变。在《孩子心里是有您》的故事中,郭老师用她的爱心和格外关心还有及时的夸奖,用特有的方式——滑板表演换回自尊:在《拒绝防震演习》中,您用一句“我尊重你的选择”给足了小丁的面子。事后,用您的爱心改变了孩子的同时赢得了家长的感动。“孩子的心里是有您的!”
是的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智慧,做好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第四篇:读《乡关何处》有感
读《乡关何处》有感
凡人处世,总难逃名缰利锁。雅人利欲易退,然则名心实难消磨无痕 ————题记
读《乡关何处》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此书作者是野夫,本名郑世平,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198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90年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获刑六年。1995年减刑出狱。服刑期间,妻离子散,父亲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尸骨无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北京创办图书公司,成为全国民营书业十大策划人。2009年6月成为香港《亚洲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连续报道两次,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他有着一段传奇而坎坷的人生!(详见《是非恩仇20年》)
最初接触到野夫是因为他写的一篇散文《记忆中的花园》,当时读完后认为作者若没有亲身的经历,文章是不会写的那么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然后我就开始关注野夫了,到网上查找他的资料,了借他的生平,读他的文章,关注他的动态。再然后就成为了他的一位粉丝。近日购得《故乡何处》,断断续续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看完之后心情很低落,我一般看的书籍大都情感色彩比较浓烈,这大概与本人性格有关系。我不得不说书中写的故事真的太感染人了,是那种读完后再回味的时候依旧悲从中来。该书是野夫用他的血与泪创作而成!此书写了他的外婆、大伯、母亲、挚友等的故事。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又是江 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象我投江 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这是文章开头的部分,还没有读完全书,我就感受到了野夫发自内心的悲伤、愧疚、和恨!
不知道谁说过“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之后无路可走。于我,则常是中宵酒醒之后,无路可走而深陷回忆,牵出无数往事的余痛”。野夫就是这样,读野夫的文章常常感到一股江湖的气息,他所结交的朋友几乎都为侠义之士,自己入狱也因为“义”。它们的身上有着魏晋时期文人的“狂”。刘镇西、郑家桥、李如波、王七婆……都是那个时代的奇才,但他们和野夫一样有着一股侠气,刘镇西在文革时候敢说“真话”,获刑7年,无所畏惧。郑家桥淡薄名利,潇洒自由,与世无争。李如波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坚决不与时代妥协,遗憾终身。王七婆在生意场上大起大落,妻离子散,最终寻找到灵魂寄托,安心于文学创作。
大伯与王冰松的爱情因为当年的一念之差而抱憾终身,当两个白发翩翩的老人跨越时空见面的那一刻,无语凝噎。相视一阵苦笑。无奈物是人非!
“我”的母亲在出狱不久,投江自杀。尸骨无存。多么倔强的一位老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不公、丧夫后,她已看淡了一切,她去追寻她的母亲、丈夫、国民党的父亲、祖父。也许活着对于她来说已经是这一种磨难。野夫对于他的故乡、故人、故事是深情的,是无法割舍的。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对于故乡的情感永不能忘却。
因为魂牵梦绕的故乡里,有故“人”还有故“事”!
第五篇:读《美人何处》有感
读《美人何处》有感
美人何处?一个疑问引出多少美人嗟叹,不论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金盘轻舞的赵飞燕,还是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大观园葬花的黛玉,已别康桥的林徽因,美人一生不论曲折顺畅都在追寻一种成功那就是幸福那就是自己。命运是苛刻的,容不得人多做选择;但命运又是仁慈的,你想成为什么,就成全你成为什么。
通过作者安如意对这些女子的分析,会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辨清一些事情。一切要从自身去寻找,去发现问题,就像身边有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而相同境况的人却生活的如意美满,这是为何?
我一直秉承的就是认可自己,认可我们所处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努力,不争取,不上进,而是在你这个环境中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做到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只要你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兴趣才是驱使人奋发图强的动力,而不是金钱和名誉。只要你用心去找,别人看似枯燥的学习于你就会是快乐的源泉。
就像我现在的文控工作,这是一个和文字朝夕相处携伴同行的工作,有些人看似枯燥,不知如何下笔,觉得难度超过干体力活。但是我却不会,文控是一个可以看到全局并上通下达的工作,我可以首先领会领导的要求、上级传达的精神,活动开展的意义、工作下达的指令,把它传递到站队,使站队有针对性的及时高效的开展基层工作,;还可以把站队员工所做的工作、上交的建议、面临的困难反映给相关领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程,使公司运转更加顺畅。
我喜欢我的工作,面对文字就像面对每一个可敬可亲的面孔,这就是我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