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奖励学生效果更好-班主任工作艺术
如何奖励学生效果更好
文/王俊文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至少要拥有两门技艺:一要会“讲”,二要会“奖”。关于第一个“讲”的技艺,它是十八般武艺中的“明枪”,是经常拿出来操练的,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例大家都接触了不少。而第二个“奖”却是各路好手的看家武器,大家一般仅仅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使用,很少拿出来展示,因此很有一探究竟的必要。
或许有人说:奖励谁不会呀?不就是课堂上“你真棒”的赞扬声,不就是脑门上那金光闪闪的五角星吗?我也会!
是的,外在的奖励形式谁都可以效仿,而内在的奖励时机、奖励方式、机制又有多少人能准确把握呢?我们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奖励都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吗?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心审视一下自己给孩子的奖励,就会发现:有时我们的奖励没有给孩子带来相应的快乐,有时我们的奖励仅仅给孩子带来快乐,但没有促进其行为的积极变化,有时我们的奖励仅仅是给孩子的行为带来短期的积极影响而非长期的积极影响。
所以,“奖”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奖”的做法呈现出来,供大家剖析、指正。
“偷懒”也是奖励
要做一个会“奖”的老师,首先要弄清“奖”的实质。奖励可不仅仅是“小红花”这些物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来看下面的事例。
师:同学们,请大家拿出笔准备做书本上的计算题(学生无奈地开始准备笔)。怎么?不太喜欢动笔算是不是?今天的题目看起来并不太难,那我们就不动笔算,用口头回答的方法来计算怎么样?
生(兴奋地):好好好!
师:常言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君子(众笑)。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你们先得说一说计算这些类型的题目要注意什么,说对了,老师才有允许口算的奖励。
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计算的法则、计算时容易疏漏的地方都说出来了,不仅把我平时叮嘱的要求都讲了一遍,还增添了不少他们自创的建议。
师:既然大家说得这么好,那我们今天就只动口不动手了(教室里发出“耶——”的欢呼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答这些题目——不过,大家真能算得又准又快吗?如果不是这样,那大家一起回答的声音该多难听啊。
生:行的,我们一定行。
生:老师,你先给一段时间我们练几遍吧,我们练好了准行。
学生这样的要求对我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哪能不批准呢。
练了几遍之后,学生回答的声音不仅准确,而且响亮。口算获得了成功。
师:真棒!大家喜欢这样把笔算改成口算的奖励吗?(众:喜欢!)不过,这样做也有缺点,那就是万一有人做错了,老师就不能发现了。你们说怎么办?(生:抽查。)好,只要抽查合格,我们以后就经常进行这样的奖励。大家想不想要这样的奖励?(想!)那好,大家赶紧同桌互相练习、检查一下,看有没有做错的题目。老师马上就要抽查了。
这就是“偷懒做题”的奖励。对于天天要拿笔写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巴不得少写点字。把握了他们这种内在的心理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尽可能地满足这些需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当小老师”的奖励“奖”到用时方恨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奖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许多老师常常因为学生表现不佳而抓耳挠腮,你告诉他用奖励的方法去试试,他会说:“试了呀,刚开始还行,用着用着就不奏效了。”再问他怎么奖励的,他说刚开始学生表现好,奖一个五角星,再表现好奖两个五角星,再表现好奖三个、四个……
奖励老是五角星,就会让孩子产生审美疲劳,他们已经不在乎这个了,“奖”一定要有新鲜感!这个新鲜感不是说今天五角星,明天大苹果,它们是同一层面的东西。奖励要多,是指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要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数学老师每天都要给孩子订正作业。每天,做错题的孩子都排着长队像等候明星签名一样,订正完一个走一个。临走之前老师还要追问一句:“现在懂了吗?”“懂了。”“那好,走吧。”
可以想象,每一个去订正的孩子都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接受老师重新检查的,心情不会太好。这原本谈不上能有什么奖励的机会,然而,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就能“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有A、B、C、D等若干名同学在排队订正,老师先给A订正完了。
师:现在懂了吗?
A:懂了。
师:好,老师奖励你做小老师,授予你“初级教师”称号,你的任务是给B订正,让B说算理给你听。如果他不会说,你就要负责教会他。
结果在A的帮助下B说对了。
师(对B):恭喜你!你现在获得“初级教师”称号的奖励,你的任务是给C订正。让C说算理给你听。如果他不会说,你就要教会他。
师(对A):由于你教B教得很成功,所以你获得“高级教师”称号的奖励,你的任务是听B教C,如果B教对了,你就完全成功了;如果错了,就由你指导B去教C。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操作起来却很简便。这样A、B、C、D一个个传下去,前一个是后一个的老师。每个人大体都要经过“被别人教一教别人一指导别人教别人”的程序,一直到成功扮演完“高级教师”的角色,订正才算完全结束。
你可别小看了这一“小老师”的奖励,孩子们可当回事了,教得比老师都要细,要求比老师都严。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没有谁会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弱者。而这种奖励,就在于让孩子们实现了由弱者到强者的微妙的心理转化,订正于是乎也成了一种享受!
这样,一方面,原本忙忙碌碌、喋喋不休的我们就可以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这个过程还有这样的效应:(1)为了能早点做“高级教师”,孩子们必定会自觉订正,不必像原来那样老是要老师去催。(2)原本订正时孩子只是说一遍的,可能会蒙混过关。现在至少要说一遍、听两遍,这样真正掌握的可能性会更大。(3)原本的订正只能“师一生”一条线路进行,现在改成“生一生”几条线路同时进行,节省了订正的时间。
把最好的奖励赠给“后进生”
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拥有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拥有的越少得到的就越少。老师的奖励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优秀的学生总是能受到我们的奖励,而“后进生”呢?他们很少能得到奖励。
其实,马太效应的根源在于老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因为优秀的学生老师看着心里舒服,于是就容易给他们奖励。而“后进生”呢?怎么看都让我们喜欢不起来,又怎么有心情给他们奖励呢?这种倾向其实是不理智的,把
最好的奖励赠给“后进生”才是更加艺术的做法。
班上有一个比较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小D。我决定用奖励的办法试试。
师:昨天,老师发现小D同学终于及时交作业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呀!小D同学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老师也要回报他一个惊喜。我要给他最大的奖励——让他做老师的干儿子!
做老师的干儿子!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全班孩子把目光集中到小D身上,而此刻的小D,激动得满脸通红,赶紧把头藏在了桌子底下。
师:是的。做老师的干儿子。做老师的干儿子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在别人排队改作业的时候,小D同学不需要排队;在小D同学和大家一起举手的时候,老师会第一个喊他发言;在小D同学不懂的时候,老师会单独教他。总的来说,老师会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给他种种特殊的待遇。怎么?其他同学觉得不服气,什么时候你们能像小D这样给老师带来惊喜,老师也请你做老师的干儿子、干女儿。
就这么一个干儿子的奖励,使得小D从此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他再也不做小动作了,他要举手第一个发言,做作业再也不拖拉了,他可以直接改作业;想问题再也不得过且过了,他会请干爸爸给他开小灶。他的干爸爸还教给他许多在学习上的锦囊妙计,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他“咬耳朵”,不让其他同学听到。而所谓的锦囊妙计说到底不过“字写好一点”等这些老掉牙的吩咐,可是小D却如获至宝,认真执行。
就这样,有干爸爸的特殊关照,小D的学习成绩很快就上来了。
关于奖励,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笔者认为,在奖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本质,灵活变通。以上举的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而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变通使用奖励的方法。紧扣学生需求,奖励形式多样,利用眼前资源,凸显奖励价值,能做到这几点,奖励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2.师生兼顾,保证双赢。如上面所强调的,真正有价值的奖励既要做到充分尊重孩子,又能让学生朝着老师预设的目标努力。过于照顾孩子,可能会造成教育的低效,过于倾向教师,就容易使奖励沦落成“哄骗”。
3.且行且思,注重长效。任何一种奖励手段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很可能一种奖励手段的优势恰恰也是它的劣势。所以我们在奖励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方法。其实,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奖”也是为了“不奖”,“不奖”才是我们“奖”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
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
根据这个意思,关注应该是没有功利性的,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我觉得就应该这样,然后敏锐的发现问题,冷静的寻找解决的问题,尽量的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在大多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中,好像过多关注的是成绩、品行等,而且还在无限制放大,班主任以自己的标准来框定,觉得不好就不行,有些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还吃不好睡不好。
陈老师的关注其实就跟大多数班主任一样,盯着孩子的问题在看,在放大,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看孩子的问题,而孩子自然就感受到了不公与伤害。但陈老师刚开始的表现很显然是有些过分的,还在用孩子的错误证明自己的错误,好在后来他通过反思,明白了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忽略——忽略了孩子那容易受伤的小心脏。其实,我认为忽略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午后的自习课上,我呆呆的看着小喻。情不自禁地傻笑,我真的想去摸摸他的头——他刚刚剪得头,剪得很短。想想那一幕,真的不应该把事情弄得那么难堪,不知道小B能否理解老师对他的这份关注。”陈老师此时的心境以及语态,让我感受到了轻松与俏皮。我愉悦地感受到了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班主任一贯以来人性的做派。我多么希望他能将这份心境与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表达出来。如果是我,我会情不自禁地走到孩子面前,摸摸他的头,甚至抱抱他,当孩子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会笑眯眯地告诉他,老师真的好喜欢你。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谁会怀疑这看似肉麻的话,而有的只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关注,毫无功利的,没有好坏评价的,仅仅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已。
关注还要继续,但更多的要盯住优点,放大闪光点,这样让孩子在享受爱的尊严的情况下健康的成长。这是陈老师最后的期待,其实,我想说,虽然看起来好像他在转变,开始学会关注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不是我倡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无论关注孩子的问题,还有优点,我觉得都是功利的,而且都给关注贴上了一种评价的标签。关注,就关心重视,就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就用实际行动去或者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无论他做的好不好。我们只是真正看着孩子成长,陪伴他前行,给他们适时的建议与指导,而真正的路还要他们自己去走。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艺术:爱,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更好-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爱,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更好
文/邹晓光
初见智慧时,是一个灯火阑珊的晚上。那天,智慧跟着他爸爸来到我家,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夹袄,深蓝色的牛仔裤,瘦瘦的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落在凡间的天使,那时,我的心里震撼了,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会是大人们口中说的不想读书,专和弟弟吵架的孩子吗?那天晚上,他没回家,和我儿子一起,玩得非常开心,甚至还学儿子的样,乖乖的偎进了我的怀里。我既感动又兴奋,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一定有能力管好并教好可爱的智慧。
没想到,两天后我就见识到了智慧的厉害。那是因为他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跑出去玩游戏了。我把他叫进办公室,和他说,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玩,并让他马上把作业补好。他看了看我,什么话也没说,就开始补作业。看他那么认真,我又去忙别的事了,可是,等我忙完了,再去看他的时候,却发现,他还是写了八个字,就是我在他身边时写的。也就是说,我走开以后,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怒了,把他叫到身边,狠狠的批评了他。可是他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说话,不点头也不摇头。我气更大了,嗓门也不由自主地大起来!他见我这样,才勉强点点头表示答应改正。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第一次碰撞,以我的强势小胜一筹。
过了几天,数学老师跑来告状,说是智慧的数学作业没有做完。我非常生气,把他叫到办公室,强压住满腔怒火,问他:“你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啊?”他低着头站在那里,对我的问题不理不睬,就当没听见一样。我有点忍不住了,声气提高了几度,“老师再问你一句:你为什么没做数学作业?”他还是默不作声,暗暗跟我较着劲。这时,我忍无可忍,怒吼了:“你不说是吗?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做出了要打他的样子。他有点害怕,但还是只字未讲。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自己因贪玩而落下作业未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拒不认错。说真的,我这时也有点为难:真打他吧,我没有那个权力,不打他吧,我又说了那句恐吓的话,会不会因此而失掉我老师的尊严呢?正在这为难时刻,旁边的同事连忙给我解了围:“暂且不要打他,先看他能不能把未做的作业补上!”我连忙见好就收:“赶快去把作业做好,等会再找你!”他急忙离开了办公室。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沉思良久:我是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师道尊严了?怎么动不动就发火呢?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啊!我能否换种方式呢?像他这种父母离异而没人管的孩子,应该更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疼爱啊!
人只要有心,机会总不会错过的。一天,智慧病了:发烧,头疼,咳嗽,看样子极不舒服。我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看了后给他开了点药,并嘱咐了我服用的基本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我对他关怀备至:按时给他服药,不时询问病情,给他准备可口的食物。人非草木,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的态度,好了很多。可事情并不是向着我想象的方向发展,就在他的感冒好了不过几天,有天的第二节课下课时,突然有同学来告状:“戴智慧打人了!”我连忙跑到教室,只见智慧和一位同学拉扯在一起,周围同学劝都劝不开。我强硬把他们拉开,可智慧气急之下竟然要动手打我。我又来气了!但突然又想到:等调查清楚再做决定吧,他这样做应该也有他的原因吧,我先把智慧请到办公室再说。可哪里请得他动!我说了多次都无动于衷。我只好让他站在那儿,忙着调查事情的缘由。经反复询问周围同学,终于弄清了点眉目:原来是智慧嘴巴多事,才惹来了这场纠纷。我喊来了那位同学,代智慧向他道了歉,然后,在全班当着大家的面,给同学们讲“祸从口出”的道理,以旁敲侧击地批评智慧的不是。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的事,历来就不简单,但我也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心中的爱始终不变,智慧的健康成长之路肯定也不会变的。因此,我常常找他谈心,也和他一起做游戏,还给他买些小玩具什么的,只要我儿子有的,肯定也有他的一份。慢慢的,智慧对我的敌意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把我当作了自己的母亲,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我身边转转,还伸出他的手来抱抱我,我心中明白,这是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在向我寻求母爱啊!为此我深深的感觉到:爱学生,不一定要严厉,有时,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更好!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艺术
教师工作艺术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关于教师打油诗: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责任比主席还大/吃得比猪还糟/催作业比黄世仁还狠/对学生比犯人还凶/干的活儿比保姆还杂/见了领导比孙子还乖/赚得钱比民工还少/这首打油诗虽然有些夸大之嫌,但也不泛对我们老师的一些真实的写照。
一、工作艺术
1、第一块基石是: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弗洛姆说:爱是一门需要用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
2、第二块基石是: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的社会层次定位。品格低下的人行为不可能高大,品格卑鄙的人行为不可能磊落。品格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大学校长看包:季羡林与白岩松)白岩松感叹: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
3、第三块基石是:学识(博大、精深)。
学识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对现代人学识的要求是“T”型结构,上面代表博大,下面代表精深,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标志,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工作方法:
1、一则:教育原则: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
2、二感:就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责任感就是你的良心。我们教师的这份活是良心活。你做了好事没人看见没人表扬你自己就觉得高兴;你做了坏事没人批评没人看见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
3、三通:第一,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教书育人两者缺一不可。第二通,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你都要有所了解。你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你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第三通,通晓教育科研。
5、五心: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第二心:信心。我有一个公式:信心+实干=成功。我把这个公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做上几十年一定会取得成功。第四心就是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今天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是,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希望每一个老师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出快乐和谐的教育,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大家生活快乐、幸福平安、阖家欢乐。
通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每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家长开放日,将家长请进校园,通过听(听课)、看(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孩子的表现)、议(评议学校的工作)、谈(意见和建议)等方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并将图片收集上传学校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
当个班主任不容易,我们要面对学生带来的知识压力,学校管理带来的压力,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身体状况带来的压力,同事竞争带来的压力。所以,班主任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更是严的艺术,需要诚心、爱心、耐心与匠心的结合,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班主任工作艺术1——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1、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2、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4、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树立后进生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6、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7、耐心期待后进生的转化
“反复抓,抓反复”。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班主任工作艺术2——和学生一起成长
做个好朋友——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学生
做个好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不简单
做个好老师——精心引导、潜移默化
班主任工作艺术3——排除心理障碍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二、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四、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五、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班主任工作艺术4——批评学生的学问
缓一缓:批评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
避一避: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
绕一绕:尽可能从侧面间接批评学生。
冷一冷:“对不听话”的学生,外表上故意冷淡。
对待学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爱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耐心是成功的保证。
教育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教育是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
“三尺”讲台,育桃李芬芳,谱写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