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fwsir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钰一钧
首先,这的确是一本鸡汤。
从小到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读过无数本鸡汤了,就比如我。然后在工作到现在,我基本已经不再愿意读所谓的鸡汤以及成功学了。
大道理谁都懂,真做起事情来,常常不过是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成年人,每天最精华的时段都在为了生活做着除了生存外,不一定有其他价值的工作,努力之余,看看自己的快要退休的领导及同事,想想那也许就是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一年到头盼着几个人挤人的假期,拿一份死工资,过着平淡是福的生活,不禁会感到一种绝望。
想要改变,却发现周围壁垒重重,不是想要改变就可以改变的。直到一次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了007,知道了一个叫李笑来的人,用我早已遗忘在时光中的鸡汤,或者说大道理,或者说成功学,更加清晰明了地洗涤了我的大脑。
我记起有一年看过一篇报道,1964年,格拉那达电视公司只做了一个很特别的纪录片,他们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这样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他们56岁,浓缩了十四个孩子最有变化的一段人生。来自上流社会的三兄弟在私立学校读书,他们有着规律的作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来自工人阶级三姐妹,在伦敦上学,生活自由烂漫,课余常常讨论的是喜欢的男孩,以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穷人区贫民窟的三个孩子,则更多考虑的是找到生父、打工或者不要挨打等基本生存的问题。在阶级界限分明的英国,原生家庭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的引导及支持的差异,从纪录片的一开始,就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一开始的他们,大都是一样的天真稚嫩,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阶级所带来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最终,上层阶级的三个孩子,过着如他们的父母一般优渥的上层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下层的孩子们,大都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诸如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事件,直到故事的结尾,仍然在中下层苦苦徘徊挣扎着生活。纪录片的结尾,这14个孩子中,只有1个孩子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壁垒,他从一名来自乡村的羞涩少年一步步,利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考进牛津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这个纪录片在中国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火,有人说纪录片表达的是英国阶层的固化,有的人说这就是人生。知乎上有着各种分析及反思,但有一点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这是中国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其核心内涵也是,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也许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差异和烦恼,社会更是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遵循的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索性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愿意,绝大部分知识我们都可以比较便利的学习。时间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它就给多少回报。利用知识强大自己,在丛林中,生存发展,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有效的知识,践行。这就是人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改变,始于成长。
第二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我无意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心仪之,便果断地在amazon上买下了。10年3月29日的时候收到这本书,那时候在自习,随意看了几页,沉博绝丽。可还是把它给放下了,因为觉得这样的书如果不花个安静的时间细细品味的话,有点懈怠作者了。顺便介绍下作者,作者全名李笑来,父亲是一个教师,而作者本人也在新东方执教3年之久,广受学生好评,后来离开新东方,现为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写过《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高分作文》,反应良好。
我于4月2日下午正式阅读此书,包括当天晚上,第二天晚上(选修课)以及今天(4月4日)上午,时间不长,收益却良多。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为0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全书开始介绍了心智的力量,并描述了不同心智的人处理事情的巨大差别。然后描述了何谓心智,提出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的观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推迟满足感来开启我们的心智的方法。接着着重介绍了我们应当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包括培养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记录实践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各种列表。当然,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也作出了声明,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即是否应该以及何时使用列表的选择在于个人,过分使用列表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计划的可行性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计划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期的计划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后面就是开拓我们心智的方法,包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的介绍(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摆脱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以及耐心培养记忆力。作者也对所谓的“成功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否定了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上介绍的“人人都能成功”的观点,认为“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它们对成功的定义——相对比较,方法缺陷是个案分析,表明努力是应当的,是无须强调的,不要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而否定他人提供的一般性的建议,认真审视成功者所说的话,不要依赖运气——如果没有本身的积累,运气就是虚幻的,打造好自己胜过打造人脉。最后便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效率是永远达不到100%的,人生偶尔还是需要放松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些——不要想一口吞下大象;不要迟到——尽管每个人都迟到过;开源节流;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对过去做任何假设,(”要是……就好了!“);自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不要高估了明天。最后的最后,提出了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万事都可以提前准备,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的便是提前准备的时间了。由此,结束了整本书的话题。
以上是我看着本书的目录凭着自己的记忆做的记录,可能里面有些自己的思维成分。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没变,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我想我得重新考虑我每天的计划了,以后每天晚上记录当日的时间开销表,早上制作时间预算表,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我昨天便去商店买好了笔记本。希望我永远都和时间做朋友,并且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个朋友。
第三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阅读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然而留心成功者说的话,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夸大曾经面临、战胜的困境,夸大自己最终成功的难度。这不是他们故意的,因为他们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需要获得满足。他们现在的成功是确定的,那么,这成功的荣耀就取决于其难度有多高,即,起点条件越差,现在的成功将显得难度越高。只有难度越高,才能获得越多的掌声,被认可的程度才越强烈,才会被人们更加五体投地地佩服。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边真正的成功者却很少;成功背后的东西很难看清楚,所谓成功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而成功者们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和包装他们的经验,而这一切,都在干扰你的判断。
书中抨击泛滥的成功学,这是现在社会上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名目众多的名人传记,成功多少法则等畅销书总能聚焦众人目光。很多人信奉成功学中金科玉律,把自己的灵魂交给所谓成功人士,希望追随他们的脚步达到他人想要的,像成功人士那样的地位,财富。而人的记忆或感觉,往往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是经过过滤,扭曲,重组等描述的。所以成功人士讲述的大道理是 无语病,放之海内外皆适用。
这本书的名字我觉得如果叫开启心智之旅似乎更好,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时间当作朋友。平时上班工作非常繁忙,总觉得在单位事情杂事多得做不完,一会一个检查、一会一个评估、一会电教要修理。看了本书后才发现,原来问题不在时间上,而是在自己。如同书中说的: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
心智指的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综合。在社会中,一个人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原来自己这么些年来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思考能力。如果心智不高,就算非常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会非常慢,或者到一定时候后会出现平台期。所以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心智。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我相信这个社会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这个词的,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会拥有很强的心智。
第四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1、坚持详细记录每天做的事情和具体花费的时间,你会惊讶于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而这样坚持记录下来,
你就能精确掌握自己的时间,能合理规划每一天的任务。
2、成功学,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那些所谓成功人士只是恰巧遇到了对的时代,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能成功,因此他们谈论那些成功经验,以及自认为身上的成功的品质,往往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
3、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在很多书上也提到类似的观点,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你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等价交换的,不存在一味的付出。
4、我们可以让自己在轻松安逸的“打发时间”中没有罪恶感——只要这是规划好的“享受”,而不是无节制的随意的。经常在周末快结束前莫名的失落,想来也是因为双休日过得浑浑噩噩,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5、现代人都太浮躁和急功近利,最大的障碍是耐心。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
6、质变之前需要量变,如果说,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98%的重复作为“水”,才可以成为一杯清香的咖啡。你需要耐心地不断重复再重复。
第五篇:《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8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800字
原创: 小郭律师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