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脱贫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社区脱贫创业之星先进事迹材料
孟家庄社区脱贫创业之星
-----白红军先进事迹材料
白红军,现年40岁,家住孟家庄社区麻家庄村3组,家中4口人,大儿子于去年考入西安工程大学,二儿子目前在合阳中学读高二。
两个孩子上学,爱人张丽仙身体又不好,加之白红军在14年的了一场大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举步维艰的时候,白红军借钱买了一辆电瓶三轮车,每天起早贪黑的做起了卖水果小本生意。后来,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化,在金塔建材市场白红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水果摊。
白红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年轻时的打工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卖水果生意看似简单轻松,其中的辛苦只有身在其中才可以体会,每天4点多起床,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干果,回来后开始理货,出摊。几年来,他慢慢的积累了自己的生意经验,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人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由于他为人实诚,卖出的水果称分量足够,生意不错,招来的大部分都是回头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时间久了,大家都一传十,十传百,白红军的水果生意是越做月好,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白水果!
白红军目前已经还清了借款,对于以后的生活他信心满满,他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实在是好,相信我们会很快摆脱贫困,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我要在大家的帮助下,早日迈入小康生活,把享受贫困的机会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第二篇:创业之星候选人先进事迹
创业之星候选人纪煌萍先进事迹
她,是平凡的,是安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11级的一名普通学生,她又是不平凡的,在大学的舞台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1年7月,她一个人背着行囊到浙江义乌打工,之后,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城便利的货源,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炎炎的烈日下,她一个人往来于国际商贸城的各个批发区间,选择行业。自学拍照技巧、pS软件处理图片,开淘宝店的同时,她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积累了经商的实战经验,为自己大学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9月,迈入大学的校门,热衷创业的她积极投身于校园商务工作室忙碌的工作中。有志者,事竟成,一年的努力让她脱颖而出,成为了工作室负责人。为带领团队更好地发展《校园商务报》,她往来于办公室、教室;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事兼职,她忙碌于商家、学校;为更好地壮大工作室,她奔波在就业办、学生处。苦心人,天不负,十二个月的辛劳使她与众不同。成功搭建了一座商家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时也帮助商家做广告宣传的创意策划,成功打入了校园市场。
2011年11月,重整工作室旗下餐厅,与新东方大厨强强联合,美味的食物加上她源源不断的宣传创意,打造了适合大学生的优雅音乐主题餐厅。
2012年3月,入股藏宝阁精品店,带领工作室成员用心经营,诚信待客,打造特色服务,让藏宝阁精品店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2012年10月,创办校园商务联盟卡,整合校园资源,不仅方便了学生,还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工作室良好的品牌形象,达到了三方共赢的结果。
2013年2月,她深思熟虑后,为进一步拓展业务,盘下了QQ文印店,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为团队人员提供了赚取生活费的场所,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一些专业的技能。
2013年3月,为了团队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了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她大胆决定注册公司。经工商局预核准,成功注册安阳市博扬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广告宣传策划、活动创意策划、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咨询等。
她就是纪煌萍,工商管理学院11级财务管理专业,一名爱笑的来自福建的20岁女孩。她热情大方,性格开朗,从小就对商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立志自主创业,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她曾一直担任班级班长一职。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常常获得学校奖学金;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曾经获得过国际美术书法大赛绘画类三等奖、国家级美术书法大赛金奖;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多次参加校内外文艺晚会的演出。她是老师心目中上进的好学生,同学们眼中的才女和强人。在每一次创业过程中都敢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颇具新时代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
她不但执着于创业,还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闲暇时,她喜欢看书,知识面宽广,2011年10月底参加校科普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2012年4月与其他3位同学一起代表安阳师范学院参加河南省“诚信校园行”助学贷款知识竞赛,获得省二等奖,载誉而归。
在辩论赛的赛场上,你可以看见她才思敏捷,伶牙俐齿的一面。而在才艺展示的舞台上,或是柔美委婉的古典舞,或是傲气凌人的现代舞,她都能来上一段,舞姿曼妙,步步生花。“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她是个积极乐观的女孩。就算天塌下来,她依旧淡定从容。
在创业的道路上,她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是一般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大学的路很短,剩下的2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创业的路还很长,这只是刚刚开始。这个执着于追求理想的女孩,在追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为团队领导者的她曾用王均瑶的话语告诫团队: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不能只靠胆大妄为、东奔西撞,也不可能是在大学的课堂里说教出来的,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
平凡的她在创业的道路上艰难前进,斗志昂扬,不断飞跃;不平凡的她正带领着她的创业团队且歌且行,走在创业的康庄大道上,她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
开封市创业民星推荐材料
返乡投建技校
创业造福家乡
***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王**先进事迹
王**,男,汉族,*****乡人,生于1963年,现任***技工工学校校长、董事长。
自2007年返乡创业以来,他创办的***技工学校,先后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被**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王**先后被**委、县政府评为‚返乡创业之星‛、‚职教兴*先进工作者‛,被中原崛起论坛编委会评选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王**从一位农民工到成长为一名中等职业培训学校的董事长,他的这一切来之不易。
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王**自幼家贫,因家贫早早辍学,迫于生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先后在**打过烧饼,卖过水煎包,开过小饭馆,当过出租车司机,由于他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最终在**站稳了脚跟,1995年受聘于省**局合顺酒店任经理。‚睡着地板,想当老板‛,在**打工15年的王**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1995年
12月,他辞去了酒店经理,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注册开办了****集团保龄有限公司,从事皮具销售。在京创业10年间,他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使****集团保龄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在京城创业的佼佼者,为自己赚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家境贫穷很早辍学的王**深刻认识到缺乏技能对于在外打工的艰难,还知道家乡每年有10万多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创业略有成就的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种改变家乡面貌,回乡创业,使百姓脱贫致富的情愫在他心里像夏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他认为,要靠劳务经济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创造财富,要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2007年春节,在京**同乡会上,王**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兴办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向没有学员、缺乏培训设备的**县第一职业高中注入资金600万元,翻新了校舍,聘请了教职员工,购臵了计算机、车床、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子操作台等培训设备,接着又融资1000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到半年学校开始有了起色,学员每月递增,教学秩序稳定,计算机操作、焊工、车工、钳工、服装设计和缝纫、电子电器组装和维修、电子商务、保安等8个专业相继开班培训,当年培训农民工学员
1000余人。2007年12月,经过改制的**县第一职业高中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察验收,升格为中等职业培训机构兰考县技工学校,这时,法人代表王**任**县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实现了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一所中等职业培训机构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为了提高外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两生三千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对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每年培训3000人,并且实现100%安臵就业。王**审时度势、顺应形势,高度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他经常带领学校招生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和各中学,广泛宣传技校办学宗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设臵等情况,以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初中、高中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更多地组织、动员辍学在家的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来参加技能培训。为了建立稳固的生源渠道,他拿出资金10万多元在全县16个乡镇布设招生网点220多个,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招生局面,学校生源得到了保障,为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县技工学校共培训农民工学员1000余人,其中有中专班学员305人,有力支持了‚两生三千工程‛,当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工程重点培训单位‛。
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县技工学校面向市场,灵活办学,特别是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重点培训机构以后,王**在招生、学费减免、专业设臵、课程安排、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就业安臵等方面都制定具体措施,尽最大可能让失学学生到校学习。他深入开展了‚阳光助学‛活动,采取了‚先入学,后交费,父母下岗免学费‛等办法,解除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后顾之忧。在王**的孜孜以求和不断努力下,技工学校培训学员逐年递增,自2007年**县技工学校开办以来,已培训农民工6000多人,年平均培训1500余人。2008年,**县技工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同年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从返乡创业到回馈社会的慈善义举
企业发展了,壮大了,但王**从没有忘记学校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和厚爱。多年来他一直为回馈社会而努力:
1、2007年冬季与团县委结合为贫困生捐款4000元,解决冬季取暖问题;
2、2008年为**、**等多个学校捐赠旧电脑60多台,价值10000多元;
3、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为300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员免除培训费用共计15万元;
4、2008年为**乡敬老院捐款3000元;
5、积极参与扶困帮
扶家庭活动,多次捐款捐物;
6、2008年资助贫困家庭一户;
7、2009年与县妇联结合为贫困妇女送温暖,捐棉被200床,价值8000多元;
8、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在第一时间捐款3000元,动员全校师生捐款2万元;
9、2010年,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
10、2010年,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子女免除全部培训费用,并且免费安排上岗,受到了社会各界广为称赞和好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今后的打算,王**说:‚我的目标是将**县技工学校发展为年培训规模达上万人的职业教育集团,有了条件再办一所大的养老院,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
返乡创业,复兴传统蜂产业带民致富
——青年党员姚俊返乡创业典型事迹
姚俊,男,苗族,24岁,中共党员,毕业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来凤县尚风寨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一、借东风初起步
2010年6月,出身农村的姚俊放弃恩施市报酬丰厚的工作,为实现复兴来凤养蜂业的创业梦想,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乡发展养蜂业之路。姚俊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翻山越岭深入革勒车乡和大河镇的村村户户去调查养蜂情况,向有经验的养蜂老师傅学习养蜂技术。通过不懈地调查走访,一份颇具含金量的“尚风寨”蜜蜂养殖最早的创业计划书在他的笔下诞生。有了创业目标就要去践行,他的创业计划也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农民,资金是创业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下,通过在信用社联名担保,姚俊在获得最初的启动资金10万元。初生牛犊不怕虎,姚俊在获得启动资金后就马上紧锣密鼓地开始创业。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上的疏忽,刚启动一个多月他就在创业路上摔了第一跤:在大河镇放蜂时一名农户在给萝卜喷洒农药治虫时,误将农药喷洒在了蜂箱上,造成了20余箱蜜蜂不同程度死亡,此后蜜蜂所剩无已,因该农户属特困户无力赔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姚俊的养蜂大户梦几近破灭。
二、寻求合作谋发展
蜜蜂中毒事件后,因担心亲戚朋友的指责,姚俊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关了5天,通过阅读创业书籍和观看视频教程,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求教于成功企业家、朋友、老师,深刻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发现单个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弊端,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能闯出一番天地。于是姚俊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发展养蜂产业,他联合革勒车乡蜂农文继祥等人,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10年8月登记注册了来凤县第一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专门从事蜜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蜂终于尝到了甜头。
三、观前景思对策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凯迪在我县大力发展油桐和刺槐,使我县的养蜂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他看准了养蜂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时代眼光将这种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视为发展契机,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思路对合作社的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合作社在运作初期,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对于成员的帮扶,主要采取以区域综合发展基金的方式介入。经
书面申请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学习最新养蜂技术和了解行业信息。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5角保护价收购,让成员吃下“定心丸”,有效地避免了单家独户生产带来的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确保成员蜂蜜产销两旺,蜂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创品牌,强营销。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乡土风味和纯天然、原生态的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大,导致纯天然蜂蜜价格比普通蜂蜜价格还要高上许多。在合作社理事长姚俊带领下,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尚蜂寨”系列商标,办理了法人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今年还申办QS认证。合作社抢抓发展机遇,在产品宣传上下大工夫,印制了专用的品牌包装,创办了合作社宣传网站和销售网店,以狠抓产品质量为核心稳步进入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科学规划求长远。
合作社深知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理事会一班人在理事长姚俊的带领下,结合了我县蜜蜂养殖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的可观前景,科学地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养蜂基地建
设,争取5年内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品质。二是建设完善产品配送中心,深入开展农超对接。通过与大型超市对接,有效解决蜂产品的销售体系欠缺而导致的养蜂风险难题。未来五年,合作社拟建武汉、恩施、宜昌三地的直销网络,来凤现已创办专卖店两家。三是制定符合合作社运行的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员工福利等相关制度,使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最终,让更多蜂产品爱好者了解尚风寨蜜蜂养殖合作社,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增强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尚风寨”蜂产品消费和经营信心。
六、为人真诚,乐于学习。
姚俊返乡养蜂,借东风致富显身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严谨认真,不急不躁,热情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他对蜂友和爱好者友所提出的问题都认真解答,受到了广大成员和蜂友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他为成员蜜蜂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蜂具。姚俊在对尚风寨未来发展描述中这样说到:“以学规划谋发展,把尚风寨合作社做精、做强,在有充分的原始积累后,一定要创办一家尚风寨商务学堂和一间诊所。”商务学堂,旨在为尚风寨成员和更多的人提供成功的经验,促成更多人的成功;诊所,旨在帮助尚风寨成员和贫困人员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大学毕业后的他,一直保持“有余力,则学文”的良好习惯。据了解,他每年至少要花上2000余元
购买各类书籍,现在他家中堆满了各类书箱,翻开阅读过的书都有他的读书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利用网络查找答案或求教于老师。在长期实践中,他还总结出了“养蜂不要种,只要勤做桶,养蜂不愁富,只要有技术”的山区人致富经。
姚俊在创业中树立诚信乃成功之本的信念,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新发展,造就了今天的事业。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一份信念使他在返乡创业路上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带头人。
第五篇:创业之星
创业之星
人性的关键是选准自己的发展“坐标”,让青年在创业的拼搏中,在事业的追求中闪光,让社会、让市场认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古往今来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索,就有成功。无悔的选择:
张玉刚,毕业于武安市职教中心的冶金部的冶金专业。冶金专业,是一门以就业为中心的课程。在目前普遍缺乏技术型人才的市场下,冶金专业出生的学生,找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份稳定的差事,在相对大多数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专业。张玉刚在校期间,很好的把握住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优秀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张玉刚在校读书期间,不仅对冶金专业的理论知识造就很深,对相关专业也进行了学习与了解,并且在冶金设备上也非常的精通。毕业以后,有两家大型的合资企业要聘用品学兼优的张玉刚,但他意识到了冶金行业的未来发展的不可估量性,主动放弃了这样好的就业机会,回到了交通相对便利的老家,凭着对自己老家资源的了解,带着创业的自信,满怀着创业的目标与理想,站在了人生新的转折点上。
张玉刚回到了家乡,搞了一个月的冶金行业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在这期间,他得到了许多有利的数据和信息。中国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社会生活发展水平迅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随着中国市场对钢铁产品需求量的提高,钢铁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市场上对钢材、合金类产品、冶金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大幅度增加,新型的钢铁厂是一个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并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朝阳企业。在次社会契机下,张玉钢便想到了:现在不正是我自主创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极好的契机吗?
伴随着调查与研究,伴随着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实与理想的鼓励下,张玉钢在日渐清晰的思考中渐渐充满了庞大的自信心,勾勒出了把“家乡建成新型钢铁农村”的大胆构想,然后就在故乡,在这生他养他的热土上,凭着一腔热血,创办了玉钢铁厂。艰难的创业
万事开头难,为扩大原来钢铁厂的规模,张玉刚动员家里将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又求亲访友借了一些,组织人顶着炎炎烈日,大干了许多天,为建成全市范围第一家大规模的钢铁厂,这个青春年华的女孩子,为了“猪”到处征地,跑贷款、跑建筑材料„„
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政府的支持下,落实了三十亩建场土地和300万元的贷款,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钢铁厂已建成大部分车间厂房。但是购买设备所需的500万元尚无着落,在区委书记的协调和帮助下,贷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就这样,创业之星
历经一年多的艰苦拼搏,一座拥有现代设备的多间办公室、车间、厂房、招待所、会议室、研究室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型钢铁厂成立了。
钢铁厂建好了,张玉刚从此一天也没有离开,厂子就是他的事业,他的“心肝”。他找了国内最先进的厂家合作,购买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并给员工们培训实习,灌输了正确先进的生产理念。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做到了购买原料、加工生产、成品销售一条龙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强调“节俭起家,艰苦创业,精品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壮大,张玉刚的钢铁厂也在慢慢的朝着自己当初的理想成长。在钢铁厂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达到了预定的计划,他的钢铁厂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他家乡的第一企业。张玉刚这个勤奋工作,刻苦钻研的厂长,也成了创造钢铁奇迹的名副其实的技术型人才。由于他的带动,全村及至全镇都靠钢铁厂走上了致富路。执著的追求
身为企业家和技能性人才的张玉刚,依然是一副学生的模样,有人问他学的专业知识在建设钢铁厂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问他他学习的知识做一名技术工人很成功,但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成就的?他笑了笑说道“任何知识与成就都是相通的,我在中专院校读书,冶金专业知识不仅是我们的一门课,而且是重要的专业课,也可以说是我的专业课,我是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了解了中国的行情,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决定了自己的理想。中国是一个工农业大国,钢铁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干这一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为了进一步扩大钢铁厂的规模,我不但要当本市的技能状元和企业明星,而且还要当全省、全国的技能状元和企业明星,既然当初选定了这条道路,我就要义无返顾的在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张玉钢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他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了无限的追求与奉献中。他以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实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创业之举,走出了一条艰辛坎坷但又通向着明天光明大道的创业之路。
二十一实际,我们要在自主创业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只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的、欢快的飞翔,而那些禁不起波涛骇浪的弱者,或无法承受挫折与痛苦的逃避者,只能庸庸碌碌的过完自己平淡的一生。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辉煌,愿我们大家满怀信心的扬起自己的创业风帆,朝着我们的创业目标,朝着我们的创业理想扬帆起锚。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者,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高峰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要这样确定我们的“高峰”,让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着自己,向着我们未来的方向大踏步的前进!
辅导教师: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