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唐山大地震》有感600字
读《唐山大地震》有感600字
韩觐倬
读完后,放下书,感想很多,也曾被触动。
读前半部分时,我就已经被震撼到了。我思索着:这无人性的大地震,夺去了24万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的牙牙学语,有的年轻气盛,有的新婚不久,太可惜!但是你可曾想过那16万的重伤员,以及从死里逃生的数十万人们的感受呢?他们被拆散了家庭,震后不仅要在精神上痛苦很久,还要如书中所说,饱受饥饿、干渴甚至疾病的折磨。而那骨肉分离的痛楚,是会影响一辈子的。不可能忘记!不能抹去!太残忍!这些一生都沉浸在巨大阴影中的人,你想过吗?人们常说,经历过大地震的人,都没了魄……
那么,到底是那些存活下来的人幸运,还是那些死去的人幸运呢?
另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我们的解放军人们到前线救灾的场景。我记得当时第一支取的队伍根本没有带上重型机械,甚至铁锹也没几支。他们是用手!用手死扒的啊!我不能想象他们这样日夜不停的救灾工作,更不能想象用那双满是鲜血,指甲都没了的手去扒开那些碎石块,搬开那些钢筋和水泥!十指连心,钻心的痛啊!他们痛,可是已经麻木了!
因为这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不可推脱的职责,永远记住,你们是军人!
读到第七章,说实话,真心酸!地震研究所的人们跟了唐山十年啊!其中的努力与艰难的故事有谁知道?他们也成功过啊!成功拯救了海城百万人的生命不是吗?我不甘心让他们受到如此待遇!如此委屈!如此唾骂!人们很多时候会这样,在受到重大创伤时以种种自己编造的理由姑且自慰。
读完后,感触太多,纸已湿,眼已花。
最后,关于我对于这场地震的看法,我想引用作者在295页中写到的一段话:
在自然科学的浩瀚大海里,我们人类的哥伦布船队和麦哲伦船队才刚刚起航。从起点到终点是极其漫长的,但我们始终能看到那顶昂然前行的风帆。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有感
感恩,因为我们活着
——观影片《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影片以1976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细致的描写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人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23秒,短短的时间活生生的人就化为乌有,那种痛苦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泪水背后的缕缕温情。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母女之间的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曾觉着李元妮很悲惨,她背负着两个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换她,女儿的生命是她放弃。一个内心负载这么多的人,活得该多累。女儿方登一生都会是悲剧,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
影片上映以来,媒体报道用的最多的词汇是“泪水”;谈起这部影片,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是“感动”。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带给我们的,还是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人的“帮一点”,从一个隐姓埋名的爱心符号,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爱心群体,“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是新唐山人文精神,一种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因为他们还活着!深思这些感动,我想这来自于所有中国人心中那根共同的真、善、美的琴弦。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数字。23秒能失去什么?32年能感悟到什么?感叹地震的震撼之余,感动于人的内心情感。其实地震只是载体,大事件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在浮躁的社会,情感的复杂多变,心灵浮动,没有归属,社会的种种诟病,我们常害怕岁月流逝,却总忘却活着是多么的可喜!很多时候,会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其实,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毕竟,有生命就有情感。影片用宏大的情感叙述,告诉我们在老天爷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困难和灾难并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人心的泯灭!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延续,无法阻挡,情感被生命承载,生命才如此有意义。
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所以我们不该仅仅感动流泪,因为,活着,路还很远,等待我们去做的更多……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有感
责 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突然发生7.8级强烈地震,就在那一刹那24万同胞失去了生命„„”。像这样的新闻报道式的文字在我来唐山工作之前就经常在和“地震”这两个可怕的字眼相关的文幅里面看到。今晚我看过冯小刚导演主持拍摄的《唐山大地震》后心潮澎湃,泪水划过脸颊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顿时闪现出两个字——“责任”!
我虽然籍贯不在唐山,但如今也属于唐山人民中的一分子了,出生在唐山,嫁给唐山人,爱着唐山!在电影中我寻找出了七个感动,这七个感动让我学着长大,这七个感动让我学着如何去爱,这七个感动在我心中凝聚出“责任”二字!
第一个感动是元妮和丈夫在冲向回家的路上,没有一丝的疑虑,冒着随时被正在倒塌中的砖瓦毁灭的危险,方登趴在窗口撕心裂肺的叫着“妈—妈”的时候,元妮用着一种无助却又超乎常人勇气的应声“哎,我来列~~”,我的眼泪唰一下就夺眶而出了!这种责任是除了母亲任何人也给不了的吗?!可能是吧!我感动于元妮那基于纯粹的母爱,我感动于元妮那不顾生命的大爱!未来,当我做妈妈的时候,这种责任我是要承担的!我是会承担的!
第二个感动是元妮就要冲进楼里的一刹那,丈夫大强一把拉住她,自己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楼里,倒塌的楼体却无情的把大强压在废墟之下。大强用最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妻子!我的泪水没有休止,我缓缓的靠在我老公的肩膀上,不知道他能否为我而牺牲自己,反而我倒不希望我老公这样大爱无疆,因为我相信他,因为他是唐山人!他具备这样大男人的责任感!第三个感动是那对儿解放军夫妻,为了“地震孤儿”方登能过着和别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毅然决然的没有生养他们自己的孩子,我是第一次从荧屏上看到陈道明老师哭泣,戏份中那父爱如山的意义,使我泪从心涌,他打了“陆毅”那一巴掌,声响很大,我觉得那一巴掌越狠,越能说明他挚爱女儿越深!养母“陈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家里的所有积蓄和一块老上海手表转给了方登,养父养母对养女的这种爱,来自于解放军那无比神圣的责任感!来自于善良的人们那份朴实的爱!
第四个感动是元妮32年以来,每逢清明、节日都给大强和方登烧纸,都念叨咱们家搬家了,家在哪里哪里,怎么怎么走。方达说:“妈你别说了,听着瘆的慌”。方达给元妮妈妈买房子,元妮不搬家怕大强、方登找不到家。元妮拒绝衣服店邻居大哥的追求,孤守过日。周围看电影的同事有说的,有笑的,而我却又一次发自内心的落泪。为元妮对丈夫的忠贞不渝而感动,为元妮对丈夫、女儿的思念而感动!这是夫妻之间应该把自己最忠贞的感情,完美无缺的献给对方的最好印证。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珍贵的感情诠释!
第五个感动使我内心五味交杂,方登考上了杭州医学院,认识了在校研究生“杨志”,他们恋爱了,有了两个人爱情的结晶,而“杨志”却争当了负心汉的角色。方凳坚定的留下了孩子,自己带着“点点”悲戚过日。后来嫁给了加拿大一个律师,虽然他比方登大上16岁,但是通过方登的不懈努力,找到了真爱,而且过上了比较丰裕的生活,方登的这种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也巩固了我对自己的自信心,只要相信自己,不丢弃对自己的责任感!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丰富多彩的!
第六个感动是方登在父亲的墓地,向妈妈道歉,连续几声的“妈妈,对不起!”使我泪流满面,心如刀绞。我为方登对母亲那份不变的眷恋,为她们那份不可动摇的母女亲情,为了母女32年后的团聚而感动!因为我父母远在700里外的城市,我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养育了我26年,而我总觉得还没有对他们尽孝一分,所以我更应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善待身边所有的人,这样才能弥补一下我对于我父母内心中的愧疚之心,从中我体会到的是儿女对于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是现代的年轻人都应该具备的责任!
第七个感动是片中唐山大地震及在汶川大地震中,全国各方各界组织力量援救汶川之举!它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显示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国力!它显示了人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
这种感动要上升到一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得以升华,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和平、更发展!
第四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当听说很多人看过《唐山大地震》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通江三中初二:李明坤
第五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时间飞逝,32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而又可怕的23秒钟里,毁了无数个家庭。
当元妮说没了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话是多么精辟,是多么的让人心碎。正因为这场地震毁了无数个家庭,伤害了那么多的生命,在这短短的23秒,毁了多少人的青春,真像海报上的“那句话23秒,32年”。
在废墟中,方登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助极了,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方登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3个字使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方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对于这个母亲来讲也是最大的痛苦,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放弃哪个,都会痛。就这样这个母亲的心,碎的再也拼不起来了„„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方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方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作。在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方达,并回到了离开32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方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方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方登的希望,对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方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方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灾难勇敢地搏斗!
用温总理的一句话来概括我此刻的感受吧——一个人的痛苦会有十三亿人来替你承担!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