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读《司马懿吃三国》有感800字
周雨奇
今夏,热播了一部三国题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该剧抒写了魏国政治家司马懿跌宕起伏的前半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波叔演绎的司马懿,睿智深邃又不失饱含人情味的幽默,折服了广大观众。因为这部剧,我对司马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个人钟爱历史类题材的,于是找到这本《司马懿吃三国》。
该书共有5部,每部评分都在7分以上,值得一看。由于司马懿本身就是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所以小说一定不会枯燥,五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全书从司马懿出生写到73岁去世,在一定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还原了他传奇的一生。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历史褒贬不一。有人说他鹰视狼顾,阴险狡诈,是王莽、曹操、刘裕的一类的阴谋家。又有人说他雄才大略,心系天下,同时懂得隐忍、藏器,在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笑到了最后,成为最大赢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一切是非功过都会被湮没,而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更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做到以史为鉴。
谈起成功,司马懿从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但是那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天才,曹操、荀彧、郭嘉、孙权、周瑜、诸葛亮、庞统、陆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天才们大多不甘寂寞,尽可能地施展抱负,智慧与权谋的较量注定少不了。而年轻的司马懿却选择收起锋芒,如“冢虎”一般默默地等待着,注视着。读过另外一本书,王岐山书记离任北京市长时向同僚推荐的《大清相国》,书中主人公陈廷敬从年轻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始终牢记五个字:等、忍、稳、狠、隐,最终位极人臣,并能在晚年从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跨越时代的长河,这五个字在司马懿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修炼过人的本领固然很难,能做到“潜龙勿用”更是难上加难。陈廷敬做到了,司马懿同样也做到了,所以他才能权倾天下,将三国归于囊中,而同时代的其他天才们只能像流星一样短暂地划过天际。另外,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三岁,陈廷敬同样也活了七十三岁,在古代是非常长寿的,健康的身体对于成功也是尤为重要。
司马懿和陈廷敬的隐忍体现在刚走出校门的新员工身上,就是“扎根一线、脚踏实地”.他们没有周瑜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诸葛亮的“隆中三分天下计”,更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的只是一天一天的等待与默默付出。
而我们,在等待的日子里,收起学生时代的骄傲,摒弃浮躁,厚积薄发,沉下心跟着师傅学习专业技能,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坚持锻炼身体,保持电网一线工人强健的体魄。时间会对得起努力,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或跃在渊”,终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一天。
第二篇:三国司马懿名言【精选】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国司马懿名言,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三国司马懿名言
(一)“支点策略”(刺猬法则):在复杂的形势下,如果对局势决定不清,分析不透,就执行自我最基本最安全的一个策略。
(二)中国古往今来所有的事变,都要三个条件:“势”讲的是民心向背;“局”讲的是力量比较;“变”讲的是时机条件。
(三)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四)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有资源的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
(五)人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决策质量和行动质量都会明显下降。最常见的三种情形:忧伤激动疲惫。
(六)很多事情,第一次想做但是没有做,以后就再没机会做了;很多话,第一次想说但是没有说,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
(七)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
(八)机会来的时候就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是转瞬即逝。
(九)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才叫真智慧。
(十)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
(十一)武力解决一时,文化解决一向,管理的高明之处不是让人掉头,而是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
(十二)童年是人生的父亲,环境是人生的母亲。
(十三)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十四)不愉悦就装愉悦,装时刻长了就是真愉悦,不聪明你就装聪明,装时刻长了就是真聪明,当然了,装傻时刻长了就是真傻。
(十五)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十六)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的时候,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的时候,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
(十七)训练有素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用心地谋划未来;未经训练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痛苦地后悔过去。
(十八)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个性不好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十九)人生要过得好,必须处理好和“四老”的关系。哪“四老”呢?就是老爸、老师、老板、老婆。小的时候处理好和老爸的关系,上学了处理好跟老师的关系,工作了处理好跟老板的关系,成家了处理好跟老婆的关系。把这“四老”的关系都处理好了,那这日子就幸福了。
(二十)人这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时候高歌猛进,那都不算本事,逆风逆水,走背字的时候,能心态正常,找准出路,临危不乱,这才叫本事。
(二十一)在应对复杂矛盾和比较激烈的冲突局面的时候,就应学习并领悟用“正楷”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而不是用“草书”的方式去做人和说话。
(二十二)失败是人生的营养品,挫折是进步的基石。成功的人会转化,把挫折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人生的营养。
(二十三)如果在正式场合有人跟你开玩笑,或者用极随便的态度跟你打招呼,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想当众显示他跟你的关系不一般,有别于常人。
(二十四)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二十五)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四种比较用心的应对方法:改善;替代;合理化;升华。
(二十六)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二十七)展示最稀缺的,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可。
(二十八)权威性就是自由度,权威性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宽,有本事的人发脾气,那叫个性,没本事你敢发脾气,那叫找死。
(二十九)一个人做事情,如果人人都觉得你了不起,说明你发奋了;如果自我也觉得自我了不起,说明你发烧了。英雄和强者不是被敌人打败的,都是被自我打败的。
(三十)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特别不要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三十一)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三十二)嫉恨的三个原则:嫉妒相似,不嫉妒不一样;嫉妒强势,不嫉妒弱势;嫉妒易得,不嫉妒难得。
(三十三)稳定部dui的士气和情绪有三个策略:持续一致,引入权威;借助暗示,输出信心;调整情绪,合明白释。
(三十四)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三十五)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三十六)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提前决定,矛盾公开;确认权威,合理行动;借人借势,速战速决。
(三十七)为了获得机遇,提前做的准备:建立联盟,获得支持;风格匹配,主角互补;类型匹配,制造认同。
(三十八)人生当中,第一个或者第一次永远是难忘的,永远比眼前的好,不是说第一个真的有多么好,而是正因那是第一个。
(三十九)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开始。
(四十)(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四十一)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四十二)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四十三)权威性跟人际关联的敏感性成反比,越有权威,越不用太在意人际关联。越没权威,越要在乎人际关联。
(四十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每临大事有静气”。
(四十五)没有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好处要认同。
(四十六)了解自我,这叫明白;理解自我,这叫清醒;承认自我,这叫勇气。一个人有了这三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十七)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四十八)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
(四十九)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的六字箴言:对付猜疑型领导,要:勤、谨、忍;对付记恨型领导,要:谦、温、密。
(五十)一个人,在做自我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
(五十一)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而不是口传。
(五十二)人的偏见都来自自己擅长的领域。
(五十三)鼓励B级的人做A级的事情,给培养对象犯错误搭个平台。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七十三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这指的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这个足智多谋,处事圆滑,善用兵,变化若神,心机深沉,这样的男子,着实让人佩服和喜欢。
人物评价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之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第三篇: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邢台市临城县第二小学五(3)班郝晶欣
辅导老师赵密芹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喜欢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爸爸向我推荐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在今天,我合上它,却意犹未尽。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狭隘,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我仿佛进入了一种如痴入迷的境界。读完这本书后,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料敌在先、用兵如神,懂天文、晓地理,像神仙一样谈笑间歼灭敌人;曹操也不简单,他很有头脑,但生性多疑,错杀了蔡瑁、张允两名擅于水战的大将,从而导致了赤壁的大败;总觉得刘备是个大好人,他爱民如子、求贤若渴,很受人们的爱戴;常胜将军赵云是刘备的儿子阿斗的救命恩人,刘备的很多胜仗都是靠赵云拼死征战得来的,赵云的勇敢和无畏是很让我敬佩的……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说到计,不得不再提诸葛亮了,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无不让我发出深深地感叹,诸葛亮为蜀国真可谓殚精竭虑啊,也正因为如此天下才有了三分的定局;曹操手下也是有很多谋士的,在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一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也是用了计谋的,并且曹操管理部队上也很有办法,曹操三笑华容道、望梅止渴……他总是能在危难之时短时间就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正因为这样,为魏国的日后强大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再谈国家,魏国,曾煊赫一时;蜀国,曾功成不居;吴国,曾名
震江东。魏国,占据中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能人很多,这也是统一的必备条件;蜀国,偏居西部,物产虽也丰富,但连年征战,再加上国中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能人,在诸葛亮死后,便成了第一个被灭的国家;吴国世据江东,人才辈出,吴主孙权有雄才大略,反而是最后被灭的国家。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国赢的是天下,但最后还是被司马一家窃国;蜀国赢的是名誉,到最后也是一样的分崩离析;吴国赢的是气势,英雄如周郎还不是一样的付水东流。天下英雄,为国为民,死而后已,要的是正气凛然和顶天立地,只要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其功过是非,后人自会评说。
第四篇: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汕头市长厦小学五年(5)班
郭子溢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这个历史时期,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了。曹操被平虏将军刘勋夸为“平世之英雄,乱世之奸雄”;关羽单刀赴会,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七星坛借东风等故事都使后人津津乐道。然而,真正的历史又是如何呢?《三国志》中,刘勋对曹操的真正评价是:“平世之奸雄,乱世之英雄”;关羽和曹操没有在华容道上相遇,而单刀赴会的是关羽当时的敌人鲁肃;诸葛亮借东风是虚构的,火烧博望坡这一战是徐庶出的计谋。
我在《三国志》里看到过一句话:“一吕二赵三典韦”。在《三国演义》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当时的第一条好汉这个是不容置疑的;赵子龙“浑身是胆”,单骑救主,力斩五将,“二赵”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三典韦”,《三国演义》里典韦和许褚打平手,而张飞差点斩了许褚。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典韦的排名绝对进不了前三。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我非常喜欢。但它毕竟是小说,里面有很多成分是虚构的,和真正的历史有出入。所以,我认为看完历史小说之后,一定要看一看正史,了解一下真实的历史事实。
第五篇:读三国有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与其风流事,集录成一书,名曰: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传世经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其对着枯燥的白话文来看,不如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品。因此,我选择当代最潮流的方法去品三国:听书。
这个方法的确很潮流,点开手机,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暂时放下现实中的不愉悦,品味着一段段英雄事,讲书人用一口娴熟的本地方言,惟妙惟肖地为我讲述这个英雄时代。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听三国,品味作者的细腻文笔。当听到描写英雄外貌的句子时,我都会回过头去,再品味一遍: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乃关云长;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非吕布莫属……一句句简单而有内涵的话将这些人物描得栩栩如生,每每读得如此句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去想象人物的样子,都会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文字功底,书中大概如此描写了3000个人物,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原黎喺道听古仔啊。”原来听书在母亲那个年代早已兴起,只是叫法不同,而且在今天换了一种展现方式。母亲跟我说,她们小时候穷,没钱买书看,只能成天跑到街尾的那个文化人那里哀求着他,让他讲书,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之类的,她早已烂熟于心中。
听三国,鼓舞一代人。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听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乐趣,或者蹲在凉茶铺前喝着凉茶,听着收音机,或者跑到公园的讲古坛里细细倾听;每到高潮部分,总会有人拍案叫绝,每当结束,总是有人流连忘返,每每讲起书中事,总有一两个孩子拍着胸脯,说决心要成为那个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多少年少之人曾模仿三国演义,曾渴望成为刘关张之类的人,灭尽世上不仁之人;在那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多少人羡慕桃园结义,羡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这本经典,鼓励人们反抗一切不义之事,教会人们谦虚,影响人们的为人处世,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拥有仁义之心,珍爱兄弟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听三国,摘好句。一贯有摘抄习惯的我,对于三国演义,也不例外。通过三国演义,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告诫了我,不能成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或许能成就一篇好文章;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将是我的座右铭;还有感叹岁月流逝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折纸一翻,时代翩跹而过。英雄人英雄事早已灰飞烟灭,庆幸留有一书,集英雄事迹为一体,如今闻名全世,实属瑰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其名曰: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