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脆弱》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反脆弱》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反脆弱》有感》。

第一篇:读《反脆弱》有感

读《反脆弱》有感

(一)《反脆弱》这本书,我写个书评,太难了!作者的水平远远高过我,书中有太多的知识点。对于只读两遍书的我来说,不容易写好。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写,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本书的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事物,能从随机性中收益,或者说,能从失败中获益,能从变化中获益,这样的事物,就有了反脆弱性。

具有反脆弱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进化。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变化,好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其它基因则被淘汰。通过不断的进化,生物变得起来越适应环境。基因的变化,对生物来说是好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否定法更具有反脆弱性,论证一件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具有脆弱性。一千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天鹅是白色这个结论。

从事物的寿命角度来看,已经存在很久的事物,会更长久的存在下去,更具有反脆弱性,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脆弱性,很多新生事物只能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段时间而已。古代不是没有垃圾书,只是经过时间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经过大众认可的书。

经济体往往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经历一次大的危机之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淘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危机之后是经济的繁荣!

脆弱的事物,这个很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大多数都是脆弱的。例如,一个杯子,其本身就很脆弱。它是一点都不喜欢变化,掉落的可能结果就是碎掉。坚韧事物只是更耐用而已,但不会从波动中获益!

为什么事物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主要是因为事物具有凹凸性。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变化。有些事物会随着变化,危害越来越大,而获益起来越小。但另一些事物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小。前着的事物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反脆弱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股票市场中,下跌很多的股票具有反脆弱性,毕竟股票的极限价格就是零。股价高,就有下跌的潜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跌不动,或没有下跌空间的股票,是最安全的。什么时候物的价格最低?经济危机中,大环境不好,利率奇高的时候,这时候,是东西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是应该出手买东西的时候。这时候的价格具有反脆弱性。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反而是脆弱的,应该考虑卖出手中的资产。这时候的物价,没有反脆弱性。但有一点,关键是时机,不要卖早,也不要买早。你无法相信的低价,就是买入的时候;无法相信的高价,就是卖出的时候。

脆弱性的事物,微小的波动,对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巨大的波动或偶然性事件,对其则有巨大的伤害。反脆弱的事物,则能从这些偶然或意外的波动中获益。

但是,反脆弱性,是否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是否是其他人转移的风险?承担风险的人,应该受到肯定,为别人承担更多风险的人,应该被当作英雄。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事后预测具有反脆弱性,因为预测者可以采用过滤式选择法来挑选例子。看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做,需要承担后果,具有对称性,说则可以逃避责任。如果一个人做决策确不用承担责任,他就有了反脆弱性。

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并一举夺魁。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轻声细语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检验自己是否有反脆弱性,就是看自己是否喜欢变化?是否喜欢折腾,是否能从变化的环境中获益!

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让自己惹上“麻烦”,有“烦恼”事在心头,才能不断进步!就是喜欢遇到的问题,喜欢解决问题!

读《反脆弱》有感

(二)反脆弱中 ,愈挫愈勇

黄蓓莉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这句话使我对《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反思维常规,这会是一本怎样的重磅之作?

脆弱?反脆弱?

这本书反传统地批判了一大堆现代化的东西,当看完这些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一刹那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迷茫,然而当我渐渐深入,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时,却享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扑面而来的感觉:一切事物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似乎可以分三类,脆弱,强韧,反脆弱。

脆弱

脆弱,会因波动和冲击而蒙受损失

强韧

传统的强韧性指能够承受一定风险,遇到重创尽力保持原状,抵抗冲击。

反脆弱

反脆弱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反脆弱之于浦东发展

对于生长在二次开发开放浦东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创新、勇于闯的精神:现实往往迫使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并且不需要去关心未来结果的千万种可能性,我们要想到大多数结果都会有利,其实此时我们已经具有反脆弱性了。

反脆弱之于个人成长

“反脆弱”是指重压之下能够灵活应变,不容易折断的意思。现在我们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这么快,青年一代、创业的我们经常会感觉坠入云里雾里,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得边开边摸索,只要知道山顶在哪儿,大方向没错,总归是能到山顶的。

拥抱反脆弱

在摸索的过程中 ,“反脆弱”也时时存在,等同于我们所认为的“可选择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时,要领会即使是最不利的情况或许是对你有利的。其实有时候情况总是在变化,从最不利往最有利亦或者从最有利往最不利还或者介于最不利与最有利之间的任意状态间的任意转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能让我们获益的恰恰是从最不利往最有利变化的过程且不可逆。总而言之,“反脆弱”存在于有生命体中,拥抱适度的波动和变化,不迷信免费选择权的专家之言,认清事物发展规律,保持清醒,愈挫愈勇。

迎接挑战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没有意义。”

(作者:黄蓓莉 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创二代第二期学员

读《反脆弱》有感

(三)最近在阅读《反脆弱》这本书,和大家分享下。

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也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不确定性,以及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人感觉是一本很实用主义的书,特别对我们处着互联网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会带来不少启发。比如创业,就是直面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承认事情的不确定和脆弱,并从不确定性和变化中获得收益。后面跟大家分享下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只要当一方受益时,总有另一方(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害。而且这种情况日益严重。这个问题本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类似这样的现象,作者在文中举例非常多的例子,比如顾问、经济学家、政治家、预言家,他们大多要么是信口雌黄的说客,要么就是马后炮型的事后预测专家。作者对这类人非常厌恶,认为他们是空谈家、斯蒂洛里茨综合征(更严重的空谈家,某一件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比如伊拉克战争,但自己没有受害甚至反而获利)。

而相比古代,有一大批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他人谋求幸福的英雄,比如为了支持一个观点,冒着生命维护自己价值观的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去赢得一场战斗而成为英雄的角斗士;像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这些大帝在战争中都是亲自上战场……

作者还从《哈莫拉比》这部伟大法典中举例:如果一个建筑师建造了一所房子,如果房子塌了,并导致屋主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被处死;如果屋主的儿子死亡,那么建筑师的儿子应偿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奴隶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该赔偿屋主等价值的奴隶。空谈者往往有免费选择权,按我理解是经常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或者事后补救性证明自己正确的谎言,因为语言往往是最不正确但最迷人的。而反脆弱者是勇敢的,作者认为普遍意义上的勇敢是“审慎”.作者认为分辨这两类差别最重要的是,要看每一个决策者是否都“在游戏中投注”,即决策中自己是否是利益相关者,如果一个决策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危险的,就是不对称的,需要警惕和排除的。

消除这种脆弱的办法是:观其言,更要观其行。比如一个医生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问医生,如果是你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这其中的差别会让你惊讶。另外,在观察行动时,失败的频率并不是衡量标准,比如创业家常常是错误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可能你经常看到他们丢芝麻,但捡到西瓜后的回报是丰厚的,正如一个凸性的创业家成功之后的巨大回报。即作者认为只需“放手去做”.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换句话讲,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作者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我个人体会有几点:

1.不要信口雌黄,也要警惕信口雌黄的人;

2.看重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个需要时间周期;

3.少废话,立即行动;

另外,作者在本章末尾提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营销的,只要营销就是有问题的产品。你同意吗?也欢迎交流。

第二篇:读《反脆弱》有感: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超稳定结构其实很脆弱

——读《反脆弱》有感

原创: 乐道52

5在这么雅致的地方一边品茗一边读书思考,跟大伙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同时也惊叹于塔勒布《反脆弱》中知识的广博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包括经济,金融,生物,历史,政治,心理等等,而且作者都能从中看到“反脆弱”的运用。

《反脆弱》第一卷谈到了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困扰都市人,作者谈了他的观点。他批评欧美国家滥用抗抑郁药,也批评都市人过于关注自身而依赖药物。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抑郁倾向如果不是程度严重的不需要急着用药,自身完全可以调节。而且有的抑郁跟你重思想精神有关,这种精神的痛苦正是这种特质的人需要经历的,这种经历反而能促使你思想的飞跃。甚至有观点认为一般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比较聪明的,喜欢思考问题或者属于情感丰富多愁善感。

第二卷作者将会从政治学角度谈政体和“反脆弱”的关系,又会让你有不一样的看见。

塔勒布先生在书的第二卷第5、6章开始重点谈政治上的“反脆弱”.他的构思也很巧妙,没有直接讲政治一如他在介绍“反脆弱”这个概念时从包裹谈起之后又谈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意象,逐步引导大家对“反脆弱”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他又是从约翰和乔治两兄弟的命运说起。约翰在一家大银行的人事部门任职25年,而他的兄弟乔治却是在大街上开出租车的司机,两人的职业在大众眼里有天渊之别。人们普遍会羡慕约翰的工作,稳定丰厚体面,约翰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他很享受这样安逸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被扫地出门,他却一点应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因为25年的养尊处优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斗志他已经是那只在温水中泡的太久的青蛙。反观乔治,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工作不稳定要为吃饭发愁,但推动他不断想办法提高自己生存能力,逐渐的他变得越来越适应社会抗风险能力与日俱增,直到约翰被炒鱿鱼的时候他却已经完全具备应当变化的能力。一个看似稳定其实很脆弱,另一个看似脆弱其实更稳定具有更强的“反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才从这两个兄弟的故事推演到政治制度上。集权体制的国家就像约翰,城邦制的国家就像乔治,集权体制用古代埃及,城邦制用瑞士作为样本。

因为集权体制看似很稳定内部没有不同声音,城邦制看似吵吵闹闹矛盾丛生,但其实城邦制的国家远比集权体制国家“反脆弱”性强。城邦制的国家就是在那种吵闹中,各种阶层都能发出声音进行利益的博弈,最终达至帕累托最优,而且他能够不断自我修复,这就是塔勒布说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反观集权体制的国家,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会压制各种声音,并且将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掩盖起来给大众造成一团和气的假象。这种做法就使得这个机体越来越失去活力,内部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会不断强化。记得《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索额图为了执行康熙的平台方略亲自到福建指挥姚启圣李光地等人,大家对收复台湾的方法有很多争论,索额图就说“我们关起门可以炒个天翻地覆,打开门我们还是要一致对外”,索额图为了掩盖大家意见分歧采取的办法。

现代日本政治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完全是另一番气象,虽然自民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万年执政党,但绝不掩盖内部分歧,自民党内长期分为各种派系大家相互竞争。现在我们耳熟能详就有田中派(田中角荣首相为代表)小泉派(小泉纯一郎),桥本派(桥本龙太郎)等等,日本政坛根本不讳言这样的党内派系斗争,有句话叫“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人为压制这种本该有的矛盾就是在强化政体的脆弱性。

这之后作者还举了很多例子,其实就是一些故事看似漫无边际但都是用来说明他对城邦制政体是具有“反脆弱”性的阐发,都是在更加深入论述他的观点。

在投资上这种思想对《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也有很深影响,因为他谈到,想到价值投资更要做到价值投资,在做到价值投资的时候你就面临长时期的等待。这是对你心理和信念的考验,靠什么度过那样漫长的岁月,无疑塔勒布的随机漫步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因为很多时候股票上涨随机性很强,所以你根本不能根据股票赚钱来断定投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眼法。因为有的成功完全是因为运气就是塔勒布说的随机漫步,可能方法投资的盈利模式都是错误的。相反有的盈利模式其实是正确的却因为随机性没有上涨,你就对已有的投资思路产生怀疑改弦更张,接受一些因为运气而成功的错误或者不适合你的投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有很大的误导性,这是一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思路,完全用现象来决定本质这在方法论上就有严重错误(本末倒置)。

总的来说《反脆弱》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有25章涉及得门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生物、心理、经济等等,看似零乱但无一不是为了论证作者关于事物只有处在随机的状态下才是具有反脆弱的,呼吁我们不要害怕随机不要害怕不稳定,往往是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里机体才会因为需要克服一些小的困难而长期保持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者深深感悟到随机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我们只有顺应她,才能具备反脆弱性的生命活力。我们只有适应这种随机性,而不是一味迁就自己贪图安逸的人性软弱,让自己越来越具有反脆弱性。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计划,作者虽然推崇随机漫步但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计划,那样的随机其实正是作者反对的,因为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具备“反脆弱”性。作者提倡的应当是在有一定计划的前提下,我们绝不能被计划捆绑必须给随机性留下空间,不能被计划填满,那样的人生既是枯燥的更是脆弱的(有的强迫症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一个喜欢用计划来安排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愿意给不确定留下一点空间的人,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世间的一切,可你毕竟不是上帝还应当给上帝预留空间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坦然接受突然来临的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才应变中不断成长,才是具备反脆弱性的。我想这也是作者在《随即漫步的傻瓜》继续这本《反脆弱》的初衷吧。

第三篇:《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

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第四篇:《反脆弱》读书笔记

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第五篇: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书笔记

许维04月07日 21:58 分享到:

反脆弱 塔勒布 许维

分类 : 文化

摘要 : 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当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自于对不确定的恐惧;当我们希望用确定性思维去改变不确定的世界、希望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思运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获得和初衷相反的结果

文/明道副总裁 许维

今天要写的这个话题比较形而上,读起来可能有一些枯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最近一直在读《反脆弱》,这是一本让我不仅感慨“怎么只有370页呢?怎么就没有了呢?要是有1370页多好呀!”的书。

趁着清明小长假有时间,把我读这本书时领悟到的一些东西写下来,勾引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我想在这篇文章里和大家聊聊:“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行动?”

确定性是一种什么东西?

《反脆弱》作者塔勒布的好朋友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同样很棒的书《思考,快与慢》,他在书中提出了快思维和慢思维两种思维模式。通俗的说,快思维更偏动物性一些,它更像条件反射,比如说一个球向你飞过来你会很自然的躲避,看到一个美女你会很自然的多看两眼,有人骂你你会马上感到愤怒,这种“刺激-反应”是在你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就做出的。毫无疑问,快思维系统对我们的生存非常有效,如果一支箭射过来,然后你说我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它的弹道轨迹吧,然后我再根据结果做出躲避的决策,那你早就没命了。

慢思维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在你处理逻辑问题的时候会派上用场。比如说小朋友问你:“有一个水池,开进水管1个小时可以注满水,开出水管2个小时可以把水放光,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几个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水?”你用快思维肯定解决不了,你必须要开启你的慢思维系统。

快思维和慢思维其实只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高低之别,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启动不同的系统应对不同的情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的语言当中,“理性”这个词天然的带有褒义色彩,说一个人理性他总归不会觉得你是在骂他。而我们有时候会说“XX这个人做事太感性了”,这好像就不算是夸人吧?

据我估计,理性的褒义化可能要归功于柏拉图。柏拉图老人家把世界分成了“此岸”和“彼岸”。此岸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它不完美、短暂、不和谐、充满变化,而彼岸则是柏拉图想象出来的“理形的世界”,它完美、永恒、和谐、不变、唯一。彼岸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柏拉图认为它就是存在在那里的,他并没有去证明它的存在。要我说,其实彼岸世界是存在于柏拉图的慢思维当中——它是用人类的慢思维抽象出来的一个世界。

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这话其实很有道理,柏拉图以后的哲学家,要么是沿着他的路往前走,要么是反对他。基督教其实可以被看作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变体,二者的内核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用哲学的口吻表述,一个是用宗教的口吻表述。基督教通过“信仰”解决了哲学上无法用“证明”解决的问题:彼岸的世界就是存在的,你信它存在它就存在。

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在西方占据了太久的统治时间,所以“理性”这个词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了一种褒义的色彩,因为“理性”是到达彼岸世界的唯一道路。

在寻找确定性的途中,我们似乎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了。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不断的思考“怎样发现真理”,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发现真理?”直到尼采大声喊出“上帝死了”,人们才突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啊,我们为什么需要真理呢?有了真理以后,我们用它来干什么呢?没错,我们要用它来给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试想,在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你在下一秒可能就被野兽吃掉了,或者被同伴打死了,你是不是很恐慌?所以,你需要一种确定性,用它来给当下的生活以希望。

你希望世界是按照一种线性的逻辑发展的(这其实是人类大脑独有的工作方式)——你希望今天花了2个小时复习功课,明天的考试就能够多得10分(其实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你希望给女朋友送个钻戒,她就愿意嫁给你;你希望通过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刺激经济的增长。

其实,我们之所以用理性去寻找确定性,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在感性层害怕不确定性。没有确定性,我们就难以给当下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因此,柏拉图并不是去“证明”确定性的存在,而是想当然的直接跳过这个问题,似乎那是“不证自明”的,然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追求真理”的问题了。直到尼采提醒我们,“嘿伙计们,上帝真的存在吗?上帝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就是你们希望有一个上帝。”

确定性的边界

确定性的捍卫者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你难道看不见建立在科学大厦上面的现代化世界吗?我们的建筑、汽车、电脑,无不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如果你否定了确定性的存在,那这一切的存在你又如何解释?”

我不否认确定性在数学、物理学、化学这类纯科学领域的存在,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扩展到所有的领域,比如用“科学方法”去预测经济、用“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幸福感、用“科学方法”去发明药品。

即便是在纯科学领域,确定性也是有边界的。数学是一门非常形而上的学科,研究的问题是抽象的,几何当中的直线、圆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当中并不存在,它们只存在于人类大脑当中。物理学当中虽然引入了实验作为证明工具,但实验只能近似的证明某个定理的真实性,这个定理本身仍然要加上“在理想状态下”的前提假设。物理学定理和数学一样,其实也是人类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结果。

通俗一点来说,绝对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逻辑思维当中,它来自于人类的抽象能力。离开了人类的思维,确定性就无处栖身。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条道路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语言是一种什么东西? 你能准确的告诉我,“人”这个词的定义是什么吗?估计你要去找百度百科了。但是,百度百科说的为什么就是对的呢?

好了,我们先不纠结于对错这个问题,思考另一个问题:即便我们不知道“人”的定义,这妨碍我们使用这个词说话吗?没错,不妨碍。

第三个问题:“人”这个词和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东西吗?肯定不是。毫无疑问,语言是一套声音和文字组成的符号系统,它的单词数量是有限的,每个词会对应N个现实世界当中的事物(比如说“人”这个词对应了60多亿的生物)或者动作或者属性。语言当中还有一些词是现实当中没有的,比如说“因为„„所以”、“是”、“但是”、“不仅„„还”、“既„„又”,这是逻辑推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类的语言对于同样一个事物,还会有褒义、贬义、中性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把人类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事物关联起来了。

人类的语言就好比是一套乐高积木,我们可以用乐高积木模拟出来任何现实世界中的东西,但是它只是模型,而且模仿的非常粗糙。没有人会把乐高模型和现实世界划等号,但是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脱口而出“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句话时,我们忽略了非常大量的信息:哪个男人?啥叫“用下半身思考”?为什么“都”是?什么时候是?

这其实又回到了快思考、慢思考的问题上了,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快思考,我们选择性忽视了语言的精确性,如果不这样我们就无法说话。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如果因此而彻底忘记了“语言是世界的一个模型”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把语言和世界直接划上一个等号,那就会掩盖世界的本来面貌。

再往前推进一步,既然“定义”、“定理”、“理论”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人类语言的表述,那我们又怎么能把它们视为独立于人类理念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呢?把模型等同于实在,最大的害处是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理,并将其应用在实在上,这就会造成悲剧了。

在《反脆弱》当中,作者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说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出手干预经济,结果加重了经济危机。比如说现代医学的发达,造成了“医源性损伤”的大幅度增加。比如说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最终造成的是全国经济的大幅度倒退。

怎样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如果说世界的本质上是像塔勒布所说的不确定性,那我们岂不是没法生存了?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做了这件事情会发生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变换一下思维方式就好了。理性主义者往往认为世界的变化遵循线性逻辑,“只要„„就会„„”,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是“为了„„只要„„就好了。”

比如说,为了考第一名,只要增加学习的时间就好了(难道忘了第一名只有一个吗?难道忘了你的时间不能无限增加吗?)比如说,为了追到喜欢的女孩子,只要够真心就够了,实在不行求他个101次婚!(难道忘了追她的有好几个男人,最后只有一个能成功吗?)

理性主义者的行动方式其实反而是感性的,他们非常直接,希望通过积极的行为达到目的。但是他们放大了人的力量,他们对于线性逻辑有一种宗教式的迷信(可能因为线性逻辑看起来很科学吧,我敢打赌很少有人会质疑线性逻辑的正确性,基本上都是直接就信了)。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为根本不存在线性逻辑这回事儿!

也许他们可以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因为我这么做,所以我成功了”。但这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那些同样这么做了但是没有成功的人,根本就没有留下记录,他们被忽视了。幸存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引用的其实是不完整的数据。

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方向来做事情。我们可能无法定义“人”的准确概念,但是我们能够非常肯定的说出什么不是“人”。我们可能无法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我们总是能够非常肯定的知道怎么做是错的。少犯错误就是增加成功率,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与其关注一个牛人做了什么,不如去关注他没做什么。乔布斯说:“我对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与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同样感到自豪,创新就是对1000个理念说不。”

理性主义者还有一个经常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把“低概率”等同于“不可能发生”。比如说,飞机坠毁的概率是几万分之一,但那并不等于它不会发生。核电站爆炸的概率也极低,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做任何的防护措施。

单纯的考虑概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在考虑概率的时候同时考虑它的收益和损失。因为我们的世界是非线性的,所以风险和收益也并非是线性关系,有些事情的收益很大损失却很小,有些事情正好相反。我们最好绕开那些收益很小损失却很大的事情,他们一旦发生我们就没办法承担损失,哪怕它发生的概率很低。单纯的躲避陷阱不能让我们获益,它只是避免了我们毁灭,所以我们最好采用“杠铃策略”。简单的说,我们要把我们的绝大部分资本投资在那些损失可控的低风险资产上面,从而避免我们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我们把一小部分资本投资在收益可能无穷大的高风险资产上面,不让我们错过发财的机会。事实上,德州扑克高手的策略一般也是如此,他们会在很多局当中输一点点,但是会在某一局赢非常多,而普通选手可能会在很多局中赢一点点钱,然后在某一局全部输进去。

杠铃策略看似简单,但是能否运用得当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判断。这世界上存在低风险资产,也存在高风险资产,但是并不存在中等风险资产这种东西。把所有资产配置在中等风险上面,并不等于你面对的就是中等风险。

塔勒布还引入了一个“选择权”的概念,我怀疑这是译者找不到更好的词了,这真心不是一个很好的译法,在我看来“选择权”和“试错”应该是一回事。在很多时候,靠推理、分析我们是无法获得正确答案的,所以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拍脑袋”,只不过这个拍脑袋是有余地的拍,拍了以后我们要看它的效果反馈,然后根据反馈结果来决定是坚持还是换个方向再拍一次脑袋。塔勒布管这事儿叫“选择权”,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再时髦一点叫“精益创业”啊,本质上和“试错”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选择权”或者说“试错”是面对不确定的终极武器。老子说“上善若水”、“顺势而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们要根据外在环境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始终和环境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二者殊途同归。

总结

不知不觉竟然写了5000来字,今天就写到这里吧。简单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当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自于对不确定的恐惧;当我们希望用确定性思维去改变不确定的世界、希望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思运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获得和初衷相反的结果;所以,我们最好勇敢的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承认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顺势而为。

下载读《反脆弱》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反脆弱》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 一、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怎么对待:1、看别人的评价是否基于了解你(不了解你不必在意)。2、别人所站的立场是否对他人自己有利(出于对......

    《反脆弱》读后感3000字(★)

    《反脆弱》 读后感3000字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说说塔勒布的坦诚,很少会有作者会对他写出来的东西负责,知行合一,很难。塔勒布强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依......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陈慧博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

    读《无声告白》有感:生命是脆弱的……

    生命是脆弱的……——读《无声告白》有感南湖职校 王 瑞在今天,似乎永远都不缺少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和问题的新闻,而且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尤其是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

    读《刺鱼》有感——父爱永恒(生命如此脆弱)

    读《刺鱼》有感——父爱永恒(生命如此脆弱) 生命为什么总是如此脆弱?生命为什么总是不堪一击?上天赋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却为什么又在一个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

    读《林肯》有感:反奴隶制的统治者

    反奴隶制的统治者——读《林肯》有感八(2)班的郭仙媛沧桑的脸庞下隐藏着坚定的决心:弱小的身躯下隐藏着蓬勃的力量:消瘦的腿迈着稳健的步伐。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美国史上最伟......

    人性之脆弱——读《“水仙号”的黑水手》有感

    人性之脆弱——读《“水仙号”的黑水手有感》《“水仙号”的黑水手》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水仙号”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招了一批水手前往目的地远航,黑人水手惠特在这个时......

    《反脆弱》读后感: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推荐]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反脆弱》读后感铜仁金瑞 袁柱《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