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时间:2019-05-15 16:1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第一篇: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洋务大臣张之洞

——读《张之洞》有感

原创: 马骝精

每逢乱世,我泱泱中华总是人才辈出,在时局动荡的晚清,中国出现了众多希望能救中国于水火的仁人义士,他们或改革、或维新、或革命,希望能找出一条令中国徐图自强的道路,而由满清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正是挽救清朝江山的一种尝试。说起洋务运动,人们大多联想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由曾国藩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开端,再由李鸿章、左宗棠加以发展,先从军队、军备上实行现代化改造,再到发展制造业,使受到两次鸦片战争重创的满清政府仿佛又重现一线生机,而说到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张之洞。

说起张之洞,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功勋卓著而且自成一家之言,也不像李鸿章那样掌握晚清命脉几十年而且极富争论性,更不像左宗棠那样为保国土的完整而收复新疆大片失地,但晚清历史如果少了张之洞,那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大打折扣。

张之洞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进入内阁中枢,早年本排斥西洋事物,认为这些都是奇淫巧技,后来任两广总督,受两广开放风气的影响,同时也看到西洋科技的先进性,故转变成坚定的洋务派,并在两广大力提倡发展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两广一时间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桥头堡,但真正让他大展拳脚的,却是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成众多莘莘学子出国留洋,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而且主导建造了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芦汉铁路,大大促进了中国内地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也使武汉这个位于中国中心的枢纽城市,成为近代的工业中心和交通中心,今天武汉的发展,离不开张之洞打下的基础。可以说张之洞为中国近代的制造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就是湖北枪炮厂制造的,由于湖北枪炮厂位于武汉三镇的汉阳,故称汉阳造。

在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认为发展洋务要“中体”为主导,即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为“中体”服务,“西学”即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并在其《劝学篇》中加以论述,使这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鸿篇巨著名扬海内外。

张之洞在湖北开展洋务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当时清政府的国库连朝廷的日常开支都应付不了,更不要说划拨资金支持湖广发展洋务,因此张之洞通过向外国银行借款、向民族资本家筹款等方式不断地筹措资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湖广地区,尤其是武汉打造成中国的工业重镇,尤其是汉阳铁厂,其规模和产量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参观完铁厂后都赞叹不已。

清末正是大变局时代,张之洞出任地方督抚之时,清朝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而且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叛乱,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加之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官场上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卖官鬻爵严重,清朝的国势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虽然有曾国藩、李鸿章等有见地的官员开展洋务运动,但是落后的制度与先进的技术不能相互匹配,洋务运动在轰轰烈烈开展了近30年后,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中体西用为理论根本的张之洞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洋务企业都是官办企业,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冗员过多、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产值低下、产品没有竞争力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湖北工业的发展,而作为湖广洋务运动领军人物的张之洞虽然看到了种种缺点,但由于见识与思想的局限性并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体西用其实也只是改其形而不改其神的改革,没有制度作为洋务运动的后盾,即使引进再多的新技术也只是徒劳,最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建议下,张之洞认识到官办企业的弊端,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自己创办的洋务企业能生存下去,他将汉阳铁厂,这个当时亚洲第一大的铁厂交给了民族资本家盛宣怀,在盛宣怀的改革和经营下,汉阳铁厂摆脱了死气沉沉的官僚气息,走上了真正的发展之路。

综观张之洞的洋务生涯,虽然为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他缺乏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格局的认识,洋务运动的开展也是显其形而不得其神,没有充分认识到落后的上层建筑并不能打开洋务运动的新局面,意识形态层面上仍然只是充满了落后的愚忠思想,心系维新运动,却又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掣肘,对洋务运动及政府改革的发展有心无力,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减慢了满清这艘将沉大船的沉没速度,读完本书不由自主地为张之洞的悲情结局感到惋惜,也只能叹一句生不逢时吧。

第二篇:张之洞墓园简介

张之洞墓园简介

张之洞墓园位于南皮县双庙村东北3华里处,即原张之洞墓地所在。墓园主体工程已于2010年10月竣工,占地9000余平方米。墓区由两部分组成,南面是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上立有高达丈余的张文襄公遗爱碑。北面为墓园主体,占地7000多平方米,周围为砌有琉璃瓦的高大院墙环绕,墓园大门朝南,镶有铜钉的朱红色大门典雅庄重,园内自北至南依次为张之洞墓、张公祠、张之洞墓园管理办公室。张之洞墓位于墓园最北部,呈圆形,直径10余米,周围砌有1米多高的大理石,中间为高4米水泥面罩顶的的坟冢,墓周围松柏环绕,墓前立有高大的墓碑。其南面是张公祠,为园内最大建筑,系仿古式,古色古香,祠内对门处为高丈余的张之洞汉白玉雕像,周围墙壁挂满介绍张之洞生平事迹及全国各地纪念张之洞的展牌,内容丰富详实,祠内东西两侧放有展柜,内放张之洞的书法信札制品及纪念研究张公的刊物、书籍等,是我县直观了解张公的最佳去处。自墓园建成之日起,来此参观凭吊人员络绎不绝,随着墓园的进一步建设它必将成为南皮县的一大人文景观。

南皮县张之洞墓园管理办公室

第三篇:演讲稿之张之洞

演讲稿之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近代政治家、诗人。他极力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戊戌变法。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教育方面,他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武汉自强学堂(武汉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洋务期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上,他设立新式学堂,从而促进清末教育从1881至改革和发展。在经济上,他大办实业,一定程度上促进晚清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期工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也为中国现代化打开了历史的大门。在军事上,他练新军,抵外辱,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也为清末军事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阐述。

首先在教育上,1907年张之洞进行了一些教育改革,开设了不少洋务学堂。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认为“中学”即中国经史之学,基点在于明纲,“西学”即“西政”与“西艺”两类。对清末教育影响很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奠基人。著有《劝学篇》 《广雅堂诗集》、《骈文》、《散文》等。后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1888年6月创立广雅书院,现为广东广雅中学,校名取“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以示书院的目标是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1891年创办算学学堂。•1892年创办矿务学堂。

•1893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现今武汉大学的前身。它揭开了近代湖北教育的序幕。

•1897年创办湖北武备学堂。

•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这是湖北最早的近代农业学堂和现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

创办湖北工艺学堂。•1902年创办湖北师范学堂。•1904年创办两湖总师范学堂。•1906年创办女子师范学堂。

其次是实业上,1889年至190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英、德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督鄂期间,着力扶持民族工业,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纺纱局等重轻工业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后改名京汉铁路)。他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军事上,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

1885年募广胜军练习洋操,创设广安水军,奏请分全国海军为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四大支。

1895年电奏割弃台湾之害,密筹台湾饷械。创练自强军。

创办近代军事学堂教育体系,派遣军事留学生和出国军事考察人员,编练湖北新军。为清末军事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张之洞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历史的长河上他为自己留下了深刻的一笔。后人对他的一生作为有不同的评价。

《大公报》评论说: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

梁启超则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而且,他在湖北打下的基础,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

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毛泽东曾说过“提起中华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第四篇: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

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

[日期:2004-11-19]

【原文出处】江西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南昌 【原刊期号】200207 【原刊页号】73~75 【分 类 号】G1 【分 类 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10 【 标 题】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 【 作 者】胡世刚

【作者简介】胡世刚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州 438000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成因,重点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创办师范学堂、制订相应规章制度,“讲究次序,突出重点”的办学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全面教育等,并就其对当今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略作探讨。【摘 要 题】教育史研究

【关 键 词】张之洞/师范教育/内涵/启示 【 正 文】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衷教育,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巽所言,“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时空疏之习”。师范教育观是张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发展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作了一些重大的努力,不仅为当时他所兴办的学校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而且为当今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成因

1、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的产生是受其“求才治国”和“兴学育才”的人才观支配的结果。

张之洞对人才与治国、人才与强国的关系深有认识,指出;“国无强弱,得人则兴;……无人才则救贫救弱徒涉空谈,有人才则图富图强易于反掌”。在张之洞看来,强国之道在于得人,国土大小、人口多寡、物产丰缺等等只不过是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物质前提,而不是决定因素,“有船而无驾驶之人,有炮而无测放之人,有鱼雷水雷而无修造演习之人,……则有船械与无船械等”。他将中国与日本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了“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的结论,指出:“中国力图自强,舍培植人才更无下手之处”。人才从哪里来?张之洞说:“日本兴学最骤,而学校之数在东方最多”。又说:“国势之强弱在于人才,人才之消长在于学校;环球各国竞长之争雄,莫不以教育为兴邦之急务”。从张之洞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教育——学校——人才——强国”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培养人才要求广兴学校;另一方面又无法实现“学堂必有师”,于是,陷入办学困境的张之洞将发展教育的眼光投到了师范教育领域,把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数量充足、知识结构全新的教师队伍作为广兴学校的关键。

2、张之洞师范教育现的产生是基于对师范教育地位正确认识的结果。

张之洞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在办学实践中,他深感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合格的教师非经正规的师范教育训练不可,“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资,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他重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指出:“国民教育必自小学始,欲得小学教育,必自养成师范始。……足以兴办师范尤为小学之先务”。在兴学之初,张之洞十分重视小学教育,他说:“查开通国民知识,普施教育,以小学堂为最要”,但随着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日益了解,他提出“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正确主张,因为他意识到:“各属开办学堂,全赖师范得人,课程方能合度,管理才能得宜”;“查各国中小学堂,教员咸取材于师范学堂”。他认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1902年,他将在湖北兴办教育的情况写成《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上奏朝廷,在其中的“各学堂办法十五条”中,把师范学堂列为第一位,并在《学务纲要》中强调“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他对兴学之始湖北各地中小学堂发展过猛的现象提出批评,指责盲目兴办中小学堂“实为懵昧可异”,指出与其办一些名不副实的中学堂,还不如扎扎实实抓合格师贤队伍的建设。于是,他札饬各府暂停兴办中学堂,“先办速成师范或先办师范传习所”。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形成和大力兴办师范学堂的实践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育起步要晚,直到1903年后才系统出现,这与他的教育实践规模日益扩大,教育观内涵的日益拓展的结果是一致的。

二、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内涵

(一)创办师范学堂。创办师范学堂是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核心,他正是通过此举将自己关于师范教育的一些重要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

1、师范学堂的创建。

张之洞创建师范学堂的宗旨十分明确,目的是为其它新式学堂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他说:“设初级师范学堂,今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设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张之洞在湖北总督任内先后创立和改建了一大批师范学堂,如1902年在武昌宾阳门南开办的湖北师范学堂;1904年将在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的两湖文高等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开设湖北师范传习所;1905年于武汉开办六所支郡师范学堂;1905年还饬令湖北各府将中学堂一律改为初级师范学堂;1906年,张之洞于武昌紫刚湖畔创建起湖北女子师范学堂,等等。

2、张之洞为师范学堂的创办和发展制订了诸多详细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癸卯学制”之中。

第一、从“两个章程”来看:

为指导师范教育的正常发展,张之洞主持制订出《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作为“癸卯学制”的有机构成。在这两个章程中,张之洞对师范学堂的种类、学习年限、课程和生源等作出了详尽的规定。首先,张之洞把师范学堂作为“癸卯学制”中的一个独立的系列,将它分为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两大类型。在正规的师范学堂之外,又开办了师范传习所,对一些年龄在二十至五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向在乡村市镇以教授蒙馆为生”的人,或经过省城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学习的优等生等进行短期培训,学习期限为十个月,“毕业后给以准充副教员之凭照,即令在各乡村市镇开设小学”。其次,张之洞对各级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完全科的课程为十二种;优级师范学堂的课程学习分为三节,第一节为公共科,主修人伦道德等八科;第二节为分类科,即学生分专业学习;第三节是加习科,即开设一些选修课。再次,在校址的选择上,张之洞强调“须择其所坐落地方水土,邻近人家之风俗,于道德卫生均无妨害者”。从上述师范学堂的建立来看,一方面它们都不在闹市之区,另一方面多临水而设。

第二、从张之洞制订的《学务纲要》等来看,他极为关注师范学堂的师资建设问题。

首先,重视教师的品行,提倡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来为学生树立活生生的榜样,他指出:“膺师范之任者,必当效品养德,循礼奉法,言动威仪足为楷模”。其次,在师资队伍构成方面,提倡教员与管理员并重,他说:“学堂所重不仅在教员,尤在有管理学堂之人,必须有明了教授法管理法者实心从事其间,未办者方易开办,已办者方能得法;否则成效难期,且滋流弊”。再次,关于师范学堂的教师来源,张之洞认为可有三种途径,一是聘请外国教员为师;二是派人出国学习师范教育,他曾说:“宜专派若干人入其师范学堂,专习师范,以备回华充小学、中学普通教习”。在湖北推行新式教育之初,张之洞就曾从经心、两湖、江汉三个书院中挑选优秀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以为速成师范之预备”。二是创办师范学堂自己培养师资,如优级师范学堂培养的毕业生去向之一就是充任初级师范学堂的教师。

(二)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特色:

“癸卯学制”是张之洞参与制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颁行全国的学制,它不仅是张之洞师范教育观表现于外在的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重要窗口,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特色尽现其中。

1、反映了张之洞讲究次序、突出重点的办学思想。

尽管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形成较晚,但他对师范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工程的地位认识颇深,他指出:“师范学堂,意在全国中小学各有师资,此为学堂本源,兴学入手第一义”,因此,“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在师范学堂的两个类型中,他更注重初级师范学堂,认为初级师范学堂是小学教育普及的前提,“开通国民知识,普施教育,以小学堂为最要:则是初级师范学堂,造就小学之师范生,尤为兴办学堂者入手第一义”。他规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初级师范学堂,为鼓励一些优秀人才进入初级师范学堂学习,他建议实行“初级师范学堂经费,当就各地筹款备用,师范学生毋庸纳费”等优惠政策,广开风气,以图造就更多的教员。

2、重视师范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第一,张之洞强调师范学堂应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义要注重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激发其爱国志气”。张之洞曾说过,他平生最痛恨两种人,一种“视国家之休戚漠然无动于其心”,一种“诋中国不足有为,日夜冀幸天下有变,以求庇于他人”。他是不能容许自己创办的学堂培养出这样两种人的,特别是对今日之师范生——他日之人才的培养者们,他更为关注,“国民之智愚贤否,实关国家之强弱盛衰,师范生将来有教育国民之重任,当激发其爱国志气,使知学成以后必当勤学诲人,以尽报效国家之义务”。张之洞主张通过历史、地理课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文明的灿烂及地大物博等,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其次,“砥砺学生志操”,使学生“养成善良高明之性情,使不萌邪妄卑鄙之念”。因此,教师应履行教育的职责,一方面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化导学生”,以身作则,即“身教”;另一方面也应重视“言教”,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张之洞说:“教师范者宜勉各生以谨言慎行,贵庄重而戒轻佻,尚和平而忌暴戾;且须听受长上之命令训诲”,只有这样,“方能使学生服从”。

第二,师范学堂的智育有许多特殊要求: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突出师范类教育的特色。张之洞认为“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入学学生学力相等,故学科程度大略相同。惟初级师范学堂着重在教育学,故特增此科,其钟点除经学外最多”。张之洞重视因材施教,由于初级师范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小学教学,而小学生初入学时既不识字,又不会写字,所以在初级师范学堂里,张之洞将“习字”列为专门的学习课程,正如他自己所言:“教幼童亦重习字,故习字列为专科”。其次,加强师范生的语言训练。随着新式学堂的增多,受教育对象的扩大,使用统一的语育成为普施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张之洞指出:“拟以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种内附入官话一门”,“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这就要求师范生首先要掌握“官音”,挑起促进全国语言统一的重担,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应“练习官话,以便教授学童,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同时,张之洞还认为,作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善于语言者,则其讲解学理,醒豁确实,启悟必多”,教师如果善于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强,加之教学方法得当,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张之洞要求师范学堂应注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故当教授之际,宜时使学生演述所学以练习言语”。再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张之洞倡导师范教育要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当设附属小学堂,以便初级师范生为实事授业”;《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优级师范学堂设附属学堂,以备研究普通教育之成法,……且以资本学堂学生之实事练习”。师范学堂应当将组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起来,作为师范学堂的学生,“不可仅以教员所授为足”,而应当“自行深造学识,研精技艺”,除学好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知识外,还应当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积累知识,扩充知识面,以便将来能胜任教师工作。

第三,张之洞指出:“身体强健,成业之基”。他把“身体健全”作为师范学堂招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他注重师范学堂的体育发展,规定各级师范学堂都开设“体操”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训练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他还要求从事学务管理之人考究研求学校卫生学,对酗酒和吸食鸦片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恶习严令禁止,他说:“查洋药为鸠毒之尤,各学堂均应悬而厉禁。无论官师学生及服役之人,有犯此者,立行斥退,万不可稍从宽假”。

三、对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反思:

综上所述,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有其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通过对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分析和考究,不难发现它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一,张之洞为发展师范教育所作的巨大努力在当时已结出累累硕果。首先,在“癸卯学制”中他将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列,与普通教育同时并重,确立了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并根据教育的实际将师范教育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奠定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格局,至今仍有影响。其次,他所创办的师范学堂为当时新式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师资。据史料的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夕,湖北共有师范学堂达40所,师范学堂创办初期就有1500多名简易科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充实了教师队伍。其二,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为我国当今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首先,他告诉我们,加强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就一个合格教师的要义。在张之洞看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灌输是一个方面,而教师的以身作则更为重要,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次,从张之洞提倡师范学堂开设“习字”课和“官话”课来看,对师范生应具备的一些特殊素质的培养应予以重视。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因本身工作性质的特殊要求,必须掌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再次,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体态是师范生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张之洞将它们作为录取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工作是艰辛的,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长年累月的操劳,没有一副强健的身体是无法胜任的。因此,在今天的师范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组织和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动,要加强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保证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也是我们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

当然,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他把发展师范教育当作“速成工程”、“应急工程”,他曾给时任学务大臣的张百熙写信:“方今国势危急如救焚拯溺,夜以继日,犹恐不及,至师范速成科尤为紧要。若待完全师范毕业必须五年,各省小学堂将待五年后再开乎?”其发展师范教育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溢于言表。其次,张之洞的师范教育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办师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学务纲要》中他写道:“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抡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他强调“中学”的至尊地位,要求师范学堂注重经学的传授,如初级师范学堂开设“读经讲经”课,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群经源流”、“人伦道德”等;在道德教育方面,以“忠孝”和”孔孟之道”为基准,他说:“尊君亲亲,人伦之首,立国之纲;必须常以忠孝大义训勉各生,使其趣向端正,心情纯良,”“孔孟为中国立教之宗,师范教育务须恪遵经训,阐发要义,万不可稍悖其旨,创为异说。”为防止学生离经叛道,张之洞还不厌其烦地制订出《各级学堂管理通则》十二章,规定在各学堂悬挂《圣谕广训》,供奉“万岁牌”和“至圣先师牌位”,规定学生不准干涉国政及学堂事务、“妄发议论”,要求学生”恪守学规,专精学业”,以期培养对清政府忠贞不二的人才。

第五篇:张之洞楹联选

张之洞楹联选

清末忠重臣张之洞以善写楹联而著称,有许多讲述张之洞撰写对联见其才华的故事。在京师、山西、湖广、两广等地,张之洞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的楹联,有些至今依然存在。同时,也给众多的师友、亲戚、部属,撰写了大批的婚联、寿联、挽联等。在自己的家中也写有联语,以表其志。此外,还经常与师友、幕僚、弟子、宾客等以联相会,以联相娱。甚至对善长写联语的部属,不仅特别欣赏,而且加以提拔重用。光绪十八年(1892)后,曾由幕僚张曾畴整理成册,但在辛亥革命中多所毁坏。清末民初,许同莘在整理张之洞著述时,曾计划广为搜集,合单词片语成丛录一种,似乎并未完成。现在,我们从有关著述中,搜集到部分楹联,其中共分七部分来集录,以飨读者。深知所收集的不过是吉光片羽,遗漏甚多,待有机会,再加以补充。

一、张之洞地名联:

1、北京畿辅先哲祠

(1)礼乐宗先迹;文章萃上都。

(2)远比华阳编士女;岂无刘向传先贤。

(3)轩辕台,伯夷庙,吉甫墓碑,观圣贤风教所遗,请稽经典; 碣石馆,日华宫,首善书院,数幽冀人才之盛,直到皇朝。(4)其山恒,其水滹,其浸涞,其薮昭余祁,会大一统车书,渊岳钟灵皇建极;

鄙夫宽,落夫敦,顽夫廉,儒夫有立志1,卒三千年人物,庙堂观礼士希贤。

(5)河朔人才葛禄记;斜街花事竹垞诗。(6)薰膏馨烈光惇史;巴舞骚音奏国殇。

2、山西贡院

(1)燕寝凝清香,坐镇并州遏戎虏;开帘见新月,每依北斗望京华。

(2)问召棠郇黍何人,我愧粗官,士习愿同民俗美;

诵汾葖山枢诸什,古称上国,晋贤岂让楚材多。

3、太原贡院明远楼

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4、广东督抚衙门

稼穑艰难君子教;菜根风味士夫知。

5、广州三君祠

(1)江湖忠悃三遗事;岭表人文百世师。

(2)海气百重楼,能谓浮云可蔽日;文章千古事,生逢异代不同时。

6、广州南园十先生祠

诗如大历十才子;园似将军第五桥。

7、广州礼堂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本,以救世行道为贤。

8、广州无邪堂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相师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

9、广州清佳堂

故作轩窗挹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10、湖广督署

北起荆山,南包衡岳,中更九江合流,形胜称雄,楚尾吴头一都会;

内修吏治,外肄兵戒,旁兼四裔交涉,师资不远,林前胡后两文忠。

(另.一作:西通巴蜀,南控荆襄,中有九江合流,形势无双,楚尾吴头一都会;内修政治,外诘兵戎,兼司四裔交涉,师资不远,林前胡后两文忠。)

11、湖广督署花园

不嫌老圃秋容淡;顿觉皇州春意回。

12、湖北试院

剔弊何足云难,为国家培养人才,方名称职;

衡文只是一节,愿诸生步趣圣贤,不仅登科。

13、两湖书院

(1)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为鹄臣鹄子;

虽有文事,必有武备,法我先圣先师。(2)主恩先后三持节;臣本烟波一钓徒。

14、经心书院

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材淹贯九丘书。

15、铜元局

岷山导江,蟠冢导汉;阴阳为炭,天地为炉。

16、银元局

楚国以为宝;天用莫如龙。

17、武备学堂

(1)才力雄富;士马精研。

(2)执干戈以卫社稷;说礼乐而敦诗书。

18、织麻局

布衣兴国;蓝缕开疆。

19、黄鹤楼

(1)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

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2)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3)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湖山缩地来。

(4)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始;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20、汉阳晴川阁

(1)大地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

(2)东去大江,那堪淘尽英雄,彩笔尚留鹦鹉赋;

西望夏口,从此永消战争,霸图休即犬豚儿。

21、奥略楼

四顾更无人,昔也哗然今也哭;两朝曾论相,释之长者束之才。

22、黄州东坡故居

五年间谪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居,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23、衡阳湘西草堂

自滇池八百里而下,潇湘泛艇,岣嵝寻碑,名迹访姜斋,风月湖山千古;

孕衡岳七二峰之灵,挥麈谈兵,植槐卜相,雄才张楚国,文章经济一家。

24、恩施问月亭 亭如人好;月比山高。

25、南京豁蒙楼

胜地何常经浩劫;斯楼不朽奈名传。

26、广州镇海楼

百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27、题湖北织布局 经纶天下;衣被群生。

28、题湖北枪炮厂 青霜武库;紫洞云台。

29、题信局

梅赠春风来驿使;葭逢秋水送鸿邮。30、题四川三台东山寺备物亭 万口流传新教育;千秋报纸大文章。孤亭凌喷薄;梯径绕幽深。

31、题汉阳晴川阁

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

32、题旌阳来鹤楼

鹤去我方来,使我登临增感慨;我来鹤又去,放鹤招隐信苍茫。

33、题四川绵竹杨锐祠

双泪落君前,大江滚滚怀人远;文名余死后,绵竹亭亭出县高。

34、题湖南资兴醽泉书院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35、题湖北两湖书院

唯楚庆多才,夹袋宏搜,安得万间开广厦;

取人不求备,锁闱清课,何妨六艺重专门。

36、湖南屈原湘妃祠

九派会君山,刚才向汉沔荡胸,沧浪濯足。直江滚滚奔腾到,星沉龛赭,潮射钱塘。乱入海口间。把眼界洗宽,无边空阔。只见那庙唤鹧鸪,落花满地,洲邻鹦鹉,芳草连天。只见那峰回鸿雁,智鸟惊寒,湖泛鸳鸯,文禽戢翼。恰点染得翠霭苍烟,绛霞绿树。敞开着万顷水光,有多少奇奇幻幻,淡淡浓浓,铺成画景。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一个个头顶竹箬笠1,浮巨艇南来。叹当日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闇,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

三终聆帝乐,纵观觅伶伦截管,荣援敲钟。竟响渢渢随引去,潭作龙吟,孔闻鼍吼,静坐波心里。将耳根贯彻,别样清虚。试听这仙源渔棹,歌散桃林,楚客洞箫,悲含芦叶。试听这岳阳铁笛,曲折柳枝,俞伯瑶琴,丝引桐柏2。将又添些帆风橹雨,荻露葭霜。凑合了千秋韵事,偏如许淋淋漓漓,洋洋洒洒,惹动诗情。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贮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说香分沅芷。几声声手拨铜琵琶3,唱大江东去。忆此祠神尧阿父,傲朱阿兄,监明阿弟,宵烛阿女,敤首阿小姑。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

二、自勉联:

1、书房

居敬行简,可使南面;为德以政,譬如北斗。

2、座右铭

兵家尽补能康世;经义咸明乃著书。

3、燕坐

不合时宜苏玉局;事多天幸霍嫖姚。

4、自题书室

未忘麈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

5、集王居士砖塔铭字自题

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

6、集句自题

愿把霓幢引烟策;戏操狂翰涴蛮笺。

7、摘诗自题

(1)泉石烟霞得真乐;松萝云月共幽期。(2)多情置驿邀佳客;好事磨铅勘旧经。

8、自题

(1)长松吟风晚雨细;醉手题诗淡墨斜。(2)路入青云楼阁灿;花开绿水藻芹香。(3)醉里千篇风雨速;胸中九渊蛟龙蟠。

(4)嶶猷内湛,韶姿外发;英筹独运,妙略遐宣。

三、为各业题联:

1、题书业

万口流传新教育;千秋报纸大文章。

2、题笔业

五色艳争江令梦;一枝春暖管城花。

3、题印刷业 莫笑文章多印版;从知大雅尽扶轮。

4、题盐业

胶鬲高踪传隐世;夷吾道术善居奇。

5、题酒业

曲部生涯,利占大有;糟丘事业,庆协同人。

6、题旅馆业

(1)角枕锦衾,扫榻以待;汽车轮船,折柬相迎。(2)随处可安身,直视乾坤为逆旅;当前堪适意,姑邀风月作良朋。

7、题皮鞋业

晴雨同宜,利宏革履;中西异式,用协咸恒。

8、题绣货业

锦绣花团,经纶事业;云蒸霞蔚,美富文章。

四、赠贺挽联:

1、寿鹿传麟

朱颜南北同霜髩;玉宇高寒放晚香。

2、挽李兰荪

元祐初政,世称司马忠纯,再相未几时,凄凉竟堕天下泪;

筹边非长,我愧晋公荐疏,九原不可作,苍茫空负大贤知。

3、挽张之万

宗称孝,乡称悌,况蒙谨慎天褒,信平生百行无亏,著鉴典型在朝右;

老作朝,少作元,兼享髦期上寿,痛此时四方多故,凤麟仪表渺人间。

4、挽黄仲弢

青蓝教泽留江汉;生死交情痛纪群。

5、挽长孙厚琨

宗悫坠马竟戕生,负我期望乘长风破海浪之志;

汪琦虽殇亦何憾,恨汝不能执干戈卫社稷而亡。

另一作:宗悫堕马竟戕生,虚余期望乘长风鼓巨浪之志; 汪琦虽殇亦何恨,怜汝未能执干戈卫社稷而亡。

6、题赠伯涵大兄

雅量今之黄叔度;论诗古有韦苏州。

7、集句题赠文山一兄

数笏石传花意思;一帘花得月精神。

8、题赠小堂大兄

古研不容留宿墨;旧瓶随意养新花。

9、题赠伯浩仁兄

能以忠贞酬重任;早攀霄汉上天衢。

10、题赠小舟大兄

花影压阑星错落;树荫穿径月玲珑。

11、题赠薪岩二兄

桂岭清风香有味;松阴古雪净无尘。

12、题赠佑宸仁兄

坐榻横书,升台校射;然香品画,对月开尊。

13、题赠仲孚仁兄

开诚布公,明道兴事;立名崇节,尚德错刑。

14、贺邹代钧母六十寿

儿似北朝郦善长;寿齐南岳魏夫人。

15、贺袁世凯五十寿

朝有王商威九泽;寿如召奭佐重光。

16、贺李鸿章七十寿

四裔人传相司马;大年吾见老犹龙。

17、贺子功仁弟婚

山盟海誓共琴瑟;地久天长结丝罗。

18、挽彭玉麟

五年前瘴海同袍,艰危竟奠重溟浪;二千里长江如镜,扫荡难忘百战人。

19、挽徐建寅,钢药局总办,以试无烟火药被炸身亡 中华化学能有几人,从此广陵成绝调;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20、挽张树声

代公乏武库之才,岘首哀思,片石人怀羊叔子;

报国示据鞍可用,壶头瘴疠,明珠天鉴马将军。

21、挽李文田

士林奉公为师范,朝列推公为端人,独忧四海多艰,屡上青蒲陈谏疏;

词馆与我相切磋,粤疆与我商战守,深痛十年不见,徒悬朱鸟耿文章。

五、张之洞应对、传说对联:

1、陶然亭;张之洞。

2、木已半残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3、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4、柳丝莺梭,织就京南三春景;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5、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观。

6、冰冻兵船兵打兵,冰开兵出;泥污尼鞋尼洗泥,泥落尼归。

7、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8、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胡嘴对壶嘴,胡嘴一撅,壶嘴一撅。

9、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少荃和议两三次,乃以前辈自居乎。

10、琴瑟琵琶,王王在上,八大王單戈对戰; 魑魅魍魉,鬼鬼犯边,四小鬼合手擒拿。

11、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12、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六、贺挽张之洞联:(1)易顺鼎贺张之洞六十寿 江汉秋阳不可尚;武昌夏口此为雄。(2)王闿运赠张之洞

壁立千仞,犹恐未免俗;胸包九流,而后可谈经。(3)宓昌墀贺张之洞七十寿

母事慈,子事孝,大义凛宫帏,北面三呼天下定;

旧党票,新党拳,中流成砥柱,南皮一老古来稀。(4)荣庆挽张之洞

生有自来,死而后已;斯文未丧,吾道益孤。(5)吴珍挽张之洞 相业迈曲江江陵而上;学术在新安安定之间。(6)王闿运挽张之洞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粗了;

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7)陈宝琛挽张之洞

以经天纬地为文,新法旧经,持世恐无人可代;

有注海倾河之泪,近忧远虑,窥微早识病难为。(8)樊樊山挽张之洞

取海内六大邦政艺,豁中华二千载顓蒙,懦者使强,愚者使智;

有晏婴三十年狐裘,无孔明八百株桑树,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9)魏光焘挽张之洞

庚子之役变出非常,维时公督楚甸、我辖秦疆,数千里羽檄交驰,幸得和衷全大局;

戊申以来担当尤重,际此外交棘手、内政撄心,一个臣华夷共仰,那堪尽瘁报先皇。(10)李岷琛挽张之洞 遇合自比苏眉山,而匡时过之!勋名满天下、事业满边隅,经济宏敷,若论文章犹馀绪;

才望远超唐燕国,惜入相晚矣!其生有自来、其逝有所为,典型不坠,长留歌泣在环球。(11)林开謩挽张之洞

回翔枢阁,保障东南,系天下安危五十年 岿然鲁殿灵光,国粹赖公存,一代扶轮归大雅;

圣主幼冲,老臣凋谢,遍海内讴思四百兆,渺矣曲江风度,时艰谁共济,后来补衮望诸君。(12)孔祥霖挽张之洞

扬历中外卌余年,合教育、军戎、交通、实业而竭尽忠谟,鄂渚记同舟,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梦幻;

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掖坦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

七、嘲讽张之洞联:

(1)之字路偏要你走;洞中怪且奈我何。(2)王子乔抱五羊虎咽;张果老作三峡猿啼。

(3)借公债以弥私亏,人人恨入骨髓;引旧学而办新政,事事袭其皮毛。(4)筹饷局,总揽江汉利权,贪酷成家。乃父死于金、乃兄死于烟、乃妻死于踢、乃子死于水、乃孙死于马,而已犹为虿尾;

劝学篇,暗助康梁新党,昧良误国,有君受其欺、有臣受其戮、有民受其祸、有商受其害、有物受其毁,此人真是狼心。

下载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之洞》读后感:英雄难以脱于时势

    英雄难以脱于时势——《张之洞》读后感作者 LCJ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举足轻重一位人物。他26岁中探花,早期任职于翰林院、詹事府等机构,做过湖北、四川的学政,主要从事的是研究和教......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5篇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二: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

    钟永新·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大全五篇)

    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 钟永新 【摘要】蜀中名家宋育仁为张之洞在成都所创尊经书院时期的门人,宋育仁在张之洞去世后撰有挽诗十首,附有诗注,可弥补两人交往史料空白......

    浅谈洋务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读《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有感

    19世纪60――90年代是动荡的晚清王朝难能可贵的和平的三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总是会假设如果中国把握住这三十年会不会像日本那样成为亚洲强国?但历史没有假设,洋务运......

    读有感

    读有感 人们都知道有许多向命运挑战的人,比如说张海迪,爱迪生,奥斯特洛斯基,海伦凯乐,吴运铎等.其中,霍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读《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后,使我对霍金有了更多的......

    读有感

    读有感 今天我看了,它主要写:玛丽的父亲在一场霍乱中丧生,她被从印度送回英国约克郡的密素斯庄园,和性情古怪的姨夫一起生活。于是,从小被父母疏远,一直放任自流、任性而自私的小......

    读《……》有感

    三读《„„》有感 ——读要用心,感要真实【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

    读有感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