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反思
【1】《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开阔眼界;课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的来历,查找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的有关资料。找有关作者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2】《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对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然而要让我们南方的孩子感受到北方春节的那种热闹气氛,我就先让他们说说家乡春节的特色,再来进行对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学习除夕一段,我首先让大家讲一讲南方春节除夕的特色,通过对比感受北京春节的不同,同时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又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
【3】在上《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样的元宵节?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致一下子来了,都热烈地讨论着。汇报时,学生们都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了一个处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完后,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学生们读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预期。可见,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第二篇: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开阔眼界;课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的来历,查找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的有关资料。找有关作者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编辑成册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篇:《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泾源三小
牛冬琳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学生们最喜欢、最盼望的一个节日。《老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风俗习惯。语言很生动,反映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以及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我引导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再找出春节“开始”“高潮” 和“结束”的日子。接着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人们过节时在干什么,学习作者抓住的人们活动来写。再细读课文,精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中心句。小组议论: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除夕为什么这么热闹?重点朗读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有多有美有神奇。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春节的那种热闹气氛,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观看画面、小老师的示范、男女生比赛、学生评一评等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乐读。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设计了“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让孩子们找出课文写了什么地方的灯,都有些什么灯,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孩子们读得挺有感情。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的环节,让同学们他们说说自己家乡春节的习俗,再来进行对比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他们说到了贴福字、贴门神、收压岁钱、看灯会等过节的习俗。说到自己春节最喜欢做的事,个个眉飞色舞,情绪激动。我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老北京的春节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参赛教师 29号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共7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
十九、除夕、大年初
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从而导入对老北京的春节都有哪些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细读课文,抓住“开始”“高潮” “结束”的日子,体会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用笔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等环节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学生们最喜欢、最企盼的一个节日,他们对这节课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大家学得很投入。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同学们畅谈一下自己过年的感受。平日里一些沉默的孩子们,一反常态,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的过程。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只有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课堂,让他们欲罢不能,思维才能在交流中碰撞,智慧才能在交流中闪光。
第五篇: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与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翟坡镇寺王学校
王艳红
【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过年》中第二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散文。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文章共有7个自然段,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也反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又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思路】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又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朗朗上口的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
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过年童谣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提示课题
(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师:听完童谣,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生答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生交流
师:提起春节,咱们真是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师:这是哪儿的春节?
(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提问题,讨论“色如翡翠”“腊八蒜”“截然不同”“冰灯” “守岁”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生字
师:出示本课生字。请自己读一下。
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什么? 师: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好。生:抢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指名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答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
八、腊月
十九、除夕、大年初
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画完了,把你画的句子推荐给大家。
师:“守岁”就是到了除夕夜,人们点亮灯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块聊天,一整夜不睡觉,期待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再一次感受当新年的钟声敲起时的场面吧。(《 春节晚会》片断: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交流
师:真是不得了,你用“忙碌”和“悠闲”这两个词概括了除夕和大年初一截然不同的景象。
师:(小结)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生比赛读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师: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课件播放花灯图片:宫灯花灯冰灯龙灯)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看到的灯。
(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元宵一上市,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师:除夕是-----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生:正月十九。师:春节就结束了------生: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出示作业:
1.写一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2.画一画你们家过春节的情景。3.搜集和春节有关的图片、传说故事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指导观察,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习: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习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习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习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春节印象:自己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精彩再现: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积累下来。
3.春节建议:春节应该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渗透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老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如果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又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
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延伸,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拓展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与反思
翟坡镇寺王学校
王 艳 红
2011年4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