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山的黄埔记忆》读后感
黄埔的“英山现象”
——《英山的黄埔记忆》读后感
李冬地 镜象英山
前不久,朋友自故乡来,给我送来高传明与周本章二位同志编著的《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读毕《英山的黄埔记忆》,感慨良多,不吐不能为之一快。
从1924年至今,恐怕找不出其他任何一所学校能象黄埔军校那样,曾深刻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
从1924年至今,恐怕也找不出其他任何一所学校能象黄埔军校那样,曾在二十四年的时间内先后收录了来自同一个县的300多名学生。
后者被《英山的黄埔记忆》的作者和英山的一些研究者称之为“英山的‘黄埔现象’”.国内公认对黄埔军校各期学生情况研究最为深入的陈予欢先生,讫今已经有这方面的六本专著面世。他在研究中也注意到了黄埔军校前几期特别是第三期中,“安徽英山”籍学生极多的这一“现象”.因此,他在2008年出版的《风云际会—黄埔军校第三期生》一书中专门为此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安徽投考第三期生,其中:英山县就有38人,占安徽省总数44%,创下该期生县籍人数之最。在那个年代,英山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县份,国共两党都有革命的、进步的人才涌现”.但即使权威如陈予欢先生,也难免有所疏漏错讹。如第三期英山籍黄埔生中知名如王鄂峰、姜佐文等人,他均将其列入“中国国民党”内“肄业或尚未见从军任官记载”的人员之中。而又将本属国民党的“金达仁”归入了“共产党”团旅级干部。另外,又将“段霖茂”列入“湖北蕲水”籍学生。对照《英山的黄埔记忆》所列,陈予欢先生还少列了“朱正文、查汉屏、查知义”三人。在此并非特意对陈予欢先生有所挑剔,只是由此可以看出,因为上世纪的长期战争,加之年代久远、纸质档案不易保护等等原因,现在要梳理清楚一个去世多年的人的平生经历,所需要涉及的资料搜集、研读和考证工作太大了,太难了!
老领导高传明、老朋友周本章二位,既非专业的党史研究者,也不占党史、军史资料收藏、拥有的便捷之利,却能独力完成这样一部专著,真是让人感佩万分!仅是史料查找、研读、比对、考证这一道“门槛”,要迈过去就不是一般人所敢于一试的。尤其是老领导高传明同志,其并非英山籍人士,却竭尽全力为英山的人文历史补上了这么重要的一块,可谓功莫大焉!
逝者往矣,任后世评说。在当前因功利的需要而热衷于“戏说”历史、“编”写“故事”的风气之下,能面世这样一本在钩沉、索隐、辑佚上下足了功夫的好书,无异于混浊中吹来了一股清风。
黄埔校史研究中,很多的著述者均认为,出自黄埔的精英人才(包括国共双方)主要产生于一至六期的学生之中。其后十几期中,基本上再少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这与1927年这道“分水岭”有关。随着1927年的“4.12”上海“清党”和“7.15”武汉“分共”,使一至六期的黄埔学生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就全国而言,每期学生中,留在国民党阵营中的都是绝对多数,而选择紧跟中国共产党走的仅只是少数。毕竟在当时的形势之下选择跟着共产党走,即意味着要放弃地位、官职、财富等许多既有利益,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大部分黄埔生选择了国民党,但是,后来真正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又英勇善战的精英人才,却更多地产生于共产党阵营之中。
上述一至六期黄埔生的总体情形,与英山籍黄埔生的情形也十分相符。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在一期、三期的英山籍黄埔学生中,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的学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一期是4:1,三期是9:24.而且,黄埔英山籍学生中,国民党方面仅仅只是段朗如、段霖茂两个中将师长,算是在当代中国战争历史上留下了些许痕迹。而在共产党这一阵营,则可称之为“灿若晨星”.一大批英山籍黄埔学生,如傅维钰、彭干臣、金仁先、熊受暄、姜镜堂、王鄂峰、傅昆言、段炎华、查子清、姚家芳等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华,在共和国的军史、党史上留下了重要记载。
如果是从黄埔校史或黄埔学生研究的角度,去看英山这么一个小县竟有那么多的人先后投考黄埔军校的现象,称之为“黄埔的‘英山现象’”似乎更恰当一些。但是,如果从研究英山红色历史出发,对这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或红色军队将领的英山籍黄埔学生的出身、经历、命运和结局进行探讨的话,称之为“英山的‘黄埔生现象’”甚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埔生现象’”则似乎更为适合。因为,在当年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红军的时候,回乡的英山籍共产党员黄埔学生不仅总人数在各县最多,而且大部分还担任了红军队伍中的中、高级指挥员。最后,又基本上一个不剩地在鄂豫皖根据地各处被自己人错杀而成为烈士。可叹啦,可惜!共和国因此少了一批开国大将或上将,鄂豫皖老革命根据地因此也少了一个“将军县”.这才是党史或军史中都少见的一个奇特的“黄埔现象”!
读《英山的黄埔记忆》,又让我记起2013年10月初,我站在河南光山白雀园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面对熊受暄、姜镜堂那两块墓碑时所产生的无比痛惜的心情。2013年10月,距这一批英山籍黄埔生被害(1931年10月)整整过去了82周年!我站在白雀园这块流淌过英山籍黄埔生鲜血的土地上,遥望那段过去了的岁月,不由得想起了法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里一段话:“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
第二篇:黄埔将帅读后感
中国是坚强、奋斗、拼搏的代名词。展望历史,中国经受了多少坎坷、磨难。不经意间有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这个“美名”激怒沉睡中的雄狮。一些文人志士用笔填写了心中的愤懑,唤醒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觉醒。一个个有爱国救亡之心的武才纷纷向共产党等可救国的组织靠拢。
程潜世代以耕田为业,长期处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一日,父亲迫于生计,想尽办法,倾其家资且东借西凑,与他人共同收购茶叶,不料被人欺骗。以致百般无奈,诉讼官司,但由于没有衙门背景和银两打点官差,结果,诉事失败,使父亲体验到社会中立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有钱就只能以读书为基础。于是省吃俭用让儿子读书深造。程潜资质聪慧,学业日进,在读书期间听闻腐败无能的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其认识到科学救国言之有理,因而抱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他更加刻苦学习,想有朝一日以自己的指挥才能报效祖国。在1901年清政府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苦读12年诗书的程潜在救国救民理想的驱使下,毅然决定投笔从戎。从此踏上了救国救民的旅程。在日本,程潜在振武学校毕业后,潜心研读军事知识,刻苦练就军事本领。程潜进入了同盟会,在军事方面辅助孙中山创立了民国,共同救国救民。
古往今来,中国从一蹶不振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世界强国”有多少人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发展作出牺牲。鲁迅用笔揭示了帝国主义丑陋的面目。程潜用头脑辅助孙中山创立民国。我虽不能像鲁迅那样写出令敌人震惊,激起爱国人士的救国精神的文章,不能像程潜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伟大贡献。但我可以用我的精力完成我的作业,用我的毅力实现我的理想。我的能力谱写更辉煌的未来。我将实现我的理想,让我的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第三篇:《金色记忆》读后感
《金色记忆》读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我看到影片一开始,在教室的墙上有一则标语:拼搏一百天,给学校一个奇迹。随后不久一次考试发卷子的时候,谢耕的一句“整天烤烤烤,就不能改蒸啊”尽管是一句玩笑话却反映出了他们的心声。而教师的一句“你愿意苦两年呢?还是愿意苦一辈子?”彻底让孩子们鸦雀无声了。电影中还有不少诸如?谢耕的爸爸每天跑两班的出租车再累也要坚持接送他、梁晨的妈妈担心孩子早恋与然然的父母打电话表现出来的担忧、校门口模仿签名的小摊儿以及网吧内老板保证没有未成年人上网的信誓旦旦„„这些作为铺垫的小插曲不都是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么?尽管在电影的最后,在宾馆服务的细心下家长们找到了梁晨,球队比赛赢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都理解了,是个很完美的结局。但是在现实中呢?又有多少这样的完美„„
在我脑海中久久徘徊,挥之不去的还有一段情节,就是梁晨众叛亲离与江依然一起离家出走的事。后被父母知晓,又在逃跑的过程中头部受伤。由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主角身上出现了小小的叛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学生内心世界!
看了《金色记忆》,我懂得了:生活不能随心所欲,“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把我当宝物一样捧着,他们是多么爱我们呀。我们有什么想法要跟他们好好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不忘学习,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理解。这时,我觉得释然了,这一刻我原谅了父母亲。
童年的记忆是短暂而宝贵的。如果我们在美好的童年时光中不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那么我们长大后如何能回报老师、父母对我们的辛勤培育呢?成长过程中要有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这样才能成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初二:王梓行
第四篇:记忆银行读后感
记忆银行读后感
(一)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记忆银行》的书,是由美国作家卡罗琳。科曼创作的一本儿童文学。这本书讲述了:小女孩哈普因为失去了妹妹哈妮而记忆与梦境不平衡。她在记忆银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与尊重,她希望能留在这里,找到关于妹妹的踪迹。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缺失亲情孩子捍卫与寻找亲情温暖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姐妹之间血肉难分的亲情。让我想到了在家里我也有一个年幼、可爱的妹妹,我也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我们之间的亲情。我要学习书中哈普对妹妹真挚守护的品质,对妹妹关爱备至。这两个心心相印的小姐妹,一段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现实与梦境的相交更迭,文字与图画的奇妙讲述,带给了我一次最特别的阅读体验。记得以前妈妈刚生出妹妹时我是嫉妒的,怕妹妹夺走我在家中的地位。但经过一段时间对她的照顾,我发现她很可爱,并决心当个好姐姐,保护她。
这本书带给了我亲情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姐妹情深、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道理!
记忆银行读后感
(二)读了《记忆银行》后我对自己和亲人的思念与记忆的魅力改变了不少看法。最新记忆银行的读后感4篇最新记忆银行的读后感4篇。
《记忆银行》讲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姐妹被冷血的父母拆散了,妹妹被丢弃在陌生的地方,父母强迫姐姐忘记妹妹,姐姐却始终不肯放弃,即使她不敢说出来,她也天天在梦里见到她。直到一天,她来到了记忆银行,开始了新的生活,真让人奇怪的是她一天到晚几乎只能在梦库里睡觉,这里也使她有点不习惯。有一天,他从那里的人得知能找到她妹妹于是她在记忆银行里四处寻找,为了在记忆银行里继续生存下去,她决定在记忆银行里找份工作,管理记忆银行的人让她擦存放着洛布格洛布的保险箱,有一次,她擦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于是她打开保险箱,取走了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当管理记忆的银行的人说要收走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时,她竟然把她妹妹的洛布格洛布吞进了肚子里,管理的人很生气,准备把她带到大厅的时候记忆银行发生了”战争“,生产洛布格洛布的口子被清除记忆人员的大铁球封住了,记忆银行到处是警报的声音,她飞快的跳到了顶上被封上了铁球的地方,始出了吃奶的力气把铁球拉了下来,洛布格洛布像风浪似的冲了下来,小孩们也跟着掉了下来,奇怪的是记忆清楚者的头儿竟然是记忆银行管理人的女儿,小孩们都一个个从顶上落了下来,她刚好接到掉落的妹妹,因为危机的解除,她和妹妹可以永远待在记忆银行里,工人搬来一大桶巧克力奶给孩子庆祝,还决定让孩子们把梦库挤满。夜晚,这对相亲相爱的姐妹抱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所以,她坚持 了这么久的动力,是她和妹妹之间那无比亲热的爱,使她日夜挂念着妹妹,不怕困苦的寻找,她们的力量可以大过任何力量,却又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力量,这种力量众人皆知,却不是从都想发挥的力量,她就是爱的力量。
我从这本书中体会出了一条真理:”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把我们保护着不受伤害,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动力所在。
第五篇:黄埔培训感想
黄埔培训感想
计划部:刘艳博
一次活动,引发一点感想,一次培训带来一次成长·····
安士佳黄埔培训第一期,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虽然这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却让我受益匪浅。
一、阿甘,我的榜样。
阿甘的成功故事揭示了重要一点,那就是认真第一。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阿甘的成功却让我们大跌眼镜。为什么?因为他太成功了。我们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都很难与之媲美。
阿甘的成功不在于上帝的眷顾,也不在于别人的帮助,完全在于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是一片羽毛 你应该是什么样的命运,是在蓝天上飘舞,还是落回地面成为垃圾”。阿甘用他的认真和坚持选择了前者,而我们呢?
认真第一,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正如《阿甘》所言,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愚笨,恰恰是我们的小聪明。我们的小聪明告诉我们,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可以快速完成任务。我们的小聪明给我们找到了工作学习的“捷径”,教会了我们如何偷懒;同时,小聪明也让我们的工作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完成不尽人意,就在于我们缺乏阿甘这样认真坚持的精神。如果我们对待工作上的每件事情,都能踏踏实实认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形成一直习惯,我想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好,我们的人生也一定能成功。
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认真过,但为什么成功的寥寥无几呢?因为我们虽然认真但不曾坚持。我们的认真往往是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成功的质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这量的积累。“当没人追赶,你也很想跑的时候,就是上帝让你成功的时候”。当我们的认真变成习惯,成为性格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成功就在触手可及的前方向我们挥手致意。
二、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精神告诉我,再强大的对手也战斗,明知不敌也不放弃。世上没有平坦的道路,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敌人环嗣皆是。在竞争中,在战斗中,我们免不了会遇到强大的对手,遭受重大的困难挫折。我们可以倒下,可以失败,但不能丧失争取成功的勇气。战斗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了一定会失败。
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放弃。这是亮剑精神给我的第一点感悟。
亮剑精神中的“没有个人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这句话也让我沉思良久。
一个团队的成立、发展,一至成功,整个过程都是各个成员同舟共济、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整个拼搏奋斗的过程中,为了团队的发展强大,有许许多多的成员做出了自我牺牲,放弃了个人利益。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我想这个团队绝不可能强大。反过来,即使一个强大的团队,如果没个人都不愿做出一点个人牺牲,那么这个团队早晚也逃脱不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我们安士佳的发展壮大,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也得益于我们安士佳人不懈的牺牲和奉献。同样,我们安士佳走向更强大,更辉煌的明天依然需要我们安士佳人继续牺牲奉献、努力和拼搏。亲爱的各位同事,安士佳的明天依然期待着你和我的辛勤和拼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