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5篇

时间:2019-05-15 02: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第一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例如:在二年级(上)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大多同学只能分清楚时针与分针,全班仅有几个同学能理解1时 = 60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也通过钟表模型的转动让学生感知并体会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但好多学生仍然有些疑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制作FLASH动画和PPT当场给学生演示,学生不光能看出分针怎样转动,时针怎样变化,而且理解了1时 = 60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一进入感到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运动的几何元素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在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转变”,即开始对学生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建立几何图形、文字、表达式的有机联系,在推理过程中,根据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表达式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要点,也是学习论证几何入门的难点。对此,我把图形、文字、表达式及其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习惯。

2.动态图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强化重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认识角》这一课,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画法,结果产生这样的记法如:›、∟、∧、∨ 等形式。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角,用动态的角演示,让学生看到无论角朝哪边在记作时都应该记为如∠1这种形式。这个过程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科融合的定位。

1.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辅助教学,不要放在重要位置。

融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融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融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融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中常见的课型。

1.演示型课。它在融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实验型课。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图形,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

3.网络型课。它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人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必须克服现代化教学设备对自己的影响,打消展示现代信息技术魅力的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传播数学知识的观点,从材料的搜集、教学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教学,都必须自始至终地把传授数学知识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第二篇: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盘锦市鹤乡小学

常昊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教学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练习巩固的层次化、趣味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要效益。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融合作用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和方法也推动着教育买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代。合理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技术方法培养适合于21世纪发展需要的有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目前主要进行的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目标。这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教师教、学生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现代教育更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也由原来的灌输者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生能力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角色。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这场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对教育变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借用信息技术,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

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景,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复习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一早上,小明起床发现自己找不到练习本了,你能帮助小明把房间收拾收拾吗,把每种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采用动漫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把内容呈现出来,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下子进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好了铺垫。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导入,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用学生们早已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猜一猜是沿着长方形跑一周的乌龟跑得快,还是沿着正方形跑一周的兔子跑得快,引起了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再如: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上课伊始,创设“六一儿童节”举行联欢会要布置教室的情境,师问:老师为你们布置了一件教室,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吗?学生找到后,师接着追问:那这些事物是随意摆放的吗?学生回答是有规律放置的。师导入:其实,像这样的例子里蕴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这样以“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在简单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融合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

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二年级学生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而这些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时已有接触。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周也就是60

个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学生轻松的观察出: 1时=60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时、分”的理解,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寻找网络上有用的教学资源,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脱离教材的束缚,使“小课堂”变成“大课堂”

又如教学 “一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

一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4辆大型运水车。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一亿吨左右。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

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亿有多大,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

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规律时,教师让学生课后到网络上阅读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资料,学生被祖冲之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有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运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运用信息技术选择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学生能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生活,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渠道选择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教学与管理

第三篇: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数学融合论文(范文)

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卓营小学

王慧云

随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促进我国教育创新和变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室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教室中开展课堂教学和学习仍然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并指出了“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像Word、PowerPoint、Flash等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普适办公软件等适用于各个学科的通用教学软件大行其道。这类普适软件本是为从事某项具体业务提供方便的,而这种业务是普遍存在于多个行业或多个学科之中的,所以在设计之初,它们考虑地是多个行业应用或多个学科教学上的共性需求,更多的是强调兼容并包,而不是为某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做针对性的设计。这类软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难如人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事实上,教学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对信息技术有不同需求。只有深入到具体学科中去,才能发掘出真正的需求,才能将信息技术与该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和开发出真正为教师和学生欢迎的工具软件和教学资源。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开发的《几何画板》就是一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科工具软件,它是专门针对数学学科而进行研发的,具有绘制几何图形、函数作图以及动画、变换、轨迹、测量等动态几何功能,操作便捷,交互性良好。《几何画板》充分考虑了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基地和数字化学习领域人才培养、研究开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的专门机构,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成立了学科工具研究团队,专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理论创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示范应用工作。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技术的指导下,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不同学科的学科规律和教学需求,将自动推理、虚拟仿真、符号计算、动态几何、三维可视化和交互技术、移动GIS、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英语和音乐等学科教学工具的研发之中,开发了一系列学科教学工具。这些学科工具在全国100多所中学、50多个应用创新示范基地和教师教育改革示范区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及武汉市骨干教师培训等系列活动中培训了近万多名教师,以期能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优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深化我国学科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呢?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的融合所做的一些实践,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1、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说明:学习几何图形我们不研究它们的质地、颜色、图案、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既点、线、面、体,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

2、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一段画的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方延长,显示屏上展示出一条直线向两方延伸的动画,把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在教学“三线的区别”时,我采用将端点着亮,无端点的一端向外延伸同步进行的方式,以动画形式表现直线无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不能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以度量的图形正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瓷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相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一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两条虚线,形成了一组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显示,为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的整合。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有意识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内容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融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融合

【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问题情境生动逼真,能够让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接受、处理信息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如: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城区的一个优美场景,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也可退出此场景再进入其它场景继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结合,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呈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把现代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构建。

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练习是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按四人一小组上电脑操作,进而把数学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融合起来。第一层次的练习是:“小小设计师”按题目的要求把水果放到指定的位置;第二层次的练习是:“走棋子游戏”。学生在操作这两个游戏活动时,每操作一步,多媒体课件都有配音,如,“小小设计师”游戏中配“恭喜你,设计成功!”“走棋子游戏”中配“你真棒,走对了!”等激励的话;如果学生走错了,课件中会用一种风铃的声音提醒;如果需要帮助,课件页面的右上角有个方向标,点击一下就可以出现八个方向,可以上下左右拖动,帮助解决问题。当顺利完成操作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抽象性、逻样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搭一搭,哪些能搭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搭成三角形?由于学生的操作可能不是很标准,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小棒拼搭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拼搭成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棒中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决不能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计算机演示不能替代学生的直观想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当然,现在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要谨防“学科缺失”。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融合时,要在数学学科的背景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展示的重要工具,不应该脱离数学教学去孤立地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只有在突出学科特征的常态教学下的结合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有价值的。一节好的结合课,它的学科特征应该很鲜明。我们应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完整教学链的结合的内在规律,不要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某一节课的结合实践与研究上。

2.我们要避免“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避免受课件的牵制。保证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教师导”而不是“电脑导”。我们应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最佳切入点,还是要讲究“不可替代性”。

3.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供的不仅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被计算机所替代。这又让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停留在形象直观的层面上。所以,“融合”一定要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注意时机和时间,注意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我们要重视“四适”:设计适当、应用适时、信息适量、目标适切。“适”的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创设的情境,激发兴趣,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知识的建构与拓展,情感的激励等方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结合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哪一种模式可以供我们去套用,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注重平时的教学实践,选择那些最容易达成教学目标、最容易突出教学重点、最容易突破教学难点的技术,选择那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最有效的技术,而不应该总是选择最先进的技术,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扩充课堂知识容量,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合作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以生为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改新理念,所以,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然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对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扩充教学容量,提高小学认知速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就借此文,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合作,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多停留在教师照本宣科地说教,学生听讲后做练习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属于被动灌输,而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完善,多以形象认知为主,所以他们会感觉课堂乏味,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借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就可以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具体的数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带入到具体情境,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形象认知和切身体验,能第一时间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为协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校本教研材料或者是导学案,录入信息化,便于同学们在自主预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参照,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认知效率。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或者是微课视频专题录制,这样不但能给同学们提供展览演示、论坛交流、成果体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还能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模块化的微课讲解进行自主探究。其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让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契合了学生以形象认知的发展规律,也给他们提供了自我探究和展示的平台,让数学教学更多元化,全面保障同学们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二、如何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入融合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这两个认知特点进行知识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能借助多媒体将数学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和情境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

比如,我们在教学《图形的变换》内容时,传统教学除了口头的说教,就是让同学观看教材上的图示。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认知空间。而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以形象的方式给孩子们展现更多的图片,如战国时期精美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青花瓷等。还可以以动画的方式,给同学们展现一些图片,旋转和对称所产生的效果。这样的认知方式形象、灵活,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参与度高。再如,学习《图形的变换》中的“欣赏设计”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图形,然后以多媒体的方式给大家一一展示,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形象认知,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值得借鉴。可见,多媒体展现知识的手段比较多,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学生认知针对性的整合教学内容,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认知效率。

2.动态展示,破解难题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体验整合逻辑变化,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多媒体动画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认真观察和体验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完善认知链接,生成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的例6时,以前的课堂教学法是通过量杯的图来进行数学教学分析。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总是落后一个维度,不能生成深刻印象。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视频展现量杯画面,然后放入一个适当大的物体,同学们就能看到量杯的水面上升。很显然得出结论:水面上升的那部分睡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这其实和课前讲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原理一致,我们还可以返回来展示这个故事动画,?学生深层次理解,这样的方式比口头说教显然效果好得多。

除了几何类问题,数字类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动态展示而形象化。例如,学习分数和比例后,许多同学在应用题中无法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①一根绳子长2米,剪去1/3米,还剩多少米?②一根绳子长2米,剪去1/3,还剩多少米?……只通过字面理解的话,这俩题同学看不出破绽,那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就会形象认识到:第一题的1/3后面带有单位米,是确切的长度,所以剪去后还剩下5/3米;而第二题中的剪去的是1/3这个比例,也就是剪去了2/3米,所以剩下4/米。通过这样的演示,同学们会豁然开朗,认识到此类问题中的数量逻辑关系,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法门。可见,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不但让孩子们形象认知几何空间关系,还可以让孩子们捋顺数量关系,不亦乐乎!

3.模拟仿真,迁移过程

模拟仿真技术的运用主要是要依靠数学软件,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软件我们只需一两分钟就能画出动态仿真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很多几何图形,如果我们在黑板上画的话,不但浪费时间,还不容易画标准,无法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数学软件,给同学们生成标准的数学图示。比如,圆锥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图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还可以在关键内容处设置反复闪烁。

在解决实际性问题时,也可以给同学们用多媒体来形象展示,启发理解。比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有一个实际性问题“为长16dm,宽12dm的室内铺长方形地砖,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这样的问题,对于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都感到困难,他们既缺乏装修经验,也缺乏实际想象力。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具体情况,帮小学生建立形象认知,让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完善抽象表达到形象认知的过程。具体操作中,可以边演示,边启发学生如何综合分析地板砖长和宽的相关性问题,如何找出共同的因数。如果不确定的话,还可以将自己的方案以模拟的方式呈现一下,这样便于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客观地说,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性是师生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技术,能够让学生关注实际数学问题发展的全过程,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生成最大的认知效能,值得借鉴。

三、总结

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学生的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体有针对地整合教学内容,让数学知识以形象、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多媒体有集合影声于一体的优势,正好符合了形象展现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展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完善更深的数学探究,我们要注意科学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所以切记滥用。

参考文献:

[1]胡建琼.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8).[2]王俊.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2016,(12).

下载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刘相明 摘要:以信息、通信为核心的技术(ICT)兴起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认知。在其影响力逐渐深远的今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示知识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北山镇梅溪小学 彭勇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巧设情境导入新课,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体......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更好的融合 孙 健 在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白沙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玉行 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