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课题】正确使用成语 【学案序号】 1 【课型】 复习
【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2014年12月18日)【复习目标】
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对应PPT)
自主复习
【第一环节】自读 自查
1.命题形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4选1),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2.命题特点:(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3)语料多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考点例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困难。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文不加点”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而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例
1、(2012 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此处使用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也指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符合题意,使用恰当。
【答案】D
二、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
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例
2、(2012 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解析】A项,“对于”应改为“对”,“对于”指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这句话中只能用“对”。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项,“积淀”指积累沉淀。合乎语境。D项,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答案】C
三、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 “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有的 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考生要注意辨析。例
3、(2012 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A.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褒义词。在这里属褒贬失当。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符合语境。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这里属用错对象。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这里用于“残酷故事”不合适。属望文生义。【答案】B
四、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于理不通。因此,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不合事理的现象。
例4(2011·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 A.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对象和语境很契合。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用在此处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与前面的 “热闹非凡”矛盾,可用“不绝于耳”。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答案】 A 解题指南:
1.从意义上辨析
(1)辨源流,忌望文生义
熟语源远流长,很多来自神话、寓言、典故等等。而且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掌握或运用熟语时,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准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如: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2011·北京高考)
(2)析多义,忌顾此失彼
有些熟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而有些熟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如: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审形似,忌混淆词义
形似的成语,往往只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相反或毫无关联。因此,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字形,再辨析其意义,进而作出判断。
如: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深负众望/深孚众望)的人。(2011·江西高考)
(4)辨程度,忌轻重失度
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
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5)析语义,忌画蛇添足
言简意赅是熟语的一大特点,但如果不注意对有些成语和句中的其他词语的语义作相同或相 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某语意的重复。
如: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2010·湖南高考)2.从色彩上辨析
(1)析感情,忌褒贬不分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2010·江苏高考)(2)看角色,忌敬谦失当
由于熟语约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都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间。如: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2010·全国高考Ⅱ)
3.从用法上辨析
(1)识对象,忌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汗牛充栋”指书籍;“巧夺天工”指人为,而非自然;“炙手可热”指权势、地位;“雨后春笋”指美好的新生事物或现象。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有意搞混。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特定对象缺乏了解,就很难识破“张冠李戴”的现象。
(2)知功能,忌搭配不当
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有的成语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如“妄自菲薄”后面就不能跟宾语,因为该成语是个动词性成语,其词义中就隐含着宾语“自”。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的错误。
第二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考查题型及其特点。
2、激发热爱成语的热情,培养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3、把握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六种思考方向。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而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可以说,能不能正确书写使用成语,能体现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
二、了解中考考查题型。(1)、(2013年临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炫耀 决别 逢场作戏 苦心孤诣
B.荣膺 诓骗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C.奥秘 凌驾 转弯抹角 进退围谷
D.驻足 屏障 恪尽职守 闲情逸致
(2)你能准确书写吗?(近五年临沂中考任选十个)
1.遍稽群()2.郑重其()3.锋芒()露4.莫衷一()5.通()达旦6.进退()谷
7.()声匿迹8.断章取()9.十拿九()10.家()户晓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清吴研人《痛史》)八年级下册《喂----出来》 莫:不 衷:折衷,断定 一:一致 是:正确。
(3)2013临沂)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出自《孟子》)七年级上册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具:具备 体:形体 而:只是 微:微小
(不能形容抽象事物,反义词:硕大无朋。近义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4)(2012临沂)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出处《史记》)七年级下册 布封《马》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更为。彰:显著,明显。考查成语的范围
1.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成语。
2.耳熟能详、应用较为广泛的成语。需要:全面透彻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1.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播出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悄无声息,真是万人空巷啊。2.下午两点钟,他们终于登峰造极,爬上了五岳之尊—泰山的顶峰,一览众山小。3.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4.发令枪响后,刘刚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获得第一名。
1、这套卷帙浩繁的史书所记朝代不一,编撰人员不同,却有相同的体制。
2、犯罪分子通过走私毒品发财,纯属火中取栗,最后只能落入法网。
3、此次美食节的举办将展示各地风味小吃3000多种,每一位到场的市民都可以大快朵颐。
4、政府的官员若是尸位素餐的话,国家怎么会进步呢? 积累成语,五条建议:
1、广泛涉猎,勤查词典。
2、了解出处,记准意思。
如:出自古代寓言及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塞翁失马”。出自历史故事。“篝火狐鸣”出自古书文句。“见贤思齐”“水落石出”
3、尝试造句,便于应用
4、有争议词,慎重使用。《九下语文学习与探究》98页
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月是晶莹的玉盘,让静谧的夜空变得美轮美奂,拨动诗人的心弦。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它可能发出美轮美奂的光彩,可能发出巨大的热能,温暖无数人的心。
王蒙
5、网络新词,不提倡用。
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细思恐男默女泪
齐读:汉语,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语言。她博大精深,一个字里面就可能蕴藏着一个道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相同的文化因子。让我们正确运用我们的语言,强壮我们中国人的“中国心”!
三、把握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六种思考方向。
1、符合语境: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C.2010年央视春晚,台湾魔术师刘谦卷土重来,他的精彩表演再一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D.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
2、符合对象: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丹教授在文学、心理学、历史学方面都有相当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将《论语》讲的深入浅出,广受欢迎。
B.学校女子舞蹈队正式组建,十三四岁的女孩,正值豆蔻年华,舞出了生机,舞出了活力。C.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友好相处,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D.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3、注意褒贬: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B.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的抹桌子,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C.很多像“T细胞”这样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的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D.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4、注意谦敬: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希望我的发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B.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C.表演前,小孙微笑着对评委老师说:“各位前辈,下面,学生可要 班门弄斧了,还望老师们不吝赐教。”
D.刘辉在给编辑的回信中说:“承蒙错爱,拙作得以在贵刊发表,文中仅是 一孔之见,还望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5、避免重复: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七月至九月,随着一份份录取通知书飞进考生家,多少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B.六一晚会上,两位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C.限制官员权力成为中国政府当前的当务之急。
D.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6.避免矛盾: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建筑工地上管理混乱,材料随意乱放,错落有致。C.李明兴冲冲的跑到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D.我俩虽只是萍水相逢,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
四、小结: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让我们学好成语,运用于写作,写出我们自己的困惑与求索,眼泪与欢笑,疼痛与希望!《成语运用,课堂练习》答案:
1D2D3D4B5B 6A7A8D9B10D 11C12C13D14B15B 16D17C18C19C20C
第三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考点五 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
“正确使用熟语”是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二、熟语的特点
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 1 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
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且褒扬、赞许和中性的极少,如“老黄牛”“破天荒”“打游击”。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拍马屁”“寄生虫”“红眼病”“小心眼”“吃独食”“眼中钉”等。
第三,它在结构上大都是“三字格”,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一推六二五”“解铃还需系铃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5、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规律探寻
1、命题规律与预测
熟语考查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不会有变化,仍将放在第I卷,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成语一起考查。即在每题中有二至三个选项继续考查成语,另外一至两个选项考查惯用语、格言等,语料仍将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
高考中熟语考查以成语运用为重点,复习备考的时候,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重点应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2、方法探究
要正确使用熟语,平时大量积累和细心分辨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系统、有准确突破点的复习效率才最好。所以最好做好三整理工作。一是把典故熟语(主要是成语)集中整理一下,如火中取粟、朝三暮
四、上下其手、青梅竹马等,明其典故,则不会用错。二是将含有易望文生义语素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刊之论、不足为训、万人空巷”加...点字的意义,必须真正掌握。三是将有特定感情色彩且又容易忽视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见棺材不落泪(贬义)、吃不了兜着走(贬义)、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褒义)等。
五、误区警示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例如:
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
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家徒四璧”属别字误用,应为“家徒四壁”。
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考生只要平时稍有留意,即不难发现。
(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例如:
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
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而不是指数量少。
4、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5、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6、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7、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8、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一衣带水: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上强下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五风十风:形容风调雨顺。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教育和感化。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玩弄手段。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论,正直的行动。细大不捐:不管是大的不是小的东西都不丢掉。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天荒地老:比喻历时久远。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秀色可餐:一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二形容花木、山林非常秀丽。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白头如新:谓相知不深。
(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例如:
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4
“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6、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
另如有人把“不孚众望”作“不负众望”理解而误用。高考还考查过“莘莘学子”“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的误用。
(四)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
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
3、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不能用来形容“房屋装修”。
4、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其他还有:
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豆蔻年华(都用来形容女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能用于同性之间)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片)
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相敬如宾、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秦晋之发(均用于夫妻之间)
音容宛在(对形容对互勉者的怀念)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石破天惊(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一蹴而就、相提并论、望其项背(只用于速写句中)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五)没弄清成语意思,用上成语后,使句中词语与词语表意重复。例如:
1、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忍俊不禁”本已有“忍不住发笑”的意思,与后面“笑起来”重复。
2、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
3、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
“西装革履”指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已有动词性,与“穿着”重复。
4、西部大开发使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正在方兴未艾,促进了僵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调整。
“方兴未艾”就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与前面的“正在”重复。
(六)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例如:
①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应换为贬义词“狂泻不止”或“一泻千里”。②他“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生矢志不移强烈追求的就是行窃。“矢志不移”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是个褒义词
③《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常见的褒词贬用的成语: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客套话。
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羚羊挂角:旧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例如:
①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第一位”用了。②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③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 常见的贬词褒用的成语: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摇身一变: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罄竹难书:罄:尽,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死心塌地: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七)颠倒主客,谦敬不分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如:
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3、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抛砖引玉”,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是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
“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常见的谦辞还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八)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1、近几年,通过对城市声环境的检测与监督,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总体上呈江河日下趋势。
“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而此句从整个语境看来,是想讲情况得到缓解。
2、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从全句语境来看,该句是相强调他不介意,而“虚怀若谷”则是用来形容十分谦虚,因而错误。
3、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来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完美无缺”指十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意是想讲“完好无损”。
(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灯红酒绿”原指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一针见血”原指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3、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4、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老谋深算”原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后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想法很阴险或指计划已久的坏事。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9 “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十)成语运用时,没有注意其语法搭配,如有的谓语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宾语也须防搭配不当的情况。还有其他句子成分间的问题也应注意。此类成语误用情况复杂,较难发现,更需留意。
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3、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第四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②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③把握语境,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试题,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用错对象、谦敬错位),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②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积累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例题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
一、考纲中关于成语的考查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考查方式为选择题
二、方法探究,分析把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示例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温馨小贴士:鹿死谁手?谁死鹿手?
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说成大白话就是谁会死在三鹿以及三鹿的同辈们的手上,该词用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解析:
C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
A 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属于望文生义;、B 项“鹿死谁手”,原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D 项“目无全牛”,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用于此处,即属于望文生义。探究归纳: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示例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力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B、“南海I号”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绘制了古沉船的三维激光扫描动画图,让考古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节省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时间。
C、以**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悲,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解析:
A项“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多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
B项“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C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也指丑态毕露,含贬义。
D项“暗送秋波”,一词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意。答案:A 探究归纳: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示例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
B、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在生活上,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我们一定要用心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解析:A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动笔就写成。显然是把它与“一蹴而就”混淆了。
B项“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该成语中的“高”指地位,而不是思想。该项显然是把它与“高屋建瓴混淆了。
C 项“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D项“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坏事)。显然与“无微不至”混淆了。答案:C 探究归纳: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示例4】
①刚一起跑,高三(7)班的刘鹏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解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处大词小用。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探究归纳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示例5】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南太平洋岛萨摩亚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诺斯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B、张桂春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七手八脚地收拾别人留下的茶杯。C、有消息称,“达芬”是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芬”,以备不时之需。
D、在9月22日举行的民盟2010中国城市文化论坛上,梁晓声、陈忱等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的建议。
解析:答案C
A项“当务之急”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与“目前”造成语意重复; B项的“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和语境前后矛盾,这里应用“手忙脚乱”。D项“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与 “建议”重复。探究归纳: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总结
(一)、我们可以从意义上辨析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示例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C、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人。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
A、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褒贬失当;
B、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含褒义。
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含贬义。此句感情色彩不当。
所以,答案选C。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探究归纳: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示例7】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C、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D、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温馨小贴士:“美芹”不美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胡豆),甘苔茎(藾蒿)、芹萍子(水芹)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由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解析:
B项“不耻下问”是说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形容虚心好学。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
C 项“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好作品。D项“美芹之献”指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于自谦所献菲薄,这里不合语境。答案:A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探究归纳: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总结:
(二)、从色彩上辨析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
【示例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B、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C、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具迷人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家超过500万人次。
D、呼和浩特市近日对全市驾校教练员进行了考试,考试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40%的教练员不合格。温馨小贴士:“草长莺飞”的魅力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本为梁将,后起兵反梁,投奔北魏。丘迟写信劝其投降。这句动以乡关之情,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解析:
A 项“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语意不符合;
B项“浩如烟海”,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数量繁多,极其丰富,这里对象用错;
C项“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此句中用来赞美“呼伦贝尔大草原”,属于对象误用。
答案:D大跌眼镜”来自台湾用语,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探究归纳: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示例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算是得心应手,但都突然金盆洗手,改弦易辙,纷纷转向散文。B、你这样做可能会被贻笑大方的。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在书籍的浩瀚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解析: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A 项“金盆洗手”原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之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在也泛指放弃以前长期所从事的行业或所做的某件事。
B 项“贻笑大方”是指让有见识内行人笑话的意思,本身已经包含有被动义,再使用被动句就会造成重复。C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D“学会使用书目”显然是一种进步,应该为“事半功倍”(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答案:A 探究归纳:(回想探究5)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总结:
(三)、从用法上分析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示例10】下列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他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解析:
A 项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要表达的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用上成语“差强人意”,却成了“这勉强让我满意”,造成前后矛盾。
C 项“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D 项“形同路人”形同陌路、形同路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僵化到就像过路人一样,相互不理睬、不搭理。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仔细体会成语与其它成分的搭配。答案:B 总结: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巨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使用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事,常常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让我们去判断。总之,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四)、从语境上辨析
10、审语境,切忌范围不当
三、课堂小结:
(一)学生代表总结课堂收获
(二)教师总结考点落实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立足教材,重视积累。留心课外,广识成语。
2、确切掌握意义,仔细辨析差异,巧扣语境选用。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运用成语恰当表达自己今天的真实感受,或写一段欢迎词(欢送词),若能字字玑珠,妙笔生花更好!
五、板书设计
(一)、从意义上辨析
1、辩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
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二)、从色彩上辨析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
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
(三)、从用法上分析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四)、从语境上辨析
10、审语境,切忌范围不当
2008年全国卷Ⅰ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全国卷I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江西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解释:选A(①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②中应选“以至”.“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
2012年(江西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 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第五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导入: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至2002年每年都有一道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至于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二.试题的特点
①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不论在各种媒体上,还是人们的口头,甚至中学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的。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来说,它同考汉字读音、书写、实词、虚词使用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它着重考常用成语的使用,并不是说试题就没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怎么会本项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较低的呢?
1.(03·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答案为D。“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2.(02·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1 答案为A。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春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偃旗息鼓,一指放倒军旗,停止打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可指停止战斗;二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错解分析:错选D,未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及使用对象。
方法技巧: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3.(02·春季)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答案为B。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鸿篇巨制:鸿、巨,大。谓篇幅很大的著作。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满意。“差”是稍微、较、尚之意,如天气差暖、差可告慰等。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4.(03·春季北京)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答案为B。反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5.(95·全国)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为D。辨析:“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多含贬义。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②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的理解
命题究竟从什么角度来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呢?是近义成语的比较,还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是使用范围、场合?虽然这些有时会偶然涉及,但是,从近几年的试题看,重要是考常用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结合语境的正确使用。
【例1】(00·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的第4题,所选的4个加点成语全是常用成语。A项“汗牛充栋”中,“汗牛”是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整个成语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C是是刊物广告用语。“洗心革面”也可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是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用得不恰当。D项的“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意;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为常见。D项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解说得“头头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显然不对了。B项所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其中“淋漓”指酣畅、尽情;“尽致”,达到极点,无以复加。用“淋漓尽致”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含义并结合语境作恰当使用,是命题者考虑的主要问题。
③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高考成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如上题4句涉及刻苦学习、反对迷信、文学刊物质量,以及电脑、互联网,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这种情况近年来几乎年年如此。
【例2】(01·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会场外摆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这是2001年全国卷第4题。成语用得恰当与否暂且不说,单说这4句话。它涉及抢险队员不怕艰苦的精神,对人的作风态度、销售鲜花盆景,以及乔迁新居等,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样具有观赏的针对性。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A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的傲慢神气。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本处着重说 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从语境来讲,摊位前不过几米或几十米,也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景象。“蓬荜生辉”是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了别人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例句把谦辞用于他人,显然是错误的,它只能自用不能他用。另外,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意义重复的角度,(用词重复)设置误点,来扰乱考生视线。“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当删去“蓬荜”才行。错解分析:错选C项,未能把握车水马龙的使用对象。答案:B。
三、设误类型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例1】(97·全国第4题D项)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2】(98·全国第5题C项)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类似的有:①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95年的“首当其冲”,98年的“望其项背”
都是从这个角度设题的。;如“不足为训”中的“训”容易理解为“教训”,实际上应为“典范和法则”,“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之意,应为“涂点,表示删去”,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成的。
②此类成语还有别无长物、不易之论、久假不归、独具只眼、目无全牛、一寒如此、猫鼠同眠、危言危行、望尘莫及、罪不容诛、屡试不爽、微言大义、曾经沧海等。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例3】(99·全国第4题B项)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例4】(00·全国第4题A项):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类似的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例5】(98·全国第5题B项)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6】(00·全国第4题C项)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类似的有:①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年的“趋之若鹜”;
②“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例7】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例8】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97·全国第4题A项)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例10】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例1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例12】(98·全国)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例1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例1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15】①(92·全国)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16】①(00·全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其实,“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类似的有:“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四、考点落实要求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例如: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是指人们都聚集在一起,致使巷子都空了。“炙手可热”(1999年)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的,多含贬义。“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 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1996年),“耸人听闻”“骇人听闻”(1998年),等等。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例如: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例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等等。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例如: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左右逢源”(2000年)(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另一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车水马龙”(2001年)(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非常热闹繁华)等等。(病因:望文生义、对象搞错)
7、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
例如:判断下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也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 非常光荣。这个成语的使用对象一般是指自己的居所。
8、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例如: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 “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9、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例如: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10、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例如: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这个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11、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12、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例如: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
五、备考指津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2、确切掌握意义。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3、仔细辨析差异。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像良莠不齐、巧夺天工、凤毛麟角、耳濡目染、萍水相逢、老气横秋、脍炙人口等,使用时就必须弄清它们的范围。像始作俑者、趋之若骛、耿耿于怀、乐不思蜀、不可理喻、无所作为、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手无寸铁”与“赤手空拳”是范围的不同。
类似的还有,供辨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动声色—无动于衷,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道貌岸然—一本正经,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等等。
4、巧扣语境选用。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六、强化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B(A项“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的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受。C项“集思广益”使用范围不当,不能用于互相讨论。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与“明争暗斗”相配合是不恰当的)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C.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萨达姆政权,又能控制中东石油,可谓一.箭双雕。...D.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C(“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B.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今天的半决赛中,欧洲两支足坛劲旅把各自的风格特点表现得炉火纯青,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B(“见仁见智”,描对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纯熟,而不能用来形容风格)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黑帮团伙从境外购置了一批枪支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加嚣张了。....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混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C.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人听闻。....D.美国在为何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或不安。....A(“如虎添翼”可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B项“心有余悸”用于事后,不能用于“贪污之初”;C项应用“骇人听闻”;D项“含糊其辞”指表达的清楚不明确,该用“闪烁其辞”)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我们这个小山城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才子,但比起京、沪等地的作家来,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B.青年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勇往直前。
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D.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下岗工人着想,你就会同情他们的境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
D(A项该用“相形见绌”;B项该用“犹豫不决”,以与“勇往直前”相对;C项“上行下效”是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