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科学《它是谁的宝宝》课后反思
小班科学《它是谁的宝宝》活动反思
文殊镇中心幼儿园
张莉
动物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并且接触频繁的事物,它的种类十分丰富,易于搜集和观察,幼儿也比较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对探究动物的兴趣更加浓厚,结合四月的主题活动,特意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究活动。
在图片准备时,我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幼儿熟悉的小动物,调动起幼儿的兴趣。在图片选取时,也注重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从长得最相似的胎生动物逐步过渡到名称、外形都不相似的蝴蝶、青蛙,从而让幼儿发现动物生长过程的变化,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出示的ppt图片特别感兴趣,图片出来时,也能积极地模仿小动物。尽管在预设这一环节时,并没有设计到模仿,但我还是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在模仿中感受到快乐与轻松。在整个活动组织时,本人用平和、儿童化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
当然,此次活动也出现了好多不足,也是值得我反思的: 1.在活动中应多采用轻声教学。
2.活动内容涉及过多。在选材、活动安排上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不充分,知识容量较大。
3.活动环节设计不紧凑。活动内容应该环环相扣。
4.活动中应变能力欠缺。由于设计活动时,对幼儿的预设不够,造成生成性的内容较多,在整个活动开展时,也没有适时调整活动内容,拖延了活动时间。
5.教师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幼儿自我施展空间太小。在师幼互动时,教师一直在引导幼儿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靠近,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
6.活动设计缺乏游戏性。幼儿园的活动应多以游戏进行,尤其小班的活动更加如此。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是谁的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它是谁的宝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2.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感兴趣。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活动重点与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审美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活动过程:
1.出示ppt:《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哪些宝宝和妈妈有一些相似?(如:鸡、鸭等。)
师:谢谢你们帮小动物找到妈妈。现在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妈妈,小朋友们再帮它们找妈妈,好吗?
(幼儿拿出自己手中的小动物贴到相匹配的动物妈妈下方。教师观察小朋友贴的图片)
师:动物宝宝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从动物的体态、身材进行区分。)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知道了鸡、鸭、鹅、蛇、乌龟都是妈妈生下蛋并孵出宝宝的,它们和妈妈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样的。
3.出示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观察蝴蝶和青蛙与其宝宝的区别。
师:蝴蝶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大了变成了蝴蝶的样子呢?(回忆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茧-蝴蝶。)
师: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也和妈妈不一样?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长大了有什么变化?我们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
师小结:动物宝宝小蝌蚪和毛毛虫,它们的样子和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长大以后就和妈妈一模一样了。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知道了有些动物宝宝的样子是和妈妈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样的。有些动物宝宝不仅样子和妈妈不一样,而且名字也不同。看来,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探索更多的奥秘。好吗?
第三篇:猜猜它是谁教学反思
《猜猜它是谁》教学反思
胡丽娟
《猜猜它是谁》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人物背面头部写生,学习线描写生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
它借助“猜猜它是谁的”娱乐游戏活动,通过观察、综合欣赏、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动手作画等形势,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激趣;了解基本步骤,大胆作画;交流感受,欣赏评析。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浓烈,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节奏明快,有很强知识性和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总结,自主调整,教师则只需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增加悟性和独特精神。然而,上这节课时,课堂上学生“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多数是以我说为主,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自主的想法。其次是在教学流程中交流感受,欣赏评析时我做的也不是很好,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从外形,眼睛,头部装饰方面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在对学生回答没有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缺少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时,应多用些建设性和询问性的语言与学生商量,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学生一起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篇:窦欢欢 小班科学《谁的蛋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谁的蛋宝宝》
雕庄中心幼儿园 执教:窦欢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蛋的形状、结构,初步培养幼儿的比较、判断能力。
2、初步认识鸡蛋、鸭蛋、鹌鹑蛋及有关蛋的经验。
3、能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活动准备:
1、布置鸡妈妈、鸭妈妈、鹌鹑妈妈的家
2、煮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鸡、鸭、鹌鹑。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小客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教师逐一出示鸡、鸭、鹌鹑帮助幼儿认识。
3、情景设置。
教师:“三位妈妈今天来到我们小二班其实是想找我们的小朋友帮帮忙。粗心的妈妈把自己的宝宝给弄丢了,你们愿意帮他们找回各自的宝宝吗?”
二、结合PPT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鸡蛋、鸭蛋、鹌鹑蛋。
1、设置情景,请幼儿帮三位妈妈找各自的蛋宝宝,了解三种蛋的特征。教师:“让我们先来帮鸡妈妈找找它的蛋宝宝。”“请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
2、结合实物找一找蛋宝宝。
教师:“请你在自己的小碗里找一找有没有鸡蛋,找到鸡蛋的小朋友请你把鸡蛋举起来给我看一看。
3、同样的方法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鸭蛋和鹌鹑蛋。
三、复习巩固,连线匹配
1、请幼儿帮蛋宝宝和它们的妈妈连线,巩固练习。
教师:“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能不能帮蛋宝宝和它的蛋宝宝连连线,谁愿意来试一下?
2、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四、认识蛋的结构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蛋宝宝里面是什么吗?”
2、带领幼儿认识蛋的结构:蛋壳、蛋白、蛋黄。
五、游戏:送蛋宝宝回家
1、幼儿分别把三个蛋宝宝送回家
教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把小碗里的蛋宝宝送回他们妈妈的身边吧!”
2、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认识了鸡妈妈、鸭妈妈、鹌鹑妈妈以及他们各自的蛋宝宝,只要你们仔细地观察,以后你们在生活中会认识更多的蛋宝宝。活动反思: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上的是小班的《谁的蛋宝宝》科学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蛋的形状、结构,初步积累有关蛋的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在语言方面,我的语气太过于平淡,没能抓住孩子的兴趣。小班的孩子自制力是最差的,所以必须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在玩的时候,同时加深对蛋的认识。而不是自顾自得讲。
在上课前我把可都背熟了,所以上的比较快,孩子有一些跟不上我的节奏。我问一个问题,半天没有人回答。再者,孩子的已有经验不足,平时很少观察鸡蛋、鸭蛋和鹌鹑蛋。
在最后的环节中,把“蛋宝宝”送回家,我说完后,小朋友们不知到干什么。第一,我忽略了小班的孩子把要求说的过于简单。应该这样说,请小朋友们把各自的蛋宝宝送回家。鸡蛋送回鸡妈妈的家,鸭蛋送回鸭妈妈的家,鹌鹑蛋送回谁的家?这样孩子才会了解怎样去做。在设置问题上不周到。在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
科学活动是逻辑思维特别强的学科,也也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努力去发现去探索。在我的课堂上许多结论都是我给他的,不是他自己得到的。我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探索的空间!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所以,我在操作的时间安排上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第五篇:小班语言《水果宝宝去旅行》课后反思
小班语言 《 水果宝宝去旅行 》 课后反思
白河县幼儿园 珍珍老师
对教材的反思:
儿歌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之一,通过儿歌教学,能培养 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尤其是刚来园的新生来说,是以教师讲述部分为重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在朗诵儿歌的时候,首先咬字要清楚,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其次是速度要适当,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最后在朗诵的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所以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喜欢参与游戏活动,特别是“开火车”游戏;对儿歌的韵律、节奏非常感兴趣;我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仿编儿歌、体验乐趣。
反思上课前对课的认识:
对于第一次正式上观摩课的我心里真的是很紧张,讲课的前一天自己对教案的内容还心存胆怯怕没有完全吃透,自己也明白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教案的目标了解透彻,这样才能在讲课时不忘环节。这节课的目标有三条:第一是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会说这首儿歌。这条目标自己认为主要是老师对孩子的把握程度要好,并且是让幼儿通过看课件交流回答,这方面自己在课前准备还是有的,所以对这方面不是太紧张。第二是让幼儿在理解就儿歌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创编儿歌。这一个环节自己心里真的很没底,因为这个环节是和孩子的思维和经验有关,对于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什么问题自己真的没有把握。第三是让幼儿给水果宝宝分类,并做游戏。整个活动过程我都已幼儿为主,组织教学。
对课程进行的反思:
作为教师,对儿歌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水果宝宝去旅行》的时候,我在朗诵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引起幼儿对儿歌的倾听兴趣,在朗诵儿歌的同时还正对儿歌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或者让幼儿进行猜测接下来儿歌里的情节,使幼儿融入进去。在儿歌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例如:“儿歌里谁在开火车呀?谁上火车了呢?”其实作为教师应该要引导幼儿去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我把重点突出出来,然后再让幼儿回答,这样幼儿会很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来的或回答错了的幼儿,我也从不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的积极一面,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总体来说表现还不错,虽有点紧张,但思路没乱。最后幼儿实践上,许多幼儿看起来挺感兴趣,能很好的给水果分类,只是感觉幼儿活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尽兴,游戏就结束了。对幼儿在课中反应的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棒,倾听习惯和对老师所提问题进行较清楚应答表现都很好,对于孩子的能力方面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备孩子比较充分;关键在我的课件的设计、目标的把握和教具的使用上,都为幼儿发展语言作辅助,整个活动过程我都主要以幼儿看为主。让幼儿被课件吸引。在看中说,说中学,学中玩,玩中乐。感兴趣的动画课件开始部分问题的提问孩子都能够回答出来,问题慢慢加深难度时,幼儿有的都不知道怎么应答,有的就坐不住了,我就及时用委婉的语言提起幼儿的兴趣。而且万老师出示课件的时间太恰当了,和我很默契,让幼儿快快乐乐地完成了本次活动。
经过一节课,让我感悟颇深,自己需要努力和学习的地方很多,一定要谦虚,继续加油!在此感谢对我指导的诸位老师。
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是第一次上观摩课,自己的确像一些老教师说的那样上完一次课就脱一层皮——蜕变而成长。自己本来讲课并不好,这次能够被选上挺荣幸的。通过课前自己对课的认识和上完课评委点评的结果相对比,这节课完全变了另一种想法和过程,自己课前对活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整节课下来,活动设计及教师自身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评委老师说是一种挑战,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安慰。这节课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语言概括和对幼儿语言的提升,问题的延伸做得很不到位,并且上课一定要把语言规范到位,这一定要在自己平时生活中和讲课中要注意到的问题——教学的基本功。这节课让自己懂得了许多平时上课都要做到的教育方法和技能,说过的一定要身体力行。我知道不是上完这节课以后就能把课上得都很完美,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注意平时的积累,才会有灿烂的展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