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河南省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
苏涛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所以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意义深远。不过由于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关键词】: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星辰的诗人用自己手中的如椽巨笔,写下了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情感生活的丰富体验。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而是历久弥新,时常引起我们的共鸣。不仅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灵,哺育着我们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可是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很多学生不喜欢古诗词,或者浅尝辄止,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读,在读中调动兴趣。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一个不怎么喜欢读古诗词的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何谈起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古诗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它不仅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力、感悟力、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美的陶冶。
如在学习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除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外,全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位老骥伏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将军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词的上阕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声情并茂、如临其境的强烈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要读出作者的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积极的、激昂的。当我们用粗犷、豪放的语调读出这些词句时,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使同学们也变得激情澎湃、意气风发。如果在学生诵读古诗文时适当采用竞赛、鼓励的方式,会使他们更加兴趣盎然,无论多么难懂的古诗词,经过反复读,多种方法的读,学生都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多读,可以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作者的心声。久而久之,多读古诗词就会成为一件乐事,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多品,在品味中引导兴趣
寓情于景是古人创作古诗词时常用的表现手法,作者往往将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只有用心去体会、感受,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有一位老师就是这样来引导的:
师: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生:愁。
师: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生:“人非”。
师: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生:日晚倦梳头。
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就这样,老师抓住了词中的“愁”、“倦梳头”、“泪先流”等关键词语,结合古诗词中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的理解,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之妙,揣摩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刻骨铭心的愁情,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既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了,也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三、多练,在练中拓展兴趣。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长廊中,我们常常被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真挚深沉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妙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诗,仿佛就是一幅旖旎的山水画;那每一曲词,宛如一曲婉转的歌,一腔沸腾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学习古诗词就更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古诗词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把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作文训练联系起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错方法,可以采用古诗词仿写、改写等方式。因为要想改写的好,同学们必须仔细研读原诗,弄懂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展开联想,让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感情的投入能调动自身的感官,感官参与的越多,越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诗人之情自然如自己之情。在进行这样的练习前,应该在反复的指导和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改写方法。这种改写不要对学生过多限制,篇幅可长可短,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称来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自然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合理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打上个人的情感体验烙印,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比如在改写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授课老师先是用PPT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就是寓情于景,这首词也不例外,用自己的话把上阕中描写的出猎的场景写出来,要求想象大胆、合理。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老师接着出示了改写提示:
时间:可以倒叙或顺序。
地点:根据写作背景想像故事环境。
人物:根据诗句的内容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利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事件:发挥想象能力,丰富故事情节,使人物丰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体裁:可以把诗词改写成剧本、散文等体裁。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近作者,体验作者创作的动机,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不仅有助于同学们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也让经典的诗词鲜活生动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那么古诗词的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背、简单的听和记,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地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 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长春大学学报.2005.(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汤银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4期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古诗词”是一种教育资源,流传千载的的中华古诗文经典,是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取之不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古诗词语言精炼,引人深思。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背会80首古诗。但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诗的意思根本不理解。古人留下的文学瑰宝,反而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古诗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恰恰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些要求。而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可是,兴趣这位老师不是一夕就能请到的,况且几日的“兴趣”不能称其为兴趣。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词,体验古诗词之美,提高文学素养,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而终身受益呢?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通过汲取古诗词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研究方法:
试验法、个案研究法、活动展示法
四、具体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2、早读时间集中朗诵,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3、课外拓展,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4、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5、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6、表演小剧,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第三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习兴趣的培养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交流,让学生懂得兴趣在人们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活动形式:展示兴趣、交流评论。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使学生了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⒉难点:启发学生寻找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原因的,从而懂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活动准备:把教室布置成展览室的形式,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最感兴趣、最拿手的作品。活动过程:(学生按兴趣分组坐)
一、导入
同学都好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吧!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同他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从小就喜欢和昆虫打交道,对昆虫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常常整天整夜地观察和研究这些小生物。这为他长大后从事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其自身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活动与训练
我们每一位同学也一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 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大家展示一番吧!⒈学生们互相观看同学们展示的小制作及书画作品。
(作品陈列可分为“心灵手巧屋”、“舞文弄墨角”两大板块领。可分设两位流动讲解说(由作品作者亲自担任)。两组可同时展出,然后再交换参观。
⒉全体同学观赏同学的文艺表演。
(学生坐回原位,教室由展览厅转换成小剧场。教室当主持人,同学即兴表演节目可以事先录制的节目穿插进行,其他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以致鼓励。)
⒊学生交流产生的原因:同学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这里面肯定有各种原因,说不定其中还有有趣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吧!
⑴分组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交流自己产生兴趣的原因。
⑵互相评论。(应以鼓励为主,有意识的归类分组,可使交流内容较集中。)⑶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情况。
⑷教师点名兴趣的可培养性及重要性:
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可能是受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影响,又可能是从日常生活的某一事物中受到启发、触动。但不管怎样,只要你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它就会使你们对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和研究,进而获得重大的发现和成就。
三、总结
同学们,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懂得了:其实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兴趣将诱使你去做好某一件事情。从刚才的展示和表演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在学习知识技能上的潜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为将来踏上社会打基础,我们应该学会从小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兴趣。相信只要你们有了兴趣,定会为之努力,也必将会得到累累的硕果。
(学生继续参观同学的作品,并向已取得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第四篇:培养学习兴趣教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兴趣爱好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自己获得无穷的动力,对那些还没有形成自己中心兴趣的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合作能力。
3.激励学生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兴趣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快乐,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动力。激励学生积极培养兴趣爱好。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每当星期五,你们总是早早准备好,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感兴趣的事,总是那么令人快乐,我特意写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拍起小手,一起来诵一诵。(全班齐诵《兴趣小组快乐多》)。
兴趣小组快乐多
开心快乐星期五,兴趣小组真丰富。书法小组练耐心,把字写得快又好。绘画小组真叫棒,人人都是小画家。乒乓小组气氛好,努力训练争第一。舞蹈小组练舞蹈,形体优美姿态多。手工小组拿剪刀,个个都是巧手匠。
合唱小组嗓子好,唱出歌儿真美妙。摄影小组就是帅,手拿相机展风彩。收获多,快乐多,兴趣小组就是好!!说起兴趣,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我们喜欢做的事,我们的心中就会装满快乐,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兴趣伴我快乐成长。
同学们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他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和快乐呢?
二、展示得意之作
1.如果将兴趣加以培养,就会成为你的特长,你的才艺。现在就将课堂还给你们,请同学们尽情展示吧。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心灵手巧组、书画天空组、快乐歌舞组、杂相组,呼喊自己小组的口号,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展示作品。
2.看了同学们的展示,老师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多才多艺。而且我在课前了解到许多同学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和取得的成果。)让我们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贺采。
三、名人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小时候有什么兴趣,兴趣与他们的成长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同来听2个小故事,他们的故事会对你有哪些启示呢?
1、达芬奇的成长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成为世界名画。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
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儿童时代的达•芬奇,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对画画很有兴趣。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然后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他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他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总要捉几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仔细地观看,并且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画得有些四不象,但是,时间久了,他画的那些东西渐渐有了画意,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有一天,邻村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些东西。”父亲当即答应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告诉儿子。过了一些天,达•芬奇发现家里有一块木板,就将它锯成一个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到上面什么也没有,不大好看,他想来想去,就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上面画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小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逼真。父亲高兴极了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艺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从此,达芬奇走上了绘画之路,他在画家罗基奥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正是他对画画的兴趣成就了他的理想。
2、姚明与篮球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认识姚明吧,姚明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吗?我给大家带来就是姚明与篮球的故事.姚明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都是打篮球的,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姚明从小灵活好动,特别喜欢皮球。有一次在全运会篮球决赛时,中国女篮教
练周懿娴十分喜爱姚明,把自己喜欢的一个特制的小篮球送给了他,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整天抱着小皮球不放,吵着要爸爸妈妈教他打篮球。父母亲一有空便跟他“耍球”,逢到自己训练和比赛,也常带他去看球。有时,他撒娇吵闹时,妈妈只要拿着小皮球来哄他,立刻就会破涕为笑。做爸爸妈妈见到这种情景,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真希望他快快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正是姚明对篮球的这种喜爱,加上后天父母对他的培养,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他的篮球梦想。
3.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了兴趣还不一定能成功。要成功必须先立志。一旦认准目标,就应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四、主题升华
同学们,成才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象我们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姚明,当初曾有位知名的教练说他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是姚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父母的鼓励下,他通过刻苦的努力终于站在世界球坛上.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老师送你们八个字,用这八个字去对待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那么你定会体验到什么是成功。这八个字就是“永不言败、锲而不舍”。
兴趣是一扇快乐的门,打开它,你能收获欢声笑语;兴趣是一座五彩的桥,通过它,你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兴趣是一个神奇的精灵,拥有它,你的未来将精彩无限!
第五篇: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付慧平
摘要:老师们都很重视古诗词教学,可是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存在投入大,收获小的现象。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其次是教师应该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从导入新课、驾驭课堂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明珠。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每名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古典诗词对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写作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均具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每位老师都应义不容辞地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与学是一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有讲究。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共四十分钟,有经验的老师会把它分成八个五分钟,第一个五分钟相当重要,这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好的导入有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以下几点做法使这第一个五分钟产生神奇的效果。
合理用好多媒体。利用课件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所陶醉时,再加上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旁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把握了诗的基调,还让他们准确领悟诗意。
讲个有趣的故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之际,教师嘎然收声,设臵悬念。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讲讲这个故事并不要费太多的功夫,然而对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却大有帮助。
3、配上抒情的音乐。古诗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鸟”都人化了,蕴含诗人深厚的内心情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古诗的魅力还是挺大的。真正有些文学功底的老师,当他看到一首好诗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无时不在涌动着浓浓的诗意,有一位老师教《舟夜书所见》,也许是因为它的语言优美形象,那“幽静、清新、素淡”的意境,给了老师以激情,在优美的古典音乐声中,只听见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周围一片漆黑,有位诗人乘着小船来到江中,他看见有只小船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微弱的渔火倒映在水中。”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学生早已被带进了寂静、漆黑的情境中,他们的情感逐步与诗人的情怀产生了共鸣,陶醉在实实在在的迷人夜景之中,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当然很投入了。
潇洒露出一手。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诗的画面。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扬扬洒洒地几笔就将一幅小儿钓鱼的画面色勒出来,一瞬间,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一下子惊呆了,啊,老师多有才。还有一位老师在教②《虞美人》时,课堂一开始老师就唱起了邓丽君的那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学生一个个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位“歌星”,从他们的眼眸里,有对老师说不尽的崇拜,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从老师的歌声里若隐若现……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学这首诗,用不着五 分钟的导入,就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心,不得不令人佩服这位老师的导入本领之高。
二、驾驭课堂要灵活。
古诗是各版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但因历史、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些困难,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不仅能学懂,而且还能真真正正地被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古诗所吸引,所陶醉,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老师的理念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
怎样结合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当前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怎样把最简单的招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怎样把意蕴丰富的诗词深入浅出地作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让学生在美妙的想象中陶醉,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久久地回味,让学生的朗读成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个音符,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最美好的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在平常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面面俱到。
从理论上讲,大家都懂得,“古诗教学要重视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要通过启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要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通过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多想象……”于是备课时,许多老师死搬硬套这些理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备得很详细,甚至面面俱到。上课时,就一五一十地按这些步骤走。事实证明,这样做会弄巧成拙。如有一位老师教《忆江南》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课文插图很美,只要老师引导孩子们细细地观察和感悟,不难想象出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加上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我认为老师没有必要花大多心思帮助学生理解。可是这位老师可舍得花功夫了,从反复读到逐句理解,再讨论,再到臵疑,表面上孩子们很积极,他们甚至很大声地朗读课文,然而没有一个孩子能发自内心地享受古诗词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学生所做的,都是在配合老师;老师所做的,是为了完成备课本上的每一个步骤。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活力,效果不大。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老师在教《忆江南》的情形。她的幻灯片是以江南美丽的风景图作背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播放,导入新课后,当孩子们被江南迷人的风景陶醉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走到讲台中间,深情地说:“江南多美啊!江边的花开得那么热闹,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火红,让人回想起来多么亲切,多么温暖!江中的水是那么清澈见底,春天来了,江底绿油油的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多么富有生机啊!让人回忆起来,是那么浪漫,是那么温馨!诗人离开了江南却在心里多少次地回忆那里的迷人风景,让人留连往返,让诗人记忆犹新……”她的举手投足,俨然一位资深的演员,富有磁性的嗓音,具有感染力的眼神,把全班同学领进了一个意境。孩子们的情感就像与诗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就在这时候,老师深情地朗读这首词。多么恰如其分的范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让孩子们久久陶醉其中,又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汩汩地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学生的思绪被老师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丽的江南,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是怎样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的,从他们的眼睛里,从他们的幸福的笑容里,从他们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还从他们有创意的动作里,我们听出了他们对江南美景的由衷的赞美,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诗人离开江南后,凭着清晰的记忆再次自我陶醉的那颗美妙的心……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孩子们却如痴如醉地学习,甚至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
2、不要挖得太深。
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用学到的知识去丰富。小学生要求背诵70首古诗。诗的内容不外乎思恋家乡亲人,赞美热爱大自然、春天,歌颂友情等,同一类诗表达情感所表达的角度不尽相同,然其题旨却是相近,情感则是相通的。如教朱熹的《春日》、《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教师教学这些古诗时,只要适当地引导,主要是要勾起他们与诗的内容相关的一些生活画面,或是相关的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带着他们那种或是激动、兴奋、愉快,或是愤怒、伤感、痛苦的心情,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读多了自然能对诗的理解会更透彻,读多了自然能背诵,在这样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3、不要满堂“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拨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改一改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当学生还没有得到兴趣、灵感及感性认识时硬去思维,这样学生会丧失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是游离新课程理念的。
4、授之以渔。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适时教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能提高孩子们学习古诗的能力,学习能力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树立起来。偶尔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让孩子互相交流,老师也给些建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方法。平常我见到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有:知诗人,解诗意,看插图、悟诗情,画诗境,深情朗读再次想象入诗境……另外,在悟诗情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重点字”。古诗言简意骇,内涵却很丰富,往往一个字就能概括丰富的内容,体现诗旨。如《赠汪伦》中,一个“深”字就能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友谊这一中心,突出了这一点,学生就不难体会出作者用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用意。学会抓住重点词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教这些方法,只需老师引导一下就行,不用反复提问。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学生掌握很快,因为和平常学阅读课文有相通的地方。
5、内炼真功。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学素养。没有一点诗情和诗意的人,很难算得上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老师们在诗的教学中,如果只要求学生读懂古诗,记一些名句及作者的出处,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几乎成空白,这样的现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如果一名老师,心中没有激情,生活中一定缺少诗意,他在教孩 子们学诗的时候,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回忆起刚刚走上讲台的那段日子,每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都是出奇的好,学生之所以能在古诗的学习中都能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本人非常爱诗。遇到学生过生日,还会即兴写首小诗当成礼物赠送呢!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就是诗,每当学习古诗词,孩子们最积极。就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就凭着她对诗的真爱,对诗的执着,对诗的独到的领悟,紧紧地把握住了孩子花的季节,尽情地播撒诗的种子……如果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能够爱诗,那他的孩子一定会迷上诗的。诗的意象负载了诗人的情感,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走入课堂的老师,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同样负载着每一句诗的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古诗词,热爱、欣赏古诗词,古诗词这棵名贵的老树,一定会结出丰满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