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品德《小心别伤着》教案(范文模版)
《小心,别伤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四、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4、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经验交流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课件一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观察同学们的课间活动。
2、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课间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楼梯奔跑;
(4)教室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四、判断分析
1、课件二,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
(1)学生在马路上踢球;
(2)互相争抢玩具;
(3)用扫帚和伞打闹;
2、小组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
3、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4、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课件三
(1)乘车时(车上车下)……
(2)课间活动时……
(3)看见剪刀放在沙发上……
(4)插电源时……
(5)学生自己说出几种情境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学生自由介绍;
(2)教师介绍;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分组展示自带药品
(1)小组互相介绍自带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绍
3、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4、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2)划伤
(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5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2)伤口要及时处理;
(3)在工地受伤要及时去医院;
(4)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5)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
4、办一期《自我保护》宣传板报。
5、与家长共同编写《自我保护》诗歌。
七、板书设计
受伤了怎么办?
去医院 自己包扎 找他人帮忙
八、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以《自我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既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又将课堂的知识带到生活中作为指导检验。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知识时,又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丰富学习。我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课堂模拟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个例分析、课件演示、图片讲解,明白如何避免伤害;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第二篇:《小心,别伤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11课《小心,别伤着》教案
宁国市西津小学 孙静
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教育目标:
1、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小伙伴提供帮助。
3、受伤后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长辈。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几个模拟场景。
2、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认识到要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了解受伤后,如何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情况。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观察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活动,思考哪些同学的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2)学生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
2、教师准备:就相关问题向校医请教或查阅资料。
3、教学器材:常见药品、宣传卡片、判断分析表格。
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师: 同学们,每天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有时候却会发生意想不 到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受伤的动画视频,学生观看。
3、师:怎样使自己远离伤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小心,别伤着(出示标题)
二、观察分析
1、看一看:出示三种危险的做法(依次展示图片)
2、说一说:这些危险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上台用白板笔圈出受伤的人,并说说后果)(1)课间在桌椅上打闹 ——摔跤(2)课下猛地推开门 ——撞伤别人(3)在妈妈端菜汤时奔跑 ——烫伤摔倒
三、判断分析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受伤的情况?怎样防止受伤?
(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2、学生判断,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3、引导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下如何做:(1)乘车时(车上车下)……(2)插电源时……
……
三、情境表演
1、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
2、学生模拟表演:鼓励学生创设多种情景。
3、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4、说一说导致意外伤害的原因。
5、教师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五、实践操作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1)情景展示:手指受伤流血了,医药箱如何使用?(2)教师出示图片,介绍药箱中的药品。
(3)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日后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2、教师补充:选出常见的几种药品,介绍其作用并模拟演示使用方法。
3、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1)擦伤(2)划伤(3)流鼻血
六、讨论分析
1、课件四,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47页图)?
2、讨论:能不能因为害怕家长的责备而隐瞒情况?
3、教师小结: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无论轻重都要注意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安全。
七、积累资料,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介绍救护小常识
(1)受伤后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2)伤口要及时处理;
(3)烫伤后要用冷水冲洗、降温;
(4)流血要马上包扎(因为人的血量有限);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宣传救护知识。
3、教师小结:鼓励在生活中学习救护常识,通过上网、向家长请教、询问老师等其他途径掌握救护知识。
板书设计:
小心,别伤着 危险做法 预防受伤 受伤后怎么办
第三篇:小心 别伤着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优质课
《小心,别伤着》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安排了学生自我模拟小伤口处理方法,将课堂的知识带到生活中作为指导检验。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知识时,又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丰富学习。这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品德课来源于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生活范例上升为理论、经验后又去检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课堂模拟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学生通过个例分析、课件演示、图片讲解,明白如何避免伤害;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以后不断地与同事探讨加以改善。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心,别伤着》教学设计
“预防受伤”教学设计 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管颖
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11课《小心,别伤着》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1课主题是《小心,别伤着》,它包括“预防受伤”和“受伤以后”两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寻找并思考自己身边的哪些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体会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共需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本节课为《小心,别伤着》的第一课时——“预防受伤”。
学生特点分析:近几年,虽然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但社会,家庭,学校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交通,建筑工地,课外活动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以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非常多。针对以上那些情况,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处理和拓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学生所熟悉的源自于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如何预防受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意外伤害,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2、寻找并思考、交流自己身边的哪些行为和表现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从而使学生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辨析,提升他们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发展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亦为难点:
1、懂得防范意外伤害的意义,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并将所学所得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辨析,思考哪些同学的日常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主,谈话法、讨论法、引导法等为辅。活动准备:
1.PPT课件:包含同学课间活动的照片,以及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儿歌、图片、视频等; 2.小磁铁、安全游戏、遵守校规校纪、不玩文具、遵守交规、寻求帮助等彩色词语卡片。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1、组织上课。
2、进行“快速问答”游戏:教师问同学们是否有某一事物,有的同学就快速举手,没有的同学请坐好。如:有一支铅笔的同学请举手;有两支铅笔的同学请举手;„„玩过铅笔的同学请举手!如果有同学玩过铅笔就让他说一说是如何玩铅笔的?受伤了吗?
二、情境创设,交流探究。
(一)揭示课题:
1、播放“玩铅笔”视频,说一说发生什么事情了?
2、谈话引导:为了使自己和他人不受伤害,我们应该学会预防受伤,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如何预防受伤,出示课题《预防受伤》。
(二)校内探究:
1、大家知道了玩铅笔很危险,其实不光是玩铅笔,玩其它的学习用品也很危险,比如尺子、小刀等,都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教师适时出示板书“不玩文具”。
2、出示图片,启发引导:
(1)出示“双手撑桌荡秋千”图片,说一说他这样玩有什么危险? 然后教师出示“摔伤自己”结果图。引导学生说出预防受伤的方法“安全游戏”。并看图提问:他应不应该这样玩?他应不应该在教室里玩?
(2)出示“推门”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请学生说一说会出现什么后果? 应该怎样开门呢?(轻轻地推;先敲门„„)
(3)教师小结: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这样就会避免发生意外伤害。适时出示“遵守纪律”。
3、刚才老师有强调一个词语“意外伤害”,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外伤害呢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
4、小组交流:(1)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发生意外伤害,那么家人希望我们发生意外伤害吗?当上述的这些小朋友发生意外伤害时,他们的家人会是什么心情?
(2)你受过伤吗?怎样受伤的?当时自己有什么感受?你受伤后家人有什么感受和表现?学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
5、小结: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为了家人不再为我们伤心,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更要懂得保护自己,学会预防受伤。
6、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间观察活动,说一说在学校中,还有哪些行为与表现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三)校外探究:
1、播放歌曲“平安回家”:(1)学生欣赏歌曲。
(2)请学生说一说:放学后我们怎样才能平安回家呢?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3)小结:这首歌告诉我们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会平安出行,平安回家。出示板书“遵守交规”。
2、播放“高处够物”视频,说一说,高处够物应该注意什么?适时出示“寻求帮助”。强调:虽然我们要懂得寻求帮助,但是不能事事都依赖别人,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只有办不到的有危险的事情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3、出示“家里猛跑”和“建筑工地”图片,使学生懂得无论在学校、家里还是户外,都要注意“安全游戏”。
4、出示“玩火图片”,提问:他在玩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危险?会怎么样?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小结,适时出示板书“不要玩火”。
5、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容易造成伤害的情况呢?应该怎样预防受伤呢?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巡视。
6、考一考,说一说:
(1)文字题:如果你看见一把剪刀放在沙发的上面会怎么办?(2)如果有陌生人叫你,你会跟他走吗?(3)图片题:出示书中45页下面“野外采蘑菇”图片,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三、巩固操练:儿歌“小学生安全歌”。
四、教师总结: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快乐的阶梯,但是安全隐患却无处不在,说也说不完,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受伤,用安全编织我们幸福的花环!
五、课后活动:
请同学们做小小安全监督员,及时发现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六、组织下课!
第五篇:一上品德教案 别伤着自己
《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知道在家里遇到一些危险,及危险发生时或自己受伤后应对的办法,从而帮助孩子树立安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别伤着自己》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它包含三个话题,分别是“在家会有危险吗”“危险是怎么发生的”“受伤了怎么办”。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孩子知道在家也不一定安全。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三、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去看看、摸摸。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年龄的特点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危险。而家长又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孩子,以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非常多。交通、家用电器、宠物等方面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意义。
(2)
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在成人不在的情况下,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2、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中,知道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并学会一些受伤后简单的处理方法。
3、情感与态度
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与家人经历的痛苦与烦恼。
4、行为与习惯
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础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准备:场景仿真课件,学生小品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小品表演:8岁爱美女童阳阳,周末放假在家,她陆续用妈妈的化妆品擦过脸,突然脸上和脖子上起了很多红点,痒得不行。妈妈忙把她带到解放军161医院看病,被诊断为皮肤过敏。阳阳告诉医生,妈妈化妆台上有很多瓶瓶罐罐,平时总看到妈妈用,她很好奇。所以也模仿妈妈进行了涂抹。
2、师:同学们小品里发生了什么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小组讨论:自己和同龄人的经历、感受。
4、生讲述受伤的后果。
(自己难受、家长担心、花很多钱)
5、师总结:说明滥用化妆品的危害性
①医学专家支招:医院皮肤科主任陈小强分析,成人护肤品里含有不少儿童不宜的成分,阳阳使用后过敏了。建议家人发现孩子接触化妆品后出现过敏症状,应赶紧用清水给他们洗脸,防止化妆品残留在皮肤表层,并尽快就医
②成人化妆品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容易引起宝宝皮肤过敏。一旦皮肤过敏,孩子就会非常难受,可能会因为瘙痒将自己的皮肤抓破带来进一步的细菌感染。
儿童使用成人化妆品很可能会中毒。化妆品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孩子误服了化妆品,体内突然聚集大量雌激素,就会造成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需要进行洗胃治疗;如果孩子经常涂抹成人化妆品,接触大量雌激素,有可能导致性早熟,对今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成人化妆品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一般成年人用的化妆品中都多少含有激素,尤其一些精华类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宝宝健康是非常危险的因子。
活动二:独自在家怎样正确使用剪刀? 老师问:你们对剪刀感兴趣吗? 学生讨论:剪刀可以做很多事情 老师总结经验:
(一)选择剪刀的要领: 1.剪刀的刀尖呈圆形。2.选择专用的儿童剪刀,剪刀不要太大太重,要适合孩子抓握。
3.剪刀的握柄要由塑料制成,不会磨伤孩子的手。
(二)示范儿童剪刀的使用方法
1.教孩子拿剪刀的正确姿势:大拇指穿过左边的把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穿过右边的把柄,小拇指抵住把柄。使用的时候,剪刀的上下刀刃和水平面垂直,大拇指朝上。
2.让孩子知道不要用剪刀对着自己或他人,传递剪刀的时候,应该把剪刀合拢,手要握住合拢的刀尖,剪刀柄对着他人。
{老师感悟: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阻止、不是去掩藏、也不是进行自我安慰,而是应该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多给孩子示范、引导与鼓励。相信他,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儿童使用剪刀是从开始的胡乱剪,逐步成长为剪直线,再到圆形,最后才能儿按照规则,剪出复杂图案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一定不要着急,不要嫌弃孩子“不听话”,耐心引导就好啦!
活动三案例:可怕的“电老虎”
课件新闻报导:6月30日,对于村民郭铁彬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一天。当天上午8点20分左右,8岁的女儿小紫露因为拔风扇的电线插头,当场触电身亡。据推测当时她估计是去拔电插座上的插头,手指触碰到电插头上的电极,形成回流,触电身亡。很多小孩很喜欢模仿大人去拔插头,手指容易碰到电极,是很多小孩触电的主要原因。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家人提醒过这样的事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积极地参与讨论 师: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①提醒你的家长要给电插座穿上防小孩拔弄插头和电插孔的电插座保护外衣(图片)。②所有的电器设备,用完后立刻放回安全的地方,如电烫斗、搅拌器、吹风筒等,同学们不相私自使用这些电器。
③儿童不要玩弄电插座、开关、电线、电器以及各种电器设备,教育儿童不能用湿手和湿抹布擦电器。
活动四:不小心打碎玻璃物品怎么办?
小品表演:王欢在家不小心把玻璃杯子打碎了,于是她蹲下去用手去捡碎裂的玻璃,结果失去平衡,把手和腿都扎破了。
师:如果你在家不小心打碎玻璃物品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想一想,给王欢出出点子。
学生自我总结:用扫除用具,不能用手? 活动五:能随便吃药吗?
学生小品表演:一次偶然机会,宝鸡7岁男孩彤彤(化名)给爸爸取降压药时发现,粘在手上的黄色糖衣很甜。随后,爱吃糖果的他,趁大人不注意,拿下药瓶倒进嘴里??7月3日,彤彤因为偷吃药物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正常成年人误食降压药,血压会急剧下降,继而影响心脏供血,甚至休克,儿童误食,若不及时洗胃,后果会更严重。孩子年幼无知,好奇心强,对外界的一切都喜欢尝试。而在孩子看来,成人的药物很像常吃的糖果;既是糖果,那就放开吃好了。这些年来,有关孩子误服药物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尽管在医生的抢救下,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转危为安,但孩子的身体,却因此受到不小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些意外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孩子误服药物,折射的是家长与生产商的双重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家庭与社会予以重视,加以解决。
师:你还乱动家里的药吗?
活动六:如果你和同学两人在家玩捉迷藏滑游戏,你应该躲在哪些地方? ] 爱玩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游戏自古以来就有,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去年暑假的一天,成都市双流县王某和妻子到商铺里忙生意,留下10岁的儿子明明和3岁的女儿在家。明明和妹妹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明明打开那个长宽高各90厘米的木质箱子,跳了进去。以前,明明也经常跳进箱子里逗妹妹开心,但这次,明明跳进去时箱子锁头恰巧扣在了锁鼻子上。妹妹找不到哥哥,大哭起来。明明听到哭声,却怎么也顶不开箱子盖。妹妹还太小,够不着箱子盖.....因附近的邻居都在商铺里忙生意去了,妹妹的哭声无人听到。幸好有路人经过,听见哭声,闻声寻来,将箱子盖打开。此时在里面闷了一个小时的明明终于得救了。如果再没有人打开箱子盖,明明就有窒息的危险了。
专家点评:这是一起险些造成生命危险的案例。家长们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家长应尽可能让各种会导致儿童伤害的物品远离孩子。
活动七:如果你要的东西在高处,你够不到怎么办?(播放课件:一小朋友踩椅子够物,结果摔成骨折,高处够物应注意什么?)
活动八:你赞成他们的行为吗?请你选一选,说一说理由。图片展示,培养保护能力。
五、课堂总结: 老师问:你知道独自在家哪些行为是危险了吗?应该怎么做? 学生做答,教师可适当补充
1、攀爬门窗可能撞伤、坠落
眼下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孩子本来好奇心强,喜欢爬高,如果父母外出将孩子“反锁”在房中,孩子很容易因恐惧而攀爬阳台或窗口造成坠落。此外,婴幼儿在家中还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碰伤、撞伤。不管是客厅、厨房、楼梯、浴室,对一个学龄前幼儿来说,处处都潜藏着危机。幼儿爬上沙发却不知道如何爬下沙发,很容易滚下来。若不小心撞到头,那就不堪设想了。
2、“学开瓶盖”误服药、致中毒
独自在家的孩子可能发生误服化学药水、药物等意外中毒事故。而这类意外多见于0至4岁儿童,其中的毒物包括各种灭鼠药、灭蟑螂药等,此外还可能有煤油、汽油、油漆等。
警方提醒除了将家中的危险药罐和有毒物质收藏在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等到孩子足够大,可以辨别何种东西可以使用、何种东西不可使用时,再教导孩子正确的技能。
3、玩插座、冲电器易被电流击伤
如今,家用电器多了,儿童在家看管不当,发生触电等意外伤害也不少。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喜欢玩电线插座,将镊子等金属器具插入电插座双孔里。因为短路,身体被强电流弹出。随着手机用户普及,还有不少孩子喜欢玩充电器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隐患之处。预防儿童触电的意外伤害,主要靠父母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比如: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对于家电的电源线,更不要乱接乱拉,这样可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在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
4、误食小零食可能导致窒息
导致窒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误食。由于误吸黄豆、碎花生米、腰果、豆芽、硬币、玩具零件、纽扣和笔帽等而导致窒息的儿童意外事件可谓是五花八门。儿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误服而导致窒息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5、家庭整体环境布置是否安全关系到小孩的人身安全 客厅桌角和地板易碰撞;栏杆、楼梯防跌倒;厨房、餐厅小心烫伤;桌子底部最易被忽略;不单独在浴室,防止烫伤窒息。
八、教学反思
《别伤着自己》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之一。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会意外伤害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让孩子健康安全的生活是每位家长的美好愿望。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年龄的特点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危险。而家长又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孩子,以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非常多。交通、家用电器、宠物等方面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别伤着自己》这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意外时的处理方法及平时生活时自己应注意什么。上这节课时,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把生活引进课堂中再现。
一、动之以情
这节课教师通过学生演小品自己亲身经历引出伤害发生时,大家讨论该怎么办?讲讲自己受伤的经历以及受伤后的感受。是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的一次不小心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还会给家长带来心理上的严重伤害,所以一定要小心,别伤着。
二、晓之以理
一年级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到教师深奥说教的,也无法用自己的言语去形象描述他人。通过教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及读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掌握预防伤害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三、不足
1、这节课没有告诉学生在受到小伤口应急处理的办法,只了解,而没有导之以行。今后要让孩子实地演示用窗口贴包扎伤口,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学会更多的自救自护能力的知识。
2、课堂总结可以找一些图片做一些补充,让孩子更直观的看到在家里有哪些危害。
3、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谈到遵守规则,教师应指出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公共场所规则等,应提高教育机智。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都以小品的出现,让学生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避免意外伤害的意义。学生通过个例分析,故事讲解等形式,明白如何避免伤害,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