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时间:2019-05-15 02: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第一篇: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金灵霞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规太多,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一、损害孩子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

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要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予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

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会不堪再学,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I。

二、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逸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第2期来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

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四、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智力上讲,那些在轻松、自由、快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iJll 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从上学开始,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问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五、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过度教育能使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

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

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

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目前许多幼儿园孩子多,活动场地小,玩具少;集体活动

多,个别自由活动少,孩子的个性发展已经受到一定的限制.回到家里,如再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制性学习,孩子玩的时间被剥夺了,他们开朗的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拄个性会受到摧残,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发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珠”.

六、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工作,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达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作用,使学生 受益匪浅。

六、自助式作业——实晦分屡布置、自助选择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不同层次的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

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菌,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一方面,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往往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另一方面,一旦

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家长便会迁怒于孩子.这都会对亲子关系带来巨大的伤害.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基础得到保证,负担得到减轻,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总之.学生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起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还能及时反馈信息,又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数学课的课后延伸”,应改变过去老师的统一硬性规定,改变过去的一个本子、一支笔的单调的被动式作业习

惯,变成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傲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各个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丰富和扩展数学知

识和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善观、善思、善议、普说、善悟、善动手的能力及习惯,从而全砸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第二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

“孩子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着青年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学前班是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生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去小学化” 危害 幼儿教育 心理 年龄特点 家长 学习兴趣 游戏 生理年龄

“老师今天布置作业了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昨天囡囡回家没写作业,老师你没布置作业吗?” “我们中班已经学完汉语拼音了,马上要开始学习拼读了。”

以上的话语相信工作在幼教线上的老师们都略知一二,现在的家长讲求的都是看到“实效”所为的实效就是:孩子会多少英文字母了,学多少加减法了,会多少汉字的拼写了,认识多少汉字了,等等。恨不得马上让孩子从幼儿园跳到大学,成就所谓的神童。这些全都是不可取的,大大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

这些错误的想法,都是小学化的表现。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已全面兴起,“少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以落实,从而时代赋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意识------尊师重教、望子成才。在家长们“我不成才,儿成才的”想法下,孩子们背弃了沉重负担。

尤其是幼儿园大班,临近上小学了,家门们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各种参考书,频频往孩子们的书包里塞。“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损害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地方、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如此庞大的学习课程,让一个5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上学就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汉字,多么无趣!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是兴趣,孩子出于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成绩才会好。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剧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孩子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二、伤害了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了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四、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是一个连续构造过程,不可逆反。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打击潜能的表达,会造成进化终止。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孩子越小其动力定型越容易建立,幼儿园应通过训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小学化”重知识传授,重各种技能训练,轻视乃至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贻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关键期,还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五、影响了孩子们全面平衡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六、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工作,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达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益匪浅。

我们要扭转这种错误的趋势,势必会做出一些努力。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宗旨的认识。幼儿强,则民族强。重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教育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二、转变学前教育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三、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做中学”。一是要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二是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性活动为主,在一日活动中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三是要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总之,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幼儿教育回归到纯真的本位。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1 〔2〕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5 〔3〕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4〕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5〕卢梭:《爱弥尔》 〔6〕钱志亮:《学前早知道》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三篇: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山东省东明县教育局 董秀玲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第四篇:学前教育小学化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

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第五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有什么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有什么危害

学前教育, 幼儿, 小学, 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

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

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

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

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

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

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下载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灵霞的日记——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科学育儿知识进千家万户 听过很多教一年级胡老师都说,一年级教学,孩子即好教,又难教。 好教的是一年级上学期老师不教孩子都会,难教的是在上课的过......

    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重庆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内容 2012年2月23日,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专项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按照该方案,......

    小学化危害(五篇范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知多少? 2014-06-03 卓越园长【教育箴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

    小学化危害防止措施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幼儿园本应该是孩子的乐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等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权威解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谈到了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遏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之我见

    关于遏止学前教育教育小学化的策略 泸州市新马路幼儿园 王晓艳 目前幼儿教育迅猛发展,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办学规模、办学档次越来越高。但学前教育在教育教学实......

    学前教育小学化自查材料

    李二堡中心学校 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自查和整改材料 3月6日,中心学校召开班子成员会,专题研究我中心学校学前教育事宜。在会上,李建华校长组织学习了民和县教育局转发的《青海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