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

时间:2019-05-12 23:1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

第一篇: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重庆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内容

2012年2月23日,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专项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按照该方案,全市幼儿园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能以举办兴趣班等为名,进行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按照《工作方案》,幼儿园需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要求户外活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户外游戏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两餐用餐时间不低于三小时以上。

《方案》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并禁止以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汉语读写训练、数学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教育行为,即不准教生字,不准教算术写数字,不准教拼音写拼音,不准让幼儿用本子一排排抄写生字。另外,幼儿园也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禁止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测验和考试。还有,学前教育严禁使用教材,(本期教材是原来已经定好的就只有使用一学期,从下期开始幼儿学前就再也不准统一使用教科书了。)针对幼儿教学材料,《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禁止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而幼儿园也不能要求家长统一购买。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

《工作方案》还对小学招生做出要求,禁止小学提前招收未到入学年龄的幼儿,小学不能以未入本校附设幼儿园为由拒收本学区内的适龄儿童。

市教委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并设立家长举报电话。市教委还将结合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督查,对全市各类幼儿园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情况进行抽查。

拔苗助长要不得: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才能高飞

拔苗助长的孩子伤不起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从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

家长观点: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许多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不少“焦虑”家长,“对于学前的孩子(泛指6岁),老师的教学方式只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并应用熟练。在游戏中、生活中学会数学,也会运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长存在误区,孩子如果在书面上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觉得孩子很好很厉害,如果不会,就觉得没面子,很着急。记者采访中还发现,很多幼儿园孩子的数学、英语、识字能力都不比小学生差多少,可一旦进入了教学班,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逐渐就吃不消了,于是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越读越不爱学习啦!有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小学化”,并没有相关教学内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读小学后跟不上,特别另找课余兴趣班培训班,提前学习,周一到周末时间安排得爆满,不是学习画画、音乐就是语文、数学等等,就是怕孩子耍了。而这种“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就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会认识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做几道数学题,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到底科学吗? 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其实,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

教育厅发出“十不准”禁令 剑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好雨应顺应时节,教育要循序渐进

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 3 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一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家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不利: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 4 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超前教育遭遏制:6岁会10以内加减即可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相关专家表示,这个《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看到,《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和《方案》原则一样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户外活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5~6岁孩子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具体指标。

有家长仔细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上存在比较大的“落后”,这和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不无关系。现在《指南》细化了标准,教师操作过程中就能相对规范,幼儿教育专家表示,《指南》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参照,他们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幼儿自理能力落后于认知能力

《指南》部分内容

数学认知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目前,一些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国十条”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要求?

答: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遵循规律。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二是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必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三是要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对幼儿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要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强化监管。国家将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

面对目前的学前教育,我们作为老师也倍感压力大,心里更困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既不能扼杀孩子童年的兴趣,又要让家长觉得满意,既不能放羊式的教学,又要让孩子们玩得快乐无比,既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又要让他们从中学得到一定的知识。总之,教师既要对得起孩子,又要对得起家长,还要对得起国家制定的政策,家长们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教好每一个孩子,希望你们也和我们一样,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观念。

第二篇:学前教育小学化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

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第三篇: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科学育儿知识进千家万户

听过很多教一年级胡老师都说,一年级教学,孩子即好教,又难教。好教的是一年级上学期老师不教孩子都会,难教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不听课的现象非常严重,做完练习,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我不学都会,结果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孩子好的听课习惯没有了。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有些知识是孩子在学前学不到的,上课不听课的孩子是很难掌握的,我现在上课最头痛的就是上课的纪律,不认真听课的孩子太多了。

家长朋友们,请您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大多数都不上学前班的,为什么我们那是的一年级几乎没有说不及格的,可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一年级的班级,都有考出一位数的孩子,这又是什么原因?让我来告诉您,那就是“兴趣”的问题。作为人来讲,我们对不熟悉的、不了解的、陌生的事物感兴趣,愿意去问。比如说:就拿我今天讲的内容为例,如果大家都已经知道我要讲什么,你们还会认真听吗?(那是肯定不愿意听的,甚至还会在下面窃窃私语),我们大人都是这样的,更何况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们呢?其实这个例子恰恰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知道的没兴趣,不知道的才感兴趣。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学习非常孩子,到了三年级下滑的那么多呢?就是他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上学不爱听课呢?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和家长的责任,我在社会上听说咱们家长认为:在咱们幼儿园学不到东西,其实我告诉你,你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按国家学前相关部门规定,咱们幼儿园学的已经很多了。你们所谓的“学的少”无非是指知识上的少。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孩子学的并不少,他们知道了课堂上的纪律;知道了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知道上课认真听课,知道上什么课拿什么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为孩子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谈论教学上面遇到的困难,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不听课的现象,最严重的就是一年级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的孩子提前接触了小学的课程,他们已经会了,就不会去听你讲课了。有的孩子你看他做的非常好,但是你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没有在认真听你讲课。这叫什么?这就是幼儿“小学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你们会上网的家长可以到网上看看,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话题非常多。朋友们可以上去看看。那什么是幼儿“小学化”呢?幼儿“小学化”就是指的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让他们学习小学的课程,幼儿园的教学是什么呢?其实是习惯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其实我们现在的任务除了教育孩子之外,教育部门还要求我们来转变家长朋友们的观念,不是学的越多,对孩子以后的帮助就越大。你想一想,如果在学前学的越多越好,我相信我们公办幼儿园一定能够做到的,可是我们没有那样做,我想我不说,聪明的家长也能够想通,我们的孩子不是学到的知识越多,到小学学习就一直都好。

我讲了这么多,有些家长接要问了,你说了这么多,究竟“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有哪些危害呢?下面我就简单说说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

一、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某教育专家说:学前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什么是“重复型教育”。就是幼儿园学,小学还学。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相关规定:幼儿园应通过训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从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来看,全身的肌肉发育还很不完善,骨骼也还很稚嫩,紧紧握笔写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手指肌肉发育,特别是对手指骨骼的发育危害极大,稚嫩的骨骼会变形,手腕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皮层抑制能力差,手还不能服从大脑的指挥,如果硬要幼儿一笔一画地写字, 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就会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对幼儿的身心造成双重伤害!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这一点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个叫甜甜的小女孩,在一所幼儿园上大班,还有半年就要读小学了。为让甜甜顺利通过某小学的入学面试,妈妈便给她在汉语拼音班、数学启蒙班、英语会话班等5个课外班报了名,课外班每门功课都有作业,一个月还要测验一次。没想到,这过了半个月,甜甜用哇哇大哭拒绝参加一切辅导班。妈妈劝导女儿:“你学了这些东西,才有机会上一所好的小学”。雯雯一口回绝:“那我不要上小学了”。甜甜妈妈无奈的说:“我家经济条件还可以,但我和她爸爸的学历不高,所以我们想给女儿更好的学习机会。”甜甜爸妈就轮流接送孩子上课外班,到家还要陪孩子温习功课,感觉很疲惫,但是又不想放弃,怕孩子将来责怪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甜甜也有一肚子委屈,上课外班后自己的玩的时间都被剥夺了。甜甜说:“自从上了课外班,我再也没有时间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上好课回到家已经很晚了,那么多东西都要学,我很累,也不喜欢。听妈妈说,小学里这些课都要学,我很害怕,不想去上小学了。”一位妇女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本该唱歌、跳舞、游戏的幼儿,却在埋头苦学英语、语文、数学,家长把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不仅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因过早的学业负担而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甜甜厌学的原因正是在此。幼儿厌学绝非个别,事实上,小学里厌学的学生有很多。其实提前教知识的幼儿园和家长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厌学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密不可分的。

三、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大的。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予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四、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五、扼杀孩子的潜能与创造力。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拔苗助长我们都学过,我们都觉得哪位农民不应该这样做,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和哪些民办幼儿园就在做这位拔苗助长的农民。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们的孩子。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孩子,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六、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一种摧残。让幼儿去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过度教育能使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七、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现,而非抽象的词或概念。当前农村学前班以单一的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安排一日活动,就必然把教师和幼儿带入到一种狭小而又严肃的氛围之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布置作业幼儿完成作业为每天的主要内容,幼儿完全处于被支配的被动地位。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认读、拼写、计算,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教授幼儿不感兴趣而且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系统,这样时间长了,不但会妨碍幼儿打基础的、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经验,还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畏难、厌烦情绪。在这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调动、激发各种智力因素,尤其是观察、思维和想象等因素的积极活动的。

八、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现在学前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整天只能忙于完成教师提出的知识积累与训练任务,没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同时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过分严肃的人际环境只能使幼儿学会听话,表现老实,遵守纪律,但缺少兴趣与热情,勇气和自信等最可贵的个性品质。

九、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点我就不说了,前面已经提到了。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要克服幼 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我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家长朋友们能够有所领悟,通过这样的活动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提升广大家长的育儿信心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每个家庭和每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在担起对孩子的一份教育责任,共同成长!

2014年6月2日

桃源乡幼儿园

第四篇:学前教育小学化自查材料

李二堡中心学校

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自查和整改材料

3月6日,中心学校召开班子成员会,专题研究我中心学校学前教育事宜。在会上,李建华校长组织学习了民和县教育局转发的《青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及时纠正“小学化”倾向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结合目前我中心校学前教育的实际,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逐一落实。

到即日,中心学校组织专人小组,按文件要求对开设学前(幼儿班)教育的6所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一、办学现状

我中心学校目前有范家等6所学校开设幼儿班,学校在暂无幼儿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均安排能歌善舞的年轻教师担任幼儿班教学。学校管理方面,坚持学前幼儿班主要以游戏、幼儿读物为主,教学识字为辅的教学模式;学期末,学校不组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中心学校的六所幼儿班专业教师紧缺、无专门场所,各校的活动场所、玩耍教具、游戏材料非常有限。

2、部分学校的幼儿班仍存在重知识,轻游戏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

1.加大投资,努力改善幼儿办学条件。

2.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完善幼儿管理制度,认真坚持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及时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

第五篇: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

“孩子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着青年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学前班是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生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去小学化” 危害 幼儿教育 心理 年龄特点 家长 学习兴趣 游戏 生理年龄

“老师今天布置作业了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昨天囡囡回家没写作业,老师你没布置作业吗?” “我们中班已经学完汉语拼音了,马上要开始学习拼读了。”

以上的话语相信工作在幼教线上的老师们都略知一二,现在的家长讲求的都是看到“实效”所为的实效就是:孩子会多少英文字母了,学多少加减法了,会多少汉字的拼写了,认识多少汉字了,等等。恨不得马上让孩子从幼儿园跳到大学,成就所谓的神童。这些全都是不可取的,大大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

这些错误的想法,都是小学化的表现。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已全面兴起,“少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以落实,从而时代赋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意识------尊师重教、望子成才。在家长们“我不成才,儿成才的”想法下,孩子们背弃了沉重负担。

尤其是幼儿园大班,临近上小学了,家门们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各种参考书,频频往孩子们的书包里塞。“揠苗助长”反映的就是种现象。这种方法的结果,只有一个“苗死”,大大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孩子们神经的发散,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损害了孩子的兴趣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地方、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学会千以内的加减法、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如此庞大的学习课程,让一个5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上学就是学习加减乘除,认识汉字,多么无趣!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是兴趣,孩子出于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成绩才会好。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加剧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孩子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二、伤害了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了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四、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是一个连续构造过程,不可逆反。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打击潜能的表达,会造成进化终止。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孩子越小其动力定型越容易建立,幼儿园应通过训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小学化”重知识传授,重各种技能训练,轻视乃至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贻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关键期,还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五、影响了孩子们全面平衡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六、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工作,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达到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起到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受益匪浅。

我们要扭转这种错误的趋势,势必会做出一些努力。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宗旨的认识。幼儿强,则民族强。重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教育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二、转变学前教育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三、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做中学”。一是要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二是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性活动为主,在一日活动中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三是要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要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总之,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幼儿教育回归到纯真的本位。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1 〔2〕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5 〔3〕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4〕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5〕卢梭:《爱弥尔》 〔6〕钱志亮:《学前早知道》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下载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遏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之我见

    关于遏止学前教育教育小学化的策略 泸州市新马路幼儿园 王晓艳 目前幼儿教育迅猛发展,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办学规模、办学档次越来越高。但学前教育在教育教学实......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权威解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谈到了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 杨晓明 (园长) 2007-06-05 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学前教育是一级教育,是一级不可或缺的教育,是组成我国教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自查报告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黑教基二〔2012〕12号、齐教基二发〔2012〕1号)和......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论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论 教 育 战 线 107 INTELLIGENCE ····· · ··· ··· ······· ···· ·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论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

    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工作方案

    青小发(2012)17号 青水镇中心小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整改工作方案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

    从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从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看如何构建幼儿园本土课程 富锦市实验幼儿园 柏桂华 共同探讨三个问题: 一、教育部全国幼儿园园长2012年第1期园长研修班简介二、 再谈纠正学前......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实施方案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常兴中心园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