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教学成功之我见
数学课教学成功之我见
——教育教学经验之谈 ***县双凤明德小学***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间从教已有32个年头了。每天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使我对课堂教学的热爱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有人认为,数学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不论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学生愿不愿意听你的课,是否期待你的课,关键在老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合格人才,关键也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愿学、乐学、主动学,同样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现结合多年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着眼自身,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这个人,再喜欢上你的课 从教多年,带过多个班级,从实际工作中慢慢的获取经验,要想教好自己的课,就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这个人。比如:衣着美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着端庄、新潮、亮丽的教师,则能给学生清新亲切的感觉,带给学生一份好心情。感染、陶冶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其次要精神振一点,如果课堂上你带着振奋与激情,你的课堂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可能会把困难化为机会。激情最有感染力,使学生以更快的节奏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互动有佳。一个充满活力的老师最有亲和力,最受学生喜爱;信心十足的老师最有震撼力,最受学生欢迎。还有更重要的是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喜欢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在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课。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自己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那只是短时间的,不是从内心深处接受你这个人。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 兴趣,可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准备多件不同价格的商品,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常常会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通过提问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比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例题204除以2时,第一步计算完后教师提问:“下一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做?”这一步计算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回答使学生掌握被除数中间的“0”除以2不够除,商应该怎样写,写在哪里。有效加强学生的记忆。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引起思考,是学习需要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数学学得好,喜欢学数学,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认真学习、努力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取得个人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兴趣升华的。一个懒惰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 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同时教师对质疑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对正确看法的肯定,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想象,开拓思维。比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我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2并涂上颜色。学生完成后我请了几位同学把他们涂好颜色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这时见一位学生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折得不对!”他的同桌不服气的站起身说:“我怎么不对了,我只是折成4份,可我涂的是1/2呀。”全班同学因为他们的争吵发现了疑点,加大讨论力度,加深学生对1/2的理解。我经常在课堂上故意设置一些疑点,学生问老师,同学问同学。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 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比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是9时50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是10时23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执教“按比例分配”这一课时,用平均分不合理的条件下就会产生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的目的,就提出了如下问题:学校花坛里要栽1000棵小树,任务交给了黄师傅和陆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工资分给他们。结果黄师傅栽了600棵,陆师傅栽了400棵。试问:如果把500元的工资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呢?学生面对生活化的问题,学习兴趣倍增,从而使他们萌发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机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学习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的肯定、一点点鼓励、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 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讲述的是一位青春期自卑的少年,因为美术课上年轻老师的一次肯定与认可,从此与以往懒惰懈怠的人生说再见,并开始努力奋进,最终完成了蜕变的故事。实际教学中我们确确实实能感受到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有可能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班级现状,学生的年龄结构选择适合自己教法方法。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有信心学好数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改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改之我见
***中学
梁**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着创新教育的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新的教学法,以新的目标教学统领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课改使我们教师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也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二)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才能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5、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太高。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沉重的负担。
6、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7、我校的“目标”教学模式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合这种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成为能够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来的,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三篇:数学课“六步”教学法之我见
数学课“六步”教学法之我见
全国上下新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相关理论知识,领会新课改理念精神,同时也听取了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的讲座,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我们学校提出的“五型六步”教学模式,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应该具备“导、研、展、练、纠、检”六个环节。通过半学期的实践和探索,我就对自己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六步”教学法,谈一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导入。导入的语言要简练,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导入语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趣味性,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次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让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准备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最后,我们的导入要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些知识复习和铺垫,复习的知识不能多,通过两三个简单的练习题起到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为新课讲授的展开打下基础,我想在导入这一环节,我们能做到这三个方面就相当不错了。
二、研。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教授型”课堂转变成“研讨型”的课堂,这是我们新课改的重心。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扎实的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活动,例如我们要布置好课前预习的任务,设计课前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要让90%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其次要做到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才能保证学生预习不走过场,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最后,新课的学习我们要重视教与学相结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小组的协作作用,让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到解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展。要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展示前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准备充分,做好知识点归纳,小组成员分工要详细等问题要解决好,以便展示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展示中,教师要主动调控,培养一批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好榜样,起到带动作用,这些同学再带动组内的其他同学,对于少部分因为胆小或者羞涩而表现不积极的同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积极的鼓励,给每位同学树立“发言无错”的思想,让学生放下“怕错”、“怕批评”的思想包袱,逐渐培养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形成“个个想参与,人人想尝试”的局面。展示形式要多样,对于简单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平行展示,一问一答,开火车,知识链接的方式,重、难点知识展示,先组内交流展示,后集体展示,小组成员集体在黑板上为同学们讲思路、写板述。展示后一定要有评价,多采用正面评价,对错的问题要恰当的指出来。首先,对用于参与活动的精神给予肯定得评价,让学生知道,只要参与课堂活动,就是成功的,对展示的内容要给予准确的评价,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教师一定要明确的指出来,不能含糊其辞,否则学生就会慢慢失去自我展示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运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达到展示交流的目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练,练习题的设计始终为教学目标达成而服务,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准确地把握个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要以“双基”训练为主要目的,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知识与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练习题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仿效题,针对例题的类型思考方法。例题的做法,稍微有所变化。90%以上学生都能仿照例题思考方法,解题过程能做出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简单地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种是提高题,考察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让70%左右的学生通过司考能回答出来,准确地写出解题过程。三种是扩展延伸,这些题要少量,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解答,让少部分优秀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这三种了性的练习题做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变式,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了学生基本运用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优秀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五、纠,纠错环节是在练习环节之后一个中要的环节,纠错有利于暴露学生能够知识的缺憾,让师生引起重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纠错环节,让学生引起注意,有利于学生自觉的知错、改错、防错,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纠错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学生自我纠错,让学生认真检查习题过程,对自己检查出的错误先进性改错。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对小组成员存在问题分歧地方交流、探究。对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订正。对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做好登记。三是集体纠错,一组为单位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进行分类、汇总,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黑板上板演,写出详细地解题过程。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个别组存在的问题,教师到组内个别解决。
六、检,设计题型多样,难度适中,适量的检测题。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随堂做好打分。开展随堂检测,对学生掌握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察和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课改将伴随着教学不断地深入,我相信多种
多样的教学模式将会涌现出来,会形成百花齐放的课改局面,将会有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成功之我见
My Definition of Success
成功之我见
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king who had a daughter as beautiful as a blooming rose.To all the suitors who came to the king's palace to ask for the hand of the princess, the old king assigned three tasks to be accomplished, each next to impossible.One day, into the king's palace came a handsome young prince...“ Well, you know the rest.The three tasks may b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versions, but the main plot is always the same, with the prince claiming the princess's hand triumphantly.And the ending is always the same, finishing with the line ”And they live happily every after.“
Why aren't we tired of something so fanciful, so unrealistic, and, I would say, so unimaginative?How can a story like that endure generations of repetition? Because, I think, it is a typical success story.It is highly philosophical and symbolic.By implication, we see a 4-step definition of success: 1)a goal to be set,as represented by the beautiful princess;2)challenges to be met, as represented by the three tasks;3)the process of surmounting difficulties, as represented by the ordeals the youth goes through;and 4)the reward of success, as represented by the happy marriage.The story not only caters to everyone's inward yearning for success,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inseparability of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The reward of success will be much amplified if the path leading towards it is treacherous, and vice versa.If a person inherits his father's millions and leads an easy life, he is not a successful person even in material terms, because there are no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his achieving affluence.The term ”success", to be sure,will not sit still for easy definition.But as I understand it, the true meaning of success entails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satisfactory result of an endeavor.To clarify my view, let me give another analogy.If we changed the rules of football, greatly enlarged the goal and sent away David Seaman or any other goal keeper, so that another David, namely David Beckham, could score easily, then scoring would not give him the thrill of accomplishment and the joy that it brings.If we further changed the rules by not allowing Arsenal's defenders to defend, so that Beckham needed only to lift a finger, actually a toe, to score, then there would be no game at all, because the meaning of winning would have disappeared.In accepting the challenge, in surmount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in enduring the hardship, success acquires its value.The sense of attainment varies in proportion to the degree of difficulties on overcomes.The concept of success is not constant but relative because the nature of difficulty is also relative.Something you do effortlessly might pose a great difficulty for a handicapped person.In acquiring the ability to do the same as you can, he or she achieve success.That's why we greatly admire Stephen Hawking, because, though confined to a wheel chair, he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field of science.I myself, a rather shy person by nature who easily suffers from stage fright, had to pluck up great courage to take part in a speech contest like this.I could have stayed away and had an easy time of it by not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level contest.But I chose to accept the challenge and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Now here I am.If I come out first, it will be a great success for me.If I come out last-I hope this will not be the case-but if I come out last, I will not call my attempt a failure,but will also celebrate it as a true success,because part of my goal is my own character training-to do more assertive,to be brave in face of difficulties.For me, it is a meaningful step forward, small as it is, in the long journey toward the final success in my life, because I have truly gained by participating.Let us return to our handsome young prince and the 4-step definition of success.You my have noticed that the usual worldly criteria of wealth, position and fame were not mentioned as part of the story, but rather, it emphasized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difficulties.The ancient wisdom had already defined the meaning of success, and this is my definition, too.Thank you.
第五篇:成功之我见
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然而我认为,成功是相对的,就是做到你想做的,达到你早期树立的目标。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都是成功的。他们的丰功伟绩令人们称颂,也有的人自认为成功,可却给世间带来了灾难。
司马迁是成功的。他在煎受牢狱之灾的同时,不忘写下《史记》,这部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名篇。他是成功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相对于他的文学,他的仕途却不堪入目。皇帝听信小人的谗言,让司马迁含冤入狱,并受以宫刑。即使是这样,他却依然被世人所称赞。
希特勒也是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图谋不轨的思想上。他认为他是成功的,想要达到自己一统世界的局面,也确实是那样做的。但是他的这种思想,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无数的刀下冤魂不能长眠,使得流血千里,血流成河。所以他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鄙视与谴责。
因此我还是这么认为,成功是相对的,如果你不为周围人的利益所着想,即便你自认为有多成功,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你,但如果你时常地为别人想上一想,没有做出多么大的事情,别人也会为你喝彩。
乔布斯这个“活着只为改变世界”的“教主”,在苹果快要被收购的情况下,推出Ipone4,与现实潮流极其符合的一款智能手机,使得苹果“重获新生”。他推动了整个手机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内的手机产业又一次得到了巨大压力,无形之间,促进了竞争,这难道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对于我们学生,想要成功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习,现在最熟悉的也只有是学习。唯有把学习搞精,弄懂,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同学间互相的竞争,互相的追逐,互相的压力都是我们成功的源动力,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目标,你便离成功的彼岸不远了。
达到你想达到的,做到你想做到的,不去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你即刻“拥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