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owerPoint单元教材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PowerPoint单元教材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赵娴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结构和地位:
《PowerPoint》单元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1——29课的内容。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PowerPoint软件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多媒体集成软件。利用它可以实现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素材集成在一个作品里,是学生进行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有效工具。用它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即简单方便,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又生动活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中,PowerPoint软件成为学生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本单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9课内容由浅入深,从初步认识PowerPoint到输入文字、图片、声音等基础内容,让学生掌握创建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因为此前学生已经学过Word,故对PowerPoint的许多基本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而浏览与放映则是PowerPoint的特色功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作用。随后的幻灯片链接和设置动画效果则是该软件的高级运用。特别是动画功能在其它的软件里是比较难实现的,而在PowerPoint里却是轻而易举能实现几十种动画效果,使我们制作的演示文稿更有感染力。让学生简单掌握这些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进而能够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来说,本单元教材启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的识别与获取方法,学会了信息的整理、存储与管理,伴随着新知识的渗透,前面学习的基本操作特别是在Word中学到的很多知识将在此得到运用发挥;启下则是指由于本单元内容的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整体难度不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容易被激发,创新意识得到培育,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完成对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真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后面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的功能及作用。
(2)掌握创建及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3)学会放映演示文稿。
(4)熟练掌握插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
(5)学会设置超链接。
(6)学会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集成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突出主题思想,完成信息作品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展示与评价中认识作品,能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主题演示文稿来表达中心思想。
(2)能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思想,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4、行为与创新:
能根据生活、学习中的主题内容,规划、设计演示文稿,通过不同的素材表现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终身受益,适应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本着应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首要任务,本单元着力把握和解决以下的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基本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流程。
2、难点: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主题内容制作并展示演示文稿。
四、主要教学策略:
通过仔细阅读PowerPoint教材,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PowerPoint单元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学完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和各项技能后,设计了《新编守株待兔》这一综合实践课。本节课力图脱离传统复习课的枯燥模式,将各知识点融入作品创作中,以作品创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学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后,我把《守株待兔》这个寓于故事导入课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扮演成“农夫”的角色来考虑问题,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由此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纲要》中的“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这一观点。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操作的技能,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知识目标是否完成。“今天上课主要讲哪些知识点?”、“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些知识点?”等很纯粹的学科问题。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它并不按照某一学科、某一单元、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的。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农夫,如果捡到一只撞晕的兔子,会怎样做。只有把学生们放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才能使他们能在一个真实事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感悟智慧。而教师也不再只是关注教材和知识点,还要关注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合理性。
3、开放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本课倡导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它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完成的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成果。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任务:观看《守株待兔》这个动画片后,将这个故事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事先设计好一两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会要求学生解决一两个知识点,从而帮学生扫清障碍,有助于他们自主创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其次,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支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假如我是农夫”的情境。防止某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确定一个方向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方便得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且能循着一定的思路探究下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我还制作了《新编守株待兔》的资源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便捷存取的、有质量的信息。这让学生能有效地收集素材,进而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创作。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课堂接受式学习到完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中间一个很好的过渡。更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研究性学习。
4、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作品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所以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我就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说出,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体现创新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应该按老办法去教,学生也不应该按老办法去学,而应该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体现创新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应该按老办法去教,学生也不应该按老办法去学,而应该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
第二篇: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篇目教学分析 《鸟语》 文本解读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直至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
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5、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6、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7、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3、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课前预习,并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教学资源:补充习题第一题,练习册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一起读课题。
2.顾名思义,鸟语就是鸟的语言,你一定听过鸟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因为我们都不是通晓鸟语公冶长。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简洁明快,“可你懂得它们的语言吗?”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读懂课文,探究鸟语的奥秘成为自然而然的期待。)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公冶长
无拘无束
说傻话
疏忽怠慢
嗓音
应验
矫健
(重点关注“冶”、“傻”等字写法)
(2)燕子 布谷 喜鹊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勤劳刻苦 喜事到家 希望安慰
●分组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两三个词,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能帮助学生复现课文内容。把思维训练融入字词学习,同时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2.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猜想
编故事
布谷
喜鹊)
(2)小结: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语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4、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等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感受人鸟和谐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四到六自然段,读出情趣,学习语言形式。
教学资源运用
1.课件。
2、补充阅读《鸟装饰大自然的美》补充习题第二题 教学过程
一、感悟情趣,学习语言
(一)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到底作出怎样有趣的猜想呢?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读出情趣。
①布谷争春,它的亲切啼叫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指名读、齐读)
②把“布谷布谷”的叫声加进去读,你会发现更有意思。
(谷、布、苦等很押韵)
③师生、生生合作读。
(2)说出情趣。
布谷鸟还会和我说些什么?
3.和布谷鸟这样自由地交流,你的感受是(快乐、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可以包含我们所说的种种感受——无拘无束。
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4.“我”从布谷鸟的话中还读懂了什么?(相机理解“疏忽怠慢”,板书:勤劳刻苦)
5.小结:根据布谷鸟的叫声,作者作出了有趣的猜想。(板书:叫声)
(设计意图:课文浅近易懂,充满情趣。因此紧紧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变换形式的读、入情入境的说,使文字描述的生动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其中情趣,丰富了“无拘无束”的意思。)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对喜鹊的猜想又是根据什么呢?(板书:名字)自由读第1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自己的猜想的,读后请大家完成一个填空。(填:总是、总是、总能)
2.相同意思的词反复出现,我们就要学会关注。那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用这个词呢?请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交流。(强调喜鹊是报喜之鸟)齐读。
3.讲解:自古以来,喜鹊这个吉祥的名字就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如果有两只喜鹊飞来,人们会想——(双喜临门),如果有喜鹊登上了梅树的枝头,那就是——(喜上眉梢),你看,人人都希望喜事到家呀!(板书:喜事到家)
4.引读:
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所以,每当听到喜鹊“喳喳喳喳”的叫声,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
所以,虽然喜鹊的“话”常常不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5.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猜想——据说。换一个词,也能表示猜想的意思。
(设计意图:理解内容和领悟写法应该相伴相生,因此引导学生由“总是”、“总能”这些词深入思考,一方面能紧扣“喜”一词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道了“写什么”,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学习了“怎么写”。)
(三)模仿写话
作者根据布谷鸟的叫声和喜鹊的名字都作出了有趣的猜想。那大自然的鸟儿还有很多——你看,啄木鸟正在笃笃地敲打着树干,和平鸽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希望,大雁排着队伍整齐地从空中飞过,百灵带给我们吉祥„„听着它们丰富的“语言”,我们的心里一定浮想联翩,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鸟儿,听听它的叫声和名字,学着课文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与阅读对应进行片断训练,内化了阅读,又进一步感受了鸟语中的情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小结,存疑延伸
听听鸟语,猜猜鸟名,“我”在想象的世界里,听懂了鸟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那么,为什么“我”能成为鸟的“知音”?“我”在和鸟的交往中还收获了什么呢?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继续带你们走进鸟的世界聆听鸟语。
(设计意图:结尾回应整堂课,同时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下节课将围绕“知音”一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鸟和谐,体会作者的爱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造句。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3、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教学资源:含“疏忽”、“倍感亲切”词语的句子投影。补充习题 教学过程:
总结延伸,走向课外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出示: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倍感亲切”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拓展练习一: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课外完成:
1、完成补充习题
2、背诵全文。
第三篇:单元教材分析
8.大自然的坏脾气
第一课时可怕的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2.通过小组介绍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进行介绍。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2004印度洋海啸;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有关视频资料。
布置预习:
1.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准备进行介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坏脾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交流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课件展示:(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火山爆发视频;)
大自然的坏脾气知多少
你知道大自然还有那些坏脾气?
这些坏脾气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课件出示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
小结:像大家你刚才谈到的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它们都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生的突发性灾害,而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等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是渐变性灾难。(课件展示:山体滑坡,土地沙漠的形成)
讨论:你想对那些由于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们说些什么?
四、巩固检测
我会填
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所产生的自然异常现象。它们之中既有()、()、()()等突发性灾害,也有()()()等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渐变性灾害。
2.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3.火上喷发是()激烈运动导致结果。
4.()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往往与暴雨、水灾等灾害相伴而生。
5.龙卷风是一种()。
6.我国最近一次较大范围的洪灾是在()年发生的。
五、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我国的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2.通过小组介绍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进行介绍。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2004印度洋海啸;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有关视频资料。
布置预习:
1.通过访问家长、翻阅书报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方面等的资料,如有关地震、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到两种自然灾害准备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坏脾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交流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课件展示:(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火山爆发视频;)
大自然的坏脾气知多少
你知道大自然还有那些坏脾气?
这些坏脾气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课件出示阅读资料: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危害最大的冰雹。)
四、小结
像大家你刚才谈到的地震、台风、火山爆发,它们都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生的突发性灾害,而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等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是渐变性灾难。(课件展示:山体滑坡,土地沙漠的形成)
讨论:你想对那些由于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们说些什么?
五、巩固检测
我知道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什么?
2.列举我国频繁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
六、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参与度比较高,搜集到的资料较丰富,因此目标达成率比较高。
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第一课时防灾与减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关注并感受自然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情景及其变化,懂得防灾减灾的意义。
2.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3.掌握“洪水来了”和“地震来了”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学习自我包混,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防灾和减灾。
教学准备:
1.网上收集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有关教学内容。
3.调查本地区有哪些防灾减灾机构以及先进设备。
4.浏览网面,学习地震预防知识,借鉴一些地震自救的经验。
5.收集本地区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了解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
你知道我国发生了那些大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带来了哪些损失?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引入新课
(1)观看影片《抗洪抢险》片段。
(2)有话大家说:从刚才播放的影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到了什么?
(3)师小结: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界有许多无法逃避的灾难。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是无法比拟的,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依靠这种必胜的信念,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进行了无数次感天动地的较量。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二、交流预习效果.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交流了解到的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
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平均1000亿元。那么,你知道我国发生了那些大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带来了哪些损失?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政府重视,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讨论:政府制定了那些防灾减灾法规?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成立了哪些防灾减灾机构?
第二,政府开展减灾工程建设。如防震抗震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农业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工程。
第三,加强灾害保障与救援工作。
第四,进行减灾宣传教育。
2.听故事,深化感知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如何防灾减灾,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和损失。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自护与救助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关注并感受自然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情景及其变化,懂得防灾减灾的意义。
2.使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3.掌握“洪水来了”和“地震来了”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学习自我包混,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防灾和减灾。
教学准备:
1.网上收集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有关教学内容。
3.调查本地区有哪些防灾减灾机构以及先进设备。
4.浏览网面,学习地震预防知识,借鉴一些地震自救的经验。
5.收集本地区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了解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录音《小江珊演绎生命奇迹》。
(2)6 岁的小江珊在激流中浸泡了9个小时,却顽强地挺住了,幸免于难,这是生命的奇迹,为什么能有这个奇迹?
交流。
揭示课题:自护与救助,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效果、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交流“洪水来了”的自救自护。
(1)洪水来了,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2)交流自护自救办法。
(3)除了书中介绍的办法外,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呢?
2.交流“地震发生了”的自救自护。
(1)课件展示读故事,谈谈自己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次灾难,两种结果》.《缇丽的故事》)
(2)设问:在屋内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屋外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学校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在公共场所时,发生地震你怎么办?
(3)除了书中介绍的办法外,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呢?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1)“洪水来了”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
第二,山洪暴发,常有行洪道,要向其两侧避开。
第三,过河时一手拉绳,无绳时可用一竹棍.木棒探水深及河床情况。
第四,节约粮食和熟食品,注意饮水整洁。
(2)“地震发生了了”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感觉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第二,不要慌张的向外跑。
第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第四,在学校、百货公司、剧场时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四、巩固检测
1.当你遇到洪水时,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来进行自救和救助别人呢?
2.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科学技术来进行防灾减灾呢?
五、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比较高,但在交流过程中部分学生游离在外,不能积极参与,究其原因学生之所以不学问题是因为问题的本身存在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要提含糊过深的问题。
10.《灾难无情人有情》
第一课时灾难面前我们手牵手
学习目标:
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援灾区。
教学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片.读书等活动,收集一些面对灾难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进行展示;收集有关体现在灾难面前人们互帮互助的谚语.名言等,明白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集有关人们帮助灾区人民抗洪(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再现抗洪精神。
(1)课件播放歌曲《为了谁》,画面再现抗洪大军勇战洪水,冒死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场面。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对那些与洪水顽强拼搏的武警战士说些什么?
(3)师小结: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次人与自然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武警官兵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抗洪精神”的赞歌。
二、汇报交流,感受人间真情
(1)灾难面前,不光是武警官兵鼎力相助,全国各族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
民渡过难关。(课件展示医务人员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汽车输送救灾物资、小朋友为灾区捐款的情景)
(2)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揭题——灾难无情人有情)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地方受灾,全国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课前,你收集了解了哪些相关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
三、活动导行
(1)想一想,你曾经为灾区做过什么?
(2)小组讨论
我们作为小学生,能够为灾区的人民做些什么?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灾区的真情,可以用绘画.演节目.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慰问信等形式)
四、总结拓展
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灾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第二课时伸出友爱的援助之手
学习目标:
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援灾区。
教学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片.读书等活动,收集一些面对灾难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进行展示;收集有关体现在灾难面前人们互帮互助的谚语.名言等,明白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集有关人们帮助灾区人民抗洪(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人间却有真情在,面对如此真情,你如何理解? 师小结: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汇报交流,感受人间真情
(1)课件展示:灾难面前,医务人员为灾区人民送医送药.汽车输送救灾物资.小朋友为灾区捐款„„全国各族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2)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地方受灾,全国人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不仅如此,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还热情的帮助世界各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人民。(课件展示:2003年5月21日,非洲阿尔及利亚地震导致严重损失,中国政府无偿向阿尔及利亚人民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并派遣国家救援队的场景)
小组讨论: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向阿尔及利亚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你是灾区人民,面对这些救助,你会怎么想?怎么
说?
关心和援助世界各国人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你课前还收集了解到哪些资料?
学生交流。
三、榜样引领,深入导行
关心和救助受灾人民,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大人的事,我们小学生同样能做到。身边有不少榜样呢。试列举一下汶川地震发生后,你身边的抗震救灾援助小模范都有谁?他的什么事,让你感动,值得你学习?
作为小学生,灾难发生时,我们能够为灾区的人民做些什么?
四、总结拓展
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灾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
本单元品社教学反思:
讲完本单元课,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对于钻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不管是在我自己备课过程中,还是在授课中,都感受到了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设计思路,都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课堂生成问题,也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时而不凌乱,冷静时不沉闷。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创设出了很好的教学环节,这说明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单元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活.社会的进步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年轻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详实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品质,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四篇: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8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两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有着长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要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此外还要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让家长和我们达成共识,从而抓紧、抓实。第一单元主题:【园丁之歌】(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
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第二单元主题:【自然的奥秘】(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年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发现,去从“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于被责骂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告诉了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是在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基础上,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书写作的结合。(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2、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模仿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单元有“故事集锦”之称,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均由古籍改编而来,将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推敲》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也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习作3》写“秋天的树叶”,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是关于京剧《红灯记》的,除了让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
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索寓言集》。
第四单元主题:【无私奉献】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用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不单讲了父子之间亲情,还将爱推而广之,使之更广博、宽泛——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电视中曾专门的报道过的真实事件。这篇课文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二)单元目标:
1、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及品语细节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敬仰和颂 扬之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亲情的爱,还有广博的人间真情,从中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洞悉为人处世之道;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3、单元练习: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单元主题:【祖国各地】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另外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
三篇精读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大自然山水的风景美,古代历史的艺术美,无一不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所以本组教学应着重通过阅读来使学生享受到美的陶冶,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观察方法,要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习作5安排的是一次看图想象文章,主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课文里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树的特点,知道“奇”在哪里?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4、学习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去选取习作素材,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5、学习把自己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锻炼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与欣赏,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家园。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第六单元主题:【百折不挠】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关键词是“百折不挠”,围绕主题特点相机安排了《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等四篇课文,另有看图想象、写故事的一篇习作,还有一个练习。
《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讲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习作6》是看图想象作文,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习6》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 际和学写毛笔字这五项练习,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天火之谜》,尤其把“风筝实验”的经过讲具体、说生动。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3、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
4、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健康意识。
第七单元主题:【走进名著】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清平乐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在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七提供了四个习作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习作,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感兴趣的内容。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关键是引导学生表达时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练习七主要通过学生对朝代歌以及《水浒传》主题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能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清平乐村居》,《少年王冕》的第五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来理解、感悟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5、以走进名著为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6、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首先是背诵学习的古诗词,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第二是引导学生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动作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第三是借助文本的学习初步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等名著的热情。
第五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主要内容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体察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2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材分析
《七律 长征》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律诗。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如果说前面的律诗是对长征的概揽,这篇文章就是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人物对长征进行了细描。课文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不顾战士们的劝阻,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课文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记叙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的惊心动魄场面、战洪水的铮铮铁汉本色、救灾民的感人事迹,真可谓是“气壮山河”。
课时安排
《七律 长征》2课时《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课时《大江保卫战》2课时 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紧扣文章主旨,把文中诗句的讲读、课后练习的设计和课外收集的长征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品味和朗读的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