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

第一篇: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大变革和大调整,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及外部国际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动向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推进的国际体系变革;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思考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

2.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基本变化和大国关系调整的动向? 3.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要点: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

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呈现加剧的状况,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金融市场将大幅震荡,拖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去年以来相继发生的冰岛、西班牙、希腊和迪拜债务危机,就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很大冲击。(希腊债务危机: 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对其成员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 09年11月,迪拜财政部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公司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被此次迪拜债务危机深套其中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银行。)不仅如此,作为危机源头的美国金融业,其盈利前景仍存在很大变数。如身陷“欺诈门”的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集团,在今年4月16日被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类证券的金融衍生品时存在欺诈行为。消息传出,由于高盛集团将面临司法调查,其声誉损失对业务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不同程度动荡。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企。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是“无就业增长”的复苏。目前美国和欧元区失业率都达10%的较高水平。这已经成为目前美欧政府焦虑不已的一大问题。就业状况的暗淡,将直接打击人们的消费信心,发达经济体缺少国内消费的拉动,经济恢复的基础很不牢固。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当前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主要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着外需的复苏,使中国这类的出口大国深受其害。09年以来,数十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调查和起诉,美

国等国又不断逼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目前各国政府正在计划或准备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超过半数都是针对中国的。此外,国际主要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由于为应对危机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各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规模扩大,使潜在的通胀风险日益积累,去年以来,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相继出现粮食价格大涨、通货膨胀严峻的问题。(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全球性通胀的隐忧,已成为明显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国际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甚大的中国经济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巨额主权债务或财政赤字、就业市场不振,新兴国家的通胀压力等问题,都反映了刺激经济政策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危机后,主要国家和集团相继召开峰会,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达成广泛共识。由于当今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源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反映的是当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数十年过去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两大机构中的发言权势在必行。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国代表一致同意将基金组织和世行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在今年4月的基金组织和世行会议上,也决定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世行这一改革进展,使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超过47%。

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实质性进展。由于其涉及到改革成本的分担和传统主导大国的既得利益,如美元国际地位、国际金融救援,发展中国家权利与责任的不匹配等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虽然各方都认为需要改革,但改革的意愿在各国之间明显不同。发达国家作为既得利益者,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意愿相对要小;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改革来增加发言权,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改革意愿更为强烈。同在发达国家之间,欧洲国家更强调进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而美国则多有保留,不愿放弃其在该领域的权势。)问题还在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愿在减弱。

四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各国经济结构都面临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推动各国加快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不同经济体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自身的调整问题: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即重振制造业(经历金融危机打击后,美、英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其经济过度依赖服务业,靠消费拉动经济存在的问题,欲通过重振制造业来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和扩大内需);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但经济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 的过程,目前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经济调整就面临强大阻力,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不少国家还出现了社会动荡,英、法等国都接连发生大规模罢工抗议活动。

二、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

(一)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据统计,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费用已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近期虽然从伊拉克实现撤军,但在阿富汗仍然得维持大量投入。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日本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愈深。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

与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内外困难,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大国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充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

主要引擎,甚至成为西方解危脱困和解决国际问题的借助对象。尤其中、印等国在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世界事务中的参与热情和影响能力都在增加。(如巴西、土耳其积极斡旋伊朗核问题)近期国际上二十国峰会地位的凸显,也反映了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国际体系调整。(二十国集团即G20,于1999年底创建,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该机制的建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并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开展协商讨论,奠定合作基础。)2010年6月和11月,二十国集团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韩国首尔举行峰会,加入了主要新兴大国的二十国集团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性问题解决和影响全球化进程的核心机制。传统的八国峰会地位和风光正在被二十国峰会替代。

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低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综合实力和纠错能力。它们不仅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有着相当的实力基础,而且在科技、商业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成熟的社会、政治、经济调整机制,使其在国际上拥有的优势还可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中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即使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追赶上发达国家几百年里积累起来的优势。

(二)美国等大国加紧调整对外战略。为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的变局,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都在对外战略和政策方面做出新的调整。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其主要着力点放在:一是对外告别“布什主义”,努力修复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上台后宣布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并于今年8月底按计划将其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奥巴马政府更强调使用外交手段,不轻易对外动武,尽量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来达到美国的目标。如对僵持不下的朝鲜、伊朗问题以及巴以等问题的处理都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美国对外喧嚣一时的新保守主义基本偃旗息鼓。二是把重振美国经济,摆脱危机阴影放在重要地位。为此,美国特别提升了G20对话机制,两次主办G20金融峰会,推动各国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协调行动;另一方面,为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继续压中国人民币升值,并采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三是放弃单边主义,更注重推动多边外交。为应对当前一系列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安全重大问题,美国更加注意借重各种国际力量,推行“多伙伴”外交。既巩固与其传统盟友的关系,也争取同中、俄、印等大国的合作。

美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多少缓解了美国在国际上成众矢之的的状态,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但是,奥巴马执政以来,虽然在对外战略和对内政策调整方面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然而以其调整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获得对他满怀期待的选民满

意的结果。目前,美国经济恢复仍然困难重重,美国国际地位的重振起色也不突出,由此带来美国国内民意对奥巴马政府支持意愿的大幅下滑,年底国会选举在即,强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令焦灼的奥巴马班子急欲寻求新的政策改变来争取支持。

其它各大国鉴于快速的国际形势变动和美国政策的变化,也纷纷加紧调整各自的对外战略。俄罗斯在努力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继续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重启修复与美国的关系,积极缓和并增进与欧盟的关系。欧盟则在09年底完成了《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这标志着27国欧盟的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即政治一体化进程进入到新阶段。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展,不仅有利于更好解决其成员间的协调问题,同时也鼓励和增强了欧盟参与全球治理国际议程的积极性。日本在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后,对外战略的调整初显“回归亚洲”的端倪。鸠山政权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和中日美“等边三角形”外交关系的预想,旨在改变日本对外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外交向自主均衡方向转变。但面对近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民主党新上台的菅直人内阁对日本外交调整的方向作出明显修正。重新强调美国在日本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日美安保的基础性功效。(故近日菅直人获胜民主党党魁选举留任首相,被美国视为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好。)

各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目标均在于争取更加主动的国际地位,伴随这些调整而来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势必为各国的交往关系和世界局势增加新的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国关系的调整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状况。一方面,大国间的传统敌友划分趋于模糊,诸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围绕不同的议题往往形成不同阵营组合,并不严守传统的盟友或对手的界限。(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欧盟国家成为最大受害者,危机后美欧间利益和政策分歧日益显现,从经济发展模式到危机产生根源,从国际货币体系政策到拯救危机举措等,美欧都各执一词,尤其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凸显美欧货币之争,甚至有人指欧洲债务危机就是一场谋杀欧元的阴谋,以至双方关系出现明显疏离。)另一方面,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利益关系变动影响,各大国关系出现频繁的起伏动荡,充满更多的变数。如令人关注的中美关系,近些年一直保持着总体向好的势头,双方在各领域的关系不断深化。但双方地位的明显变化加上结构性分歧的存在,中美在众多全球重大问题以及自身重大利益上发生碰撞,触发大量新的矛盾和冲突。加上受近期美国国内经济、政治压力影响,两国关系更是纷争不断,出现严重的波动。(中美关系自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以来,明显出现一种高开低走的态势。2010年1月美国决定对台出售武器64亿美元,同月我国中段导弹反导试验成功,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获此技术能力的国家,给美国很大震撼;2月奥巴马不顾中国反对执意会见**;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坚持对伊朗制裁的态度遭中国反对;美政府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达限制中国出口的目的。)此外,中日关系也出现较大反复。由于天安号事件后亚洲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面临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及外交上的压力,刚组建的民主

党新内阁欲借钓鱼岛撞船事件展示在海洋权益及对华政策上的强硬态度,使本处于向好态势的中日关系陷于严峻局面。

(三)大国关系互动更加活跃。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09以来,各大国的高层会晤、互访非常频繁,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及各方的利益关切展开对话、沟通。中美首脑在今年以来就进行了多次接触,4月华盛顿峰会、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6月在加拿大的G20峰会,还有下半年将进行的一系列会见。其频密程度为以往少见。在俄美之间,布什政府采取的对俄“挤压与削弱”引发的矛盾已趋于缓和,俄美双方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加强了磋商与合作。虽然俄美发生间谍事件,但似乎并未影响到俄美军事领域推进交流。此外,俄欧在经济与及安全领域也在积极展开协调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新兴大国之间出现的加强协调联合的态势。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俄、印、巴领导人峰会自去年首次举行以来,今年4月再度举行,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几个新兴大国基于自身的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关切点,开展彼此协调合作,扩大在国际事务中更大的影响力,这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民主化将产生深刻影响。

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更显复杂

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一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在亚洲,“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不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针对美韩进行大规模联合海上军演,朝鲜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来对付,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时乌云密布,虽然目前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相继出现严重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也出现不稳定状况;紧邻我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仍然严峻。在中东,以色列袭击给加沙运送人道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在各方矛盾难以缓解的情况下举步维艰。近期巴以在美国的斡旋下在华盛顿重启谈判,但由于涉及犹太人定居点、巴以相互承认及安全保障问题的障碍,和谈成果难以预期。伊拉克在今年美国实施撤军计划期间(8月完成大部分美军撤走)其安全状况一直不稳,甚至有恶化迹象。

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成为国际议程中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核问题在国际安全领域中进一步升温。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4月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不扩散核

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国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在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的期待上升。

但从各国的实际表现来看,未来若干年,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很难有实质性变化。俄罗斯仍主要以核力量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支柱。美国则更不可能放弃核武。去年奥巴马提出的“全球零核”的概念,在国内就遭到传统势力的阻击。尤其美国在核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强势打压其他国家搞核武,另一方面又继续加大其核武升级的投入,以确保其核优势。要美俄承诺履行核大国的特殊责任,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核裁军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在目前世界最主要的朝鲜和伊朗核僵局问题上,伊朗虽然愿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谈判,但伊朗坚称,在外在的“敌对态度”和美欧制裁、威胁不改变的条件下,伊朗决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而美国坚决要阻止伊朗发展核力量,除实施制裁,还宣称不排除对伊朗动武的计划和考虑。这就注定了伊核谈判几乎不可能产生任何重大进展。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危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一大隐患。三是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趋于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正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新“战略边疆”拓展。

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传统安全主要指一国主权、领土的安全,即军事、政治、外交的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则主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它对一国安全及国民、社会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灾害疫情、粮食能源供应、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恐怖活动等)今年的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等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猖獗的海盗活动严重威胁到海上运输和能源、贸易的安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的一大顽疾。此外,近年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也愈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已经是当今各国须全力应对的一大挑战。非传统安全日益受到各国的关切和重视,使该领域出现更多国家间的激烈博弈。如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围绕金融主权与安全展开的规则制定主导权的争夺以及货币战呈加剧之势。气候变化问题也是狼烟滚滚。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在竭力推卸自己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却在气候问题上设置碳关税,构筑绿色技术壁垒,严重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气候问题甚至被高度政治化,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施加道德压力的工具。

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

(一)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及面临的新挑战

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视中国崛起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灿荣:08年奥运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动员力和民族凝聚力,09年阅兵向外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的外交自信心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但是,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国家和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更对我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使我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接连发难,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纷争和压人民币升值及南海军事问题。此轮中美关系的紧张,除了美国国内急于摆脱经济困境和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因素外,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挑战美国的霸权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朝野普遍认为,中国正变得“自大傲慢”,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举措,被美国视为与美争夺亚太主导权,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美国国内一些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公开主张,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中国成长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我国周边环境复杂,邻国众多,又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领土及边界划分争端。出现任何纷争,不仅当事国陷入麻烦,也为外部力量介入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如中国渔政船在南中国海巡航、护渔、伸张主权,以及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演习等,就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焦虑。一些周边国家为缓解中国实力上升的压力,希望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平衡者”作用。菲律宾等国一直希望美国介入南中国海的争端。一旦外部大国介入,极易造成我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近两年,随着对中国护海行动疑虑的加重,美国一方面向中国施压,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处理上,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违背了国际海洋法,另一方面,加快重返南海地区的部署。不仅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增加在该地区的投入,频繁派遣军舰在南海活动;还通过军售、联合军演来提升与部分国家的军事合作。今年8月,美国就与越南在南海进行了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象南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如对巴援助问题;气候问题解决上要求中国承担过重的责任)尽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有利于我国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可以增加我国的战略份量。但是,以我国现有的能力履行过度的国际责任,将影响到我国自身的长期发

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平衡好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中国的活跃外交

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国际峰会的高规格、权威性,既是各国直接表达自己声音的最佳场所,也是有效处理问题和发挥影响力的极好机会。去年以来,我国领导人频繁出席和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峰会,象联合国系列峰会、金融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及今年更为密集的核峰会、四国峰会、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以及即将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亚欧首脑会议、APEC峰会等众多国际峰会。通过领导人参加这些峰会,直接向世界阐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使世界了解中国的主张和诉求,既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使中国的重要利益得到维护。二是“世博外交”、“亚运外交”成为新的重要平台,促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信任,展示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形象。

三是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关键所在。与大国的关系出现问题,往往产生损害到发展和安全的严重后果。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压力明显加大,复杂性的一面进一步显现。面对中美关系事端频发的不稳定状态,我国在正视现实,承认中美结构性分岐长期存在的基础上,为化解纷争展开了高层战略对话和协商,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排除两国关系的干扰,维持了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同时还保持了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加强双方在国际金融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巩固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增进政治互信,改善民意基础。加强同新兴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四是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今年我国在与周边地区国家的安全、能源及多领域合作得以切实推进。此外,通过推进多边区域合作还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政治上的互信。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在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两岸之间的ECFA签署生效,建立中日韩东亚自由贸易区成为谈判议题。在区域安全合作上,今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上合组织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及在反恐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上的密切合作。但与一些海上邻国的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五是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金融危机后,我国不仅积极推动国际经济重建和国际体系的调整,我们还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参

与伊核、朝核问题会谈,支持周边国家政府稳定国内政局的努力,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防核扩散、能源、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主动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中国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既从自身做起,也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

第二篇: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周边国际关系首先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看起:韩美军演,钓鱼岛事件。11月29日,韩美联合军演进入第二天,两国出动舰载机等武器进行了高强度战术训练。美国航母参加演习并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J-STARS监视机、9600吨级巡洋舰和9750吨级驱逐舰参加当天的演习但是韩国取消了定于30日在延坪岛举行的实弹射击演习。朝鲜媒体当天发表评论,称美韩联合军演是“新挑衅”。中国周边环境复杂而多变,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晤时,在谈到朝鲜半岛局势时所说,当前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有关各方应保持最大限度克制,国际社会也应多做有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工作。他和梅德韦杰夫都表示,应尽快重启六方会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表示,中方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对事态发展感到忧虑。而转眼关注与中国息息相关的钓鱼岛事件:每当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几乎都会引发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强烈关注。日本的电视台多次播放了中国渔政船巡航钓鱼岛时的画面,并且都强调了“中国渔政船的先进性”。日本《读卖新闻》还观察到了渔政310船上装备的武器,并认为“军用帐篷”包裹下的是“重型武器”。由此看出日本想成为正常的国家,就是可以正常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拥有自己的合法军队,目前日本由于是战败国,自己的宪法规定日本只能拥有自卫队,就是只能是被动防守的军队,但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增强日本日渐希望可以

成为“正常的国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领导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识,所以不同的日本首相会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和态度。日本和中国有领土纠纷和俄罗斯韩国也都有,而且相对而言和韩国俄罗斯的貌似更难以解决,所以日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

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

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

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 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08 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1] 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某些挑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及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视为增进合作、扩大影“9·11”事件后,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倡议下,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1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 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把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种种事实表明,非

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

随着9.11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人们逐步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9.11以后,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开始把反恐列为头等大事。

所谓的恐怖主义,就是危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切行动。恐怖分子利用各种恐怖手段,打碎人类和平的梦想,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利用反恐来使人类回归和平,是十分必要的。

恐怖主义也有类别,像东突这种恐怖分子,端着苏联的AK抢,用着中华的火药,忘记几十年前把他们从奴吏主手中救出的中国政府,反过头来要建立伊斯兰世界,疯狂的从事恐怖和分裂活动,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和平。对这种恐怖分子,应该毫不手软的予以坚决消灭。

然而,反恐不是一味的用贫铀弹和阿帕奇直升机来进行的,反恐不是复仇,以暴易暴的方式是绝对错误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用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导弹精确的打中了帐蓬,也打中了屋顶有明显红十字标记的的国际红十字会大楼。美军玩电子游戏般的屠杀了比世贸大厦倒塌时死得多的多的阿富汗民众,不仅没捉到拉登,反而在阿富汗人民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即使美军伊战成功的捉到了萨达姆,但伊战后阿拉伯世界中反美氛围更浓烈,据调查,伊战后基地分子联合萨达姆残余部众,利用人们的反美情绪,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以色列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次又一次的“定点清除”,反而招来越来越多的人体炸弹。。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打着反恐的幌子,利用它国无辜百姓的生命来实现自己其它方面的欲望。这哪是反恐!这分明是批着羊皮的恐怖行动!

所谓的“邪恶轴心”的朝鲜在与各国顶牛中不关闭对话大门,正是它内心和平欲望的表现。如果把贫铀弹换成人道主义援助,把阿帕奇直升机换成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授,那么我相信,恐怖主义一定会逐步绝迹。朝鲜一而再,再而三的冒险搞核弹,要求的不过是美国地一纸承诺书,美日韩的援助一到,朝鲜马上表现出和平的姿态;巴勒斯坦对路线图的态度足够积极,如果不是以色列一手毁掉它,相信中东的局势比现在好得多。反恐的目地就是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和平的目地,何乐而不为?

反恐必须追根索源,对那些极个别的顽固极端恐怖分子进行坚决打击的同

时,更多的要用一颗和平友爱的心去帮助那些迫不得已的恐怖分子,平等的尊重各民族和各国的人权,实现民族和宗教的共同发展和和平共处,才可以彻底的消除恐怖主义,达到和平的最终目地。

(二)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复苏和调整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推进的国际体系变革;当前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和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视中国崛起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灿荣:08年奥运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动员力和民族凝聚力,09年阅兵向外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能力。)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的外交自信心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但是,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国家和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更对我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使我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接连发难,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纷争和压人民币升值及南海军事问题。此轮中美关系的紧张,除了美国国内急于摆脱经济困境和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因素外,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挑战美国的霸权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朝野普遍认为,中国正变得“自大傲慢”,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举措,被美国视为与美争夺亚太主导权,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美国国内一些智库的重量级人物公开主张,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中国成长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我国周边环境复杂,邻国众多,又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领土及边界划分争端。出现任何纷争,不仅当事国陷入麻烦,也为外部力量介入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如中国渔政船在南中国海巡航、护渔、伸张主权,以及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演习等,就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焦虑。一些周边国家为缓解中国实力上升的压力,希望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平衡者”作用。菲律宾等国一直希望美国介入南中国海的争端。一旦外部大国介入,极易造成我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近两年,随着对中国护海行动疑虑的加重,美国一方面向中国施压,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处理上,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违背了国际海洋法,另一方面,加快重返南海地区的部署。不仅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增加在该地区的投入,频繁派遣军舰在南海活动;还通过军售、联合军演来提升与部分国家的军事合作。今年8月,美国就与越南在南海进行了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象南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如对巴援助问题;气候问题解决上要求中国承担过重的责任)尽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有利于我国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可以增加我国的战略份量。但是,以我国现有的能力履行过度的国际责任,将影响到我国自身的长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平衡好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中国确实站到这样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这样非常复杂的外交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跟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社会体系,你跟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的情况下,你还是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眼睛就盯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范畴之内是远远不够了,必须有一个全球的大视野、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待。

第三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自从9·11时间以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独霸全球的企图严重受阻,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复杂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战略环境的新特点

首先,国际权势多极和均衡同步进行的基本态势将继续。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从传统的以美欧为中心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美国独霸图谋已严重受阻,垄断国际事务的难度继续增加。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着手努力维护“美国第一”的地位。从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方面分析,美国仍在将来处于“超强”及“首要”地位。欧洲、日本等一些传统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但也力图通过加快各自经济的步伐,推进区域整合和跨区域的合作,争取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在国际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保持其影响力。而中、印、巴等新兴大国则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各自在新一轮国际机制改革及创制中的话语权。总之,未来5至10年内,国际力量多极化、均衡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但“一虎多狼”的力量格局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同时,新兴的大国之间地位的竞争也将成为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内容。

其次,应对全球问题挑战的迫切需要以及全球治理的“两重性”凸显了大国之间“合作竞争”的关系特征。一方面,包括金融危机、核扩散、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强化了主要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提高了大国合作应对的紧迫感,协调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面。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传统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仍将延续危机时期以合作为主、竞争为次的总态势。我们看到,在危机时期,避免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重演,产生了较强的延伸和示范效应。

但另一方面,围绕全球治理的风险、成本的分担、利益的分享等问题,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仍非常尖锐。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显现,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的复苏阶段,各大经济体纷纷将保持本国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视为政策首要;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再平衡等的压力,各大国或集团服从国内大局考虑的压力急升,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增加,竞争明显加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际合作意愿减弱的迹象。

第三,受新一轮国际力量消长变化和全球治理需要的驱动,大国关系重组正成为大国互动的新态势。一是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冷战时期的结盟形式(如北约和华约)继续存在,正成为当前大国关系重组的主流。二是集团力量日趋 1

多元。有关集团正超越传统的意识纽带,谋求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应对更为严峻的各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三是集团间关系性质发生了变迁。冷战时期以对抗为主,现在集团之间呈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制衡的复杂状态。四是各集团内部的领导权模式发生演变。从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主导,开始向集体协调方向转变。

二、对新时期发展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成长中的新兴大国,近十多年来,全面发展与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考虑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使之不但适应中国国内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新一轮国际体系的构建中,为提升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

首先,中国应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尽管国际力量的发展态势正日益多极化和均衡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国仍然在国际力量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是国际体系改革与转型的核心力量,是应对日益尖锐复杂的各类全球问题的主角。没有良好的大国关系,中国和平复兴所需的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就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公共问题挑战日益严峻,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不断加强,大国合作共同应对、治理全球问题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大国合作的空间也不断扩展。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势必持续提高,从而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均衡发展以及互利共赢提供了基础。

中国应明确与其他大国的多层次战略定位,加快形成发展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及相互支撑的战略关系。

新时期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对中美两国的期待和要求。中美关系固然在我大国关系中至关重要,但美国对中国复兴的战略怀疑和战略牵制、包括美国售台军火在内的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等不利因素仍不时阻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使得中美关系难以成为稳定的大国双边关系。中国应积极拓展与日本、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其他大国的关系,通过双边和多边,谋划更加均衡和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的布局。

一是中日双方应进一步以亚洲为主要舞台,密切在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合作,包括区域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合作,用地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意识来为中日关系提供强劲的战略依托。

二是中欧双方要正确认识各自在国际格局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欧洲尽管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是国际体系中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应对全球各种挑战,欧洲的地位举足轻重。中欧双方需要不断为彼此关系的战略性、全

局性考虑,为新时期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三是中俄应积极应对双方务实合作进入结构转型和战略升级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共同愿望,努力把中俄关系发展成成熟、稳定、的大国关系。

四是中印应努力突出同为新兴大国的身份认同,维护并扩大双方在未来国际体系建设中的共同战略利益。同时,重视双边互利合作的经贸关系,提高在多边经济机制建设过程中的合作水平。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将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中国将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总之中国要加强新兴大国多边合作机制的运筹,积极构筑中国的大国关系战略支撑。

第四篇:当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而助力于孩子成才的基础——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前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都知道,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事情,对幼儿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的出现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幼儿园而言,可以借力于家庭委员会的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应对网络时代的冲击与影响,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一、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巨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放任不管,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长的诸多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现代社会网络的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这难道比孩子的未来还重要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就够了,他们却忽视了在孩子幼儿园呆的时间肯定不如在家的时间长久,因此要想为义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与家庭就应该携手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这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而恰当的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强大助推力,对孩子健康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委员会,家校合力应对时代挑战

当人们意识到网络对于家庭教育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之后,我们便着手寻找最恰当的应对方式了。对幼儿园来说,家庭委员会便是家长和学校合作的有效渠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委员会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合作平台,幼儿园可以和家长共同交流,找出应对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家庭委员会作为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平等讨论以及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的过程,明确低头族对于家庭教育的危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三、家校合力,做网络时代合格的父母

教育合力的发挥,一直以来都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很多家长也许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却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当今时代,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委员会的作用,助力于他们转型为合格的父母。

当今时代,很多家长虽然看似陪着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网购、玩游戏等。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有的还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以便自己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拿他来当哄孩子哭闹的工具。这些方式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都是严厉禁止的。且不说别的,家长在陪孩子时如果玩手机,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孩子玩手机不但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不动,影响脊柱发育,而后期的恶性反应更是不言而喻了。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家长要自己转变自己的理念,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家庭委员会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召开讲座等的方式,告诫父母成为低头族不仅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老师都会教导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当孩子回到家中看到父母玩时就会很迷惑,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玩手机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一天当他向父母提出玩手机的要求却被父母拒绝时,他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平衡感,在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的权威也就会大大削弱。在家庭里,陪同不等于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首先可以在观念方面给家长的转型提供帮助,共同实现促进孩子成人成才的心愿梦想。

无论做什么事,最关键的是要防微杜渐,为了帮助大家改掉这个坏习惯,戒掉手机瘾,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幼儿园应该借助家庭委员会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于高效的家庭教育。比如说,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公约》,可以结合全家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一个《家庭手机使用公约》,规定好回家后手机存放的固定地方、在家里手机可以使用的时间(例如每天晚上几点之后),以及违约的处罚等等,请孩子来监督。这样一个小小的合约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还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明确的规则意识,对于未来遵守法律法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逐步找回专属于父母的权威。

孩子的世界毕竟是天真简单的,家长在放下手机之后,从去幼儿园接上孩子就要身体力行,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平时可以寻找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比如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倾听故事;一起唱唱跳跳;一起游戏一起打球;或者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再或者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观察等等。当我们放下手机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充满精彩和惊喜的,只不过之前都被我们忽视了。

在恰当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可以放慢脚步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可以发现和体会孩子进步的喜悦,不会再缺席他的任何一场仪式,而通过记录这些感受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乐趣。通过家庭委员会的方式,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共同发挥自己的力量尽心地灌溉我们的花朵,我们的希望。

总之,通过努力相信父母回到家后,能够尽量不再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如果确有工作需要,父母也最好要“错峰换挡”,能把不必要看手机的时间拿来多和孩子沟通与互动,多方面的努力帮助家长转型为新时代最合格的父母。

四、合理地使用手机,为家庭教育献力

人们都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而言也是如此。网络时代的确容易让人们沉沦,但上面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课堂和家庭的教育空间毕竟有限,而网络空间却可以给人们的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不管是对幼儿园来说还是家长来说,都不能对手机完全的敬而远之。在家长委员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观看一些教育视频,共同为孩子的成长积累经验。而在进行家庭教育而非过程中,家长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积极意义的片段塑造他们的价值观。而这个度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来把握,不能让学生完全沉浸其中,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五、小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历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问题,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输送带,担负着孩子的成人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大责任。当今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以及成长中的每一步,只是也许会在网络时代中迷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庭通过合作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走出困境。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我们要认真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促进孩子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和共同努力,就需要直面网络时代的挑战。幼儿教育只靠教师的教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委员会,引导家长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达成共识。家庭和幼儿园保持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更新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幼儿园充分发挥自己的助力作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意义。通过家园共育活动——家庭委员会的开展,能够为家长们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交流平台,能够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协作,逐步引导全体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来教育幼儿,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困境,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庭教育的美好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时政讲稿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时政讲稿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金灿荣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今年是多事之年,中东北非乱局和日本大地震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两件大事。

第一,中东北非乱局。

截至目前,中东北非乱局的发展演变呈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纯粹的社会**,没有动刀动枪。从突尼斯到埃及,再波及到巴林、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叙利亚、伊朗、约旦等几乎所有的中东及北非国家。第二阶段是利比亚内战。利比亚跟中东其他国家不一样,当**波及到利比亚以后,卡扎菲动用武力对反对派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而反抗也比较激烈,利比亚反对派把自己武装起来,夺取了好几个城市,那里形成了一种内战的局面,不是政府对平民,而是两个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进行对抗。反对派虽然有武装,但都是散兵游勇,而且没有空军,打不过卡扎菲,西方想帮忙,主要是英国、法国特别积极,他们成功说服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国家联盟支持他们搞禁飞区,就是不让卡扎菲政府军的飞机飞起去轰炸反对派。3月17日,在阿盟、非盟的推动下,十票赞成,五票弃权,联合国通过了1973号决议,中国投的是弃权票。这个决议有一点问题,就是授权别的其他国家,用地面武装以外的其他手段,制止利比亚国内战争的扩大。两天以后,当地时间19日傍晚北京时间20日凌晨,法国、英国、美国三家联合发起了对利比亚的攻击。这样中东北非乱局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就是西方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阶段。

现在我们对这三个月以来中东北非乱局形成的原因做一点分析。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原因。过去20年,现代化进入到全球化阶段,而阿拉伯世界的表现并不好,特别是相对于中国所在的东亚各国,它们的表现就更差一些,这也为现在中东各国面临的很多困难埋下了伏笔。

一个月前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评论员、《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雷德曼写了一篇文章,企图把中东北非乱局的原因归到我们中国身上。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突尼斯总人口是1100万,和深圳差不多,但是地方比深圳大得多。原来在这1100万人当中,有80万人从事纺织业。但从2006年1月1日之后,突尼斯纺织企业就没有拿到一个海外订单,说被中国打垮了,只能靠国内老百姓穿衣服那一点需求,所以突尼斯的纺织工人由80万人一下减到现在的6万人,也就意味着增加了70多万人的失业,基本上是7%的失业率,这是非常可怕的。

托马斯.弗雷德曼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埃及有一个手工业是造灯笼,在埃及逢年过节都要挂灯笼,因此每年灯笼的需求量挺大,这些灯笼原来就是用尼罗河上的一种草制成的纸做的。托马斯·弗雷德曼去年7月份去埃及发现,几乎埃及开罗所有家庭放的灯笼都是中国浙江义乌造的,全部都是塑料的,里面点一个小灯泡,又好看、又安全、又便宜。这对我们中国是好事,可能对埃及当地的手工业是一个灾难。这些都只是美国人的一种说法,他们想把责任推给我们。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阿拉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也特别糟糕。整个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是高度依赖欧洲的,独立性很差。过去两年欧洲国家自顾不暇,所以对外经济依附性很强的埃及、突尼斯的经济状况就进一步恶化。

去年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价格疯长,粮食价格涨了50%以上,通货膨胀率达到12%、13%。去年我国的CPI是3.2%,粮食价格涨了15%,去年全球粮价上涨29%。我国通过行政手段、财政手段把粮价控制得算是好的。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原因。这里面有三个要点。

其一,这些国家的政治都叫强人政治,都是有一个领袖特别强,且执政时间很长,还想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这跟世界潮流是格格不入的,世界潮流是财产要私有化,权力要公有化。这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的,老百姓越来越受不了。

其二,这些国家还是半封闭政治体系。如果一个政治体系是完全开放的,特别自由,老百姓一开始都可以骂政府,最后没什么好骂的,就开始相互骂,这样上百年骂下来,社会就习惯了,成了常态,就起不了大风浪。还有一种社会也非常稳定,就是完全封闭的政治体系。

其三,这些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有非常强大的宗教势力,在政府以外,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反对派。第三个原因是技术原因。

要是没有因特网这个事情闹不了这么大,因特网就改变了社会动员形式和社会管理形式。传统社会管理方法讲究信息控制,现代社会网络却可以把信息同时传达到最高领导的桌子上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宿舍。

因特网还有一个特点,比较容易夸大社会阴暗面,负面的新闻会传递得比较多,会化解政府和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因特网的互动性很强,由个人去选择信息,很难强行灌输。传播学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是最爱让人感到恐惧的信息,越害怕越想看,让人恐惧的信息流传最快。人们还爱看令人愤怒的信息,一般好的信息是不会传播很广的,比如打开页面看到50条新闻摘要,“北京郊区夏粮又获丰收”这样的信息肯定很少有人去看,反而是“碘盐里面有毒”这类信息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这样就会夸大社会矛盾,导致集体愤怒加强。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很高,政府做99件好事都是应该的,只要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就非下台不可。这些因特网时代的新情况对传统的统治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中东北非国家还没有学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所以经济政治社会矛盾爆发以后,因特网就把这些矛盾夸大,进而形成社会运动。

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首先,我们先分析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一是经济损失。602万人的利比亚里面有4万中国人,这次撤侨撤了12天,撤了35860人。我国与利比亚的合同金额大约有188亿美元,我国在利比亚的很多投资这次也会有所损失。二是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中东乱局导致石油价格疯涨,现在又涨到了105美元每桶。石油价格一涨,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涨,这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增大。三是未来的石油安全、稳定的石油供给变得困难,这对我国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其次,中东北非乱局对我国的有利因素。一是树立了我国更加良好的国家形象。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应对是很好的,特别是那么短的时间撤出了35860人,这让世界各国包括一些西方大国都感到非常佩服。二是收获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中东北非发生变乱以后,或多或少会牵扯到美国的精力,使美国暂缓战略东移,这样就会减轻我国的战略压力,赢得重要的发展机遇。三是我国的政治意向获得扩展空间。第二,日本地震。

日本地震可以说是今年以来仅次于中东乱局的一个大事件。在人类有记载的地震史上,此次日本9.0级地震是第四大地震,排名前三的是9.5级的智利地震、9.2级的加州地震、9.1级的印尼地震。幸运的是,这次地震的震源在海里,所以地震主体灾难不大,主要是次生灾难比较严重,一个是海啸,再一个是核泄漏。

现在国际舆论一般的评价是这样,现在看起来日本老百姓应对灾难的素质不错,很有纪律,很平静,自我约束很好;但日本政府有问题,在抗震救灾方面不如中国,一开始他们对于自卫队出不出动很犹豫。

现在的关注点是核泄漏的影响,能不能把福岛一号核电站里出现的问题控制住。无论怎样,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已经造成了,但主要是在核电站周边五六十公里的地方。目前还没有发现很严重地污染我们的环境,所以前几天的抢盐是比较奇怪的事情,这说明有商家在后面操作,把灾难当作一个赚钱的机会,这是需要警惕的新的社会现象。

总体来讲,日本经济损失不小,日本自己估计这一次直接损失是两千多亿美元,恢复需要五年。在日本重建中,中国在水泥、钢铁、装修材料等方面的出口应该会大量增加,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此外,日本与周围几个跟它有领土争端的邻国的关系可能会得到一定时期的缓和。可以肯定地讲,日本危机过后,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会好一些,这对未来一段时间,中日关系的稳定有好处。2010年国际形势的八个特点

第一,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两极分化:通胀VS通缩,新兴国家VS西方国家。

去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经济增长率非常高,像我国是10.3%,印度是8.7%,巴西是7%多,俄罗斯是6%多,其他像越南、印尼、土耳其、南非的发展速度也不错。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大概占世界的60%。由于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像印度去年的通货膨胀达到了10%。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很慢,去年欧洲增长0.7%,美国是2%,日本是3%。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胀紧缩。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类问题,因为病不同,所以处方不同,像我国的政策叫收紧银根,提高银行的储备金率;美国在搞定量宽松,于是这些主要大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是不同的,导致各国之间经常在国际大会上就经济政策问题吵架。

第二,美国内部问题突出(经济、政治、社会、集体心理)与国际权威的下降:一超多强依旧,一超独霸不再。虽然世界上第一号强国美国的权威在下降,但在可见的将来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那个国家,世界的权力结构还是一超多强。原来他不用吼人家,使个眼色,人家就跟着他,现在他使几个眼色,人家也不跟他跑了,必须出手压人家才行,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现在美国内部问题比较多,总体来讲经济上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就业问题,老百姓感受不到经济增长。政治上两党非常地极端化,因为经济不好,两党相互推责任,吵架吵得很凶,两党合作很困难。社会上中下阶层火气比较大,社会矛盾也挺尖锐的。另外,集体心理也在微妙地变化,现在美国大概有69%的人,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轨道上,对这个国家的前途不看好。美国这个国家历来是非常自信的,在他们的记忆中一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但现在的美国第一次遇到这么一个情况,他们现在认为儿子这一代的生活不如父亲那一代,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第三,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矛盾的焦点。近几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非常快,去年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外国人对这个GDP第二的关注度比我们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和中国的摩擦也在增加。

第四,欧洲、日本、俄罗斯都面临着内部改革开放的压力。一般来讲,国际关系学界认为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分别是美国、中国、欧洲、俄国和日本,这是1969年美国尼克松总统提出来的五大力量中心说,一直沿用到现在。首先,欧洲需要改革,主要方向是两个,一要减少福利开支,二要增加经济的竞争力。大家知道,欧洲的福利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从摇篮到坟墓国家都可以管起来。欧洲福利好,有一个前提,就是欧洲经济发达,物质基础雄厚,没钱搞什么福利呢?几十年福利搞下来,现在发现问题了,搞福利的钱没有了,福利制度的物质基础没有了,而物质基础没有的原因就是经济竞争力下降了,所以现在欧洲必须改革。但是减少福利、增加工作时间做起来却非常难,福利给了老百姓以后,是收不回来的,福利只能增不能减,一减百姓就会闹事。去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试图把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2岁,结果引起全国性的长达一个月的大罢工。后来萨科齐坚持做下去了,现在还余波未平,百姓还在闹。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这些国家现在都有一个问题,叫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其实就是一个迹象,欧洲现在这一套生活方式难以维系了,必须改革。其次,现在日本的情况可能是最复杂的,是全方位的问题,日本以后的前途很迷茫。

日本政治上的问题是缺权威,外交上找不到方向。日本经济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严重老龄化,内需不足,高度依赖外需,经济非常脆弱。去年日本人口绝对意义上减少了12.9万人,绝对人口在萎缩,现存人口中,老龄化的比例是世界第一。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内在动力就很差,于是现在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形成了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每年可以给日本GDP的增长贡献0.7%。去年日本经济增长3%算是不错的,其中四分之一的GDP增长是靠中国。二是日本财政很脆弱,日本看上去有钱,但是政府公共财政很糟糕,现在日本政府欠老百姓的钱是GDP的213%。当然日本老百姓很好,他们都是挺老实的,对政府很信赖,继续把钱借给政府。现在日本政府每个月的开支中20%是用来还钱的,这样就没有多少钱可以用来发展大的项目,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出问题。

再次,俄罗斯的内部问题也比较多。乍一看这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国民素质也不错,俄罗斯人口中拥有大学学位的比例要高于美国。虽然俄罗斯的技术是非常好的,航天、深海探测、军工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可是体制不行,没有竞争力,造的东西卖不动,又贵又耗电。现在俄罗斯没有电视业了,它曾经有过,但是它那个电视老爆炸,谁都不敢用。俄罗斯生产的冰箱买得起用不起,耗电量很大,而且噪音特别大。俄罗斯有人才、有资源,可是就是做不好东西,显然是体制不行。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因为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越来越依靠石油出口,这一点非常像中东,所以美国心里瞧不起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提出,俄罗斯要重新现代化,这个提法很好,就看落实得怎么样。

第五,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凸显中国外交布局中忽视中等强国的问题。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当中,国际媒体主要关注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这种大国,不怎么提中等强国,但是去年有一批中等强国非常出风头,这里面比较突出就是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去年印度经济发展状况不错,所有的大国都在跟他拉关系,在去年这一年中安理会五大常任领事国的领导人全部访问了印度,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头一次出现的情况。巴西经济发展也不错,政治很稳定,国际评价也不错,巴西现在又拿到了2014世界杯和2016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外交上也特别活跃。土耳其这个国家是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去年土耳其的帝国野心好像又出来了,准备把原来的老帝国重新团结起来,开始向东看,这是个新动向。去年南非办了世界杯,总体来讲办得不错,在国际上表现非常活跃。此外,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也比较活跃,这就构成了中等强国的群体性崛起。

第六,人类进入了集团化时代,即Group时代,简称就是G时代。

现在大家看新闻经常能看到G20、G7、G4这样的词,为什么这一两年媒体报道“G”特别多?它的背景是这样,由于美国的地位有点下降,有些新兴国家包括中等强国在群体崛起,原来的国际格局在变化。但到底会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于是几个国家之间能找到一点共同点,就赶紧搞一个集团,每个国家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形成对本国有利的国际格局。

第七,全球问题在恶化,但是解决问题的努力在减少。去年粮食问题很严重,全球粮价疯长,很多国家老百姓吃不起粮食。按照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调查,现在差不多有10亿人是吃不饱肚子的。其实以现在的技术,让每个人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因为价格不合理、运输分配等问题,竟然导致今天还有10亿人在生物学意义上饿肚子,这是非常悲哀的。此外还有气候变化导致了灾难频发,还有公共卫生安全、石油安全、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总之,去年全球问题都在恶化,但是主要的大国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甩手”的态度。过去有些国家还在认真地管,去年这些国家都不管了,自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没精力再管了,于是各个国家就开始相互推卸责任。第八,传统的国际热点问题不进反退。

去年在伊朗核问题吵得很凶,朝鲜半岛事情很多,巴基斯坦、以色列问题实际上矛盾上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问题是上升的,还有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总之原来好多热点问题,在去年其实都有一种恶化,它的背景是什么?背景还都是世界老大不灵了,原来美国很厉害的时候,这些热点问题参与的小国家,都有点怕美国的,美国发一声火,他们就老实一点,往后退一点,去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美国管不过来了,在家里忙得要死,管不过来,不会管小国了。每个地方的小国胆子都很大。偶尔美国跑过来吼两声,管一下,人家不理他,这就是去年国际热点问题的情况。2010中国外交受到的挑战

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2010年我国的外交态势:一是政策没变,思想与原则、战略与策略、布局、方式等都很稳定;二是工作很多,包括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世博外交、亚运外交;三是成绩不少,与欧洲、俄罗斯、拉美、非洲、中东的关系发展得都不错;四是问题很大,周边态势出现某些恶化的趋势。

下面我们看一看,去年我国外交具体面临哪些问题。

第一,中美关系恶化:双边与多边都出了问题。2010年一开年,美国国防部就宣布,向台湾出售63亿美元的军火;奥巴马会见**喇嘛;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批评中国政府管制新闻自由等事件表明去年中美关系非常不平静。另外,在争议问题上,美国基本上都是站在与我们争议方的那一边,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站在日本一边;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站在越南一边;开国际经济会议,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都是美国提出来的。

总体来讲,中美两国关系由前年的晴天转成了去年的阴天,而且是双边、多边,各个方向都出现问题。

第二,周边态势恶化,黄海、中海、南海这三海同时出事儿。新中国成立以来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前都是分头来的,去年一下同时出事儿。韩国、美国借着朝鲜半岛的事情,在黄海进行大规模军演,对我国形成威慑;东海方面,日本突然在钓鱼岛上开始闹事儿;另外南海方面的问题也很大,主要是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在跟我们闹,美国明确地支持他们,还到处散布谣言,说中国要把整个南海都划归中国。从地图上看,我们在南沙群岛那里画了九段虚线,我们只是说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不是整个南海,但是现在美国就故意把这两个概念混到一块。

现在最新的情况是,越南、印尼、菲律宾这些国家正准备拉上韩国、日本跟中国谈海岛争端,就把这个问题国际化,对此我国是不愿意的,我们希望跟他们一对一的谈。就在这时,美国表示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越南,搞得我们有点被动。

第三,国际舆论对我国又有进一步地批评,认为中国跟过去相比变得傲慢、强硬了。

第四,国际贸易争端更突出。主要的焦点是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市场准入、WTO反倾销、对中国对外投资的抵制等。

去年,人民币汇率问题那是逢会必谈,一有国际会议很多人都批评人民币汇率,而且现在不是美国一家谈,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谈。国际货币基金认为人民币实际的购买力应该是3.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不是现在的6.5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于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说中国操纵货币,故意压低币值,使得中国货在国际上价廉物美,卖得很好,把不仅抢了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把越南、印尼、印度的市场也都给抢了。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搞得我们有点头疼,所有后发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把币值压低一点,占领海外市场。现在就国内经济条件而言,还不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候,但国外的要求已经来了,这就势必产生摩擦。第五,俄罗斯动向不明:向西看,往东走?

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很好,有利于我国北方的稳定,但万一哪天俄罗斯跟我们关系不好了,回到从前,那我国整个北方七千公里的边界都将是不平静的,所以俄罗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去年俄国有一个内在的动向,给我们带来一点隐忧。俄国决心再现代化,它决心靠谁呢?靠西方。在去年7月12日俄罗斯一年一度的外交使节会议上,俄罗斯表示未来10年俄罗斯外交的第一方向是跟西方搞好关系。这个值得我们关注,俄罗斯真的投向西方,对我们挺不利的。但是,现在西方很傲慢,他们瞧不起俄罗斯,俄罗斯想跟西方好,西方不跟俄罗斯好,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会。但俄罗斯内心还是很崇拜欧洲的,而且俄罗斯一直认为它的起点是欧洲,归宿也是欧洲。俄罗斯跟中国好,不少人认为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其内在是渴望跟西方好的。当然,我们是希望与俄罗斯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

为什么去年我国外交会遇到这么一些麻烦?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有三种:客观的、中国的、美国的。

第一,客观原因是最主要的,即大国成长的烦恼。现在中国出口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另外中国GDP增长太快,一下跃居世界第二,这时外界对中国的心态就变得非常复杂。我归纳一下,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持积极态度的主要是在世界上比较受欺负的穷国家,非洲、中东、拉美国家希望中国崛起,这些国家数量挺多,只不过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经常受美国的欺负,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与美国抗衡,他们可以从中获益,因此他们希望中国崛起更多地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第二种,对中国崛起持暧昧态度的国家。比如俄罗斯现在对我国的态度是很暧昧、很矛盾的。俄罗斯一方面认为中国崛起以后,西方对它施加的压力就少了,而且俄罗斯还可以打打中国牌。但另一个方面,俄罗斯看到中国崛起也有些不痛快,毕竟几十年前中国是很崇拜苏联老大哥的,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却远远好于俄罗斯。

第三种,对中国崛起持消极态度的国家,具体又可以分成三个集团。一是现在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集团,比如美国、欧洲、日本,随着中国的崛起,他们的权威、利益受到了影响,所以他们抵制中国崛起。二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害怕中国崛起,对中国崛起都抱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的心理。原因很简单,历史上这些周边国家中有一些是我国的附属国,他们害怕变成中国的附属国。三是嫉妒我国的其他新兴大国,都有一点这样的心理。这三类国家凑到一块,找不同的理由,从不同的角度,隐隐约约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防止中国崛起统一阵线,这就导致去年我国在外交上很被动。

第二,中国的原因。

反思自己身上的原因,我们发现我国对外界反应估计不足;内部协调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外交决策过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外交的地位在下降;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加深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联和相互了解,网民在互联网上那是想骂谁骂谁,中国的网民又多,这些公共舆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使得很多国家认为中国人变得有脾气了,傲慢了。第三,美国的原因。

美国“回归亚洲”给中国外交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美国回归的原因主要是战略重点转移的需要、与中国竞争的需要以及周边国家的邀请。

美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它的权威在下降,但实力还是强的。去年美国很明确地把它的全球战略重点放到了东亚,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到中国周边来。因为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美国不能失去亚洲。美国认为中国发展太快,过去十年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扩展得很快,如果美国再不回来,地盘就被中国抢走了。去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老先生拖着87岁的老弱病躯两次跑到美国国会去讲演,大致意思是说中国发展很快,力量很大,如果再给中国十年的时间,那么除中国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绑到一起也打不赢中国。2011年国际形势的动向

第一,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势头也不错,“金砖国家”扩容。

今年中国的经济势头还是不错,跟中国在一个阵营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态势也不错。在此基础上,“金砖国家”要扩容,但也有几个别的国家有意见,比如墨西哥想加入,巴西立马就说拉美由我们巴西代表就可以了。新兴国家要加强内部团结,这样才能把增长的经济力量变成政治上的发言权。

第二,发达国家出现分化,现在欧盟国家还是很困难,日本受此次大地震的影响情况也要差一点,美俄的情况会相对好一点。这四大力量无论经济好还是不好,今年跟中国贸易摩擦都不会少。

第三,朝核、伊核问题可能会比较突出。第四,在法国G20会议和南非德班气候会议上,全球治理问题出现新特点:发达国家立场退后,新兴国家声音加大。第五,反恐形势处于僵持状态。第六,中东危机与其他新问题。

这些形势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外交会有什么动向呢?

第一,稳住中美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外交上遇到麻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关系不好。所以今年外交第一件大事是胡主席访美,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防止朝鲜半岛出事儿。朝鲜半岛一出事儿我们的东北发展就受影响了。现在朝鲜半岛出事儿的机率比以前大,因为此前主要是朝鲜在闹事,网民有一个总结,即谁欺负朝鲜,朝鲜就欺负韩国。但去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被打急了,所以现在半岛就危险了,原来光是北方闹事,现在南方也跟着一起闹。我国的发展需要周边国家稳定,所以我们希望朝鲜半岛不要再闹事。

第三,搞经济外交,“金砖国家”的峰会,G20法国峰会都是谈经济,要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搞好外交。第四,稳定东盟、日本、中亚、印度等周边国家。第五,稳定与俄罗斯、欧洲的关系。

下载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