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当前出租车行业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
浅议当前出租车行业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租车日益成为城市交通运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租车在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大方便,出租车不仅存在大量交通违法行为,引发不少交通事故,同时出租汽车行业的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社会稳定的罢运、集访事件也不断增多,给我们的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已成为当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对出租车的管理,维护交通治安秩序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试结合工作实际,具体谈谈出租车行业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一、当前出租车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稳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因为“黑车”、保险公司拒保、出租车质量等引发的出租车聚集罢运、闹事、上访事件时有发生。重庆出租车因“黑车”、江苏丹阳因保险公司集体拒保而引发集体罢运事件曾经轰动一时。2000年以来,我县出租行业因各种因素(原因)引发聚集罢运、上访等有影响事件1起,由于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处臵,成功化解了上述事件。
(二)交通违法违法行为高发。从目前出租车职业特点、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交通违法行为:一是超速驾驶,争道抢客问题突出。部分出租车驾驶人为了达到最大个人利益,能尽快将客人送达 目的地,在搭乘客人时通常高速行驶,在车流中见缝即钻,变更车道时通常也不开启转向灯,在快、慢车道间随意穿行,严重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极易引发两车追尾、刮碰等交通事故。二是随意掉头,招手即停现象严重。出租车在路上搜寻揽客时,只要路边有人招手,就会立即停车搭客,有些在相反方向行驶的车辆甚至不管是否在双实线区域,看到客人招手立即随意掉头搭客。大多数驾驶人为抢占客源,在随意掉头或停车时甚至不开转向灯就靠边停车,或突然掉转车头或紧急停车,使路面上的其它车辆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避让措施,容易造成车辆碰撞事故。三是违反规定,抄近路打游击现象普遍。出租车驾驶员由于经常在城区跑,对城区交通管理非常熟悉,善于抓住管理上的漏洞投机钻营。例如:绕红绿灯、违反禁令和标志标线等无视交通法规,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易引发交通事故。四是占道停放,违法临时停车问题较多。在城内的大型商场、酒店、娱乐场所、住宅区等人员集中区域,为强占市场或为满足客人的上下车需求,大量出租车聚集,且大多随意停在路旁,占用路边的慢车道,严重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扰乱了交通秩序。五是疲劳驾驶,超长时间驾驶现象普遍。目前,大多数出租车司机分为白班和夜班,每天早上或晚上交班。这就说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十小时以上,加之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合理的调节,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和身心压力可想而知。在驾车过程中产生疲惫而导致操作失误的事例比比皆是,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六是新手上路,低驾龄人员还较为普遍。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出租车客运,必 2 须要有3年以上驾龄,但一些出租车公司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驾龄未满三年、驾驶技能较差的驾驶人营运现象仍然较多,交通安全隐患重重。
(三)各类交通事故多发。由于种种原因,出租车事故率也居高不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近年来,出租车一般以下交通事故占到我县此类事故的的一成以上,而出我县仅有出租车300余辆,这与全县10余万辆机动车相比,其交通事故发生率之高可想而知。难怪一段时间内保险公司因出租车交通事故率太高,入不敷出而集体对出租车拒保。
(四)涉及出租车违法犯罪案件易发。由于出租车成天行驶在城区道路上,与社会上各类人员打交道,既易于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也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加害别人的工具。我县针对出租车及驾驶员侵财、侵害案件逐年增多,仅去年以来,全县发生盗、抢出租车案件2起,被盗、抢财物价值超过1万元;同时利用出租车聚众斗殴、伤害、杀人、贩毒、运赃销赃、作案逃匿、绑架人质等案件也曾发生。
二、出租车存在交通治安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驱使。目前我县出租车主要由个人出资购买,出租车挂靠出租车公司营运,前期购车投入较大,一般每车投入三十万元左右,每个月又要向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规费,驾驶人大多为下岗职工或无业人员,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另一块车主普遍雇佣一名驾驶人,即俗称的“二驾”,每天必须要偿付租金和油费,车辆的运营收入必须要超 过租金和油费的成本才能盈利,这两类驾驶人时刻考虑的是怎么更快的“多赚少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争抢客源,不遵守交通法规,不顾交通安全,只要路边有客招手,就只顾怎么尽可能快的接近客源,随意占道违停,掉头,倒车,把交通法规抛至九霄云外,这样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为了能多拉客,出租车驾驶人开车上路,往往只注意搜寻马路两旁是否有人招手叫车,一旦发现客人,就把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法律法规抛在脑后,在马路上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随意停车、随意调头等违章行为经常发生。被执勤民警发现查处,通常认为自己今天时运不好,而不是正确认识到自己已经违法。此外还有驾驶人“缠”警,逃避处罚,女性驾驶人则以“泪”洗面,搏取群众同情。乘客,只图方便不顾安全。部分乘客在招手叫出租车时不遵守有关规定,只要自己要坐车伸手即拦,到达目的地时也无论能否停车,就对驾驶人叫停,这些行为也加剧了出租车的交通违法。此外乘客在招手叫出租车时不遵守有关规定也是出租车交通违法多的一个因素,有些市民对出租车交通违法行为很反感,但一旦自己乘出租车时,为了方便,随意招手坐车的多的是,如果出租车不停,还认为是拒载,要投诉,殊不知,正是自己的行为加剧了出租车的交通违法行为。
(三)公司管理缺位。出租车公司领导没有确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重眼前效益,轻长效管理,对交通安全教育抓得不够严格,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形同虚设,存在车辆违法“买单”由驾驶人或租车人负责,自己不闻不问的思想,对驾驶人出现的违法行为、交通肇事等问题护短,整改不到位,对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好交通安全监管责任。加之出租车行业管理方式松散。绝大多数出租车主是自己购车,取得经营权资格后再挂靠出租车公司,每月向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服务费后,自主经营管理,除每月参加一次公司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平时基本上不与公司联系。
(四)侥幸心理严重。出租车司机大多认为,乘客上、下车用不了多长时间,除非交巡警正好路过,否则一般不会被交巡警查获,不会受到处罚。另外有些出租车司机从事此职业多年,天天在路上跑,同大多数执勤交巡警非常熟悉,认为交巡警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对其进行处罚。
(五)车辆疏于保养。一方面,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的加快,出租车的档次有所提升,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驾驶人还是对车辆状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灯光能亮,刹车能踩,方向能转,车辆能跑就行,车辆状况平时疏于检查,为行驶中留下了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出租车都有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定损按的是正规部件标准赔偿,许多驾驶人贪图便宜,车辆部件在损坏后都换的是次品件,质量和效果就大打了折扣,根本就达不到机动车运行的技术要求,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埋下了祸根。
(六)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是出租车违法的又一方面原因。近几年,随着油价的上涨,出租成本不断增加,国家给的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出租车利润在随着油价的增长而不断降低。再加上出租车数量增长 过快,许多无手续的黑出租非法营运,造成出租行业很难干,有的免强维持,有的一天也拉不了几个乘客,见到有人招手能不停车吗?由于汽油价格高,一些出租车哪里乘客多,干脆就路边一停,干耗。
(七)管理力量薄弱。一是交巡警的处罚权力有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城市出租汽车营运管理权限主要在交通运输部门下设出租车管理所围内实施。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交巡警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巡民警只能查处机动车辆及驾驶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即对驾驶人合法驾驶证件的检查和对车辆合法行驶证、照的检查,或其在车辆违法停车时进行处罚,无权暂扣车辆;对未办理营运手续的客运车辆及无出租车资质的出租车辆无权处罚。二是专门打击查控力量不足。交通运输部门虽有日常派出的人员,但对于出租车而言,显得势单力薄;公安机关出租车管理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一般放在交巡警部门的下属机构,其人员由民警兼职负责情况搜集,管理工作几乎没有开展;加之县城交巡警力有限,仅有执勤民警12人,大部分道路无法管控到位;此外,现在通信工具发达,“出租车驾驶员一旦谁发现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就会相互通风报信,致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难度增大。三是管理上存在漏洞。目前由于交巡执勤警力的不足和执勤时间的错位等原因,无法对出租车进行24小时的管理,特别是后半夜的出租车的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出租车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事故发案率较高。
三、加强出租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出租车行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每一项管理工作却涉及到社会稳定工作,单靠一家工作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以党委、政府出面,才能有效协调。党委、政府应适时牵头成立“出租车辆交通治安秩序管理办公室”,抽调交通运输局、公安交巡警、治安及刑侦部门组成工作班子,授权他们专门负责出租车辆的整治和违规违法车辆的调查、取证、保全和处理等工作。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实施“笼头”管理,较好地解决个别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从而使出租车辆交通治安管理秩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理。
(二)加强宣传教育。在出租车管理上注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人为本,强化教育,以安全、文明、规范取信于群众、取信于社会。一方面加大对出租车驾驶人及其公司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让群众和驾驶人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安全才有资本、安全才出效益”的经营理念,自警、自省、自觉,充分体会到出租车在社会大众化公共交通工具中的作用,体会其外部影响力。因此,交巡警部门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要多深入到出租车公司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为驾驶人朋友们上交通安全教育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出租车公司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驾驶人通过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观看案例光盘等方式,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使驾驶人自觉养成文明、安全、礼貌驾车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维护公司形象,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宣传,增强意识,让广大市民和乘车人树立文明乘 车、安全乘车观念。另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规范管理,形成“驾驶人不到站点不带人,乘车人不在站台招手不停车”的规范性的管理,许多市民随意招手“打的”或叫驾驶人随意停车等现象也就会到得根本解决。由此可见,加强出租车的管理,加大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也相当重要,要让市民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停车,在什么地方不能停车,教会市民如何安全“打的”,不要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拦车,不要逆向拦车,不要在出租车临近时突然拦车,更不要在路口拦车等,切实做到文明交通、安全出行。
(三)完善管理设施。科学设臵出租车停车场、站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在汽车站、繁华路段出租车乱停车的主要原因是抢乘客,谁在汽车站出口等好位臵,谁就能拉到乘客,否则,空等一场。为此,城区要科学合理设臵出租车停车场所,派专人管理,规范候客秩序。划定一定数量的出租车停车点,既方便了市民乘车,又防止乱停车现象的发生。加大对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交巡警部门要加大对违法出租车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辆查处一起。特别是对故意遮挡号牌,逃避电子警察抓拍的违法车辆予以严查重罚。
(四)严把年审检验关。一是车管所和车辆检测部门要严把出租车驾驶员和出租车检审关,坚决杜绝说情、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于质量、性能不符合标准的出租车坚决不予年检。二是对检验出不合格的出租车,要强制进行维修;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出租车,必须强制报废;对参加驾驶证审验的驾驶员,要严格审查其身体资质。
(五)加强营运督查。一是要积极督促出租车公司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要与出租车公司签定交通安全责任状,督促企业与出租车驾驶员签定安全营运责任书,实行层层把关负责制。三是要组织民警经常深入出租车公司,对签定责任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强化日常对出租车安全运营的监督机制,确保出租车驾驶员安全运营措施落到实处。
(六)加大违法查处。一是进一步设臵、完善道路护栏和出租车停靠点。如在主要干道上安装护栏,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分道行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的出租车停车点,既方便了市民乘车,又防止乱停车现象的发生,加大对出租车随招随停、乱停乱靠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积极营造严管重罚的氛围,切实起到对交通违法者的震慑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查处出租车违法犯罪行为,灵活运用电子警察、测速仪、数码相机等科技装备,严厉打击闯红灯、超速行驶、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和涉及出租车违法犯罪案件,努力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全力确保辖区道路治安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七)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公安交巡、刑侦和治安部门根据县城区出租车的违法犯罪案件特点,一方面突出对出租车超速行驶、逆向行驶、违法停车、调头、强行超车、不在规定车道行驶、故意遮挡、污损号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违反标志标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管、严查、严纠,营造严格、有序、规范的管理氛围;预先将最普遍的、最常见违法实行单项整治,出成效后,再整治其他违法,进行“累加式”整治,同时抓住战机进行巩固提高、提高巩固的良性循环整治,时机成熟后,坚持“露头就打”,一旦发现出租车违法行为要严查严管,强力规范,并实行抄告制度,每月将出租车违法情况抄告公司,要求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对违法车辆进行再处理,形成“内外攻坚、双管齐下”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严打出租车及驾驶员侵财、侵害案件,严防出租车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加害别人的工具,对发生此类案件,应坚持快侦快破,露头就打多,努力营造严管严治的氛围。
(八)加强交巡基础工作。一是积极物建治安信息员和秘密力量,延伸情报触角,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有力控制阵地;扩大交巡现有据点,使之初具规模。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形成网络,严格控制”的总体思路,用于交巡管理、侦查业务和治安防范。达到提高发现,预防与打击犯罪活动和阵地控制的能力,服务于社会的稳定。二是建立出租车出城治安登记检查服务站。建好出租车治安登记检查服务站,是构建和完善出租车治安管理网络体系重要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构筑起以县城区为核心,辐射重要集镇的出租车治安管理网络体系,以开展出城登记查验工作来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大力推广使用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开展科技创安活动,提高城市治安防控科技含量和能力,确保出租车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管理调度水平和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第二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而我们在面对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得很苍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发展,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对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强大的优势,这将无疑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
2、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多,而且内容多种多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淡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而网络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性,使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导向产生了巨大的难度。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因此,网络的发展其实是为西方的思想渗透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产生了模糊的状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导致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使马克思主义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无疑导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同样的挑战。
2、现实社会矛盾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带来的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贪污腐败现象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这都客观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大众接受的难度。
3、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宣传不到位带来的挑战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我们中学和大学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总是被归结为具体的基本原理,这无疑将学生引向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误区。这样做不仅不会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反而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有用性遭到质疑。另外,在宣传过程中经常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非马克思主义的就是歪理学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象,极易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腻烦心理。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理论研究,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
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结合起来,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否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吴怀友在书中写到:“能否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现实中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和冲击作出有力回应,是解答和消除人们思想中的各种疑惑,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绝对真理,更不能教条的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真正指导思想。
(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共产党是我国的政治领导力量,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要首先加强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和领导,确保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倡导者,共产党的身体力行,定会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辐射力,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仅是从理论上提高,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克服现在社会中存在的领导干部只注重理论,却不付诸行动的现象,否则,不仅不会起到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三)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
历史经验告诉了我们宣传文化阵地的重要性,你不去占领,其他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要牢牢控制住各种文化传播途径,尤其要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绝不给错误的思想意识提供传播途径。另外,过去我们在宣传方式上的误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外在形象,所以,我们要改变宣传方式,注重理论宣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宣传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一定要注重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的重要性,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四)解决现实矛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中国有句俗话叫“事实胜于雄辩”,不论怎么说,说的再好,只要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不去,人们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不会相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曾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尽管,我们的经济水平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只要我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让人们感觉到生活的幸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人们就会感觉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就会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念。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不是必然的,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客观状况的应对不力和主观失误造成的。只要我们认真、冷静的分析、解决问题,我们定能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中国发展成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法律诉讼案件不断上升,因出具不合规审计报告而受到行政处罚的事件屡有发生,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实行,导致投资风险充分暴露,使在资本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人对作为独立社会中介机构的批评日益严厉。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究其原因有:
1.会计信息的公共信息职能深入扩散,审计报告的经济后果性加强,利害关系人增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换,行政当局更多地依赖会计报表中的相关经济信息来识别分析监管对象、重点,信息的可靠及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就成为判断获取的会计资料可靠性的依据。另外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中小投资人的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强化,当潜在的投资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他们就寻求经济利益的补偿以求转嫁风险。于是为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提供鉴证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就首当其冲成为追究的对象。
2.企业面临的市场约束不断加强,巨大的经营压力使其操纵会计报表的可能性增大。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的限制、上市后的持续信息披露义务;亏损公司退市压力、投资人的回报要求等重重压力,使上市公司一旦步入困境,就会寻求各种方法来粉饰会计报表。由于上市公司大多系剥离分立模式,母子公司天然的血缘关系就使其利用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托管等手段来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及企业由内部人控制,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够获得充分完整的信息,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3.社会公众和司法界人士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与独立审计客观能够达到的目标差距较大。目前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就意味着对会计报表做出保证。社会公众的认识极大地影响着法律界的认识,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构成强大的压力,使目前“深口袋”理论盛行。该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帮助报告使用人合理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不可能对其经营效率、效果和持续经营能力做出保证。
4.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博弈中自身行为的不规范,职业风险意识差,执业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在对上市公司审计时,面对激烈的会计市场竞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或无条件接受委托,或顺应上市公司意图,或在职业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而未能发现重大的错报和漏报。上市公司一旦东窗事发,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就难辞其咎。
面对严峻的形势,笔者认为从行业协会管理的角度来讲,应加强行业自律,实行审慎监管,维护行业形象,加强社会沟通,以消除和减少公众期望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具体如下:
1.严格会计市场进入约束,完善事务所退出机制。在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时,应严格控制数量,推行合伙制。首先控制合理的事务所数量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不计风险。低价收费等扰乱会计市场现象的发生。其次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最高管理层在事务所处于特殊地位,业务承接风险控制一般由其负责,承办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处于被动地位。合伙制的实行可以有效增强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监控。最后应建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考核评价系统,对不符合约定标准的会计师事务所必要时要求其退出。退出市场竞争的压力可以
调动现有事务所加强管理、开拓业务、谋求发展的积极性。
2.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对事务所的运作实行动态监控,保证其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模式应得到有效运作,这可以避免出现事务所内部人员独断控制所导致的不计风险、任意接收业务委托、降低质量标准的弊端。目前为了保证治理结构真正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事务所评价系统,实行分类管理。第一应对事务所组织体制、决策机制、机构设置、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资源管理(人员聘用、晋升、培训)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及办法,实行定期评价。第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分类,据此进行业务承接限制,使事务所业务能力与承担风险能力相适应。第三实行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类别事务所的监管重点、改进方向,加强监管的针对性及可行性。最后要建立重大事项备案制度,及时掌握事务所的重大决策,并提供政策指导及支持。
3.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行业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实行动态的全方位的质量监管。
(1)明确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标准及控制程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测评办法。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委派、晋升、辞退等相关制度中应体现质量控制要求。另外审计项目应建立从业务联系、风险评估、人员委派、审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审计过程监督及事后监督到出具报告一套完整质量控制程序。通过上述措施使事务所建立质量控制框架并保证其正常运行,以此为基础分析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确定监管的时间、方式、重点领域。
(2)建立事务所质量控制数据信息系统,识别重点监管对象,完善事务所检查的方式、程序及处罚办法。通过建立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数据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搜集力0工、处理,可以防止、发现、纠正事务所质量控制中的偏差和薄弱环节,确定监管重点。有效的检查选择方案、人员委派、检查计划、实施及报告处理程序,有利于规范检查行为,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检查质量提高和检查目的的实现。另外建立调查及惩罚委员会,有助于检查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减少人为干扰。检查结果及时有效地执行是警示和惩戒作用的集中体现,一旦做出处理决定必须予以坚决贯彻实施。
4.加强与政府监督的结合,拓宽社会监督的信息渠道。财政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及事务所的监督管理,能够有效提供事务所执业质量信息。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把握政策导向,一方面可以树立行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为事务所提供政策服务,帮助其理解政策意图,减少执业风险。关注社会公众对行业的评价,对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树立社会公众信任感,建立完善信息举报制度,拓宽获取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信息渠道。
5.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增强其执业谨慎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状态,会计改革仍在深入,因此,加强后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自我判断能力,以求识别和发现审计中的重大错误与舞弊显得尤为重要。审计的职业判断特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保持执业谨慎,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6.加大行业宣传,加强与会计信息使用人和法律界人士的有效沟通,树立行业形象。由于会计
信息使用人的期望值与审计局限性的客观存在,需要与信息使用人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审计目标、手段及其局限性,从而审慎决策。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研究,了解司法界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理解及对注册会计师作用的认识,以便对职业过程中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四篇:当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而助力于孩子成才的基础——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前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都知道,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事情,对幼儿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的出现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幼儿园而言,可以借力于家庭委员会的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应对网络时代的冲击与影响,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一、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巨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放任不管,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长的诸多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现代社会网络的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这难道比孩子的未来还重要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就够了,他们却忽视了在孩子幼儿园呆的时间肯定不如在家的时间长久,因此要想为义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与家庭就应该携手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这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而恰当的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强大助推力,对孩子健康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委员会,家校合力应对时代挑战
当人们意识到网络对于家庭教育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之后,我们便着手寻找最恰当的应对方式了。对幼儿园来说,家庭委员会便是家长和学校合作的有效渠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委员会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合作平台,幼儿园可以和家长共同交流,找出应对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家庭委员会作为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平等讨论以及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的过程,明确低头族对于家庭教育的危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三、家校合力,做网络时代合格的父母
教育合力的发挥,一直以来都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很多家长也许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却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当今时代,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委员会的作用,助力于他们转型为合格的父母。
当今时代,很多家长虽然看似陪着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网购、玩游戏等。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有的还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以便自己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拿他来当哄孩子哭闹的工具。这些方式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都是严厉禁止的。且不说别的,家长在陪孩子时如果玩手机,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孩子玩手机不但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不动,影响脊柱发育,而后期的恶性反应更是不言而喻了。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家长要自己转变自己的理念,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家庭委员会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召开讲座等的方式,告诫父母成为低头族不仅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对孩子的未来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老师都会教导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当孩子回到家中看到父母玩时就会很迷惑,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玩手机是很正常的。所以有一天当他向父母提出玩手机的要求却被父母拒绝时,他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平衡感,在这个时候就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的权威也就会大大削弱。在家庭里,陪同不等于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首先可以在观念方面给家长的转型提供帮助,共同实现促进孩子成人成才的心愿梦想。
无论做什么事,最关键的是要防微杜渐,为了帮助大家改掉这个坏习惯,戒掉手机瘾,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幼儿园应该借助家庭委员会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于高效的家庭教育。比如说,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公约》,可以结合全家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一个《家庭手机使用公约》,规定好回家后手机存放的固定地方、在家里手机可以使用的时间(例如每天晚上几点之后),以及违约的处罚等等,请孩子来监督。这样一个小小的合约不仅可以帮助家长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还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明确的规则意识,对于未来遵守法律法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逐步找回专属于父母的权威。
孩子的世界毕竟是天真简单的,家长在放下手机之后,从去幼儿园接上孩子就要身体力行,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平时可以寻找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比如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倾听故事;一起唱唱跳跳;一起游戏一起打球;或者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再或者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观察等等。当我们放下手机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充满精彩和惊喜的,只不过之前都被我们忽视了。
在恰当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可以放慢脚步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可以发现和体会孩子进步的喜悦,不会再缺席他的任何一场仪式,而通过记录这些感受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乐趣。通过家庭委员会的方式,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共同发挥自己的力量尽心地灌溉我们的花朵,我们的希望。
总之,通过努力相信父母回到家后,能够尽量不再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如果确有工作需要,父母也最好要“错峰换挡”,能把不必要看手机的时间拿来多和孩子沟通与互动,多方面的努力帮助家长转型为新时代最合格的父母。
四、合理地使用手机,为家庭教育献力
人们都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而言也是如此。网络时代的确容易让人们沉沦,但上面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课堂和家庭的教育空间毕竟有限,而网络空间却可以给人们的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因此不管是对幼儿园来说还是家长来说,都不能对手机完全的敬而远之。在家长委员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观看一些教育视频,共同为孩子的成长积累经验。而在进行家庭教育而非过程中,家长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积极意义的片段塑造他们的价值观。而这个度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来把握,不能让学生完全沉浸其中,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五、小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历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问题,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输送带,担负着孩子的成人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大责任。当今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以及成长中的每一步,只是也许会在网络时代中迷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庭通过合作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走出困境。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我们要认真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促进孩子的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和共同努力,就需要直面网络时代的挑战。幼儿教育只靠教师的教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委员会,引导家长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达成共识。家庭和幼儿园保持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更新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幼儿园充分发挥自己的助力作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意义。通过家园共育活动——家庭委员会的开展,能够为家长们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交流平台,能够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协作,逐步引导全体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来教育幼儿,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困境,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庭教育的美好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当前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及
对策建议思考
群众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中的基础性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党在基层群众中影响力的科学策略。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和社會主要矛盾转变的特殊情况下,开展高质量的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所在。面对群众工作开展的一系列新形势,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群众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渠道来寻求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的策略。文章在解读当前群众工作开展中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就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的策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以丰富高质量群众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
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当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高质量的群众工作来凝聚群众、依靠群众、发展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是摆在诸多党员干部面前的现实性的问题。正是鉴于此,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列为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内容,这既明确了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开展群众工作的紧迫性。在群众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高质量群众工作的开展需要立足群众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根据问题来寻求有效的群众工作路径,做实做精群众工作。
一、当前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群众工作认知不深刻、不统一
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围绕群众生活生产需要而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性、发展性工作。虽然目前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能够融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生产中的难题,并调动有效资源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但在群众工作的实际开展方面仍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首先,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深刻、精准的认识,并且往往是抛开群众需求谈群众工作,这就使得群众工作的开展背离了群众需要。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具有的功利主义思想使得其为了提高自己的群众工作政绩,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使群众工作的意识虚化、感情淡化、立场弱化。
其次,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认知不统一。党员干部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分析群众工作使得群众工作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和个人性,并且不同党员干部的认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开展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主体在认知上过于分散甚至对立,影响了群众工作开展的思想凝聚力和统一力。
(二)群众工作开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体制机制是确保群众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适应常态化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虽然各级党组织能够根据群众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群众工作制度,组建群众工作组织,但在实际的制度落实和组织运行方面仍然明显滞后于群众工作的开展。
首先,群众工作开展制度不完善。目前,关于基层群众工作的开展主题、开展内容、开展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内容尚不完整,多数内容散见于党的基层工作制度中,这种分散的制度内容限制了群众工作内容的清晰化、方式的科学化和效果的持续化。
其次,群众工作组织机构设置滞后于现实发展。群众工作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往往以问题为参照点,虽然这种以某一特殊问题为主题成立的群众工作小组能够促使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但这种模式却显得比较被动,难以满足动态化发展的群众工作开展的需要。并且,组织机构内部分工的不明确使得群众工作开展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三)群众参与度不高
群众工作是围绕群众开展的各项工作的集合,了解群众需求、满足群众需求是群众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在实际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忽略了群众参与群众工作的力量和价值,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进而限制了群众工作质量的提高。
首先,群众对群众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当前的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人民群众往往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参与群众工作的态度和兴趣不够好,甚至会对群众工作产生抵触排斥心理。同时,群众工作开展效率的偏低使得群众对工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淡化了群众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群众参与方式单一。目前开展的群众工作中,群众只是在讨论、交流等环节参与,对工作中的关键性决策环节缺乏足够的参与权,这就使得群众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工作的参与中。并且,群众参与工作的评价不及时使群众产生了工作无关紧要或者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思想,进而造成部分群众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开展中。
二、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的策略
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既是强化党在群众工作中影响力的有效策略,也是联系和发展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虽然当前影响群众工作开展的问题因素比较多,但这些问题也是完善群众工作开展、强化群众工作影响力的契机。针对上述指出的群众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加以优化解决。
(一)深化群众工作认知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党员干部只有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必要性和有效性,才能够有动力、有信心开展高质量的群众工作。因此,在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之前,党员干部要先解决思想上的群众工作认识问题。
首先,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将开展高质量的群众工作作为自己日常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将服务群众、发展群众作为群众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党员干部要明确掌握群众在基层发展中的主导性,将动员群众、凝聚群众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策略。
其次,深化群众工作的共同认知。复杂的群众工作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开展不能完全依靠党员干部个体来完成,而是需要依靠稳定的组织。而对于以组织形式开展党建工作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因此,党员干部要在日常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深度的交流学习,从思想上就群众工作的开展内容、方式、目标等形成共同的认知,以此来壮大群众工作开展的力量。
(二)健全群众工作开展体制机制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保证群众工作有效、稳定、持续开展的条件。在当前积极探索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党组织要以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来强化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力量,为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制度是规范群众工作开展的要素,也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性、规范性的利器。群众工作主体尤其是基层群众工作主体要根据群众工作开展的现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借助规范、完整的制度对问题的防范策略进行明确,以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體系。
其次,细化群众工作组织职能分工。组织化运营是适应复杂形势下群众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然而,对于群众工作组织来说,只有保证群众工作组织职能分工的明确性,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因此,群众工作组织要根据群众工作开展的内容和方式,将工作职能明确分配给相应的主体,以此来确保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群众参与度
在群众工作开展中,工作主体要将重点放在联系群众、调动群众方面,并通过顺畅的群众工作开展路径来提高群众参与群众工作的效果。
首先,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基层群众工作主体要通过组建群众工作部,开通民情网站和市民热线,建立定期联系走访群众制度等方式来提高群众参与群众工作的方式,使群众能更轻松、更容易地参与到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
其次,强化群众参与作用。群众的力量虽然分散,但通过群众工作组织的凝聚团结,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群众工作开展中,工作主体要安排和鼓励群众参与到工作的核心环节,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对群众参与工作的成效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其能够充分感到参与群众工作的价值性和意义性,巩固和其参与群众工作的动力。
三、结语
开展高质量群众工作作为当前群众工作开展中重点关注的话题,其不仅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关系到基层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针对当前群众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通过深化群众工作认知、健全群众工作开展体制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等策略来提高群众工作开展的质量,使群众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