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青花瓷(范文)

时间:2019-05-15 02:5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稿-青花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稿-青花瓷(范文)》。

第一篇:说课稿-青花瓷(范文)

《青花瓷》说课稿

小黄中心学校 陈艳艳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花瓷》。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自选教材,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主要让学生掌握青花瓷纹样,学生可以在纸盘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和乐趣,并且能够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用不同的图案装饰青花瓷。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2)用不同的图案装饰青花瓷。

一、学情分析:

在美工表现方面,一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维,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多是根据范画或范作进行模仿的一个过程。本课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青花瓷,也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美工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一个元代青花瓷,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在展示大量图片的时候,分析青花瓷的图案特点,为学生自主创作打下基础。

(三)示范(2分钟)主要是通过在多媒体的展示,再一次向学生巩固青花瓷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创作的方法。

(四)学生练习

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评价

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自评,互评。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说教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图片,与学生一起探讨青花瓷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第二篇:三上《素雅的青花瓷》说课稿

三上《素雅的青花瓷》说课稿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流与尝试过程中,学习圆形适合纹样与花边纹样的设计与绘制方法。在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基本特点以及圆形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绘制圆形中的适合纹样及花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蓝色美感以及圆形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体会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圆形适合纹样的设计。教学难点是适合纹样与花边纹样的协调

在“克隆”小动物时,学生已有组织排列图形形成连续纹样的体验。针对一个具体的事物(器皿)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还未曾接触过。对于如何把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图形转化成适合纹样这一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去了解。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美化生活及器物的兴趣。

本课属于绘画类型的课,在了解了青花瓷的特点基础上,为圆形纸盘绘制蓝色的适合纹样,设计纸盘有一定的主题内容。通过的导入与各类青花瓷盘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也很好的引发了学业习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把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图形转化成适合纹样这一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感受适合纹样的设计与运用。

在前一课《美丽的花挂毯》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对称纹样的设计,尝试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对称纹样的同时也对适合纹样有了认识,了解如何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并能欣赏发现比试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纹样才会多样又丰富。

学生在生活中较少看到青花瓷,在导入时出示了各种青花瓷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观察,发现其纹样特点。本节课在评价这一过程中时间上没掌握好,由于学生绘制比较慢,评讲这个环节就是一并代过,也没有让学生自由的去评价作品。在青花瓷以蓝色为主上,学生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在欣赏同龄人作品这一点上似乎应该放在这前会比较好。今后应该在上课前试讲一下会更好。

第三篇:鉴赏青花瓷

鉴赏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周杰伦的这首《青花瓷》不禁让人想起了我们的国粹之一青花瓷。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更代表着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高度。

古人的诗句中有好多都是赞美青花瓷的,比如: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著月光,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等等。可见青花瓷的地位与魅力。那么作为国粹的青花瓷该如何鉴定和欣赏呢?

我觉得关于青花瓷的鉴定,可以从器形、纹饰、胎体、釉面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鉴定即可,毕竟我们不是关于青花瓷鉴定方面的专家,也没有更具体、更深层次的知识作为支撑,只能简单的鉴定一下。

因为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所以就以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为例谈一下简单的那四方面的鉴定,以此类推,其他时代的青花瓷也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鉴赏了。在器形方面宣德青花瓷的造型凝重敦厚,制作精致。底足多为圈足,以浅圈足为多,盘、碗等器的底足多有棱边感。后仿者底足处理的过于圆滑,足端滚圆,无棱边感。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画意豪放生动,笔法遒劲甜畅,内容题材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以龙纹威猛雄健,为明清两代之最。还有一些特征性画法,例如笔画相连的回纹;蕉叶中经用较粗双线勾成,不到叶间相聚成三角形状;莲瓣边框不填色,而莲瓣满色等。现代仿品多笔法呆拙,全无自然豪放甜畅之感。胎体方面胎体坚致细白,大器多为厚胎,盘底为光滑无釉的白砂底,没有旋痕。后仿器的胎体处理生硬而显得娇柔造作,砂底处常见清晰的旋纹。琢器的胎体一般分段横接而成,虽然制作精细,仔细观看仍然能看出衔接痕迹。清代所仿扁壶则采用对开模制,前后台模而成,因此在器身两侧可见或摸到拼缝痕迹。现代仿品的器身则没有横向的衔接痕。釉面上多橘皮纹是宣德青花瓷的突出特征,釉质肥厚细润,釉面多白中泛青,在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水绿色的积釉。有的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浊状。琢器的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见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别多乳浊现象。雍正时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橘皮纹过于规整,也不自然,现代仿器的釉色过深,釉层却薄,有的没有橘皮纹。关于欣赏,主要从款识与图案来说一下。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

2、吉言款: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3、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

4、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等。

5、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此外古代陶瓷款识,也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根据款识,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此外青花瓷图案也有好多种,1、狮子滚绣球: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

2、象驼宝瓶: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3、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4、连年有余:用爆竹,民间玩具等寓意年节的到来。“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这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

5、和气生福: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是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6、喜从天降:喜蛛,一种长脚的小蜘蛛。人们把喜蛛喻吉光。喜蛛落下象征“喜从天降”。

7、金鱼数尾 :金鱼,亦称“金鲫鱼”,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青花瓷作为我们中国的国粹之一,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一起去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参考过的资料:《青花瓷收藏鉴赏百科 》出版时间:2009-03-10 出版社:华龄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 》出版时间:2005-05-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第四篇:青花瓷演讲稿

鬼谷下山

元代青花瓷器,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她主要采用中西伯利亚地区进口的钴料。成品瓷器主要用于出口,存世量较元青花更多。宋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在宋朝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

青花瓷在元代走向了成熟,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观赏性大大提高。明

青花瓷在明朝的发展比较坎坷,在建国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器体形状,发色都相当好。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出现了瓷器发展空白期。

明末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清

青花瓷在清康熙年间达到了巅峰,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嘉庆年后走向了下坡路。光绪年间又再度中兴。瓷器的意味

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

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

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瓷器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首先,瓷器他就是中国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大家知道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就来源于瓷器的音译。足以见得瓷器对于中国文化的地位。其次,我们认为瓷器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大家可以发现在青花瓷身上的纹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青花瓷纹饰种类繁多,手法多样,题材丰富。在技法上可以看到中国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在题材上包括花鸟鱼虫,传奇故事,历史故事等等。

第五篇:青花瓷鉴赏

明清青花瓷鉴赏

唐莉

101301313 摘要: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更是到达了制造艺术工艺的顶峰。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其中南京博物馆中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关键词:青花瓷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青料

图案纹样

绪论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一、明清青花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二、明清青花不同时期的特点

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嘉靖的时间最长,早期青花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

明末天启时由于政治动荡,陶瓷业也萧条冷清。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康熙时间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等。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

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清朝后期朝后期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①

三、青花的实例分析

结合明清两朝不同时期的青花的装饰、用料特点。可大致总结为: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反映了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② 南京博物馆中藏有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香炉,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四季花卉纹瓷碗,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青花龙纹瓜棱形瓷盖罐,青花山水人物纹敞口尊和明朝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婴戏纹瓷碗,宣德缠枝莲纹盘,永乐一束莲等精美的青花瓷。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③:器高48cm、口径5.5cm、腹径28.5cm、底径16.5cm。,元末明初文物。由江西景德镇窑烧造。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腹部以较大的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中国历史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整器瓷胎质地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整器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通体所绘青花纹饰层次多样,其中上、下分别绘饰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很好地为腹部主体纹饰---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服务,使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瓶中所绘人物生动的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芭蕉、山石等补充显得错落有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宜人漂亮,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给人以爱不失手之感。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纵观整器的文化内涵,梅瓶的主体内容定格在“韩信”和“萧何”的形象上。韩信头束发髻、身着长袍、手持马缰,徘徊在河岸边,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思绪万千、犹豫不决,若登船渡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将随波而去;若勒马回头,虽有大将之才也无施展之处,是去是留,难做决定。他的马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意,低着头,无精打采地溜达着。再看河中,一叶轻舟缓缓飘来,向岸边靠拢,船头伫立着一位艄公,他手持木桨,在月光下打量着岸上的渡客,心里可能正在嘀咕着:“都三更半夜了,这位客官到底过不过河呢?”画面的另一边,萧何头戴的冠冕因急行而略显歪斜,须髯逆风飞扬。他深知,在楚汉战争的重要关头,只有留住韩信这位足智多谋的贤才,才能完成兴邦大业。整幅画面将萧何求贤若渴、策马狂奔、心急如焚的焦虑;韩信壮志未酬、犹豫不决的愁凝;艄公疑惑不解又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清代青花把莲纹瓷盘④。盘口外撇圆唇,平底矮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口沿内外双线青花弦纹,盘内青花双圈饰缠枝西番莲纹,外壁四周饰缠枝西番纹。足部削足露胎。有淡黄色护胎釉。足内籇书“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发色淡雅,有层次。“一把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青花瓷的主流纹饰,深受人们的喜爱。盘芯的把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芯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用料烧纸讲究,可以说代表着这一时期中国的光辉形象。

中国青花瓷收藏鉴赏全集(典藏版)2010年6月1日出版 作①者:张浦生 吉林出版社

②《现代快报》 2010年03月26日 作者: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③《国宝档案》 2011年0906期

④《常德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作者:王家年

下载说课稿-青花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稿-青花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 来源:作者:点击数:15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

    青花瓷赏析

    学 号 : 11110052 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鉴析宣德年间青花瓷 学班成 生姓名 级 绩 马杰 11 动漫 二班 2013 年 12 月 1 日 浅析 宣德年间青花瓷 摘要: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

    《青花瓷》教案

    教案 课题:青花瓷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画、 学生:蓝色彩笔、剪刀、铅笔、画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蓝色水笔画青花瓷瓶及纹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

    《青花瓷》教案设计

    青花瓷 选题背景: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作为我们教学的“真空”地带,常常忽略掉这个排在首页的极好素材。有些传统艺术不可否认地正在失去属于她的时代,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普......

    《青花瓷》教案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青花瓷》教学设计 嵩阳一小李亚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2.了解青花瓷器型与纹样的特......

    美术青花瓷

    大班艺术活动: 青花瓷一、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只用一种颜色装饰但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让人震撼。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播和传承,所以给孩子们......

    走进青花瓷

    《走进青花瓷》教学案例 沈滢 上学期第一课,有学生就关注了浙美版15册课本封面上的青花瓷,还兴奋地问我:“这是不是周杰伦歌里唱的青花瓷?”我想,学生既然对我们的“国瓷”感......

    美术:青花瓷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青花瓷盘”从欣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