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时间:2019-05-15 02: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第一篇: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摘要: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民主的思想和意识。李老师的语文民主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在其教育思想中,不仅突出了“民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民主”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民主 语文教学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在如饥似渴地读完后,我不禁为李老师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育独到的见解所感动和折服。也正因为他那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育独到的见解成就了他独特的语文民主教育风格。

一、突出了“民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开书的扉页,有几行文字特别醒目,那是李老师的一句名言:“惟有以培养独立人格、公民意识、创造能力为己任的民主教育,才能真正使亲爱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在这句精血诚聚而又豪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李老师那沉甸甸的民主意识的影子。他说:“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站在民主教育的高度走进学生的心灵,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对教育来说,缺少对学生的民主态度——具体说,离开了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和潜能的信任,离开了教育过程中精神与精神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任何教育都不是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而只能是‘伪教育’。由此可见,任何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教育思想的体现。如果我们认可柳斌同志所概括的素质教育的要义„„那么,我们似乎就可以这样说,民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他还说:“但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目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健康人格的铸造;但从长远来说,民主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语文教育面向未来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养分,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杜威曾认为民主主义“还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解释: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①陶行知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②既然民主“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在民主的“春天已来”之时,我们又怎能在语文课堂拒绝民主,被历史潮流所抛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语文课程(教材)如鲁迅、朱自清等民主主义作家的作品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民主养料,必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镇西老师认为“民主”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十分深刻而正确的。曾经有读者告诉李老师说,他发现李老师的文章和著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心灵。李老师回答道:“10年前的确如此。但最近两年10年以来,我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民主’。”如果说魏书生老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商量、商量、再商量,那么,李老师成功的法宝恐怕就是民主、民主、再民主了。

二、“民主”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民主,反映在教育领域,表现为老师应摒弃个人权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个性体验,以宽容的胸襟和发展的眼光接纳学生,以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李老师的语文课堂正是处处体现着这样民主的意识。

1、引入课堂教学,善于创设民主的氛围。

例如,由李老师执教并在四川省赛课中一举夺魁的那堂《孔乙己》是这样引入的: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众笑)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们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后,李老师先不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板书课题:《孔乙己》)

在这里,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他不以教师权威自居,允许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平等地对待学生,无不洋溢着李老师的民主意识。

又如,李老师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上课伊始:

李老师问学生们:“你们喜欢《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吗?”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他明确地说他不喜欢这篇文章。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面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了他:“同学们,虽然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于向大多数人说‘不’。这种不盲从多数,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

真正的民主应该蕴含着宽容精神,也就是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我们都知道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现代自由民主同时也强调“多数尊重少数”的原则。前者指的是在决策时应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后者指的是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也应允许其存在。伏尔泰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说得很好:“我坚绝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的权利。”由此看来,李老师是深谙此道的。

2、把提问的自由归还给了学生。

自由不等于民主,但没有自由就绝没有民主可言。所以,归还学生提问的自由也是民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

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生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小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提问意识。李镇西老师却几乎每上一堂语文课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执教《孔乙己》一文时,其中有这么一个环节:

教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

(学生独自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

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

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在执教《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李老师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

我停了片刻,又问道:“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王驰问:“‘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一位女同学问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不明白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当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李老师也并未丧失自己的主导地位,他总是善于相准时机,相信在学生提出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后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3、善于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李老师在执教《孔乙己》一文过程中,有一个很精彩的片断:

女生A: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教师:好,谁来帮她解答?

男生C:这是为了说明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女生B: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1919年”就可以大体推断出那是19世纪末发生的事。

教师:好,出现了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道理些啊?

众学生:后面一种意见有道理些。

教师:对,我也同意后面一种意见。在这里,作者主要还是为了交待时代背景。

即使学生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李老师也决不代庖,只是稍作点拨,然后还是与大家一起商讨解决问题。

这里仍以《孔乙己》一文为例吧。

男生E:老师,课文上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想问一问,什么叫“穿长衫的人”?

教师: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呀?

(学生思考)

教师:我提示一下,在这里,“穿长衫”表明什么?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的有些描写衣着的语句。女生C:我想是表明一种身份吧。说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有一点身份。

教师:为什么?

女生C:因为前面说“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这说明孔乙己不是干体力活的人。

4、帮助学生破除迷信和权威。

前文已有所述,这里想再举一例。我们依旧走进李老师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那堂课吧:

„„我有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

我刚一写完,学生就嚷起来了:“错了,错了!应该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老师您刚好写反!”

„„我很得意地说,“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并没有主次之分,当然就可以颠倒一下啦!‘烈日和暴雨’和‘暴雨和烈日’,都差不多嘛!”

“不对!”一位女同学似乎有些激动,她说着便站了起来:“题目取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后写的是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够随便颠倒呢?”

李老师故意设错,学生没有迷信老师权威,据理力争,给同学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5、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张扬和发挥

让我们来看一看李老师的学生给《孔乙己》一文拟的副标题吧:

“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无望的社会造就的无望的人”

这些副标题可不是出自教学参考书和老师之口呀!我至今仍然还记得李老师的学生在作文中写的那一段话:

“郭沫若无疑是我们故乡的骄傲,但是,作为他的家乡人和后辈,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脚下而仰视巨人,是没有出息的。一个只有勇于超越前人的民族才是有活力也是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今天我们对郭沫若最好的纪念,莫过于以郭沫若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总之,李镇西老师痴情地守望着语文民主教育,在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他成就了许多学生的希望与梦想。也正因此,他自己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殊荣: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全国十大杰出教师等等。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李老师所坚守的语文民主教育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9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②《陶行知文集》修订版,95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二篇: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

摘要: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民主的思想和意识。李老师的语文民主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在其教育思想中,不仅突出了“民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民主”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民主 语文教学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在如饥似渴地读完后,我不禁为李老师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育独到的见解所感动和折服。也正因为他那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对语文教育独到的见解成就了他独特的语文民主教育风格。

一、突出了“民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开书的扉页,有几行文字特别醒目,那是李老师的一句名言:“惟有以培养独立人格、公民意识、创造能力为己任的民主教育,才能真正使亲爱的祖国走向伟大的复兴,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在这句精血诚聚而又豪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李老师那沉甸甸的民主意识的影子。他说:“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站在民主教育的高度走进学生的心灵,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对教育来说,缺少对学生的民主态度——具体说,离开了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和潜能的信任,离开了教育过程中精神与精神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任何教育都不是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而只能是‘伪教育’。由此可见,任何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过是民主教育思想的体现。如果我们认可柳斌同志所概括的素质教育的要义„„那么,我们似乎就可以这样说,民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他还说:“但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目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健康人格的铸造;但从长远来说,民主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语文教育面向未来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养分,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渗透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杜威曾认为民主主义“还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解释: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①陶行知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②既然民主“是一种共同交

流经验的方式”,在民主的“春天已来”之时,我们又怎能在语文课堂拒绝民主,被历史潮流所抛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语文课程(教材)如鲁迅、朱自清等民主主义作家的作品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民主养料,必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镇西老师认为“民主”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十分深刻而正确的。曾经有读者告诉李老师说,他发现李老师的文章和著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心灵。李老师回答道:“10年前的确如此。但最近两年10年以来,我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民主’。”如果说魏书生老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商量、商量、再商量,那么,李老师成功的法宝恐怕就是民主、民主、再民主了。

二、“民主”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民主,反映在教育领域,表现为老师应摒弃个人权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个性体验,以宽容的胸襟和发展的眼光接纳学生,以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心态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李老师的语文课堂正是处处体现着这样民主的意识。

1、引入课堂教学,善于创设民主的氛围。

例如,由李老师执教并在四川省赛课中一举夺魁的那堂《孔乙己》是这样引入的: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众笑)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们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后,李老师先不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板书课题:《孔乙己》)

在这里,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他不以教师权威自居,允许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平等地对待学生,无不洋溢着李老师的民主意识。

又如,李老师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上课伊始:

李老师问学生们:“你们喜欢《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吗?”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

里面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了他:“同学们,虽然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于向大多数人说‘不’。这种不盲从多数,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

真正的民主应该蕴含着宽容精神,也就是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我们都知道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现代自由民主同时也强调“多数尊重少数”的原则。前者指的是在决策时应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后者指的是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也应允许其存在。伏尔泰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说得很好:“我坚绝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的权利。”由此看来,李老师是深谙此道的。

2、把提问的自由归还给了学生。

自由不等于民主,但没有自由就绝没有民主可言。所以,归还学生提问的自由也是民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

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生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小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提问意识。李镇西老师却几乎每上一堂语文课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执教《孔乙己》一文时,其中有这么一个环节:

教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

(学生独自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

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

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在执教《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李老师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

我停了片刻,又问道:“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王驰问:“‘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

一位女同学问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不明白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当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李老师也并未丧失自己的主导地位,他总是善于相准时机,相信在学生提出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后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3、善于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李老师在执教《孔乙己》一文过程中,有一个很精彩的片断:

女生A: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教师:好,谁来帮她解答?

男生C:这是为了说明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女生B: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1919年”就可以大体推断出那是19世纪末发生的事。

教师:好,出现了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道理些啊?

众学生:后面一种意见有道理些。

教师:对,我也同意后面一种意见。在这里,作者主要还是为了交待时代背景。

即使学生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李老师也决不代庖,只是稍作点拨,然后还是与大家一起商讨解决问题。

这里仍以《孔乙己》一文为例吧。

男生E:老师,课文上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想问一问,什么叫“穿长衫的人”?

教师: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呀?

(学生思考)

教师:我提示一下,在这里,“穿长衫”表明什么?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的有些描写衣着的语句。

女生C:我想是表明一种身份吧。说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有一点身份。

教师:为什么?

女生C:因为前面说“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这说明孔乙己不是干体力活的人。

4、帮助学生破除迷信和权威。

前文已有所述,这里想再举一例。我们依旧走进李老师执教《在烈日和暴雨下》那堂课吧:

„„我有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

我刚一写完,学生就嚷起来了:“错了,错了!应该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老师您刚好写反!”

„„我很得意地说,“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并没有主次之分,当然就可以颠倒一下啦!‘烈日和暴雨’和‘暴雨和烈日’,都差不多嘛!”

“不对!”一位女同学似乎有些激动,她说着便站了起来:“题目取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后写的是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够随便颠倒呢?”

李老师故意设错,学生没有迷信老师权威,据理力争,给同学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5、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张扬和发挥

让我们来看一看李老师的学生给《孔乙己》一文拟的副标题吧:

“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无望的社会造就的无望的人”

这些副标题可不是出自教学参考书和老师之口呀!我至今仍然还记得李老师的学生在作文中写的那一段话:

“郭沫若无疑是我们故乡的骄傲,但是,作为他的家乡人和后辈,一味拜倒在郭沫若的脚下而仰视巨人,是没有出

以郭沫若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超越郭沫若!”

总之,李镇西老师痴情地守望着语文民主教育,在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他成就了许多学生的希望与梦想。也正因此,他自己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殊荣: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全国十大杰出教师等等。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李老师所坚守的语文民主教育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9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②《陶行知文集》修订版,95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三篇: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位博学睿智的朋友谈话,的确如此。近期我细心品读了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从中获得了许多以前不曾领悟的真谛。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需要民主教育,民主教育则需要千千万万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来推动它的进程,这本书还让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在教育岗位上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满意的教师。李镇西所推崇的“民主教育”和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尊重学生 待生如友”的内涵是吻合的。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孩子平等交往,把爱的雨露公平地洒向每一朵鲜花。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平等、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等等理念,都是民主精神的鲜明体现。

李镇西老师所归纳的民主教育具有以上的内涵和特征。而这些内涵和特征对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帮助甚大。使我知道了要教好书,首先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关系。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是前提。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在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管学生感受如何,也不管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谩骂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老师,对老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都讲给同学和伙伴听,而从不敢向老师倾诉。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一方面老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先进生和后进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老师绝不能挖苦、训斥和打骂、体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并要珍惜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和敬爱,充分利用其与学生加强沟通。同时不要忘记理解学生。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学生最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老师对学生只有抱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民主教育是倡导宽容的教育;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与众不同……作为教师在充满宽容的课堂上,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处,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更应该学会如何宽以待人。

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希望得到表扬肯定;犯错误时,内心感到内疚总希望得到谅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便是一个犯错误过程,在错误中成长需要教师宽容,需要一个答错的空间,无论学生由于何种原因犯错,宽容是必不可少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一些经验,使我更自信地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总之,民主教育是尊重学生人格,学会宽容学生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试,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发展的教育。

第四篇:读《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有感

保安中学陈丽勤

最近,我浏览了李镇西著写的《民主与教育》,这本书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民主教育这个现代教育理念。读了之后,我体会颇深:

民主教育的前提是民主的教师。民主的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的心灵。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

(一)爱心。“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师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二)虚心。教师除了要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外,还要让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1、对于学生的过错,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学生正是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老师要原谅学生的过错,动不动就翻老帐,会很伤学生幼稚的心的,学生怎么会虚心接受你的批评呢?

2、指出错处,肯定优点。当老师批评学生时,也应同时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让学生知道他在老师的眼中也有优点,老师批评他,是希望他变得更好。

3、稍有改进,及时鼓励。让学生明白,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老师的批评,做对了同样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而讨厌他,而是希望他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三)宽容。要有充满宽容的教育,最根本的是个性的宽容。

1、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的教

学方法,更主要的是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比如体罚与变相体罚。

2、宽容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的与众不同,至少我们应该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教师要懂得学生,懂得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善于发现并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甚至应该鼓励学生和老师不一样: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论。

(四)与学生共甘苦,一起成长。民主的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新时代的民主教师。

2013年6月29日

第五篇: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英语教研室 刘昊

E-mail: 电话:7338872

很幸运参加了我校教科处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在此期间研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收获颇多!大学毕业以后,很庆幸自己成了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真正让人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从教7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在学校展开的读书活动中也通过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以及收看了李镇西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专家讲座录像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教师的快乐感,源自学生。

从古到今的每位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在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地示范朗读,我的流利的英语口语,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和高大,源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地为学生做一点小事来树立自己的示范榜样。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我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在我们班级里单亲家庭的学生比较多。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单方因为疾病早年去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地有一点点自卑或者是自闭,不愿意和人过多交往。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也没有很多值得去倾诉的对象。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作为班主任的我很难从别的同学那里获取他们内心世界的信息,更谈不上针对性地给他们关心和照顾了。给予这样的目的,我开始从侧面入手:先从生活中和学习上照顾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和集体里,慢慢消除对外界的防范。时间久了我再和他们谈心交流的时候,他们开始信任我,有一些同学开始一点点倾诉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天天和学生谈心交流,我终于赢得了所有同学的信任。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

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并结合李镇西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师德和班主任工作讲座,感受和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愿我们和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能够尽情地舞出人生的精彩!

下载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守望语文民主教育———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

    读《民主与教育》一书有感人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透过小小的方块字去......

    读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有感

    读《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有感 蒋仁平 在今年春季,我阅读了《魏书生民主与教育》,我们可以先看看魏书生是怎么操作差生的。当时担任主任的他,急于想调查清楚差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读民主与教育心得

    亲近学生,铸造师魂 ——又读《民主与教育》心得体会 洋北第四小学李修祥 李镇西,男,四川乐山人,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

    读书笔记(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有感)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有感 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题记 魏书生的教学成果令人叹服:他担任学校领导,他......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有感(含五篇)

    读《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有感 先烈东小学田娇玲课余常翻阅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读完收获颇丰,感慨多多,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竟然在今......

    民主教育

    读《教育哲学》的“民主与教育”有感 石中英在《教育哲学》书中,以理性之笔娓娓道来诸多哲学论题,使教育实践与教育哲学的关系,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地清晰开来。教育哲学从理论上......

    读《守望教育》有感

    读《守望教育》有感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

    读《守望教育》有感

    读《守望教育---教师节三十周年纪念版》有感 云亭中学 高海江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