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宋诗词研究教学大纲马东瑶
唐宋诗词研究教学大纲(马东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唐宋诗词文体之发展流变及重要诗人、词人的创作特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唐宋诗概论:“诗分唐宋”学时1 主要内容:
唐诗与宋诗是两种诗歌审美类型,具有不同特征。一般来说,唐诗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以筋骨思理取胜。
唐诗与宋诗既判然有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宋诗既继承唐诗,又自辟新路。唐诗与宋诗并非仅为时代之别,还与审美主体的体格性分有关。教学要求:
了解唐诗与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唐诗与宋诗的不同和联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钱钟书“诗分唐宋”之论?
(二)第一章:王孟与盛唐山水田园诗学时2 主要内容: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盛唐之后,田园诗和山水诗获得融合的机会。
盛唐田园诗人把审美目光更多地投向隐居环境的外在美,注意到在陶诗中尚未被充分表现过的田园意趣。
盛唐田园诗追求平和宁静和优雅高尚的审美趣味。盛唐诗人吸收和融合二谢写山水诗的经验,进一步把意象提炼到具有最高概括力的程度,使盛唐山水诗形成了富有韵外之致的特色和清空简远的意境。王维:“诗中有画”与超越绘画。
孟浩然的“有我之境”与王维的“无我之境”。教学要求: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起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思考、讨论:
苏轼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评价是否恰当?
(三)第二章:岑参与盛唐边塞诗学时2 主要内容:
唐代是一个重视武功的朝代,士人很有到边塞去建功立业的豪情,于是诗歌得以离开宫廷的狭小圈子,走向关山和塞漠,边塞诗由此兴起。盛唐边塞诗: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出塞》、《从军行》,壮观景象中兼具豪放与悲凉之情,并体现人文关怀。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岑参。诗歌昂扬热烈、奇逸挺拔,体现典型的盛唐风采。与高适诗有截然不同的特色。教学要求: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岑参诗的艺术特色。岑参诗与高适诗的区别。思考、讨论:
岑参边塞诗有何超越之处?
郑振铎称岑参为“开天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如何理解这一评价?
(四)第三章:李白与盛唐文化学时2 主要内容:
李白是盛唐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盛唐文化培养出他独立不羁、傲视权贵的人格特点。这使他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典范。
李白诗兼具“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形成雄阔而又飘逸的风格。李白诗常具有雄壮奔放之美,描写抒情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意象的跳跃性特征。李白诗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白最擅长体现乐府风调的杂言体诗和绝句。这两种诗都不受格律的束缚,都受到清新明快、流畅自然的乐府民歌风调的影响,而这样的体式也最能表现李白洒脱不羁、飘逸不群的才性特色。教学要求:
李白与盛唐文化的关系。李白乐府与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的关系。思考、讨论:
李白诗歌的典型意象与内涵。
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集大成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第四章:杜甫与安史之乱学时2 主要内容:
杜甫的儒家人格精神与典范意义。
杜甫“诗史”的特征。不仅仅是用诗的形式实录的史,而是以史实为背景观照人生的诗,由此反映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杜甫用诗笔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人的命运,更反映了动荡时代中的人的心灵与丰富情感。
杜甫的拗体诗极具特色。不仅以新鲜而恰当的形式 表达了他当时抑郁不平的思想情感,也下启黄庭坚等诗人。教学要求:
杜甫作为儒家文人典范的特点。杜甫新乐府创作的特点。杜甫拗体诗的特点与成因。思考、讨论: 杜甫的“集大成”与李白有何不同?
杜甫是如何下启中晚唐及宋诗创作的?
(六)第五章:李贺与中唐新变学时2 主要内容:
“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诗歌的新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元白诗歌的走向通俗平易,一是韩孟诗派的走向险怪,其中李贺是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而又极有自己的特色。
李贺诗主要表现神仙、鬼怪和梦幻三大超自然的境界,对于这些境界的描写寄托着他的理想、反映着他的焦虑、以及他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等。
李贺的诗超越了功利主义的道德意蕴,他对诗风的变革是立足于诗歌本位的。李贺的鬼诗。
李贺诗的颜色光影运用。教学要求:
中唐诗歌的新变体现在哪些方面。李贺诗歌的特点。思考、讨论:
李贺诗的艺术独创性。
李贺的想象力与李白、韩愈有何不同?
(七)第六章:小李杜与晚唐特色学时2 主要内容:
晚唐朝政腐败、党争激烈,文人找不到出路,要么创作以史鉴今的咏史诗,要么沉醉于温柔乡中写作艳丽的爱情诗。晚唐诗人的代表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有着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诗歌既具理性的反思,又有浓郁的诗意。
李商隐:亦以咏史诗著称,而风格与杜牧截然不同。往往用严整的七律,构思精巧,使事精当,对仗工整。无题诗极有特色。用富艳精工的语辞来写迷离微妙的心境情感意绪,体现典型的义山体风格,也是晚唐诗的重要风格,并且和晚唐的词相通。
李商隐弥补了元白、韩孟缺乏含蓄情韵和不够凝炼之弊。他把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迷惘的主观意绪,通过朦胧凄艳的诗歌意境传达出来,对后世影响甚深。教学要求:
杜牧诗歌的特点。
李商隐咏史诗和无题诗的特点。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
试比较李商隐诗与李贺诗的异同。
(八)第七章:欧阳修与宋调的形成学时2 主要内容:
欧阳修领导的庆历诗歌革新确立了宋调的基本特征,而诗歌革新是庆历新政在文学上的反映,与当时政治思想学术的变革有关。欧阳修重新思考了文与道的关系、意与辞的关系,从而促进了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
欧阳修体现出当时新型文人或士大夫的特点:政事、学问、文章都很出色。关注现实,关心百事;多才多艺;具有通达的人生态度及文化人的生活品味和趣味。诗歌也因此体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性。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宋调的很多典型特征,如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等。其诗以情韵悠长著称,同时又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反思色彩,反映出学者型诗人的见识。
教学要求:
欧阳修在北宋诗歌革新中的作用。欧阳修诗歌的特点。思考、讨论:
欧阳修是如何领导北宋诗歌革新获得成功的?
(九)第八章: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学时2 主要内容:
王安石是从庆历诗坛到元祐诗坛的重要过渡性诗人,并下启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他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了宋调的许多典型特征。意象的人文化。用典的特色。理趣诗与翻案诗。
“半山体”的“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教学要求:
王安石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王安石诗所体现的“宋调”特征。“半山体”的特色。思考、讨论:
王安石“半山体”诗是复归唐风还是凸显宋调? “半山体”与“王荆公体”是否内涵相同?
(十)第九章:苏轼与宋代文化学时2 主要内容: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而苏轼是宋代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他在思想学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又无不影响到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总能从困境中获得超越,与他出入儒释道三家,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顿有关。他的诗歌体现着这些特点。
苏轼 善于从普通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中开掘诗材、发现新意妙理,使诗歌充满生动活泼的奇趣和耐人寻味的理趣。苏轼的才识学养,既普遍地体现在观物态度和诗思哲理中,更集中体现在诗歌的使事用典和次韵等方面。苏轼之所以是宋诗的代表,在于他进一步发扬了宋诗的典型风格,将之发展到醇熟的境地,同时又在其中体现着他个人的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坡体”。教学要求:
苏轼与宋代文化的关系。苏轼诗的理趣。“东坡体”的特点。思考、讨论:
苏轼诗是如何体现“宋调”最高成就的? 如何看待苏轼的次韵诗?
(十一)第十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学时2 主要内容:
黄庭坚与苏轼一样,是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诗歌创作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山谷体”。
黄庭坚诗的题材范围不算广泛,但是特点非常鲜明。他注重对个人精神境界的开掘与表现,从而典型地体现了北宋文人的精神世界。
黄庭坚对于题材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他能够在常见的题材中发掘出新意,表达其不同流俗的艺术感受。往往具有 人文色彩浓郁的特点,同时用他个性化的感受和观照方式挖掘出诗歌的独特意义。
黄庭坚善于押险韵、作拗律。这与他字法、句法上的出新一样,都是为了凸显所要表现的对象,营造最能体现主体风神的独特意境。
黄庭坚之诗讲求技巧,有法可学,同时他在儒学、禅学等方面的造诣以及注重精神追求、品格修养的特点都引起了很多诗人的共鸣,从而在诗坛影响深远,形成著名的江西诗派。教学要求:
“山谷体”的特点。
江西诗派是如何形成的。思考、讨论:
黄庭坚的拗体诗与杜甫的有何不同? 江西诗派为何能成为宋代最大的诗派?
(十二)第十一章:陆游的诗歌世界学时2 主要内容:
陆游爱国诗的特点。如乐府诗、纪梦诗等。
陆游的农村诗。内容丰富,既有对农民饥寒、凄苦生活的描写,表现其悲悯的士大夫情怀,也在对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回归本根的精神愉悦。陆游的爱情诗。宋人很少在诗中表现爱情,陆游怀念前妻唐氏的一批情深意重的诗歌由此显得弥足珍贵。
陆游七律成就很高。常常在精整的对偶中暗含着丰富变化,成为整首作品的警策之句;而好的作品既有词意俱佳的精妙对偶,又能与全诗浑融一体,相互辉映。教学要求:
陆游乐府诗的特点。陆游七律的特色与成就。思考、讨论:
宋人为什么很少写作爱情诗?
陆游的诗歌艺术成就如何体现南宋诗的“中兴”?
(十三)第十二章:杨万里与南宋“新体”学时2 主要内容:
陈与义与杨万里的诗皆被称为南渡以后的“新体”诗,亦即严羽《沧浪诗话》所列“陈简斋体”与“杨诚斋体”。“简斋体”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得时代风云之助,表现家国变乱,而“诚斋体”的最大特色不在反映现实,而在诗歌艺术本身。
“诚斋体”主要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知觉情感的诗化的自然世界。
“诚斋体”最典型地体现了“活法”论的精神。
杨万里特别擅长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动态,擅长表现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景象。往往想象丰富新颖,语言自然活泼、幽默风趣。教学要求:
“诚斋体”的特色。
“诚斋体”是如何体现“活法”精神的。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杨万里“以学人而入诗派”?
“诚斋体”的描写自然风物与王维、王安石诗有何不同?
(十四)第十三章:唐宋词概论学时1 主要内容: 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就建立了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中国音乐可分为雅乐、清乐、燕乐三个阶段,词是隋唐时期燕乐繁盛的结果。
词调来源广泛,有来自民间和外域的,有创自教坊、大晟府等官方音乐机构的,也有很多是乐工、歌伎、词人的自度曲。
分词调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并以引、近为中调,慢曲为长调,这是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令、引、近、慢各有不同的节奏和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音乐而不在于文辞。
当曲子词兴起并盛行于民间之时,原本有着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向着多种可能的方向发展,而文人的参与使它基本定型为一种新的抒情独唱歌曲。教学要求: 词的缘起。词的基本特征。
民间词与文人词的关系。思考、讨论:
词与音乐有何关系?
(十五)第十四章:李煜学时2 主要内容:
王国维称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指出了李煜词自写心声的特点,但这一变化并非突现于李煜身上,而是在韦庄、冯延巳、李璟等人的创作中都已有所体现。
李煜词或是直接表现家国之痛,以毫不掩饰、率真沉挚的情感而打动人心,或是用更具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人类具有普通意义的情感、感受,从而激起广泛的共鸣。李煜词总是冲口而出、不加雕饰,读来明白如话,说明早期文人词还留存着民间词天真、清新、自然的特点,但又远比民间词雅致。教学要求: 理解“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李煜词的特点。思考、讨论:
李煜词如何体现五代词的最高成就?
(十六)第十五章:柳永学时2 主要内容:
柳永是浪迹于市井的下层文人,流连坊曲累及了他的仕途,却成就了他的词名。首先在于促使他写出生动的俗词。其次,柳永俗词成为金元曲子之滥觞。第三,促进了柳永对于慢词的开拓。柳永的慢词写作受到骈文和赋的影响。柳永又有“不减唐人高处”的文人雅词。教学要求:
柳永俗词的特色。
柳永慢词的艺术成就。思考、讨论:
柳永是如何进行词体变革并取得成功的?
(十七)第十六章:二晏词学时2 主要内容: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沿着“诗客曲子词”的道路,擅写高雅小令;由于二人身世经历的不同,词风也大有区别。
晏殊一生为“太平宰相”,过着优游闲适的生活,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其词多写文人士夫关于春去秋来、流年似水的淡淡闲愁。
晏几道早年为贵介公子,后为落拓文人,总是蜷缩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中,在对往日繁华生活的追忆和梦境的想象中寻求慰藉,其词特色也正由此形成。小晏词主要写爱情,这是他心灵的避难所,同时寄寓他的人生之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曾出现于诗与词中,但效果大不相同,由此可思考词境与诗境之不同。教学要求:
大晏词所代表的“诗客曲子词”的特色。小晏词的特色。思考、讨论:
词境与诗境有何不同?
(十八)第十七章:苏轼学时2 主要内容:
苏轼对词的变革比柳永更为巨大,与他引入诗的表现方式有很大关系。
苏轼一方面革新词体,扩大词境,另一方面又维护和保持词的特点,从而创造了古近体诗所未能创造的独特词境。苏轼是 以诗词一体的观念,通过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同时又严守诗词疆界,使词成为一种与诗歌并尊的、同时又具有独立性的文学形式。
苏轼即使是写作传统的婉约词,也大多在清婉雅丽的风格中融入自己的独特巧思,不同于酒筵歌会之词的香艳缠绵。教学要求 :
苏轼词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苏轼词的特色。
苏轼词与音乐的关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苏轼的“以诗为词”?
以《蝶恋花》为例分析苏轼婉约词的特色。
(十九)第十八章:秦观学时2 主要内容:
秦观在苏轼开创了词的新风尚之后,坚守词的本色,使词的幽约柔婉的传统路数继续向前发展。
常常用传统的婉约之词、婉转之情来写文人士大夫的心情意绪。“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其词 具有 细腻、惆怅、感伤、深婉多情的特点。教学要求: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秦观词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秦观的词风是否对其诗风有影响?如何理解其“女郎诗”?
(二十)第十九章:李清照学时2 主要内容:
“易安体”的特征:其一“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其二善于用典。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成就在于深刻表现了家国之悲。
李清照词的成就,除了艺术表现上的独出心裁,还在于她以女性之身,却有着士大夫的风范、见识和格调。既有“闺中秀”,又有“林下风”,将这两种气质完美融合在传统词的写作中,就使传统焕发出新意,形成其词的独特风貌。教学要求:
“易安体”的特点。
李清照慢词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学观。思考、讨论: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对其创作是否有影响? 李清照是否在创作中实践了其词学观?
(二十一)第二十章:辛弃疾学时2 主要内容:
辛弃疾以武将身份而知名于词坛,其词具有真正的豪情逸兴。
辛弃疾又具有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的学者气质,这使其词豪放而不流于粗豪。辛弃疾词以立意深远、感情深沉、风格沉雄的爱国词最具代表性,但其创作还有着广泛的题材内容,如寄托深远的婉约词、爱情词,清新活泼的农村词,以及诙谐幽默的俳谐词。这些俳谐词常常别有深意,作者以此排遣不得志的失意和苦闷;也有主要体现艺术上的创新性的,表现出词的戏剧性特征。教学要求:
辛弃疾词的豪放特色。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俳谐词的艺术创新。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的戏剧性特征?
(二十二)第二十一章:姜夔学时2 主要内容: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以“清空骚雅”为特色,与吴文英的“密丽质实”形成鲜明对照。姜夔追求典雅的词风,这既与其自身的创作观念有关,也与当时普遍崇雅黜俗的文化和文学的观念有关。
姜夔词具有“援江西诗法入词”的特色。
姜夔精通音律,常常自创词调。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有 17 首词旁附自度曲,不仅注明了宫调,还有详细的乐谱。这是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惟一完整的宋词乐谱,在词史和音乐史上都有极重要的价值。教学要求:
姜夔词的风格特色。姜夔词与诗的关系。姜夔词与音乐的关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姜夔的“援江西诗法入词”?举例分析。如何看待胡适称姜夔词为“词匠之词”的评价?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陈贻焮:《唐诗论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梅祖麟、高友工:《唐诗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林庚:《唐诗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斯蒂芬·欧文:《初唐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斯蒂芬·欧文:《盛唐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蒋寅:《大历诗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查屏球:《唐学与唐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王水照:《王水照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张鸣:《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杨海明:《唐宋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第二篇:1唐宋诗词研究重点
1唐宋诗词研究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和视角,这些方法和视角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有文学社会学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民俗、文学与女性、文学与生态视角、文学与
艺术视角,有作家视角、风格与流派、量化分析,有作品视角、意象研究、选本研究、语言
形式研究等。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或者美国文论家阿伯拉姆斯的文学四个维
度。这样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唐宋诗词,更全面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2.请谈谈是哪些因素使得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成为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有六个要点:
1.编者是为“世俗儿童就学”而编“家塾课本”才选唐诗的。目的既不相同,又没有固定的成见,这样就能选入不同风格流派诗人的作品,和其他唐诗选本相比较,显得丰富多彩。
2.所选的作品大都明白易解,又多是脍炙人口之作,这就易于为群众接受,引起他们阅读、欣赏的兴趣。
3.古今诗体兼收,诗体比较完备。
4.题材较为广泛、匀称,没有单调琐屑的弊端。
5.入选的诗人主要是大家、名家,和一些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定影响的诗人。这样,重点
突出,主次分明;同时并不是特别推重盛唐而忽视初唐、中唐、晚唐。
6.入选诗篇教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诗味。
3.如果要你选编一部唐宋诗词选本,你有什么想法,请将你的构想用编写说明的形式写出来。
可以从选本的目的和宗旨、备选的作品数、选中的作品数、选本与其他选本的关系、选本的编排体例等五个方面着手去回答.4你如何看待地域研究视角在唐宋诗词研究中的使用?
中国文学的发展既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也具有地域性。中国文化从产生开始,就和地
域紧密相关。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同类文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一代文学
风格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的影响等等方面都是地域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地域与文
学流派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有许多是地域流派或是以地域命名的流派。地域性是文学丰富性的直接表现,也是文学创新的内在契机,它一方面丰富着中国文学的样式、内容和风格,另一
方面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着营养元素,构成文学发展变化的新质,使得中国文学一直呈
现出勃勃的生机。
4.你如何看待量化分析方法在唐宋诗词研究中的使用?
计量分析就是通过对数据之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考察研究对象之内
部构成、所占比重、时空分布、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明晰的整体定位和价值评判。
通过计量分析,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客观化、精确化、科学化,可以最大限度
地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某些不足。现代学术研究较之古代有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广度、深
度、视角、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要改变重证据、轻数据的弊病,可以从提高量化分析的意
识入手。当然,每一种方法也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足,量化分析的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将活生
生的文学作品当成是一堆死的数据。
第三篇:唐宋诗词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首开论诗绝句这一新形式的是杜甫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是用旧题写的乐府新曲。
3.韩愈《调张籍》诗称:“__________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晚唐__________的绝句与盛唐的王昌龄、李白并称三大家。
5.《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6.“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和__________.7.盛唐之后,能继承边塞诗派传统的,大约只有大历时期的__________了。他的代表作是《夜上受降城闻笛》。
8.被韩愈称为“横空盘硬语”的诗人是__________.9.诗风瑰诡,被后人称为“长吉体”。其中“长吉”是诗人__________的字。
10.《唐诗别裁集》的编者是清人__________.11.佛教对唐诗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区别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__________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12.进士所试的诗作,无一例外,都是__________的形式,限定十二句。
13.初唐诗人__________的论诗之说,主要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自王维的《__________》诗。
1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
A.韦穀 B.殷璠王昌龄 D.韦庄
2.《直斋书录解题》的编者是()。
A.晁公武 B.宋祁 C.陈振孙 D.欧阳修
3.清代人注杜甫诗,名著颇多,其中《读杜心解》的编注者是()。
A.仇兆鳌 B.杨伦 C.钱谦益 D.浦起龙
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B.卢照邻《长安古意》
C.骆宾王《在狱咏蝉》 D.王绩《野望》
5.唐代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
A.王维 B.白居易 C.贾岛 D.柳宗元
6.唐代统治者衡量省试诗的标准,乃是()。
A.汉魏风骨 B.风雅兴寄 C.齐梁体格 D.现实主义
7.《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A.皎然 B.司空图 C.王昌龄 D.杜甫 8.“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宋人()论诗所推崇的境界。A.苏轼 B.欧阳修 C.司空图 D.严羽 9.“沈宋”是()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A.高祖时期 B.太宗时期 C.武后时期 D.玄宗时期
10.白居易字乐天,号()。
A.香山居士 B.白云居士 C.江湖散人 D.青莲居士
11.生活在盛唐和中唐之际的诗僧(),是清淡风格的代表。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A.寒山 B.皎然 C.贯休 D.灵澈
12.杜甫在()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A.黄巢起义 B.永贞革新 C.安史之乱 D.建中之难
13.王安石编辑的《唐百家诗选》,主要取资于()。
A.唐诗别裁集 B.唐人行卷 C.唐诗品汇 D.唐代省试诗
14.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A.韦应物 B.柳宗元 C.孟浩然 D.刘长卿
15.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是()。
A.四言 B.五言 C.六言 D.七言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哪几种是唐人的自编诗文集?()
A.《白氏长庆集》 B.《元氏长庆集》 C.《樊川文集》
D.《李翰林集》 E.《韩昌黎集》
2.宋人的总集中,收录唐诗的有()。
A.《文苑英华》 B.《唐文粹》 C.《万首唐人绝句》
D.《乐府诗集》 E.《全唐诗》
3.当代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主要说法有()。
A.爱情说 B.同情说 C.讽喻说
D.双重主题说 E.自伤说
4.唐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哪些在客观上有利于诗歌繁荣的措施?()
A.儒释道并存 B.广开言路 C.制造党争
D.以诗赋取士 E.实行门阀制度
5.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唐诗分为()。
A.初唐体 B.盛唐体 C.大历体
D.元和体 E.晚唐体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试回答:
①您是怎样理解“人事几回伤往事”的?
②“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阅读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试回答:
①张丞相指谁?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3.解释《长安古意》、《使至塞上》、《燕歌行》三首诗题中的“古意”、“使”、“燕歌行”。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四杰体
2.大历十才子
3.《唐诗品汇》
六、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他们的主要代表韩愈、孟郊在创作上各有什么特色?
2.怎样认识和理解唐诗繁荣的内在原因?
3.为什么说李白是真正深得道教三昧、真正具有非凡的想象力的诗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宋时期的词,不仅具有抒情功能,还具备社交功能和()。
A.娱乐功能 B.表达功能
C.文学功能 D.记实功能
2.乐曲的“一均”,相当于词中的()。
A.一句 B.一片
C.一字 D.一韵
3.令、引、近、慢诸体,皆属于()。
A.大曲 B.法曲
C.曲破 D.杂曲
4.最早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的是明代人()。
A.汪莘 B.张綖
C.王世贞 D.陈廷焯
5.北宋前期继承南唐词风的词人主要有晏殊和()。
A.欧阳修 B.柳永
C.张先 D.范仲淹
6.下列词人中,善于融化唐诗、第一个以四声入词的是()。
A.周邦彦 B.李清照
C.吴文英 D.姜夔
7.姜夔用以改造晚唐以来软媚词风的方法是()。
A.以文为词 B.以西昆体诗风入词
C.以论为词 D.以江西诗风入词
8.下列词集中,被看作是南宋遗民词人咏物专集的是()。
A.《乐府补题》 B.《绝妙好词》
C.《中州乐府》 D.《阳春白雪》
9.下列宋人书录中,著录词籍最详细的是陈振孙的()。
A.《遂初堂书目》 B.《中兴馆阁书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崇文总目》
10.下列词作中,内容为金陵怀古的是()。
A.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B.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C.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二、填空题
(一)(每空1分,共10分)
1.文人填词风气渐开是在______唐时期。
2.词分两片的称为______调。
3.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______.4.柳永的生平可以______为界分为狭斜游荡和江湖羁旅两个阶段,词风亦有相应变化。
5.“端庄杂流丽,刚健含______”是苏轼自评其书的话,实可移用于其词。
6.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人比______”一句衬托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7.张炎批评吴文英词,如“______,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8.《四库全书总目》中将词籍分为五类,包括别集、总集、______、词谱和词韵。
9.史达祖《______》(过春社了)是一篇咏燕的名作。
10.辛弃疾《摸鱼儿》词结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______”,据说使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
三、填空题
(二)(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下列词籍的作者或编者。
(1)《淮海居士长短句》:______
(2)《花外集》:______
(3)《乐府雅词》:______
(4)《词林正韵》:______
2.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______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__
(3)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______
3.下列评论文字中出现的字号指的是哪位词人?
(1)“今代词手,惟秦
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陈师道《后山诗话》)其中“黄九”是指。
(2)“尧章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之长吉之韵”(黄升《绝妙词选》)其中“尧章”是指______.(3)“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公之上。”(王国维《人间词话》)其中“文山”是指______.四、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加横线的词语。(每词1分,共5分)
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2.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燕乐
2.减字
3.《花间集》
六、请指明下列词句的出处(作者、篇名),然后予以赏析。(每小题5分,共15分)
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词调与曲调之间的辩证关系。
2.如何看待苏轼的“以诗入词”?
八、将下面这首词加以分片、断句、标出韵位,并指明用的是平声韵还是仄声韵。(分片用∥号,断句一律用句号,并在韵位所在字下方标出△号。15分)
苏轼《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第四篇: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 1 主要内容:
• “散文”的定义
•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了解:(1)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了解:古文的特点、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4、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 陈子昂:(1)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2)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政治性、现实性 B、条理清晰、文辞雄辩 C、文风疏朴、不加藻饰
• 张说、张九龄、王维、李白与盛唐散文:(1)由《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王维的散文特色
(2)由《与韩荆州书》分析李白的散文特色 • 元结:阅读《新唐书·艺文志》中元结的散文创作,分析其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教学要求:
• 了解: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萌芽的事实 • 了解:初唐文风和盛唐散文的骈散分工
• 掌握:分析王维、李白的散文创作以及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重点、难点:
唐初至唐中叶韩柳发起古文运动前的散文发展概况;阅读分析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指导学生比较初盛唐的骈文与散文。
引导学生关注初盛唐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三)第二章韩愈、柳宗元和唐代古文运动学时 8 主要内容:
• 唐代古文运动(1)古文运动在唐发端的社会及文化背景(2)唐代古文运动理论: A、主张文道合一 B、强调作家的修养
C、反对因袭、主张独创。(3)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
(4)唐代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原因 • 韩愈:(1)生平思想:结合《韩愈评传》了解韩愈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进学解》、《师说》、《答李翊书》、《答尉迟生书》解读韩愈的散文理论:
A、闳中肆外
B、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C、强调“惟其是”
D、师其意,不师其辞
E、向民间新兴文学吸取营养(3)通过《祭十二郎文》、《毛颖传》、《原道》、《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等名作分析韩愈的艺术成就: A、人物个性的刻画
B、托物、托事的抒情、议论 C、议论文的形象化
D、妥帖、富于诗意的语言 • 柳宗元:(1)生平思想:结合《柳宗元评传》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报崔黯秀才书》、《报袁君陈秀才书》等文解读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A、倡导文学革新 B、文以明道
C、道要凭文辞而传
D、文以行为本,在先诚乎其中 E、语言畅达、语法完整(3)通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封建论》、《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名作分析柳宗元的艺术成就: A、议论文写作“校练名理”、“锋颖精密” B、擅长社会下层人物描写 C、托物言志的寓言
D、笔力独到的山水游记 教学要求:
• 了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 • 掌握: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 应用:韩愈的散文理论及其在文体革新方面的贡献
• 应用:柳宗元游记和寓言在中国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分析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从内容可分论说、记叙、抒情、应用四类,每一类的代表作品;艺术上追求推陈出新,彻底摆脱骈文的束缚,并且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分析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其作品可分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四类。他将寓言从一种文学手段发展成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成为讽刺文学的重要体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富有诗情画意,既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同时又寄寓自己的个性,成就极高。
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三点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唐代古文运动的遗憾:(1)、思想上给古文套上了无形的枷锁。(2)、消极因素在于贬低以追求美为宗旨的文学的价值。3、唐代古文运动对后代散文的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在台湾引起很大争论的“谤韩案” 可组织学生对韩愈、柳宗元的部分著名散文(如 《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布置关于赏析韩愈或柳宗元散文的小论文。注意对学术前沿研究概况的介绍。
(四)第三章中晚唐散文的衰落学时 3 主要内容: • 中唐散文:(1)中唐前期散文(2)韩派作家:欧阳詹、李观、李翱等(3)刘禹锡、白居易及其《与元微之书》、元稹 2、晚唐散文:(1)杜牧及其《阿房宫赋》、孙樵与晚唐散文(2)唐末小品文、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要求:
• 了解:中唐前期散文作者数量众多,但成就不及韩柳的原因 •
了解: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 掌握:风格各异的韩派作家在古文运动中的理论实践与创作实践 • 掌握:杜牧和孙樵在晚唐散文走向低潮时的创作与成就
• 掌握:皮日休、陆龟蒙及唐末小品文作为唐代散文发展支流的生存情况 重点、难点:
中唐前期几个主要散文家的创作;中唐散文成就不大的原因;以及晚唐散文走向低潮的原因。这三个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简述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唐末小品文的成就。2、简述“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的散文理论与成就。
(五)第四章北宋初期散文的复兴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初年的形势主义文风 • 西昆派的出现与王禹偁、穆修 • 柳开、石介与文学复古 教学要求:
• 了解:北宋初期古文运动重新崛起的原因 • 了解:当时文人对西昆体的态度
• 掌握:王禹偁、穆修的创作实践及对五代体的变更 • 掌握: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 重点、难点:
王禹偁、穆修对五代体的变更以及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 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注重教学的系统性,紧扣唐宋文学承上启下的特点。并且尽量援用前沿学术成果,充实课堂教学。
(六)第五章欧阳修学时 3 主要内容:
• 欧阳修的生平与文学活动:结合欧阳修传记及中国文学史等资料了解其生平与文学活动
• 结合《昌黎先生文集》分析欧阳修散文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主张: • 文学不可脱离现实 • 写人要求“事信言文” • 对“骈文、西昆”持论公平• 主张“取其自然” • 结合《醉翁亭记》、《秋声赋》、《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文章分析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 •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 •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 • 用语纯熟、丰富多彩 教学要求:
• 了解:欧阳修生平、政治生涯与文学活动 • 掌握:欧阳修最主要的四点文学主张
• 应用: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难点:
结合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了解欧阳修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进而明确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这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1、“太学体”的产生与消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可以设计让学生就欧阳修的单篇著名散文如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进行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欧阳修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七)第六章曾巩、王安石与北宋中期散文学时 3 主要内容:
• 结合《曾巩集》等著作,了解曾巩生平及散文成就 •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
• 结合《临川先生文集》等书籍,掌握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 • 范仲淹、司马光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
• 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与散文成就
• 了解:北宋中期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散文创作 • 掌握:王安石生平与文学主张
•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安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北宋中期散文发展的概括;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对王安石著名散文的解读与赏析。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组织学生对曾巩、王安石的部分散文(如《留侯论》、《答司马谏议书》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1)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文的渗透。2)从后世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
(八)第七章苏轼学时 3 主要内容:
• 通过阅读《苏轼评传》了解其家世及生平
• 结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等材料了解苏轼的思想、政治倾向及文学活动 • 结合《答谢民师书》、《传神记》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理清苏轼的文学主张: • 以意为主、文尚实用 • 意能称物、言能尽意 • 妙在言外、巧于传神 • 文贵自然、反对艰深
• 结合《文与可画 筼筜谷偃竹记 》、《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文章分析苏轼的散文成就及其影响: • 文有实用、语必明达 • 远思宏远、论事明晰 • 说理抒情、文有诗味 • 写人写景、白描传神 • 语言明快、妙极自然 教学要求:
• 了解:苏轼生平及政治倾向
• 掌握:苏轼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独特的文学理论
• 应用:分析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风格特色等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轼各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从道学内涵的差异比较韩愈、欧阳修、苏轼散文风格的不同。• 结合《石钟山记》等著名散文分析苏轼“记”体散文的艺术成就。• 后世散文对苏轼散文的继承。
可让学生模仿苏轼或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写一篇小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苏轼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九)第八章苏洵、苏辙学时 2 主要内容:
• 苏洵、苏辙的生平
• 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 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教学要求:
• 了解:苏洵与苏辙的生平、思想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掌握苏洵与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引导学生对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进行比较赏析。
(十)第九章北宋后期及南宋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黄庭坚、秦观、李师道(2)李格非、晁补之、南宋前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宗泽、岳飞、胡铨——政治家之文(2)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文学家之文(3)朱熹、陈亮——学者之文、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文天祥(2)谢枋得、林景熙、结束语:总结并梳理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 了解: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北宋后期、南宋散文作家的创作情况 • 掌握:结合文学史了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的散文发展概况 • 掌握:再次理清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 应用:比较唐宋散文的异同——唐文:峭、曲、瘦; 宋文:平、直、肥
• 应用:明确唐宋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元明清散文创作的影响 重点、难点:
北宋后期至南宋末期的散文发展概况、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以及唐宋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简述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成就。• 简述朱熹的文论。
• 梳理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漆绪邦.中国散文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年
严可均、苑育新.全宋文.商务印书馆.1999 年 吕祖谦.宋文鉴.江苏书局.1886 年
葛晓音.唐宋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王水照.唐宋散文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 唐宋散文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 年 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 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中华书局.1985 年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汇评.齐鲁书社.1991 年
吴孟复.唐宋八大家概述.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年 冯中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 年 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 年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年 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 年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 年 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 年
苏洵、周振甫.苏洵散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苏辙.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 年
第五篇:唐宋诗词赏析
初识苏东坡还是从他那首《水调歌头》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像是在初中的课本里的,觉得这首词里有种很高远的境界,淡淡的愁里透出股人生的淡定。特别是那最后一句影响最深,记得当时还是好多流行歌曲里唱的。后来学了越来越多的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文,对他的生平也了解得越来越多,喜爱之情与日俱增。
我初中时很喜欢小说,高中时才开始看看散文,那是受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影响,觉得散文竟能写得如此之好。还记得高二暑假借了本余秋雨的散文精选集,晚上一个人在灯下读。窗外夜色如水,虫声唧唧,窗内拥灯夜读,在乡村的环境中有种无比的惬意,现在想来都是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当读到《苏东坡突围》时都是热泪盈眶,为他的命运悲不平,为他的旷达所激动。记得当时最后那段话,我读了又读,现在想来言犹在耳: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样评价他毫不为过,他以一种无人能及的大气环视周围的一切,在颠沛流离中不失人生的淡定。
林语堂曾言: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从苏东坡的一生经历看他的成就,就会对他有更深的认识。他少时高中进士,可谓才华横溢,踏入仕途后曾书《思治论》,体现文韬武略。但因政见不合,他屡次主动请求外放。在密州(应该是后来又贬到此地时吧),他写下拉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读到这首词时,有满怀的慷慨激昂。特别是最后那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我深深感受到那种豪情与壮志。苏东坡的才气是无人能比的,而这也使他被人嫉,最终因“乌台私案”而贬官黄州,也正是在那里,他叹了口气,道出了:人生识字忧患始。但也是从那里起,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向老庄和佛禅寻求解脱,也是在那里,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楚地记得这是当时高二学的诗,当时放在一起的还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别的一些词,但相比之下,气势与境界就相差很大了。他这一贬就永没起身,离了朝廷,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先是辗转于扬州、定州,最后被贬到了当时的荒蛮之地广西岭南,以至于海南岛。但的心境却越来越旷达,他把老庄哲学从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立场看待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及世间是是非非的观照方法,与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顺乎自然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求得个人心灵的平静。他没有像许多文人那样,在抑郁中苦捱时日,而是随遇而安,很快能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并自得其乐。他一次与弟子由的对话中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哲学,也可以看出他的心境。即使在贬到岭南后,他还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自从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就回家过两次,一次失怙,一次丧母,一生中在各地辗转流离,但他却说出了:人
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即吾乡。我想如果让我离家三年我会是什么感觉,会忍不住地思念亲人,怀念朋友。我是恋旧的人,那些老朋友在我心里总是最好的,到了一地我也会有好多的新朋友,但我没有那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满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与清旷。我还是我,所以才会赞叹他一贬再贬后的淡定,壮志难酬后的豁达。
其实使我感慨最深的作品还是他的那首《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微微的悲凉中充满了豁达与坦荡,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被无数人所向往,这和他另外一首诗意境很像: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他把老庄的旷远和禅宗的淡定都渗透在了他的诗词文里。我有好几本日记的扉页都题有这首词,也是用来在忧愁烦闷是激励自己的吧,其实这是一种求之难得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一次见一qq好友的签名档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禁又感慨一番。
苏轼最终在宋徽宗大赦时得以北归,但长期流放的折磨和长途跋涉的艰辛使他一病不起,在归程中静静地走了。他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对人生的淡定让后人一直仰望。苏轼是一千年来历代人都热爱的大诗人,值得所有人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