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6音乐教案(共)
顺德勒流扶闾小学音乐学科一年级2册电子教案
第二册第六课《咯咯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鸡的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演唱说唱型歌曲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演唱说唱型歌曲,说与唱的结合 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本、琴、乐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生练习
二、欣赏 聆听《公鸡母鸡》 录音机
乐曲描写的是什么? 鸡
2、讲讲你了解的鸡的知识
3、再听录音机
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
4、再听 录音机
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5、复听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6、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 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四、课堂小结 师生再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生练习
二、新歌教学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机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喽》,2、再听 录音机
顺德勒流扶闾小学音乐学科一年级2册电子教案
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用铃鼓为歌曲伴奏。
4、听歌曲读歌词
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5、用听唱法尽快学会歌曲。
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6、分角色演唱。录音机
7、创编动作。
8、边唱歌边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生再见!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生练习
二、新歌教授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机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自由作动作,表演歌曲。录音机
3、听音乐按节奏读词,4、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5、师生接唱。录音机
6、完整演唱。
7、处理歌曲情绪
想一想怎样有表情唱出。力度记号运用
8、边唱边创作动作表现歌曲。
三、创编与活动
1、介绍响板
响板:也称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
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
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
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响板已加装了木柄,用手摇动即可。)
2、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3、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4、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顺德勒流扶闾小学音乐学科一年级2册电子教案
四、欣赏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 录音机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 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 录音机 随音乐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部分内容进行跟唱
4、分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我们知道,律动表演是要有“艺术性”的,从而体现动作表演的艺术美!但作为低段音乐律动教学,我们又应该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及感悟的律动,即:既要符合歌曲内容,又应该体现儿童的可爱、活泼形象。于是,我们就该思考:能否让我们的律动教学更受儿童喜爱?我想:我们的律动应该是生活化的,应该让学生在律动中感悟生活化元素,在生活中体会律动动作的艺术美!
于是,《咯咯哒》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开始尝试让律动“生活化”。在《咯咯哒》这个单元中包含了聆听曲:管弦乐《公鸡母鸡》和童声合唱《我的小鸡》;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和《下蛋罗》。这个单元的歌曲都是以“鸡”这个动物为主题的,从教材内容上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化元素。因而对我们的律动教学“生活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母鸡叫咯咯》时,我采用“双手五指张开后食指与大拇指靠拢放在嘴巴前”状来模仿“母鸡嘴巴”来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一来,将“母鸡叫咯咯”的形象非常生活化地展现出来了,而在“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这一句的律动表演中,我们就以“伸伸脖子,双手在身侧拍拍;食指指向前方后在脸颊旁作微笑状”来进行“生动化、生活化”的表演。如此一来,《母鸡叫咯咯》的律动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轻松、自然形象。
第二篇: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我升中班了
单元目标:
1、尊敬老师,知道身老师鞠躬和敬礼。
2、学习弹跳步和踏跳步。
3、学习小碎步,运用小碎步做小鸟飞的动作。
1、《我问老师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和内容。
2、发展幼儿正确用嗓唱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伴随节奏边表演手腕转动的动作边进教室。
2、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该对老师说什么?这首歌曲叫什么?歌里面唱了些什么?
4、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念这首歌的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师:注意不要抢,跟着节奏唱。
6、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富有表现力的动作。
7、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继续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喜爱老师。反思:
2、《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2、学习从艺术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在学习中,教师应
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2、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 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课件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 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 步的了解?(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 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优美的舞姿)中的中华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画家的作品〈〈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 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课件中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反思: 谁会这样
3、《谁会这样》
活动目的:
1.感知各种动物的运动特征.2.初步学会唱《谁会这样》,并能用动作进行表演.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一个,《小鸟飞》和《谁会飞》磁带录音一盒.小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律动:伴随着<<小司机>>的音乐入室.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司机开车的动作,边唱歌边进活动室.2.师幼问好.师:小朋友们好.3.练声:<<布谷鸟>> 第一遍:要求用自然的声音练唱.第二遍:能配上动作进行练唱.4.学唱歌曲:(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师:刚才我们练声歌里的布谷鸟给你们出了个题目,现在大家一起来听听它说了什么?(1)你们知道谁会飞?(2)它是怎么飞? 幼儿自由回答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2)出示小鸟头饰,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你们看看我请来的这只小鸟,它是怎么飞的?(3)师扮演小鸟角色表演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反思:
第二单元 小手真能干
单元目标:
1、学习扩指,让幼儿知道小手真能干。
2、通过演唱歌词,让幼儿知道粗心是个坏习惯。
3、模仿大象、兔子的外部特征,并表演动作。
4、初步了解架子鼓、军鼓、战鼓、太平鼓、腰鼓。
4、《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活动准备: 《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四、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反思:
5、《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熟练朗诵儿歌。
2、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细心。活动准备:
1、丁丁、大家、螃蟹、鸭子、小兔、大马的正确图片与错误图片。
2、VCD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我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喜欢小动物,而且还和小动物成了好朋,谁想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
幼儿有的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动物朋友、有的用肢体语言表现。师:大家猜猜他的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贴出猜出的动物图片,提问:
螃蟹、鸭子、小兔、大马长得什么样?
2、理解诗歌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叫丁丁,他自称小画家,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画!
老师放儿歌录音带同时操作图片
师:小朋友们,丁丁都画了些什么?
丁丁画的这些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们想一想,丁丁为什么会把我们的好朋友画成这个样子? 粗心好吗?
你有没做过粗心的事?
小结:我们小朋友以后做事就要认真仔细了,要不然会造成大损失,闹出大笑话的。
3、学习诗歌
师:我们应该叫丁丁什么样的小画家? 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歌? 下面老师说一句,你们说一句。师: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小朋友可以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说。
师:小朋友看,丁丁画的小动物还没改好呢,怎么办呢?
你们想不想动动脑筋,帮他把画该好啊!谁想到前面来改画? 师:丁丁还有这么多的画没改好呢,我们一起帮帮他吧!
师:我们看前面小朋友改的画,你觉得拿个改的最好? 你为什么认为这张改的好?
幼儿不服气的样子,都想说说自己的画。4老师出示字卡教小朋友认读。5听VCD朗读一次,小朋友跟读。6听VCD指读两次。
四 活动延伸——看书阅读。反思:
6、《小朋友想一想》
教学目标:
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片尝试改编歌词,并用歌曲唱出来。
教学准备:
大象、小兔、长颈鹿、松鼠、小鸟图片或玩具。学习歌曲《小朋友想一想》。教学过程:
1、出现大象、小兔的图片或玩具,请幼儿说一说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
教师和幼儿以对唱的形式一起唱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复习巩固对歌中动物特征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其它动物的特征,可用图片辅助幼儿感知。如:长颈鹿脖子长、松鼠尾巴大、小鸟嘴巴尖等。练习改编歌词并试着唱出来。
3、教师先领唱,随便唱出一种动物特征进行提问,请幼儿编歌词以唱的方式回答出是哪种动物。
4、唱熟后,可请个别幼儿领唱进行提问,全体小朋友回答。
总结:让小班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时,应选择简单易学的歌曲,歌词内容要有重复性,便于幼儿掌握。开始时,可通过图片、玩具帮助幼儿具体、直观地感知,进行改编。熟悉后,可摆脱视觉帮助的条件,直接进行改编。反思:
7、《认识鼓》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活动准备:
关于鼓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
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
鼓声强弱。(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反思:
第三单元 小动物的舞蹈
单元目标:
1、通过认识蚂蚁和演唱歌曲,让幼儿知道团结合作力量大。
2、复习小碎步,练习小鸟飞并了解舞台方位。
3、模仿大公鸡叫的动作,学跳大公鸡的舞蹈。
8、《蚂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准备材料:
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重点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反思:
9、《五只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五只小鸟》所表达的欢快情绪。2.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难点:
1、怎么样算五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怎么样区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开心的我》和《五以内的加法》,录音磁带歌曲《五只小鸟》。2.录音机,教具小鸟5只。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五只小鸟》
1.教师播放歌曲五只小鸟>,幼儿欣赏歌曲.2.讨论.(1)教师:歌曲中说明了什么?(2)幼儿阅读用书,自由讨论交流.1.教师出示五只教具小鸟.教师:我这儿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呀? 2.教师:我有5只小鸟。
3、小碎步学习小鸟飞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总结
反思:在教材方面还应该多元化一点,这样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其次: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讲的过多,和孩子互动的较少:基本上达到了
10、《大公鸡》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2.钢琴。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反思:
第四单元 我幸福我快乐
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法国号并学跳集体舞。
2、通过表演幸福的家,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家的温暖和幸福。
3、通过演唱歌曲,让幼儿初步了解演唱的技巧和方法。
11、《法国号》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能用自然舒畅的歌声演唱歌曲。3.用动作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简单认识几种西洋乐器:法国号、钢琴、小提琴。活动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让我们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2.在刚才的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小结;小鸡、小鸭、小青蛙。
过渡
(1).今天。又有一种小动物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是谁呢?请同学们看黑板猜一猜。
(2).对,是大象。大象来了,他的孩子可急了,嚷着也要来。你们欢迎吗、(3).象妈妈和它的孩子听了可高兴了,看它们还给你们带了礼物呢!
二.体会三拍子的特点
1.你们能根据这些脚印来模仿象走路吗? 2.大家一起模仿。
3.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方式表现这种强弱弱的声音吗? 4.用你喜欢的方式随音乐感受。
5.三拍子的乐曲我们叫它圆舞曲也叫华尔兹。我们也可以用舞步来表现。三拍子的舞步特点就像小船在水里荡漾。(师演示)两人一组随音乐感受一下。
三.学习歌曲
这是首法国莱茵河民歌,听听这回加入了什么。对是歌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歌曲《法国号》。1.让我们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2.隋琴轻声演唱歌词。3.纠正错误及难点。
你知道歌曲中唱到的法国号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小结:它是一种乐器。它的管身是圆形的,所以也叫它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对它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贡献作用,所以也叫法国号。它是由铜制成的,属于夕阳乐器中的铜管乐器。
1让我们听一听它的音色。
2.歌中的“翁巴巴”就是模仿了法国号的音色。“翁”模仿了低音区,要唱的低沉饱满。“巴巴”模仿了中音区,要唱的明快。
分组演唱
3.为了让歌曲更丰富,我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一边演唱。
四、知识拓展
你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请你们欣赏两端好听的音乐。
介绍钢琴、小提琴。
五、总结。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唱起我们的法国号,跳起我们的华尔兹,让我们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反思:多年新课改的实践,我感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是通向幼儿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歌曲教学中必须抓住歌曲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挖掘其创作潜能。调动他们全面参与的意识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境界。
12、《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装饰、拼搭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家。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活动重点、难点:
1、根据纸盒外形想象装饰。
2、用装饰、拼搭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家。活动材料:
收集大小、形状各异的废旧纸盒若干。
提供一些进行装饰用的辅助材料,如双面胶、剪刀、透明胶带等。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展开想象——各别创作——合作拼搭、交流介绍——分享快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在配乐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中玩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1、交流讨论,想象设计。
刚才我们玩了《请到我家来做客》的游戏,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每人设计出自己的“家”,然后请老师去做客,怎么样?
2、观察外形,大胆想象。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纸盒)这些都是你们最近收集的废旧纸盒,现在请你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方;有的绿、有的红……)
它们的样子像什么呢?(幼儿根据纸盒外形发散想象)
(二)个别创作,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大胆地利用废旧纸盒的造型加工、粘贴或适当添加其它材料,剪贴一些细节,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
2、支持与帮助。根据能力差异对纸盒的造型自由想象、设计。
(三)合作拼搭,体验成功。
1、与同伴一起交流、介绍自己设计的“家”。
2、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的“家”合作拼摆成“幸福家园”。
3、请老师一起参观作品,向老师介绍设计的“幸福家园”。
(四)分享快乐,结束活动。
邀请老师去“幸福家园”做客。(与老师同伴一起手拉手围着“幸福家园”边拍手边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反思:
13、《小小音乐家》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倾听、表演,进一步熟悉《让座》《雨中接妈妈》等的角色。
2、大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头饰、服装、乐器等,提高动手能力。
3、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同伴的表演。活动重点、难点:
1、通过看、倾听、表演,进一步熟悉音乐的角色和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2、大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演出服饰、乐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美工区:绘画纸、蜡笔、牙膏盒、牛奶盒、卡纸、蜡光纸、易拉罐等。表演区:制作好的演出头饰或面具、打击乐器等去进行表演游戏。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唱了什么歌呀?,唱的真好听,像小音乐家一样。你知道音乐家是做什么的吗?
2、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音乐家,谁来说说如果你去当小小音乐家你会怎么做?音乐家要在哪里表演?还需要什么道具呢?
二、交待区域操作要求。
美工区:小朋友可以在美工区用硬纸板、彩纸、挂历、包装纸等材料去剪贴制作各种各样的演出服饰、头饰、乐器等。
表演区:今天这里有你们制作好的面具、服饰,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报名做小音乐家进行表演。负责后台的小朋友要及时调度好节目顺序,制作好海报和节目表等。
三、小朋友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争抢用具,用完后要学会自己收拾整理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在游戏中认真、有创新和收拾用具收拾的好的小朋友。
反思: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案
篇一:初中音乐教案 苗岭的早晨教案设计 精品源自作文园地
一、教学内容 听《苗岭的早晨》
二、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变的。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2、初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
3、体验乐曲的情绪特点并能随着音乐动一动。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五、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六、教学具准备
1、地图、录象资料、多媒体、音响。
2、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言(出示地图)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吗?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能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吗?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吗? 生1: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知道的民族有新疆维吾尔族、藏族、傣族„„(在说这些民族的时候,可对照地图找一找这些民族在祖国的具体位置。这样做,学生觉得直观、亲切、易接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师:你听过这些民族的音乐吗?你会唱这些民族的歌曲吗? 指名说一说。(学生若说不出,老师可以放一些学生熟知的歌曲如:《娃哈哈》、《爱我中华》、《北京的金山上》等,鼓励学生随音乐舞蹈、律动。)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小结,并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
二、新课教学
1、师:我们班有小朋友认识或学习小提琴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小提琴吗?(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乐器的很多,所以此环节的教学可以发现人才,也同时可以让孩子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2、乐曲欣赏
(1)完整听赏乐曲一遍。先自己体会乐曲的意境。(2)师简要介绍苗族的相关知识。
苗族是我们祖国56个民族组成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聚居在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音乐和服饰,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歌舞节——芦笙节。过节时,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围聚在山坡或广场上,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我们刚刚听到的音乐就是描写苗岭春晨以及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这一节的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苗族的了解。在没有同学知道的情况下,老师再做讲解,并配以相关的录象资料片放给学生看。)(3)再次听赏乐曲《苗岭的早晨》。
师:你能试着为乐曲分一分段吗?当你觉得是一段的时候,你就举手示意一下。(4)分段带学生欣赏。欣赏第一段: 师提出欣赏要求:把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联想到景象用线条、色彩或绘画等方式描绘出来。指名说一说你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鼓励学生用故事一样的语言并让他们配以音乐来叙述,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其他表现音乐形象的作品。
教师加以评价并配乐讲解(或请学生试着配乐描述):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苗岭的早晨空气格外的清新、宁静。林中的鸟儿也醒了,它们自由尽情地歌唱着。苗岭的早晨真美啊!欣赏第二段: 师:在美丽的苗寨生活的人们,这时会在干什么呢?音乐的速度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欣赏 第二段。听完后让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评价并做小结:好象是苗族人民在愉快的劳动,速度渐快。师: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将刚才看的苗族短片配上《苗岭的早晨》(第二段音乐),请同学们与苗族人民一起劳动、一起欢歌齐舞。欣赏第三段: 请学生仔细听赏,听完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这一段好象听过了;这好象和第一段有点像„„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指名说一说。教师做简要补充讲解。
(分段听的这一环节教学,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音乐的意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大胆地表现音乐的情绪。)(5)整曲再听:(用音乐配上画面,媒体播放。)让学生可以随音乐舞蹈;可以继续用线条、色彩、图画表示乐曲。
三、拓展教学
1、听一段芦笙演奏的乐曲。
2、听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
(乐曲都要短小精悍,如果我们老师自己会演奏,现场演奏效果更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四、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你觉得音乐美吗?你喜欢听音乐吗?(总结要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收获,如:我知道了我们国家还有一个苗族;我知道了苗族有个芦笙节;我认识了芦笙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我觉得音乐真好听等等。学生有任何收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歌唱祖国教案
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教案 课题: 歌唱祖国 课型: 歌唱课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3.讲解分析曲式,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一字多音缺乏感染力,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 视唱法,赏听法,讨论法,歌唱法 教具:钢琴,放音机, 磁带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二.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汇的听唱一遍 指导弱起(两种划拍法)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篇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
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3、4、6、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生:好的,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伽倻琴 师: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伽倻琴请看图片。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品,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学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生:载歌载舞,叙事、情节性强 师:下面有一个谁来比划谁来猜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各国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欣赏一个国家的音乐,应该也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去欣赏。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由于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分析歌曲风格特点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联系。同时,对于影片和演唱会等视频节目的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欣赏国家风土人情以及该国家的音乐。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学校:泉州外国语中学 教师:吴超平篇三: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真情的呼唤》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真情的呼唤》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学生能初步处理音乐作品,并且能够恰当的利用歌曲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客观的评价。
4、学生能基本熟悉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教学准备】
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flash制作的mtv。
2、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的光盘。【教学过程 】
一、激情引趣式的导入
抓住青少年爱玩游戏的特点,首先让学生玩“接音符”的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单纯音符的印象,每一组可派一位代表来进行大比拼。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复习单纯音符,落下来一个音符学生就说出它是什么音符。(这个游戏是网站的flash课件,按鼠标移动篓子去接住一个个往下落的音符,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你能接住多少个音符,可自动记分。)
师:同学们刚才接到了各式各样的音符,这些音符能够组成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因此我们一定要熟悉音符,唱好音符。
二、常规式的复习
1、课件展示c大调的音阶表,学生按老师所点的位置唱出音符的唱名。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教案
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前交流。
你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通过课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无穷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海。
三、创设情境,感受大海。
(一)咆哮的大海
仔细听:(神秘)图片、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大海在咆哮
1.它是用怎样的力度表现的?
这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描述!
——师示范(师肢体语言表现,出示强弱弱的规律)
X.︱ X.︱
哗 哗 哗
哗 哗 哗
2.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
(二)浪花的歌唱
交流:大海有美丽、宁静的时候,这时海面上的朵朵浪花依偎在大海妈妈怀里会唱响欢乐的歌。
——师唱;(强调附点音符的唱法)
出示: 5 6 5.3︱5 6 5 —︱
啦啦 啦
啦 啦啦 啦
1、试唱旋律
2、纠正附点音符的节奏
有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得长些。表现出朵朵浪花荡漾开来,延伸进了大海妈妈怀抱的感觉。
3、再唱
四、新歌学习,唱响大海。
揭题:《大海啊故乡》
导:壮阔、美丽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无限依恋,无比热爱。所以人们赞美它,歌唱它。今天老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跟大家分享,听!
(一)欣赏范唱。
1.第一遍欣赏,了解歌曲。
要求:边听边看歌词内容。
(1)揭题:老师最喜欢的这首歌是(齐读:《大海啊故乡》)
师:作者为什么把大海叫做故乡?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
(2)交流,歌曲的情绪如何?
2.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A B
(二)分段学习。
1.A段学习
请你用l?轻声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1)跟琴声用l?哼唱。
2)这段旋律中也多次出现了什么音符?——出示附点音符
3)再次哼唱旋律,唱足附点音符的时值。
4)请生朗读歌词。
5)演唱歌词,发现问题纠正。
6)再唱A段。
2.B段学习
1)跟琴声用l?哼唱,熟悉旋律。
交流,B段与A段相比音区的位置是高还是低?
3)齐读歌词。
4)交流:歌词表达的情感:依恋、热爱。
再读歌词。
带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们唱一唱歌词。
5)唱歌词。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词,唱出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五、歌曲处理,情感升华。
(一)力度处理。
1.大家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B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去掉?
这是为什么呢?——交流
2.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
(依次出示mf f)
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用f来表现。
3、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4、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
出示mp
4.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二)乐句处理。
1、长音处理。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先唱,老师强调长音的唱法)
交流
2.换气处理。
(1)注意运用腰部力量有气息的演唱,同时还要统一好乐句的换气。两小节换一口气,唱时吸气要深一些。
(出示换气记号)
(2)师范唱第一句,加上手势。
(3)下面我们再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注意长音、注意换气。
3.再唱歌词。
(三)巩固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
(1)交流:领唱、齐唱
(2)这首歌曲哪一乐段适合领唱?
(3)指名同学领唱?
(唱两遍,请不同的学生领唱)(课件音乐)
要求:演唱时随着音乐的节拍左右轻轻摆动自己的身体。(师提醒摆动)
六、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一)作者简介。
王立平——我国当代著名词曲作家,生于1941年,吉林长春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作品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电影故事片音乐《红楼梦》、《少林寺》、《潜海姑娘》、等。
(二)影片简介。
电影 《大海在召唤》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远洋轮海员的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代水手的不同生活经历。重点叙述了一位经过战争洗礼过的陈海威船长,一次带领“上海号”海轮执行任务时,在沙鱼岛附近遭遇了海上强大的风暴,海轮的机器发生了故障,这时又收到航行灯塔上的求教信号,一边是等待抢救的一生坚守在航行指挥灯塔上病重的外国老灯塔员,一边是急需维修的机器故障。
让我们来欣赏影片中的部分片断,感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三)欣赏视频: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
(四)再唱歌曲,感受“爱”字,升华主题。
师: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影片中的人物相信大家都会被感动。王立平先生曾深情地说过,歌曲《大海啊故乡》的主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爱童年、爱母亲、爱家乡、爱大海、爱祖国……
我们的生活就因为充满了这些爱而充满希望、无限美好。
(五)情感体验:再一次演唱歌曲。
最后,让我们深情的唱响《大海啊故乡》,再一次感受这个“爱”字吧!
我的中国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歌曲《我的中国心》及音乐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
思想教育目标:热爱祖国的情感,我的中国心教案。
重点:
切分节奏的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本歌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提前一周查阅体现中华志士爱国情怀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搜集从海外归来的中华赤子的资料。
二、激情导入
你们听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吗?条件具备的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或光碟,请学生欣赏或跟着录音一起唱。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20多年来,他无数次地登台演唱这首歌曲,每次演唱,他都和观众一起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首歌为什么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答案只有五个字——我的中国心!(揭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久唱不衰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诗歌,感受“我”的中国心
(一)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勾画出生字和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理解、认读,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同时,把最感人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感叹号或者自己喜欢的符号,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学生自读,勾画,小组讨论。
1.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就把问号画去。
2.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出来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三)全班交流。
1.交流小组讨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随机解决生字新词。
2.交流小组内同学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四、再读诗歌,升华我的中国心
1.想唱唱这首歌吗?为了唱好这首歌,最重要的是熟悉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有条件的,引导学生跟着歌碟或录音的节奏朗读歌词,反复琢磨,感受,升华情感。
2.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读,评价。再读,比较。如需要,教师可范读。
正因为感动,所以,海外赤子要用这首歌来表达思乡之情。现在,你就是那位多年未见到祖**亲的海外赤子,在梦中,你来到了祖国,你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试一试。放录音,学生跟唱,反复诵读,感受。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是我们的母亲。那么,只有海外赤子才拥有一颗中国心吗?还有多少炎黄子孙,正是在中国心的感召下,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呢!“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背后是几十万人的精诚合作,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忘我地工作呢?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你还从哪里看到了滚烫的中国心呢?
六、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拥有同样的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让我们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能唱的就唱,不能唱的就跟着大声地诵读这首歌词(生跟唱或者大声诵读歌词)。
雪绒花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器乐曲《雪绒花》的配器较为丰富,有一定难度,但该曲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器乐学习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建设音乐的耳朵,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a、碰铃节奏
× ― ―
×
-
×
×
-
0 叮
叮
叮
叮
b、沙锤节奏
0 ×
×
×
××
×
×”
-
0
沙
沙
沙
沙沙
沙
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
× -
×
咚
咚
咚
咚
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B、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
焦作市实验幼儿园 史粉霞
活动目标:
1、体验神气、害怕两种情绪,享受游戏表演带来的乐趣。
2、倾听音乐,根据简单的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大概内容。
3、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狮子图片、图谱、小动物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王冠、斗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动物世界中,你们知道谁最厉害吗?
2、为什么说狮子厉害?
二、欣赏音乐课件。
“ 狮子的确非常厉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关于狮子的音乐和动画片,你们要认真听仔细看。”(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提问:
1、“听这段了音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感觉狮子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并告诉幼儿音乐的名字及作者。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创编故事、模仿动作。
1、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子,启发幼儿感受曲子的变化,并根据曲子的变化想象创编故事。教师小结。
2、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想像是什么动物走来了。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威风凛凛走路的动作,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神气走路。
3、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特点,启发幼儿想像象什么动物在叫。然后,个别幼儿创编狮子凶恶吼叫的样子,最后全体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狮子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样子。
4、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让孩子们感觉音乐是轻松欢快还是沉重迟缓。听着音乐小动物会做什么事。
四、根据孩子创编的故事内容,教师整理之后完整讲述给孩子。
五、教师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和特点。
六、启发幼儿借助音乐和图谱,表演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小动物的害怕和大狮子的神气。
七、孩子们听着《狮王进行曲》,做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在设计本活动之前,我有幸读到了许卓娅关于音乐活动的一些理念,文章分析幼儿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动力,而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生长的增强剂,因此说没有欣赏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的热情。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我通过让孩子们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最后视、听、动同步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本次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当我引导孩子们看完图谱时,他们竟情不自禁地给我鼓起了掌。我认为这就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和成功。不足之处:
1、前面听音乐看图谱时,引子那段没卡准。
2、最后孩子玩游戏时要求不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