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基本策略
浅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原创)
咸丰县活龙民族中心小学 田洪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日趋成为农村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最新的技术、设备、信息和科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课标下明文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他们后天的发展。教书育人重在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我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构建,谈以下几点基本策略,仅供同行参考建议:
一、激发浓厚兴趣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隐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键盘功能键时,可采用游戏“我的作用最大”让学生练习了解各功能键的作用;用“劳动最光荣”掌握鼠标运用;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擂台赛进行强化训练,用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操作速度。与此同时,可向课外延伸,例如,教师把学生照相,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美图秀秀”处理自己的照片:进行裁剪——调节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给自己的照片取名——添加艺术效果。这样,同学们都会为了自己是最漂亮的,用心去学习,让学生在“玩”中激趣,“乐”中求知,感受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喜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开放性及实践性,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信度和尝鲜感!
二、营造良好氛围是保障。
古往今来,诸多教师是课堂中的“神”,学生理应洗耳恭听,不让学生越雷半步,成了盛装的容器。而信息技术课程有它本身的特点:资讯不断更新、实践性强、挑战性大、感官刺激丰富等。其内容相对抽象,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而言,有的是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人本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有敢于探索知识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用画图软件创作时,学生面对如此功能强大的画图软件,不知从何下手,是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的作品不新颖,但在制作过程中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实行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寻求帮助,取长补短。当我观察到学生作品中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时,即使很少,便即时表扬并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并鼓励大家都来试一试。而得到展示的学生特别高兴,创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像这样,学生在创作时思维得到了转变,创作胆量更大了,色彩斑斓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多,更多学生便动手跃跃欲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就会成功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作为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学生交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个平等、自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是核心。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技术支撑,但它绝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因为只有教师和学生才能赋予教学资源生命的活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运,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譬如在教学表格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进行表格统计,既能实现知识的应用,又能展现操作技能的提高,还能从统计的数据分析中获得思想教育(诸如明了父母的艰辛,孝敬父母,爱惜粮食,珍惜学习机会等);在教学Word内容时,让学生写周记、精彩片段、摘抄佳作或自己习作等;在教学画画部分,可让学生画出可爱的家园,绘出美丽的校园,甚至是生活中深受教育的一幕幕都可以把它画在电脑上。这样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如何面对现实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还有,“互联网”是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差,识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栩栩如生的身边事例,让学生正确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总之,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情感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以人为本,激发兴趣,营造良好氛围,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大胆探索,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方能使息技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
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纪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许多课堂管理问题与教师能否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需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学生需要满足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3)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对学生情感、意见和内在反应的真诚尊重、关注、接纳和移情理解,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第二,通过情感化的教学、科学设置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途径,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课堂管理要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学上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中相互关注的课堂微观生态系统。(4)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5)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6)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二、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课堂管理的肢体语言理论认为,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
3、恰当反馈与赞扬。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
4、正面诱导。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有意负面诱导、无意负面诱导、无意正面诱导、有意正面诱导等四种类型。
三、坚持健康课堂管理思想,实施健康课堂纪律
1、实施健康纪律模式,通过激发动机控制课堂。课堂纪律的实施模式主要可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健康型三种模式。专制型模式要求强制而无视尊重,放纵型模式注重尊重而放弃强制,而健康型纪律实施模式则力图在强制与尊重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2、有的放矢地矫治不同误设目标行为。作为拥有强烈归属欲望的社会生物,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要求被接纳和被重视的愿望。当课堂环境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行为引向寻求关注、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规避失败或表现无能等错误的目标,错误地选择各类违纪行为来满足归属等普遍的心理需要。
3、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针对课堂管理中存在的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状,教师应坚持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的教育原则。
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既需要合理的课堂管理观念的指导和纪律制度的规范,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改进。可以说,以科学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实现课堂秩序的理想状态,已经成为当代课堂管理的基本共识。
第三篇: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
仁怀市鲁班中学:徐亮
信息技术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在教育者的头脑中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农村中学信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看法。
1.“书”的问题:
①课本教材。课本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内涵不够。那就是《信息技术》教材,还是以前的《计算机》教材。信息技术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仅包含着计算机技术,还有电视、电话、报纸等等各种各样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凡是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先进技术是否都应成为《信息技术》教材的一部分呢?二是更新不快。IT领域的许多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应该及时得到体现,否则也无法体现《信息技术》教材本身的信息价值。三是德育不够。纯技术的东西太多了,都是一些赤裸裸的操作,缺乏思想教育,也是教材的一个缺点。②软件教材。在当前《信息技术》教材选择之后,缺乏配套使用的软件教材,如《信息技术》教学用的课件、相关网页、或者相关技术支持,往往都是教师本人通过其他途径自己去找,找到就给学生,找不到还得自己想办法应付。
2.“教”的问题:
所谓“教”的问题,就是指教师本人的问题:①缺乏专业技能。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在开发课件,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等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②缺乏更新能力。信息技术自身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应该具备相当快的应变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知识和技能。③缺乏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很多的教师在面对教材和课堂时,究竟怎么去教,还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④缺少教学评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当前还缺乏专门的评价机制,在教评中人们往往陷入比课件的技术含量的误区。
3.“网”的问题:
农村因为执法力度不够,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如:①未成年人上网多。在小镇上,很多小店,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依然从事着网吧经营。②网络内容不健康。互联网网络信息虽然得到了整治,但很多网站网页及游戏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适合学生的暴力、色情等内容。③安全问题隐患大。一般的小网吧小则几台电脑,多则二三十台电脑,为了隐蔽,很多小网吧采取的是封闭式的经营。在这些不透光不透气的密闭的网吧中,安全的问题很值得人担心。
4.“学”的问题:
“学”的问题就是指学生问题。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出现了几种不容乐观的现象:①是贫富悬殊,水平不一。在一些地方小镇,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往往已经具备拥有个人电脑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一些。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则没有接触电脑的机会。基础好一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在课堂上认为老师只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太浅显;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因为从未接触而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害怕学不好,这些都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②是态度不正、鱼目混珠。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电脑”将来出去打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这是最朴素的一种生活观,本着这一点出发,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学好打字办公等一系列知识技能。而许多学生在学习电脑的时候,不是在“学电脑”,而是“玩电脑”,家里拥有电脑就可以用来听音乐、看影碟。
5.“用”的问题:
在学校里,信息技术的教学才刚刚起步,随之而来,就有一个“学以致用”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学生学了,要有一个用武之地,才能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而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还缺乏这样的体系。表现在:①缺乏施展平台。其他学科有比武、技能大赛、征文、表演,而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还缺乏组织的经验,在农村中小学因为软件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几乎没有组织竞赛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竞技成为一种时尚的智力运动之后,将酷爱游戏的学生正确引导,向电子竞技方面发展也将是一件好事。②缺乏评价体系。如何评价信息技术的效果和质量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独立的系统,也就是说,如何去评价还没有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都是兼职教师,评价他们的工作的重心往往不在信息技术上,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评价。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而不要成为单一的电脑技术,另一方面又使得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综合体现。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育课堂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工具学科,信息技术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样也将成为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探究的途径。目前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巨大乐趣意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如五年级上册《给图形添上影子》一课,一节信息技术课,将美术和品德穿插其中,首先展示倒影图片和《阳光下的影子》视频引入课题,接着通过演示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边看边做,从而掌握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能够从形状、色彩上去考虑倒影的实质,利用翻转/旋转、拉伸和扭曲工具去完成倒影和影子的制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从信息技术层面上去设计实现,从图片及音乐中去感受情感的教育,升华课堂。
再比如六年级《具有“超链接”功能的作品》一课,通过展示两组《世界四大河流》的幻灯片,其中一份具有超级链接,一份没有。让学生对比两份幻灯片的异同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索超练级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总结相应的操作步骤巩固技能。最后让学生通过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自我介绍的幻灯片。技术层面只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一部分,而真正要做到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误区,这个误区同样存在于家长身上,往往觉得信息技术就是以技术为主,熟不知技术只是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的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属性,作为新兴的学科,这个特点更加明显。我们要做的,是在一个坚定的目标下,让信息技术课堂丰富多彩。在移动学习逐渐发展的今天,也许明天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是另一番风貌。
第五篇:从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从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内容摘要]:与大多数农村中学一样,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着着诸多不足,例如硬件配置、软件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不足的确制约了我们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虽然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也想拥有一间完美的机房,一系列得心应手的教学软件,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切切实实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应该真正考虑到的问题。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里,我注重上好第一节课,通过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分层次教学,合理地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系统性的教学措施,使得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课堂、人教版教材、分层次教学、合理评价 与大多数农村中学一样,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着着诸多不足,例如硬件配置、软件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不足的确制约了我们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虽然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也想拥有一间完美的机房,一系列得心应手的教学软件,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切切实实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应该真正考虑到的问题。
一、上好第一节课,消除神秘感。每次接手初一,我都发现,虽然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学生不会开机关机。由于机房的机器旧而杂,机型不同,学生开机的时候找不着主机电源开关;找着主机电源开关的却又不知道开显示器电源;一些老式机器启动时出现的错误命令提示看不懂;关机的时候只关显示器电脑„„应该来说,农村孩子由于受环境条件所限,家里有电脑的少之又少,学生不会甚至不敢动手。针到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第一节课就给学生讲解教材的方法,而是解剖计算机,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计算机的内部构造,消除他们的神秘感。先由外,告诉他们,哪个是主机电源开关,哪个是reset键,怎样看指示灯,光驱在哪儿,软驱在哪儿,光盘是什么样的,软盘是什么样的,键盘接哪个口,怎样接,鼠标接哪个口,跟显示器连的是哪一个,网线插在哪儿,音箱话筒又插在哪儿,什么是USB接口,能接USB接口的有什么设备,再及内,现场拆开机箱,每每机箱盖拆开的那一瞬间,总能听到学生的惊叹:原来电脑里面是这样的啊!先一一讲解,什么是CPU、硬盘、电源、内存、网卡、显卡、声卡、光驱、软驱在哪儿,它们的功能是什么,风扇有什么作用,如何拆装内存、网卡等,常常是讲着讲着,我已经被学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了起来,学生的热情很高涨,他们都很想亲自动手去摸一摸,装一装,于是我将几台淘汰的机器分给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拆装,临近下课的时候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模拟组装一台电脑,写下需要的硬件,将实际操作上升到理论知识的归纳,巩固课堂内容。常常在下课的时候走在路上,会听到旁边的学生向周围的学生炫耀他们今天学过的,每每此时,我总是会心一笑,至少,孩子们对感觉神秘莫测的电脑不再望而生畏,个个都提起了莫大的兴趣。
二、正确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共性技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而拥有一套好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用的是泰山版信息技术教材。这套教材几经改版,由最初的按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来组织教材,变化到现在以信息需求的线索组织教材,例如第一章中讲的是“信息技术通用操作”,这一章以需求为视角来提炼出三个最基本的共性技能,即用户界面的操作要素、对象编辑的操作过程和基于帮助文档的问题解决。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很大一部分功能和操作是互通的,例如Office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WPS、Office、画图等软件,掌握删除、移动、复制、粘贴等基本编辑操作及各种软件之间数据的相互复制,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共性技能,即使不能达到一通百通,也可以使学生不至于面对一种新的软件而无所适从,这样让学生在技术上能够融会贯通,为以后的信息活动积累必要的基础技能。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1、实行课堂瘦身,减小课堂容量。由于机房机器数量较少,很多时候是两个孩子共用一台电脑,学生们上机的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较弱,原计划一节课的任务学生往往完成不了。因此,我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级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来确定内容。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了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新颖化、过程化、应用化和整合化。尽量加快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便将原计划的内容减量,原来2节课的内容,用3节课讲完,抓住每一节的重点,将非重点内容做为知识扩展和提升练习,这样既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当堂即可完成原定目标,保障了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也可以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2、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保证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标准。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天马行空;既可以蜻蜓之点水,又可以曲径探幽,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例如:在教学“插入图像”这部分内容时,只要学生完成图片的插入及位置的调整即完成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而如何实现在自选图形中插入图片则可以做为拓展练习。学生在练习时,需要研究如何插入自选图形,并在自选图形中填充图片,学生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遴选图片的形状及所填充的图片,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3、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并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课堂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以致于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讲课中,我只是把重点精细讲出,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设置图片版式时,我只做出两种版式的图片效果,并讲解其要点,余下的三种版式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并找出各种版式设置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四、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分层次教学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年龄层次学生其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分化很快的趋势,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各班中有几个学生家里均有电脑,平日接触电脑较多,学习目标掌握得比较快,相比而言,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操作键盘还仅限于“一指禅”,其差距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在确定好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层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既要让全体学生在基本目标上拓展思维,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让接受比较慢的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在《图文的混合编排》一章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对中、低层的学生要求是:能掌握“用艺术字作标题、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对上层学生除了上面的目标要求,还要求:能合理修饰、调整版面布局,使宣传画美观、和谐、自然,通过图文混排的制作和设计起到更好的宣传环保的作用。通过目标分层,减轻了学生的一部分负担,让学生学起来不觉得乏味。
五、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并作出合理的课堂评价
1、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例如:每一次的操作课上我给学生打的实践综合分,这既包括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成绩,也包含了对这个同学认真程度的一种鼓励。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又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际上,评价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
2、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的特点,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虽然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但其过程却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即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我们学校只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除却担任初一初二两个级部的信息技术课,还要负责网络和硬件的维护。相信很多农村学校跟我们学校一样,一个人在艰难中摸索,视野方面更是如井底之蛙有待拓展,这只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任重而道远,更是我们每一个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教育部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张翠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电教》 [4]凌雪梅《浅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
[5]刘兰娇《浅谈农村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潮阳区金堡中学 [6]李媛:《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甘井子社区学院;http: // /main/lunwen/
[7]郭艳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