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

时间:2019-05-15 02: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

第一篇:《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参考文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教学内容:

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计划课时:3学时。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

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第四节 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差异

一、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二、我国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本章至第五章都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本章所分析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消费和储蓄的决定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乘数原理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政府购买与国民收入决定

二、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决定

三、政府购买与政府税收的综合效用:平衡预算乘数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本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重点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其变动。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投资与利率的决定

一、投资的决定

二、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节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商品市场均衡和IS曲线

二、货币市场均衡和LM曲线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三节 一般均衡收入的变动

一、投资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三、投资和货币供给量同时变动的影响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主要根据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二、财政赤字与公债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由此引起的经济学争论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机制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一、IS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LM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

第五章 国民收入决定:AS——AD模型

本章把价格水平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之中,并把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最终建立起国民收入决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一、生产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货币工资

四、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充分就业均衡

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

此前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都是以封闭经济为前提的,本章将这一分析扩展为开放经济的分析。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

三、外汇及汇率制度

第二节 国际贸易和收入变化

一、进出口函数

二、考虑到进出口函数的国民收入决定与变动

三、对外贸易乘数

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一、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二、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移动

三、引入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IS——LM模型

第四节 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协调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含义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

三、政策搭配论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合理的政策搭配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降低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本章依次论述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政策。计 3 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失业问题

一、失业的概念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的代价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概述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一、由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二、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三、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展开的经济学争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以上各章实际上是用静态或比较静态的方法考察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本章则运用动态方法分析一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计划课时:3学时。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及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批评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模型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二、新增长理论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本章主要介绍作为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计划课时:6学时。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卢卡斯供给曲线

三、理性预期和卢卡斯方程

四、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劳动市场工资刚性的微观基础

三、产品市场价格刚性的微观基础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

第二篇:何国华演讲稿

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4.26胡总书记“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认识,认识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指正。我汇报题目是: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

我是一名基层计生工作者,从事计划生育二十多年,目睹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程,中共中央从一九八0年发表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公开信;到一九九一年作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二000年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二00七年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今年四月二十六日,胡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史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在不断进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增强。从控制人口增长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代表计划生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也展示了我们计生人的风范,显示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这次胡总书记4.26的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十二五”期间工作方向。给了我们做好计生坚定的信心,是转型时期人口工作新坐标,我们要创新人口工作的着眼和着力点。深化思想认识,形成抢抓机遇意识,狠抓落实意识,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一、深刻学习、创新思想

胡总书记4.26讲话精神,着力阐述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要做到四个“加强”,明确了六项重要工作。他从加强战

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把人口计生

工作提高到发展战略高度,在制定政策方面有利于人口发展,各级要

统筹、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共同协作,步调一致,在任务落实方面各级要具体。我们是最基层的服务者,在工作中要在落

实上下功夫,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户,任务落实到基层,优质服务落实

到群众;要准确掌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胡总书记提出新时期人口工作主要

任务,我们在落实上做到“七个不动摇”。一是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

策不动摇。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

理,人口工作新机制;二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

做到人口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同结算;三是坚

持全面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奖、优、扶、免、保、等多层次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新时期人口工作的发展;

四是坚持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不动摇。遏制出生人口性

别比攀升的势头。五是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动摇。加强经常性工

作管理,落实日录入,周核实,月校对的管理机制。六是坚持依法行

政不动摇。关民心、解民情、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七是坚持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服务不动摇,做到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管理。

二、深化认识、转换服务理念

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化认识,不断拓展人口工作范

围,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在工作思路上要拓展转变,由过去就计生抓计生,围着三子(上环,捉肚子、罚款子)的工作,向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向全人口服务上转变。二是在工作上由过去

靠突击,白天追,晚上捉向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实惠计生、服务计

生上转变。三是在服务质量上由过去计生部门门难进,人难找,事难

办,向下乡服务,免费为育龄人口服务,急事难事主动上门服务上转

变。使我们计生服务满足人口的需求,服务质量达到了群众满意。

三、深入实践、优质服务

新的时期,对人口计生工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做好计

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促进人口全面发展是当今主要任务。我们要深

入实践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提高服务技术

入手,全面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计划生

育服务站履行好八大工作职能,拓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函,极力为

育龄群众提供最优质服务,保障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

了出生缺陷发生,全面提高了出生人口质量。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坚持素质为先,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建立一支

过硬的队伍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和关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计生队伍建设实现新转型。从搞高服务满意率入手,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计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新时期下计生工作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好处,加快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以百倍的努力和热情,谱写着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辉煌灿烂的明天。

——马曹庙计生办:何国华

第三篇:何国华演讲稿

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学习4.26胡总书记“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认识,认识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指正。我汇报题目是: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

我是一名基层计生工作者,从事计划生育二十多年,目睹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全程,中共中央从一九八0年发表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公开信;到一九九一年作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二000年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二00七年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今年四月二十六日,胡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史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在不断进化、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增强。从控制人口增长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代表计划生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也展示了我们计生人的风范,显示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这次胡总书记4.26的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十二五”期间工作方向。给了我们做好计生坚定的信心,是转型时期人口工作新坐标,我们要创新人口工作的

着眼和着力点。深化思想认识,形成抢抓机遇意识,狠抓落实意识,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一、深刻学习、创新思想

胡总书记4.26讲话精神,着力阐述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四个“加强”,明确了六项重要工作。他从加强战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把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到发展战略高度,在制定政策方面有利于人口发展,各级要统筹、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共同协作,步调一致,在任务落实方面各级要具体。我们是最基层的服务者,在工作中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户,任务落实到基层,优质服务落实到群众;要准确掌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胡总书记提出新时期人口工作主要任务,我们在落实上做到“七个不动摇”。一是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人口工作新机制;二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做到人口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同结算;三是坚持全面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奖、优、扶、免、保、等多层次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新时期人口工作的发展;四是坚持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不动摇。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的势头。五是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动摇。加强经常性工

作管理,落实日录入,周核实,月校对的管理机制。六是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关民心、解民情、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七是坚持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服务不动摇,做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管理。

二、深化认识、转换服务理念

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化认识,不断拓展人口工作范围,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在工作思路上要拓展转变,由过去就计生抓计生,围着三子(上环,捉肚子、罚款子)的工作,向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向全人口服务上转变。二是在工作上由过去靠突击,白天追,晚上捉向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实惠计生、服务计生上转变。三是在服务质量上由过去计生部门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向下乡服务,免费为育龄人口服务,急事难事主动上门服务上转变。使我们计生服务满足人口的需求,服务质量达到了群众满意。

三、深入实践、优质服务

新的时期,对人口计生工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促进人口全面发展是当今主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实践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提高服务技术入手,全面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站履行好八大工作职能,拓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函,极力为育龄群众提供最优质服务,保障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全面提高了出生人口质量。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坚持素质为先,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建立一支

过硬的队伍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和关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计生队伍建设实现新转型。从搞高服务满意率入手,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计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新时期下计生工作创新工作思路、转换服务理念、加强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好处,加快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以百倍的努力和热情,谱写着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辉煌灿烂的明天。

——马曹庙计生办:何国华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杨衍江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宏观经济学》,黄亚钧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第二版。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等。

本课程的性质:经济类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计划总教学时数:54节。考试方式:考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为主线,介绍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SNA体系的理论模型和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熟悉国民收入决定的三大模型;要求学生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掌握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失业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

本课程适应的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相关专业。

第一章 导 论

学习目标:认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及其与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沿革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分歧,使学生初窥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宏观经济学动态发展的性质;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几对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解析宏观经济学的定义,说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说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基本内容、理论体系和授课的框架结构。介绍说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凯恩斯革命”及凯恩斯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GNP与GDP。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流量与存量。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学习目标:了解SNA体系的理论模型和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理解两部

I 门经济和四部门经济的供求均衡方程式;掌握广义国民收入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与国民收入核算有关的价格指数概念和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奥肯定理的含义;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代的重大发展;掌握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代的重大发展;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的公式推导、乘数原理和财政政策“挤占效应”的含义。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一、收入与支出的环流模型

两部门收支环流模型及其供求衡等方程式。四部门收支环流模型及其供求衡等方程式。

二、衡量GNP的支出法

支出法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用支出法衡量GNP方法的各项说明。

三、衡量GNP的部门法

部门法的概念、计算方式和表格说明。

四、衡量GNP的收入法

GNP与收入:广义GNP与狭义GNP,广义GNP的五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衡量GNP的收入法。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一、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的基本含义和计算公式。价格指数的具体形式:GNP(或GDP)消胀指数;CPI;PPI。

二、失业的统计

总人口的划分。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和就业率的计量。

三、奥肯定理

奥肯定理的基本含义。奥肯定理的应用。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消费

一、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消费概说。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经验结论与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跨期选择理论;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

二、投资理论及其发展

投资、投资决策。MEC(资本的边际效率)和MEI(投资的边际效率)。投资的加速原理。当代投资理论:企业固定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住宅投资的影响因素;存货投资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宏观经济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乘数原理。

II

二、金融市场的均衡

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

三、财政政策的作用

G和T变动对宏观经济均衡点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挤占效应”。

第三章 总需求理论: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学习目标: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基本内容和模型的前提和结论。掌握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熟悉IS曲线的图形推导和公式推导;掌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LM曲线的公式推导。理解IS-LM模型均衡点的经济含义。能够运用扩展的国民收入模型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基本的分析。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计划支出线

计划支出线与总需求。计划支出线的公式及其经济含义。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决定:图解。宏观经济趋向均衡点的方式。

三、均衡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变动

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政府税收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节约的“悖论”。

第二节 IS-LM模型:扩展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一、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

投资需求曲线:图形和投资函数的具体形式;IS曲线的图形推导;IS曲线的公式推导。IS曲线的特点。

二、LM曲线:金融市场的均衡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率传导机制与均衡利息率的决定。LM曲线的公式推导。LM曲线的特点。

三、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实现均衡:IS-LM模型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的调整。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决定:公式求解。

第三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及其有效性

财政政策概说:概念、分类和主要的财政政策介绍。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图示法和公式法。

二、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

货币政策概说:货币政策的概念、分类;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较;货币主义者的货币政策思想。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图示法

III 和公式法。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局限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类型。“相机抉择”。

第四章 AD-AS模型:一般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学习目标: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和公式推导。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和不同假设下总供给曲线的含义与特点。认识长期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类型及其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了解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和公式推导。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诠释。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预期、政府政策和世界经济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总供给曲线的定义。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同供给假定下AD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是影响。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AD-AS模型和宏观经济发短期均衡

一、AD-AS模型

模型的图示。均衡点宏观经济均衡点的理论说明。

二、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三种类型。经济波动的原因和波动的幅度。

三、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冲击对宏观经济均衡点的影响。总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

第五章 总供给理论

IV 学习目标:了解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倾斜原因的理论解释,掌握工资粘性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和不同全信息模型的前提、基本内容(含公式推导)和结论。熟悉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和政策含义,菲利浦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原因。了解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的区别和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分歧。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一、工资粘性模型

二、价格粘性模型

三、工人错觉模型

四、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附加预期的AS曲线

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与调整

一、总需求冲击

二、总供给冲击

第三节 菲利浦斯曲线

一、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修正及其推导

二、菲利浦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短期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第六章 经济增长理论

学习目标:熟悉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掌握哈罗德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和索洛模型的前提、基本内容(含模型的公式)和模型的结论。了解经济增长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V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四、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代表

五、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第七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学习目标:熟悉充分就业的含义和失业的类型划分。掌握职业搜寻理论、贝弗里奇曲线和实际工资刚性对失业现象的理论解释。了解失业治理的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掌握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机制的理论和货币乘数的概念,掌握费雪方程和通货膨胀的概念。熟悉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成因和通货膨胀效应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理论诠释及其治理

一、充分就业和失业的类型

二、对失业现象的理论诠释

三、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

第二节 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数量论

二、货币供给

三、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VI

四、通货膨胀与利率

第三节 对通货膨胀的理论诠释

一、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二、对通货膨胀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学习目标: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明确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及其互相矛盾性,认识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工具的基本分类。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掌握政策时滞的分类及其基本含义。了解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基本分歧,掌握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的含义与分歧。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说

一、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地位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四、宏观经济政策上的认识分歧

第二节 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二、主动与被动——政策问题上的分歧

第三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

一、相机抉择与固定规则

二、制订规则的困惑

VII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 分

四、教学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

五、课程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亚历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六、开设系(部):经济管理系

七、先修课:微积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系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经济学知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本课程以传统的和当代的经济学已取得的成果依据,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本课程显著的特点,注重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训练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4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4)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5)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4课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3)理解掌握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4)了解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第二节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1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第三节 收入恒等式(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C+S。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C+S+T。(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X=C+S+T+M。

本章重点: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本章难点:支出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6课时)第一节 总支出构成及其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2)理解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了解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3)了解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节 乘数理论(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乘数的定义和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2)理解掌握三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和转移支付乘数

(3)理解四部门的进出口乘数

本章重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难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章 IS-LM模型(8课时)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了解实际利率与投资。

(2)理解掌握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

第二节 IS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IS曲线及其推导。

(2)掌握IS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2)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动机。(3)理解掌握流动偏好陷阱。(4)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函数。

(5)理解掌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LM曲线的推导。

(2)理解掌握LM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IS—LM分析(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理解掌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重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难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运用(6课时)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理解掌握财政政策。

(3)理解掌握货币政策。(4)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凯 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3)理解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本章重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课时)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基本概念(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

(2)掌握汇率的基础知识。(3)了解汇率的决定理论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中的IS-LM分析(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

(2)掌握BP曲线的移动。

(3)理解掌握IS-LM-BP模型的运用效果

第四节 开放经济和宏观政策(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一国的政策选择。

(2)理解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3)理解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重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 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难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第七章 AD-AS模型(8课时)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理解掌握由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3)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4)理解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

(2)理解掌握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

(3)理解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

(2)理解掌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3)理解掌握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1课时)

基本要求:(1)了解1984-1994年的三次通货膨胀及其宏观调控。

(2)了解1997-1999年的通货紧缩及其宏观调控

(3)了解2007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

本章重点: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本章难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八章 失业及其与通胀的关系(6课时)第一节 失业(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失业的定义与失业率的测量。

(2)理解失业的分类。(3)理解掌握失业的影响。

(4)理解掌握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5)理解掌握反失业的政策。

第二节 通货膨胀(2课时)

基本要求:(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

(2)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原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理解掌握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重点: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影响,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反失业的政策,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难点: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的原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第九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课时)第一节 经济周期(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2)理解经济周期的类型。(3)掌握经济周期的解释。

第二节 经济增长(4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关系。

(2)一般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3)理解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理解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重点: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难点: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教学方法】

板书为主和多媒体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后时间比约为1:1。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经济学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经济原理,一般不予深究。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经济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2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60%。

【主要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博迪,《投资学》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郭树华,《宏观经济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5、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6、宋承先,《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7、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有关说明】

由于本教学大纲是统一编写,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水平、内容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标注※的内容课已有选择的取舍,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后注】

执笔人:韩小刘 日期:2011年8月26日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下载《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宏观》教学大纲(何国华)[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164B3 学时:54课时 学分:3分 适用对象:本科(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考核要求: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考试大纲 (红色部分不考) 《宏观经济学》考试课:3学分,有计算题;2学分,没有计算题,其余内容一致。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及考核方式 一、课程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 年制定) 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同一名称不同性质的课程,应制定不同的大纲)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后置课程:......

    社区个人工作总结 何国华

    社区个人工作总结 何国华 我今年3月份来到犁铧尖唐朝墩社区,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反邪教、以及普法工作,这是上半年,下半年由于人事变被动,又从事民模创建和宣传工作,现就个人的思......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ECND2604 实验学时:8学时 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

    《宏观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economics 学时数: 34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3 总 学 时:48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