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诸子登岘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第一篇:《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忧伤和感慨。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清•沈德潜

第二篇: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第三篇: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2篇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释】:

代谢:交替,轮换。胜迹:指上述堕泪碑。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赏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2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词鉴赏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李景白)

第四篇: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 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词语解释】

①人事:指人世间事。

②代谢:更迭变化。

③往:指已成过去的。

④来:指后来的。

⑤留胜迹:前人留下的古迹。这里指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南)上纪念西晋羊祜的“堕泪碑”。《晋书 ·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常到岘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怀念他的德政,在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是说,社会不断更替变化,寒来暑往,时间流逝,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羊祜还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登临,徒感岁月流逝,给后人能留下什么呢?诗人睹物伤情,吊古及今,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悲愤。这四句诗具一定的哲理性。语言通俗,感情真挚,以平淡深远见长。

【诗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4

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一作:字在)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第五篇:襄阳 岘山诗词

白居易曾吟咏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唐代吕洞宾《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宋代连庠《重建羊祜祠和王原叔句》

四时美景千百状,登临可以抒襟灵。天然佳致尚可信,直是丹青写不成。贤达胜士共爱此,谓此风景魁南荆。杜甫曾写过一首《回棹诗》: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张九龄:《登襄阳岘山》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送李尚书赴襄阳(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唐)杜审言

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唐)王维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唐)郑锡 襄阳乐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唐代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思卧龙图。

(宋)欧阳修

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岷。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甘橘荐清樽。磊落金盘烂璘璘,槎头缩项昔所闻。黄橙捣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笋味争新,凤林花发南山春。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碧瓦鳞鳞。岘首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沄沄。斜阳返照白鸟群,两岸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谈笑多嘉宾。

往时邢洺有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樊 城

(清)顾文炜

荒城一角抱江湾,仲氏遗封指旧关。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兴亡天老孤筇外,今昔情余两屐间。残碣尚留羊杜迹,浪痕枯处鸟绵蛮。

隆中山

(唐)胡 曾

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称魏称吴已纷份,渭水西边独汉臣。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野带经人。

隆中山

(宋)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山

(宋)曾巩 志士固有诗,显然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汉江漾舟

(唐)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鹦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岘 山

(宋)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罶。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大堤曲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

(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李百药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弥沮漳。高岸沉碑影,曲淑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

欲沾裳。乔木下寒衣,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准与访高阳。

《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 宋 李宗易

叔子祠荒岁已深,异时贤守重登临。岘山岑寂瞻风概,汉水灵长想德音。奉诏始闻新缔茸,有知那复叹湮沈。又刊翠琰留南夏,先后功名照古今。

唐 崔 湜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按节巡河右,鸣驺人汉阳。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好学风犹扇,夸才俗未忘。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蛟浦菱荷净,渔舟桔柚香。醉中求习氏,楚里忆襄王。宅坏仍思风,碑存更亿羊。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征南术,于今尚不亡。

襄 阳 曲 四 首

唐 李 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倒着还骑马。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唐 李 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今来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秋。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襄 阳 山 行

清 袁宏达

青山如沐带葱林,花气吹风鸟送音。榆火①新时茶战始,木香②开后稻芽深。扁舟似钓澄江雪,茅屋终营翠壁阴。欲把庞公比叔子,云生云灭总无心。

将 至 襄 中

清 袁中道

处处桃花路,家家积壳篱。蔬畦鸣暗滴,麦垅发香吹。山好连云动,沙时与雪疑。莫将愁意绪,污却绣城池。

岘 山 怀 古

唐 李 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岘山

唐 胡 曾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酷似当初堕泪人。

岘山

宋 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多岁阅榆柳。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贤愚夫及分,来者当自剖。

登岘山

宋米芾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一过二。婆娑映岘山,谬云形天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璚衣玉为珥。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逐云樯至。朝隔与驭◇,暮返光浮◇。云盲有风驱,蟾餐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裕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登岘山

宋 李曾伯

向来碑在所,今见下牛羊.魂逐江山志,名流史传香。吴谋千载伟,晋事一邱荒。不用凭高看,中原尚鹿场!

登岘山

明 薛 瑄

停舟汉水滨,跨马陟岘首。汉北渺川原,江南足林薮。山水两回环,地气蓄不走。城北一掌中,名胜良不偶。红楼杳难即,粉堞粲可取。虚白瞰远津,疏翠俯高柳。柳外居人家,向背各开牖。美哉风景奇,诗兴浓于酒。下马复山行,遗垒高培◇。岁久悉荒残,战骨亦枯朽。缅思前代事,南北地枢纽。典午窥吞吴。宋元竭攻守。兵连历岁时,良田生宿莽。力屈或不支,乃为强者有。而虽富士疆,竟莫绝稂莠。明运开万方,稽颡惟恐后。浩浩江汉间,一洗旧昏垢。诗传二南俗,人享百年寿。乃知皇力尊,泽及生灵厚。小臣职观风,登览匪外诱。所愿歌升平,弥亿万年久。

登岘和孟韵

清 王士正

往者不可作,含凄方在今。岘山风景地,名士几登临。陵谷须臾改,残碑涕泪深。高阳池上酒,凭杖一开襟。

游襄阳山寺

唐 张籍

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初秋到承恩寺

清 承印

风送微凉古寺秋,山川胜景暂淹留。黄金钟宇藏林壑,白玉碑亭对楚楼。牛渚遍栽罗汉竹,狮峰直滚水晶球。寻幽未尽逢僧话,暮是苍烟次第收。

峭壁危岩气象宏,山重水复送秋声。烟林入画迷幽径,霜叶如花照晚晴。诗句推敲寻道友,禾麻丰稔问编氓。我来瞻顾徘徊久,顿觉浮名水样轻。

名山不老庙廊深,随代留传易古今。阅世久思僧退院,谈经直到鸟归林。龙泉静洗嚣尘念,象鼓徐传太古音。

下载《与诸子登岘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诸子登岘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登 泰 山 记-教学教案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

    岘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注释】①......

    《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

    登岳阳楼教案陈与义

    篇一: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分析诗歌内容。 2.在对诗歌的分析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归纳总结。 3.当堂背诵。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作......

    诸子喻山水详细教案

    诸子喻山水详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领悟诸子言论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 课文探究 第一则 孔子所强调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一端。孔子本人就具......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教案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说理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登鹳雀楼教案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复习导入 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