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土耳其进行曲》教案 新人教版
土耳其进行曲
课型:欣赏综合课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对土耳其音乐文化,特别是军乐队有初步了解,知道《土耳其进行曲》作者是音乐家贝多芬。
2、通过聆听、模仿、律动、声势、哼唱、画图形谱、打击乐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感知《土耳其进行曲》三部曲式的结构,表现其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了解进行曲的一般特征,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兴趣与期待。教学重难点:感知、表现乐曲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具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指挥棒等道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设计理念:随着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乐曲踏步律动进教室,自然引入课题。】
1、听《运动员进行曲》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学【用谈话法导入课题,采取情境教学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轻松愉快地了解土耳其音乐文化、《土耳其进行曲》的作者贝多芬,感受到土耳其军乐队磅礴气势和神气阵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大家对刚才的音乐熟悉吗?在什么场合能听到?能说说《运动员进行曲》的特点吗?今天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另外一首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首先了解一下土耳其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2、情境教学:(1)、出示课件图片:土耳其是一个欧洲的国家,“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就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思就是“勇敢人的国家”。土耳其人性格热情奔放,他们很善于舞蹈,那享誉世界的火舞和火辣的肚皮舞。土耳其的军乐队别具特色,经常游行在街道上奏响胜利的乐曲,欢庆部队凯旋归来。
(2)、播放课件视频:乐队成员先迈右脚,于第三步停下,然后先右转再左转,向观众敬礼。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很喜欢土耳其独具特色的军乐队,便在创作歌唱剧《雅典的废墟》中,写下了这首风趣幽默富有动感活力的古典乐曲。
三、欣赏学习【设计理念:利用图形谱聆听音乐,能让孩子们深入浅出的熟悉乐曲旋律、音型,了解三部曲式结构,并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身体律动、哼唱旋律等方式参与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初听乐曲。(老师演奏钢琴)
(1)师:你听了这首乐曲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
(2)老师小结,简述“进行曲”风格特点: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是用行进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铿锵有力,强弱分明。
2、第二遍聆听。(播放课件,由管弦乐队演奏)(1)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聆听乐曲。(身体律动、模仿乐器演奏……)(2)师:你对乐曲有什么新的感受与发现?
(3)师小结:进行曲一般是四二拍子,强弱规律为强弱、强弱循环反复。
3、第三遍聆听
师用图形谱表现音乐,生用手跟着老师画。
4、理解图形谱: 师:看图形谱,有几种符号?你觉得每一种符号分别表现音乐的什么情绪特征?(强:热情奔放,弱:活泼跳跃)从图形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土耳其进行曲》出现了连续的强节奏,使乐曲更加铿锵有力、热情奔放。
5、第四遍聆听:
生手空中画图形,要求把强弱及情绪表现出来,可以稍微带上身体律动,一边画一边观察图形谱,第一行与第几行是完全一样的?
6、理解乐曲结构。
大家看看图形谱,一共有几行?哪两行是完全一样的?通常我们用字母来表示乐段,这首乐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7、分段聆听
(1)全班分成两组,用拍手分别表现A段的强和弱,要求看老师指挥,耳朵听辨强弱表现如何,老师适时指导。
(2)你还可以用什么身势节奏表现音乐呢?大家分组试一试,为A段创作声势伴奏。(3)分小组讨论,老师在下面巡视指导。(播放A段)(4)老师小结点评,采用学生好创意。(5)请两组同学展示创作。
(6)全班分热情奔放和轻快活泼两组,分别用自创效果好的方式表现音乐,要求看老师指挥,有情绪的表演,耳朵听辨强、弱表现如何。
(7)分段比赛哼唱A段主旋律。选择适合表现强、弱的母音,强用“beng”弱用“da”,要求耳朵聆听旋律,声音和谐统一。
(8)聆听B段
播放B段,学生分组练习,用自创的身体律动一边听一边表现。(9)聆听B+A段
热情组和活泼组边听边用身势节奏参与,要求看老师指挥,耳朵倾听音乐,身势节奏与音乐要融合有情绪的表演。
(10)聆听尾声:
全班同学用自创方式边听边表现音乐的尾声。
8、第五遍完整聆听:
分热情奔放组和轻快活泼组,选取大家创作效果最好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耳朵听音乐,眼睛看老师指挥,带上身体微小律动,情绪高涨,有美感。
四、表演巩固【用哼唱、声势、律动、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演,充分感知、理解、表现《土耳其进行曲》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1、选择打击乐器。
师:这三种图形﹚﹏﹏····分别用什么打击乐器配好呢? ﹚ ——强力度,热情奔放的情绪用大军鼓表现,﹏﹏····——弱力度,轻快活泼的情绪用串铃、沙锤、双响筒、响板等表现。
2、组长拿乐器,分组自创节奏用打击乐表现。
3、老师指导,用适合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4、全班同学参与表现音乐,自创图形谱、哼唱、敲打击乐、模仿乐手、军人踏步行进……
五、拓展延伸【设计理念: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音乐充满兴趣与期待】
1、聆听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片段。
师:音乐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是描写鼓乐队的,但音乐风格体裁大不相同,老师用钢琴演奏一片段给大家听。
2、延伸课堂:国内国外还有很多作曲家创作了风格不同,适合不同场合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欢迎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狮王进行曲》等。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后自己聆听学习,还可以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3、生随《土耳其进行曲》下课。
第二篇: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设计
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身体、乐器的声效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体验音乐,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欢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而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声音、乐器的探究、即兴创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乐曲的音乐要素,在伴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在引导学生对乐曲整体感受的过程中进行音乐对比,从而体验乐曲的结构及风格体裁。2学情分析
本校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音乐课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学生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及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和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结构、A段主题的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结构、乐器的即兴创作为乐曲伴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引人新课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吧!播放(课件)土耳其风景图片(背景音乐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师: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吗??(生:不知道)这就是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土耳其。土耳其物产丰富,(出示课件)是一个美丽的岛屿国家。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当时,在贝多芬的家乡——德国住着许多土耳其人 ,其中更是有土耳其的士兵们, 贝多芬从他们那里得到灵感 , 按照他们的音乐风格 , 创作出了一首土耳其风格的乐曲《土耳其进行曲》。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 新课讲授与拓展
一、新课教授
1、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教师操作: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学生活动:感受乐曲。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感受一下乐曲是什么情绪的?乐曲是什么节拍? 生:音乐情绪欢快、活泼,节拍是2/4。师:大家的感受很准确。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土耳其的士兵们要接受领导们的检阅,其中他们要经过两个检阅处。流程图如下: 踏步前进——接受检阅——踏步前进——接受检阅——踏步前进
师:让我们跟着他们的队伍一起接受检阅吧!(听音乐踏步行进和敬礼接受检阅)
2、分析、表现乐曲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步兵们一起接受领导们的检阅,你们有没有发现,整首乐曲几个不同的乐段?(生:两个乐段)(师分别放两个乐段的主题旋律并学唱A段主题)。这两个主题旋律有顺序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好,下面,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乐曲,请大家四人小组边听边讨论段落排列的顺序,并写在准备好的纸条上。生:小组展示(小组长把小组的结果贴到黑板上)师:全曲的曲式结构是:ABABA
3、用乐器伴奏
师过渡语:今天,除了步兵们接受完领导们的检阅,紧跟其后的是部队的乐队。教师操作:出示伴奏谱。
学生活动:分三组练习。
A乐段:●>>>∣●>>>∣∣???∣ 纸箱瓶子(装有沙子)筷子 B乐段: 教师操作:分组教授、练习,然后播放全曲,出示ABABA标志。学生活动:边听音乐边分组伴奏。
二、乐曲拓展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同欣赏了贝多芬的管弦乐合奏《土耳其进行曲》,老师这儿还有一首钢琴版的《土耳其进行曲》,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教师操作:播放钢琴版《土耳其进行曲》
师:除了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还有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在他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也同样起了《土耳其进行曲》这一曲名,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其中的一个片段。(课堂小结)
第三篇: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
(一)一、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1)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进、记()、()同、相()、()节、加()、()远、()花(2)比比组词:、依()并()精()抽()扬()婆()房()衣()拼()情()邮()杨()菠()坊()(3)我会填:
五()缤纷、舒()()服、()惊()色、()呼()唤、垂()丧()前置学习提纲
(二)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1)《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结合注释解词)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结合注释解词)。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遥”字你体会到什么?“少一人”少的是谁?。(3)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1)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2)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4)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1)读课文第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修辞手法,你是从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3)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1)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边读边记)
前置学习提纲
(三)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一)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设计说明:完全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课时: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二)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1)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2)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2、4段。
(3)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5)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6)背诵课文,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风筝》
(1)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2)心理描写: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3)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4)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5)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6)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
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7、大地巨人
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2、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
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⑥点多名同学赛读。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l.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7、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讨论交流感悟文本
1、复习生字词。
2、过渡: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呢?谁来把读一读2、3节?指名读。
读完这两节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再一次理解和感受。
(一)、随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诗句。
1、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1)、随交流,播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
(2)、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诗,注意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2、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作手巾。
(1)、指名读,理解“盖满”。
(2)、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是绿色,大地广阔的感觉。
(评价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3、他的头发和胡须,是茂密的森林。
(1)、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地之大。
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
(指名赛读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4、他每一次的呼吸,是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请学生倾听自己的呼吸声。
(2)、课件演示几种风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感受大地的呼吸。
一阵微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一阵狂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是什么样的?(学生练读)
(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4节。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瞧!他也在做游戏呢!
1、指名读诗句。
2、交流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他每天的游戏是什么?
3、指名学生表演,同座旁白。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三)、学生齐读2、3、4节。
【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利用启发性的评价,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用“„„.是„„„..”句式想象大地巨人。
“大地巨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眼睛,有鼻子,有眉毛„„..,你能用‘„„.是„„.’句想象心目中巨人的模样吗?”
2、学生交流。
3、齐读第5节。
【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很重要。通过想象,展开说话训练,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七、小结全文回归整体。
1、和巨人对话。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是一位巨人了,你想对这位巨人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吟读文本。
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这位和蔼的巨人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
【含情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学习并书写生字词。读并观察字形、再书写。
板书:
7、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
8、大自然的声音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同座互读,正音.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4.小组读书比赛.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板书:
8、大自然的声音
风
水
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1、游戏:找朋友.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3、全班交流.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 可以再生
不可再生的;
生活的必需
①自然环境的构成②自然资源的分类
③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课时
9、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19个,其中12个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几张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请学生回答,并问是怎么知道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教师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各抒己见,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一样,同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199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彩池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通读全文,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有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先讲了五彩池的传说,接着讲它的形状、颜色、成因;最后总结全文)
四、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可通过讨论,查字典等多种学习方法。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应注意的字型及字音。“灿”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
3、让对本课词语理解没问题的学生当“小博士”,站在台前,谁有不理解的词向他提出疑问,博士作答。教师可适当点拨。
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引入新课
1、简要复习本课写作顺序。
2、告诉学生学完本课要为五彩池写出几条广告词。看谁写的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深思,理解内容。
(一)精读重点段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2——4),这一部分写什么?(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讨论题:
(1)课文写了五彩池哪些特点?画出有关词句,旁边作批注。(2)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3)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句,请找出来读一读。
(4)说说每个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4、学生质疑问难。
5、利用三棱镜演示折射,进一步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池底石笋各异,阳光折射;二是花木倒影。
(二)学习首尾段
1、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五彩池在哪里?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的故事?
(2)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到了那里,你会怎样想?
三、美文美读,整体赏析。
1、学生有感情品读好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小组赛读,最后试着背诵打比方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学写广告词:
再次欣赏五彩池的投影片,人人为五彩池写广告词。老师也准备一句:人间仙境何处寻,请君漫游五彩池。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2、摘录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板书设计:
9、五彩池
数量 多得数不清
大小 大小各异
形状 玲珑多姿
颜色 五颜六色
原因 大自色赐予的美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敕勒歌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的大写
2、认读四字词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3、抄写背诵名言警句
4、朗读小诗
5、认识比喻句
6、口语交际秋游
7、习作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复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打开书,自己读一读,你会发现数字的另一副模样。
3、小结:这些是大写的数字。
4、指名读,齐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给同座听,相互评一评
3、指名读字,正音
4、开火车读词。
5、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三、写一写。背一背
1、指名背诵学过的名人名言。
2、自己读
3、请人读,正音。
4、读后说一说。
5、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字,指导书写。满
谦
焉
6、学生练写
7、写后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读诗比赛
1、自己读,做好小组比赛的准备。
2、小组读,评出本组冠军。
3、小组冠军读,读后评
4、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探究和发现
1、读一读,读正确。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课文里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
4、写一写
学生自己写比喻句,写后评一评。
口语交际:秋游
教学要求:
1、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
2、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等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其他信息。
2、录像带、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感知秋景,激发秋游欲望
1、谈话导入。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捕捉到了不少秋天的信息。下面就把你们所捕捉到的“秋的一角”和同学们共享吧!
2、学生交流。
①到讲台前向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秋景的图片、照片、采集的各种声音„„
②口头介绍。介绍图片的来历、描绘图片中所展现的美景、说说各种声音传达给人们什么样的信息等等。
3、播放录像。
①谈话。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心里也痒痒的,前些天我也用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串秋的足迹。
②播放一组录像,录像中拍摄的是秋天的果园、农场、郊外的美景,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
③引导赞美。经过刚才的一段交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赞美秋天,引出“秋游”。(板书)
二、创设情境,提供交际机会
1、谈话。大家都想去秋游,但秋游必须得到学校大队部的批准。如果让你代表班级向大队部提出口头申请,你准备怎么说呢?
2、小组讨论,形成基本观点。
3、角色扮演。由一名同学扮演大队辅导员,另一名同学当班级代表进行口头申请。尽可能多请几组。
三、激发兴趣,分组设计方案
1、激趣。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秋的气息,经学校大队部批准,年级组准备组织大家出去秋游,并在全年级征集优秀活动方案。
2、在组织秋游之前,我们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 师生自由讨论。将师生意见加以概括:
a选好最佳时机;b确定秋游路线;c组织丰富的活动;d需备哪些物品;e希望有何收获。
3围绕上述问题,将全班分成6个秋游小组,分组讨论,设计出各自的秋游方案。
要求:(1)小组内充分讨论,集中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选出最佳方案。(2)各组设计的方案要具有创造性。(3)各组可将方案列成简单的提纲。
四、集中评比,确定最佳方案
1从每小组各选出一人和老师一起组成评审组。
2各组推荐代表到讲台前陈述各自的方案,组员也可自由作补充发言。3评审组及其他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要求其答辩,双方展开讨论。4评审组给各组的方案打分,选出最佳方案,全班再共同完善。
习作:我去过的地方
要求:可以写自己常去的地方,可以写你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最美的地方,也可以写你最想去的地方。
一、导入
你却过什么地方?
二、阅读《我去过的地方》
1、自己读。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习怎么介绍一个地方。
鼓励学生从例文中发现,得到启示。写清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该地方的特点。
三、说说自己最想给大家介绍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有什么特色? 学生说
四、学生打草稿
第二课时
一、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修改。
三、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花城版六年级音乐第11册第五课《走近音乐大师贝多芬》第二课时《土耳其进行曲》 教材分析:
《土耳其进行曲》是贝多芬为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段,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得世界名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表现了土耳其军队从远方渐渐走来,又渐渐远去的形象。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特点。
2、能用打击乐器参与《土耳其进行曲》的欣赏。
3、能从贝多芬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教学重点:
能够用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教学难点:
对贝多芬作品风格的把握。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计算数学乘法入手导出贝多芬。
师:看来大家看谱唱词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谁能算出36x4等于多少? 生:144 师:大家都很聪明。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乘法运算,却难倒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是谁呢?(如果学生算错,师:看来你将来也可能成为一位音乐家。)
出示贝多芬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2、听辨乐曲
师:大家既然都认识贝多芬,对他的音乐大家肯定也有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有四段音乐,你能听出哪些是贝多芬的吗? A.《命运》
B.《欢乐颂》 C.《致爱丽丝》
D.《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二、乐曲赏析
1、初听 A、选择图片
师:这里有两幅图片,大家仔细听,你觉得哪幅图片更加适合这段音乐?听完以后举手回答。(生选第二幅)师:为什么呢?
师:比较规整,节奏比较整齐。说的好。那你能感受到这是几几拍的吗?是四二还是四三呢?是进行曲的特点还是圆舞曲的特点? B、选择拍子
出示四三和四二的图示。生:四二拍,进行曲的特点。师:(操作幻灯,让四三走掉)好,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做《土耳其进行曲》,但是它与莫扎特的《土》有所不同,莫扎特的是一首什么体材的?生:钢琴曲。而贝多芬的则是一首?管弦乐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进行曲的节拍特点。伸出你的手,我们只拍强拍。
2、再听(律动感受拍子)
跟音乐拍手(提醒同学们认真听音乐)
3、三听(律动感受力度变化,渐强渐弱)出示频谱——踏步
师:刚才老师听到大家是一个力度拍下来的,那这首曲子的力度有没有变化呢?他是怎么变化的呢?
师:我们现在就是这支土耳其军队,让我们踏着脚步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的力度变化。
出示声音频谱,稍作解释:声音弱的时候,振幅小,声音强的时候振幅大。师指着频谱与学生一起踏步。
4、唱唱主题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首乐曲的节拍和力度变化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试着唱唱主题。
A.出示第一主题。
师先弹不加前倚音的,再弹加前倚音的。
师:请同学们看着第一主题,老师这里有两种弹法,大家听一下这两种弹法不一样在哪里?仔细听。B.第二主题也采用同样的办法。分别跟音乐哼唱主题
5、跟音乐完整哼唱主题。(分析出乐曲的结构。)
师:如果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部分,B来表示第二部分,分两组:听到A主题一组举手,听到B主题二组举手。主题出现的时候可以跟着哼唱出来。完整播放音乐。提示学生注意反复记号。
师板书A+B+A+B+A+尾声(师:我看到同学们最后都放下手了,看来最后跟A和B部分都不同,我们叫它尾声——板书)。(先板书AB最后加上加号。)师:其实这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祝贺大家,同学们已经可以自己分析音乐了。
观察声音频谱,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乐曲的结构。
三、拓展
师:我们对这首乐曲的结构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知道《土》是一首管弦乐作品,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我们不妨也拿起手中的打击乐器,一起参与
《土》的演奏。
(一)加乐器
双响筒 沙锤 沙锤 三角铁 响板 串铃 碰铃
1、分为两大组。
2、加入乐器伴奏
A部分:碰铃——串铃——响板
(串铃加在节奏比较紧密的十六分音乐这里,响板加在串铃之后。)B部分:三角铁——沙锤
分别跟音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双响筒打强弱节拍,伴随整首音乐)
3、完整跟音乐一次。(提醒学生别的组在演奏的时候也要认真听)
(二)拓展欣赏
师:往往经典的乐曲会被人们改编,请大家欣赏钢琴版的《土》
1、欣赏钢琴版
以上是由钢琴家鲁宾斯坦改编由基辛演奏的。
2、演奏改版的
师:老师也改编了一个版本,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大家在听的时候对比一下两种版本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演奏的更加温柔抒情一些。
师:同样的主题,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伴奏表现出来,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四、总结(升华主题——上升到贝多芬作品的特点。)
1、选择风格
师:通过这首《土耳其进行曲》我们对贝多芬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加上我们以前对贝多芬作品的了解,如果我们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的话,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适合贝多芬作品的风格特点。
阳光的热情的,充满力量的,积极向上的,活泼明朗的,灰暗悲伤的 师:为什么不选择灰暗的绝望悲痛的? 生:
师顺势总结
2、总结:虽然贝多芬命运坎坷,但是他向命运低头了吗?可以说他用痛苦给人类带来了欢乐。所以我们今后也要心怀梦想,遇到困难也要像贝多芬一样变得更加坚强。敢于向命运挑战,你也会成功的!大家在课下可以多听一听贝多芬的音乐,相信他的音乐会带给你勇气和力量,带给你更多美
好的体会。
3、跟音乐踏步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