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02: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第一篇: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 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谢嫦娥

【内容提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词语教学中,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理解词语、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词语教学应通过点激想象,感受词语的形象;通过比较碰撞,挖掘词语的内涵;通过突破表面,走近词语的意蕴;通过拓展引领,漫生词语的意趣;通过品味感读,展示词语的音韵。让词语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而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领略词语的魅力。

【关键词】词语 感性 内涵 意蕴 音韵

一位教育家说过:“不要把‘祖国’这样一些词像廉价的钱币那样塞给学生。”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尽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的一个环节,通常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来不及品味,尤其是像‘祖国’这样一些美好而意蕴深厚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

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诚然,小学生学习词语,多半是从感性化、形象化入手,逐步走向概念化、理性化,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词语教学要从这点出发,让学生在感性化、形象化的教学过程中发掘词语的内涵,实现理性提升。

一、想像,词语形象的感性显现

有些词语经过解释,意义不成问题了,但词语本身所包孕的形象也丧失了,这些词语不能解释了事,要引导学生去通过联想、想象去体味词语的形象性。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王崧舟校长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二泉映月》中的一幕精彩片断。

教学片断1:《二泉映月》片断

(课文中有这样的三句话: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谁能把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 „„读成一个词语,而这个词语最能概括三句话。

生:我觉得是坎坷。(教师板书:坎坷)师:闭上眼睛,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自己走进70年之前阿炳生活的那一刻。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卖完艺以后,拖着沉重的步子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阿炳在卖艺的路上,不小心撞翻了一筐水果,于是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就在阿炳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又饥又渴,阿炳病倒在自己的床上,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来,睁开眼,睁开眼,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个坎坷的场面写下来。

(学生反馈)

生1:阿炳顶着大风雪来到街道的一个小角落里,拉起了二胡,他拉得那样认真,那样专心,但是,没有一个人走过来听他,甚至有一个人说阿炳是傻子,但是他们永远也不知道,也不可能体会阿炳内心苦闷。

生2:一年四季,阿炳不管严寒酷暑,他都要去街头卖艺,有几天,连口水都喝不上,他是那样的饿,那样的渴,那样的冷,这就是坎坷。

生3:阿炳住在破旧不堪的茅屋中,他已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四周静得可怕,唯有轰隆隆的打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还有猛烈的台风吹着他那破旧的衣裳,他又饥又渴,因为雨水经过,打湿了茅草屋地板,传来了阵阵打喷嚏的声音,这就叫坎坷。

„„

在这个片段中,王老师以“坎坷”为支点,通过想象等手段带领学生沉入文本,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了词语理解,使本来相对静止的、凝固的“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词语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二、碰撞,词语内涵的感性灵动

有的词语用同义去代替(即所谓换词),也可以使意思完整,前后畅贯,但表现力会因之而大大削弱。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飞来飞去”。但仅仅通过“换词”来达到对词义的理解,却又显得肤浅,不够全面、生动,缺乏美感的体现。此时,若辅之以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就能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领会词义。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

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不同的词语表现力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的同时,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三、突破,词语意蕴的感性放射

有些词,从词语解释上看是很理性的,这相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其实,我们老师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感性的方式去突破这种客观限制,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人教版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到鲁迅救助一位受伤的车夫时,对车夫的外貌描写用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学生是怎样掌握这个词的呢?靠背词语解释“饱经风霜是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磨难”,显然不行。老师先请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脸,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位车夫的脸。对此,学生的反应相当活跃。有的说:车夫的额头上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眶深深地陷进去,颧骨高高地突出来。有的说:车夫的脸蜡黄腊黄,他实际上只有三十来岁,但是看上去却已经五十开外了。有的说:车夫的头发乱得像一堆稻草,脸色灰黑、脸颊精瘦,明显的营养不良。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还能看出些别的什么来?学生反应更热烈了,有的说:“我看出车夫干活肯定非常累,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暴风骤雨,为了家庭生活,他都要拼命地拉车。”有的说:“我看出车夫的家里肯定很穷,吃了上顿就没了下顿。”有的说:“我看出车夫的身体肯定不好,他因为身体有病、营养不良、干活又累,所以他的健康肯定很糟糕。”这时候,老师动情地说:“是呀!就是这样一个车夫,那么冷的天,还赤着脚在拉黄包车。现在,他的脚被玻璃片刺破了,深深地嵌入了脚掌,地上淌了一滩血,他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他想站起来但又起不来。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也跟着动了感情。一个说:“我一定会用黄包车把他拉到医院去。”一个说:“我一定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他。”一个说:“我一定马上打电话给我爸爸,我爸爸是个医生。”

通过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形象、情味和意蕴得到感性放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感性方式,“饱经风霜”这个词融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

四、拓展,词语意趣的感性漫生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今的词语教学方法千姿百态,但教师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及文本的把握,以及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吸收。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意象生动,意蕴无限的词汇,这些词汇一经运用便意趣横生,如果以它的意思平实地去表达,那趣味便失去大半。诸如此类词语,容易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教学时,除了教师本身对词语内涵的正确解读之外,还要选择恰当的教法,适当拓展词语的外延。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学生课内外知识和他们丰富的联想能力展开教学,定然妙趣横生,同时,又夯实了文本教学。

教学片断3:苏教版第十二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课文说白骨精“诡计多端”。请大家想想,这白骨精,究竟施了哪些诡计?听你们老师说,你们前不久刚好上了节“感悟三十六计”的综合实践课。请大家拥“三十六计”分析一下,白骨精施了哪些诡计?

生:我看出了她的“金蝉脱壳”计。“‘啪’的一声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她的真身却化为一缕轻烟逃跑了”。生:我发现了“美人计”。“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生:我发现了“连环计”。“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差点丢了性命,她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生:他还用了离间计和苦肉计。“孙悟空扮成老头„„我这条老命也和你拼了”。他用自己拼命的方式来离间师徒的方式。

生:他还用了调虎离山计。师:这里的“虎”是谁? 生:孙悟空。

生:使用了“激将法”。白骨精把孙悟空激怒,让唐僧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进而把孙悟空赶走。

师:大家感悟得真好!请看大屏幕,老师将白骨精施的诡计归纳出来了。变村姑——美人计 借尸还魂 化身逃——金蝉脱壳 以假乱真 变婆子——连还计

变老儿——离间计 调虎离山 喊救命——声东击西 说拼命——激将法 苦肉计

师:真是计中有计,环环相扣,计计相连,阴险之至。这就叫做—— 生:诡计多端。

师:白骨精肯定没有读过《三十六计》,但是她的计策却暗合了《三十六计》,为了吃唐僧肉,她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啊,这就是——

生:诡计多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让学生用“三十六计”来解读“诡计多端”,以“诡计多端”为支点,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中感悟词语的意趣,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拓展了词语的深度思维。

五、品读,词语音韵的感性展示

古今中外的语言艺术大师都十分重视词语的语言美。我们所说的语言美,主要是指如何使声、韵、调等方面配合协调的问题。而一首作品中押韵、叠音词和反复三种手法运用,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节奏,让作品带上一种浓郁的音乐感。叠音词的使用是语言音乐美的一大特色。在小学课本中常见的,有“AABB”式的“噼噼啪啪”、“絮絮叨叨”、“风风火火”、“嘻嘻哈哈”、“高高兴兴”、“飘飘荡荡”,有“AA”式的“淡淡”。有“ABB”式的“一群群”、“一颗颗”。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叠字可以增强循环往复的美感,促进语调的和谐。面对这一宝贵资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祖国汉字的这一精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在浙教版第九册《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教学片断4:浙教版第九册《在大熊猫的故乡》

师:课文中有很多词语非常美,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屏幕——(出示一组词语)苍绿幽静 鸟鸣声声 郁郁葱葱 泉水清清 箭竹茂密 流水涓涓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一生读词语,教师正音:幽,涓)师:现在请大家依次读词语。(学生读,语气平淡)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一会儿,纷纷举手)师:读着某个词语,你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读着“苍绿幽静”,我好像来到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树枝相互遮掩,看不见天空,里边很静,很静,偶尔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声。

师:真美!来,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苍绿幽静。(读得抑扬顿挫,很有绿意浓浓的感觉)生:我读“流水涓涓”,仿佛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流水。

生:我读着“鸟鸣声声”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小鸟在树林里边飞边叫,周围满是清脆的鸟鸣。

师:老师给你们配音,我们一起读,好吗? 生:(热切地)好。

(教师用口哨模拟出了清亮的鸟鸣,学生读“鸟鸣声声”,声音里包含喜悦,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师:谢谢鼓励。

生:老师,我来读!“泉水清清”(学生充满深情,“清清”两个字读得很舒缓)我仿佛来到了清澈澄净的泉水边,里面有很多鱼儿在嬉戏玩耍,还可以望见溪底的沙石,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格外清晰。

师:好一面天然的镜子啊!你读得真美!

师: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其余的词语,都读得绘声绘色)

师:谁能用这些词语来介绍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先自己准备一下。生(在位置上自言自语)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让他把我们带到大熊猫的故乡。生;同学们,我们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苍绿幽静的原始森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箭竹茂密,泉水清清;鸟鸣声声应和着流水涓涓,咱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天堂!(热烈鼓掌)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词语的魅力就这样牢牢地在学生心里生根了。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这样,就一定能让文本中丰富的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使学生成为词语的“富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2期,山西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山西教育出版社。

3、《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11。

第二篇:低段词语教学论文

词语教学,还原“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善情感的体验,积累语言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

阅读教学

渗透

词语理解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是啊,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阅读词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

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而生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一课理解“炸开”这个词语时,我制作了教学课件,画面中的豌豆在太阳的暴晒下瞬间炸开,蹦得很远。学生观看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豌豆都被炸得飞远了;有的说我看到豌豆被炸开了,飞出去的速度很快;还有的说,我放鞭炮的时候,鞭炮就是这样“嘭”的一声炸开的。学生的精彩回答已经证明,他们理解了“炸开”的意思。这时候,我再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豌豆就是用这样迅速飞跃的方式传播的。小朋

友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它们 “瞬间炸开,飞快传播的样子”准确地读出来。学生读课文的感情立刻显得饱满了很多。教学这一课的“纷纷出发”这个词语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启发他们联系同学们走出教室做早操的场景进行说话,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低年级孩子形象性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给他们直观的形象,给他们有趣的引导,他们的想象才有基础,他们的理解才有抓手,他们的表达才有源头。正是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了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生动。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在低年级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在《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二上)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的。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表演读得声情并茂。继而引导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这类的词语,他们的兴趣和积累词语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了。

由此可见,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

很难感受到这一点,怎么办?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这一课给出了答案。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这里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更深刻?(生答略)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读原文,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这里的“啄”表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爱。师:是怎样的“啄”? 生:是疼爱的“啄”,是轻轻地“啄”。

师:好啊,把你的感受放到课文中去读读这段话。(生温柔地读课文)师:鸭子欺负小鸭的“啄”是怎样的“啄”? 生:是狠狠地“啄”。生:是讨厌地“啄”。生:是无情地“啄”。

师:把你的感觉再送到文章中去读,你会发现你读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有感情地读)师:看似同一个词,是简单重复,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内涵。窦老师让学生把动词“啄”字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童话的味道来。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第二课时后半部分还有一次精彩的演绎,窦老师引导学生分辨两处“藏”有何不同,“小鸭在天鹅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藏呢,它究竟藏的是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品词析句,学会了从简单中看出深刻。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

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联系

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在《两只鸟蛋》一课中“焦急不安”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是比较难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孩子们想象鸟妈妈回家不见了它的宝贝——两只鸟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孩子说:鸟妈妈会扇着翅膀到处寻找自己的宝贝,它会边飞边喊自己宝贝的名字;有孩子说:鸟妈妈会用向自己周围的邻居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没有消息时鸟妈妈是多么的焦急难过啊;还有孩子说:鸟妈妈会一边飞一边伤心地喊:“孩子!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里?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快还给我!”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连老师也不禁皱起眉头替鸟妈妈焦急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叫做焦急不安。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入境地读,既读出了词语的内涵又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从他们口中读出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阅读,是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的使命就是让一个个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符号,“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内心的深处,让其难以忘怀。词语中蕴藏着训练,词语中蕴藏着对话,词语中蕴藏着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用智慧把词语教学这一万物凋零的“冰寒地带”,变成一片“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让一朵朵词语的小花在这里绚丽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参考文献:

2011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州期刊《词语教学,撑起低段阅读教学的一片天》 2011.10 管叶青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也出“彩”》《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 11期

第三篇:词语 教学

争鸣

“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万能钥匙”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陈峰

《小学教学》(语文)2007年第11期刊载了安敏老师撰写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介绍的是安老师在《陶罐与铁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的教学案列以及安老师充分开展后续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引领的做法。安老师的“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是让人钦佩的,其教学的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自己的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毕竟说明了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尽管新课程标准允许个性的张扬,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终归还是要重视主导价值倾向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试着在安老师的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果然进行得有条不紊。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傲慢”“谦虚“等词语被学生一一揪了出来,它俩的性格特点就鲜明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窃喜不已。

其中,我特别敏感的是“揪”词语的说法,同时在心中产生共鸣,这不是安老师一个人的做法,现在确实有不少的课堂上流行这样的做法,以为“揪”出了词语就抵达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守住了阅读教学的本位。我以为,这是一种表层的认识。

首先,“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当然要重视词语,但词语“揪”出来了,并不是文本解读就到位了,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大家抓住的关键词语也许大同小异,但词语的解读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同样的词语给予读者的感受不一样,不同读者对它的价值和情感态度也不一样。所以,不知安老师在教学中“傲慢”“谦虚”等词语是怎么“揪”出来的,如果是在大多数学生(全体更好)自主感悟到位、品读充分投入的基础上“揪”出来的也罢了,多少还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是少数尖子生的“超常”发挥,那么,即使是学生(个体)“揪” 出来的,也不能真正为学生(群体)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揪”词语也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有效策略。语言文字的意义载体并非全部寄托在词语上,词语虽然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单位,但是,如果过分孤立地看待,拆散它与句子、语境之间的血肉联系,那么,抓住了词语又如何?岂不是让文质兼美的文章破碎成了仅具工具性的“词语大全”。即使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切都在掌控中”,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

姑妄猜测,只是由安老师的一个说法引发思考,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直指安老师的课堂就一定在教学中存在多大的问题。希望触动迷信于“揪”词语的同行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揪”了词语之后,仍然要大下功夫,才能让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第四篇:词语教学

感性:词语教学的应然质态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可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致使很多学生关注词语的敏感性不够,感悟词语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语文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强化词语教学,注重发挥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感性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情意,体验词语情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悟得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意图,把握词语的深层意蕴,直至能灵活运用。

一、联系语境

没有语境,就没有确切的词语之意。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就不能完全照词典的注释去讲解,不能忽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的语义联系,而应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丰富和活化该词,结合该词所处的语境,品悟该词内在的情意和表达的意图。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有一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教学其中的“冒”字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冒’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可以换成“长”“钻”“探”等。接着顺势追问:“真的可以换吗?请联系‘冲破’‘掀翻’再想一想!”此时,让一部分学生用报纸做泥土、书包当石块,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在表演中感受“冲破”和“掀翻”,体会春笋生长的不易以及生命力的旺盛,为悟得“冒”的内在意蕴营造具象化的情境。然后趁势追问:“‘冒’真的可以换吗?”学生们侃侃而谈:“我知道了,不能换,因为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是要力量的。”“从石块下‘冒’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而‘长’‘钻’‘探’没有勇敢的意思,只有‘冒’有。”„„这些交流表明,学生通过联系“冒”的具体语境,感受到了“冒”的趣味,触摸到了“冒”的温度,体会到了“冒”的表达意图。

二、展开想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想象的过程。有时,词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词语活化为动态的画面,由词生像,像现情涌,帮助学生悟得词语的表达情感和意图。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有这样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句中的“无日”普普通通,学生因熟悉而容易疏忽。其实这里的“无日”富有张力,在学生将“无日”理解为“昨天、今天、明天”或“春天、夏天、秋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春夏秋三季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将近270个日子里,天气都一样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和煦、暴雨、清冷”的具体场景,想象夹竹桃在不同天气里绽放的姿态,想象无论是季节更替,还是阴晴冷热,夹竹桃始终傲然绽放的精神风貌,这样,丰富“无日”的表象,让“无日”鲜活起来,发现“迎风吐艳”竟然蕴藏着这么多彩的风姿。这样,紧扣“无日”展开想象,不仅体会到了此处“无日”的表达之妙,还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三、链接生活

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引进生活、融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时,词语教学也应注意链接生活,引导学生以生活情境还原,凭生活实例类比,借生活经验浸润,打通词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对词语的生活感悟,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努力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时,在学生初读“一声春雷,唤醒了笋娃娃”之后,先激发他们思考:“唤醒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交流“唤醒”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每天早上,爷爷奶奶是怎么唤醒你的?”学生纷纷发言:“欢欢,快醒醒,该起床啦!”“该醒啦!上学要迟到了!”„„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春雷公公又是怎么唤醒春笋娃娃的?”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小春笋,你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小春笋,快醒醒,你应该长大啦!”“小春笋,春天来啦!花都开了,赶快醒来吧!”„„学生们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唤醒”的感性认知,在运用相应的生活经验表达“唤醒”中,逐渐融入文本,凭己之情,度“春雷公公”之意,产生“唤醒”的共鸣,生成“唤醒”的真切体悟,准确把握“唤醒”的表达意图。

四、迁移训练

理解词语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词语的学习不仅是对该词意思的了解,更应该是自我认识的深度介入,是从语言形式悟得表达意图、习得表达方法的过程。要进入这样的学词境界,就必须根据这一个词的表达特点,适时适度地展开迁移性训练,激励学生在意以言表中内化该词,灵活运用该词。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中有这样一句:“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其中的“这几只”与“那几只”,“刚刚”与“又”,十分寻常,字面意思学生都十分清楚,却生动地表达了鸟的多,洋溢着作者对鸟的挚爱。在引导学生悟得这些词语表达意图和妙处之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看,这几只(或条)刚刚,那几只(或条)又”的句式随文练笔,或描摹“高邮湖船多”、或描写“湖滨滩鸭多”、或描述“池塘里鱼多”„„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和这些词语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这些词语的表达技巧,通过写一写,不断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实,引导学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诸如多媒体演示、换词理解、比较辨别等。只要能化抽象为具象,让词语教学趣味盎然和语味十足,能助推学生更好地内化词语,都可以加以运用。?

第五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探究》

红旗镇小学

王凤霞 2015年11月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探究

词语是在我们进行国语交谈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单位。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丽。所以,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所起的作用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词语都极富有伸张力和想象力的,它们不是死古板地孤立存在的,而是承载着写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巨大宝库。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那么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探究中,针对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词语教学的对策及小学词语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仔细探究每一个问题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争取完善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词处在字、句之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说明了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词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同时,掌握词语知识也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词语的积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要理解词语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更好的锤炼语言,发展语言。

词语教学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一部分来自课堂的语言实践,一部分来自他们的课外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对小学而言,加强词语积累,正确理解词语,对课文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好词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段、篇的含义,因此,词语教学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实效。

词语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字、词、句是组成文章的细胞,也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教学,可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语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脱离语言环境教学词语、学生自由发展,教师主导作用缺失、缺乏学以致用的训练等现象。本文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一)缺乏语言环境教学

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词语教学在第一课时作为一个独特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通过查找教材全解中词语的意思并摘抄下来,同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不在讲解这些词语,使得词语讲解离开具体语境。但是,一些一线教师大多数能把我语文词语教学的目标,能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词语变得丰富起来。那么,对于刚上任的年轻教师更应该对教学大纲把握准确,仔细研读,所以,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词语教学不当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要素。不要割裂了词与句子和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重视教学词语的整体效应,必定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的偏差和误导有所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由发展,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在课堂上,高年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那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收集资料到整理,阅读与思考,都会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这样的自主学习才会给学生带来帮助。那么,要想取得自主学习成功,激活学习动机只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学习成功,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每个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自主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学家阿鲁宾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禀赋和他的活动成果的融合物。”其中,后天形成的能力,占据着相当的比重。它包括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知识转化、情感调控等多方面。因此,教师不要误认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自由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发挥。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教师应将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三)缺乏学以致用的训练

小学生词语掌握的实际是认识了许许多多词语的音、形、义,可不知道如何支配运用它们。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给学生增添新词,并且使学生学会支配运用。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可以查找词典、抄记词语解释为主。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词语教学确实受到了重视,但是机械的教学是简单地用一种抽象的语言去解释另一种更抽象的语言,这样很难让学生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

三、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对策

词语因自身的构成方式不同,所含的感情色彩不同,在课文中的所处地位不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针对小学词语教存在的问题将会在以下几方面做出详细的词语教学对策。

(一)在目标指向上,变单一为综合

“以往词语教学的功能只定位在疏通阅读障碍上。其实,词语教学还可以赋予更丰富、多向的目标和价值。”那么,听写词语是一种常见的汉语练习,老师不是直接读词语而是用释义、讲用、缩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写、边说,这样,学生必须经过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耳、动手、动脑、动口,锻炼了听辨能力、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思维能力,当然也训练了他们的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注意力合理分配的能力,体现了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训练,实现了一个训练的多功能型。比如,在六年级下《顶碗少年》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流着汗,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在教学中我采取新颖、有趣的听写练习:

师:课文中用了哪一个词形容少年不知怎么办才好。

生:课文中用了“不知所措”这个词来形容少年不知怎么办才好。师:对,同学们把“不知所措”四个字写在书上。

师:那么,当你考试复习准备的特别充分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胸有成竹。

师:没错,这个词就是不知所措的反义词,大家把“胸有成竹”这个词写

书上。

师:第二个词,在少年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好多人跟随着观众喊起来,其

中哪个词语形容对别人的言行应和、追随。

生:“附和”一词形容对别人的言行应和、追随。

师:同学们反应的很快,将“附和”这个词语写在你的书上。下一个词语,根据句子,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写这个词语。“顶碗少年脸上全是汗珠,神情紧张,感到不安”应该用哪个四字成语来形容他的心情。

生:心神不宁、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这样一来,学生们积累了很多描写心理的词语,把这几个词语写在书上。

以上案例通过把单调、乏味的词语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有兴趣学词语,同时,激发学生的大脑不断地思考,有效地学习并积累更丰富的词语。

(二)在词语教学中,变平推为立体

正音、记形、释义的立体化词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阅读的需要和要求,也无法达到标准的阶段目标,所以,一定要变平推为立体,能够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和理解词语。这样以词义的感悟为中心、将字义理解、课文内容、情境体验、认识事物、情感教育、思维训练为一体,让词语教学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实现了语言、心智、情感的和谐发展,也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比如,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以“美丽”为线索,突出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一是爱国,二是淡泊名利。其中“淡泊名利”由表及里的的塑造了她人格和心灵的感人形象,我采用立体化教学,让学生发现“淡泊名利”的丰富内涵:

1、查找字典,“淡”、“名”、“利”在字典中指的是什么,解释词语的本义。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淡”、“名”、“利”这几个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借助语境。“淡泊名利”体现在哪,找出这样的句子,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她所获得的奖章送给六岁的小女儿当玩具。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发散学生思维,体会居里夫人的内在美,对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体会词语的深刻内涵。

4、发挥想象:居里夫人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和多长时间发现镭的呢?是经过三年零九个月,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可见她的这种无私、持之以恒的精神仍然视金钱如粪土。那么“淡泊名利”一词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体现在他的外表,更体现出她内在的心灵与人格美以及她淡泊名利的精神。

这样,通过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方法,使学生加强词语理解,达到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词语之间的融洽,领悟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在掌握程度上,变理解为运用

教学中,善于通过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在运用中进一步感悟、内化、积累语言。比如,《尊严》这篇课文中描写年轻人的外貌时用到“骨瘦如柴”这个词。讲解这个词语可以让学生去想象这个人的样子,试图的让他们对年轻人的外貌进行脸部描写。学生可能就会说:“年轻人瘦的像干柴一样,脸部没有血色,看上去缺少营养,体力不够的状态。”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表达,同时也让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教学,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词语的含义,又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学生语言领悟能力,感受言语内在的表现能力。“骨瘦如柴”一词在学生看来简单易懂,再遇到类似的词语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浮现。这样词语的意思就会掌握的更灵活,活学活用。

(四)在方法手段上,变记忆为感悟

阅读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因此,感悟、体验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悟,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言外之意、言中之情,以及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培养语感,提高言语能力。比如,五年级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内容: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其中“分外妖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那么我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方法:

师:“分外妖娆”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形容妩媚、艳丽的景色。

师:哪位同学能做出你看到这么美丽景色时候的表情,或者用语言描述你看

到的这种场景。生1: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很舒畅,景色迷人,妖媚的景色令人痴迷。

生2:在这么美的景色当中我真想去拥抱它,感受美景带来的喜悦。

师:“分外妖娆”一词用在修这条到拉萨的铁路上,值得吗?值得在哪里呢?

生:因为风火山是一种分外妖娆的美,它是“世界屋脊”。

师:有些风景为什么没有风火山这样秀丽的风光?因为风火山有这样的资本,但是风火山并不高傲。经过青年勘察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开辟出这条通往拉萨的隧道。分外妖娆的美景依然停留在风火山上。

所以,复杂的词语通过分析,让学生对“分外妖娆”蕴含的情感、味道有了深刻了解,使学生对词语的感悟理解的更加透彻。

通过这四个词语教学对策,可以看出我们的词语教学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时,词语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一定能培育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素质教育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小学阶段的语文词语教学比重在持续扩大。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词语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克服困难,努力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课堂上,利用更广泛的手段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载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词语教学的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低段词语教学

    低段词语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要任务,所以,字词积累的本身理所当然就成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可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字词教学深层次的目的其实还在于......

    浅谈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 向义镇共华小学 刘洁 一、对词语教学的正确认识。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的,英语如此,汉语更是如此。只有......

    词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教材中呈现的重点词语。2.能正确地进行词语搭配。3.盘点书中重点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4.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词语。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

    语文课堂词语教学“五步曲”

    语文课堂词语教学“五步曲” 实验小学 韩彦丽 在新课标要求下,掌握大量的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也是自此开始。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

    词语运用教学设计

    “词语运用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组 江影霞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的词义。 2.辨析同义(近义)词,正确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3.掌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正确运用关......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记“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正确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理解所学的词语,学习词语分类记忆的方法。 3、记忆积累词汇,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一段话。......

    关注词语教学设计

    《读词想象表达法》案例 一、理论阐释: 读词想象表达法就是——用心读一个个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头脑中要展现出相关的意境:可以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可以是你喜欢的,敬爱的,佩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