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及《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赣教基字〔2010〕66号)》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要求,在总结反思我省近十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及人才保障。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要。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环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变革教学方式的需要。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要建立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要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二、进一步明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抓细课前准备,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6、科学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包括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要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7、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认真研究国家课程要求,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熟悉学段或各年级之间教材的衔接,熟悉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熟悉教材的完整结构。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8、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通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备课质量。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认真撰写教(学)案,教(学)案要因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异,突出个性化教(学)案的设计。
(二)抓实课堂教学,为实现新课程的课堂价值提供保证。
9、树立生命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度。
关注、改善、提升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亮点之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轻生命的状态,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促进学生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各种教育要求的执行者操作者为教学活动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10、树立目标意识,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才能积极开发、汇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检测、反馈、比照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之间的差异,进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定位,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11、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应该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而展开,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并逐步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要做到面向全体,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12、树立习惯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自觉度。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好学习常规对于学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抓好阅读、书写、作业、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倾听、交流、展示、质疑等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学习生活的必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思想,做到习惯养成常抓不懈。积极探索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措施,形成学校长期抓习惯的有效运转机制。
13、树立合作意识,提高互动学习的广度。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要把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开展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观点有碰撞,思维有启发,情感有共鸣,成果有分享。
14、树立对话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开放度。
对话教学是一种激活主体、开放思维、崇尚民主的教学。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将对话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中搭建对话平台,围绕问题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自我的对话。
15、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探究学习的深度。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中提炼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抓好课后延伸,为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16、合理安排学生作业。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布置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样化作业,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作业,做到及时评价与反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
17、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开展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
活动,发挥评价的诊断与导向功能。规范考试行为,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
18、悉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把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专业社团、学科拓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三、进一步完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19、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认清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组织本区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既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活力,又要按照教育规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对各地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把教学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20、强化教研部门研究、服务职能,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各地要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研究、指导、专业服务和教学管理作用。对本区域存在的普遍性的教学问题进行项目化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倡导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课堂教学新形态和新模式。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教研形式,建立直接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平台。要加大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互通共享。
21、全面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要充分发掘农村教师的潜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配置,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中心校要加强对村小的指导与管理,使其与中心校同步发展。大力提倡开展县(市)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增强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教育行政部门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建立更多的区域性教改实验区,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各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2、建立健全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科研活动,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及成功经验,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并建立评价体系,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切实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学校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4、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唤起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内驱力。要定期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评选、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教师编制、新增课程教师配备、职务聘任等问题。对在课堂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和表彰。
25、强化软硬件条件保障,为深化课堂教学提供基础性保障。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根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专用教室、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
26、大力加强宣传,为学校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舆论和物质支持。积极联系各级相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深化课堂教学中的新典型、新做法。深化课改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为推进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二篇: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
为全面落实《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苏教基〔2015〕18号)以及常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常教研〔2017〕5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进程,有效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核心素养,根据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命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确立教学即研究的意识,认真梳理和分析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区域教学质量;通过课堂锤炼,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和教学能力,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主要目标
(一)学科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转变。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就是将“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的训练层面,推进到深入学科核心与本质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层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教学常规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提高常规管理的品质,向高质量的管理要效率,加强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精细化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实践的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大力倡导“主体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教互动;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引领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习知识、领悟方法、培育情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式。
(四)教学主体的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平等、理解、双向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堂实施中要强调帮助引导,强调反思合作,强调面向全体,强调尊重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提高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点项目
(一)教研组建设项目。各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创 新教研组活动组织方式与各种规程,完善教研组工作内容,使教研组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本项目的实施应以校为本、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规模,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应有所不同;同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建设也应有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使课堂教学改革生机勃勃。要积极鼓励教研组通过集体学习、专题研讨、反复论证等一系列行动,编制有校本特点的学科发展规划。要处理好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落实各自职能,共同促进质量提升和教师成长。
(二)教学能力提升项目。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要创设多种渠道,激励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努力提高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等教学能力。特别是既要进一步锤炼好常规基本功,如备课、上课、观课议课、作业设计、复习指导等,以显著提高基础性教学能力;也要积极关注模拟课堂、思维导图、教学APP、微格分析、微型研究等创新型教师的基本功项目,以提高发展性教学能力。
(三)学生探究性作业改革项目。各学科需要协同创新,合作研究探究性作业,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更加丰富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项目要研讨学生探究性作业的目标厘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策略与 效果评价机制。
(四)均衡发展教学支持项目。实施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努力扩大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所有学生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成效是衡量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结合我区教育实际,重点打造若干教学支持项目:一是“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办分校、带薄弱学校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发挥集团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共享。二是“送培到校”,以某一学校为培训点,辐射到周边若干所学校,组建导师团队进行为期一年的主题式系列化培训。三是“定点联系学校”,由教研人员与部分学校的相关学科,或者与部分乡村学校形成结对关系,阶段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四是“驻点新市民小学”,由优质小学选派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进驻到新市民小学,具体指导学科教学。
(五)数字化学习推进项目。数字化学习是面向未来,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式。每所学校、每门学科、每位教师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开展数字化学习。为更好地推进数字化学习的研究,每年将组织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展评交流,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比赛。
(六)教师教学专长和教学风格培养项目。培养一批具有独立价值判断、高雅审美情趣、独特人格魅力、精深专业特长和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师,对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校要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氛围,引 导教师沉下心来,乐于治学,善于研学,在任教学科的相关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要搭建更为丰富的交流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呈现“精彩观点”“独特技能”与“专业优势”;要鼓励学有专长、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出版专著、举办教学主张研讨会等,让真正有深厚学养、专业功底与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学良师出得来、用得上、留得住。
四、推进措施
(一)分层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学科、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是复杂场景中科学与艺术的和谐创造的过程。因此,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参与人员的协作、配合、推进。
第一,形成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各中小学应通过专家讲座、教学论坛、理论沙龙等多种方式,开展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研究与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重要性及内涵意蕴”,抓住本次“行动方案”出台的契机,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形成深化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和共识,为本次深化改革作思想动员、舆论宣传。通过理论学习、教学沙龙、深度会谈、案例剖析,促进观点碰撞,认清当前形势,剖析存在问题,形成改革共识,提出改革策略,形成行动方案。
第二,校长要增强教学领导意识,做好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建构学校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积极打造教学改革共 同体。校长要经常听课(高中校长一学期不少于20节,分管校长不少于30节,其他副校长不少于20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一学期不少于25节,分管校长不少于35节,其他副校长不少于25节),了解课堂教学状态;定期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意见和措施,并积极转化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第三,教导处、教科室等学校的中层管理团队应重视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提升,重视自身的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水平的提升。在各学段、各学科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研修过程中,应结合具体课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宣讲。总结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特色与优势。充分尊重一线教师的个性化创新,提炼与总结“适合的经验”,以服务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四,学校教研组要以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为依据,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并以此形成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方式突破重点难点;建构良性的互动协作机制,让教研组“抱团发展”;学会争取专业支持,要善于把专家资源转化为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生产力”;要有系统、有规划、有序列地组织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案例分析、微格教学、课型研究等方式,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深层问题,及时收集数据、证据,分析教学改革的成效,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五,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从每天的日常课开始做起,从备好每节课做起,围绕学科育人的目标,分析学情,深度把握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 学,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习经历与实践体验,提升学习水平。
(二)活动促进
活动既是一种工作的推进方式,也是达成目标的鲜活载体,设计并实施好系列性的活动,有利于提高行动的品质与成效。
第一,课堂教学专项调研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每周进入学校课堂现场、观摩课堂的机会,与教师就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度会谈,与学校行政人员,就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愿景、措施及评价方式进行深度探讨,就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促进学校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学校也要定期开展校内的教学调研工作。
第二,优质课评比活动。区、校两级均应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努力完善、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全区中小学应配合省市区有关优质课评比活动,广泛组织教学评优活动,使评比的过程真正成为交流研讨、促进改革发展的过程。
第三,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要精心选择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精心组织观摩研讨、同题异构等教学研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作用,依托各教研协作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校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广泛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改善实践、分享智慧。第四,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比活动。在原有优秀教研组、示范教研组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新一轮评比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第五,“学科基地”引领活动。区、校两级均应建设并利用好“校长学科基地”与“学科教研基地”两类“学科基地”式的研修平台,通过确立专题、学术沙龙、课例研讨、团队联动等方式,抓住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度研讨,真正提高研修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六,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各级教科研机构应定期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该活动可以由学校、研究小组、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自主申报展示项目或成果,教科研机构组织论证,通过现场展示、同伴互助、专家指导等方式,促进教学改革成果的进一步凝炼与提升。同时,对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三)评价跟进
评价是风向标,也是助推器。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努力通过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第一,学校层面。切实加强对全区各学段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和分析,完善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加强命题研究,提高测试的各项质量指标,丰富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注重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的学科研究作用与教学评价功能,根据各校师资配备、生源素质、教学设施等实 际情况,实施分层评价、相对评价。评价时,将对学校的调研测试情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成效、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促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二,教师层面。重点关注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观察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评价,引领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一体化设计;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学习、日常检测评价等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评价,引领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第三,学生层面。评价是师生、生生之间协商、交流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选择方法,形成合理的反思调整机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如观察、对话、成长记录、量表等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信息,并做出判断、评价和指导。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己经发生的学习行为,更要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与指引,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态度、建议等等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节、改进学习。
第三篇: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提高备课与上课的效率,推动学校教研工作扎实开展本周开始,杨校长、各主任及部分教师,深入课堂,进行了一
次全面的普听课活动。
本次活动,全校每位教师最少接受一次常态课的检查。教师针对听课安排表有选择性地听课。上课的教师们从学科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充分
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使得一些年轻教师受益匪浅。
本次听课活动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为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多听课,多反思的课堂教学氛围。今后,小学还将不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积极
推动和谐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了解每位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真正构建“有效课堂”。我校从10月17日到11月4日开展了“普听课”活动,我们郭庄小学孔保安校长和侯主任,深入到全校老师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每堂课结束后,听课者都及时而认真地与授课教师进行细致的交流、研究,既肯定了执教教师的闪光点,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学校领导全面了解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了解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情,并根据现状,制定出学校听课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听评课活动。活动也促使全体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在自我规范、相互切磋中,不断提升执教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这样的听课评课活动,今后还要坚持下去。(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基于以上要求,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根据《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省素质教育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观念先行,积极稳妥,坚定不移,持续推进,追求实效,促进发展。
二、改革目标:
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三、坚持原则: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有效的就是科学的。
四、总体要求:
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点点落实,步步收获。
五、基本思路:
(一)、教学模式推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为确保“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做以下改进:
1、教学进度: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省制定的课时计划、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本学期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快慢的依据是:在遵守上级制定的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把教材基本知识点学会,掌握好基本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保每个学生不掉队。
2、备课:
围绕教材知识点,备课的重点,由备知识向教学设计转变,切记形式主义。有效的备课是不拘泥于形式,精心设计出最适合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实际的教案,紧扣课本,重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上下功夫。多备学生,备学情,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案,具体备课形式不做统一要求。但要体现学案导学,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3、上课:
紧紧围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目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策划者,坚决抛弃灌输式教学方式,克服教师一统课堂,“填鸭式”、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现象。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有效即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与学生沟通,找出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应做到: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低起点,小坡度,对每个知识点,点点落实,步步收获,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切实做到堂堂清。
4、自习:
恢复自习本义,把自习时间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自习辅导模式,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学生学什么、学哪科,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无权干涉。每位教师同时负责至少两个班级一天的自习,重点是维持自习秩序,保证学生学习安全,注意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做学生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具体做法由年级组安排。
5、作业、考试
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原则上,高一学生只参加一次学年末统考,高二学生只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学生只参加上学期的期末统考和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学生平时的作业、考试由教师根 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紧紧围绕教材知识点,自主命题,自主组织,确保学生节节过关,步步达标。作业量、作业难易度,考试时间,考试试题,教师自主确定,备课组内可不统一。注重发挥作业、考试的诊断性、激励性功能,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的评价方式,加强对作业、考试结果的分析、说明和建议,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二)考勤与检查 A、关于考勤
1、考勤人员:由年级组组长、副组长考勤。
2、考勤内容:
年级组每天对教师的办公、上课情况至少检查三次,上、下午检查时间为正常上班时间,其中下午第一节必查,晚自习检查时间为晚7:30------9:00。每周的周六及周日上、下午不检查。
⑴履行有关出发手续,正常出差,按出勤处理。
⑵履行规定的请假手续,缺勤一次扣1分,未履行请假手续或不按规定请假的,缺勤一次扣2分。
⑶对上课、考试、会议等考勤作如下规定:
上课、辅导: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请假者每旷一节扣2分(按规定调好课免扣),未请假者每旷一节扣5分。(由年级组检查和学生反馈确定)考试监考(含外出监考),请假不监考者每场扣2分,无故不监考者每场扣5分,迟到或早退每次扣1分。
会议(含学校以及年级组、备课组组织的各种会议、集体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阅卷活动等)请假者每次扣2分,未请假者每次扣5分,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分。
B、关于常规检查 检查人员:
1、任课教师的常规由年级组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及办公室负责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
2、检查小组成员按规定每周对常规进行检查签字后,将周检查表在下周一上午交分管校长签字,交教导处存档。
3、每月年级检查小组将月统计表填好签字后,交分管校长和校长各一份签字,并交教导处存档。
4、检查小组不按规定时间签字交表的,检查小组成员每次每人扣10分。检查内容:
1、教学计划进度
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在分析本班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写出自己的教学计划进度,交年级组检查、存档。不按时上交者每项减2分,不交者减5分。
2、备课
备课应重设计、重实效,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科学编制教案、学案,设计出规范的教学流程,原则上应体现以下内容:
⑴精心设计出学生课前预习提纲或学案,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课上如何检查预习效果。
⑵设计出合理的课堂结构:围绕目标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对课堂主要环节进行调控?如何处理“放”与“收”的关系。
⑶设计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小台阶、零起点、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形式多样,便于让学生思考、讨论。
⑷设计反馈题:反馈题要针对当堂内容,具有层次性、典型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做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
⑸关注学情,把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的问题。
⑹每个教案后,留有“教学随笔”栏,上完课后教师将自己的课后感言、体会等写在随笔栏内。
每堂课必须有教案,每缺一个教案减2分,教案内容不能教好地体现以上要求减一分。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由讲授教材为主”,变为“用教材来教学生”为主,原则上按 照“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达标”的模式进行。
⑴上课前一天,布置好学生预习内容,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在自习课上预习自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⑵根据教案实施课堂教学,加大对课堂主要环节的调控力度。具体应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⑶每堂课按45分钟进行,教师讲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5分钟以内。教师讲的时间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有无价值,如果没价值,一句也是多余,如果句句有启发引导作用,有实效,讲满堂也可以,具体讲授时间教师根据需要订,学校不作强制要求。
⑷学会思考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不断探索、总结,形成本学科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已结集成册),并不断改进完善,增强其实效性、针对性。
4、自习辅导:
按自习的有关要求,安排任课教师值班,维持自习纪律,保证学生学习安全,按考勤的有关规定,由年级组考勤。
5、讲义印刷及批改
为避免重讲义印发,轻批改落实的现象,每周统计各种讲义的印数并与教师实做的讲义数进行对比(印答案等除外),教师每少做一页减0.5分,每页讲义要在其上方醒目的注明做的时间(实际检查每科学生实发页数与教师备课页数)。
6、书面作业
各科都要有书面作业(本),以达到规范训练目的。每周书面作业批改次数为:数、外不少于2次,理、化、生、政、史、地不少于1次,语文不少于1次(大小作文)。各科书面作业要书写规范,步骤齐全,每次批改时,要针对学生问题,有简单的交流对话,且要注明时间,每缺一次扣1分。(此项以检查学生为主)
7、听课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具体讲:
听课后按以下要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⑴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⑵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⑶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⑷由评教师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⑸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⑹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为主。大力提倡备课组相互听课,学科听课或校内同学科成员相互听课,高中教龄满三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次,高中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次。
听课记录中要注明听课时间、授课人,体现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活动、学生主要活动、重难点知识的处理方法,尤其要有符合实际的点评。公开课、观摩课等要有评课记录,听课记录每周检查一次,每缺一节扣2分,项目不全的扣1分。
8、集体备课
周一至周五,每天的晚自习时间为集体备课时间,(有辅导的备课组除外),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重点是讨论、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等,备课组长作好记录,每周汇总一次,周末将备课组本周集体备课情况交教导处,无特殊原因,每周一次,每缺一次,该备课组长扣5分,给该组成员每人减1分。
9、考试
按省有关规定执行(前面已有阐述)。
10、学生评教
每月由学生对教师进行一次反馈评价。评价分数统计公布并反馈。检查方式与统计:
1、一般情况下,每周五的晚七点开始进行检查。各任课教师准时把各项常规准备好,整齐地摆放在各自办公桌上备查。凡不摆放的以无常规计;摆放时,仅需摆放本周的常规,不要混杂其它时间的常规,若很零乱或混杂不清导致 无法检查的,以无常规计。
2、若遇大休,一般在下周一晚七点开始检查,特殊情况下,另行通知,要求同上。
3、各年级组检查时由组长具体分工。每周一(若遇大休则改为周二)各年级组把上周签好字的检查结果交到教务处,周一(若遇大休则改为周二)汇总反馈。按照统计结果发放补助。
4、以上诸项内容,分周评价、月评价及学期评价三种,各种评价存档。教师量化成绩与晋级、评优、考核挂钩。(用时书面公布检查分数)
(三)评价与奖励
为持续推进和深化、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根据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评比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A、“教改之星”评选
1、名额分配:
每月评选一次“教改之星”,根据各年级任课教师数确定人选。
2、评选办法
①在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中,当月减分为零。旷工、旷课者取消评选资格。②在学生评教中,按班内得分排名计分,第一名计10分,第二名计9分,第三名计8分„„,依次类推,教多个班的教师取平均分作为该教师得分。
③学生评教班名次平均得分并列者,再按考勤扣分,从少到多排序。④以上三项出现并列者,根据学生评教原始分排序。⑤名次列前者为“教改之星”。
3、奖励
按照“泰安四中任课教师月考核补贴发放方案”执行。
注:跨年级教课的教师,每个年级都对该教师进行考核,然后取其平均数作为该教师本月考核结果。
B、课堂教学“教改大比武优胜奖”评选
1、组织与报名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本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报名,每位任课教师都要 参加。
2、评选办法与要求
①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侯选取人。备课组长具体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听、评课,在此基础上,按照备课组教师数的1/2,推出本备课组候选人,参加学校“教改大比武优胜奖”的评选。
②各年级组成立评选委员会,评委由年级组领导、教研组长、办公室负责人、备课组长等组成,评委要有代表性,对每位候选人的课要严格、公正、公平地评选打分。
③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新课改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讨论、质疑为主的新课改观念和有效教学理念。凡不按此要求上课的,实行一票否决。具体评课标准,各年级参考学校“教学改革意见”,结合本年级实行自行制定。
3、活动时间
每学期举办一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周内各备课组推出侯选人;第二步,2周之内年级组评选完毕。
4、奖励
每年级参与此项活动的任课教师总人数的1/3为获奖教师数,以成绩高低排序,成绩列前者获得“教改大比武优胜奖”。C、教研工作先进个人评选
1、评选有效时间:每年9月到次年8月。
2、评选内容:
包括每月“教改之星”、教改大比武优胜奖、教科研论文。
3、计分办法
①每月“教改之星”3分/次。②教改大比武优胜奖5分/次。
③教科研论文 国家级5分/次 省级4分/次 市级3分/次 区级2分/次 校级1分/次。在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国家级10分/次 省级8分/次 市级6分/次。
以上三项求和为该教师的总得分。说明:①凡论文(文章),仅指在教育系统正规刊物上出版的,同时要提供发表文章的原件(指发表文章的刊物);获奖的论文,必须是教研室或教科研(室)组织并颁发的,需提供证书原件。②同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按最高的计分一次。
4、奖励
总得分列前者,按照年级组任课教师总数的1/3,将被评为校级“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具体名单由年级组提供。并依次作为向上一级推荐“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的人选。
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端正心态,锐意改革,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走下去,就能享受工作、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就能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泰安四中
2008年8月
第五篇: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
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全面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管理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和谐统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全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构建和谐课堂、生本课堂为目标,突出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旋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因此要关注课堂、重视课堂、改革课堂。
1.教师目标:落实三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身份参与课堂,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地交流,科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教师能够自觉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课堂,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2.学生目标:积极而深层次地参与课堂,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善于质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不断发展的学习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效益目标:能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文本和非文本教学内容等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使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和谐;学习效率高,教学效果好,三维目标达成度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和
师生素质得以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本着“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循环发展的原则,将课堂教学改革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研究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探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不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教研组、备课组的合作研究,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主体性原则。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注重教学主体间的智慧碰撞,建立充满激情的智慧课堂;三是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为学生的活动和情感的勃发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把控,以保证课堂的秩序和教学的效果。
3.开放性原则。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二是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三是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和提问;四是教学结果不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特别注重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关注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4.互动性原则。“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互动对象是多变的,互动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互动形式;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一种平等对话和互动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三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议课,营造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思维碰撞中共享和发展教学智慧,促进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实施策略
1.积极倡导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即是学习前置,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
用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有目的地进行课前学习、认知、探索、发现、提炼、归纳和总结。通过学习前置(问题前置),达到学生自我探索和掌握知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先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学生长期先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2.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⑴ 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学习前置(学生预习),课堂学生展示、互动交流和反馈,教师引导、解惑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20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纠偏、点评、总结、释疑。
⑵ 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小组构建适合做探究基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4-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⑶ 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未讲之前不讲(即以学定教)。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引导、启发、督促、帮助。
⑷ 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⑸ 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和自学都是学习的主要过程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和自学的支配度,把学生预习自学的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把预习和自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⑹ 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提供目标设计,应充分预见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
⑺ 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前置问题和作业、随堂练习、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五、领导与管理
1.各学校要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与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管理措施。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质量兴校的理念,必须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深入教学,把握教学的规律,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要真正负起责任。
2.学校领导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本意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新课程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的机制。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校本教研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把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作为主要标准;加强对课题研究与指导,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逐步形成专题研究,科学引领本单位的课堂教学改革。
3.学校中层干部,特别是骨干教师要身先士卒,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广大教师要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开放课堂,平等交流,创新实践,努力打造特色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4.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一要转变教研思想,树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新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校、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二要转变教研工作方式,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倾听对话、交流互动、合作研究、专业引领”的教研工作新方式,成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建立观摩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制度,重点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与推广工作出现的普遍性、方向性的问题,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四要拓展教研工作内容,以新课程为核心,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与
评价,实现对课程实施的全程、全面研究,从而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
5.加强检查和考核。为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有效开展,教育局将加大对学校在推进课改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在学校考核、校长的绩效考核中,重点考核该校教师参于“课改”的覆盖面,要求各位教师在常态教学中都能应用新课标理念上课,覆盖面2011不少于60%,2012不少于90%。同时,各级评优评先活动中,首要条件是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应用新课标的理念组织教学,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也应以此作为其中的考核内容之一。
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不能观望、等待,要深刻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各学校应积极主动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相信教师,全心全意依靠教师,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为教师推进课改积极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