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2: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人本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和特色化管理,将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管理;人本;规范;特色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凝聚了一种学校文化。要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效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管理须做到人本化、规范化和特色化。

一、实施人本化管理,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对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最终落实则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的个体性待点,使课堂教学管理呈现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本身既是管理的实施者,又是管理的监督者,因此,要保证教学管理效能,就必须?⒄庖还芾淼幕?础建立在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教师精神的前提下。

1.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校管理层面,必须注重给教师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一个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环境,突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教师体会到学校的信任、关心和温暖,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快乐和幸福。只有教师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才会在工作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又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动力与热情。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多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心情舒畅,相互间发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风气,让教学在安静、和谐、有秩序的情境下有效开展。

2.关注教师思想,建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心最重要。一位老校长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对待学生,就像端着一碗热油一样。从校长层面,他最大的担心是学校、学生的安全。但是,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透过这句话背后的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回答一些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当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这一问题时说:“要深受学生喜爱,敬业爱岗是前提。当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对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其实,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一定会是一个好教师。有了责任心,就会去关心班上的学生,就会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就会知道班上哪个学生有了什么问题,哪方面还不懂;有了责任心,就会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去实施个别辅导,对症下药;有了责任心,就会去琢磨怎样使课上得让孩子们爱听,就会认真地去钻研教材,认真地备课,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一句话,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工作,课堂教学常规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一定会做得很好。有了基础性的能力,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当然,能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的学生都喜欢你,都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对你教的学科有兴趣,这也是发展。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责任心、我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使执行常规教学成为平时工作中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二、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制度

“管”,从它的象形意义来说,是一个当官的举着竹子做的鞭子进行鞭策。的确,“管”有其严厉的一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需要良好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制度。管理必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应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要求。

1.立足课堂,加强基于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

打造有效课堂,常规是基础。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常规的执行力。

课堂教学常规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里面所要求做到的,概括起来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的教学“五认真”。分析有些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备课准备不充分。我们容易出的问题是对备课中的重要环节,如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分析重点难点、根据学情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等研究不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缺乏深层思考,对重难点缺乏分析和有效的达成策略,有照搬教案的现象,教案有前详后略或者备课简单的现象,说明有些教师在工作一多、事情一忙的情况下,没有做到教学常规中所要求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备课。”这种现象反映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尤其要提高常态下的备课能力。提高备课能力,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广泛阅读参考资料,学习名家的备课;第二步,独立备课后再参考名家的设计;第三步,无任何资料进行独立备课。

另一个层面是各学科的教学规范。如语文学科,低、中、高段的特点不一样,单就朗读来说,就需要了解各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教学中才不会把对低、中年级朗读的要求拔高到高年级,才能做到符合教学的规范;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才不会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等等。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规范,丝毫也不能马虎,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做到自觉深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体系。

2.突出重点,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教学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还是教师享受教学之乐的必由之路。有效管理的重点需要落实在课堂研究上。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低效运作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起点和知识起点了解不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中下水平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中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等等。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是对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细节开展教学研究,钻研教材备好课,讲究教法上好课,把握细节求效果,通过研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训练的精简和教学手段的预设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做到每个成员熟悉教材,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交流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方法,用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年级、同学科形成互相听课、听“常态课”的学习风气,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听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在听课中交流、对照、学习和提高。

三、实施特色化管理,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独特风格

1.提供发展平台,运用提高式管理

转变观念,形成侧重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管理。以往的教学管理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作业批改的检查和课堂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师工作数和量的考核式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和任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活动,搭建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机制;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完善建立导师制度,启动名师工程,加强个性化指导,以提高促管理,让老师们在成长与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提供展示平台,运用展评式管理

展示评比激励,促进教师常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可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教学设计评比等,在展示评比中,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为而治,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有效教学。可以说,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学管理,才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岩门学校)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了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特点,并从精心设计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紧扣目标设计问题、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层层深入设计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融合情境设计问题)和优化提问方式(变换角度灵活提问;面向全体分层提问;把握节奏适时提问;转换角色自主提问;注重探究生成提问)两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前一“问”指的是问题,后一“问”指的是问的方式。可见,问题设计的是否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优质高效课堂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不能为音乐课堂带来“精彩”,更不能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得不反思其因,寻找对策。针对于此,笔者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一、关于有效提问的理论思考

要研究有效提问的策略,首先必须科学的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及其特点。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提问主要来源于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

2.有效提问外显形式表现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在实践中常用于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3.有效提问的内容具有随机性,实践中,教师可以预设许多有效提问,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无法完全在备课中预知。有效提问还具有思考的价值性,能引起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那么实施有效提问有什么目的和作用呢?有效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领学生感知音乐,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一切教学手段中,教师提问使用的频率约在76%至97%之间,但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这就是说,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集式”提问,随意性大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思维层面与要求,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满堂提问”代替“满堂灌”。只追求提问数量、不追求提问质量的“密集式”的提问表面上令课堂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过多的一问一答,造成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感受音乐美的缺失,音乐表现创造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2.“空洞式”提问,缺乏探究性

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问“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呀?”“想不想学呀”„„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就会拒之门外;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总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是提问缺乏探究性的表现,这样的提问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不能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不能发展学生健康有个性的审美情趣。缺乏思考价值的“空洞式”的提问,长此以往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丧失个性化的音乐体验,丧失音乐课堂教学中隐藏着的不可预约的精彩。3.“跳跃式”提问,缺乏艺术性

一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犹如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提问方式的求奇创新,无法让学生凝神激趣;有时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提问后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候答时间过短,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有时设计“跳跃式”的问题,过于深奥,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学生储备的知识体系,提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提问艺术性的表现。4.“按部就班式”提问,缺乏互动性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意自己的教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的语言单一,一味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回答让老师太高兴了„„”等诸如此类的课堂评价,不管学生说的对否,一律加以赞许、表扬;另外,课堂上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种不注重课堂生成资源“按部就班式”的提问,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捕捉不到可利用的生成资源,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使提问也是流于形式,其互动性遥不可及。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三、实现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结合关于有效提问的理论学习,笔者对以上几个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症结出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一些老师对此把握是模糊的,随意的;二是如何把握有效的提问方式,一些老师是无研究的,无策略的。为了探寻实施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主要从这两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长期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音乐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音乐情绪、表现创造音乐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1.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紧扣目标设计问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当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应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问题的设计既是为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过程而进行交流的话题,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要掌握哪些音乐知识,发展学生哪些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哪些音乐素养。例如:欣赏《草原巡逻兵》课例片断 初步欣赏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草原骑兵》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乐曲属于哪个民族?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1)我听到了众多的马蹄;(2)蒙古族音乐;(3)速度有快有慢。

在这个课例片段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与互动交流,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问题的设计直奔教学目标。

2.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层层深入设计问题 心理学上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并认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就是这三个层次间的逐步转化过程,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掌握这一技巧,就是寻找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通过问题系统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例如:《摇啊摇》课例片断 导入童谣

师用上海方言来演唱《摇啊摇》,提问:老师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童谣主题学习:

(1)聆听《外婆桥》提问:你能听出与老师唱得童谣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揭题,提问:童谣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抒情?(3)完整感受乐曲(略)(4)分段学习

问题一:与主题乐段相比这一段的情绪如何? 问题二:能用不同的记号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吗? 问题三:怎样用声音表达出音乐的线条感和点状感呢?

这个案例片段,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导入,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听、唱、探、悟等多种渠道启发学生思考。先从欣赏《摇啊摇》入手,问题直指音乐特点,以使学生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童谣的表现形式。本堂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规律和乐句的旋律特点,老师就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段欣赏《外婆桥》,通过分段学习,层层深入设计问题,为歌曲教学做好了全面铺垫。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融合情境设计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兴奋点”,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春节序曲》课例片断

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视频后,各抒己见,谈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重点谈谈对“春节”的了解。提问一: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人们会有什么活动? 提问二: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心情怎样?

提问三:这样的心情如果用音乐来表达,你会怎样来写这段音乐? 设问引趣,完整欣赏

提问四:你觉得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提问五:在欣赏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乐器?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从以上的课例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营造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音乐体验。这一过程既是激疑、导疑、释疑的过程,也是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深化音乐体验的过程。

(二)优化提问方式,开启学生思维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提问成为启发学生自由、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有效力量,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优化提问的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实现有效提问的根本。1.变换角度,灵活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或发问的方式,就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歌曲教学中,在初听歌曲范唱这一环节后教师一般会提问:“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其实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听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对旋律的感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则会是另一番景象。

2.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可是在一些课中,有的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对于跟不上的、能力薄弱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来说,便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提问的类型可以划分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提问。

如在低年级欣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的提问方式:“这段音乐的令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是从哪几方面想到的?”这三个问题涵盖了几个层次,第一个问题学生易答,可以直接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或抒情或悲伤或雄壮的,后两个属于拓展型问题,有一定难度,促使学从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捕捉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解决“吃不了”的现象乃至因此而产生的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问题,又发挥了优等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3.把握节奏,适时提问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要适度、适量,不要过于急切地、不断地发问。例如在欣赏课中,初听音乐之前有一位老师提问: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用线条表现你会怎样去画?你能跟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吗?这样连珠破式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在聆听音乐时不知关注哪一个问题。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绪、思维富有弹性,每一遍聆听都有不同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地欣赏音乐。

同时,课堂提问选择时机很重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跳一跳,够得着”之时、“需要评价反馈”之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音乐探索活动中去。例如对比欣赏歌曲《小白菜》、《鲁冰花》时,学生为两首表现同一主题而情绪又完全不一样的音乐作品所吸引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时,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都是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但音乐形象不一样,谁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一下?”学生表现出思考的热情很高。

4.转换角色,自主提问

教学提问的最高水准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多创设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优质高效的。

案例:欣赏《樱花》教学片断(在引题后,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发问的环节)。师:看到这首歌曲的名字,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毫不思索地纷纷举手)生 1:樱花是日本国花吗?

生 2:樱花是什么形状的花?它什么时候开放? 生 3:演奏樱花的乐器,有日本的民间乐器吗?

生 4:名字很单一,乐曲用什么方式来丰富音乐的内容? „„„„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乐曲,去感受樱花的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放手和换位,教师成为了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欣赏音乐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欣赏中的主体。5.注重探究,生成提问

提问要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课堂的意外生成往往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教师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生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转化生成问题。以下案例中的教师不仅围绕音乐特点提出了具有开放性问题,而且面对教学的生成采取了新的有效提问。

案例:欣赏《羊肠小道》

师:乐曲在进入中间段时“毛驴越跑越快,在一声驴的长鸣中,音乐突然停顿,”发生了什么事? 生1:“可怜的游人,被急停的毛驴给摔下背了”。生2:“游人看见山谷中的美景,被惊呆了”。生3:“游人累了,想停下了休息一下。” 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师停顿,(随机将问题变为质疑抛向学生)要是这样的话,这接下来中段落的情绪应该是怎么样呢?如果你是作曲家,该怎么写呢?

生1:中间段落情绪应该是清新的、宁静的充满了梦幻色彩。生2:中间段落带点诙谐吧,有点童话色彩。师:大家在这段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了这么多美丽的联想,音乐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形象,老师被你们描述所陶醉。

开放性的问题具备了教学生成的可能,在这种可能下,教师抓住了教学的契机,精彩的提问就在这一瞬间生成,成就了音乐课堂的精彩。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才能让精彩的提问演绎出精彩的教学,才能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精彩无限,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艺术》刘显国

2004年1月中国林业出版社

2.《课堂有效提问方法》李怀志黄道明

2006年8月中国人事出版社 3.《音乐教育展望》戴定澄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愉悦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愉悦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罗江华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互动、信息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有效

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有利于

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有效而愉悦呢?2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让我有了一定的感悟:

一、微笑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愉悦而有效的“一米阳光”。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繁琐的数字运算,机械的重复练习,复杂的逻辑推理。作为教师,要

用饱满的热情,可亲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

终处于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教师的微笑犹如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如果教师能把这灿烂的“一

米阳光”带进课堂,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祈盼的眼睛定会充满自信,对知识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们就能主动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如果教师能把这“一米阳光”带进课堂,定

会改善整个班级成员的学习心境,创造出一个轻松活跃、快乐祥和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完美的发展。

二、民主而平等的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愉悦而有效的“主旋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当今新的教学理

念下,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朋友,扮演好“学生”的角色;老师应充当问题

解决的陌生者,充当问题解决的裁判员;不应以“严师”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觉

得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只有当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了你这个老师,学生自然就会对你

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乐于的去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新颖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愉悦而有效的“催化剂”。

运用恰当而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1、激趣探新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的数学内容

感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教学你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这一教学

内容时,就配合多媒体动画给孩子们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西瓜的故事,当学

生听到猪八戒分到的 比悟空的 要少而又不能反悔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高起来了,都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当然,有效而愉悦的课堂教学从这儿就开始扬帆了。

2、多种感官相互配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永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和孩

子们的学习也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尽

可能的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协同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有效而愉悦的课堂也就自然形成。我在教学《元、角、分》这一教学内容时,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

和玩具,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经历了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贸易活动,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是通过

孩子们眼看、耳听、手动、脑算完成。课后的信息反馈显示:效果良好。这说明在数学教学

活动中,学生只要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亲身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

中,对问题的解决更容易。

3、课堂练习分层次、多样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配备好“必做”

练习(基本练习),自选练习,拓展延伸训练。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

验之上的,学生既能解决,但又感觉到在做的过程中似乎有点点困难,既照顾了学习困难的孩子,也兼顾了学习好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是最具有意义而有效的学习,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孩子们呢,也就有了一种心理自由的感觉,觉得练中有趣,学

中有乐。

4、竞赛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分钟抢答”、|“找朋友”、“送信”、“分组对抗赛”、“幸运之星”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每堂课总能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总觉得意犹未尽。

5、及时评价

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性语言或书面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作业的批改一定不要吝啬你笔下的“好”、“优”等字,如能改“好、优”为如下短语评价,更能催人奋进:“真能干”,“进步大”,“哇,好整洁”,“越学越聪明”,“再细心一些怎么样” 等等。实际上,老师的在每一句鼓励和赞美的语言,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引起震憾,都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也就随之而来。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尽量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因此,要想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使他们处于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从乐学到好学,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体会

今年我们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共学习了六个专题,我重点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认识。认识最深刻的是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础教育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

当前,面临的是特殊的教学对象,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聋哑学生,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习《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一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聋哑学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身体的缺陷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无法和家长、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言行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不由自主的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待不要太高

虽然他们是残疾学生,有的学生入学迟,因为自己、家长对学习的期望太高,有的想读高中,有的还想读大学,孩子们在学习中没有那么顺利,常常遇到很多困难,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悲观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工作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我们,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缺乏特殊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用其手语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这一点我就做得不够,常常学生学习不好的就要收到批评,如:我们班的沈先花同学,学习成绩不好,自觉性也不强,我经常批评她,很少给她学习上的辅导,所以她和我就产生了对立情绪,天天不愿交作业,见了老师就烦。现在我多给予她的鼓励、关心、帮助。作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她的成绩也有进步,因此教师要引

导好学生之间的评价,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7、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通过学习,我在教学观念上有很大的转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效课堂的基本理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宁师中学 赖春发

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现就必修3和必修4两个模块的教学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系统,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在适合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改革。例如必修4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部分改变了以往教材多、繁、杂的公式排布模式,改变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公式通过加工整理成了两大类: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角α与nπ+α(k∈Z)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把很多公式整理总结在一起,利用奇偶性和π的奇偶倍分析总结了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这种编写简明阐述了公式的整体特征,更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在利用公式解题时大大缩短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解题的速度提升,也不会出现符号搞不清楚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也便于教师实施知识总结,是该部分的一大亮点。

(二)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除了通过正文阐述,还通过“思考与讨论”中的想一想,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例如,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一节,在正文例题中阐述了

这一先周期变换再平移变换的过程,此例题讲解后,教材又在思考与讨论中编写了例:想一想,如何按照下列指定的顺序,将一个函数的图象变为下一个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与先前知识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函数变换的不同顺序路径的异同。

(三)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材的每一章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数学典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掌握本章的知识,然后明确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概率一章时教材引用 “五千万幸运儿‘横空出世’” 的通讯报道,阐述了社会上购买福利彩票中大奖的问题以及中奖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章的后续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

每一节的正文描述,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先作渗透,后讲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教材及习题坡度平缓,有些习题采用一题多问,由浅入深的编写方法。例如:在算法初步这一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对它都是陌生的,但真正接触起来,给人的感觉确是平稳过渡,是一种自然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材从学生熟知的鸡兔同笼趣题谈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接着教材中又设计了利用Scilab程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学习本章计算程序语句的问题推向了高潮。然后教材从算法──框图──语句由浅入深地作了详细阐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难使学生掌握。

(四)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

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的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高一新教材4个模块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数、向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概率统计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这些知识几乎将原先的教材内容全部涉及,但是看起来“形”散的新教材结构其实“神”不散,现在学习的这些内容都是工具性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储备多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学习。

(五)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概率部分的章头图是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城市的降水率;在古典概型中引入基因控制问题,分析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问题;在本章最后,教材用键盘设计和排布问题以及“一次性密码本”的设计问题编辑了例题,更深入地阐述了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实际问题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注意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新教材虽然起点较低,但标高却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新教材“下可保底,上不封顶”。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问题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创设悬念: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把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相信不相信?试一试。接着我又出示第二个例子:老师手中的转盘(有多块不同颜色的区域),如果将它自由转动,请你们猜一猜,当转盘停止时,指针会指向那种颜色的区域?(学生发现答案不确定。)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情是现实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这一问题情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和认知基础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诱因,不断地引起认知冲突,然后再根据教材中的事例展开分析,更能用好教材。

(二)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有一思考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 x,tan x的大小。在讲授时,我没有讲完题目答案就作了以下变式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小于号“<”将x,sin x,tan x连接起来。

教师提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你能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把要比较的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3)请大家看图,这三个量谁大谁小?(4)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5)当x为钝角时如何?其他范围呢?推广后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这一过程比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好多了,也更好地运用了教材。

2.倡导一题多解,实施分层教学,教材不仅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学材”。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一题多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例如:设2α是第二象限角,则必有()。A.tan α>cot α B.tan α<cot α C.sin α>cos α D.sin α<cos α

本题是比较两个三角函数值大小的问题,先求出α的范围

A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差比较大小:

因为cot 2α<0,所以tan α>cot α。

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求解。

B层(中等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比较图象得出结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反思计算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C层(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特殊值或单位圆解决。特殊值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单位圆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三角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带动他们的后续学习。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且从中提炼了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四)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我们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文化及数学史料,开展数学兴趣的教育,教材中设计的数学范例和古代数学家探究问题的精神,熏陶和鼓舞了许多学生,使高初中知识衔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学习方法讲座,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2.搞好知识本身的衔接

重视探究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教材必修4将三角分成了两部分: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除作了大量删减,没有将两部分安排在一起。开始并不明白编写的意图,在试教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逐渐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是借助向量为工具来解决论证一系列公式的。教材将三角函数定义、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穿在一起,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完后更容易把他们融为一体。例如和角公式的推导,教材中用单位圆结合角终边上一点三角函数值的定义,以及数量积的知识作了推导,综合运用了前面已有的知识,教材第143页“探索与研究”又作了新的提问。基于此,笔者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也作了新的推理和尝试,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即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法如下:设两向量坐标与以x轴正轴为始边组成的角为α、β。

此解法完全从向量进入,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向量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应用。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教材、学生、教师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像演戏的剧本)。

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

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象演戏的导演)。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下载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那么小班课堂教学是否......

    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找问题改模式促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思考绩溪县金沙学校周起华(8410053)【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在对有效性教学的分析理解的......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心得体会 单位:曲梁一初中 姓名:程瑞红 1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心得体会 看了相关有效课堂教学的书籍,我对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有了肤浅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受应试 教育 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 射洪县金华中学蒲爱军主要内容: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必然性,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哲学思考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今天,有效课堂......

    煤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煤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以来,XO0煤矿在煤质管理工作中,坚定执行矿业公司下发的各类煤质管理文件及规定,积极探索适合XO煤矿特点的煤质管理方法,使煤质管理工作稳步提升,并......

    6.3班级管理思考与实践

    6.3班管理思考与实践 一、班级情况 本班54人,男生30人,女生24人。班委不健全,男孩较多,学生混乱,成绩较差,难于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压力较大。 二、......

    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一、我眼中的班级常规管理1、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日复一日地做一些平凡而细小的事,诸如:出勤、纪律、卫生、学习、吃饭、睡觉等。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