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第一篇: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材编写的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 儿童 小学 幼儿园

幼小衔接,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而要真正实现幼小衔接,使幼儿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关键是幼儿园,家庭,小学之间的配合。

一.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主要体现在: 1.1 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这表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是启蒙性的。而一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几门文化课程,片面的强调知识的掌握。教育内容强调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以及十以内加减法等,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1.2 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游戏为主的。游戏是幼儿天性所在,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然而在一些幼儿园中常常采用小学的班级授课制来实施教学内容,采取跟读式的教育方式——老师读一个字,学生跟读一个字。1.3 在教育测评上,偏重技能和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幼儿园的测试包括识字、计算、英语单词、拼音、语言、艺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往往拿出一张准备好的“试卷”来对幼儿进行“考核”。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在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现

[1]幼小衔接的完全扭曲。

2.把实现幼小衔接当成是两阶段的过渡,忽略衔接的连续性

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幼儿园老师不了解小学教材的大纲和教材,小学老师不懂得幼儿园教材的特点。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重能力,而小学重知识;

(2)在教育内容上,幼儿园重综合性知识,而小学重学科性知识;(3)在师生关系上,幼儿园重生活上的照顾,而小学重学习上的指导;

(4)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幼儿园重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小学重课堂传授;

由于这些不容忽视的差异的存在,造成了幼儿进入小学的各种不适应。

3.在实现幼小衔接时间上的短暂性与仓促性

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儿童各种能力形成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过分关注儿童智力的增长,忽视其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一些幼儿园为了表面上的实现幼小衔接,经常在儿童大班快结束的一个月给他们强行地实行小学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做,不但没有成功地实现幼小衔接,相反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做法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任何的过渡,对于突然改变的东西没有适应的时间,从而使幼儿容易感到恐慌和焦虑。

4.幼儿园教材和小学教材编写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小学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教学内容而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多采用图画的形式,包括大量的游戏活动,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教材内容有大量的文字,抽象性强,游戏活动少,课程组织形式单调,注重培养儿童学科性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的编制上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5.严格的小学入学考试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对于那些办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小学,家长们都争着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些学校每年报名的学生很多,但是招生数量有限。学校为了选择优秀学生,就会采取招生考试方式。这些考试内容严重地超出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大都是小学阶段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导致有些幼儿园教授内容超标化的原因。6.私营幼儿园的激烈竞争

目前我国幼儿园中私营幼儿园占很大比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生源,大量的私营幼儿园开办各种特色班,包括珠心算、智力开发等等。教育内容与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五大方面的内容背离甚大,教学内容严重向小学靠拢,甚至超出了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这样做的后果是增加了儿童进入小学生活适应性的困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常常会忽略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过度的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天赋。

二.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办园者的教育理念正确与否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来办园。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游戏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教育要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幼儿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园长必须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要实现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需要改革,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要读一些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园大班教师要适当培养幼儿各种规则意识。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例如开展“我是小学生”的主题活动,让儿童学习背书包、系红领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儿童体验到做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另外,幼儿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去小学进行参观,幼儿园与小学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谈,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

(2)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与照顾。

(3)幼儿园和小学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育经验座谈会。通过双方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幼儿园大班教师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使儿童与小学生活逐渐接轨;小学教师通过吸收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了解初入小学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儿童的需要。3.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生活能力。对于那些刚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新环境的幼儿来说,独立生活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儿童各种能力,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其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作息时间上,养成按时起床,不能迟到,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让儿童养成不挑食、定时定量的习惯。另外,家长可以适当分配孩子一些任务,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后,家长应该记住孩子在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一些不自然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慌。在儿童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前两个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述关于小学生的情况,使孩子在内心形成对小学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先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不至于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不知所措。

总之,在实现幼小衔接时,家长要记住:儿童良好人格的塑造比起一张成绩单来说要重要的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4

第二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实践活动和调查,以及现有的资料整理,着重分析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代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以“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2、研究者本人的观察与实践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影响,特别是大班的同学的影响,是幼教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作业记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老师,既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关心同伴;还有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对于一名幼儿的重要性,所以我对于幼小衔接这方的问题比较关注。

(二)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Young link)是在幼教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源上来看,“幼”即“幼儿、学前儿童”、“小”指的就是“小学、小学生”,“衔接”就是指“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连接,联系”。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三)文献综述

围绕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主要有报刊、杂志、网络以及相关著作等,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的并不少,但是围绕的问题都是那几个方面,没有太大的创新性,而且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可见,幼小衔接虽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目前不管是国内或是国外对于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以下主要是我对所查阅到的文献的一个梳理: 1.幼小衔接的国内研究

刘东(2006)认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于过渡,幼小衔接工作搞的好,可以使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适龄幼儿自然顺利地过渡到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2

陈景凡(2008)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指出了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把幼小衔接当做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忽略了它们的连续性;

2、幼儿教育小学化,偏重“智”的发展;

3、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出现断层;

4、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薄弱。3 张倩倩(2009年)从一个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的锻炼;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4

12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梁嘉(2002)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角度研究了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幼儿园做了大量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而小学则很大程度的忽略的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片面性,重视了儿童的知识储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3、突击性,幼儿园为应付小学开学进行的摸底测验进行突击训练;

4、表面性,不少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上。5

庞威,赵月娥(2008)着重强调了幼小衔接中教师的问题,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师中专业知识扎实,学历水平高的并不多,即使有,也很难从一而终;一些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没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而且没有将这一工作视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另外他们还强调了教师中性别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中,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此外他们认为很多家长的观念也存在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重短期成效,忽略长期发展。6

邹敏(1999)在归纳法国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时,提出了法国的做法:(1)增加男性教师;(2)科学划分母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3)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4)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的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7

2.幼小衔接的国外研究

德国学者Griebel认为压力理论(theory of stress)、人生历程中的关键事件理论(theory of critical life events in lifespan development)以及家庭的过渡概念(concept of family transition)都适合研究教育体系中过渡的多种需求。8

新加坡研究者 Clarke和 Sharpe研究了入学之前 500个家庭(包括幼儿与家长)对入学的看法和继续追踪调查入学 6个月之后的270个家庭的看 56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8 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家长早先的担心相反,入学之后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适应得很好,然而他们还是担心一年级的教师没有同情心并且太严厉。家长期待改善家校交流而且希望教师为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提供支持,期待教师反映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9

澳大利亚研究者Margetts对过渡过程中个体的背景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个体特点,年龄与学业能力有关,与其他适应测量指标无明显相关;(2)进入小学第一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受父母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3)幼儿参与较多的过渡活动更有可能预测到水平更高的社会信任感、自控、社会综合技能和学业综合成就,与父母职业水平有同等影响。10

丹麦学者Brostrom(2002)在一项对过渡活动的调查中发现,32项过渡活动做的比较好,例如:(1)入学前学校邀请幼儿参观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心;(2)入学前,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会针对幼儿的生活与发展召开会议;(3)教师们协同构建幼儿园、学前班和课余活动中心的课程。11

综合上面几位专家的论述,我发现国外关于幼小衔接的工作做的比国内的到位,而且国外的理论基础比国内的强,这还需要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 9 Griebel,W.&Niesel,R.(2002)

Kay Margetts(2003)11 Stig Brostrom(2002)10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2、实践意义: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1、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和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个体、教师和父母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过程中看到的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小学的适应程度,适应速度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幼小衔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2、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相关著作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

(2)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并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他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3)访谈法

通过与山东省某幼儿园教师和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全面的了解幼小衔接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师对这些的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智”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5~7岁是孩子一个关键年龄阶段。教导孩子了解学习,认识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智慧的启迪。在小学中,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的工资或是业绩是与所带班级的成绩所挂钩的,所以说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和小学中,重视孩子学习培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有一个度,很多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过早的将体美课取消。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家中的家务也不用他做,什么事情有父母撑着,而现在中国的治安又不是很乐观,所以大多数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在外面玩,所以孩子在家的时候只能是写写作业,看看电视,几乎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这个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就应该多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在户外活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我实习的小学里面,本来带的班应该是一节体育课的,但是因为马上要期中考试,很多数学老师或者是语文老师都在觊觎那每星期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和美术。当学生听到体育课又不上的时候,脸上立马流露出了失望的表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极具诱惑的高端产品逐渐面世,像现在的电脑,游戏机等等,孩子们是经不住这些诱惑的,而当他们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不给买,那么孩子会怎么样,有的会精神相当低落,但是他不会采取措施。而有一部分孩子,而且这一部分孩子的数量还在逐渐增加,他们会偷家长的钱,偷同学的东西,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忽视了德育的后果。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将来大了不仅仅很难改掉,而且自己的心里会留下一个很深的阴影,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会有很大的打击。这其中也渗透了孩子美育的培养,老师们和家长们要及时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我们应该远离他们,并且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远离那些东西,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不只是要做表面文章。

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一名学生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中午午休的时候去干什么了,一开始那名学生在撒谎说跟家长出去吃饭,但是老师让他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那名学生又说是和他家里的亲戚,不是跟父母,不知道电话,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最后得知是去网吧里面玩游戏了。

还有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住宿生,看到一个家里有钱的同学拿着一个小游戏机在玩,于是他也想拥有一个,但是他又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敢问家里要钱说买游戏机,于是他偷了父母的钱买了一个,上课玩的时候被老师发现,老师把家长叫来,家长问他钱哪里来的,一开始也是撒谎,最后还是承认说是偷得家里的钱买的。

当我在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中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老师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课下,重点都放在了教授儿童一些算术,识字等关于理论性的方面,而很少拿出时间关系一下儿童的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了儿童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二)形式上的衔接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在仙界方面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 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家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没有了那些奉承的话,相反会遇到小学教师的冷眼,这样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遭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我带的班里,有一名小学生李某总是完成不了作业,喜欢偷懒,学习成绩也一直跟不上,上课听讲也不专心,回答问题不积极。一开始代课老师上课还刻意的去让他回答问题,但是发现效果不大后逐渐开始了对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也会在课堂上对他有一定的嘲讽,下课会在办公室打两下,并没有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做好沟通。

在一个一年级的课堂中听课,是一堂数学课,我发现,教室内课桌的摆放逐渐走出了以往的固定模式,表面上是比较随意,但是老师在授课过程还是那些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对于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前期铺垫做的也不是很多。并没有以一种让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进行。

在家实习的时候发现,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教具的摆放,学生课桌的安排逐渐的在跟幼儿园接轨,但是这些方面仅仅的表现在了形势上,而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适应情况等关注的还并不算太多,并且我注意到,教师对那些比较活泼比较外向的同学关注较多,一些班级的重要职务也都交给他们去做,而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不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这样这些同学只能听之任之,学习成绩会一直提不上去,并且心理也会出现问题,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

(三)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 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 忽视了日积月累, 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 难以适应, 不但教育效果不佳, 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其实这方面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表现的非常明显,许多幼儿园仅仅是在孩子们上大班的时候临时性的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渗透,而不是从儿童刚入园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将幼小衔接的一些基本的观念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中。这样不免会造成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儿童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产生一些害怕、厌学等心理。

衔接是急不得的,要让孩子们有个过程,在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说,在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前就要尽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其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

喜欢学习和喜欢老师,就好像是人的手心和手背,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是喜欢老师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又因为喜欢老师,就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

老师心目中有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学生心目中,老师也有个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有比较喜欢的老师,还有没什么感觉的老师,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不好好学习这门课;相反,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学生上课就会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在学校中,的确有一些学生,为了老师而学习。如果老师对他们好,他们就信心百倍,热情倍增,废寝忘食。他们崇拜老师,把老师当做保护神,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言听计从。而老师可能也喜欢这样的学生,但老师仍然会严格要求这些学生,所以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之后,老师也会批评他们。比如,如果因为不用功而没考好,老师必然会指责他们。如果为了老师学习,这时就受不了,觉得过去的努力皆成为泡影,老师不再喜欢我了。所以说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特殊关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尺度,让学生善于主动与自己交流,一块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12

张珊有些偏科,别的科目都还好,就是数学特别差,原因竟然是不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戴着一副很厚的眼镜,说话做事中透露着中规中矩,一看就非常刻板,非常严肃。张珊就是不喜欢这样的严肃样子,一上数学课就特别的难受,每当看见那些数学符号和数字,就像看到数学老师一样,这样一来,他的数学成绩当然上不去。

(四)单向衔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幼小衔接都存在着幼儿园一头热的特点,很多小学并没有重视起这一块,他们只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自然会习惯小学里面的一切,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不同 12 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孩子之间的偏差。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确实是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对于那种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们就应该多关注一下。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就发现,一些低年级的老师都是刚刚送走上一届毕业生返回来的,他们的观念一时也很难转变过来,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些小同学。他们的思想中难免会产生还是在教上一届大学生的错觉,所以很难关注孩子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心理。

(五)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那样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些心理:入学感觉学习很简单,很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 已经会了, 就不认真听课, 从而养成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习惯,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的心理和能力, 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 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 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 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 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 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 读拼音不能“直呼”等, 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 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像人们交流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上来一下子就可以称兄道弟,那样是虚伪的,要首先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然后才可以成为知己。幼小衔接也是一样的,要有一个过渡,不能在没到小学的时候进行小学的任务,这样效果反而不好。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幼儿园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好幼儿的最基础的东西,虽然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本来目的。所以说在幼儿园中,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教师要将主要工作放到教授孩子应该学习的学习任务过,另外培养幼儿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等方面的向小学倾向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三、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 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 又是连续性的, 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 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 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 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 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 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

(二)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 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 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 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 相互衔接, 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 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 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 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 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衔接工作在儿童一入园就开始了, 整个幼儿教育时期, 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 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 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三)从实际出发, 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 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 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 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 以点带面, 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 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接的焦点, 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 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 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 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 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 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四)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 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一方面,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同时, 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 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 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 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 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采取普遍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 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 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四、研究结论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虽然有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片面衔接,形式衔接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五、研究者的反思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1、初次独自完成研究,不可避免出现好多困惑,尽量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和同学请教。

2、面对大量的研究资料有点无从下手,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较多。

3、在搜集资料中,范围较小。

(二)获取的经验

这次的毕业论文写作,首先让我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一篇正规学士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框;其次,又让我增长了很多专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再次,锻炼了我的动手、动脑及与人交往的处事能力。总之,一次毕业论文写作让我自身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致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我心中百感交集,但是更多的是感激。本论文是我四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我四年血液的一次检验与磨练。这一过程,凝结着众人对我无限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智成老师,论文从选题、修改到最后定稿,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老师严谨的学术风范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论文很难有今天这个样子。四年来,在学业上的成长,也倾注了老师巨大的心血。从指导读书到学术观点的启迪,从一名“门外汉”到逐渐走上学术道路,老师的周密细致,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再次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教科院0605班的同学,是他们在四年中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帮助,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谢谢我的兄弟姐妹们。

最后,要向我远在家乡的亲爱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四年的异乡生活和学习,父母给予了我默默的关心和鼓励。借此论文,送上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在美丽的湖师已经生活和学习了近四个年头了。蓦然回首,心中充满了对美好青春岁月的回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逝者如斯,面对未来,我会继续努力。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2、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5、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6、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

8、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

9、Griebel,W.&Niesel,R.(2002)

10、Kay Margetts(2003)

11、Stig Brostrom(2002).12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第三篇: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多样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为个人私利,违规学前班严重存在。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三)。师资薄弱,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幼小衔接中,小学的协调工作往往被忽视。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五)、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三方面的指导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追求生源及办学光环。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增加男性教师,则能增加阳刚之气,提升坚韧性、自信、自尊、豪放坚毅、诚实无畏、敏捷果断等品质,对耐抗挫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为幼儿园建立一个小社会,增加男性教师,将能健全幼儿的人格、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从小班就开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体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在教育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并倡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勇于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形成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

同时,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能力等,做一个社会的人。到了大班幼小则应一体化。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其次,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作息制度,幼儿园大班作息制度应适当更改,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

再次,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如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让幼儿用一个单词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从而提高幼儿造句能力,然后让幼儿把多单词用完整的句子编成一个情节或一个故事,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读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想象力。在幼教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写的能力,如让大班幼儿写一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独体字,如爸爸,妈妈,幼儿自己的姓名,住址等,这样可以训练幼儿写的能力。同时,可让幼儿多参加民间游戏“跳房子”,充分了解田字格的结构,为前书写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在一日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参与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坚持性,能够独立、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处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入学积极态度,使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

4、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可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 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5、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记录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根据幼儿个人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的个人方案,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二)、小学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高年级一般是25分钟,而实际中每节课都是40分钟。对于低年级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尊重科学,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学生课外活动的图片,时刻让幼儿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还可设立了生物角,摆上几盆花呀、草呀,设立了图书角,放上有趣的连环画。这样幼儿一跨进教室,感到既陌生又很熟悉,既整洁又漂亮,让他们的心里埋下喜欢上学的种子。

同时 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例如允许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节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配合多种的课间、课外活动;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低新生的压力,以缩短幼儿到新学校时产生焦虑、紧张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而且学校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例如小学教师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关爱每位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培养幼儿团体归属感。

小学校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1)、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2)、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3)、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幼儿自己是几年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最后,重视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其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建构学习,使幼儿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三)、家长

1、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总之至少要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让幼儿有50分钟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

5、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家长为幼儿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对短文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还是接送比较好,但要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迷路找民警。其次,让孩子记住父母和其他负责接送的亲属的名字,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父母的手机号码,记住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和办公电话。当然,为以防万一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写在一张硬纸卡上给孩子随身携带,告诉他在讲不清楚的时候把这个拿给警察叔叔看。

7、家长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幼儿进学前班。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第四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得力;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等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幼儿园、小学家长要加强合作交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涵义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的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在这个重要重要的转折期内,其生活、环境、活动等发生着巨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的不同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幼儿园活动室中,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而富有童趣儿童画,桌椅可移动,有自然角、图书柜、玩具,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之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活动创设了积极宽松的氛围。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和其他设备,对幼儿缺乏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和幼儿园是不能相媲美的,对我们刚好步人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的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教学方法的不同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然后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幼儿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应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猴子演示6只小猴子分两组爬树的几种方法。第二步又运用数字卡让幼儿进行6的组成操作,待幼儿掌握后第三步运用红花数字头饰让幼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然而老师却采取口头上说出问题来,让幼儿自己在脑海中去想6可以由什么组成,缺乏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讲完后还要求幼儿做作业,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4、社会要求的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没有严格约束力、规范性,是启蒙教育,着重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周围环境中的粗浅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常渗透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学习的收获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不许考核,没有压力,幼儿的学习责任感较淡,幼儿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而小学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须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幼儿必须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刻苦练习,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参加考试。

5、作息制度的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有些孩子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等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2.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3.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也是小学教育的任务,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但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得力

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5.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先导,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幼小衔接不应被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过渡只是短期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幼小双方都应回到教育的原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幼小衔接本身不应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

幼小衔接要坚持放眼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把握幼小衔接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幼小衔接过渡期,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做好全面衔接准备,以降低由于衔接不利带来的学习、社会适应不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幼小衔接要准确把握促进儿童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重视知识上的衔接,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衔接”最终应聚焦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上。

(三)幼儿园、小学、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小教育机构或家长谁向谁单方面靠拢的问题,而应是双向相互衔接、共同衔接。三方都应向儿童靠拢,幼儿园要为儿童入学做准备,学校要为接收儿童做准备,家长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幼儿园、小学、家长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同存异,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入学前社会适应性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2]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思考[J].早期教育.1998.(1)[3]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2.(9)[4]张宏霞.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论略[J].安徽教育.2002.13 [5]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康晓霞.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J].甘肃教育.2006.7(B)[8]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1 [9]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0](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1]杨晓萍.伍叶琴 教育的张力—给予有效课程衔接的视角[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7)[12]马以念 谢秀莲 王冬兰.农村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1)

第五篇:浅谈幼小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提纲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统一性

2、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2.2 幼小衔接工作单向脱节 2.3幼小衔接工作的突击性 2.4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倾向严重 2.5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误区

3、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3.1 加强衔接工作的全面性 3.2 幼小衔接的双相衔接

3.3 转变教师观念,坚持教育持久性和循序渐进 3.4 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到三方统一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试析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衔接不当会对幼儿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响。这是一项需要三方合作统一的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作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小顺利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存在问题 策略

现在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怎样才能顺利的进入小学,幼儿园也对幼小衔接的工作尤为重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龄前阶段的启蒙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两者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国家制定了各种章程出台了各项法令,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对于有效衔接工作的各项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小衔接的形式却不容乐观。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统一性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由于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以及课目的繁多,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自理能力差、疲劳、厌学、等现象。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有些生活不能自理,上课时尿裤子不敢和老师说;没有时间观念,上课迟到;经常忘东忘西,带学具、家庭作业本;上课时不举手随便回答、接话;不知道谦让和关心别人;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无法融入集体等等。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和家长对于幼儿是否能顺利进入小学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是要让幼儿既自然过渡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又不要孩子在幼小衔接中失去快乐的童年的生活。可在实际工作中幼小衔接形式却不是很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否能顺利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并未能意识到孩子家园工作对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老师在孩子刚进入小学对于孩子种种不适应,都归结为幼儿园老师没教好,因为小学的侧重点是对于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等。而幼儿园则认为家长不配合,由于大多是独身子女,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得孩子依赖性太强,什么都包办代替不注重培养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三方并未达成统一见解,使得很多幼小衔接的工作都是趋于形式上,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的工作。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有效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2 而是否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三方的统一。

2、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大多都忽视对于幼儿德、体、美、劳的教育,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特别是对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衔接,忽略对幼儿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以及学习习惯、生活技能和品德方面的培养。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时时,上学经常迟到;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把纽扣、塑料等放进嘴里;物品随意丢放、忘东忘西;一出校门吵着闹着让家长买这买那,不买就哭闹、踢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会自己穿衣服、不愿意走路,不喜欢运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并且由于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些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幼儿,回到家又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并且现在的住房大多是高楼,户少。大多家长不愿意方孩子单独在楼下玩,孩子在家的时候只能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或是做练习题,没什么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同龄孩子接触,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2.2 幼小衔接工作单向脱节

现在大多幼儿园都积极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方法、目标、作息时间等方面逐渐一步一步向小学靠拢。但是小学很少考虑一年级初入学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每个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别差异,重要的是每个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虽然一样,但是每个幼儿园在模式上和要求上的偏向性却有所不同。很多小学教师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常说的一句话是:“幼儿园老师是怎么教的。”实际只是为幼儿园参观小学准备一些试听课和带幼儿参观一次小学环境,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过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到底衔接了哪些内容,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只要出现问题,都归结于幼儿园老师没教好,家长没管好。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幼儿入学后情绪产生的波动,以及对初进小学的不适应从何而来。也未曾真正了解过幼儿在幼儿园时期的生活以及作息安排的改变。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每日一日活动,有户外游戏时间、上课时间、午睡时间、区角游戏时间、还有适时的看动画片、听音乐跳舞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学内容丰富,教具新颖富有童趣。而在小学,只有上课下课,最多是每节课件休息10至15分钟。对于一年级学生,初进小学产生的情绪波动和出现的问题,小学老师不知道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幼儿的能力有强弱之分,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但能力较弱的幼儿,如果小学老师不加以了解,忽视孩子的不同,幼儿很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2.3幼小衔接工作的突击性

幼小衔接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进入小学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许多幼儿园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那是到大班才开展的工作,甚至很多幼儿园到了大班下学期才开始实施。幼儿在小班、中班时候,忽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 3 注重家长的意见,偏重于幼儿的吃、穿、冷、暖。忽略幼儿品德、卫生、倾听、表达能力、劳动能力、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幼儿进入小学后,许多一年级的学生不会自己系鞋带,整理书包、不会听课、不会翻书、不回握笔、经常迟到,厌学情绪严重,忽视了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规律。家长们从开始对孩子没要求,一时间变成了诸多要求,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在上,到了大班或进入小学,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学习班,成果不佳,就打骂孩子,却很少从大班时期愿意常常陪孩子看一本书,一起阅读,听孩子说故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办代替。早晨上学来不及,就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开始对孩子的嘘寒问暖,进入小学后每天问的是作业布置的哪些,书背好没有,无法适应小学生活。

2.4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倾向严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将小学的内容提前的教授给幼儿,形成“小学化”倾向严重的教学误区。许多民办幼儿园在幼儿上中班的时候就开始教授幼儿写拼音、认汉字、做数学加减法。要求幼儿上课要坐端正、不许乱动、不能做小动作、练习写字常常坐满超过半小时以上。但很多幼儿园老师未曾真正了解过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对于各门课的教授方法和书写格式等全然不知,就以自身认为的教学方法提前教授,使得幼儿进入小学后必须从头再改。在一个民办的幼儿的暑假困难班中,中班升大班的幼儿,每天回家有做不完的作业,在和家人聚会出去吃饭等菜的空档,都在不停的写数学题。发现后,尽然是一道数学算式,老师让抄14面之多。教师的说法是为了让孩子练字和加强记忆力。这样的提前教授和强加给孩子的知识,使得孩子提前厌学,对知识产生恐惧而不是兴趣。许多幼儿园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学教具单一,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每节课时间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25分钟,前后浮动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这是幼儿时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注意力而设定的富有科学的教学实践,也是最有效的,提前的增加课时量和超纲的教学内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不少幼儿园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某知名论坛上,有网友发帖说“读幼儿园的孩子被作业雷焦了”,贴出了一道幼儿园大班的作业题:“调皮猴买了苹果、梨、桃和橘子。苹果+桃+梨=15元,桃+苹果+橘子=18元,梨+苹果+橘子=16元,橘子+桃+梨=17元。你能判断出这些水果每只分别是多少钱吗?请填上正确的价格。”(2010年03月26日 《钱江晚报》 洪信良)这样超常的教育,阻碍了幼儿应有的发展。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要有一个过度,不能在幼儿没到小学的时候提前大量教授小学的知识,这样会起反效果。

2.5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误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孩子像一棵大树,老师是树上的叶子,家长是树干,叶子常换但是树干始终都伴随着大树的成长。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但由于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和不当,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是负责孩子的饮食和健康,孩子学不好都是学校没有教好。则部分家长只重 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对终身的影响。现在每个年轻人大多都很忙,许多都是由爷爷奶奶们接送和陪伴成长。“隔代教育”的溺爱现象容易造成孩子不良心理和坏习惯。溺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爱得过度就会发生质变!据不完全统计,许多人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饮食习惯以及交往能力,都是由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纠正,光是给孩子储备大量的学习知识,又缺乏良好的习惯培养,会造成孩子缺乏认真、畏难情绪严重、厌恶学习、身体状况底下,是的有效衔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1 加强衔接工作的全面性

有人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于孩子一天做多少,也不在孩子于一天做多好,关键在于孩子能够坚持多少天。积少才能成多,坚持才有结果。”

幼儿园要从小班起,循序渐进的做好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从孩子每日的卫生、饮食、合理的安排时间、身体素质的加强锻炼、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对幼儿展开全面性的引导和要求。

中班要加强良好的品德习惯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会让幼儿一生受益。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尊重他人、能与他人分享、学会宽容、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品德习惯。

大班要加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培养幼儿善于思考、耐心倾听、有自信心、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幼儿坐、立姿势,握笔姿势,让孩子用心听、并适时的给予孩子提问,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一个事物让幼儿经过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多想多问,锻炼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引起兴趣,引起兴趣后引导幼儿思考,有引导性的解答,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发散思维,渐渐的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耐心引导和鼓励幼儿认真、耐心、细心的完成每一件事,事情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观察幼儿是否认真负责的去完成,能静下心有益于更好的参与到学习生活。

小学要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发现孩子的长处。不是只有学习才是第一位,要注重全面发展的培养,让孩子对生活抱有理想,愿意交流与他人分享,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对艺术有热情,教会孩子掌握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并运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知识技能。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其他各项的突出表现。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教育家,也可能成为艺术家、发明家等等。要多看到孩子除了学习外好的一面,加以引导,是的孩子能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大家庭。

3.2 幼小衔接的双相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进入 5 小学。带幼儿参观小学校园,熟悉小学环境,看一年级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坐。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为幼儿试上展示课,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教学模式。远期目标是为儿童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期目标确立的幼儿园的衔接任务是: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等。

小学适当的安排一年级教师来幼儿园听课,了解幼儿园真正的一日活动和教学安排,从分了解幼儿园保教的市级情况,以及日常常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不是凭个人教育经验想象、摸索代班。合理的安排各学科进度,降低教学初期的教学难度与要求。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要增加趣味性正确的应用评价杠杆,转变教学理念,事实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鼓励学生,不要只注重“智”的教育,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的做到双相衔接,使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3.3 转变教师观念,坚持教育持久性和循序渐进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的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就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幼儿教师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注重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孩子上小学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服务能力、注意力、社交能力、受挫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小学教师要认真的学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由针对性的开展衔接工作。

3.4 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到三方统一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以及小学的事情,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工作情况,以及纠正一些家长对小学片面的看法,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科学常识、生活自理能力、20以内加减法、会认识简单的汉字、责任意识的培养。学会真正爱孩子,不迁就:让孩子懂得应该和不应该;不纵容:教孩子学会辨别对与错;不代替:做一个“有心的家长”。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幼儿时期,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一个家长的人生经验、身心修养、平时的为人处世,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长大以后少走弯路,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所以其实,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在家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将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和家长做及时的沟通,帮助幼儿共同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三方联合起来努力,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一起去解决,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丁名夫.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湖北师范学校硕士毕业论文,2010.05.2、吴立岗.基础教育要从习惯抓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2.12.3、孟倩.幼小品德教育衔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5.4、欧阳睿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66种方法.海潮出版社,2008.6.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旅游出版社,2012.11.6、《加强和促进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通知》,文件,2012.07.

下载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上海市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上海市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分析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1.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教育阶段之间 的有效衔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幼小两......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纵向教育关系,我们不能把......

    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

    幼小衔接的问题

    幼小衔接的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

    幼小衔接问题修改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 姓 名: 罗 玺 学 号:专 业: 学前教育(本) 入 学 时 间: 2012年秋 所 在 电 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学前教育年会发言 点击数:[5203] 作者:陈春莲(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2008-05-14 内容摘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以来为我们所密切......

    幼小衔接指导策略1

    幼小衔接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园在与学校多年......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含5篇)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