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案例《洋快餐热潮》 陈燕媚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案例《洋快餐热潮》
容桂细滘小学 陈燕媚
一、教学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独特功能的课程,适应教育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程,而是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观察、测量、制作等各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以活动为形式的课程。
现今,麦当劳、肯德基、麦肯基等洋快餐在国内生意火红,风靡全国,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由于其优美的就餐环境、新颖的就餐方式以及诱人的食品风味,倍受青年儿童的青睐。而一些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不惜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在国外,快餐被人们称为是“垃圾食品”,经常食用的话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尽管如此,可人们就是挡不住洋快餐的诱惑。这是为什么呢?洋快餐真的有那么好吃?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洋快餐呢?在我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学生成立了调查小组开展有关“洋快餐”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仔细地观察,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判断,对“洋快餐”进行详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洋快餐的关注,初步了解洋快餐的常识。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动手设计研究方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探究过程: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引起学生达成共识,我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这次的实践课活动。活动1《创设情境——“洋快餐”的由来》;活动2《“洋快餐”问卷调查分析》;活动3《走进“洋快餐”》;活动4《观看影片——健康饮食》
(二)小组分工:
此次实践活动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所以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各自寻找组内成员,每组8位组员,总共分成6组。各组根据学生的爱好自愿组成了“观察小组”(负责观察店里的环境并进行拍照)、“访问小组”(进行实地采访)、“侦察小组”(负责调查食品的制作过程)组内而且具体分好工:组长、采访员、调查员、整理员、抄写员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探究研究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三)活动的实施:
活动一:创设情境——“洋快餐”的由来
1、照片导入,引出话题 出示:麦当劳、肯德基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
师:同学们,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肯德基、麦当劳、麦肯基等一系列的洋快餐店犹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们周边,(出示相应图片)像汉堡、牛排、Pisa、烤翅、薯条、可乐、汽水等洋快餐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洋快餐的世界,去了解“洋快餐”,好吗?
活动二《“洋快餐”问卷调查》
1.你知道一些分布在附近的洋快餐店吗?()A.知道
B.不知道 2.你喜欢去洋快餐店吃东西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3.你经常去洋快餐店就餐吗?()
A.经常去
B.偶尔去
C.从不去
4.你觉得洋快餐好吃吗?()
A.很好吃
B.好吃
C.一般
D.不好吃 5.你觉得洋快餐的价格怎么样?()
A.昂贵
B.贵
C.合适
D.便宜 6.你去洋快餐店用餐的原因是什么?()
A.食物好吃
B.方便
C.价格实惠
D.服务好 E.环境好
F.有礼物送
G.带小孩来
H.其他 我抽取了本校1-6年级共18个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有关“洋快餐”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洋快餐十分感兴趣的,并且有的学生几乎每周都会去光顾。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持反对孩子吃“洋快餐”,但始终挡不住洋快餐对孩子们的诱惑。有的家长还把吃洋快餐作为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种奖励。
活动三《走进“洋快餐”》
1、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感知、思考
(1)什么是洋快餐?哪些食品是洋快餐?洋快餐有多少种?
(2)顺德容桂有几间洋快餐店?洋快餐名字的来历?洋快餐有多少年了?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3)为什么洋快餐店如此“火爆”?人们为什么喜欢吃洋快餐?
(4)洋快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为什么说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洋快餐对人有好处吗?洋快餐有营养吗?吃洋快餐健康吗?吃洋快餐卫生吗?(6)吃洋快餐的人多吗?
(7)洋快餐与中式快餐有什么区别?
2、走进洋快餐店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进洋快餐店体验和感受。仔细观察店内人数、进食情况,在前台观察制作间的情况,做好拍照、访问、记录等的工作、并整理好相关的资料,从而在小组内汇报情况。
活动4《观看影片——健康饮食》 通过出示洋快餐的五大危害:(1)损害少年儿童智力(2)导致肥胖和性早熟(3)导致肥胖和性早熟(4)致癌物质含量很高(5)“三高”、“三低”营养失衡。接着让学生观看影片《健康饮食》,从中教育学生不能再吃洋快餐了,而且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这样才能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篇: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冯文燕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广平县十里铺中学 冯文燕
活动主题:认识传统节日春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活动教学目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春节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但那份和谐、融洽的气氛一直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保存着某种特殊的意义。为了宏扬、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对过年风俗的调查、贴春联和剪窗花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过年的浓浓气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总结问题 :1.春节俗称什么?
2.春节期间我们中国人总采取什么样式的庆祝活动,在你生活的地区有什么习俗和代表性的文化庆祝活动。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第一阶段:谈论关于春节话题
春节,又叫过年,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诗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十足的年味,它写出了春节的韵味也串联出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传统魅力,反映出中国人的孝道与伦理。这个节日,在外的游子会不约而同返回家中与亲人团圆,更显现中国人那股凝聚力。它的那份和谐、融洽的气氛一直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令我们回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过年”的习俗和故
事。
第二阶段:根据爱好的不同学生把班级分成五组,让学生根据研究兴趣寻找合作伙伴,并结成小组,以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确定寻找方向,制定计划方案,部署好各自任务。
第三阶段:探究通过搜集观察采访询问等方式获得大量信息后,小组在进行资料整理加工,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都充分表现自己,充分的发展自己。活动的实施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
目的:通过具体的任务划分,让每个人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不同领域的认识中来,加深对春节的来历民风习俗的不同认识中来,增加了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时间安排:2 节课 过程
一、学习春节,引入这个主题,谈认识。
二、共同交流学习关于春节的传说、来历以及你所处的当地的人们过年的风俗习惯。
三、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前提结成兴趣小组。
四、各小组组长汇报调查研究专题。
五、以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确定寻找方向,制定计划方案,部署好各自任务。
六、组长做好总结,准备好成果汇报。
第二阶段:实践寻访阶段
目的:通过亲身实践发现以往的对春节认识的不足,达到重新认识春节,更加热爱春节的目的,并在实践中有不同收获。时间 一周
过程:各小组组长汇报调查研究专题。
第一组:爱好文学的学生,研究有关春联的起源和故事;
第二组:爱好手工的学生,了解窗花的来历,展示作品;
第三组:爱好常识的学生,搜查守岁和烟花爆竹的知识;
第四组:钻研历史的学生,了解拜年和压岁钱的风俗;
第五组:了解外国人过年时的风情人俗。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目的:通过直接看故事了解年的来历,并让学生展示所搜集的关于春节的资料或成果,交流心得感受互相学习。时间:2节课 过程: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视频故事关于年的来历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凶猛残忍,每年岁末,就出来为非做歹,吞噬人畜,毁害庄稼。人们为此担惊受怕。后来,聪明的老人发现年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年一出来,人们就聚众燃火,燃烧的竹子不断炸出巨大的响声,吓得年撒腿就跑,再也不敢骚扰人间了。人们庆幸没有被年吃掉,第二天清早便相互祝贺,摆起丰盛佳肴,庆祝平安无事。由此
便形成放鞭炮、拜新年的习俗。
二、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搜集的关于春节的资料或成果
(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一生出示一幅春联和“福”字,当场考考第一小组的学生该怎么贴?为什么这么贴?一生讲《“福”倒了的故事》,几名学生朗诵、推荐几幅春联。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手工兴趣小组的学生讲述过年贴窗花的来历。集体展示他们所剪的窗花。一生当场教同学如何剪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三)第三小组的学生介绍民间传统守岁和吃年夜饭的情况。一生讲《烟花爆竹的来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
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四)第四小组讲述拜年的风俗,几个学生表演向不同身份的人拜年时说不同的祝福语;讲讲压岁钱的起源,出示课前完成的压岁钱使用的调查表,向同学推荐有意义使用压岁钱的几条建议。
(五)第五小组介绍外国人过年时的风情人俗。第五阶段 评价总结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过年时显示出不同的风情民俗,但其中都寄托着他们美好的心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在过年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新年好!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同齐唱歌曲《新年好》共同温习那熟悉歌声和那幸福甜蜜的时刻吧!
现场互动:向身边的老师或同学送上早到的新年祝福。
畅想:二十年后的春节 活动过后教师的自我反思
在模拟的过年情境中,体验过年的幸福给予的快乐。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更深刻,同时倡议学生怎样有意义地过年,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课后畅想“二十年后的春节”,让学生继续探究,自由遐想,起到了余音绕梁的作用。
第三篇:综合实践课案例
综合实践课案例:活动主题《小小绿豆芽》,通过调查研讨,我们决定和初一生物组联合,确定了小小绿豆芽这一主题,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
1.了解绿豆芽 2.种植绿豆芽 3.出售绿豆芽
在“了解绿豆芽”活动中通过搜集绿豆芽营养成分、萌发条件、种植方法等资料。要求学生:
(1)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2)使用视听媒体(3)做笔记(4)访谈
(5)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结合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完成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种植绿豆芽活动中通过观察绿豆芽生长,要求学生:(1)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
(2)会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写好观察日记,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4)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劳动技术活动目标。
在销售绿豆芽活动中,通过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现场销售等活动,要求学生:
(1)参与社会活动
(2)学会与人交往。完成社区活动目标。
二、活动实施中生成的新问题
事情并不像计划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发展,在了解绿豆芽阶段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到种植绿豆芽阶段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由于是冬天,生发需要较多时间,到了周末,学生们不到校,豆芽没人照料,怎么办?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商讨,大家决定采纳1、6班王惠的意见----委托他人照管。
周一发现豆芽已经有点发干了,原来被委托的人忘记了。影响了豆芽生长,学生们很失望,但却意外地获得了这样的经验:
1.在应该浇水的时间里提前用电话等通知被委托人; 2.找另一个人帮助提醒;
3.在委托之前了解被委托人是否会因有其他事情而完成不了任务; 4.用合适的方式强调为豆芽浇水的重要性,使被委托人印象更加深刻。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做出了上面的总结,并在班级里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体会。这件事让学生学会了理解他人,无意间完成了社区活动的又一个目标,这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所没有想到的。
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为此我们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豆芽快发好了,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进入到活动设计的第三阶段----出售绿豆芽,我们按计划进行了市场调查,可是调查结果却使我们不知所措,我们种植的豆芽和市场上出售的完全不同:
谁会买这样的豆芽呢,长的那么难看!活动进行不下去了。第二天,同样放在桌子上的两个豆芽,市售的已经干成了一片薄膜,而我们自己发的却没什么太大变化:
学生们看到这些后,在不齿这种为了赚钱置他人的健康于不顾的不道德行为的同时,也不禁为那些喜欢吃豆芽的人们担忧起来,难道市售豆芽真的不能吃了么,怎么吃才能避免伤害呢?调查后大家得出如下结论:
1.把买来的豆芽在热水中烫一下,可除去漂白剂等添加物质。2.炒时加一点醋,保持豆芽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以美容。
3.日本人用淘米水浸洗被污染过的农作物,使酸碱平衡,降低危害程度。这时候一个新的设想在我和学生们的心中酝酿:向社会发出倡议,让绿色食品真正走进生活!这样即能够使社区活动目标完成得更加圆满。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宣传板,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利用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机会向人们进行呼吁,尽管这声音还略显单薄,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公民和社会的一员应担负的责任!
在您指导的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是如何合理地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进而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我的指导下,这次综合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遇到了个别问题,如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学生们为此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后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综合实践课案例--风
综合实践课案例——
风的脚印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小学 姓名:查丽莎 电话:*** 邮编:010031 【教材解读】:
本课《风的脚印》,由学生通过感受风的存在,去寻找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通过观察、查询了解风的种类;教师设疑如果没有风,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什么样的风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风产生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其重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设计理念】:
本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学用书第12课的《风儿,吹过草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天气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如: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着重让学生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来对风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为下课《风的作用》研究做好知识储备。同时,风的知识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让学生从身边开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提炼、整理的综合能力。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另外,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及填写活动方案,获得一些学习活动的经验,体会自然中的风与生活密切相关,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时,我将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综合实践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义教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第12课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类型:主题确定,分解课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连续、持久的研究某种事物的态度,并认识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到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2)、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调查、搜集、整理的归纳能力。并且还能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
(3)、了解关于风的一些知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情感态度:
(1)、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以及鼓 励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与他人合作。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风,知道学习风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3)、通过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4)、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之一——风,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培养、激发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
价值取向:
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理解以及想要进行的探究写在纸上。
2、难点: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风的主题
教师出谜语:“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提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学生说出:风)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生成主题。
1.首先用课件播放“风的各种情景”,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如:
图(1)图(2)
图(3)
图(4)
2.了解风“知”,感受风“形”:A、欣赏:
3.师:同学们,你们了解风吗?
学生说出:我 知道风 有大风和小风,风还有好风和坏风。好风可以将湿衣服吹干,还可以将风筝飞上天。坏风可以吹翻海里的船,龙卷风能吹倒房子卷走动物,等等。
师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风吗?风是从哪儿来的呢?大家一起来听听《风的解说》。(视频)
师总结:原来风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
三、主题分解,产生研究课题。
(1).教师:请同学们写出你们最想研究的内容?比如:今天刮什么风,有多大?风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小组讨论后写出研究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所写的典型的问题都罗列到黑板上,提出:哪些问题是没有研究意义的?哪些问题是我们目前无法研究的?哪些问题是相类似的,可以合并到一起研究的?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将问题进行了整理,并概括成简练的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课题:风为什么有大小?风有几个等级?风可以怎么利用,是能源吗?什么样的风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等等!
(4)、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学生 A:上网查。学生 B:图书馆找。学生 C:请教家长。学生 D:调查走访
(5)、师:那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了吗? 学生:不行,还得分组,拟定方案等!
(6)、教师说出:我 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出示表格)希望同学们分成小组来完成。(由组长领取活动方案)
四、活动汇报,展示成果。
(1)小组活动中,教师便发给学生一张小组活动计划表,让各个小组讨论需要调查探究的方向以及解决方案。由成员完成表格,组长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别请两个组的组长汇报方案后,教师展示。(用幻灯)(3)教师指出学生汇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五、重新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开展修改方案活动。
(1)同学们再次进行自由分组,继续对方案进行整理及修改。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要求与引导:
自由分组温馨提示:① 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同学合成一组,共7个小组;②每组成员6—8人最佳;③成员最好男女搭档;④分组后在指定的位臵坐下。⑤还要将组内成员进行分工,讨论后写出研究的内容!
(2)修改后,重新展示。
①检查表格完成情况,并再次展示。②检查小组分工。
教师问:哪个小组分工完成了,是怎么分的?谁来说一说? 如:第二小组以郭晴同学为组长。
学生甲:我负责填表。
学生乙:我负责上网查资料。
学生丙:我和刘也负责去图书馆查资料。学生丁:我和刘颖负责调查、采访。
六、小结:同学们:你们精彩绝伦的汇报、老师为之震撼。
希望同学们按照分工,把我们的方案进行实施!
七、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就好象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我能穿越时空,去感知、去探究、去实践。学生对风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了风,知道了风的产生和风的力量,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学会了 运用同学们的 各种信息,整理和记录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成功完成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分解课;在此次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此次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以下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些得与失:
一、课题的生成具有自我性
本次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各种风,激发了学生更进一步研究风这一知识的兴趣,其实本课课题为“风儿,吹过草原”由于这一课题无论从视觉还是感觉上来 分析,都觉得涉及面比较窄,而课本内容又较全面,因此我自作主张将课题改为“风的脚印”,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由此开展了实践活动。通过发现、探究生成了它的子课题:
1、风有几种?
2、风为什么有大小?
3、风有几个等级?
4、风可以怎么利用,是能源吗?
5、什么样的风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等等!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不断有新发现、新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能够与伙伴通力合作,努力完成研究活动。研究活动渐渐地让他们懂得了互帮互助。
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始终保持着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兴趣高,乐于思考、乐于发现、主动探究。
但是,由于本次活动是主题生成课,难以预设学生要探究的问题,难以把握教学时间。在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中,没有起到较好的教师指导作用。当学生说出他的内容时,可以追问: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组织交流。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也许放在“问题的整理和归纳”之后会更有实效性。
二、课题的选择,联系生活、知识延伸进而渗透环保教育。
我在课堂开始时,巧妙讲述了风的益处以及龙卷风所造成的伤害,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其他自然灾害。通过这几课的完整学习,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味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并能真切的感受到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灾害的来临,但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利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这只是第一节主题分解课,并没有显现出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但环保对我们的教育至关重要。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时间关系,本课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处理上,我还是有些着急,我感觉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些环境保护的信息,让学生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有更真实的理解。不过,在后几节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
解需要来确定。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我的这堂综合实践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必要。在我的课上,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开放、探究的氛围。在课堂开始之初,我从课题入手,质疑:你了解风吗?关于风你都知道哪些什么?同时播放风的教学课件,构建情境。达到了快速帮助学生建立各种风的直观印象,让学生产生研究风的迫切愿望,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的问题。
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于是,我抓住了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下一课时我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指导、帮助,组成全班团结的六个合作的研究小组。
五、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发现自己成长了不少。感谢我们的综合实践课题组,感谢清小的领导,感谢我们马校长给予我的指导,感谢你们让我更了解综合实践课。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今后我会在指导学生方面多下功夫!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会努力的!做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分析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调查的相关表格,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去我们的宝华山寻找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之物,认识它们,观察它们。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将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有多少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然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宝华山,亲近宝华山,在自然保护区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以宝华山上的物种为材料,让学生观察、访问,查找资料,认识、了解宝华山中的珍贵物种。
学生分组,从宝华山回来后形成一系列的调查表格,如有关家乡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去查找文人墨客对宝华山风景的赞美的诗篇,如当你了解了我们宝山里那些植物你的心情、感受如何等等,自己可以翻阅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自主搜集资料。同时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树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的辨认,认识树叶的形状,制作成树叶贴花,做成叶脉书签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在校内外展开了广发地资料搜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我还对孩子进行理论基本的培训,1、用搜索站点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打印,怎么制作表格等。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左右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互相交流,表扬资料搜集好的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做到不足的同学一个学习范例,补充自己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下面以1节课的过程勾勒为例。
第一节课,以交流资料,了解植物为主
一、创设情境,赏一赏
1、展示家乡宝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2、把你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说说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种群
(1)、物华天宝——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中国百科年鉴》。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州种子植物种数的1/4。其中,宝华玉兰、糯米椴、三页漆、紫檀、南京椴为特有树种,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是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称之“竹海”。地带性植被中,落叶成份为: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毛竹、油桐等栽培历史悠久。
(2)、资料链接
(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XX年后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国家4a级森林公园”。
(3)、说说你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见闻
了解植物的习性
(4)、重点认识我们的“宝华玉兰”。
a、讲解宝华玉兰的发现过程。
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
b、栽培种植情况
此树种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树26棵,濒临灭绝。近年来,在人工精心捉种、培育下,已有苗木数万棵。如今,宝华玉兰已走出宝华山,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镇安家落户。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二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
c、美文欣赏
多么勇敢的宝华玉兰呀,为了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不畏早春二月的料峭寒风,等不及长叶,便绽开一树鲜花;
多么美丽的宝华玉兰呀,如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微紫的基部,艳红的花丝,淡淡的幽香;
多么谦虚的宝华玉兰呀,待到春光明媚时,身披绿装,含笑不语甘心扶持烂漫的山花;
多么朴实的宝华玉兰呀,到秋天结出一串串葡萄般的鲜红种子,耀眼夺目,为秋色增添了光彩。
d、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个“玉兰”精神的人,你能说说吗?
课外可以延伸对植物知识的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叶子等。
第三阶段:
利用节假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我们宝华山上丰富的珍贵的植物资源,宣传我们宝华山的优美风光,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同学们登山研究植物的活动图片及采集的树叶等资料与大家交流
2、有诗为证:交流搜集来的赞美宝华山风景的诗歌等
3、做树叶贴画
4、制作叶脉书签(事先在家做好),和大家交流
5、创意设计导游词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过程的重点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我们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宝华山脚下,但对宝华山的了解仅限于感性的认识中,在活动准备之中,带领学生研究每一种植物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好表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资料,指导学生做树叶贴画,做叶脉书签。
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风景之美。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心得,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宝华山上的珍惜物种——宝华玉兰,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能,赞美自己的宝华山,然后走向街头走向社区,让跟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华山。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过分地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一方面长期将学生囿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与社会、与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又抱怨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申请了一个机会,开辟了一片天地,使他们能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