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捕捉生活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一课中,我利用前一节课刚刚学习厘米的知识,让学生用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学生都感觉很为难,因为用尺来测量教室是很困难的,尺太短,教室太长。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疑问,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该如何做呢?我立刻引入米,出示米尺,介绍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常常用米来做单位,并用米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很容易能理解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这样提问:“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第二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该创设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和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瑞士现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会使用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英语教育过程中,使用进而掌握英语就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处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生,因此只依靠学生们自己平时搜集,开创一些活动形式就是不现实的了,因此就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利用绝大部分的在校时间,通过课上和课下创设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我们于2007年申请了“创新多种活动方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并与2008年开始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校的英语教师能找到更多的有效途径,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参与,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同学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和效果;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今后成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开创多种活动形式,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r.West所说的 “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因此,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进而学会使用英语,这是我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产生动力,情感能激发兴趣。”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1.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主阵地
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应该是我们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情景教学是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真实表达来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类操练来认知巩固知识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主阵地。因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是有限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学生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因而,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同学们只有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与同学们的配合,才能是自己的英语成绩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与否与课堂上教师预设的一些任务,设计的一些活动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实践证明:以一种或两种形式为主,辅之以其它形式教学,效果较好,而长时间地采用一种形式教学,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因此,我们下大力气结合学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着力对“课堂导入,课堂操练和作业设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这些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记忆的能力。
2.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延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口语脱口秀、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
另外,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有其独特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关“手抄报,英语脱口秀和作文”比赛,在活动中渗透英语文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初学英语的同学,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良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始至终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淡无奇、呆板无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寻找差距,不断自我鞭策,相互激励。通过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为他们今后的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
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学生一旦体验到学生的成功,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时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加发愤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对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五)重视情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才能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
——课内:创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情景导入 2.课堂操练活动 3.兴趣作业的设置
4.日积月累,稳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课外: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多种活动形式 1.手抄报比赛
2.“英语脱口秀”比赛 3.作文比赛 4.我行我秀 5.图解美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和谈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合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4.逆向培植法:据学情调查资料,在班级中把学生按兴趣强弱搭配编入各学习兴趣小组。比如,学习小组每天考两个单词,成绩中等的学生人小组长,这样调动了中等生的学习热情。
5.活动强化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读书角、猜谜、小品表演、竞赛、办手抄报、才艺大比拼、脱口秀、英语作文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增强参与意识。
6.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7.理论联系实际法:收集和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
七、研究过程
结合我校和英语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前期准备和开题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题组的开题仪式和实验教师的技能培训;(2)草拟、修改、形成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展开工作;
2.第二阶段:自我剖析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2)教师根据问卷情况,写出反思体会。
3.第三阶段:学习新理念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建立教育教学博客等方式学习新理念,为课题的实践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
4.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4月)
(1)“课堂情景导入”小课题研究和举办手抄报比赛(2008年10月-2009年4月)
(2)“课堂活动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英语脱口秀”比赛(2009年4月-2009年12月)
(3)“作业的有效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作文比赛(2009年12月-2010年6月)
(4)“图解美文小课题”研究(2010年3月-2010年5月)
5、第五阶段:经验总结,成果推广(2010年8月---10月)(1)教师撰写课题研究体会。
(2)对课题及实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写出书面报告。(3)准备资料,申请验收。
第三篇: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颍上县第二希望常识教研组活动记录(5)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农远教室
活动主题: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人员:全体常识课教师
主 持 人: 教研组长
活动安排:
1、汝老师介绍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兴趣,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把它充分调动起来,即把推动学习活动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并且在激发过程中,使兴趣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
作为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其体会到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鼓励赞赏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学习某一学科,这是由于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
(四)适当展开竞争
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成果。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学好功课。
(六)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者,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祖国的四化建设有一定的作用时,就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地鼓励自己进一步努力。
2、各位老师讨论。
3、吴老师谈看法。
4、王主任作总结性的发言。
第四篇: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教师出示连等式: 3= = = = = = = 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的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