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学困生,还可能会出现有“教”无“学”。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使一些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单靠补课,对学习、纪律双困生效果不大。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此,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广大师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并非如此,事实上,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互动形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因此,将教学活动界定为师生双边活动,难以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显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问题。
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和信息论研究表明:以多种互动形式效果最好。但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达成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应据实际灵活取舍。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教学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克服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特别注意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否则,随之而来的捣乱等恶作剧的发生,使教师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方说,学生只能背10公斤的东西,你让他背50公斤,背不动,他就不跟你玩了。目标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努力使教学要求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日有所得,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此,我借鉴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制定每个章节的双基目标,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达标。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全面、具体、适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二 实施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策略,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对教师教学形式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优化设计与实施。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教”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爱激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核心,它不仅决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且决定教学的成败。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如今,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师生关系的变化,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这种需求更加强烈,教学中,要用教师真诚的爱,去点燃学困生心中自信的火种,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用爱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1)互动式,联系实际激趣。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2)探究式、合作式,实验激趣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实验感兴趣,我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让学生寻找替代品,如用铁罐头盒做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以得到光亮的铜;在课上让学生表演家庭小实验;增加趣味实验等。结果发现,越是学困生越积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梯度练习,成功激趣
注重学法指导,针对实际,选择不同梯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行达标练习,采用讨论、辩论、质疑、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反馈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利用调查与研究,特长激趣
(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转变“学”的方式)
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⑴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⑵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⑶ 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⑷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⑸ 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第二篇: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心中装有学生
---------记暑期教师培训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孙琦
2013年8月23日青杠塘镇全体小学教师聚集在新生小学远教室,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专家们的高效课堂更是感动着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课堂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罗璐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要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农玉小学:骆弟勇
为期一周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野茶小学:祝鑫
在培训学习中,每位老师都用鲜活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来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犹如沐浴到最新的一股春风,每个案例中都包含着他们对教学理念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最终将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每次在讲座中,我都深受启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闪耀,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通过这次培训,许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但知识仍然相对贫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操作的过程,在课后,教师要多思考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可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成功的地方和困惑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问题都是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在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有效地提高下次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多学习
要改变“教师是一桶水”的想法,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听不同老师的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好的教学品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我知道这并非易事,所以需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努力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必须要爱学生,并多与家长沟通
注意观察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生活和品德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励机制,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学生敞开心灵,向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也可向学生坦诚的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让学生真正感受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培训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犯错是难免的”,这句话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当他们做错一些事时,教会他们坦然的面对错误,并帮助改正,教师工作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四、注意“言传身教”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得体的言行会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恪守“身教胜于言传”的古训。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王晓敏
一个周的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篇:app转变教学方式
利用APP转变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也为各地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流的学习研讨平台,更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教研活动世界。
一、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
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信息容量大,快捷节约。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例、课件、各校的各种信息,都无法浏览。大信息量的传送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而且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
二、网络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如果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BBS进行。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Internet、局域网、校园网已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开设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BBS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授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 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2.形成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丰富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让教师教的更有深度和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研形式与方法,是指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
网络教学也为各地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流的学习研讨平台,更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教研活动世界。
一、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
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信息容量大,快捷节约。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例、课件、各校的各种信息,都无法浏览。大信息量的传送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而且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
二、网络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如果采
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BBS进行。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Internet、局域网、校园网已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开设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BBS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授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 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2.形成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丰富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第四篇: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浅议在如何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十分广泛,她不但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此阶段能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待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涯与日常生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初中生科学素养及其培养对策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1 初中生科学素养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逐渐从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向方法的教育与能力培养转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势在必行。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初中生科学素养应包含以下内容:1)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具备一定的科学技能,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及其规律;2)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具备收集科学信息,处理科学信息并对其做出解释与评价的能力;3)具备健康的价值观,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4)能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区别与练习,关注社会大事尤其是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笔者对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问题展开
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结合初中物理课程设置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
任何科学研究要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东西,都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和基础知识,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并在其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任何一项学科的教学都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物理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育,笔者在教学中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诵概念和规律,而是努力让他们搞清楚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具体来说就是要达到以下要求:1)为什么要引入该物理概念和规律?2)怎样进行研究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或得到了什么数据?3)该物理概念是怎样定义的?规律是怎样叙述的?得到什么数学表达式?4)该物理概念、规律的单位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5)该概念和规律有什么应用?。可以这么说,基础知识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的基础,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基础。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自主探索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笔者应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此,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手段:结合课程内容多进行实验教学,并尽量将实验设计成探索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也增设一些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试验现象所蕴含的物理原
理做出设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如“液体压强”这一节,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它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并总结归纳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外将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技能有机的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理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决定着。因而,教师在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时要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熟知当前社会的一些新的科技动态,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科技资料,当然所拓展的资料必须紧密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如进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磁悬浮高速列车”“纳米科技及其应用”“载人航天与空间技术”专题讲座;如目前多数家庭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不仅是“讲解太阳能的利用”的好素材,也便于学生更加了解光学力学知识及其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根据与教材同步的原则,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调查。例如讲解完《家庭电路》一节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教室照明电路的连接和控制,各个用电器元件如保险丝、灯座、插头等的构造及连接、控制方式、电路组成,引导学生观察用电是否安全,对于不安全的地方详细的讲解解决问题的措施;3)切实加强操作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教学适当的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条件,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的方法如: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验仪器及模型。如利用医院的空盐水瓶和饮料吸管让学生自制温度计,气压计等。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相关的资料写一些小论文等活动。②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开展实践活动课。例如:学生学
完《声现象》中的乐音和噪声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噪声污染的调查活动”,调查日常生活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怎样有效的控制噪声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关注科学信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与利用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会获取、处理、利用科学信息也已经成为现代初中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科学信息的关注,引导学生学会捕捉信息、理解、处理和利用可续信息,进而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倡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相关理论,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一切与科学知识紧密相连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科学信息的意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课堂讲解联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有用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同样应引导学生对身边庞杂的科学信息进行筛选,及时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科学信息,从而更有效地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科学信息与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联系其来,学会学以致用,并通过举一反三等手段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更加灵活的利用信息,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与信息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在深刻理解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物理课程设置情况及实际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包括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推广探索式教学,积极开展
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关注科学信息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素养。参考文献:
[1]彭运明.激励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2(9):105 [2]梁荣忠.在物理实验中提高初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教师.2012(9):81 [3]赵卜强.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2(9):110 [4]张丽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2):41
第五篇: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摘要:网络教学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实效,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途径。文章从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入手,简述了进行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然后从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要开设交互平台、形成开放环境、丰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来改变教学方式,并能有效融合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让网络教研充分发挥的自身的优势,做到教与学的更有效结合,做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例谈了自己网络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学方式 转变
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研形式与方法,是指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
网络教学也为各地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流的学习研讨平台,更为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教研活动世界。
一、实施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借助于网络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信息容量大,快捷节约。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速度太慢,效率太低。而且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如课例、课件、各校的各种信息,都无法浏览。大信息量的传送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而且速度快是网络又一大特点,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
二、网络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如果采用可视电话加电子白板,还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满足答疑学生的愿望,学生之间的切磋也完全可以利用BBS进行。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Internet、局域网、校园网已经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开设网络教学的交互平台,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BBS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授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 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2.形成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为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网络教学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丰富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让教师教的更有深度和内涵,让学生学的更有兴趣,它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我们要真正、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在现实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充当着何中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网络教学也必将走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 [3] 钟祖荣,刘维良.教育理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研究[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