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方式的转变与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的转变与高效课堂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才能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那么,面对新的课程和新的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呢?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当前全国各个学校都在开发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已经有九大成功的教学模式,“循环大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336”模式,“271”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新课程下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才能创建高效课堂,总结了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换位思索,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考虑过多的是自己怎么上这堂课,如何在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够常常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后,又该怎样思考、如何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尤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2.鼓励尝试,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
在教学之余,常有学生就学过的或者没有学过的内容与我进行交流,所以我萌发了让学生当老师的想法。我把一些学生的问题交给另外一个学生,让他负责解决一些问题。记得在讲“用样本估计总体”那一部分内容时,我生病发不出声,有三天的课我都是采用学生自己备课、讲课的方法上的,没想到学生的情绪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讲课的学生在讲课、课堂提问上丝毫不比老师差,甚至有的讲课方法还独特新颖呢!而在课后的检测中,也反映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还很牢固。
3.就地取材,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融入。
数学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后是能力,第三位才是知识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做到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学习。
4.提供空间,实施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有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实现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
5.提倡互助,实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课堂时间的有效高效利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认清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上的变化,特别是语言、思维、课堂容量等方面的变化。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课前要预习,提倡合作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2.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3.教师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第二篇: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教研处 杨献平
在本学期初召开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会议上,刘校长要求大家本学期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本研究。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刘校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就判断课堂是否高效提出了最朴素的标准:①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有无瞌睡现象。②学生有多少收获。③学生掌握了什么方法。④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得好。⑤学生学习是否有持续性,有无兴趣再听课。刘校长深刻而又精辟的讲解让在座各位老师深受震动。随后的两周时间内各教研组均顺利召开了教研会,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课堂教学高效性要落实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备课下足功夫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二、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所以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4、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备、教、学、思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教师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研促教,以创新求发展,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第三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精选)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山东东营市胜利一中 季甜甜
当前,课程改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课堂教学却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所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积极的情感投入
积极的情感投入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心理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在正常智力范围内,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在智力的高低和已有知识的多寡,而在情感、意志、个体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激发认识和保证认识深化的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知过程、个体品质得到健康发展,其中教师的情感作用影响更大。当学生所敬佩的老师来上课时,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注意是集中的,教师的积极情感会加强学生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活动,提高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同时,智力活动的成效、认识和创造的欢乐,又会振奋他的精神,提高他的信心,激发他的兴趣,增强他的意志,使非智力因素活动的能量更大,水平更高。这样互相推进,就保证了他的学习质量,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像古人说的那样“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这门功课一定学得好。
(一)教师情感是教学工作的动力
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并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理论,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好比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而且想尽千方百计为他(她)做好,做圆满,工作也是这样。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自己的情感修养,学会用情感去工作。教师丰富、充沛的情感不仅表现对学生的关怀、尊重和信任上,还表现为教学内容一致的高尚道德和强烈的理智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进行认识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作为教师若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快感或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情感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而且影响着学生全部的认识活动,教师真心真意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外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正所谓“眉目传情”)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信任而受到鼓舞,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教师爱护和帮助的学生,必定喜欢 和尊敬 老师,而这种对老师的好感又往往迁移到对老师教学发生兴趣,甚至产生喜爱的情趣,于是主动、积极地去学好这门功课。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或不满情绪,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这种消极的情感往往迁移到对教师教学产生厌恶之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这样再聪明的学生也难有学好的希望,还谈什么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对教师来说,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使课堂效率提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样才能真正启开学生心扉,促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必要的知识背景
必要的知识背景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这里说的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它还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具体学科专业知识,是关于“教什么”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对“如何教”的理解,是教师将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知识的重要方面;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条件性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要丰富自己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做到把备课当作写剧本;把上课当作演电视;把自己当观众。
(一)把备课当作写剧本。一堂课好比一集电视剧,剧本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教师天天都在备课或者说抄名优教师的教案,认为有了各优教师的教案,我们就不需要操心备课了。事实上,不是所有名优教师的教案对我们都适用,教案不能复制效果,因此我们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我们平时的备课。
1、备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关注“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将来”的发展,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备课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整体策划。任何一种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样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般认为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方法的方法,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2、备课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预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预设要有预见性,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有所考虑。为什么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答案教师莫明其妙或无言以对,甚至很尴尬,就是预设不全面或者预设太窄。预设要有灵活性,要为课堂教学的调整留有空间,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备课还要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以高效的学法指导,从预习、听课、记忆、分析、训练、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学法点拨和示范指导,以便学生效仿。
5、提倡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和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二)把上课当作演电视。电视演得好才能吸引观众,要把电视演好就要善于“导”和善于“演”。在传统的课程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导管,把现成的课程和统一的要求输送到课堂上,送到学生的头脑中,把知识咀嘴烂了,放入学生的口中,生怕学生梗着噎着,以致学生根本吃不出味来,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学生学的是死知识,根本不会用,不懂得怎么去学,任凭教师灌。要改变这种低效的课堂,就必须提倡教法多样化。如:“读”、“议”、“练”、“讲”、“做”。
1、“读”。狭义的读是看书、读书、读课文、读文章,广义的读是不拿笔不读书,是预习、是自学。常言道:“以目观物观其形,用心观物见其情”。读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读可以在上课前,也可以在课堂上,以教学内容、用时等有关因素而定。学生可以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读”,也可以学生读后提出问题,还可以兼而有之,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暴露学生掌握或理解的程度,“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两者在课堂上展示,为“议”提供条件。
2、“议”。议的形式有交流、讨论、探究、辩论等。读是议的前提,没有读拿什么来议,凭什么议,没有根据。议是学生、教师的共同活动,议是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核心环节(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议的本质是让教学走向对话、走向合作、走向学习共同体。锣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议就是针对读所抛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得出正确合理的解释或答案。对话有个体与个体(一“生”对一“生”或师对“生”)、个体与群众(一个学生与多个学生,教师与多个学生),还有群体与群众,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外,还有经验与文本的对话。
3、“练”。练主要是学生活动,练是检验学生“读的怎么样”、“议的怎么样”、是否真的懂了,为讲作铺垫,为讲提供素材,练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手段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要求就不同。
4、“讲”。讲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教学,是为了不讲,教师讲的一定要是学生自身读不懂、议不懂、练不懂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学懂的老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特别是相异构想(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的讲一定是不完整的(即这节课的所有知识不都是老师讲出来的),但学生学得的一定是完整的,教师的讲并不是学生学的唯一途径,也不应该是唯一途径,课堂教学改学的突破口是教师的讲能不能晚一点,讲的时机能不能准一点。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节课的内容老师不讲学生已会的有30%左右,老师不讲自己能看懂的有20%左右,靠老师的讲帮助学生看懂的有20%左右,讲了也不会的学生有30%左右,统计表明教师的讲只帮助了20%的学生,有教师常常抱怨我讲了几遍,学生还是搞不懂不会做,因为你的讲对学生是雾里看花,模糊不清,倒不如不讲,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尽量的读,尽量的议,读不懂议不懂的才讲。
5、“做”。新课程推进后,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有二种:第一种是“书中学”或“听中学”,这种方式 主要是间接学习知识,这种知识容易遗忘,还有一种学习方式是“做中学”,这种方式主要是直接获得知识,这种知识难以忘记。现在孩子学骑自行车或很多玩具有谁教过,都是自己学会的,因此不会忘记,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过程、方法产生经验,不要怕孩子“摔跌”,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听中学,书中学”是言传,是文本知识,以听为主。“做中学”是意会,是实践感悟,在做中学,以做为主。学懂以后做出来是内化,是明理,是知识融会;做好以后说出来是外显,是实践智慧逐步清晰化。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讲、学、做融为一体,不能孤立。
教学形式要灵活,不确定这五大方法的教学用时,也不拘泥这五大方法的应用完整,不规定这五大方法的教学顺序。
(三)把自己当观众,加强反思,用心感悟课堂,对自已经常照镜子,只有照镜子才能发现美中不足。别人说你好,你只能坚持现在,别人说你不好,你就能更好。
教师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人因思而变,个人的经验可能错误和肤浅。反思是对经验的依据、过程、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的审视。反思的目的在于突破经验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从而使反思的过程更有效益,使经验对未来的行动更加具有指导价值。
案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上课前老师们都认为: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
第一次上完课后反思: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第二次上完课后反思: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第三次上完课后反思: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机会,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三、合理的资源利用。
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叶圣陶 先生在谈到语文教材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课改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师要做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桥梁,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架驭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教学成为 广大 老师崇尚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比的。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进行讲授方式,改变传统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生活资源。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故事出发,选择教学资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又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活动,从而使他们感到学习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学习产生亲切感。
2、创设情景,贴进生活。知识起源于生活,隐藏在抽象知识背后的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问题赋于生活的内涵和情境,使学习具有生命的活力。
3、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补充教学内容。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有位教师在教一年级课文《画》时,有同学提出奇思怪想的话——“人来鸟不飞,这是只死鸟”。一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下子轰起来了。这时教师便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借此让学生讨论。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参与讨论。就在大家讨论热闹的气氛中,教师适时挂出一幅山水花鸟图,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看图,寻找依据。具体是这样做的;先让差生说自己理解的意思,再让优生说自己感悟的东西,最终大家悟到这是一只活鸟的结论。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想想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这种现象,请善于思考的同学回答,并照样子说说。最后转入自主作业,把“人来鸟不惊”作比较,写下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这样就把精心的预设和生成得到了有效结合。
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作为教师,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般的眼睛,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捕捉信息,善于发现富有特色个性的东西,凸显课堂创新教学这一特点,点燃学生这一火把,挖掘利用课程这一资源,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与生命活力的源泉,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的改革在课堂,让我们在课堂拼搏中创造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实质。
第四篇:优化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逐步提升,学习英语的初衷也从以前的向世界看齐变成了掌握一门基本的社交语言。基于此,作为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也应有新的转变和创新。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来说,从小开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就由此凸显。本文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及思考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方面展阐述。
一、着力构建和谐课堂
作为教师要掌握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就是要给学生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班级当中每个同学的情绪,在学生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的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在学习新的单词的时候有的同学在发音上存在困难,这时候他们的表现可能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闭口不读,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勇敢的读出来,通过多读几遍来克服心理困难;另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自己的肢体语言,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多和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实践证明,环境能够激发人的智慧,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听课质量。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期望激励和成功激励,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You are so good!”,“Excellent”,“You did a good job!”“You really did it!” “How clever you are!”等等来表扬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I can do it”的坚定信念。只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不论我们花多少工夫学习英语,最后验证学习好坏的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交流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独的进行单词或者句子、段落的教学,要时刻谨记英语的实用性。而实现这种英语实用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完成各种对话场景的练习和掌握。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上,可立足教材与学情,采取多元方式:学生们可以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也可以展开一些讨论或者竞猜形式的练习等。比如在学习日期和时间的相关表述方面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
(两个同学走在街上,边走边聊天)
A: Hey,look!The moon is round today!
B:(抬头)Yeah,it is.What’s the date today?
A:(拿出手机看)Let me look,Today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B: How beautiful!
这种融教于乐的对话模式,一方面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管有序的课堂秩序是保证学生们较高的学习效率的根本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悖逆学生的想法和个性,采取强制手法,我们要做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构建有序的课堂。因为每个同学的家庭和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同学可能比较调皮,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会打扰其他孩子的学习,但是也许偶然间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闹腾的小孩实际上拥有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一些孩子可能不爱说话,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但他们却具有很深的理解能力……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及时的发现和了解学生们的这些特点,给予他们真诚的支持和肯定。合理设计一些能够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教学环节,也可以在一堂课的不同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对于活泼好动的同学,就采取一些游戏形式的英语学习,对于一些安静的同学就给他们一些英语段落安静的阅读,时间久了也许孩子们的性格也会彼此影响,彼此吸收他人身上的优点,完善自己。
四、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逐步提升,学习英语的初衷也从以前的向世界看齐变成了掌握一门基本的社交语言。基于此,作为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也应有新的转变和创新。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来说,从小开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就由此凸显。本文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及思考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方面展阐述。
一、着力构建和谐课堂
作为教师要掌握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就是要给学生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班级当中每个同学的情绪,在学生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的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在学习新的单词的时候有的同学在发音上存在困难,这时候他们的表现可能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闭口不读,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勇敢的读出来,通过多读几遍来克服心理困难;另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自己的肢体语言,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多和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实践证明,环境能够激发人的智慧,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听课质量。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期望激励和成功激励,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You are so good!”,“Excellent”,“You did a good job!”“You really did it!” “How clever you are!”等等来表扬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I can do it”的坚定信念。只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不论我们花多少工夫学习英语,最后验证学习好坏的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交流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独的进行单词或者句子、段落的教学,要时刻谨记英语的实用性。而实现这种英语实用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相配合,完成各种对话场景的练习和掌握。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上,可立足教材与学情,采取多元方式:学生们可以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也可以展开一些讨论或者竞猜形式的练习等。比如在学习日期和时间的相关表述方面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
(两个同学走在街上,边走边聊天)
A: Hey,look!The moon is round today!
B:(抬头)Yeah,it is.What’s the date today?
A:(拿出手机看)Let me look,Today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B: How beautiful!
这种融教于乐的对话模式,一方面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管有序的课堂秩序是保证学生们较高的学习效率的根本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悖逆学生的想法和个性,采取强制手法,我们要做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构建有序的课堂。因为每个同学的家庭和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同学可能比较调皮,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会打扰其他孩子的学习,但是也许偶然间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闹腾的小孩实际上拥有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一些孩子可能不爱说话,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但他们却具有很深的理解能力……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及时的发现和了解学生们的这些特点,给予他们真诚的支持和肯定。合理设计一些能够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教学环节,也可以在一堂课的不同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对于活泼好动的同学,就采取一些游戏形式的英语学习,对于一些安静的同学就给他们一些英语段落安静的阅读,时间久了也许孩子们的性格也会彼此影响,彼此吸收他人身上的优点,完善自己。
四、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对世界各种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英语的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和英语有关的各种多媒体资源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图片、视频或者是笑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资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和中文文化的差异,这对于以后更深入的英语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有这样一个幽默的对话:
A: Do you know H2O?
B: Yeah,it’s water.A: OK,but do you know the composition of H2O?
B: Uh,I don’t know.A: it is H,I,J,L,M,N,O…
小学生的英语课堂,可以试着让他们多动起来、多说起来、多玩起来,即使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沸腾“起来,又有何妨?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激情感染学生,以热情带动学生,用恒心铸就品格,不断地在探索中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枫.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2]丁静.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法”探究[N].江苏教育报(科研版),2013(1).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对世界各种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英语的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在和英语有关的各种多媒体资源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图片、视频或者是笑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资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和中文文化的差异,这对于以后更深入的英语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有这样一个幽默的对话:
A: Do you know H2O?
B: Yeah,it’s water.A: OK,but do you know the composition of H2O?
B: Uh,I don’t know.A: it is H,I,J,L,M,N,O…
小学生的英语课堂,可以试着让他们多动起来、多说起来、多玩起来,即使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沸腾“起来,又有何妨?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激情感染学生,以热情带动学生,用恒心铸就品格,不断地在探索中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枫.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2]丁静.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法”探究[N].江苏教育报(科研版),2013(1).
第五篇: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心中装有学生
---------记暑期教师培训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孙琦
2013年8月23日青杠塘镇全体小学教师聚集在新生小学远教室,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专家们的高效课堂更是感动着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信息化的社会来临对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力求使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从重结论转变为更重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去赞赏他们、而少去批评责罚他们,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留意关心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能力表现的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教师代表着“学生的老师”,也代表着“学生的学生”。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专家的课堂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指导,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对待学生与管理班级。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罗璐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在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要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要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不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农玉小学:骆弟勇
为期一周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野茶小学:祝鑫
在培训学习中,每位老师都用鲜活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来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这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犹如沐浴到最新的一股春风,每个案例中都包含着他们对教学理念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最终将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每次在讲座中,我都深受启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闪耀,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通过这次培训,许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但知识仍然相对贫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操作的过程,在课后,教师要多思考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可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成功的地方和困惑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问题都是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在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有效地提高下次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多学习
要改变“教师是一桶水”的想法,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听不同老师的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好的教学品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我知道这并非易事,所以需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努力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必须要爱学生,并多与家长沟通
注意观察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生活和品德上的闪光点,并用激励机制,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学生敞开心灵,向学生谈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也可向学生坦诚的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让学生真正感受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培训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犯错是难免的”,这句话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当他们做错一些事时,教会他们坦然的面对错误,并帮助改正,教师工作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四、注意“言传身教”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得体的言行会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恪守“身教胜于言传”的古训。
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青杠塘镇野茶小学:王晓敏
一个周的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