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一篇: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难点:认识到元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奠定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三、教学过程

1明确本课课题、框题的知识整体结构 2出示本课知识目标 3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历史

展示视频材料: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崛起

过度:短片简要介绍了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下面我们就通过本课的学习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知识。

首先阅读第一框题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提问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中国______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___________,后来向西迁徙。

(2)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的_______民族。过度:蒙古兴起之后,蒙古草原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这一局面又是怎么样改变的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蒙古的统一 阅读第一框题余下内容解决下面问题

(二)蒙古的统一

(1)背景:_____世纪,蒙古草原分布许多部落,为了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___________。人们盼望和平盼望草原_____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铁木真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部落

(4)建立政权:_____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___________,他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_”。过度:中国古代的很多北方少数民族,例如,我们学过的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在自身统一强大以后都会有一个向周边扩张的倾向。蒙古族也是如此。

提问:回忆蒙古族兴起之时,中原地区是哪个朝代? 明确:处在南宋和金对峙时期。当时宋金互有攻伐然而谁也没有吃掉对方。它们与中原西部的西夏政权,最终都被蒙古所消灭。我们来学习第二框题蒙古灭西夏和金。阅读教材第二框题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蒙古灭西夏

(过程、时间)

(1)过程:成吉思汗进攻西夏,西夏向金国求援。由于金和西夏交恶,于是金皇帝拒绝援救西夏。(2)时间:_____年西夏被蒙古所灭。

(3)成吉思汗去世:在灭西夏前夕去世,留下遗言借宋道进攻金朝。过度:西夏被灭之后,蒙古统治者,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攻金。阅读第二、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二)蒙古灭金

(过程、时间、影响)(1)过程:蒙古与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2)时间:______年蒙古灭金。

(3)影响:金灭亡后,_______与________形成__________局面。蒙古南下攻南宋,双方战争持续了40多年。

过度:播放视频忽必烈与元的统一。过度道第三框题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金被灭后,整个中原广大地区存在的就只剩下南宋政权。灭掉南宋的是蒙古第五代大汗忽必烈,也是元朝的建立者。我们看第一个问题元朝的建立。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元朝的基本概况(1)建立时间: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___(成吉思汗之孙,1260年继承汗位)(3)国号:____________(4)都城:_______ 过度: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采取了那些治国的政策和措施呢? 提问请同学回答

(二)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方略

(1)背景:接受了汉族儒臣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的方略。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学习__________统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过度:总结起来这些政策都可以说是在向汉族学习。我们称之为:汉化我们通过一幅图来加深以下对元朝汉化的理解,出示元大都城图 提问:思考这幅图里那里能体现出元朝进行了汉化? 回答:略

过度:自960北宋建立,享国319年的宋朝迎来了它的终结,忽必烈南下进攻南宋最终完成了整个中国的统一。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三)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1)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_______年元军攻入________,南宋灭亡。

(2)南宋灭亡后,陆秀夫、文天祥等南宋军民继续抗元,______年元消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3)影响:元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基础。4课堂总结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串联板书中的事件,由事件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提问学生)巩固本课内容 5随堂巩固

1、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

D、朱元璋

2、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3、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定都和林,灭亡南宋

B、建立蒙古政权

C、正式定国号为元,迁都大都

D、创立蒙古文字 元灭南宋,完成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1206

B、1227

C、1260

D、1279

东河乡中学 刘晓航

第二篇: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统一蒙古

1.(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目标导学三 元的建立与统一

1.(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

2.(出示问题: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2.(出示问题: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元朝建立基本情况?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出示问题:元朝灭亡南宋)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出示问题:如何评价文天祥)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答案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第三篇:《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⑵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⑶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⑵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⑶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⑷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2、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若干

①《成吉思汗》电视剧主题曲画面片断。②中青网史海泛舟http:// ③林汉远、曹全丰著《上下五千年》、朱绍侯著《中国古代史》④元朝统一示意图。⑤唐、元运河对比图。⑥唐、元疆域对比图。⑦思考题: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行省制度

四、教学过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铁木真能统一蒙古的条件:

⑴客观:①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人民渴望和平、统一。②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⑵主观: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

2、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3、统一的蒙古给世界和中国的巨大影响。

①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②统一蒙古草原,又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蒙古族本身来讲,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

4、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二、元的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条件:

主观:①蒙古统治集团掌握着强大的武装。②战略战术运用正确(迂回包抄)。

客观:①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③各民族融和的加强

2、元朝统一过程

(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3、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在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3.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开凿新运河和开辟海运。③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④中外交往频繁。⑵、元世祖重视农业(目的:维护统治)的措施(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

①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元朝:棉纺织业中心在松江地区,黄道婆学习黎族先进棉纺织技术后又改进了生产工具。

⑶、元运河

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

①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②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4)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

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1、元朝疆域: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2、行省制度:

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①中央:(1)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御史台(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台湾在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称为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西藏在唐朝时称为吐蕃,当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

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实行军屯、民屯,促进冶炼业、纺染业的发展;统一货币,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南:云南设行省,推行土司制度。南沙群岛:----万里石塘。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3)评价行省制度:

①对郡县制管辖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边区的管辖,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③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做为最高行政区化沿用至今。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④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2.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三国以来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交往,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第三,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大都是非强制性的,汉族也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的长处和人口的过程中发展着。

第六,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

四、小结

1、元朝历史地位:

①政治上: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大统一,为现今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初步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开创了行省制度,建立起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对后世影响深远。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②经济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元朝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交通及商业等较前代有更大的发展。对外贸易更为频繁。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对外关系上,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均很发达,再次出现了对外交往繁荣发达的情况。

⑤文化方面,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戏剧艺术达到了一定高度,关汉卿是最杰出的剧作家。

2、三个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五、作业:

假如当年文天祥投降了„„。课后讨论,写一篇小短文。

四、动脑筋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合课文想想,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蒙古人民渴望和平安定。铁木真统一蒙古。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文天祥。意思: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练一练:

B 3.议一议: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参考资料

蒙古族

蒙古族的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今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和迭儿列斤蒙古(一般的蒙古人)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人,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他

们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有的还在森林里从事狩猎,有的则在草原上从事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高原的各个部落,这些部落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共同体,“蒙古”也就成了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名称。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1162—1227),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少时父也速该被仇人毒死,部属离散,他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来投奔克烈部首领王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后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遭到失败。金承安元年(1196年),与王罕联兵助金击败塔塔儿部,不久又随王罕与乃蛮部作战,势力渐盛。金泰和元年(1201年)、二年,复与王罕联兵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的联军,实力骤增。泰和三年,遭王罕袭击。不久恢复实力,奇袭王罕牙帐,灭克烈部。翌年夏,率军攻灭乃蛮部。此后,他击溃蔑儿乞部,其他部落纷纷降附,统一了蒙古高原。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不久,即对西夏发动战争。1205年、1207年和1209年,蒙古军三次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主投降被杀,西夏灭亡。

蒙古政权建立以后,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对金发动了战争。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兵攻金。三年之间,攻破九十余郡。金统治者被迫把都城从中都(今北京)迁往开封,并向蒙古求和。1214年秋,成吉思汗再次带兵南下,攻破中都,大掠汴京近畿而还。此后,蒙古军主力转向西征,金得到二十余年的苟延时间。窝阔台继承汗位,继续对金战争。蒙古贵族在战争中大肆掠夺和屠杀,所过之地,“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原人民顽强抵抗蒙古军。蒙古贵族长期不能达到灭亡金朝的目的。窝阔台汗改而采取“联宋攻金”的策略,与南宋结成同盟,约定灭金以后黄河以南的地方归南宋。蒙古军假道南宋,绕过金的军事重镇潼关,于1233年攻下开封,迫使金哀宗出走蔡州(今河南汝南)。1234年,南宋军与蒙古军联合攻占蔡州,金朝灭亡。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一个以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为中心的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并把这些地区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之地封给长子术赤;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封给次子察哈台;今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的乃蛮旧地封给第三子窝阔台。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翌年在清水镇(今甘肃清水)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1218年到1223年,由成吉思汗统率的第一次西征,攻占新疆以西中亚的许多地方,一直打到波斯和印度西北部。1236年到1241年,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统率的第二次西征,攻占斡罗斯(俄罗斯),前锋直逼维也纳,到达多瑙河流域。1253年到1258年,由成吉思汗另一孙子旭烈兀和拔都统率的第三次西征,攻占了波斯、两河流域直到地中海东岸的许多地方。兵锋直达马扎尔(今匈牙利)、孛烈尔(今波兰)地区。

元的统一过程

1234年金朝覆灭后蒙古同南宋的战争开始了。1251年,蒙哥继承窝阔台的汗位,又大举攻宋。由于四川宋军防守严密,蒙哥汗采取绕道吐蕃,攻取大理,然后南北合兵进攻南宋的战略。1253年,蒙古军攻入云南。1256年,大理国八府四郡悉皆降附。1258年,蒙哥汗再次出动三路大军进攻南宋。他自率主力进攻四川,将近一年才进到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城下。合州军民坚守9个月,蒙哥汗重伤致死,蒙哥军被迫北撤。1272年,忽必烈再次对南宋发动进攻。元军集中兵力围攻长江中游重镇襄阳、樊城。襄、樊军民英勇抵抗。由于南宋朝廷以宰相贾似道为首的投降派不予支援,最后城破失陷。元军由水陆两路东下,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皇太后带领小皇帝赵显投降,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了中国。

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率蒙古军进攻云南,次年灭掉大理。1259年,在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到蒙哥汗死讯,决策北还。次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即大汗位。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称汗,联合留居漠北和中亚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各系贵族和他对抗,双方展开四年的争夺汗位的战争。1264年,他取得全胜,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1271年,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随后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于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又曾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在位期间,他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还注意农业生产,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天祥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押解经过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时,他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指自己科举中第后,便开始了艰辛生涯),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惶恐滩,文天祥抗战时经过的一处地名)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年被送往大都,在狱中,又写了《正气歌》诗,诗云:“是气(指正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1)在中央设立司农司,地方设劝农司,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课官吏五事中为首的两项标准。(2)多次下诏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并派官清理被侵占为牧场的民田,按籍悉归于民或听民耕垦。(3)招集流民,鼓励垦荒,规定流民复业免税一年,第二年减半征税;垦荒成熟的土地,“限五年验地科差”。(4)组织军民屯田。(5)减免租税。占领江南地区后下令免去南宋的苛捐杂税一百多项。(6)兴修水利。在中央设都水监,地方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凿通大运河,是元代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此外,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特别是由于黄河入淮河出海,经常引起淮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元世祖在各地征调人力物力,修治了黄河,使黄淮下游免除了水患。

推广棉花种植

元初,元世祖曾命人组织编写了一部《农桑辑要》,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书中还列有专节,介绍木棉的栽种方法,以期在全国普遍推广。元初江南地区已普遍种植木棉。后来,木棉的种植逐渐向北方推广。

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

元朝初年的漕运基本上是利用隋炀帝时所开凿的那条南北大运河。随运河至大都,不仅河道迂回曲折,而且水陆并用,很不方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又从郭守敬建议,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

元代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元代的海运路线前后开辟过三条。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条是1282年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北经崇明州入海,沿着海岸线航行,最后到达直沽。另一条是1293年从刘家港入海,至三沙、崇明后入黑水洋,在深水中越过东海(今黄海),再绕山东半岛尖端进入渤海湾。

大都

本为金中都。至元元年(1264年),改称中都。至元九年,被元世祖定为首都,称为大都。由于历经战乱,城池残破,元世祖令其谋臣刘秉忠规划设计,另建新城。自至元四年(1267年)开工兴建,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全部建成,历时18年之久。城市布局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的格式,宫殿建筑既保留汉族宫殿的传统风格,也吸收许多兄弟民族和外国的建筑技巧,非常雄伟壮丽。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商业中心。世界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旅行家络绎不绝地来到大都。马可·波罗曾无限赞叹地描述大都说:“城是如此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他了!”。

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出身于商人贵族家庭。大约从1275年至1292年17年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一直在中国居住。马可·波罗除在京城大都供职外,还奉皇帝之命巡视过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省或出使外国,他自称曾治理过扬州3年。他的足迹遍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和生产情况。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波罗父子三人由海路乘船回到意大利。第二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舰队作战,兵败被俘,被拘留在狱中。他把自己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一位名叫鲁思蒂谦的文章能手,由后者用法文记录下来,整理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或称《东方闻见录》)。

《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影响极大。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马可·波罗东来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二部分记载元朝初年的政事,描述北京、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

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名城的概况,盛赞中国物产丰富,文教昌明,有驿站制度和常平仓制度。第三部分描述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四部分讲成吉思汗以后蒙古诸汗国和俄罗斯的概况。尽管如此,马可·波罗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不深入的。他在书中竟没有提到中国的长城和大运河,也没有提到中国的印刷术。不过,他提到当时中国已在使用纸币,并且用一种“黑石头”做燃料,那就是煤炭,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用煤。

行中书省

元朝初年,仿照金朝在中央设尚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尚书省作为其派出机构。后来,尚书省改为中书省,行尚书省也改为行中书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全国除大都附近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划为“腹里”,直属中书省之外,共划分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1234年,蒙古灭金,窝阔台汗命其次子阔端攻取南宋四川。第二年,阔端率军破秦(今甘肃天水)、巩(今甘肃陇西)等州。1244年,阔端又派将领多达进入乌思藏。1247年,掌握吐蕃地方实权的喇嘛教(藏传佛教)萨斯迦派首领萨斯迦班智衮噶坚藏在凉州与阔端达成协议,表示接受蒙古大汗规定的各项制度,归附于蒙古。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先后设置了管辖藏族地区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皆为秩从一品的高级官署。在藏族地区则设立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下,还分设若干宣抚、安抚、招讨等司以及元帅府、总管府、万户府和千户所等。所有这些地方机构,乌思藏的首要官员一般由当地僧俗封建主担任,但须经过元朝政府的任命。各级官员,都必须遵守元朝法令,并接受考核。与此同时,忽必烈还在乌思藏和其他藏族地区调查户口,确定贡赋,建立驿站,推行乌拉制度(主要是提供驿站的供应和服役),并屯驻蒙古军队。这样,西藏就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回族的开始形成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大约从7世纪中叶以后,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中国经商,逐渐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和长安等地,被称为“蕃客”。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又有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散居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是当时“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形,入明以后逐渐形成为回回民族。

对元代历史地位的不同评价

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元朝的大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第二,大统一为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三,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上,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第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但是,蒙古统治者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大抵加强了民族压迫的色彩。经济,总的来说,元朝耕地面积有所扩大,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开发,棉花的种植普及了。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过程与方法: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学习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学历史

导入:播放德德玛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回答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生:蒙古族。

师:提到蒙古族,你脑海里的“蒙古印象”有哪些?

生:成吉思汗、大草原、羊群、蒙古包、马头琴、骑兵、游牧、马靴、马鞭„„

多媒体滚动出示图片,暂停在《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这一张。学生介绍,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由此导入新课。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过渡: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通过对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学习,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教师多媒体出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请学生结合教材,在地图上找一找蒙古族兴起的区域,说一说蒙古族生活的环境特点,猜一猜蒙古族的民族习性。

之后,教师多媒体出示《课后活动》中的蒙古族历史文献《蒙古秘史》: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劫财物„„

师:这些文字反映了蒙古族的什么社会状况?

生: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过渡: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

教师再次多媒体出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提问:从这幅地图中你收集到了什么重要信息? 生:蒙古草原统一了。

师:是谁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生:铁木真(成吉思汗)

师: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成吉思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很会用兵、打仗;只住蒙古包;建立蒙古帝国;只识弯弓射大雕„„ 教师第三次多媒体出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和两个《相关史料》的文字材料。

学生清楚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的政治发展和军事发展状况,对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形成完整的认知。

三.探究材料,深化认知: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元大都平面图》和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称号的材料。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材料二:人类远祖阿丹以来迄今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

―――马可·波罗

探究一:元大都平面图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帮助? 探究二:结合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评价,你对元朝统一全国有什么认识? 元朝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四.辩证分析,化解难点:评价文天祥

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拓展》,由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及讨论题: 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五.学生小结课文(略)

【当堂检测】

1.12世纪的蒙古草原的社会特点是()

A.部落之间逐渐走向联合 B.社会安宁,畜牧业快速发展 C.部落之间战争频繁,生灵涂炭 D.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政权 2.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是哪个民族的英雄人物()A.女真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藏族 3.下列哪一项不是铁木真时期的措施()

A.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 B.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各部 C.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 D.建立了蒙古政权 4.下列哪些政权是被蒙古灭亡的()

A.西夏和金 B.金和辽 C.北宋和南宋 D.北宋和辽

5.元朝的建立者()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6.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忽必烈在位期间实行的一项是()A.灭掉南宋,统一全国 B.统一蒙古草原 C.接受汉族儒家思想 D.推行重农政策 7.1276年,南宋灭亡的标志是()

A.辽攻占大都 B.元军占领临安 C.元军占领开封 D.金攻占临安

8.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实行“治国安民”方略的目的是()A.维护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B.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完成统一大业 C.削弱蒙古贵族势力 D.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

9.右图为“北京文丞相祠”纪念的是著名英雄文天祥,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是()A.抗击金朝的入侵 B.抗击西夏入侵 C.抗击元朝 D.抗击辽的入侵

10.下列历史人物在民族战争中不屈不挠,其反抗对象与文天祥相同的是(C)A.寇准 B.岳飞 C.陆秀夫 D.阿骨打

能力提升

1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劫财物 „„

材料二: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他不明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灭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得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合时宜了。

――(元)许衡《鲁斋遗书》(译文)

(1)读材料一,说说材料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谁? 答:反映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局面。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铁木真(成吉思汗)

(2)材料二中所说的北魏、辽、金统治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推行汉法,借鉴汉族政权的制度等。

(3)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忽必烈仿效汉法有哪些做法?

答:如“行汉法”“行仁政”“不嗜shì杀”,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等。

附1 板书设计: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

2.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3.发展:蒙古军先后灭西夏、金,形成与南宋政权的对峙之势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忽必烈继承汗位,推行中原制度与文化 2.建立;改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北京)3.统一:元军攻入临安,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2 填空题: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 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1227年,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灭亡。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和 结成联盟,南北夹击金朝,年,蒙古灭金。3.金朝灭亡后,和 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 的孙子,年,他继承了汗位。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shì 实行“ ”的方略。

2.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3.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4.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局面。

第五篇:新人教版2017版七下历史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本站推荐)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 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成 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 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 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 赴死的崇髙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 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 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法学法】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等相关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 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人新 课。

三、讲授新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 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 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 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 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 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 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 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 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 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 物。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 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 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2)结 合P48《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 献。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 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 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 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 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 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 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 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 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 40多年。

这一节的内容,可简单叙述,只要求学生记住西夏、金灭亡的时间与 顺序即可。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 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 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 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 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

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及《正气歌》(片段)。在屏幕上显示《文天祥像》,启发学生思考:文天祥是怎样的人?你能用 材料证明他具有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吗?

(指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课前找到的有关文天祥抗元的资料,比比谁 说的最多、最准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0《知识拓展•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 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提问: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 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归纳: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 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 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 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髙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 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小结

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建 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1272年)—灭亡南宋(1276年),统一全 国。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下载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

    【教案】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综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推荐)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备课时间:4月13日授课时间:4月18日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初一年级 主备人:陈延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

    第12课_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大全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榆次五中 侯文丽 教师的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讲解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总课时数( ) 课题 蒙古的兴起和元课型 第 1 教学 时间 教材简析学情分析 朝的建立 年 月 日 星期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谭威严 从今天我上课的具体情况来看,我所设计的这堂课,十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宋亡元兴的历史,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庞杂。在授课中,对于感情外露、思维......

    第12课_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2(共五则范文)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 2、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