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让学生在对诗词
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
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教学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说
词牌的由来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虞美人也叫丽春花、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我国也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李煜生平
李煜 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即位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李璟(南唐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璟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儒,又酷爱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个借口吧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将曹彬攻克金陵。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二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用千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小周后(大周后即娥皇,小周后即娥皇妹妹,史书上说赵匡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此外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也说:“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姚叔祥《见只编》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即水粉画),“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元人冯海粟学士题过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亦卒于次年,于李煜同葬。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闺语”:李清照,号“别恨”:晏殊,号“情长”:柳永,号“愁宗”: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糜,还不脱“花间”习气,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后期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现存词44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
李煜的词后人评价很高,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深邃,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板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妹夫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仰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好似只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布乱头不掩国色”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点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己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表现在:
1、扩大了词的表象领域。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著名的。
3、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缕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刘立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4、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号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不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
(三).读
⒈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⒉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⒊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⒋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⒌生配乐齐读诗歌
[点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感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板书):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五、品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⒋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几多愁 一江春水„„(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⒎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⒏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
⒈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⒉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⒊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实录: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 ⒋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七、写
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八、结 ⒈小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法国 弗朗索瓦•拉伯雷)⒉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⒊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九、作业
1、默写《虞美人》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第二篇:《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
《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由此可见,很多感人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识补充
1.关于词(复习回顾相关知识)2.关于词牌
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3.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又通晓音律,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一代词帝”。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关于背景
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契丹,它求过了。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在他过完41虽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此曲触怒了宋太宗,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这首词也成了李煜的绝笔。
老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三、诵读分析诗歌
(一)读诗韵 把握基调(愁)
⒈请同学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评析。⒉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这首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有诘问,有自问,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4.生配乐齐读诗歌
(二)感 理解内容 把握主旨(为什么愁)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
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三)品 赏析诗句 把握技巧(怎样写愁)
老师设置问题,学生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开篇发问,一个诘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四、作业: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比较鉴赏作品
1.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那些是实景,那些是虚景? 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宇宙永恒有常: 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对比)人生短暂无常 : 往事 故国 朱颜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实结合)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2.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悟其情: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明其效:将抽象的感情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点评: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惨痛的国破家亡之痛,更写出了宇宙的永恒无尽与人生的短暂无常这种人类共同的悲哀。这种愁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三、扩展阅读 积累运用
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四、导练(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的表达技巧。(6分)参考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意蕴无穷;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幽怨之情比作深山的夕照和绵绵的秋雨,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③委婉含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五、总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五代,杀戮成性的五代,李煜过于柔弱了。他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正所谓“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六、作业
1、默写《虞美人》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第三篇:《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
自编李煜自跪降至被太宗赐死的故事,交代写作背景。
一、导入
李煜(937七夕-978七夕),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
词是起源于唐盛行于宋的一种配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的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和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1)初读----把握节奏(课件演示)找出韵脚,分析特点:2句一换韵
体会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二、新授
1.作者简介
2.词的常识
3.虞美人词牌 4.诵读指导
(2)再读:根据以上指导自由读加以体会。
(1)春花秋月何时了
5.词文分析
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 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本应该引起 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国之君李煜,却偏偏勾起他伤 心的回忆。因为他昔日的生活,大都同春花秋月联系 在一起。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往日的欢乐却一 去不返。所以首句便发出哀怨的感叹。他埋怨春花秋 月为什么一再到来,致使他回忆起如烟往事,备感辛 酸。
(2)往事知多少? “往事”具体指什么? 即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 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 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又”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东风,是春风,“又东风”暗示又是一 年春来到,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 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所以他难以入睡,对看 明月回首灭亡的故国,独饮痛苦。(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的内容有哪些?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 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b.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c.运用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本句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无形的愁思(虚)赋在有形的流水(实)上,虚实结合。
愁思像江水奔腾流淌,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之多;愁思之绵长。表达了作 者那种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其亡国之恨。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收复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1、无论在家里还是走上社会都不要做“皇帝”,风险太大。
2、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忧患意识不可少。
3、世界如此美妙,乐观最重要。
6.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
会招来杀身之祸?
三、谈谈心得
四、作业
讨论本词的艺术特色。
第四篇:虞美人教案
果洛州民族中学
虞 美 人
教 研 组:语文教研组 参赛教师:纪文婷
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篇目。它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的最后一篇作品,被称为他的“绝命词”,也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李煜被誉为一代“词宗”,在写词方面是颇有造诣的。作为亡国之君的他,在这首词中把他那种亡国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节课旨在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来学习一些诗词的表达技巧,从而达到会鉴赏诗歌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稍有点难度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解读,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这在前面的学习中就体现出来了。所以要对诗词的真正含义做适当的引导。不过,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老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启发和引导。抓住诗歌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李煜及其词作特点;领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以及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把握词作的艺术技巧,提高对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豪放派和花间词派。婉约派主要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颖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词人有柳永、晏殊、李清照、秦观、李煜等;豪放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不拘守音律,代表词人有辛弃疾、苏轼、陆游等;花间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代表词人有温庭筠等。
④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是在同一词牌中,不同的词为了区分而根据词的内容,由词的作者为词写出标题。
二)导入
他只活了42年,但他的词却流传了一千多年;他的父亲不想让他当皇帝,但历史却选择他当了皇帝;他只想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最终却做了亡国之君。他在中国大名鼎鼎,不是因为他曾是国君,而是因为他的词写得极好,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同样作为亡国之君,李煜的词让人灵魂震撼,宋徽宗的词只能让人同情。李煜的词写的是自己的亡国之感,却引发了无数后人的共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名作《虞美人》。三)介绍词牌。
虞美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四)知人论世,走进作者。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四十一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姬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此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主前期(也就是降宋前)词作,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词作风格绮丽,清靡婉转,题材较窄;后期(也就是降宋后),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因亡国的沉痛,对往事的追忆,赋以自身感情而作,风格沉郁苍凉,凄凉悲壮,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空前绝后。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现存词30余首。
五)诵读文本。
1.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2.评价朗读。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名家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评议师生朗读优劣,齐读。六)鉴赏品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李虞降宋后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成了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春花秋月”容易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更感今日的无比凄凉,昔日的欢乐一去不回,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所以他希望,“春花秋月” 尽早结束。
2.“往事知多少”,“往事”指什么呢?
不仅指以前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融富国的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往事” 可泛指李煜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簇拥的欢乐,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改”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既然有改的,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没改的?
没改的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名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这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之水喻愁,当然还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6.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本词的内容,那么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7.那么,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课抓住词中的某个字、词、意境来阐发)
明确: 往事之叹 “往事知多少”
亡国之恨
“又”
离家之痛
“月明”
思家之苦
“改”
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意境】 明确: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
雕栏玉砌 东风
故国
明月
朱颜、一江春水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③对比
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七)小结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产生。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颂的原因。
八)音乐赏析:《虞美人》结束本课教学。九)作业: 1.背诵这首词。2.写一段话送给李煜。十)板书设计: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韶光易逝 虞
上阕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悲 美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时光消逝 人
亡国之恨------------------恨
下阕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朱颜”已改---------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师生配合默契,气氛融洽,基本上实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从老师方面来说,设置合理,密度低,各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整节课思路清晰,整体框架布局合理;就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学生不仅顺着老师的引导回答探究老师设计的问题,有的学生还能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虑,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但本节课也有不少瑕疵。部分学生朗读的机会较少,作为教师应顾及全部的学生;老师检查反馈力度不够;本课的小结深度、力度不够,某些问题的讨论不够充分。
第五篇:《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 教案
李 煜
一、教学设想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在政治上,他颓唐无能,荒淫无度,碌碌无为,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沦为了亡国奴、阶下囚;但他在文学艺术上,却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他诗文经史样样精通,棋琴书画无不通晓,尤其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他以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成为了词坛上的一朵奇葩,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上杰出的地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吗?
生(齐声):李煜。
师:对。一位失败的国君,一位绝对的才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人们称之为李后主。后人对此有一番恰如其分的评论“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我想这也是他在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的一种诠释吧。
(教师介绍李煜情况,学生了解有关李煜的知识)
二、介绍作者:李煜,字重光(937----978),于961年(24岁)继位,在位期间好声色不恤国政,39岁时降宋,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毒死。其词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风格柔糜,后期词则主要反映亡国之痛,对故国的怀念,意境深远阔大,感情真挚沉郁。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他的后期词的成就远远高于他的前期词,有人这样评价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后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虞美人》,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一遍这首词。
师:通过了朗读我们对这首词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人对诗歌的本质早已有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赏析
(一)在这首词里边,词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表现他国破家亡的悔恨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亡国之痛)
(二)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宣泄自己的满腹愁肠的?
《1》请同学们看到词的上片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在这里,我们只需设身处地地想像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原本是尊荣高贵、主宰别人命运的皇帝,而今却沦为了阶下囚,失去了自由、尊严,自己的命运被别人主宰,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他对以前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岂不伤感。另外,一春一秋,季节的变化,让词人生发出时光流逝之叹。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这里,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夜深人静,明月清风,被囚禁在小楼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涌上心头,谁又能忍受这种伤痛,更何况是一位多情的才子。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东风又来了,可见春花秋月并没有像词人所期待的那样完结,还在继续,而自己还需苟延残喘,历尽折磨。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2》请同学们看到词的下片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人在想像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应该都还在吧,但一转头,“朱颜”已然不再,此处的“朱颜”,课下注解解释为旧日宫女,我们在这里未尝不可以将他扩大一点范围,朱颜还可以指昔日词人自己的容颜,还可指昔日故国的面貌,进而抒发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首词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结尾的这两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两句话到底好在哪里?请大家思考。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满腔的愁绪比喻成一江春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悲痛欲绝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看出作者对亡国的悔恨。本体是什么?(愁),喻体是什么?(春水),在这里,春水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愁则是抽象的,经过这么一比喻,就化抽象为形象,为具体,把作者内心绵绵不绝、无穷无尽、汪洋恣肆的愁思通揭示得淋漓尽致。
小结:这里作者把自己的愁比作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何止是一江春水啊,分明是作者所承载的满腔的愁绪啊。一江春水倒不如说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作者自问自答,写出了自己绵绵不绝、无穷无尽、奔涌不息的愁绪,意境非常阔大,从而引起后世无数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那么这类表现手法在古代诗人中是经常采用的,很受诗人们的钟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古代诗人的诗句,他们是怎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学生感受。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师:这个愁啊,有了形态,如丝如麻,一缕缕、一束束可以剪,可以理,剪不断,理不清,可见愁之多,愁之深厚缠绵。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像白发,有了长度。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友情有了深度,可以用来丈量。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ëng)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愁有了重量,那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起。
教师明确: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各种思想情感。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就能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而具体的事物。我们以后也要学着运用这种手法。
总之,本词采用了虚实结合和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将自己的“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还有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其感情深厚、浓烈,真如滔滔江水奔涌不止,李煜这种冒死的纯真的感情倾注,以致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而《虞美人》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四、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诵读一遍。
同学们自由朗读,争取课堂上能当堂背诵。
(学生朗读)
学生齐声背诵。我们可以根据板书来进行背诵:三组对比,一句结论。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生背)
课后作业
1、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2、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