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013-2014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同时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号令),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研究提出如下教学方案。
一、课程类型、学时与学分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为在校专科生的必修课程,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中,学分为1学分,总学时16个学时,于大学一、二年级内完成,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个学时,2个专题。(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与学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时与专题。)
二、课程师资
学院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组,课程负责人由党委书记周刚同志担任,组成人员由学院领导、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学工部部长、各系部党总支书记、思政研究室教师、辅导员等教师组成。系部书记和专职辅导员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组织者和主要授课者。
依据《四川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试行)》,学院领导、宣传部部长、学工部部长、各系部党总支书记的专题由宣传部确定并组织,辅导员的专题由学生处确定并组织,建议放在主题班会的时间进行。教学计划内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由思政教师负责,专题由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确定并组织教育资料,统一授课课件,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审定,由系部按教学计划安排具体实施。
三、课程内容、形式
课程内容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参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制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适时反映本年度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结合我院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授课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课堂讲授与专题讲座、形势报告、各类社会实践等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本学期专题讲座安排如下:(选讲两专题)专题一 中国梦人民的梦(必选)专题二 当前我国经济的特征及走势 专题三 推进生态平衡 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四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思考(具体时间地点由各系部结合学生情况安排)
四、教学要求
各授课教师应按照要求进行授课,每学期开学初应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报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动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和相关培训活动,参与同行听课,积极提高授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系部每学期末将教学安排、教学统计、学生考勤表、考试试题等报教务处考核备案。
五、课程考核
1、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要求,我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将实行学期考核制,每学期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
2、考核将根据本课程特点,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3、考核方法主要采用开卷考试、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4、考核工作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由所在系部统筹安排。考核方试实行任课教师自主考试,方法可采用开卷考试、撰写论文及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学生考核合格,作为毕业的必备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检查
1、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制定的课程教学要点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材的主要精神,思政研究室将分学期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并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统一安排。授课教师为学院领导、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学工部部长、各系部党总支书记、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
2、在已为各教学单位统一订购教学参考材料的基础上,思政研究室将不定期编印有关教学辅导材料以供教学之需。分年度编写教学辅助资料(讲义)成册。
3、为进一步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思政研究室将加强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检查,主要采取检查教案、到班听课、组织学生座谈与问卷调查、抽查学生答卷等形式进行,以确保教学效果。
4、将授课课件(PPT)挂学院课程建设网站,同时搜集具有典型教育价值的相关视频资料上网,以供学生自学辅助的需要。
七、教学参考书目和资料
《教育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等。
附:四个专题教学课件(PPT)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室
2013年8月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
安徽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已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为2个学分,各专业在1-8学期进行,每学期开设16个学时。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弹性大、动态性强的特点,确保课程教学全覆盖、四年不断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采取网络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学期在全校2011级、2012级和2013级本科生全面开设,现就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课时、载体
教学内容:教育部社科司编发的《2013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教学课时:总学时16课时,其中网络教学8课时,专题讨论8课时; 教学平台:学校教务处主页,点击形势与政策课进入教学平台。
二、网络教学
1、思政部准备专题教学相关资料,并录制专题教学视频;上传专题教学视频、课件和辅助资料等;发布专题讨论题目;发布课程作业,并提供参考答案要点。
2、学生以学号和密码登录教学平台,观看专题教学视频,浏览辅导材料,进行网上讨论和完成作业等。
三、专题讨论
1、专题讨论指导老师
全校各院系学生辅导员为《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讨论指导老师。
各院系学生在网络学习基础上,围绕相关专题的内容,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2、专题讨论指导老师主要职责
(1)向本院系的所有学生传达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网上学习通知;(2)及时了解本院系的所有学生学习专题教学视频、浏览学习材料情况;(3)组织本院系的所有学生进行专题讨论;(4)布置课程作业,并进行评阅;
(5)根据本院系每位学生网上学习、专题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成绩,并记录在案。
四、教学组织
《形势与政策》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制定教学方案,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统一管理,分院系组织实施。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其主要职责是:(1)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和专题,并及时下发各院系;
2、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2、各学院系成立由《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小组,其主要职责是:(1)制定本院系的教学计划,安排专题讨论指导教师,组织落实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指导教师主要由各院系辅导员等组成;(2)组织课程考核,评定成绩,并负责相关教学资料存档。
3、教学组织管理的其他规定按安徽大学颁布的教学规章执行。
五、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由各院系统一安排,课程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登入教务系统,确定学分。最后登入成绩分为五个级别赋分,即:“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评定主要由三个部分(网络学习的情况×50%+参加专题讨论的情况×3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20%)组成:
1、网络学习的成绩:凡是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超过320分钟(含320分钟),学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50分满分,在160分钟至320分钟之间(含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25分,凡是学生网上学习时间低于160分钟,学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0分;
2、参加专题讨论的成绩(总分为30分):根据网上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具体表现确定分数,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不少于4次;
3、完成网上作业的成绩: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0分,总分为20分),由院系辅导员进行评阅打分。
六、本学期教学安排
1、第四周:开展网络平台教学培训会;课程组发布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网上学习通知,并上传所有网上教学资源(包括专题视频、课件、辅助资料、讨论主题、作业等);院系学生辅导员将所带学生名单导入网络教学平台,通知本院系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2、第五到第十五周:全校各院系学生进行网上课程学习;各院系学生辅导员组织本院系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可采取网上讨论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进行(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课堂讨论,每次2学时,可采取单独开展或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形式,课堂讨论具体时间、地点和主题在第七周前上报学生处,建议课堂讨论采取50人/班的小班进行),并布置专题教学作业,要求学生完成2道课程作业;
4、第十六到十七周: 院系辅导员评阅学生作业,并进行成绩统计、登记和留档;并将本院系学生成绩表电子版通过安徽大学政务系统发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陈以定)备案;
5、本学期教学平台全程为学生提供网上提问、讨论与老师答疑事项,网上提问、讨论与老师答疑事项需要遵守网络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讲座教学实施方案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及时、全面地向学生讲授国际国内形势,传达与讲解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使学生保持对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变化的了解,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的良好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为本科生必修课,按2学分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理论课修满16学时,实践课修满16学时,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核定相应学分。
三、授课对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
四、教学形式 讲座教学
五、教学内容
1.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等。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大精神的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3.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4.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5.其他应该列入教学计划的专题问题。
六、课程教学系数
《形势与政策》课程,工作量核算系数为:1.0。
七、教学组织
(一)学院党委和人文体育部,负责指导、协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室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考核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提出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
2.发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信息,按照教学计划与安排,及时发布学院的讲座、报告会信息,以便学生参加;
3.制定并执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与教学考核办法。
(三)教务处负责审核政治理论教研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计划,并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等进行监督与评估。
八、课程考核
1.考核方法为考查,形式主要采取撰写论文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结课论文的考核工作。
3.本课程实行学期考核制,开课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一次性记入学生课程成绩,并核算学分。
4.成绩计算办法:总成绩=形成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5.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成绩评定工作,成绩评定结束后上报教务处。
人文体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室
2014年5月20日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
安徽大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
《形势与政策》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已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为2个学分,各专业在1-8学期进行,每学期开设16个学时。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弹性大、动态性强的特点,确保课程教学全覆盖、四年不断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采取网络教学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学期在全校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全面开设,现就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课时、载体
教学内容:教育部社科司编发的《2013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教学课时:总学时16课时,其中网络教学8课时,专题讨论8课时;教学平台:学校教务处主页,点击形势与政策课进入教学平台.二、网络教学
1、思政部准备专题教学相关资料,并录制专题教学视频;上传专题教学视频、课件和辅助资料等;发布专题讨论题目;发布课程作业,并提供参考答案要点。
2、学生以学号和密码登录教学平台,观看专题教学视频,浏览辅导材料,进行网上讨论和完成作业等。
三、专题讨论
1、专题讨论指导老师
全校各院系学生辅导员为《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讨论指导老师。
各院系学生在网络学习基础上,围绕相关专题的内容,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2、专题讨论指导老师主要职责
(1)向本院系的所有学生传达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网上学习通知;(2)及时了解本院系的所有学生学习专题教学视频、浏览学习材料情况;(3)组织本院系的所有学生进行专题讨论;(4)布置课程作业,并进行评阅;
(5)根据本院系每位学生网上学习、专题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成绩,并记录在案。
四、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由各院系统一安排,课程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登入教务系统,确定学分。最后登入成绩分为五个级别赋分,即:“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评定主要由三个部分(网络学习的情况×50%+参加专题讨论的情况×3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20%)组成:
1、网络学习的成绩:凡是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超过320分钟(含320分钟),学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50分满分,在160分钟至320分钟之间(含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25分,凡是学生网上学习时间低于160分钟,学生网上学习成绩就为0分;
2、参加专题讨论的成绩(总分为30分):根据网上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具体表现确定分数,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不少于4次;
3、完成网上作业的成绩: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0分,总分为20分),由院系辅导员进行评阅打分。
五、本学期教学安排
1、第四周:开展网络平台教学培训会;课程组发布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网上学习通知,并上传所有网上教学资源(包括专题视频、课件、辅助资料、讨论主题、作业等);院系学生辅导员将所带学生名单导入网络教学平台,通知本院系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2、第五到第十周:全校各院系学生进行网上课程学习;
3、第十一到十四周:全校各院系学生辅导员组织本院系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课堂讨论,可采取单独开展或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形式),并布置专题教学作业,要求学生完成2道课程作业;
4、第十五到十六周: 院系辅导员评阅学生作业,并进行成绩统计和登记;将本院系学生成绩表电子版通过安徽大学政务系统发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陈以定)备案;
5、本学期教学平台全程为学生提供网上提问、讨论与老师答疑事项,网上提问、讨论与老师答疑事项需要遵守网络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
2013年3月10日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心得体会
从学院为我们开设这门课以来,我就感觉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不论是对于我们学习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些都是在《形势与教育》课上所学到的,这些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知道的。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的一点肤浅的心得体会:
1.我国总体经济工作措施
回顾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经济发展,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事实政治》中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的战略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有三件大事不可忽视: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改善农民生活;二是保障农产品供给,从而使国民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
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只有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3、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总的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利益
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要求。在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前进的整个进程中,始终都要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地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一方面要立足当前,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不断抓、坚持抓、长期抓。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涉及多方面的工作,要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当前,一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做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三要继续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四要千方百计解决好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五要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非典疫情的到来,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斗争中,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了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社会的应对机制更加完备,人民的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我们应总结经验,经常做好思想准备、机制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进一步提高应对
疫情、洪水、地震等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5、加强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积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维护台海和平,造福两岸人民。
目前台湾问题的总体战略态势是:两岸力量对比继续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持续发展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多数台湾同胞不支持“台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执行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政府公开表示不支持“台独”,制约着台湾分裂势力贸然实施彻底的分裂步骤。当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制“台独”势力、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斗争,仍面临复杂的形势,斗争尖锐、激烈,形势严峻。我们对台工作的首要战略任务依然是遏制“台独”、防止“台独”。
6、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天下并不太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民族、宗教矛盾和世界领土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南北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有所增加,加大了国际局势的变数。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缓和、稳定,但局部战乱、紧张、动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些都是我以前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打算在找个时间要好好地学习这门课,因为这门课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我对这门课比较肤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