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中国的河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三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河及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概况水能方面巨大的作用及 开发的情况。
2.理解长江洪水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洪措施。
二、自主学习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山,全长________千米,注入________海。流经省区(口诀: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过后入豫鲁)2.黄河源头是______________,在山西省注入的黄河支流是____________,在陕西注入的黄河支流是______________.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高原,依次流经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_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___。5.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
6.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黄河的泥沙百分之九十来自_________。
7.黄河干流上水电站较多,其中在上游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中游比较著名的是 ________________。
8.建国以来,我国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源头①发源于 _________ 山北麓,注入④ _________ 海。(2)支流②为 __________河,③为 ___________ 河
(3)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__、__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___大,是_________ 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利枢纽a __________,b ___________。中游已建成的水利枢纽C是 ___________,将建成的水利枢纽d是_______省的 ____________。(4)读上图,因河床高出地面 ________ 米以上而称为“_________”。此种现象在黄河的 ___________ 段(A至B或B至C)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而要从根本上治理图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在 _____________ 地区大力植树造林,综合整治。答案
共同探究(1)汾河 渭河(2)银川平原 河套平原(3)略(4)略 拓展练习1.A 2.C 3.A 4.(1)巴颜喀拉山 渤海(2)渭河 汾
第二篇:《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2汇总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及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概况。
4、解长江在水能方面巨大的作用,了解其开发的情况。知道长江洪水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洪措施。
5、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开发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
提问:说出你认识的河流或湖泊。补充中国河流之最。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那么,我们究竟有哪些河流、湖泊呢?这些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认识中国的河流。
先来了解我国河流大致分布的情况。关于河流,我们不得不来认识几个概念。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河流系统。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在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要理解并学会运用四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
打开地图册。看到中国的水系。找到长江和塔里木河。先来根据自己的判断,你认为,长江和塔里木河哪条是内流河,哪条是外流河?为什么你会如此判断?
现在我们再进行一次判断。找到金沙江。你认为,金沙江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为什么?
明确: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知道了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依据,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概念就好理解了。明确: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课本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把它划下来。这就是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看到课本的图2-40 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通过看图,大家认为,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还是内流区为主?(外流区)把课本46页第一段第一句划下来。
既然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那么,理所当然,中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把这句话在课本中划下来。
通过读图,大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明确: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而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明确:西高东低的地势、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
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地区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理解完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这四个概念,我们现在就来学以致用。看到课本46页活动。
(1)除塔里木河外,其余5条河流均位于外流区。
(2)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大致与200mm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地区。
(3)西江流域。云南—广西—广东
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那么,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呢?
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简单了解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的概念。流量——河流一秒流过某一个点的立方米数。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
水位——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其单位为米。结冰期——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
理解了水文特征的概念,我们现在就分别来看中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到47页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首先来看横 坐标,横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月份;纵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流量。
(1)对比四条河流,是夏季水量大,还是冬季水量大?
明确:由此得出:中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2)夏季水量大的原因
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因为中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所以中国外流河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在分析中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时候我们说过,随着夏季风的强弱的变化,雨带会发生改变。雨带到哪儿,哪儿就会形成降水。当夏季风加强的时候,雨带逐渐由南向北推移,经过的地方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当夏季风减弱并退出中国陆地,降水减少甚至消失,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从而进入枯水期。
这是中国外流河汛期和枯水期的成因。
(3)分析探究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外流河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差异及原因(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差异)
①流量南方比北方大的原因
南方:所处干湿区——湿润区,湿润区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大 北方:所处干湿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且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小
②南方汛期比北方长的原因
南方:雨季长,汛期长(回顾:华南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9月中下旬雨季结束,长达6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左右进入雨季,9月初左右雨季结束);
北方:雨季短,汛期短(回顾:北方地区:7~8月开始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
注意: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在7~8月,汛期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还有一个汛期是在春季,冬季积雪融化形成的汛期,我们称之为春汛。
③北方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的原因
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越往北方就越低,所以北方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
注意:北方河流越往北结冰期越长。④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于南方的原因 南方:湿润区,植被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
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植被覆盖情况弱于南方,河流含沙量大(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
(4)京杭大运河
明确: 1)流经省区 2)沟通的水系和湖泊 3)作用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1)内流河的水的主要来源
明确:高山冰雪融雪(补充:部分地区山地降水(举例))(2)内流河水量变化规律
明确: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冬季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3)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规律成因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冬季:气温偏低,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 明确: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活动: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等)
2、塔里木河 明确:
1)地位——最长的内流河 2)所在地形区——塔里木盆地
3)河水来源——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四、湖泊概况
(1)湖的理解——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
(2)称呼差异——“湖”、“池”、“漾”、“海”、“错”、“茶卡”(3)湖泊性质差异(含盐量)——淡水湖和咸水湖
(4)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界——大致与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一致
(5)淡水湖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山东东部)(6)湖泊之最
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滚滚长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一、长江概况 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
看到长江水系图,白色的区域都是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先来找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青海),看一看它处在哪个地形区?(青藏高原)
如果问起长江的发源地,一定要回答完整——课本50页第一段话——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注入地
知道了长江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最终注入的海洋。明确:注入东海
3、流经省级行政单位
关于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我们结合51页活动第二小题。
再来看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从发源地一直到注入的海洋,长江的干流依次流经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明确: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
4、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径流量 明确: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长度:6300多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
5、长江流经的地形区(51页活动第4小题),并找出三峡的位置并圈出来,并分析三峡选址在中游而不是上游的原因。
明确: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因:(1)落差: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2)径流量:降水丰富,处于湿润区,水流径流量大
6、找到宜昌、湖口,红笔圈出,明确(湖北)宜昌、(江西)湖口所属省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分段
明确:上游:源头——宜昌 中游:宜昌——湖口 下游:湖口——入海口
7、明确长江各支流名称及重要湖泊支流
长江以北,自西向东:雅砻(long)江——岷江(大渡河汇入)——嘉陵江——汉江 长江以南,自西向东:乌江——沅(yuan)江——湘江——赣江
8、长江各段名称(52页阅读)
上游的沱沱河、金沙江、通天河,之后的河段才称之为长江。但在习惯上,人们又会把长江的各段又进行命名(川江(宜宾——宜昌)、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扬州——入海口))
二、河流特征
再来回顾一下,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是如何进行划分的 上游:源头(各拉丹冬峰)——宜昌 中游:宜昌(湖北)——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
(一)上游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从发源地到湖北宜昌,在落差上来说,上游河段的落差如何?(巨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长江上游流经中国的第一、第二阶梯,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实长江在源头的时候水流并不湍急。我们在讲青藏高原的特征的时候,说过青藏高原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底。(看到沱沱河)所以,流经青藏高原的沱沱河,水流是非常的平缓的。
但是,当进入金沙江河段时,水流因流经横断山区而变得湍急。而进入四川盆地后,又因为多条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的注入,江面开始变得开阔,流量大幅度增加。
我们知道,水能由两个主要因素构成:落差和径流量。那么,在长江上游,因为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巨大;著名的有三峡、虎跳峡。与此同时,长江在流经四川盆地的时候,有多条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幅增加。所以,在长江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们用12个字来概括长江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二)中游
中游的划分是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中游所流经的地区已经进入哪个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中游这一段水流的特征是平缓还是湍急?(平缓)也就是说,长江由上游进入中游地段,流速锐减。
在中游地区,长江南北两岸又有多条支流注入。但是,注入的支流因为平缓的地势,江水中的泥沙沉积,加之中游地区蜿蜒曲折的河道,使得长江水患频繁发生,尤其是荆江河段(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段),曲流很多,有“九曲回肠”之称。(出示荆江河道图),所以,一般来说,长江每年的洪涝灾害,基本都是发生在这一河段。
为了减少水患灾害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实施了“裁弯取直”工程,尽量把这一河段弯曲的部分变直,让水流能顺畅的通过这一河段。
12字概括:水流缓、多曲流、多湖泊、多水患 注:明确:洞庭湖(沅江注入);鄱阳湖(赣江注入)
(三)下游
观察一下,在下游河段还有支流注入吗? 特点: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地势落差 支流状况 利用方向 源头—宜昌
宜昌—湖口
湖口—入海口 很大,多峡谷
较小,多曲流
多支流
多支流
小,江深水阔
少支流
水能梯级开发 灌溉、航运
灌溉、航运
三、人河关系
(一)开发利用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40% 水能开发利用河段(阅读)结合地图册26页
1、长江三峡段——葛洲坝、三峡
(1)明确三峡的构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明确三峡水利枢纽地位和作用 地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
2、金沙江段(只做了解,特别指出二滩水电站)
“黄金水道”——江深水阔,特别是多座水利枢纽的建造,使得长江河段水流平稳,水深和宽度让吨位更大的船只能够顺利进入长江深处。(原因分析)
(二)治理保护
明确长江的治理主要是针对水患灾害的治理。治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在荆江河段进行“裁弯取直”工程
3、保护湖泊(明确湖泊的作用——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汛期,能够减缓长江的泄洪压力)
滔滔黄河
这节课我们依然按照了解一条河流的方法来探究黄河。
一、河流概况(1)黄河的发源地(2)黄河的流经省区(3)黄河的注入地(4)黄河的长度(5)黄河的流域面积(6)黄河在中国河流中的地位
(7)黄河的分段(8)黄河流经的地形区(9)黄河各段的支流情况
明确(1)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
(2)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渤海(4)5464km(5)75万平方千米(6)中国第二长河
(明确是中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原因: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流量小于珠江(中国第二大河)
(7)上游: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中游: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下游: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8)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9)上游:湟水、洮(tao)河 中游: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 下游:无 完成55页活动题
二、河流特征 上游
河流分段: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关于上游我们又要分三部分进行分析。
(1)源头——龙羊峡河段(水流平缓,多峡谷)
刚才我们说,黄河的发源地也在青藏高原之上。回顾一下青藏高原的特点:“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所以,在黄河上游的这一个河段,黄河大部分都处在青藏高原上,因为地形的特点,导致黄河在这一段的水流平缓;又因为这一河段在谷地中穿行,所以河道迂回曲折,同时两岸多湖泊沼泽。
(2)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但是,黄河进入龙羊峡河段后,因为跨越了中国的第一和第二阶梯,又加之有支流(湟水、洮(tao)河)的汇入,水流流量开始增大,所以在这一段内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于是,我们在这一河段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3)青铜峡——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当黄河从青铜峡出来后,进入宁夏、内蒙古境内,开始流经(内蒙古高原),回顾一下 内蒙古的地形特征(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所以,在这一河段,黄河河水减缓。水流流速减慢,运动的泥沙逐渐沉积,日积月累,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为有黄河水的灌溉,这两个平原农业发达,宁夏平原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但由于农业灌溉的大量用水,又加之在这一区域几乎没有支流汇入,所以黄河的流量从这一段开始逐渐减少。
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水量较大且清澈 中游
中游分段:河口(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桃花峪(河南郑州)
当黄河流入河口后,就进入了中游河段。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所以,这一河段的含沙量开始剧增。我们可以看到56页阅读,黄河水的含沙量“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跳进黄河洗不清,是真有其事。一件衣服,沾染上了黄河之水,就真的可以报废了。
黄土高原我们之前了解过,它的土质是非常的疏松的,所以黄河水流经后,就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所以,黄河的中游河段,也是峡谷众多的地方。
因为黄河中游流经了第二和第三阶梯,所以在阶梯的交界处也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著名的小浪底水电站和三门峡水电站都在这里。
黄河中游的河流我们刚才也已经找到过,现在再来过一遍: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特征归纳: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下游分段:桃花峪(河南郑州)——入海口(渤海)下游要注意的几个特征
(1)水流流速:因为开始进入华北平原(第三阶梯),落差骤减,所以黄河水流流速已经开始减缓。
(2)地上河:我们说过,因为黄河从中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泥沙因为水流流速的减缓逐渐沉积,河床被迫越抬越高,为了防止黄河水从河道溢出,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将黄河两岸修筑堤坝,河床越抬越高,堤坝就越修越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地上河一旦决堤,就会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黄河断流及成因
按道理来说,外流河有汛期和枯水期,但不会断流。可是,黄河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并在90年代开始加剧。黄河断流,主要的原因就是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剧增。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之一。
三、人河关系
关于黄河的人河关系,我们主要侧重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
首先我们明确,黄河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地上河的决口。地上河的成因我们刚才都了解了,是上游特别是中游地大量的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造成的。
那么,黄河的治理,实际上就是治理下游的水患。那么,关于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我们现在就来通过几个问题来理解。
(1)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上、中游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黄河下游的治理,除了修筑堤坝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什么是凌汛?它有哪些危害?能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凌汛带来的危害? 明确:
(1)水土流失;治黄的根本在于治沙,所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修建水电站,定期开闸放水,冲刷泥沙,减少泥沙的沉积(结合介绍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3)59页活动3 所以,黄河的治理,在上游和中游地区,我们要采取的一个措施是保持水土,严格控制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修筑堤坝,防止黄河决口。这是最基本的做法。
那么,在水土保持和修筑堤坝巩固大堤的措施中,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措施?(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第三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我国河流的特点。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展示挂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众多的河湖,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板书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30 “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2.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板书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3.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P48阅读材料《退田还湖》,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等解答。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分析: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2.34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5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
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小结:略
板书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P52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
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小结:略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教案2—5
第2课 从心底接触自然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2)技能领域: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
(3)情感领域: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风景的绘画法则,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特点。【教学难点】
体验和感受自然风景绘画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等 学生:速写本、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进入活动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寻找校园里印象深刻的景色。师生共同交流、体会自然景物的感受。并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2)发展活动
① 欣贯书中第10、11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② 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③ 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④ 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⑤ 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3)实践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d.首先老师先将简单的示范一下绘画步骤 e·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4)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5)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6)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核心在于通过对于风景中构图、色彩、技法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体验自然美、表现美的艺术语言,学生各种技能掌握还不是很熟练,应先进行引导,再尝试创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
2.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
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3.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4.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5.相互评价,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应该加强学生的纪律感,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树木的生长规律。
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和体会速写中建筑风景的艺术表现,了解和体会建筑风景速写中的节奏和配景变化。
技能目标:学习用速写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家乡,学习建筑速写中虚实、节奏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感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之美,体会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对家乡的情绪及其以速写表现与情感、情绪结合的作品。
【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表现技法及建筑风景画中建筑的节奏和结构之美。【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多样速写语言表达对建筑及家乡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听韩红的《故乡》这首歌,了解其家乡的美丽,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迁中的家园”。
二、欣赏与感受
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畅谈感受
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带领同学们穿越到八十九十年代的盐城,现在我们面前开过的是以前的公交车,下面大家上车来到了为庆祝新中国诞辰20周年,而建的“忠字塔”这就是现在的大铜马。下面我们坐着公交车路过了建军路,大家可以看到就算在八十年代建军路也在堵车,大家也可以从窗户看到路边有很多卖茶水的早茶点,下面我们随车来到共青山,据说这是下面埋葬了烈士。今天的穿越就先到这里,下面我们回来现代。
通过图片对比,与学生交流盐城的“今天”和“昨天”。(3、通过展示不同的建筑物,请学生总结。
a.今天的建筑物——美观、舒适、实用,健康、拥挤 b.过去的建筑物——环境优美、更有味道,宽敞
三、导入新课
透视,绘画术语,也称远近法
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近大远小,最后都有个汇聚点,比如《乡村的路》那条寂静的小路。即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课件图片展示,讲解(重点),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带过。
四、实践活动
1、老师提出绘画要求(构图落幅、抓基本形、深入刻画、调整统一),示范绘画步骤。
2、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速写本和绘画工具跟着老师步骤临摹。
3、学生自己进行深入刻画。
五、评价活动
1各位互相欣赏和评价,评选出 5-10 名“最佳家园表现师”,5-10 名“最佳家园设 计师”和 5-10 名“优秀临摹师”。
2、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
六、拓展延伸
1、通过诗歌、摄影,绘画等形式感受并记录家乡的变化。
2、观察学校各处的景点,下节课交流观察后的感受。【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建筑速写中表现形式的形式美,理解形式在造型的主要意义,了解透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
2、了解风景画的作画步骤和表现方法,尝试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透视规律来描绘家园。教学难点:透视在建筑物中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欣赏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中展示港中的各个教学楼和建筑,让同学们看到身边的美景,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
二、新授
1、这些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家园,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透视: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详细讲解成角透视。
2、展示图片提问:
问这是平行透视还是成角透视,请同学上来指出透视线和消失点
三、自主创新
要求大家画出理想中的家园,题材和表现工具不限
【教学反思】
作业不限定学生的绘画工具、绘画形式,自由创作,会出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堂纪律变乱,老师应该在旁引导。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技能目标:在不同的 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欣赏导课
1、呈现城市各种视觉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提问这些建筑的观察视角有何不一样?
2、定格在蓝天白云照片,学生在此欣赏下,问画面中的云有什么变化?答:有大小变化,形状、色彩的变化
3、由云的变化导入本课课题:空间与层次。a.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b.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二)分析与理解
1、欣赏云的变化那幅画。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答:透视。
2、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三)新课讲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这节课着重讲形体透视: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下面我们通过几张图片来复习下上节课讲的内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观察图片,哪些是成角透视哪些是平行透视? 2.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空气透视)(简单了解)
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也称大气的透视和空气透视。色彩透视通过以下情况来表现空间形体。
① 投影的长短和色彩的冷暖来表现空间形态: 莫奈表现早、中、晚的《干草垛》;
② 光影的强弱和虚实来表现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③ 角的高地远近来表现空间形态。(四)实践活动
1、老师提出绘画要求(构图落幅、抓基本形、深入刻画、调整统一),示范绘画步骤。
2、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速写本画教科书上十八页的那副《渐渐远去的教室》
3、注意透视,自己进行深入刻画。(五)作品展示: 选出优秀进行展示和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要求把握透视法则知识,通过单独临摹平行透视的建筑,不能完全掌握透视的全部知识。
第二课时
(一)欣赏与探究
1)
欣赏杜菲的《圣安德鲁斯远眺》和麦克里迪的《诺森伯兰郡的雨》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二)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一。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
(三)空间与层次的美感及表现
1.明暗表现空间与层次:明暗对比、色调变化。2.线条表现空间与层次:线的强弱、粗细、疏密。3.色彩表现空间与层次:色彩的浓淡、冷暖。
4.对画面的分割或叠加的特殊空间与层次。马格利特《公平的俘虏》。
小结:空间与层次通过形体透视,色彩透视和景深来表现。
(四)操作体验
用铅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水彩等工具,参考提供一些图片,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层次的风景画。
(五)示范
老师的绘画工具是黑板、粉笔,可在黑板上,用速写的形式画一幅有空间层次的风景,也可以在画好的素描风景施以淡彩,感受用色彩的冷暖表现空间与层次。
(六)作业评价及交流创作体会
1)学生自己可以创作一幅风景施以颜色,画不出的同学也可临摹多媒体上这幅照片。
2)巡视学生作画,遇到难点加以指导 3)选择画的好的学生画作进行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创作风景有点难度,临摹照片是透视也很重要,应该着重强调构图和透视。
第五课 盛世·汴梁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四、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清明上河图》画面探究及分析。第二课时:合作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及评价。
五、教学过程 1.穿越汴梁:
穿越千年的历史,一起走进这“盛世〃汴梁”我们看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
答:看到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2.清明上河图
画家们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使我们今天能得以看到,繁华的汴梁,他就是张择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他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全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绢本淡色。3.赏《清明上河图》
全卷以汴河河道为主线,由东向西将观者的视觉从春柳初绿的郊野带到汴河岸边的码头,从码头再到人群拥挤的虹桥,然后转向繁华嘈杂的街市,缓缓展开画卷,时空仿佛退回到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画面有条不紊,引人入胜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事活动。观者仿佛在亲身经历着,亲城人头攒动,商贾云集的都市蓬勃生活”。4.驻足虹桥 师生分析全画结构。
画卷第二段,也是最为人熟悉的段落,在这里人群与水势涌起最热闹的一幕。画家亦全心全意地把虹桥当作舞台,在上面上演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围绕着以下问题仔细品尝体味精彩的“虹桥”。(1)最吸引你细节是什么,为什么吸引你,画家是如何描绘的?(2)整段画面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画家是如何突出这一中心的?(3)作者运用透视有什么特点,得以灵活,自由的表现画面和场景?
(4)全画在房屋、车船、认物等不同事物中如何巧用线条?(5)俯看全画结构 5.向前看向后看
虹桥与前后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探究整个作品的节奏、韵律、结构。(1)向前看向后看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2)《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3)清明上河图的影响。
画卷对后来一切大型的都市,风俗性绘画产生重大影响,6.我们眼中的清明上河图 作业要求:
从《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街道中看到了那些今天的影子?今天的街道有何相同的地方?
运用我们现在的交通生活,描绘一幅我们现在的“清明上河图”。拓展 与延伸
图里图外秘密多。华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教学反思】
本课对《清明上河图》简单的了解,应该从多视角对这幅图进行了解,再者让学生用现在的生活交通创作出现代式《清明上河图》,有一定难度。
第二课时
历史长河
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社会探究
画家对桥头闹市的表现,选取了有情节性意趣的生活场景来描绘。请看桥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员骑马从北端过桥,走到桥面的顶段,不巧和一顶上桥的轿子相遇。这一意外的狭路相逢,迫使骑者的一位随从迅速勒住了缰绳,而另一随从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马则被这一“急刹车”弄得进退两难,无所适从。轿夫们由于一时惊慌,虽奋力支撑,却乱了阵脚。狭窄而又拥挤的桥面上,出现了“交通阻塞”。探究分析
《清明上河图》的3D视频赏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便于纳入衣袖里,方便携带与同道分享。
2.在《清明上河图》中,你寻找到了哪些秘密?茶馆开张了、厨娘在做菜、酒旗、骆驼、房屋、车船、虹桥„„画家经过仔细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出了客观又真实的汴梁生活。
3.《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有何相同的地方? 沿河的街道布满各式小店,食肆、茶坊、糕点店、修车铺、木器店、酒楼等,极富生活味道。
4.《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画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出汴梁城内及近郊的生活景象。笔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画”工致精准和“写意画”淋漓活泼的长处,以工带写,使得作品用笔细致,线条遒劲,色彩渲染雅致,各色人物各有身份、神态、情节;各类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各种车马船只面面俱到,细节谨小而又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教师演示画面局部:线条勾勒一货郎人物,展示线造型的魅力。5.中国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哪些?
卷——横长,两侧有细木条,可拉线挂画。
轴——竖长,下有圆轴,可卷。
册——近方形小画,装裱成折叠的册子。
镜片——裱成独张,不带挂轴。实践作业
1、作业内容
选择合适的工具,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2.基本要求
体会绘画中的线条语言,临摹船只、树木、人物等。3.个性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局部临摹,将画面的完整性与严谨性有机整合在一起。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教学反思】
深层的了解了《清明上河图》,对学生有点难度。临摹《清明上河图》也有一定难度,学生水平有限,所以组合起来的画也有一定难度,老师要细心从旁指导。
第五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河流湖泊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梅芳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 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板书〕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流河的水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减少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
〔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板书〕
四、京杭运河
(活动)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
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启发提问〕除了青海湖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湖泊?
〔转折过渡〕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文明就来学习湖泊概况。〔板书〕
五、湖泊概况 〔教师讲解〕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茶卡”等称呼。湖泊也有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启发提问〕那么,我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