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嚓嚓嚓
第一单元快乐的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教学目标
1.能听辨管乐合奏《祝你快乐》回旋曲式的结构形式,感受作品不同段落的音乐特点。2.积极参与表现、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能熟唱作品的主题旋律。
3.准确听辨铜管乐中各种乐器的音色,掌握各种乐器音色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教 学重、难点
重点:1.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集体律动。
2.对比感受《祝你快乐》不同段落的音乐特点,想象场景。难点: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祝你快乐》
简线谱转换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管乐合奏竖笛练习
(一)2.初听(了解领奏乐器音色、名称及演奏姿势)(1)全班听音乐踏步、拍手愉快的等待。(2)介绍乐器音色、名称及演奏姿势 3.聆听乐曲主题和演奏乐器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聆听全曲,下面哪种图形组合适合表现乐曲的段落结构?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4.听辨领奏乐器(小号、单簧管、长笛)的音色。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认一认这些乐器,它们在乐曲的哪些地方出现了?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圆号小号长号单簧管长笛 5.听B、C乐段(了解B、C乐段领奏乐器及表达的情绪)(1)完整聆听
判断B.C段领奏乐器萨克斯在乐曲什么地方插入演奏,它表达的情绪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快乐的 抒情的 舒展的)
(2)聆听B.C乐段(进一步体验舒展、舒情旋律)
交流:萨克斯演奏的旋律和主题音乐相同吗?用什么形状标记? 6.出示结构顺序
□ ○ □ △ □
乐曲演奏顺序是 ABACA,这同时也是它的曲式结构,主题音乐
A反复出现多次,每一次重复出现之前都会有一个新的旋律出现,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叫做——回旋曲式。7.结束句处理
在结束句的最后一个强音设计一个造型动作和声音表达快乐。
四、拓展延伸
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设计不同队形或动作,随音乐做行进表演。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设计不同队形或动作,随音乐做行进表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快乐的嚓嚓嚓》
认:# 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示 教学目标
1.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嚓嚓嚓》,准确表达旋律的热烈情感。2.认识“升记号”;唱准临时变化音;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3.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多次出现的跳音以及临时变化音。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演唱歌曲《快乐的嚓嚓嚓》。
难点:唱准临时变化音,如“5#5”的小二度进行,还有“#4 –3”的大二度进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同跳集体舞。
三、感受体验 1.《快乐嚓嚓嚓》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简线谱转换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范唱伴奏(2)找出典型节奏并拍一拍。
(可采用接龙或拍腿改变音色的方式练习,降低学生畏难情绪,增加课堂趣味性。)
(如:切分节奏或附点节奏等)2/4 X X X | X X X X | 2/4 X.X X X | X X X X |(3)师带领学生唱歌谱。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可弹奏两遍旋律,第一遍加升记号,第二遍不加升记号,进行听辨。
(4)听录音范唱。选几个同学观察其他同学听到歌曲后的体态动作,从而导入二拍子指挥图示。
简线谱转换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1.在处配上合适的节奏型拍一拍,奏一奏。2.按指挥图式划拍,唱一唱歌谱。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范唱伴奏 3.为歌曲“锦上添花”。
(1)简要介绍跳音记号,体会用弹性的声音表现跳音记号。(理解表情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像一盘菜中的调味品,让歌曲变得生动有滋味儿)(2)巩固
师生接龙,学生跟唱前半部分,老师跟唱后半部分,第二遍交换。(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四、拓展延伸 体验“升记号”
(2)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分别弹奏出#及本位音,对比听辨,并让学生分别唱一唱4和#4。(升高音紧贴本位音,只要控制好音量,唱好无难度)
简线谱转换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随音乐唱一唱(3)播放《快乐的嚓嚓嚓》,打二拍子指挥,在唱到#4时,用轻声且弹性的声音演唱。
五、集体舞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与同伴合作跳集体舞《快乐的嚓嚓嚓》。
五、课堂小结
在《快乐的嚓嚓嚓》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校园的早晨》
2.认:认识“D.C.”、“Fine”等记号。
3、拓展:了解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教学目标
1.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2.了解校园歌曲的意义及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教 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难点:1.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2.“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感受体验
1.新授《校园的早晨》
(1)教师跟随伴奏范唱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
(2)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
简线谱转换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范唱竖笛练习
(一)伴奏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在歌曲中唱一唱(4)学唱歌曲 a.跟随琴慢速轻唱A段
(不要急于提醒注意歌曲中的重难点,给学生自己体验的空间)b.分别处理歌曲中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部分
△ 歌词中“沿”后面的休止符怎样唱更科学?换气还是声断气连?(教师示范两种唱法,请学生分辨,并能准确地唱出来)△ 歌词中“初升的太阳”前半拍休止,采用什么办法来唱准呢?
(可以用拍手、吸气、跺脚等声音替代,也可以同学间相互对视一眼,或抬头看太阳等动作替代)c.跟着琴轻声唱B段
分组学习,小组内讨论各自的难点,相互解决,或者提出来共同解决。(歌曲中有2遍“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可以通过歌词情绪的推进以及划旋律线等手段辅助演唱)d.学唱结束句 e.全曲连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赤足走在田埂上》 2.欣赏:《春之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2.了解校园歌曲的意义及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
3.聆听音乐,感受意境。
教 学重、难点
比较不同的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体会无伴奏合唱与二重唱有什么不同,与一般合唱又有什么区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
《校园的早晨》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创作。在台湾,有一位音乐人叫叶佳修,也创作过许多首好听的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2.介绍作者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曾为华语流行音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完整欣赏歌曲。
(2)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圣乐团)。自文艺复兴后期起,才渐渐成为世俗音乐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因为只用人声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因此更能体现和发挥人声的特性。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相关资源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相关资源
三、拓展延伸 1.简介校园歌曲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台湾校园歌曲台湾校园歌曲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各大学校园,也被称为“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美丽岛》《龙的传人》《捉泥鳅》《流浪汉的独白》《乡间的小路》《小村的故事》《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曾广泛传唱。台湾校园歌曲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裁。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是台湾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侯德建、罗大佑、叶佳修等人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性人物。竖笛练习
(一)相关资源 2.歌曲欣赏(视频)《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
四.欣赏《春之歌》
返回主页关闭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简线谱转换春之歌《快乐的音乐娃》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律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竖笛练习
(一)聆听音乐,把你联想到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1.聆听音乐,把你联想到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2复习升、还原记号。
第五课时
返回主页关闭Do Re MiG大调小步舞曲认识竖笛演奏姿势演奏实践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音乐游戏竖笛练习
(一)返回主页关闭Do Re MiG大调小步舞曲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音乐游戏竖笛练习
(一)返回目录 返回主页关闭Do Re MiG大调小步舞曲(1)身体正直,处于放松状态。头部略向前倾。(2)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适度立腰。(3)双手半握拳,掌心相对,用手指指腹(指肚)按孔。(4)双唇呈微笑状,放松而有控制地含住笛头,笛头的吹口部分搁在下嘴唇上。返回目录竖笛练习
(一)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音乐游戏
返回主页关闭Do Re MiG大调小步舞曲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ti(01)la(012)sol(0123)音乐游戏简线谱转换竖笛练习
(一)返回目录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1课时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2课时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3课时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第一课时 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2课时 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三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1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2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五单元 八音盒 第1课时 《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第2课时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著名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第六单元 新年音乐会 第一课时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2课时 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朝夕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1.聆听 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 2.表演 歌曲《清晨》;歌曲《晚风》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
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教学难点:
1.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2.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清晨》 2.聆听《晨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1|5”中的大跳要唱准。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清晨》 1.导入: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
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生:演唱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感受外国的早晨。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2.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3.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4.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这首清新的歌曲很受学生的喜爱,在初听之后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但为了保证歌曲能够正确的演唱,在教学中设立以下几个环节:
1.歌曲演唱,听力先行。《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这首歌曲虽然朗朗上口,但在第二部分出现了两个较难掌握的小节,一个是77 12︱3-︱,另一个是77 71︱2-︱,非常容易混淆唱不清楚。在歌曲的学唱环节,我采用分别听辨的方法,对两段旋律着重处理,利用钢琴帮助学生确
定音高,然后利用柯尔文手势稳定音高,在配以稳定的演唱,就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2.动作辅助,保证节奏。1、2、4段的间奏部分在处理时采用集体动作的方法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清晨醒来的各种活动,感受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清晨醒来”这一刻的宝贵。
3.学唱歌谱,竖笛帮忙。在经过两个学期的竖笛训练,学生大部分能够独立吹奏了,在吹奏的同时,识谱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经过三个环节的设计完成,本节课在融洽欢乐地气氛中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晚风》 2.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2.欣赏《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2.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唱《晚风》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三、聆听《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几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歌曲是一首俄国儿童歌曲,有非常鲜明的苏联歌曲风格,旋律平稳而流畅,整首歌曲洋溢着安逸、安静的气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初还不能很好的把握3拍子的节奏和律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一部分学生拍●○○的方式来为演唱旋律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在初学歌曲时学生可以较好掌握歌曲情绪。《晚风》的歌词原本是一首诗歌,把宁静的傍晚景色尽显在人们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教学中可以在初学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歌曲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表演《清晨》、《晚风》;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2.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带着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并带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晚风》。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表演歌曲《清晨》、《晚风》
(一)表演歌曲《清晨》 1.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3.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4.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生:演唱
5.找4—6生上台表演
(二)表演歌曲《晚风》
1.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2.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3.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4.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5.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6.找4—6生上台表演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情感先导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机会多,效益高。因学生是在有情感,有愿望而主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所以,1.学生进步快,对老师的信任和感谢之意增强,老师适时进行思想品德的指点、教育,是很容易的。2.倾情投入,又声、情、人交融的运动过程中,“认真“的含义不断被升华,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树人的目的也会渐渐达到。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2007年9月1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另有《习作1》、《练习一》。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园丁之歌”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有质朴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古诗两首》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重视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文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录音机。课时安排:
1、师恩难忘„„„„„„„„„„„„2课时
2、陶校长的演讲„„„„„„„„„„3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习作1„„„„„„„„„„„„„„2课时 实践活动
(一)„„„„„„„„„„1课时 练习一„„„„„„„„„„„„„„3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中国娃
1,课题: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模仿游戏:
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
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4)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
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7)评价展示:
学生自主评价为主。
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
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
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