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音乐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音乐《森林水车》
执教者: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杨旭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唱歌曲《森林水车》,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乐曲的欢快;通过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能力;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升记号#和顿音记号,并掌握它们的唱法,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顿音的演唱技巧,并准确演唱升2和升4。 教学用具:多媒体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来到了美丽的蓬莱,谁能跟我分享一下,我们这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很高兴大家给我的介绍,谢谢你们给我带来这么多信息,我的心情特别好,如果你们的感觉跟我一样,跟我一起拍拍手吧!
2、初步播放歌曲《森林水车》,请同学们仔细听,歌里都唱到了什么?
3、从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出哪些什么内容?
板书:水车 并介绍水车(先让学生交流,教师再总结)
水车,又叫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现代社会里很少见到。那我们一起来伴着水车的画面再来听一听这首《森林水车》。(板书:森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对歌曲的两遍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及速度,对歌曲的韵律有了大体认识。】 二、教授新课
师:这首歌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达成以下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歌曲,告诉我你的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中作者用哪个词模仿了水车转动的声音?(咕噜咕噜),作者又是用什么样的节奏来模仿水车的呢?
(一)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节奏练习XX XX X X∣XX XX X X∣XX XX XX XX∣X-∣
3、顿音练习5 5 5 5 i 5∣5 5 5 5 i 5∣4 3 2 1 7 1 2 3∣4--∣ 咕噜咕噜咕噜 咕噜咕噜咕噜 famiredo sidoremi fa
5、多媒体展示谱子,钢琴启奏,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表现顿音记号,并 启发孩子准确打拍子。
6、再听歌曲,可以小声跟唱唱歌曲的后半部分,提醒并纠正休止符的唱法。
7、听歌曲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学生集体演唱后半部分。【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学习内容,自己找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由“顿音记号”拉开本节课,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能是学生较快的进入歌唱状态。】
(二)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部分曲谱,你有什么发现?
2、教学变音记号:升记号#,并明确它的意义。(多媒体展示)
3、唱一唱:2-#2 4-#4
4、教唱带有升记号的两个乐句:
5、听歌曲范唱,提醒学生注意升记号、顿音记号和休止符的唱法。【设计意图:认识升记号,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演唱,找准变音的音准。】
(三)完整演唱《森林水车》
1、集体演唱
2、听范唱,思考: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要求用什么情绪演唱? 第一部分:优美、宁静 第二部分:欢快、跳跃
3、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注意演唱中的强弱对比。【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歌曲旋律。】
三、拓展训练--合唱
1、播放歌曲,教师用钢琴为乐曲加入二声部。
2、交流:老师是怎样为歌曲设计二声部的?
3、总结
4、再次播放歌曲,学生集体轻声演唱二声部,提醒学生力度上的对比,顿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5、听歌曲伴奏合唱,教师指挥。
【设计意图: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小结:
《森林水车》这首歌曲,作者用“咕噜咕噜”模仿了水车转动的声音,哪几个词表现出水车任劳任怨,不懈劳作的精神?(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那我们同学的职责是什么呢?(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对,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像森林水车那样勤恳、努力,相信美好的春天一定会来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同学们,让我们像森林水车一样转起来吧!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
第二篇: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故乡》音乐欣赏课《思乡曲》 【教材分析】
《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绥远组曲》中第二首。
乐曲为2/4拍。D商调式。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和实物展示,学习了解小提琴的构造及表现形式和发展概况。2.能力目标:
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赏析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悟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尽头,通过感受演奏家的精湛表演,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难点】
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感受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演奏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模式】 参与体验式 【教学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
听辨欣赏;
知识传授;
拓展视野;创作表现;综述小结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对比,参与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听辨赏析
第一部分:《故乡的云》歌曲欣赏
第二部分:带着思乡的情了解一个人,欣赏一段音乐传统小提琴作品欣赏 欣赏传统小提琴曲《思乡曲》(1)欣赏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为乐曲命名。3.简介《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以及生平,创作背景。
此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通过聆听音乐,体会作品的内涵与音响形式中的丰富情感。在体验过程中提高感受能力和创作能力。运用欣赏、对比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表现风格以及品位上的差异。
(三)知识传授 1.简介小提琴的构造
2.简介提琴家族的乐器(请同学们听辨音色)
采用电脑课件简介提琴家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使学生们对小提琴有初步的了解。
(四)拓展视野
1.简介中外著名的提琴家。吕思清
2.感受理解世界提琴大师们的精湛演奏。上网搜索小提琴作品。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欣赏、参观感受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延伸到下节课,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
(五)创作表现
1.即兴创作旋律表达情感。
2.用真情演唱《念故乡》或者《常回家看看》以表现作者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名曲览胜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能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感受。
2、能根据所欣赏的音乐进行丰富的联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3、能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开放性学习。教学重点:
1、欣赏并感受《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春节序曲》。
2、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能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分成四个方阵,进行名曲知识竞赛。
2、设问:你听过这些乐曲吗?你能说出其中几首乐曲的标题?
3、(课件)播放《名曲联奏》。
4、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回答。
(1)《献给爱丽斯》贝多芬(2)《思乡曲》马思聪(3)《四小天鹅舞曲》柴科夫斯基(4)《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5)《二泉映月》华彦均(6)《命运交响曲》贝多芬(7)《梁祝》何占豪 陈钢
三、欣赏体验:
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世界名曲,你们喜欢吗?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 只能听到乐曲的片段,下面让我们来听两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好吗?
(一)《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1、你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讲述贝多芬如何创作《月光奏鸣曲》,还记 得吗?
2、(课件)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作品简介:贝多芬(1770-1827)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作于1801年。第一乐章 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段体,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说一天傍晚,贝多芬散步时路过一个陋室,里面传来阵阵琴声,他推门进去,看到一位盲眼少女在弹琴,月光洒满了小屋,令贝多芬灵感大发,写下了此作。
3、设问: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你在聆听这首乐曲时除了感受到一种宁静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情绪?
4、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回答。
5、贝多芬原本称这首奏鸣曲为《幻想奏鸣曲》,它同月光没有一点儿关系。贝多芬创作这首乐曲时,他正和一位伯爵的女儿相爱,由于双方门弟不相当,两人很快就分手了。失恋残酷地折磨着贝多芬,在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下,这首具有里程碑式重要地位的乐曲诞生了。贝多芬把自己内心激动的感情放在了宁静、从容、安稳的音响背景上,充满忧郁的情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欣赏的音乐进行丰富的联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2、能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开放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节序曲》
1、设问:乐曲有两个主要旋律,这两个主要旋律有什么区别?这是一首西洋管弦乐曲,但在乐曲结尾加入了什么乐器?这些乐器的加入起了什么作用?
2、播放《春节序曲》。
3、学生回答。
4、你还知道一些有关《春节序曲》的知识吗?如果知道不多,现在有什么办法去了解?(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学习:
1、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的网址及要搜索的关键词 语。
2、分组选派代表进行网上搜索。
3、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内容,向其他同学介绍《春节序曲》 有关知识。
4、师总结搜索情况。
5、《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于1955-1956年间创作的管弦乐《春节组 曲》的第一乐章。作曲家热情洋溢的讴歌了国人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喜庆的传 统节日--春节。乐曲表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和陕北民歌的苍劲悠长。欢快的锣鼓 点和轻巧的秧歌舞步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恢弘的节日画卷。
6、师向学生推荐优秀音乐欣赏网址。
三、课堂小结: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1 课题:《威廉.退尔》序曲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威廉·退尔序曲》主旋律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威廉·退尔序曲》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歌剧音乐的常识,能背唱歌剧音乐作品主题。教学难点:体验歌剧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演唱《威廉·退尔序曲》导入本课。
问答:歌剧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
二、欣赏《威廉·退尔序曲》
1、简述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故事,导入选听《威廉·退尔序曲》。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后,讲解《威廉·退尔序曲》是歌剧
2、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剧情,引导学生聆听,初步让学生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部分。
3、讨论:
(1)序曲的音乐特点;
(2)剧情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根据已讲故事);(3)曲式结构分析(从各乐段音乐特点分析);(4)辨别几种器乐;
(5)记住这两首乐曲的旋律特点;(6)音乐形象的记忆(能听辩);
(7)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及其歌剧的艺术魅力。
4、(1、2)分部分进行聆听并用表格的方式把所听到的有关内容填写下来:
《威廉·退尔序曲》音乐剖析
5、划拍哼唱《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
三、知识概括:
1、四幕歌剧《威廉·退尔》作于1829年——德国著名作家——席勒的同名诗句改编。
2、《威廉·退尔序曲》共分四部分。
六、课堂小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2 课题:《森林水车》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
2、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难点: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
教学用具:录音机、幻灯片、水车图片、电子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早晨的大森林。
师:多么美好的早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来听(播放《森林水车》音乐)。
提问: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大森林的话题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大森林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展开联想,为听赏乐曲打好基础。】
二、初听《森林水车》,感受乐曲情绪。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遍音乐,你能说出感受最深的一段音乐是哪段吗?
生:自由回答。
师:这段音乐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水车的主题音乐,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师在琴上弹奏让学生随音乐节拍唱一唱,并能初步记住。
【设计意图:初听音乐,让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等有个初步印象。教师适时的表扬,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乐曲简介:
师:你能为这首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畅谈)。这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名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描绘了森林的景色和森林中水车的转动声以及人们欢乐的心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师: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水车的名字吗? 生:……
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能感受出乐曲的美,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理解曲子的寓意】
四、复听乐曲。
师:下面咱们大家再来听一遍这首乐曲,你能听出水车的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吗?听出来的同学就用手势告诉老师(拍一拍手)。
生:再次聆听音乐,当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就拍一下手。师:同学们的音乐听觉真是太敏锐了,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在演唱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师:下面咱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设计意图:复听,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深刻的认识每一段的具体意思和段落大意】
五、拓展延伸——情景表演。(也可作为课后作业)
师: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表现乐曲,以此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与犹未尽。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曲子的对比演唱,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森林水车》两首情绪不同的两首乐曲,告诉老师你从中都学到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学生活动)。音乐是多姿多彩的,每一首乐曲都蕴涵着许多的奥秘,都能告诉我们其中的故事、情绪、节奏、思想感情等等,只要大家用心去听、去想、去做,相信你会收获到更多的喜悦!
下课!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3 课题:《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课型:演唱课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演唱,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演唱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3.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著名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5.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6.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师: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7.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教学要求: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师: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学生体会演唱。
8.对比演唱管弦乐合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不同方式演绎的这首名曲,熟悉五首圆舞曲的旋律,多层次了解这首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演唱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著名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我们的音乐视野。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4 课题:《真善美的小世界》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童声合唱《真善美的小世界》,体验歌曲欢快活泼、开朗热情的情绪,感受小朋友迪斯尼乐园中欢声笑语、尽情玩耍的生动情景以及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赞美之情。
2、能为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创编动作伴舞和用打击乐器伴奏,初步懂得歌曲的表现形式——齐唱与合唱。
3、在音乐演唱中,体验和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战争与和平的情绪、情境,理解艺术家表达和平心声的艺术方式方法;能用深情的歌声和诗歌朗诵等艺术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心愿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1、根据对歌曲的情感体验,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歌曲(律动、简单舞蹈、节奏声势、打击乐伴奏)。
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战争的痛苦与和平的幸福,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基础训练
1、练声曲
2、复习听音游戏
三、演唱童声合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1、演唱导入 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可以从演唱迪斯尼动画片片段引入,如:“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鸦”等,激发学生听赏歌曲的兴趣,从引导学生想象迪斯尼乐园的场景开始导入新课。
2、演唱过程
1)在听歌曲的过程中无声地播放一些有趣的迪斯尼动画,激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情感;
2)出示歌词,请学生带着问题演唱。比如:歌曲唱出的迪斯尼是怎么样的一个小世界?为什么说迪斯尼是欢乐、幸福、美丽的?通过思考得出这是一个“真、善、美”美丽小世界;
3)通过再次演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热爱自由美好的生活,使他们理解“迪斯尼世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就拥有“真善美的小世界”。并找出歌曲的主题旋律与歌词,并进行哼唱。
3、介绍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
1)在歌曲演唱中自然引入“合唱”的知识,懂得什么是合唱。2)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演唱与歌曲录音中的演唱的区别,懂得合唱是多声部音乐,音乐的表现力更丰富、更强。并请学生寻找主题歌词:“真善美的小世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可以从演唱迪斯尼动画片片段引入,如:“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鸦”等,激发学生听赏歌曲的兴趣,从引导学生想象迪斯尼乐园的场景开始导入新课。
4、演唱过程
1)在听歌曲的过程中无声地播放一些有趣的迪斯尼动画,激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情感。
2)出示歌词,请学生带着问题演唱。比如:歌曲唱出的迪斯尼是怎么样的一个小世界?为什么说迪斯尼是欢乐、幸福、美丽的?通过思考得出这是一个“真、善、美”美丽小世界。
3)通过再次演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热爱自由美好的生活,使他们理解“迪斯尼世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就拥有“真善美的小世界”。并找出歌曲的主题旋律与歌词,并进行哼唱。
5、介绍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
1)在歌曲演唱中自然引入“合唱”的知识,懂得什么是合唱。2)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演唱与歌曲录音中的演唱的区别,懂得合唱是多声部音乐,音乐的表现力更丰富、更强。并请学生寻找主题歌词:“真善美的小世
6、飞翔的和平鸽
1)播放毕加索的和平鸽绘画作品,了解和平鸽的来历。
2)提问:谁知道和平鸽的由来?它与哪一位艺术家有关?(毕加索)A:作者采用了黑白色,我能从中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很沉重。B:画面的线条很凌乱,说明他当时的心情很愤怒。C:他画出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他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3)演唱毕加索的和平鸽美术作品,交流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提问:看一看这幅画他用了什么颜色?表达了什么心情?(画是灰暗的色彩,毕加索的心情非常压抑,非常愤怒)教师:由于毕加索的画,所以他被称为“和平之父”。
六、寻找音乐寄托的和平情感
1、听赏音乐(播放《我要为和平努力》),感受作品内涵,体会作曲家怎样运用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完整播放音乐)。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2、再听音乐,你一定能有更多的体会和感受的。
3、复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4、揭示音乐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
七、明天会更美好
教师:我们需要和平,我们热爱和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更应该坚信:和平的阳光终究会照亮每一个黎明和夜晚,和平的歌声也会温暖每一个希望的心田。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板书设计: 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后记: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沉重、艰深的话题,在艺术学习中接触这样的内容,对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这一主题,他们感兴趣,而且爱憎情感是那样分明。他们对世界的关注,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不压于成年人,他们的正义感表现在艺术学习活动中。这样的主题在其他非艺术学习中尽管也会接触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用艺术的方式感受和理解战争与和平更有其震撼人心的魅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5 课题:《雷鸣闪电波尔卡》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轻歌曼舞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裁的音乐作品,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 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设疑自探)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
师:烘托音乐气氛 ;刻画音乐形象。(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随后引出曲 式结构的分析讲解,借助幻灯片的图形演示作品的内在结构。师: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三个、四个
师: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这种结构形式 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再现三段式
师:具体到这首作品,每个部分又是由几个音乐主题组成的。(展示结构图)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解疑合探)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 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思想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 题:(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生:再现三段式
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生:有!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 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 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 烈地 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 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 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 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总结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总结 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师:纠正总结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 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生: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四、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五、课代表总结本节课收获,评出最佳表现小组及个人。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这课修改了3次,总是觉得前两次在分段欣赏环节对音乐 的分析不够细致,对音乐性的体现不够多。试着借用一些好的教学点子用在自己的课上,但并没有预想的效果。由于自己的音乐基础与教学引导能力较差,驾驭不了这些手段,反而像在“东施效颦”,而且也脱离了自己定下的教学目标。一直认为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我应该通过音乐,架起一座学生认识美好事物、感受美好事物的桥梁,让音乐滋养他们的心灵。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圆舞曲和波尔卡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欣赏《雷鸣电闪波 尔卡》,感受表现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的音响效果。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准确模唱出B段主题旋律。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实践活动。能通过这课的欣赏自然而然的说出这部波尔卡舞曲的名字——雷鸣电闪。认识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神奇,它不但可以将自然界中的现象鲜活的再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可以把人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使人身临其境。
第五篇: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
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民鱼水情跟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特殊情感。然而,一些经典革命歌曲常常记载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为此本课以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两首歌曲作为情感铺垫,以学唱《唱一支最美的歌》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用明朗甜美的歌声表达真挚的军民鱼水之情。本课设计了感受军民鱼水情和表现军民鱼水情这两大教学板块。通过先“看录像片”了解《大红枣儿甜又香》和《洗衣歌》中内涵的军民鱼水情,使学生融人到军民共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及《洗衣歌》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
3、能联系近年来在抗洪抢险、救人、救火中解放军的英勇行为和感人事迹,说说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教学难点: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聆听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
设计思路:通过先“看录像片”,使学生融人到军民共欢乐的情境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教学过程:
一、感受军民鱼水情 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1)导入
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2)介绍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
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在很多影片中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整个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军民奋勇抗战,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3)再次聆听《大红枣儿甜又香》,了解歌曲内容
师:现在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但解放军叔叔为了国家的安全仍在我国边境站岗。边防线上生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他们就是英勇的解的解放军。我们一起来把这份还带着我们热情的大红枣儿送给解放军叔叔。一起来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4)①再次聆听全曲。
师:你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怎样唱才能让解放军叔叔喜欢呢?(引导学生用明朗、优美的歌声来演唱。)②随伴奏用u哼唱全曲。师:你们能随伴奏哼唱全曲吗?
问题:你觉得四三拍和八三拍哪种节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四三拍速度较快,适合表达欢快的歌曲;而八三拍是中速,适合表达优美的歌曲。)
④指出八三拍和四三拍的共同点——强弱规律。⑤唱歌词。
2、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试唱全曲
师:你能用最美的歌声演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献给解放军叔叔吗?(2)演唱全曲,加以伴奏
3、观看《洗衣歌》(1)看歌舞——《洗衣歌》
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
(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解放军洗衣裳。
师:让我们也加人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好吗?我们也来帮解放军洗洗衣吧!
三、结束语
日本人侵疟中国的时候,正是解放军叔叔把他们赶走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现在这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和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解放军叔叔无时不在我们的周围,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怕牺牲冲在最前线,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有很多个战士也因此英勇牺牲。同时在往年多次特大洪灾中,也是解放军战士冲在最前线,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解放军与我们老百姓就像一家人,永远心连心。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明日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明日歌》,并有感情地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律动来表现《明日歌》的情境。
3、创作尝试:给古诗《悯农》谱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播放歌曲《读唐诗》。
提出问题: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唐诗。
2、学生认真聆听歌曲。
3、同学们有表情地背诵唐诗。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二、古诗赏析,播放网络视频
设计意图: 加深理解。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体会情绪风格。
2、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苍凉、无奈)
3、学生用LU轻唱。
4、教师钢琴伴奏带唱。
设计意图:
1、把握歌曲风格,熟悉歌曲旋律,培养自学能力。
2、培养歌唱状态。
3、加深歌曲印象。
5、同学们用苍凉无奈的感觉来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1、学会演唱歌曲
2、引申歌曲意境,把苍凉、无奈之情寄于歌中。
6、听赏新学堂乐歌中的《悯农》。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
《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这个单元中,集中演唱和欣赏古诗是教材较有特色的一部分。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诗朗诵的韵律感与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孩子们通过古诗歌曲的演唱,继承和发扬古诗的传统,从古诗中受到教育,让古诗更加深入人心。歌曲《读唐诗》中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联想到许多著名的古诗。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不仅能感受到《读唐诗》歌曲的魅力,还可以了解更多的古诗。在《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中,以诵古诗、唱古诗、赏古诗、奏古诗等多种形式,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读唐诗》的欣赏和学唱,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3、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即兴吟唱古诗。并能积极组织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有条件的同学应练习配乐古诗朗诵)学习过的古诗和演唱学过的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并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古诗歌曲和大家一起欣赏。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录音带、课件。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读唐诗》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读唐诗》,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古诗?
1、放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学生回答。)
2、教师补充歌中唱到的古诗: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异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有感情地朗诵这些古诗,教师对没学过的两手古诗——《夜雪》、《夜雨寄北》做简要介绍。
4、放录音复听歌曲《读唐诗》。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歌曲的高潮部分。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的结束句是怎样处理的?力度?速度?
5、跟录音学唱歌曲《读唐诗》。
6、播放课件再次欣赏歌曲《读唐诗》。怎样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二、古诗朗诵演唱会
1、宣布擂台赛规则:
师: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朗诵这些古诗或演唱古诗歌曲可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课前同学们的准备,今天我们举办“古诗朗诵演唱”的擂台赛。今天的擂台赛分四关,第一关是诵古诗;第二关是唱古诗;第三关是赏古诗;第四关是奏或演古诗。同学们自己推选主持人,并按组组成参赛队,每组派出一名选手组成评审团,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判。
2、古诗朗诵演唱会
第一关:诵古诗。每个参赛队配乐朗诵一首古诗,评审团及时给予评定,并由全体同学推选出最佳朗诵奖获得者。
第二关:唱古诗。每个参赛队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梅花》、《春晓》、《静夜思》、《咏鹅》),评审团及时给予评定,并由全体同学推选出最佳演唱奖获得者。
第三关:赏古诗。每个参赛队根据课前准备,推荐一至二首古诗歌曲和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根据课前准备情况和同学们的喜欢程度,评审团及时给予评定,并推选出最佳发现奖获得者。
第四关:奏或演古诗。每个参赛队可以演奏学习过的古诗歌曲或进行古诗歌曲表演唱,评审团及时给予评定,并推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演奏奖获得者。
3、拓展
师: 我们欣赏、演唱了这么多古诗歌曲,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教师即兴范唱)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生2:„„
4、颁奖
为最佳朗诵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发现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演奏奖颁奖。
三、教师总结,结束全课。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2、通过吟唱古诗,增强珍惜、热爱生命的情感。
3、能够掌握变化音的音准。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升so 的准确唱法。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特点用安静、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复习古诗歌曲。
2、音乐师生问好。
二、柯尔文手势
1、师:请一位小老师老完成柯尔文手势的接龙
2、师范唱古诗,并配上动作,为歌曲铺垫情境
3、出示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古诗歌曲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4、师生一起配上动作朗诵古诗
5、你们是不是很想了解这首古诗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作者的心情呢?现在我们来看影片《中华古诗词》
6、师:对这首古诗词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7、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多媒体课件。<1>你听的歌曲是什么风格?欢快还是忧伤? <2>随着歌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听出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了吗?
8、教师范唱一遍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唱学生轻声歌唱 2-3遍。
2、找出难点——难点练唱
3、师生接唱。
4、有情绪地演唱。
四、活动:
1、教师提出规则,分组派代表讲解。
2、请一位同学指挥,根据学生编配的形式进行演唱。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古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千古文明最精美的结晶,作为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好、唱好古诗词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给古诗插上音乐的翅膀!
《关山月》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聆听《关山月》时,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聆听《关山月》时,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音色。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到各个班里带学生,讲解本学期课堂常规要求
2、来到音乐教室发声练习(1)连音(2)跳音
二、聆听乐曲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方式
从与“月”有关的诗词或歌曲中导入。如《静夜思》等等。
2、从主题《古风新韵》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可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 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3、认识古琴。
4、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可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5、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可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6、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古琴简介 古琴又称“七弦琴”。据传已有三千多年左右历史,琴身狭长约一米,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张七根弦!无品无马。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作“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琴底有共鸣槽两个,称“风沼”与“龙池”。一般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记谱。古琴根据五声音阶定弦!一般宜于表现古雅、抒情、深刻、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2006年5月,“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十大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广陵散》、《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