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边形评课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由我校教导室主办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动后,吴传清老师上了一节数学示范课《四边形的认识》,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三年级数学老师就吴老师的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龙书记的带领下,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都说这是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上得非常成功,既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的风采,又展现了我校课改的成效。特别是新调进来的老师,更是获益匪浅。
吴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教学效果好,整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准备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课件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一次逐一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体现了“数学源自生活,数学服务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发现数学,找出身边的图形,让学生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认图形,产生疑问,再通过观察抽象概念,通过区分比较巩固概念,在校园中、在生活中寻找四边形,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
同时也有值得商榷的几处地方,以便自己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和理解以及改正。
1、在让学生给图形分类时只强调了用边或角做标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有些学生更有创意的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2、过重重视了自己“包办式”“不放心式”教学,没有充分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把教学放在学生为主,老师讲解的过多,以便出现语言上的不精练,重复繁琐。
3、应着重重视动手操作。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本上画一个四边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组合作、探讨等新课改教学模式,应多利用我校已有的教学课改模式、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本堂课之前的试教课中,教室里充分利用了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小组探讨的合作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本堂课中却在此忽略。
第二篇:四边形说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书(三年级上册)》第35~36页“四边形”。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
2、通过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根据对四边形特征进行分类。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学难点:四边形分类。
设计说明:
1、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四边形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已有了深刻地认识,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前提。四边形的认识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深入学习。
2、把握知识特点
每一种几何图形都有自身的特征,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是几何图形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些特征会成为学生学习周长、面积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四边形的认识中,四边形的特征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主要依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学习可以为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这也就成为本节学习的重中之重。
3、渗透学习方法
对比是几何初步知识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诸多的几何图形中,各种图形有着丝丝联系,彼此之间又有各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图形间的异同,通过对比,可以突出各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设想: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旨在根据小学生空间形成的心理特征,采用操作、观察、讨论和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初步感知到逐步完善,由直观表象到初步概括,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力求使学生生动、具体地认识掌握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一、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逐层深入,构建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此,本节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四边形的样子画出来,说说自己认为的四边形的样子。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继而在多种图形中进行选择判断,掌握四边形的特点和概念,建立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二、加强动手操作,丰富学生感性经验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掌握四边形的知识。用画、分等的方法,让学生从画四边形,分四边形和将多个多种四边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已知的对四边形的认识4条直边、4个直角,到进一步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到初步感知各种四边形的特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三、挖掘四边形的潜在知识,力求使学生全面认识四边形
本课通过扭曲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是平面图形的特点,弥补以往只利用立体几何图形使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所带来的不足,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摆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图片对比,让学生除了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还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四边形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效果,不同作用,感受数学的美丽,体会数学的美,挖掘了四边形的潜在知识,使学生认识更全面。
总之,本课力求充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土壤和水分,使学生的思维逐层底襟,一步一个台阶,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第四册认识的是“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节知识的教学,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看,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后反思:
这是本人在新课程展示会上开出的一节课,课后,一些教师给了这节课较高的评价。我不禁想:这节课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思考再三,略为总结:
一、教学设计简单而大气
这节课的设计非常简单,分为两大块:画四边形和分类。第一块,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让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第二块,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分类,使学生自觉地关注四边形边、角的不同,进一步认识了四边形,巩固了已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为其余图形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通过两个环节的活动,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环节虽然简单,但非常具有弹性,教师可以不拘泥与教材、教案,而顺应学生的思路不断调整教学进程,所以显得非常流畅。
课堂应该是大气的。也许它并不完美,也看不出时尚的痕迹,但肯定包含思想、蕴藏智慧,平平淡淡但回味无穷。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精彩
什么样的课堂最和谐?我认为是学生与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时候。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本节课中较多处体现了这一点: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并进行讨论,在明确了四边形的特征后让“现在改变主意的同学”先上来改正自己原来的认识;在每一次讨论后问一句:“还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范金凯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潘俐冰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这些学生的话引起听课老师的会心一笑,正是有了这些学生的精彩才使课变得更加精彩。
三、“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这节课的知识,非常简单,有些老师说:“不用上,大部分孩子也知道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图形。”确实,如果这节课仅仅停留在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学也会。如何让这节简单的课变得不简单呢?分类环节便是基于这个思考。我让学生先研究这些四边形,再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最后动手分一分。学生一开始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开始用三角板比划了,再接着出现了多样化的策略:有的学生在量边,有的学生在量角,有的学生研究四边形是否都是对称图形,有的给形状相似的四边形分类„„于是,他们发现了特殊四边形边的不同、角的不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等等。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当然,学生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些不同的结果反映了各个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正因为这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思考的问题,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评课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感谢大家来到咱们这个外貌看起来已经不怎么时髦的校园里参加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感谢大家如此真诚地聚到这里来倾听与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对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理解以及参加这次活动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个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段话是可以用来阐释语文教学的综合活动趋势的。沽名生意,语文综合活动课,要以语文为主线,综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爱读书》,以指导阅读为主线,除了上好一堂课,还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动,如“相约书城”、“诵读比赛”、“让摘录更快乐”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实实地引导孩子们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的人。
在上课之前,我组织“相约书城”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目的是一举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书本带来的快乐;二是推荐好书更加便利,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与家长明白三年级开始阅读哪些书更好;三是为课堂交流积累资料。上课一开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动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出自己写的诗歌《书》,再次激发他们对书的喜爱,接着引出阅读这个主题,就顺理成章了。
指导学生摘录这个环节,体现了活动课的养成与发展的功能。这堂课里,摘录是作为辅助阅读的活动方式出现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对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的好处认识不深,他们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比较懵懂,要摘录什么,他们的概念比较模糊,摘起来很茫然,容易带着功利性,为了完成任务而摘,为了摘成语或者摘歇后语、格言而摘,我想要学生明白的是要摘录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鸣的词与句,这样的摘录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具备得心应手的写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书签,这是我比较得意的作为课堂激励的一个小招术,小小的书签上,那些意义深刻的话寄托着我对孩子们的期望,虽然一小片一小片剪着的时候手比较酸,但是看起来效果很好。看到孩子们想得到书签的急切表情与得到书签时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开心。
一堂课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传统的常规的语文课,还是新兴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这个教育宗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第四篇:评课
评课材料
今天两位老师讲的都是绘本故事。故事的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次很新颖的尝试。所以,在我们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集体观看了杨老师下发的国家和山东省的阅读教学示范课视频,同时,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有老师对示范课的某一个环节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停下来讨论,商议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在网上的相关文章中找寻答案。
当然,网上找出的答案一定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备课环节开始,两位执教教师为主备教师,她们在经过前面的学习和思考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想法,这时,我们进行了组内集体教研,对于两位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商讨和争论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环节实用性不强,整堂课下来,学生多为孤军奋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评价方式单一,板书不够规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方面做的不够等等,很多很多问题罗列在我们面前。所以,第二轮第三轮的集体备课和试讲就又开始了,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在这次活动中讲出一节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现在,我就分别针对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陈昕老师执教的是丽声妙想绘本系列故事之一《Presents For Baby》。这是一节温馨的故事教学课。在教学中,陈老师结合自己家也有一个小baby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故事。整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故事主人公逐段理解故事内容,板书的设计也对学生理解整篇故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有亲和力!
张晓洁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经典的英文绘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是一个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课前,张老师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给孩子们呈现了一节好听,好看,好学又好玩的小学英语阅读课,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觉得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项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英语读书记录本,可见,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英语阅读,并书写英语读书记录的好习惯,相信能够坚持这一做法的孩子,在不断的积累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希望我校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老师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下,体会阅读技巧的成功运用,享受阅读的乐趣,并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最终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第五篇:评课
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是否突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看教学思路设计:(1)、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设计是否具备新教学特点—具备独创性?(3)、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4)教师所作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是否有很好的效果?看课堂结构安排:(1)、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2)、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效率高?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3)、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4)、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得当?(5)、优差生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6)教师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
4、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分析:(1)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3)教学方法是否有改革和创新?(4)现代化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否相互呼应?(是否使用现代教学科技进行讲课)
5、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分析:(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