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

时间:2019-05-15 02: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

第一篇:(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

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

早上起床整里「遗容」后,我们到学校集合,搭车前往垦丁毕业旅行„

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

由于学生的语言储备不足,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有限,加上学生本身的粗心,小学生作文往往出现很多错别字和掉字的坏习惯。这让学生本人、家长、老师头疼不已。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学生方面

1、让学生试着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他就会发现了不过你要试着给所有的孩子这样的时间和机会。

2、另外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互相改错和写评语,或者在别人的文章后面写下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时间久了不仅能解决错别字问题,还可以让大家的作文本变得丰富多彩。

3、强化课外阅读,真的需要多读书,多运用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二、教师方面

1.分门别类地组织容易混淆的字对减少写错别字是很重要的。在平时,我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在写作业或写作文时出现的错别字,把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和相对普遍的错别字,结合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归纳起来,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在平时做作业和生字测试中,这些字小学生经常串字。为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就把笔画只有一笔之差的字放在一起,叫做“姐妹字”,通过找“姐妹“的纠错教学,形象有趣,便于学生记忆,基本上杜绝了这类反复出现的错别字。

2.结合实际,用好造字法,增强小学生自我辨字能力。可以适当运用组合、分开,便于学生记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描绘,指事字的提示性暗示,会意字的想象解说,形声字旁的表义性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基本形成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的辨字能力。运用传统的造字方法,不仅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面,而且理解了字的含义,从而减少了因理解不够,混淆字的结构而导致写错别字的现象。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识字和纠错教学是很枯燥无味、抽象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效果不明显。为了达到纠错的目的,我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配合生动的教学手段,调节学生课堂上小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同时采取编儿歌、顺口溜、猜谜语、找朋友、组合家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辨能力。如:刚学过的“更羸”的“羸”字和“输赢”的“赢”字,分别编成:亡口月贝凡;亡口月羊凡,来让学生更好的区别识记。从而出现错别字的情。

第二篇: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汇学是研究词语的学问,它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法、语音、词汇)。词汇学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的本质及发展、词的各种关系(同音、同义、反义等)。我们把词义放在第二讲集中讨论。

一、什么是词

词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汉语词的划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在书写时词和词之间是不分开的。就“独立运用”而言,许多虚词和量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条补充,一句话中把能独立运用的词划分出去,剩写的也是词。如:“我把这本书包了个书皮。”这个句子中的“本”“个”和“把”也是词。汉语中词和短语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可以用扩展插入法来区分。能插入的是短语,不能插入的是词(意义不能变)。比如:

钢笔——钢的笔 # 白菜——白的菜 # 白布——白的布

吃饭——吃了饭

鸡蛋——鸡的蛋

睡觉——睡不睡觉 #

“钢笔”不能插入词,“白菜”插入后意思变了,它们肯定是词。“白布”可以插入且意思不变,可以做为短语。“吃饭”可以插入,“鸡蛋”可以插入,但“鸡蛋”的频度很高,可以把它做为词。睡觉可以插入,但两个语素的组合是固定的,把这类词做为离合词(理发、洗澡、打仗等)。

一个语素(有意义的汉字)能独立运用就是词。(米、吃、红、个、从)

两个语素组合后,意义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就是词。(钢笔、金鱼、)

两个语素组合后,不能扩展插入词,就是词。(钢笔,白菜)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是不能用别的语素替换的,则是一种特殊的词——离合词。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的使用频度很高,且大家约定俗成认为它是词。(“鸡蛋”是词、“鹰蛋”就有人认为是短语)。

综上所述,汉语的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是有模糊地带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形成了概念,词是反映概念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月亮”、“月球”对应的是一个概念,“人民”这个词可以对应不同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由词和固定的短语——熟语、谚语等构成。

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语法分类——实词、虚词(词类)

2.结构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3.音节分类——单音节词、多音节词

4.常用——常用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5.口语词汇——书面词汇

6.普通话词汇——方言词汇

7.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

8.古词语——新词语

熟语可以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表意凝炼、形象,在书面语中广泛运用。它来源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风破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有的用四个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增加个别字(短兵相接——车错毂兮短兵接)。成语的意思有的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汗流浃背、无稽之谈、自圆其说);多数成语的意思不是语素义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义(水落石出——比喻真相毕露了)。

三、词的结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人、额、由、蟋蟀、巧克力)有人统计《现代汉语词典》单纯词约占 15% —— 16%。

单纯词有四类:单音节词、连绵词(双声叠韵)、叠音词(刚刚、蛐蛐)、外来词中的译音词(坦克、迪斯科)。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和短语的结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合成词有两类:

1.复合词:由两个以上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实语素)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偏正式——地瓜、红薯、汽车、热爱、冰凉、笔谈

并列式——山水、媒介、观察、打击、幸福、美丽

动宾式——下海、举重、知己、司令、执意、注意

补充式——改正、抓紧、放大、压倒、撤退、撤回

主谓式——年轻、人为、霜降、国产、肠断、自爱

汉语中字义和词义(合成词)的关系如下:

① 同义 A+B=A=B 声音 观看

② 合义 A+B=AB 品德 图片

③ 加义

A+B=AB+C 景物 水手

④ 偏义 A+B=A或 B 国家 窗户

⑤ 转义 A+B=C 毛病 鞍马

2.派生词: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和一个词缀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两类:

词缀在前:老师、老虎、阿爸、阿姨、老鼠、老姨

词缀在后:凳子、镯子、木头、人头、人性、科学性

四、同音词——多义词

读音完全相同的词是同音词,我们可以根据音形同异的不同情况做分类。

1.同音同形 仪表 1 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

仪表 2 人的外表。

黑人 1 黑色人种。

黑人 2 没有户籍的人。

以下是词和语素同音同形:

井 1 能取水的深洞:打了一口井。

井 2 形容整齐:井井有条。

2.同音异形

会意——会议、加法——家法、调理——条理、归功——归公

吉利——极力、著名——注明、酒精——久经、占有——战友

有多个意义的词是多义词。那么如何区分同音同形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呢?多数学者认为以现时感觉意义有无联系为标准来区分它们。

比如“米”(一斤米、一米长)和“角”(牛的角、一角钱)是同音词。“站”表示驿站是蒙古语的借词,后引申为车站,与原来的站立、停留有了联系,是多义词。“刻”表示雕刻与时刻,在古代是有联系的(用漏壶的刻度来表示时间),现在感觉不到联系了,是同音词。

运用好同音词和多义词可以在表达上形成双关语。

五、上下位词

词语是有系统性的,词语间意义上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

上下位关系 是指种和类的关系。如:

果子是浆果和干果的上位词,桃、梨、杏、苹果等则是浆果的下位词。

六、同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 有完全同义的等义词和不完全等义的同义词。等义词有两种:

(1)概念义相同,附属义也相同,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公尺——米 青霉素——盘尼西林 维生素——维他命

(2)概念义相同,但不是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爸爸——爹——父亲 洋灰——水泥 番茄——西红柿

玉米——棒子 文法——语法 莱塞——激光

同义词是指主要的概念义相同,次要的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同有异的两个以上的词。从词形上看有三种:

词形有同有异:卑劣——恶劣 保卫——捍卫 处理——处置 对答——应答——应对 躲避——逃避——逃跑 恶毒——歹毒——阴毒

词形颠倒: 力气——气力 整齐——齐整 样式——式样

词形不同: 超过——逾越 矛头——锋芒 怒吼——咆哮

近义词是指有某种近似关系的两个以上的词,如“含糊”“含蓄”,它们的意思不同,但都有让人不容易明白的效果。

同义词的辨析放到字义分析中再讲(见下讲)。

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的词。从逻辑上看,反义词有两种,一种是矛盾关系(肯定一方必须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须肯定另一方)如:

正——歪 真——假 动——静 死——活 这——那

另一种是处在反对关系的两端,反对关系是指肯定一方必须否定另一方,但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如:大与小(中间有中)、开始与结束(有中间)、黑与白、优良与低劣、高大与矮小。

反义词从不同角度可做不同的分类。

a)从音节上分类:

单音节的:喜——悲 硬——软 强——弱 进——退 厚——薄 买——卖 疏——密 浮——沉 忙——闲 干——湿

双音节的:快乐——痛苦 前进——后退 上升——下降

高级——低级 正面——反面 上边——下边

先进——落后平坦——崎岖 公开——隐蔽

b)从词性上分类:

名词的:优点——缺点 成人——孩子 支出——收入

动词的:建设——破坏 扩大——缩小 增加——削减

形容词的:勇敢——胆小 高尚——卑劣 诚实——虚伪

c)从义项关系上分:

单义词对应单义词:孤立——联合 故乡——他乡 自大——自卑

单义词对应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买”(用钱换东西)对应“卖”①用

东西换钱。与“②用国家或朋友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好处”不对应。

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对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

冷 热

温度低 温度高(冷水 / 热水)

使冷 使热(冷一下吃 / 热一下吃)

不热情 热情(冷心肠 / 热心肠)

说明:“热”表示物理学的概念,没有反义词。“热”表示受欢迎与冷表示不受欢迎的用法不是以词义出现,是以语素义出现:热门 / 冷门。“冷”的其他义项和“热”的其他义项也不能构成反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都对应构成反义词:

光明①亮光——黑暗①没亮光(屋子里一片光明 / 黑暗)。光明②比喻正义的、有前途的——黑暗②比喻非正义、腐朽的(光明 / 黑暗的社会)。光明③比喻坦荡,无私心和黑暗③比喻有私心,不坦荡(内心光明 / 黑暗)

多义词分别和多个词构成反义词: 小人——大人 小人——君子 开——关 开——封 开——闭

单义词对应多个反义词:

忽视——重视 / 看重 进攻——后退 / 撤退 反对——拥护 / 同意

小互动——轻松片刻

小窍门 :一些成语里的语素构成同义、反义关系,如:只言片语、真凭实据、大题小做、巨细无遗。利用这个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推断字义哦。请你查查工具书,选出一些常用的,根据学生情况编个小练习,试试效果如何。

开心一笑 : @ 笑坛——牛说这么多人喝我的乳汁,却没人叫我一声“妈”。乌贼说:委屈,满肚子墨水居然成了贼!老鼠说:成天为了点吃的担惊受怕的,能不老吗?鱼说:打死我也不去…… 恐龙说:……(你能编下去吗?)

第二讲 词义的分析与辨析

一、词义的特点 1.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某一类事物取一个名称,这一名称的意义是该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词和词义都是对事物的抽象,在抽象过程中,概括了公约数,舍弃了许多差异。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动。包括上下摇动(摇铃)、左右摇动(摇头)、来回摇动(摇橹)、曲线循环摇动(摇纺车)。词义的概括性有时使词典中的释义与文句中的意思对不上号。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 大意罢了。(大概的意思——大致的轮廓)。

2.模糊性

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简单的底细,本身往往带有模糊性,它是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热、温、凉、冷。

天气很热(35 度以上)。水很热(45 度以上)

3.系统性

某个词的词义不是孤立的,是要收与之相关的词的词义的影响。普通话:吃——饭(食物)、喝——水(液体)、抽——香烟。吴方言:吃——食物、水、香烟;“抽”少了一个意思。.二、词义的内容

词的意义就是词义,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词义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个词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语言义是从具体的语境中概括出来的,写在字典、词典中词的解释就是词的语言义。比如“车”指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这”表示近指的代词。言语义是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有时在一个语境中言语义和语言义是一致的。比如:“大厅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这里的“车”就是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时言语义和语言义就不一样,比如:“我的车换了。”(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汽车)。在不同的语境中“车”的指代内容就不同。“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车”的概念意义,属于语言义,问题是一个客观事物一定有多重性质与特征。那么具体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表示的该事物的属性与特征就有区别。所以言语义是在具体语境中获得的:

这辆 车真高。(侧重指车的底盘与地面距离大)

这 车好漂亮。(侧重指车的款式与装饰)

这 车最安全。(侧重指车的结构质量)

上边三个句子中“车”的具体意思是不同的,语言学家称之为隐含义。隐含义:表示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它随时代、民族、文化、个人的不同而不同。它相对是变化的,又叫含蓄义、联想义。如:孩子——天真、可爱、幼稚、贪玩、淘气等。又如:水——流的、易变的、清凉的。

词的语言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概念义:表示词所揭示逻辑的、认识的、本质的特征,它的特点是固定的、非开放的,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如:妇女——成年女子。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分子式是 H2O。

感情色彩:分褒、贬、中性三种。

语体色彩: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孩子用于口语,儿童用于书面语。

根据词的语言义的内容可以给一个词填出一个表:

T

概念

对象特征

有角、体大、可拉车、可食用

附属色彩

适用对象

一种反刍哺乳类动物,有黄

牛、水牛、牦牛等。

D

感情色彩

中性

G

语体色彩 中性

Y

三、词的概念义的分析

1.表示名物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解释这类词概念义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释的词 = 种差 + 类词语 鱼网:捕鱼的网。

侨民:侨居国外而保留本国籍的居民。

侨胞:侨居国外的同胞。

比较上述的例子就明白,类词语是被解释的词的上位词。种差是揭示词语特征的词语。这个基本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变形:

南货:南方出产的食品,如笋干腊肉等。(举了例子做说明)

黄鳝:鱼,身体无鳞像蛇,皮有黄斑点,生活在水边泥田里。(先出现类词语,再揭示特点——种差)

种差是用来限定类词语的,它可以表示领属、类别、形态、性质、功能、时空、数量等:

国都:国家的首都。

机工:机械工人。

腐竹:带曲卷的条状干豆腐皮。人杰:杰出的人。

笔:写字画画的用具。

棚户:住在简陋房屋里的人家。

夙愿:长久的愿望。

类词语是用来揭示被解释词语的类别。它的范围大于被解释的词语,解释词语时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类词语,才能说明词的概念义。

体格:人体 发育的情况和 健康情况。

名句:著名的 句子或 短语。

2.表示性状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解释表性状的词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释的词 = 适用对象 + 性状特征 适用对象是指被形容、修饰的对象。性状特征是指对该词所表示的事物性状的说明描写。如:

亲善:(国家间)亲近友好。

稀朗:(灯光星光等)稀疏而明亮。

适用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有时适用对象广泛,不好概括,词典中就不出现:结实——①坚固耐用。(适用对象是物品、建筑等)②健康(适用对象是人与一些动物)

性状的说明描写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对释语素义,用否定式,做具体的说明描写。

确切:准确恰当。清亮:清晰响亮。

自然:不局促,不呆板,不勉强。

迷漫:满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清楚。

这三种方式可以交叉使用:简略——(表达的内容)简单,不详细。

许多不用这个基本模式解释性状词语的可以变换成这个模式:

灰溜溜:①形容颜色暗淡。②形容懊恼或消极的神情。②变换为:形容(神态精神)懊恼或消极。3.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表动作的词语的解释比较复杂,我们分几步讨论。

⑴释义包含一个动作与对该动作的限定。(动作用字母 D 表示,动作的限定用字母 d 表示,公式为 d+D)

揪: 紧紧抓住。(d+D)

捏: 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d+D)搔: 用指甲挠。(d+D)

⑵释义包含一个动作与对该动作的关系对象。(动作的关系对象用字母 E 表示,公式为 D+E)

办公:处理 公事。(D+E)

扫雷:排除 敷设的地雷或水雷。(D+E1+E2)要饭:向 别人乞求 饭食和钱财。(E+D+E)拔:把 固定或隐藏的东西往外拉。(E+ d+D)

“乞求”的两个关系对象,一个是乞求谁,一个是乞求什么。这两个关系对象确定后,就把“要饭”的意思解释清楚了。“把”这个介词把“拉”的对象前置,一个关系对象(固定或隐藏的东西),一个动作限定(往外),就使“拉”这个动作缩小范围,也就确定了“拔”的概念义。

⑶释义包含一个动作和动作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用字母 B 表示)

捕食:(动物)捕取食物。(B+ D+E)

坠:(沉重的东西)往下垂。(B+ d+D)

扫视: 目光迅速向周围看。(B+d1+d2+D)

⑷释义包含多个动作和动作的限定(多个动作: D1、Dn 限定: d1、dn)

抚摸:用手轻轻 按着,来回 移动。(d1+d1+D1+d2+D2)

⑸释义包含动作和动作的原因、条件(动作的原因、条件用字母 A 表示)垂涎: 因为想吃而流口水。(A+D+E)

⑹释义包含动作和动作的结果和、目的(动作的结果和、目的用字母 F 表示)

摇头: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不以为然。(E+d+D+F)

启发:阐明事理,使人产生联想或有所领悟。(D+E+F)

四、词语的辨析

词语辨析是指比较词语的用法异同,辨析的对象主要是同义、近义词和易用混的成语。

1.词的概念义(理性义)的比较 一个义项对一个义项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流言:背后议论的、污蔑的、流传的话。

谰言:污蔑的话。

三者都是指假话,但有所不同:“谰言”是可以公开说的污蔑的话,“流言”是背后议论且是污蔑性的话;谣言”适用广,不是污蔑的假话可以用它。它们的对象特征有差异。

优良:(品种、质量、作风、成绩等)好。

优秀(品行、能力、学问、成绩等)很好。

优异(成绩、贡献等)特别好

三者的对象特征都是好,但程度上“优异“高于“优秀”,“优秀”高于“优良”。三者的适用对象都可以用于成绩,但用于“品种、作风”只能用“优良”,用于人(能力、学问)只能用“优秀”。这三个词的适用对象和对象特征都有些不同。

阻止:使停止行动。

制止:强迫使停止。

它们都有使停止的意思,但动作的限定有所不同,即动作特征不同,“制止”有强迫的意思,“阻止”没有。一个单义词对一个多义词的一个义项

榜样:值得学习的人与事。

样板:①学习的榜样。②板状的样品。

“榜样”只和“样板”的义项①构成同义词,从语体色彩上看“样板”口语化,一般不用于书面语。“榜样”则没有这个限制。

两个单义词分别对多义词的一个义项

应酬:接待(客人)。

料理:办理,处理。

张罗:①办理。②应酬。

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对应

“黑”和“暗”有多个义项,在“不亮”这个义项上是同义(屋里很黑 /暗),其他义项不同义。

2.词的附属义的比较

从褒与贬、口语与书面语、敬辞与谦辞的角度比较不同:“摧残”、“摧毁”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的。“哆嗦”、“颤抖”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家母”是谦辞,“母亲”就没有这种感情色彩。“玉照”是敬辞书面语,“相片”则没这种感情色彩,口语书面都可用。

3.搭配功能的比较

“必须、必需”在词义上很难区别,但在搭配组合上可以区别异同:

必需去 √ 必须去 √

必需的物品 √ 必须的物品 ×

必需品 √ 必须品 ×

“必需”是动词(是只能带谓词做宾语的动词),动词带的可做定语;“必须”是副词,出现在动词前,但不能做定语。

小互动——轻松片刻 开心一笑:

动脑动手: “颁布”与“公布”的适用对象和关系对象分别是什么?

第三讲 案例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讲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提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做迁移与创新。

【案例】 1 比较下边两个教学片断设计,说说的异同,与改进意见。

A . 区别形近字“见”和“贝” 教学步骤:

1.出示“见”和“贝”。

2.老师出示读音,学生借助读音读准这两个字“见(jian)”“贝(bei)”。

3.老师出示两个字。在最后一笔“ 乚”“ヽ” 描红 ,让学生说说区别。

4.借助字义理解区分

贝 像水生甲壳动物的外形。后来发展为原始货币,与财富有关。让学生用

两手指尖相触做做贝壳的样子。

见 用眼睛看。

5.指导书写。记特点。

B .纠正“祖”的示字旁写成衣字旁

教学步骤:

1.观察组的示字旁的写法。学生书写。

2.用“祖”组词:祖国、祖先、祖坟、祖传…… 3.借助字义理解 甲骨文写作“且”,像有台基 人的坟冢。的土坟。造字本义:供后人祭拜的先示字旁原来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呈“ T”形。后来才演变为示,“示”旁大都与祭祀、崇拜有关。

衣字指 两袖宽松、两襟相掩的古代服装。与衣服有关。

4.带有示字旁还有那些字:礼、祝、视、社…… 5.带有衣字旁的字:初、被、袖、襟…… 6.学生写一写“祖”。

【评析】 案例 A只辨析了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的笔形,在字形上落实得好,但分辨字主要是让学生会用字,在学字的过程中要有意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要帮助他们用对字。应该让学生用“见”、“贝”分别组几个常用词,案例B教师设计了组词的环节,改进的地方是第 6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个选字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分辨这两个部首的字,并体会部首的表义作用。

【策略】字词系联,扩大积累

从案例 1 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字与词的教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字”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的词(这是汉语的特点决定的),处理词时也要回扣词中的字,用字系联成词串。

【案例】 2

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在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发现词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的现象,尤其是近义词的辨析、搭配使用问题更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总是就事论事,碰到一句改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能否利用语文活动,搞一个小专题学习,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字词能力呢?于是,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的欲望。现代教育 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说:“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趣味活动引入学习之中,目的是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合作、体验、感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搞了一个语文专题研讨,《走近你——近义词》。题目一出示,学生们就跃跃欲试。有的说:“近义词有什么难懂的?我能说出好多呢,没什么了不起!”有的说:“我不知道近义词的区别在哪儿?”还有的说:“我用了但不知道对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说:“没关系,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你们的这些问题在我们进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新奇开始的。”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活学习动机只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学习成功,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每个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自主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先天禀赋和他的活动成果的融合物。”其中后天形成的能力,占据着相当的比重。它包括习惯的养成、学法的掌握、思维的方式、知识的转化、情感的调控等多方面。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个性差异决定方法的差异,但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应依据规律。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教师的此导点拨下形成的,让学生掌握常规自学方法,在学习探索中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方案:

《让我走近你——近义词》 一、一字多组。(五个加☆☆,每多写出两个词加☆)

例:改(改变、改良、改进、改现、改正、改善……)

注:学生觉得这个题很容易,纷纷举手回答,热情很高。

二、从这些词中选 4-5个常用的近义词。(加☆☆)

例:改正、改进、改善、改变

注:这个问题也不难,可以独立完成。

三、结合查字典、词典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它们的词意。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加☆☆)

改正:把错误的 改为正确的。

改进:改变旧有的情况,使有所进步。

改善:改变原有的情况,使好一些。

改变:事物 发生显著的差别。

注:这道题稍有难度,但只要认真查词典,将词义进行比较,不难找出差异。同时检查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四、想想这些词常与哪些词搭配使用?(每个词至少找出一对,加☆☆,多找一个加☆)

注:考察学生词语积累,运用的能力。难度稍大,需合作完成。

五、每位同学试用四组不同的词组,各造一个句子。(加☆☆☆☆)

(造句有新意的加☆,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加半☆)

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词语能力,说有新意的句子,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词语。

其次,双向反思,提升自主学习的品质,题目做完后,我做了统计:

全班 40人,共分为 11组。

题目 2 3 4 5

星数

22 19.5 32 50

合格率

100% 100% 63% 45% 72%

分析表明:组词和找近义词问题不大,而辨析近义词和词语搭配问题严重,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也会给造句带来困难。

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恰是引发学生思维,扩展学生认知的良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他们学做学习的主人。我将这两个难题留给学生,请他们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张天新说:“辨析近义词,必须借助词典帮助,词典是最好的老师,她的解释最清楚,把这次近义词的意思找出来,再比较就容易多了。”王鹤补充说:“除了这些,还应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和词语的情感色彩。”闫承笈说:“平时多读书,注意积累词语,可以使词语搭配更准确。”马宏轩说:“向别人求教也是一种好办法,千万别不懂装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渡。

(三)评价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学习应是一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果我们仅是追求一种学习的结果,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

仿照课上小组合作练习的形式,每人找一组常用的近义词,利用一周时间,做一份近义词的语文活动报告。优秀报告进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周后报告全部按时上交,达到优秀的有 21人。良好的 12人,合格的 7人。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有了反思的意识。在“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认识和看法”时,贾潞说:“在收集、整理近义词时,自己有了新的收获。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这组近义词时,发现它们虽然都可以和„实现‟搭配,但是它们所表现的内心愿望程度不同。通过比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义词时,要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朱月说:“过去,我经常说„增加了许多知识‟,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义词,才明白„增长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会再错了。”杨方闻说:“以前„争论‟和„讨论‟这两个词我一直拿不准用热烈还是激烈来形容,但现在我知道了„激烈的争论‟、„热烈的讨论‟更恰当。”

(四)评价满足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习的过程良性循环

在持续三周的近义词活动后,学生整体水平如何?我从五年级评价手册上《笑口常开》中选取词语搭配的题型,又增加、修补了一些内容,进行一次测试。我请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与我班进行对比测试。两班各选出 30名水平相当的同学,测验时间: 30分。测试结果如下:、判断下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全对

错 1个

错 2个、修改病句。

全对

错 1个

错 2个

错 3个

我班 8 5 4

对比班 11 7 8

我班 11 1

对比班 19 4

我把统计的结果告诉了学生,他们非常高兴,我说这是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并趁热打铁启发他们,还可以研究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搭配规律,用自己方法去积累词语,使语文活动有序地开展下去。

我还请家长对这项活动谈谈想法。杨光的家长写道:“这样的语文活动很好,教给了孩子学习的方法。就好像给了孩子一把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一样。让他们自己去开启、发现。希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评析】 这个案例将词语学习和造句写作结合起来,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创意。好的教学一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教学资源才能实现的。这个小专题学习将课上、课下的学习做了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辨析同义词时可以做些指导,如何改进可以从本课程的前两讲中找办法。

【策略】防患未然,学会辨析

从案例 2 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用书面语表达时会有许多困惑,也会出许多错误,那么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查工具书,主动去找办法,学会解决疑难,这就要掌握词语辨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 3

学习活动产生的诱因:

我在《小学语文教师》期刊中看到这样一则信息:

江苏省无锡市初一期末语文试卷有一道题:阅读课文《春》中的“春风图”一段,要求在“春风”后面填上两个以上不同的双音节词。抽样调查两个班 102人,结果写出“春风拂面”的 1人,约占 1%;写出“春风和煦”的 2人,约占 2%;写出“春风温暖”的 4人,约占 4%……完全空白的是 23人,约占 23%。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普遍存在“词语贫乏”的顽症。

这则信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教的五年级学生不久也要成为中学生,他们积累词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于是我也进行了一次测试。

测试的题目是按要求填写词语。(每项至少写 5个,每写对一个 1分)

1.描写“山”的词语;

2.从寓言故事中演化来的成语;

3.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你想到的词语;

4.表示“看”的词语。

测试的数据统计不容乐观,能够达到 20分(或以上)的孩子只有 5人,占 12.2%;15—— 19分的 11人,占 31.7%;有 14人在 12分以下,占 34.15%。这组数据让我吃惊不小,难怪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呼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是中小学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

学习活动的过程

1.变指令性为自觉性,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面对糟糕的测试,学生本身已经产生一种沮丧的心理,如果老师再摆出一副批评指责的面孔,强硬地发出某种指令,无形中会造成学生的烦感,那么被动接受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没有表现出对学生有任何的不满情绪,努力把低落的情绪转化成一次成功的体验。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竞赛:

师:(出示词语后)看谁读得正确,然后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仰望 浏览 窥视 眺望 巡视 注视

张望 俯视 探望 欣赏 饱览 观察 怒视 瞻仰 凝视 目睹 侦察 端详

(由于要求不高,学生读词后很快说出这是一组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师:根据下面词义选出词语,谁先举手,回答权归谁,答对一题 10分。

仔细地看()恭敬地看()向远处看()

气愤地看()粗略地看()向四周看()

偷偷地看()注意地看()向上面看()

尽情地看()和善地看()向下面看()

(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积极抢答,争先恐后地说出结果。)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吗?

(生又补充出“鸟瞰、瞅、瞧、了望、环视”等,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经验

也被发掘了出来,进行了词汇量的扩充。)

师:这么多表示“看”的词语,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它们?

生:可以把它们归类进行整理,一类类地记下来。

师:那就请你们把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吧!

(学生有的把“看”按照看的方位、看的态度、看的程度进行了归类;有的把词语中带有“视”“看”“望”的各分为一类;有的按照一字词、两字词、四字词的方式归类。)

师:现在你再请同学为你进行一次测试,表示“看”的词语你记住了几个?记住十个以上的同学请你想一句赞扬自己的话。(有了铺垫,完成这项要求水到渠成,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积累词汇的方法教学顺利完成。)

师:(出示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摘抄册子)看,这些词就是已经毕业的 XXX在这本小册子中积累的词语,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我们也可以像他那样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呀!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争着传看这几个摘抄本。第二天马上见行动,每人都带来了一个摘抄本,竞赛达到了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活动。

形成性评价是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改进学习方法,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在词语积累的活动中,我努力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不断进行反思,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1)选择任务,自觉发展,主动学习。

在此项活动中,由于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阅读能力、生活的语言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我没有让所有的孩子按照一个模式进行词语积累,而是让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时有选择性,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自主权。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向大家推荐积累词语的归类方法供同学们选择,如:可以按描写人物、天气、景物等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可以按词组的不同类别进行积累;可以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方面进行积累;也可以按比喻拟人、俗语、成语等进行积累等等。这样使积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学生有发展的主动权,积累词语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记得在讲完《赤壁之战》一课后,一位同学提出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可以用几个成语加以概括,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兵遣将”“以卵击石”“得意忘形”等,有很多同学马上记录了下来,课后还有几名同学把《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演变的一些成语也摘抄了下来,如“望梅止渴”“神机妙算”“妙手回春”“放虎归山”等等。这让我很是欣慰,真像罗杰斯所说的:“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2)多元评价,自我发现,反思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识技能培养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会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信心,认真负责地为自己的发展自觉地学习。基于上述思考,为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共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激励他们及时发现不足,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取得更大成效。评价的具体做法是:

①每两周让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效果按如下表格进行评价与反思:

②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举办摘抄本展览,让学生学会欣赏、赞扬他人,养成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③教师随时进行评价。我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寻找语文材料,有目的性地提取信息,指导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摘录技巧提升为科学的归纳整理记忆方法。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将学生身上迸发的优点激发成他独特的优势,而且为他们颁发奖品以资鼓励,全班学生都得到过我的奖品呢。

(3)定期反馈 ,自主检验 ,活学活用。

我们知道,学和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是为了用,用得好才能证明学得好。那么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如何需要及时反馈。我提供了几种检测的方式:可以从积累的词语选取几个(最少是五个)写一段话;可以与家长进行运用词语竞赛;可以与同学交换摘抄本,请同学出测试题;至于学生在哪个阶段采用哪种检查方式学生有自主权,老师和学生对活动状况进行周期性的分析,反思总结学习效果,更加促进此项活动的开展。

活动过程的反思 :

经过一年多词语积累的活动评价 ,我感觉每一个学生词汇量增加的幅度非常明显,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词语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这主要归功于注意有效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尊重学生的自身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活动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

2.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活动过程成为评价反思学习的过程

3.淡化成绩,对阶段性检测进行客观的分析,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使活动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调整目标、发挥潜能的过程。

总之,语文课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检验促改进,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我在指导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扩大词汇量这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仍有许多困惑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比如开展活动与课本知识教学的时间如何进行合理调配的问题,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检测标准问题等等。

【评析】 案例 3从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受到启发,先设计好练习激活学生的兴趣,再用词语积累本让学生主动去积累词语,最主要的是考虑了学生的差异,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用评价来控制过程,用评价来交流分享。可以改进之处是:在学习活动中嵌入课本阅读教学的有关内容,设计和课文中的词语运用有关系的学习活动。

【策略】运用评价,激活兴趣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词语的学习积累是课上、课下都要做的事,所以用形成性评价来做过程性的学习管理,而且要互动交流,把家长也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快乐的。

小互动——轻松片刻

开心一笑

成语新解:一知半解

“一知”为何“半解”?因为“知”只是回答了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因此是“半解”。

什么是“全解”呢?那就是“智”。知其然,是聪明,知其所以然,是智慧。知“日”者为“智”。日为天,是规律,是趋势。所以“知”和“智”就有小聪明和大智慧之分。

聪明人能把事做对,智者只做对的事;聪明人能过上好日子,智者能把日子过好;聪明人能改变环境,智者能调控心情。

一知半解,一智全解。教学中你是“知”,还是“智”呢?

第三篇:1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Word 文档

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李镗(特级教师,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

第一讲 词汇学的基本知识

词汇学是研究词语的学问,它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法、语音、词汇)。词汇学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的本质及发展、词的各种关系(同音、同义、反义等)。

一、什么是词

词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汉语词的划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在书写时词和词之间是不分开的。就“独立运用”而言,许多虚词和量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条补充,一句话中把能独立运用的词划分出去,剩写的也是词。如:“我把这本书包了个书皮。”这个句子中的“本”“个”和“把”也是词。汉语中词和短语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可以用扩展插入法来区分。能插入的是短语,不能插入的是词(意义不能变)。比如:钢笔——钢的笔 #白菜——白的菜 #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由词和固定的短语——熟语、谚语等构成。

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语法分类——实词、虚词(词类)

2.结构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3.音节分类——单音节词、多音节词

4.常用——常用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5.口语词汇——书面词汇

6.普通话词汇——方言词汇

7.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

8.古词语——新词语

熟语可以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表意凝炼、形象,在书面语中广泛运用。它来源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风破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有的用四个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增加个别字(短兵相接——车错毂兮短兵接)。成语的意思有的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汗流浃背、无稽之谈、自圆其说);多数成语的意思不是语素义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义(水落石出——比喻真相毕露了)。

三、词的结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人、额、由、蟋蟀、巧克力)有人统计《现代汉语词典》单纯词约占 15% —— 16%。

单纯词有四类:单音节词、连绵词(双声叠韵)、叠音词(刚刚、蛐蛐)、外来词中的译音词(坦克、迪斯科)。

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和短语的结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合成词有两类:

1.复合词:由两个以上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实语素)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偏正式——地瓜、红薯、汽车、热爱、冰凉、笔谈

并列式——山水、媒介、观察、打击、幸福、美丽

动宾式——下海、举重、知己、司令、执意、注意

补充式——改正、抓紧、放大、压倒、撤退、撤回

主谓式——年轻、人为、霜降、国产、肠断、自爱

汉语中字义和词义(合成词)的关系如下:

2.派生词: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和一个词缀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两类:

词缀在前:老师、老虎、阿爸、阿姨、老鼠、老姨

词缀在后:凳子、镯子、木头、人头、人性、科学性

四、同音词——多义词

读音完全相同的词是同音词,我们可以根据音形同异的不同情况做分类。

1.同音同形

仪表 1 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

仪表 2 人的外表。2.同音异形

会意——会议、加法——家法、调理——条理、归功——归公

吉利——极力、著名——注明、酒精——久经、占有——战友

五、上下位词

词语是有系统性的,词语间意义上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 是指种和类的关系。如:

果子是浆果和干果的上位词,桃、梨、杏、苹果等则是浆果的下位词。

六、同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 有完全同义的等义词和不完全等义的同义词。等义词有两种:

(1)概念义相同,附属义也相同,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2)概念义相同,但不是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第二讲 词义的分析与辨析

一、词义的特点 1.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某一类事物取一个名称,这一名称的意义是该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词和词义都是对事物的抽象,在抽象过程中,概括了公约数,舍弃了许多差异。

2.模糊性

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简单的底细,本身往往带有模糊性,它是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热、温、凉、冷。

3.系统性

某个词的词义不是孤立的,是要收与之相关的词的词义的影响。

二、词义的内容

词的意义就是词义,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词义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个词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语言义是从具体的语境中概括出来的,写在字典、词典中词的解释就是词的语言义。比如“车”指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这”表示近指的代词。言语义是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有时在一个语境中言语义和语言义是一致的。比如:“大厅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这里的“车”就是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时言语义和语言义就不一样,比如:“我的车换了。”(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汽车)。在不同的语境中“车”的指代内容就不同。“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车”的概念意义,属于语言义,问题是一个客观事物一定有多重性质与特征。那么具体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表示的该事物的属性与特征就有区别。所以言语义是在具体语境中获得的:

三、词的概念义的分析

1.表示名物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2.表示性状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3.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四、词语的辨析

词语辨析是指比较词语的用法异同,辨析的对象主要是同义、近义词和易用混的成语。

第三讲 案例分析与教学策略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的欲望。现代教育 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说:“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趣味活动引入学习之中,目的是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合作、体验、感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搞了一个语文专题研讨,《走近你——近义词》。题目一出示,学生们就跃跃欲试。有的说:“近义词有什么难懂的?我能说出好多呢,没什么了不起!”有的说:“我不知道近义词的区别在哪儿?”还有的说:“我用了但不知道对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说:“没关系,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你们的这些问题在我们进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新奇开始的。”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活学习动机只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学习成功,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每个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自主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提出:“人的能力本身是先天禀赋和他的活动成果的融合物。”其中后天形成的能力,占据着相当的比重。它包括习惯的养成、学法的掌握、思维的方式、知识的转化、情感的调控等多方面。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恰是引发学生思维,扩展学生认知的良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他们学做学习的主人。我将这两个难题留给学生,请他们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张天新说:“辨析近义词,必须借助词典帮助,词典是最好的老师,她的解释最清楚,把这次近义词的意思找出来,再比较就容易多了。”王鹤补充说:“除了这些,还应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和词语的情感色彩。”闫承笈说:“平时多读书,注意积累词语,可以使词语搭配更准确。”马宏轩说:“向别人求教也是一种好办法,千万别不懂装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渡。

(三)评价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学习应是一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果我们仅是追求一种学习的结果,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

仿照课上小组合作练习的形式,每人找一组常用的近义词,利用一周时间,做一份近义词的语文活动报告。优秀报告进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周后报告全部按时上交,达到优秀的有 21人。良好的 12人,合格的 7人。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有了反思的意识。在“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认识和看法”时,贾潞说:“在收集、整理近义词时,自己有了新的收获。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这组近义词时,发现它们虽然都可以和‘实现’搭配,但是它们所表现的内心愿望程度不同。通过比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义词时,要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朱月说:“过去,我经常说‘增加了许多知识’,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义词,才明白‘增长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会再错了。”杨方闻说:“以前‘争论’和‘讨论’这两个词我一直拿不准用热烈还是激烈来形容,但现在我知道了‘激烈的争论’、‘热烈的讨论’更恰当。”

(四)评价满足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习的过程良性循环

学习活动的过程

1.变指令性为自觉性,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面对糟糕的测试,学生本身已经产生一种沮丧的心理,如果老师再摆出一副批评指责的面孔,强硬地发出某种指令,无形中会造成学生的烦感,那么被动接受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没有表现出对学生有任何的不满情绪,努力把低落的情绪转化成一次成功的体验。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竞赛:

师:(出示词语后)看谁读得正确,然后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仰望 浏览 窥视 眺望 巡视 注视

张望 俯视 探望 欣赏 饱览 观察 怒视 瞻仰 凝视 目睹 侦察 端详

(由于要求不高,学生读词后很快说出这是一组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师:根据下面词义选出词语,谁先举手,回答权归谁,答对一题 10分。

仔细地看()恭敬地看()向远处看()

气愤地看()粗略地看()向四周看()

偷偷地看()注意地看()向上面看()

尽情地看()和善地看()向下面看().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活动。

形成性评价是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改进学习方法,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在词语积累的活动中,我努力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不断进行反思,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1)选择任务,自觉发展,主动学习。

在此项活动中,由于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阅读能力、生活的语言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我没有让所有的孩子按照一个模式进行词语积累,而是让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时有选择性,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自主权。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向大家推荐积累词语的归类方法供同学们选择,如:可以按描写人物、天气、景物等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可以按词组的不同类别进行积累;可以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方面进行积累;也可以按比喻拟人、俗语、成语等进行积累等等。这样使积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学生有发展的主动权,积累词语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记得在讲完《赤壁之战》一课后,一位同学提出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可以用几个成语加以概括,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兵遣将”“以卵击石”“得意忘形”等,有很多同学马上记录了下来,课后还有几名同学把《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演变的一些成语也摘抄了下来,如“望梅止渴”“神机妙算”“妙手回春”“放虎归山”等等。这让我很是欣慰,真像罗杰斯所说的:“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2)多元评价,自我发现,反思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识技能培养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会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信心,认真负责地为自己的发展自觉地学习。

基于上述思考,为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共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激励他们及时发现不足,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取得更大成效。评价的具体做法是:

进此项活动的开展。

活动过程的反思 :

经过一年多词语积累的活动评价 ,我感觉每一个学生词汇量增加的幅度非常明显,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词语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这主要归功于注意有效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尊重学生的自身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活动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

2.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活动过程成为评价反思学习的过程

3.淡化成绩,对阶段性检测进行客观的分析,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使活动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调整目标、发挥潜能的过程。

总之,语文课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检验促改进,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我在指导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扩大词汇量这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仍有许多困惑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比如开展活动与课本知识教学的时间如何进行合理调配的问题,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检测标准问题等等。

【评析】 案例 3从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受到启发,先设计好练习激活学生的兴趣,再用词语积累本让学生主动去积累词语,最主要的是考虑了学生的差异,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用评价来控制过程,用评价来交流分享。可以改进之处是:在学习活动中嵌入课本阅读教学的有关内容,设计和课文中的词语运用有关系的学习活动。

【策略】运用评价,激活兴趣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词语的学习积累是课上、课下都要做的事,所以用形成性评价来做过程性的学习管理,而且要互动交流,把家长也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快乐的。

第四篇:词汇学--第1次作业

天津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系

词汇学作业(一)

18093122

王馨可

一、分析“老师”、“直男”、“专家”的庸俗化或污名化。

1、“老师”本义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之后有很多转义:1>,是对僧侣的尊称,唐朝时佛教传入中国,并有了极大的影响,佛教中的经师或禅师就称作“老师”,这一用法尤其在口语中非常盛行。2>.是指传授文化、技艺的人。3>.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主试官和学官为老师。实义中的“老师”主要表示本义中“授业”这一义项。“老师”发展到现代,词义已经泛化,与教育有关的人员即便不直接参与教学也会被称作“老师”。比如记者、演员、主持人、技术人员或者公职人员,都可称为老师。这是“老师”一词的庸俗化,因日常生活交流的需求,以及大众思想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2、“专家”本义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指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而因为突发性变化,这个词的词义也发生了改变,成了专门出来胡说八道骗大家的人。这是这一词的污名化,某一个体的突发改变,而引起了群体性的改变。

3、直男:“直男”最初是指在恋爱关系中,正常性取向喜欢女生的男生。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种自带诸多属性的词语,一般指男子思想比较传统,审美模式化,情商低,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经常对女生流露着不满,喜欢评判女生,以自己为中心的男权主义,偏贬义。因大众思维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女性的地位日渐提升,男性社会地位的日渐下降,女强男弱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使这一类词出现污名化。

二、造5个词并分别嵌入一篇短文中。

1、因颜损才

鹿晗本省对于演艺事业和歌手事业非常用心,并且自己的舞台能力也非常好,一场近10万人的演唱会全程都是自己在暖场,没有主持人。并且在舞台上连续好几首歌又唱又跳。他拍戏也非常认真,很多打戏都是实打实拍,而且演技也得到多位演艺前辈的肯定。他的个人能力是非常棒的,但是很多网友只看到了他的颜值,觉得他的一切成就是因为他的长相,认为他红,他被很多人熟知、肯定都是因为他的颜值。因为颜值而常常被别人忽略了他的能力、才华。这便叫因颜损才。

2、仗义吃土

吃土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是指指穷到没钱吃饭只能吃土,后来引申到网络购物时,强调购物的疯狂程度,网友们常在过度购物时自嘲花销太大下个月“吃土”。但若是为了给别人过生日或者过节日,给别人买礼物,花销太大,下个月只能吃土了。这就叫仗义吃土。

3、奋进式放弃

我们每次在开学季、新年,都会发朋友圈立很多flag,立很多目标,说要在新的一年中做到这些。还有我们每次在放假前,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假期计划,学很多东西,完成很多任务。在制定任务时很激昂,真正想进步,想奋进。但是,最后往往完成不了自己制定的目标,放弃了自己曾经的完美假期的计划。这叫做奋进式放弃。

4、弃流得流

鹿晗自从2014年与SM公司解约回国。一路发展的特别好,甚至被大家认为是互联网数据流量时代的创始人,可是他不满足于流量时代数据称王,他想改变自己,于是主动跳出舒适圈,专心在剧组拍戏,有近一年多的时间未出现在荧幕前。可是当他开始做电影发布会,开始出现在荧幕前时,还是被人扣上了流量王的帽子。这种自己不想要流量却偏偏被人强加流量的现象叫做弃流得流。

5、不哭不笑不回忆

我初中有个很好的朋友,我们真的是无话不谈,每天形影不离。后来毕业之后,我每次跟她在一起回忆过往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边哭边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眼泪就控制不住的往下流,我总是泪点很低,说点什么都会哭,回忆开心的事也会哭。后来我过生日,她给我的贺卡上写着“你已经是一个快成年的人了,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随后我就在QQ上给她回消息“回忆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有值得让我们又哭又笑的东西,正因如此,它才值得让我一直记住它”。我想,这就叫做“不哭不笑不回忆”吧。但是,我现在对这个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不要在回忆的时候,因为过去的点滴小事就又哭又笑。就像我好朋友说的那样,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处事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结合自己观察的语言生活,谈谈对“词由心生”的理解。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词汇也同样由心而生,词汇是用来表达人们内心想法、情感的东西,是人们交流、传递情感的媒介。造词便是根据一定的日常生活情境,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或者听说的一些事,这些事激起了你的情感,对此有感而发,而现有的词汇无法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情感,所以自己创造了一些词。比如说,鹿晗粉丝的称谓,若是跟随饭圈的最普通的称呼,应该称为鹿饭,但他们自己想与众不同,他们又只喜欢鹿晗一个人,鹿晗是他们的唯一,所以自称为鹿唯,但又由于不太顺口,又找了一个谐音词“芦苇”,所以鹿晗粉丝称谓为“芦苇”。鹿唯一词的创造是源于粉丝对于鹿晗的喜爱,这便是所谓的词由心生。

第五篇: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 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

一、朗读,让词语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词语教学片段: 师:这个词谁会念? 生:滋润。

师: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

(生茫然,这样的“词语教学”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头一次。)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

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词语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

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三、演示,让词语教学“有味”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一列的同学,开炮念这个词?”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一个,怎么读了这个词?”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

四、多媒体,让词语教学“有景”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

动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又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五、游戏,让词语教学“有思”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如一位教师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设计了“词语归类游戏”。教学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份。教学方法:

1.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

2.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3.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

生组1:与“手”动作有关的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动作有关的为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组2: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

生组3:属于球类运动的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为一类(拔河、跳高、跑步)。

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方法还很多,不过,我们更要透过表面看到方法背后渗透着的设计理念。

彰显人文性,是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字词教学中只突出它的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显它的人文性,因而显得严谨有余而温情不足。字词教学不但可以教得一丝不苟,还可以教出浓浓的人

文关怀,让孩子在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谐发展。

早在半个世纪前,斯霞老师教学《我们爱老师》(一年级)一课中,是这样引导儿童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因为常有美国、日本朋友到我校来友好访问,所以学生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悉。)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师:施尉宁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强调一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

生:(齐)祖国。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斯老师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也是在教做人(渗透爱国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的查字典释义式或教师直接告诉词义的词语教学,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如何给乏味的词语教学注入生命之水,激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美中赏词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巧借插图、听音乐、看录像、演课本剧等。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一位学生对“冒”字产生了疑问:“老师,我只听说冒烟、冒水泡,会动的东西才会冒,荷花是静止的,课文中为什么也用‘冒’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播放录像动画:荷花从荷叶中往外钻的情景。看完了录像,一名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看到了荷花使劲挤荷叶,哪怕是一点缝隙它也要钻出来,‘冒’字是形容荷花使劲从荷叶中钻出来。”另一名男生感悟道:“‘冒’字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同时也写出了荷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它其实是不断往外长,并不是静止的。”因为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及时点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赏荷情境中感悟、探究“冒”字的深刻含义与语言的魅力,从而升华了学生对荷花充满活力的体会,让学生走进情境而浮想联翩,既关照了“冒”字的本义,更揣摩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意蕴,完成了生疑——探索——释疑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品读文本,触文悟词

品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

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全神贯注地体验,去感受其中绚烂的语言,让阅读触动心灵,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这种借助文本探究出来的词语是充满灵性、血肉丰满的。如教学《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并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初步感知秋天的颜色美;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放声朗读,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绚丽多彩的美;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完录音朗读后,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菊花争奇斗艳,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它们把秋天打扮得更美了。”教师见时机已成熟,便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秋天的美,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五彩缤纷”这个词,学生在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秋天的颜色美,在美的情感熏陶下,“五彩缤纷”这个词的含义便逐渐丰富成熟,学生对“五彩缤纷”这个词的理解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对词语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难忘。

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教师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1.地势险要——

泸定桥离水面十多米,只剩下十三根铁链„„2.重兵把守;3.桥头燃起熊熊大火。)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中,头脑便油然而生“险”字,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在感触红军惊心动魄的险境中,学生各抒己见,平常积累的关于险的词便如泉涌而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时刻呢?此时,学生在文本语境徜徉中,在原有词语的重现中,“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四、分析比较,品词悟文

探究词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在文本的语境中替换词语,比较词语,探究词语,从而感悟我们汉语用词的艺术,从中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教师采取欲擒故纵法,在朗读时故意读错字,把“用脚使劲蹬着地”读成“用脚使劲踩着地”,学生马上矫正教师,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教师笑着说:“哦,是我读错了,盘古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我读踩着地了。那你们说说用‘踩’或用‘踏’行吗?”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然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盘古的动作表情,使学生明白此时的盘古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教师又问:“现在,你们说它们能替换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行!因为‘蹬’字写出盘古要把天地分开,他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而‘踩’与‘踏’不能体现盘古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有的说:“从‘蹬’字我还知道了盘古的伟大,他要把天地分开是多么辛苦,可他没有放弃,始终头顶着天,脚使劲地蹬着地,直到累倒。”„„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中,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词语的运用中,学生不但感悟到‘蹬’字的本义,而且透过‘蹬’字看到了盘古伟大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阅读。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讲。”词语教学应是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学生自主的探究并举,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灵去阅读文本,感悟、探究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才会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借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枯燥的词语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缺乏实

效。怎样才能让词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有一席之地呢?这取决于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识记创新能力增强,词语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优化。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对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有了肤浅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领会,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在教学《夏天的夜晚》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热闹”的:

师:大地这个舞台上有哪些小演员?

生:青蛙、蛐蛐、萤火虫。

师:它们怎样表演的?

生:青蛙唱歌,蛐蛐弹琴,萤火虫跳舞

师:青蛙怎么唱歌?蛐蛐怎么弹琴?萤火虫会怎么跳舞?哪些同学愿意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有了青蛙、蛐蛐、萤火虫的表演,大地变得怎么样?

当学生回答出“热闹”一词时,我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你在哪儿感受到热闹?”当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菜市场、节日的大街、运动

会等场面热闹时,学生已经对“热闹”有了准确的把握和体会。

二、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学习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老师看得很认真!”“老师看得很专心!”“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三、把直观形象的图画、实物与认识事物和理解词义相结合。

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距甚远的字词,尤其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简笔画、实物甚至是多媒体给予再现,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到这些字词的意思。

仍然是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长的葫芦藤”是什么样子,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插图,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葫芦藤是什么样儿。学生通过观察色彩鲜艳的插图,再自由描述,对葫芦藤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也得到了训练。

四、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

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议论”,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问:“是谁在议论?”

学生回答:“官员们。”

师:“官员们说明人很多。他们在议论什么?”

生:“议论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他们会怎么议论呢?请几个小朋友当官员来议论议论。

(学生纷纷议论)

师:“这么多人发表意见,你一言,我一语,这就叫议论。”

五、在老师创设情景的情境中理解

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内化词语。课文《三个和尚》需要理解“争先恐后”。“争先恐后”是三个和尚情急之中采取的补救措施,这个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相当紧密,学生经常表现出争先恐后地做某件事的情景,但对这个词他们是不懂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词,我创设了特定的情景:现在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大家快来救火呀!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纷纷离开座位涌向讲台争着来救火,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争先恐后”就是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地领悟到了词语的意思。

六、通过师生对话,让词语的含义深刻起来。

在词语教学中,见得最多的是教师联系课文内容解词,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认识水平的欠缺,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肤浅和表面的层次上。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走近词语,感受其中蕴涵的深意。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时,在学生体验、感悟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终于”一词。你能从“终于”一词里读出什么吗?不容易,时间长、坚持不懈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挖掘出“终于”一词丰富内涵,在词语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从“终于”可以看出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很不容易,要有勤学苦练的意志,还要持之以恒。从而总结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就能做好事,升华主题。

七、巧借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电化教育中的课件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形象。有些词语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但借助形象的课件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快理解。

《鸟岛》中有一个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在设计课件时,我有意识的安排鸟儿飞来的场面:先是一两只飞来,接着又飞来几只,后来又飞来几只„„就这样,鸟儿一批一批的飞来,有先有后,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很自然就领会了“陆续”飞来的意思。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9时9分43秒培华整理

下载(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作业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国际化意识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供参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际化意识,探索实施教育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途径,基本形成具......

    小学语文词语大全

    灯红酒绿 24.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5.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26.表示人物动作的:洗......

    小学语文各类词语

    小学语文各类词语、成语分类大全!(小学生必备) 1.表示“看”的字词: (单音节词)瞥瞅瞄瞪盯瞟瞧睹望窥 (双音节词)凝视注视扫视环视俯视窥视巡视远望眺望瞭望张望探望仰望观察 瞻仰......

    小学语文 词语归类

    小学语文 词语归类 一、ABB恶狠狠 静悄悄 光秃秃 硬梆梆 凶巴巴 慢吞吞 急匆匆 亮晶晶 湿漉漉轻飘飘 沉甸甸 脏兮兮 脏乎乎 粘乎乎 傻乎乎 活生生 阴沉沉 灰蒙蒙 水灵灵 干......

    小学语文词语汇总

    小学语文词语 一、 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大义凛然临危不俱二、 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三、 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文质彬彬斗志昂......

    小学语文词语积累

    小学语文词语积累 AABB的词语: 洋洋洒洒、躲躲闪闪、轰轰烈烈、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冷冷清清、破破烂烂、厚厚实实、结结实实、严严实实、确确实实、 的的确确、......

    小学语文词语手册

    《小学语文词语手册》整理(三下)一、《燕子》词语;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耀眼)积少成多描写鸟儿的词语:乌黑光滑、色彩斑斓、小巧玲珑、羽翼丰满、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啼......

    小学语文词语积累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词语积累汇编 1、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